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蒙特梭利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的异同

蒙特梭利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的异同

蒙特梭利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的异同
蒙特梭利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的异同

瑞吉欧与蒙特梭利的异同

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都发源于意大利,创始者是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和罗里斯〃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但二者形成、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此这两种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各自存在鲜明的特点,同时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一、理论背景

(一)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的思想和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是自然的、终身的过程。

2、教师是一个观察者;课程应该建立在对儿童兴趣的观察的基础上。

3、学习发生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所谓"有准备的环境"指的是具有丰富的教育材料,能促进儿童主动学习与探索的环境。

(二)瑞吉欧教育

瑞吉欧教育的理论和思想:

1、教育是通向社会公平和改革的道路;父母、教师与市民共同合作教学;教师之间在教学上合作互助;着眼于儿童整体人格的教育和发展,实施"全人教育"。

2、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设计课程方案;民主学校的理念。

3、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积极建构其知识体系,从而获得智力的发展。

4、思维与语言不可分离;学习产生于最近发展区;社会关系即学习的内容。

(三)二者的相同点

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在理论背景上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人类的生活、发展和思维。

2、矛盾和斗争是人类生活和进步的基础。

3、知识是在与他人及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建构的。

4、教育贯穿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生活当中。

5、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建立在不断反思与再认识的基础上,这种反思与再认识是针对儿童本性和教学、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的。

二、儿童观

(一)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在对当时生物学(尤其是胚胎学)、心理学与生命哲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通过长期亲身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阐述了自己对儿童发展特性的理解,并使之成为指导其教育实践的儿童观。蒙台梭利教育的儿童观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儿童作为精神实体,通过真实生活和秩序寻求自身的完美发展。

2、儿童天生具有"吸收性心智",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能自己教自己。

3、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

4、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

5、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工作不仅能让儿童愉悦身心,还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瑞吉欧教育

瑞吉欧教育的儿童观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儿童是社会的一分子,是自己文化的创造者,是独立的个体。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通过积极的知识建构实现学习和发展。

3、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社会过程,离不开儿童与其他儿童和成人的交往。

4、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螺旋式递增的过程。

5、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媒介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三)二者的相同点

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的儿童观在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儿童是积极的--儿童是自我内部成长的主人。

2、儿童是聪明的--儿童总是渴求着知识,并随时为学习做好准备。

3、儿童是多问的--儿童充满了好奇与惊讶。

4、儿童是社会性的--儿童乐于与其他人交流交往。

5、儿童是融洽的--儿童是文化世界的一部分,能与不同文化中的任何事物对话。

6、儿童是多表征的--儿童能用多种象征语言和媒介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观点。

7、儿童是能干的--儿童充满了能量与潜力,这种能量与潜力通常是我

们无法估计的。

三、环境的设置与运用

(一)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总的来说,其环境设置与运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典型的蒙台梭利学校包括教室、室外花园、操场、图书馆、起居室、贮藏室。

2、环境的设置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并提供适合儿童自由操作的各种活动材料。

3、环境必须是有秩序的、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美的,同时也必须是能够保护儿童,并让儿童有安全感的。

4、环境创设必须体现与成人世界的联系。

5、典型的蒙台梭利教室分为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表现七个区域,各个区域为儿童提供不同的工作材料",并随儿童的发展不断更换,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二)瑞吉欧教育

瑞吉欧人认为,优质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学习空间,因此,他们努力营造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环境,从而使整个学校的环境非常有亲和力,很吸引人。而且在瑞吉欧学校中,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瑞吉欧教育环境的设置与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典型的瑞吉欧学校包括入口、长廊、教室、工作室、教室中的小画

室、图书馆、档案室、起居室、室外花园、贮藏室。

2、强调环境的开放性以及材料的相对自由使用,环境和材料作为一种促进儿童交流和对话的方式而存在。

3、强调环境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要素,是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是瑞吉欧教育中的"第三位"教师。

4、环境也是"记录"儿童成长的最佳方式之一,对教师的工作与成长、儿童的自我认识以及家长对儿童、对学校教育的了解这三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三)二者的相同点

