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00味中药分类

400味中药分类

400味中药分类
400味中药分类

第一章解表药(共29味)

(一)辛温解表药(15味)

1.麻黄

2.桂枝

3.紫苏叶

4.荆芥

5.防风

6.羌活

7.藁本

8.白芷

9.细辛 10.生姜 11.葱白 12.香薷 13.芫荽14.西河柳 15.辛夷花

(二)辛凉解表药(14味)

1.薄荷

2.牛蒡子

3.蝉蜕

4.桑叶

5.菊花

6.野菊花

7.蔓荆子

8.淡豆鼓 9浮萍 10木贼 11.谷精草 12.葛根13.柴胡 14.升麻

第二章泻下药(共14味)

(一)攻下药(4味)

1.大黄

2.芒硝

3.番泻叶

4.芦荟

(二)润下药(2味)

1.火麻仁

2.郁李仁

(三)峻下逐水药(8味)

1.牵牛子

2.甘遂

3.芫花

4.大戟

5.商陆

6.续随子

7.葶苈子

8.乌柏根皮

第三章清热药(共59味)

(一)清热泻火药(14味)

1.石膏

2.知母

3.栀子

4.淡竹叶

5.夏枯草

6.寒水石

7.莲心

8.芦根

9.决明子 10.青箱子 11.密蒙花 12.夜明砂13.熊胆 14.青天葵

(二)清热凉血药(8味)

1.犀角

2.生地黄

3.玄参

4.牡丹皮

5.紫草

6.地骨皮

7.白薇

8.银柴胡

(三)清热燥湿药(7味)

1.黄芩

2.黄连

3.黄柏

4.龙胆草

5.苦参

6.秦皮

7.胡黄连

(四)清热解毒药(24味)

1.金银花

2.连翘

3.大青叶

4.板蓝根

5.蒲公英

6.紫花地丁

7.败酱草

8.鱼腥草

9.金沙藤 10.穿心莲11.白花蛇舌草 12.地胆头 13.白头翁 14.鸦胆子 15.马齿苋 16.白鲜皮 17.土茯苓 18.贯众 19.马勃20.山豆根 21.射干 22.土牛膝 23.草河车 24.金果榄

(五)清热解暑药(6味)

1.荷叶

2.绿豆

3.西瓜

4.扁豆

5.豆卷

6.青蒿

第四章利水渗湿药(共23味)

1.茯苓

2.猪苓

3.泽泻

4.茵陈蒿

5.广防已

6.汉防已

7.滑石

8.薏苡仁

9.冬瓜仁 10.木通 11.通草 12.灯心草13.瞿麦 14.地肤子 15.扁蓄 16.石苇 17.车前子 18.冬葵子 19.萆解 20.金钱草 21.赤小豆 22.半边莲 23.玉米须

第五章祛风湿药(共24味)

1.独活

2.秦艽

3.威灵仙

4.海桐皮

5.木瓜

6.蚕砂

7.五加皮

8.苍耳子

9.桑枝 10.豨莶草 11.络石藤 12.石楠藤13.海风藤 14.清风藤 15.千年键 16鹿衔草 17.寮刁竹 18.虎骨 19.白花蛇 20.乌梢蛇 21.蛇蜕 22.半枫荷23.宽筋藤 24.松节

第六章温里祛寒药(共11味)

1.附子

2.干姜

3.肉桂

4.吴茱萸

5.川椒

6.丁香

7.小茴香

8.高良姜

9.豆豉姜 10荜拨 11.胡椒

第七章芳香化湿药(共8味)

1.藿香

2.佩兰

3.厚朴

4.苍术

5.白豆蔻

6.草豆蔻

7.草果

8.砂仁

第八章理气药(共18味)

1.陈皮

2.青皮

3.大腹皮

4.枳实

5.香附

6.木香

7.乌药

8.沉香

9.檀香 10.薤白 11.佛手 12.素馨花 13.玫瑰花14.川楝子 15.荔枝核 16.柿蒂 17.救必应 18.两面针

第九章理血药(共55味)

(一)止血药(20味)