在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中,环境都被认为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内涵。在二者的教育中,环境的设置与运用体现了许多共同之处:

1、空间环境是教育的必要因素,应该对空间环境、材料及其组织进行认真的设计和选择。

2、空间环境和材料的组织要允许儿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索。

3、环境应该是有亲和力的、有秩序的、美好的、宁静的、吸引人和激励人的。

4、学校里所有的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反映同一个连贯的主题,它们综合起来共同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5、环境应当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兴趣的发展而改变。

6、在环境的设置和空间的运用中,强调儿童与社区相联系,并反映以学校为中心的较大团体(包括城市、地区、国家、世界)的价值。

7、学校的环境应该能保护儿童免受成人世界不适当的或有害的干扰。

四、课程与教学

(一)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在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发展顺序与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人的各方面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课程的编排采取了齐头并进的方式,各种不同领域、不同联系的活动大部分都同时开始。

2、蒙台梭利课程由一系列操作活动实现,这些操作活动按其目的与所发展的儿童能力,分为不同的领域,主要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表现七个领域。

3、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分为集体教育活动和个别教育活动。集体教育活动主要通过主题教育的形式进行,个别教育活动主要通过区域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

4、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和课程,指导儿童在工作中使用有自我矫正功能的教具和材料,并制订儿童在工作中对教具和材料的使用规则和常规,尽可能地发展和完善儿童的独立性和自律能力。

5、在3-6岁期间,强调感官教育和儿童辨别事物能力的教育,以此促进儿童语言和数学学习的发展。

(二)瑞吉欧教育

瑞吉欧教育课程的最大特色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课程与教学必须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促进儿童人格全面、和谐地发展。瑞吉欧教育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特色主要有:

1、课程是整合的,没有科目分类;同时课程也是比连续的,强调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个性化的课程。

2、课程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产生于活动过程当中的开放的生成课程。

3、方案教学是主要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多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尽可能地完善相互依存和联合的知识建构过程。

4、在课程与教学中为儿童提供与丰富、复杂的环境和问题接触的机会,以此促进儿童与社会的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隔离。

5、在教学中强调儿童的多种学习方式,如主动探索、相互讨论、自我展示以及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

6、档案袋是课程实施与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利于教育计划的决策和制定,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帮助教师重新认识儿童,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二者的相同点

应该说,由于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二者在具体的课程以及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两者在课程与教学上也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课程与教学都建立在儿童的兴趣、发展需要、疑问和经验上。

2、支持长期的、有深度的、合作性的研究项目,使儿童在其中能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蒙台梭利教育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小学阶段)

3、在时间的使用上比较灵活,一天之内儿童可以在很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自己的工作而不被打扰。全天的、全年的长期计划则被孩子们看成"时间礼物",深受他们的喜爱。

五、教师角色

(一)蒙台梭利教育

教师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个组成要素之一(其余两个分别为"有准备的环境"和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因此,蒙台梭利尤其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及其作用,她自己更是亲自培训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师培训法。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导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应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用平等的、谦逊的态度去看待儿童。

2、教师是观察者,应特别重视观察儿童和了解儿童,从而能够真实、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内心世界,揭示儿童的需要,洞察儿童的个性。

3、教师是环境与活动材料的创设者和展示者,应该为儿童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儿童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与材料,并且知道怎样向儿童传递知识、展示材料的使用方法。

4、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应该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环境、操作材料、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5、教师是儿童自由的保障者,保障儿童的活动不受干扰。

(二)瑞吉欧教育

在瑞吉欧人眼里,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是幼儿教师,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

1、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倾听者和活动的参与者,与儿童是平等的。

2、教师是学校环境的设计者与布置者,引导儿童在讨论与协商中、发展方案主题,开展方案活动。

3、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帮助儿童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鼓励儿童相互交流,共同活动,共同建构知识。

4、教师是学习者与研究者,在帮助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5、教师是档案袋的记录者和保存者,通过档案袋对儿童活动进行记录,并为公共展示做准备(在工作室的协助下)。

6、教师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行政沟通与交流技能,并在各级政府中都是积极的决策参与者和倡导者,与政府密切合作,关注社会及社区的发展。

(三)二者的相同点

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在教师角色方面也存在很多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与儿童是平等的,应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2、教师是环境的准备者,给儿童提供发现和学习的机会,是儿童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联结。

3、教师是儿童的照料者和合作伙伴。

4、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倾听者。

5、教师是儿童活动的引导者和记录者,知道何时应该改变、调整环境以适应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6、教师是一个良好的沟通者,能够很好地沟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

长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但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不可否认,两者都是优秀的幼儿教育模式;吸收同时代教育学、心理学及有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支持与指导;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追求儿童整体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努力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为儿童提供满足其兴趣与爱好,有助于促进、实现其最大限度发展的整合课程;重视教师在环境创设、指导儿童主动活动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此外,二者在家长工作、社区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地方。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感觉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更适合我们的国情和家长的期望,可以这么说,蒙特梭利注重的是平民教育,瑞吉欧实践的是精英教育。

一、瑞吉欧强调创造力。蒙特梭利强调的是感官教育。

二、瑞吉欧对师资要求很高,不亚于大学对导师的要求。蒙特梭利对师资要求相对较低。在中国,更是如此。中专毕业的幼师稍作培训就能上岗做蒙特梭利的培训师。两者对师资的要求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取向”。 瑞吉欧的教育取向有三个方面的传统影响:①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②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③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在这三者交互影响下,瑞吉欧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齐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他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视儿童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是自我成长中主角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成人应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瑞吉欧的教育成就应该归功于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他们还提出:当前的背景是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兄弟姐妹,又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为此,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孩子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之中。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百种语言:他们把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鼓励孩子通过表达性(动作、表情、语言、体态等)、沟通性及认知性语言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认为儿童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特别重要,是儿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我就是我们”:“我就是我们,代表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交流,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可能性。”以另一个方式来理解,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使个

蒙特梭利教育特点+五大领域+教育方法

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涉及领域 1、日常生活领域 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感官领域 培养幼儿视、听、嗅、味、触五觉敏锐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儿的每一项感觉都是灵敏全面发展。为学习数学及其他领域做准备,争强对于社会及知识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领域 培养数的概念,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关系,会做10000以内的加减乘除,会做简单的测量工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语言领域 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书写和阅读,使幼儿在童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培养喜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听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领域 增长幼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儿从小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知识。 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 、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 6 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 、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 、混龄教育 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 、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 、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蒙氏大混龄教育教学的优势

蒙氏大混龄教育教学的优势 摘要: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Montessori education ) 又称蒙氏教育,系由意大利心理学家兼教育学家玛丽亚?蒙特梭利(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发展起来的教育方 法。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据统计,全球有2 万多所的蒙台梭利学校实行该教育方法,服务于从出生至18 岁的孩子。 关键词:蒙氏教育;特点 、什么是混龄教育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 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开设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二、蒙氏教育的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 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己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整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

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蒙氏教师总是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孩子提供帮助。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蒙氏教师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 而以启发和诱导孩子自主、独立地探索学习。蒙氏教师又称为启导员。 5.完全人格地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建构完善的 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不搞“一刀切”式的 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 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和教具。孩子透过这些教具,从自我重复 操作联系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单一的奖罚制度。蒙氏教育尊重儿童,培养孩子 正在萌发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在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 但却会在某一时期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发展水平。 、蒙氏混龄教育的??势 1.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1)在混龄班中开展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活动,