1.蒲黄

2.仙鹤草

3.三七

4.白芨

5.大蓟

6.地榆

7.槐花米

8.茜草根

9.侧柏叶 10.艾叶 11.伏龙肝 12.血余炭13.降香 14.藕节 15.莲房 16.陈棕炭 17.花蕊石 18.紫珠草 19.白茅根 20.牛角腮

(二)活血药(35味)

1.川芎

2.丹参

3.鸡血藤

4.毛冬青

5.延胡索

6.郁金

7.姜黄

8.益母草

9.泽兰 10.凌霄花 11.月季花 12.腊梅花13.丝瓜络 14.赤芍 15.桃仁 16.红花 17.莪术 18.三棱19.乳香 20.没药 21.牛膝 22.王不留行 23.路路通24.刘寄奴 25.落得打 26.自然铜 27.血竭 28.苏木 29.急性子 30.五灵脂 31.瓦楞子 32.穿山甲 33.水蛭34.土鳖虫 35.山羊血

第十章补养药(共56味)

(一)补气药(11味)

1.人参

2.党参

3.孩儿参

4.黄芪

5.山药

6.白术

7.大枣

8.甘草

9.黄精 10.饴糖 11.四叶参

(二)补阳药(23味)

1.鹿茸

2.蛤蚧

3.冬虫夏草

4.肉苁蓉

5.锁阳

6.淫羊藿

7.巴戟天

8.胡芦巴

9.胡桃 10.补骨脂 11.益智仁 12.仙茅13.杜仲 14.狗脊 15.续断 16.骨碎补 17.菟丝子 18.沙苑蒺藜 19.紫河车 20.韭子 21.海狗肾 22.阳起石23.鹅管石

(三)补血药(8味)

1.熟地黄

2.何首乌

3.当归

4.白芍

5.阿胶

6.枸杞子

7.桑椹

8.龙眼肉

(四)补阴药(14味)

1.沙参

2.西洋参

3.天门冬

4.麦门冬

5.石斛

6.玉竹

7.百合

8.桑寄生

9.旱莲草 10.女贞子 11.黑芝麻 12.乌豆13龟板 14.鳖甲

第十一章固涩药(共21味)

1.山萸肉

2.五味子

3.乌梅

4.赤石脂

5.禹余粮

6.河子

7.肉豆蔻

8.罂粟壳

9.石榴皮 10.莲子 11.芡实12.金樱子 13.覆盆子 14.五倍子 15.银杏 16.浮小麦 17.麻黄根 18.糯稻根 19.乌贼骨 20.桑螵蛸 21.剌猬皮

第十二章安神药(共13味)

(一)重镇安神药(8味)

1.龙骨

2.牡蛎

3.磁石

4.朱砂

5.珍珠

6.紫石英

7.琥珀

8.代赭石

(二)养心安神药(5味)

1.酸枣仁

2.柏子仁

3.远志

4.合欢皮

5.夜交藤

第十三章芳香开窍药(共6味)

1.麝香

2.苏合香

3.安息香

4.冰片

5.菖蒲

6.牛黄

第十四章熄风镇痉药(共11味)

1.羚羊角

2.钩藤

3.天麻

4.白蒺藜

5.石决明

6.淡菜

7.玳瑁

8.地龙

9.全蝎 10.蜈蚣 11.僵蚕

第十五章化痰止咳药(共25味)

(一)清化热痰药(17味)

1.前胡

2.川贝母

3.浙贝母

4.栝萎仁

5.天花粉

6.天竹黄

7.竹沥

8.竹茹

9.浮海石 10.海蛤壳 11.昆布 12.海藻13.海蜇 14.荸荠 15.胖大海 16.猴枣 17.礞石

(二)温化寒痰药(8味)

1.半夏

2.天南星

3.白附子

4.旋复花

5.白前

6.白芥子

7.桔梗

8.皂白

(三)止咳平喘药(10味)

1.杏仁

2.紫菀

3.款冬花

4.苏子

5.批杷叶

6.百部

7.桑白皮

8.马兜铃

9.木蝴蝶 10.明党参

第十六章消导药(共7味)

1.山楂

2.麦芽

3.谷芽

4.神曲

5.鸡肉金

6.莱服子

7.阿魏

第十七章驱虫药(共10味)