瑞吉欧思想渊源及教育理念

思想渊源: 瑞吉欧教育体系源于意大利北部小城瑞吉欧?爱米里亚。在过去30多年中,由意大利的教育家们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共同创建。经由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凯茨、福门等人的介绍与推广,其教育理念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瑞吉欧教育系统的主要创建人马拉古滋认为,该系统的建立受到许多思想家、理论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杜威、克伯屈、布鲁纳、皮亚杰、维果茨基、嘉得纳等。这个系统有自己富有特色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哲学观念与教育主张,有其自身的组织方式,还有其环境创设的原则。这个学前教育系统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用作“表达的、交流的与认知的语言”(《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去探索环境与表现自我。这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就是以小组形式实施方案教学。 进步主义教育就是20世纪上半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起源自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代表人物有帕克尔,杜威等。主要的理论与方法有前期的帕克的昆西教学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沃特的葛雷制与后期的以儿童中心取向的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及社会中心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验等。主要观点有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极其思想就是美国教育界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所引发的挑战的回应,就是现代城市工业文明条件下改革美国教育的一种广泛努力与改革方面的选择。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儿童就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就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就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她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与发展。 维果茨基构建主义思想 维果茨基创立了著名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并通过研究得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认为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维果茨基认为儿童个性也就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就是社会关系内化的产物。维果茨基关于儿童个性的社会起源的思想揭示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本质规律,即作为个性核心成分的社会性就是在儿童同她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由外到内发展而来的。 教育理念: 瑞吉欧的教育取向有三个方面的传统影响:①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②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③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在这三者交互影响下,瑞吉欧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齐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她说:“孩子,就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视儿童为一个自己

蒙氏工作目的 (3)

蒙氏工作的目的 就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来说,这件“工作”的目的:(1)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做事聚精会神,并体验“独立”的滋味,而且能有秩序地完成一件工作。(2) 也借着四肢的活动,使孩子的人格、智能与体能同时发展。就如少棒队的小国手一样,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使眼力和臂力协调,发挥强大的打击力。孩子的生理、心理功能,经由不断地活动,也才能越来越敏锐灵,日新而又新地长进。 孩子“工作”的目的是为完成自我!大人刚好相反,他们的工作是为满足“目前社会所有”、“目前生活所需的衣、食、利、欲”,是为了维持生命! 所以,哪怕是孩子专心地在玩泥巴,你看到之后都应该高兴:虽然他手上、脸上、衣上都脏,而且捏得也让你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在他内心是,却很干净而高尚,说不定是建条捷运铁路,或是新的长城,甚或是学你做包子、面条。因为他在专心地用头脑“想”,用手、眼和着泥、水“忙”!这些活动、这些体验都是为着要成为一个未来世纪的新人。内在需要导引着工作。他想捏成一匹马,可是你怎么看也只像一团稀巴烂泥,那是因为他手脑并不能完全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你可以发现,他已经会运用方法,东补一块、西捏一点地,似乎有些马的雏型了,这表示他的手脑对于“捏握”这件事,已经逐渐协调、逐渐配合了!又,或许三个月后,他突然对剪纸感兴趣,那就表示他的“内在需要”又导引他往另一个眼、脑和小肌肉协调的发展途径去了。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孩子由“内在需要”的指引,借由工作获得“自我统合”,建构自己、创造了人类的新生命。 工作 (1) 注意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专注于一项工作 (2) 那项工作是什么 (3) 他花多少时间于这项工作上(包括完成工作的时间以及重复该项工作的时间) (4) 专注于这项工作的表现,流露何种特质 (5) 除专注于一项工作外还有没有专注于另一项工作,他表现的恒心和耐心如何? (6) 幼儿这种自发的勤勉持续的时间 (7) 幼儿如何表现出进步的渴望 (8) 他是如何选择工作的先后顺序而后是否按部就班的工作 (9) 外在刺激会不会分散注意力 蒙氏教育中的纪律来自工作 真正纪律的第一线光明来自于工作。 ——蒙特梭利 作为一名蒙氏教育工作者,首要前提就是要给孩子“爱和自由”孩子有了爱就会在真爱氛围中长大,内心就有了真善美及完善的人格。孩子有了自由,就可以选择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培养自己的专注于自律。如果一个孩子对一件工作非常投入,一定可以从他面部表情,注意力和坚持的练习中体现出来,这样他就迈向了纪律的第一步。 孩子有工作的热情,有工作的权利并在他反复的工作中思考、想象、熟悉、熟练、认知。一旦这种工作习惯形成定会循序渐进。在建立良好的纪律的过程中有一点必须要强烈强调“纪律不是通过说教实现的”,没有人通过听其他人说教就学会了自律,纪律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动作做准备,他通常是通过间接手段来实现的,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通过指正错误并且改正,而是通过自觉工作过程来实现。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 一、如何理解学习中的儿童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对于儿童的正确理解是一切教育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因此,他们努力去认识、去研究儿童,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儿童、对学习、对教育的认识。他们坚信-- 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个体。他们同成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他们又是发展中的人,有权利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这种帮助(即教育)不仅是要将他们“领入”成人世界,使之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和互相帮助。教育在这个意义上乃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生长、求知和理解自己身边事物的欲望。从生命的初期,他们就在与社会和物质世界进行“交往”,并通过这种“交往”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本身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经验,而理解也是一种经历自己的渴望被满足的感觉、一种征服感。因此,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必然产物。相反,它大部分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他们的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教学应以作为学习者的儿童和儿童的学习这个最关键的要素为出发点和基础,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丰富资源,应该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暗示性的观念和支持性的环境,应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学习。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他们常常在教师所安排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中、在利用自己的各种自然的语言(游戏、绘画、手工、动作等)表达自己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和独特认识时显示出这种能力。他们知道如何去获得理解,他们会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创造意义。只要成人视儿童为创造者、发明者和发现者,与他们共享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之乐趣,他们就会对教师所安排的情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投入极大的能量,就会对活动过程中令人惊奇的地方和不一致的地方满怀发现的期待和喜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增强儿童发现的可能性;而成人活动的核心,则在于激发儿童作为全部学习的基础的创造能力。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关系和学习是息息相关的。一个积极的、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关系系统自身必然蕴涵着一种真实的自动教育机制。幼儿学校系统中的关系首先表现在角色上,表现在作为学校的三个“主角”--儿童、教师、家长相互以及各自之间的充满温暖、亲善、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上。这种关系不仅“使所有相关人员体验到一种被热情拥抱的感觉”,而且能激发大家参与、研究、贡献的积极性。对儿童来说,从同伴和成人那里获得的认可,会使他们体验到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更加自信地参与学校的活动。而丰富的社会交往确保的丰富的期待、冲突、沟通与抉择,更为学习提供了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其次表现在空间上,开放的空间--有利于游戏和社交的场所,丰富的探索材料和工具,艺术工作室、研究和实验室等,为人际互动、人-物互动、自主探索、交流与分享提供了充分的环境。第三表现在功能上,教育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之间、学习和发展之间、思想和行动之间、不同的象征性语言之间、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和人际的社会适应性之间应该有密切的关联。一个能够把互动中的各种力量和要素(空间、角色、功能)动态地结合起来朝向一个共同目标的教育体系必然会具有“不同一般的力量”。二、如何看待教育过程中的教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儿童观、学习观和教育观,必然导致对教师的独特看法和要求。

蒙特梭利五大领域地教育意义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 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二、感官教育分为二个阶段: 接受和认知 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三、感官教育的意义 感觉或知觉分别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获得的个别或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感知觉

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感官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感官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感官教育可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概念是进行智能活动的必要材料,因而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三)感官教育可以完美儿童的人格。 (四)感官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表达。 四、感官教育的目的: 直接目的:从生物学角度,0-3岁是儿童感觉的发展期,而3-6岁是感觉的形成期,所以在此阶段我们所强调的是把握机会,帮助儿童感官自然发展,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自我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精确心理。精确的心理是蒙特梭利从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那里引用过来的。帕斯卡曾说,人的心理天生就是精确的,一切知识和进步都来自精确的观察。就象一门语言的结构是其字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 二十世纪初,国际上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即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概念并不存在、教育是心理学工程、教育是启动受教育者自身潜能的观念和思想体系。几十年后,这个变革造就了一批发达国家。在新世纪前后,这个教育新观念已被牢固确立。在中国,这个变革刚刚在发生,在萌芽。 在国际上,蒙特梭利学校的知名度很高,并被公认为是所有学校里最好的。蒙特梭利方法由于其名誉卓著及其培训机构遍布全球,被当作新教育入门的宝典。 蒙特梭利方法的核心,是儿童的按照他自身内部的精神胚胎指导的自我发展,学校和教师则捕捉敏感期,时刻准备着从心灵、心理和心智上帮助儿童。 这需要贯彻这个原则的特别操作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观念转变,而观念转变最重要的是领悟新观念的灵魂。这是最难的。所以我国的这类教育实验虽然也恍似轰然,却大多数归为流局。人们开始认识到,蒙特梭利方法的实施是极难的。 儿童发展是一门科学。它需要具备特别素质和多年的学习研究。大多数成人们包括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们就更没有机会去了解它,也就自然不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他们凭潜意识、下意识、早年经验、想象、自我感觉和当时情绪去带儿童,与儿童对话,和儿童相处,处理儿童的问题,就造成了大多数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正常儿童反而显得稀少。在这种情况下,蒙特梭利方法首先能调节儿童的心理障碍并使之逐步恢复正常。 蒙特梭利方法能使正常化了的儿童正常发展和成长。这样的儿童是可爱的,具有极好的品质、潜力和人格力量,长大后能充分发挥人类天然的巨大的生命潜能,而这个潜能在现在大多数人那里是很少被发掘和调用的。 离开传统观念,转而接收蒙特梭利观点和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和灵魂更新。产生这个转变的可能性的缘由和条件,是对孩子的亲人之爱,是具创造性思维倾向的人们的响应科学的呼唤和人们内心的青春不泯。 本世纪初有位知名美国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有两大产业,一是高科技产业,另一个是科学的儿童教育。科学的儿童发展不再仅限于实验而要社会化已为人类所认识。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蒙特梭利教学法:教学特点与基本原则

蒙特梭利教学法:教学特点与基本原则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在心爱乐园的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蒙氏教育的价值: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一百多个国家。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

蒙氏教育的优点

蒙氏教育的优点 “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上世纪90年代中期蒙氏教育法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并在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其显著的认知方面的教学成果深受广大家长瞩目。一时间蒙氏幼儿园、蒙氏课程、蒙氏活动室风靡许多地区。 蒙式教育的五大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训练丶照顾自己丶照顾环境、熙顾他人、社交行为。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威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 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丶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言教育:通过对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和阅读练习培养幼儿听丶说、认、读和书写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威和民族自豪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蒙氏教育的优点一一数学的思维 孩子对事物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都有数学逻辑性,这对于孩子捋来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数学的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 2. 蒙氏教育的优点一一几何的直观能力 通过蒙特梭利的感觉教育,孩子可以发现事物的原心点,把它几等分,正确的掌握其均衡关系,这为孩子经松学习和理解自然科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3. 蒙氏教育的优点一一出色的语言能力 在现今这个电视音像普及的时代,再加上家庭中的孩子成员减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普通下降。然而,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可以很明确地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他们总是不慌不忙地找出自己想要用的词语,从容地不怯儒地把它表达出来,我想这一方面是豪台楼利教育的模式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能够充分表达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蒙氏老师简洁而准确的表达。 4.蒙氏教育的优点一动作纯熟灵巧,在运动中形成学习能力 在不必动手即可了事的现代文明社会中,孩子的手也变得不够灵巧。但是,蒙特梭利教具给孩子许多机会调节力量的大小及训练使用手指的方法,加上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每天要进行的线上运动,使孩子不但可以自如地运用双手,而且也有极好的身体平衡和协调熊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利用“工作”来学习分类、配对、系统化、在时空中定位等经验,在“工作”中形成学习能力,在操作中发展思维,也形成终生学习的原动力。 5.蒙氏教育的优点一一专注而极其耐心 多数成年人都认为要孩子精神集中是件困难的事但是在儿童期发商中的肉体能量(敏感期的力量)和精神能量(智能和意志力的力量一致,蒙氏教育的优点只要有能够任其自由持续做活动的环境,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进入非常深度地集中这种“集中的全人格”是使人成熟的关键所在。蒙氏教育的优点专注而极具耐心的个人品质对一个人一生有重要的影响 6. 蒙氏教育的优点一坦率并积极探寻,显现出自主的学习态度蒙特梭利教育中设计了“错误订正”的机会,使孩子们发觉错误时可以重新做起。每一件蒙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今天下午带悦儿到上水图书馆借书。(我们一家四口一人一张图书证呢。连愉儿刚出生时都给他办了一个,一个证每次能借6本书,我每次必是借满二十四本书。每次都是家里留一些,再将看完的拿去还,再借。) 今天借完书快出来时,到新书柜去看了看,哇!看到了一本《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作者:赵(王非))。真是太好了!我原来虽来过蒙氏的书,但都是理论上的,这是一本根据蒙氏的教育理论,而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的具体方法。这本书真是及时。我毫不犹豫地将一本事先借后的书还掉,改借这一本。 悦儿现在的情况是,自理能力有点差。不是自己不会做,而是非常娇气,依赖思想很重。比如:上厕所、穿衣服、吃饭等等。我都正准备要好好训练她的。还有拿的东西不知道放好,给她说话好象没听见,都很让我生气。 我正好通过这本书的方法训练她。 一、日常生活教育理论: 经由各种日常练习经验,培养孩子从照顾自己、待人接物和维护环境中,理解自律、助人、关怀事物的社会行为。 (一)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起点和重心 “成人常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评断儿童,因此无法了解儿童他们所在乎的其实是外在目的的之达成,而成人也常误以为幼小的儿童所追求的乃是智性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乃是儿童重新出发的起点,而知识就是必须先存在的要件,所谓知识获得就是要重复同一活动(例如穿衣吃饭等)已累积经验后所得的必要条件。”

籍由日常生活教育透过孩子的手,不断地操作,能引导孩子学习独立、专注、协调、和秩序,充分朝向完整人格迈进。 “成长由于反复的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领悟新知识。当儿童开始反复练习某一活动时,内在就开始成长,外在则表现出纪律,这些活动并非在每个年龄层重复地出现。事实上,反复练习的活动是配合儿童的要求,教育的实验方法就是要提供一些活动,以满足成长中的个体的各项要求。” 我们的教育方法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自愿练习的活动,当儿童做出具有某种目的的动作时,达到了既定目标,并在耐心的反复练习中,加强他的意志力。而意志力其他能力一样,是经过适当的练习而发展增强出来的,儿童的各种智能练习和实际生活练习都包含了意志力的练习。 此时,心智由紊乱变得井井有条,奠定了儿童智能与道德发展的基础,而这也正是天下教育专刊所强调的未来之竞争力——品格教育。“儿童拥有这些美德,是因为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培养了耐心,服从别人的愿望与要求中学习温柔、乐见别人的成就而不妒嫉,或怨恨中发展了良善,就是从儿童的内在建立起纪律的计划蓝图。” (二)日常生活教育主要训练孩子的四种能力 1、专注(CONCENTRATION) 当儿童发现自己可以主动地去认识了解其所在的环境,而且自由运用其能力并增长心智时,他们的缺陷显著地消失了。四周充满了有趣的事物可做,他们可以随意地重复练习,并且从一段工作的专注到另一段工作的专注。一旦儿童到了这个阶段,他们能工作且专注于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很长一段时间,而他们的偏差行为也消失了。

瑞吉欧教育理念1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潘洁 据1991年的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中,学龄前学校首推瑞吉欧·艾米里亚的学前教育机构,并称其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班”。十年来,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取向已风靡全球,近两年,这股风又吹进我国幼教界。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取向”。 瑞吉欧的教育取向有三个方面的传统影响:①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②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③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在这三者交互影响下,瑞吉欧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齐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他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视儿童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是自我成长中主角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成人应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瑞吉欧的教育成就应该归功于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他们还提出:当前的背景是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兄弟姐妹,又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为此,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孩子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之中。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百种语言:他们把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鼓励孩子通过表达性(动作、表情、语言、体态等)、沟通性及认知性语言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认为儿童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特别重要,是儿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我就是我们”:“我就是我们,代表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交流,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可能性。”以另一个方式来理解,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使个人与社会过程两者各自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有更深切的理解;同时,这一理念还代表在共同分享中,每个人均可提出最好的想法,提升和加强团队间意见交流,并刺激新奇或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是无法靠个人力量独自完成的。这种独特的看法虽然不是出于某些理论的指引,却是瑞吉欧教育取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及经验的总结,

(学习心得体会)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心得

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心得 最早接受蒙氏教育法,是源于她对儿童敏感期的论述,今天再次仔细阅读了《文汇报》的有关报道,有些新的体会: ●一、重复练习原则。蒙氏认为专注于某种活动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主要方式, 孩子的自发活动看起来是单调乏味的重复,而实际上,孩子的工作是在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正是儿童发展的秘密所在。 其实不仅是儿童,成人也是通过重复练习,建立起自己对外界的稳定性联系,从而确认自己所处的位置,获得稳定的自我认同。譬如科学家反复做试验(如爱迪生、诺贝尔的试验),艺术家反复学习和创作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如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都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于儿童专注于某种活动,不仅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而且可能发现他智慧的萌芽。由此尽可能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他的兴趣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二、自由选择原则。蒙氏特别强调,儿童的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 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在蒙氏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重要方式,她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将蒙氏自由选择和自我教育的原则贯彻到教育生活中,我

们就要尽可能避免对儿童自由选择的干预,尽可能对儿童的自我教育提供便利。在当前比较常见的是儿童的学校生活和校外生活多被老师和家长以“密植”的方式占领,留给儿童自由选择、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十分可怜。即使是在参观、旅游、游戏甚至一件衣服、一篇作文,一道数学题都有可能被严密控制。成人世界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完成了对现代教育悲剧性的阐释。 ●三、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不仅有着与成年人同样强烈的个人尊严感, 而且心智尚未成熟,自我保护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远未健全,因此很容易成为成人世界有意无意伤害的对象。学校、家庭和社会,谢谢对儿童的人格尊严采取一种轻慢无知而又简单粗暴的态度,给儿童带来或隐或显的伤害,这种伤害的影响可能是终生难以泯灭,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家庭、事业乃至于下一代。 因此,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儿童的心灵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东西”,要把它当作“一朵挂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一样来爱护,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还需要记住,如果说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降低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给人激励的心理体验会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促进身体的健康。 ●四、教育奠定一生的基础。蒙氏说:“学前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基础,应该是 为生活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为上小学做准备。一个人必须在能力和性格上具有独立性,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从当今世界美国大学教育仍在推行通识教育可知,从学前教育直到大学教育,其实都在为人的一生奠定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

一、科学文化教育概述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 1.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孩子是离不开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部分。 2.集于一种自然的倾向,一种生活化的东西。3.如果人类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4.孩子学习文化,不只是要他们更聪明,最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环境,进而尊重环境,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使孩子爱学习,喜欢研究,增进自信心,对人、对世界充满爱。 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 1.科学文化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关于宇宙观和系统性的;2.透过操作,透过感官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3.科学文化教育给予孩子基本能力、想象空间和兴趣的研究;4.科学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1.探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自我概念;2.认识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特质; 3.建立宇宙观; 4.21世纪是科技主导的世纪,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各科 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具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教具, 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1.直接目的: 使孩子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 ①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②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④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⑤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间接目的: 从欣赏、观察、认识中培养孩子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幼儿在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和适应力、独立工作和自我发现。 五、科学文化教育的原则: 1.由具体到抽象; 2.由已知到未知; 3.应该具有秩序性; 4.将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工作;

瑞吉欧幼儿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x

摘要意大利东北部瑞吉欧?艾米莉亚地区的幼儿教育模式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幼儿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成果。 这一模式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启发我们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借鉴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及其模式,我们可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 关键词瑞吉欧;幼儿教育;学前课程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 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 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 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 [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

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 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 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 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 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 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 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