1.使君子

2.苦楝根皮

3.榧子

4.鹤虱

5.雷丸

6.芜荑

7.槟榔

8.东北贯众

9.南瓜子 10.大蒜

第十八章外用药(共21味)

1.明矾

2.轻粉

3.雄黄

4.密陀僧

5.炉甘石

6.硼砂

7.无名异

8.硫黄

9.铅丹 10.蛇床子 11.马钱子 12.木鳖子13.大枫子 14.儿茶 15.山慈姑 16.樟脑 17.斑蝥 18.蟾酥 19.露蜂房 20.象皮 21.硇砂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 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 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 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 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 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 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 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 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 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 者慎服。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100-130

101. 防风:属多年生草本, 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 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 细棱。以根入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 种、屏风、风肉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 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 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药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 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 忌服。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102.红花: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 物纲、菊科。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 花期,分批采摘。采回后阴干或用 40-60℃低温烘干。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 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 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 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 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

103. 贝也:又叫绵萆薢,属多年生缠 绕草质藤本?。秋、冬二季采挖。除去 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别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性味:性平,味苦;? 归经:归肾经、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治: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 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药禁忌: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104.空沙参:即荠菜。属十字花科越年生 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荠属,一种常见杂草、 野菜,亦入药。 别名:荠菜 性味:甘,寒,无毒 功能:带根全草能和脾,明目,镇静;种子 能祛?风,明目。 主治:花序治痢疾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必须收藏)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必须收藏) 中药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类,笼统而学,怕是难以厘清各药 之间的关系,也不易掌握各药的效用,影响临床的发挥。如何快速掌握中药的 作用?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将中药分门别类,学习起来就容 易多了。具体怎么分呢? 现在一般分法比较明朗,大致如下: 1、解表药 具有发散作用,包括疏解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外邪犯表。辛温解表,如 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细辛、香薷、白芷、秦艽;辛 凉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叶、菊花、浮萍、升麻;驱风湿,如威灵仙、白芷、络石藤、五加皮、海风藤等。 2、泻下药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泻水)。寒下,如大黄、玄明粉;热下,如巴豆;润下,如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泻水,如大戟、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葶苈等。 3、理湿药

具有除湿渗利作用。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佛手、苍术、厚朴、草果;淡渗,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车前、泽泻、木通、防己、瞿麦、猪苓、 萆薢、萹蓄等。 4、祛寒药 具有温中作用(包括回阳)。温中散寒,如吴萸、丁香、干姜、茴香、乌头; 扶阳壮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5、清热药 具有清解内热作用(包括解毒)。苦寒清热,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山栀、龙胆草、连翘、青蒿、夏枯草、丹皮、银花;甘寒清热,如鲜生地、石膏、竹叶、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芦根、茅根;清热解毒,如玄参、犀角、青黛、大青叶、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蓝根等。 6、涌吐药 具有催吐作用。如瓜蒂、藜芦、胆矾等。 7、消化药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如神曲、山楂、麦芽、砂仁、蔻仁、莱菔子、鸡内金等。 8、止咳药 具有肃肺作用(包括化痰平喘)。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百合、百部、胖大海;温肺止咳,如白前、旋 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胆星、半夏、白芥子、苏子、天竺黄、海 浮石、鹅管石、竹沥、海藻、昆布、海蜇等。 9、理气药 具有舒畅气机作用。行气,如陈皮、乌药、木香、香附、郁金、金铃子、香橼;破气,如枳实、青皮、沉香、厚朴等。

180味常用中药功效归类表

180味常用中药功效归类表 1.行气: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沉香、腹皮、香附、乌药、降香、佛手。 2.补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大枣、甘草、黄精。 3.温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鹿角霜。 4.补血:当归、白芍、阿胶、熟地、首乌、鸡血藤。 5.清热:二花、连翘、公英、鱼腥草、重楼、白花、蛇舌草。 6.散寒:麻黄、桂枝、羌活、生姜、苏子、防风、辛夷、白芷。 7.泻火:石膏、黄芩、粉、知母、栀子、夏枯草。 8.凉血:生地、丹皮、地骨皮、赤芍。 9.散热:柴胡、薄荷、蝉蜕、葛根、菊花、升麻。 10.澡湿:黄连、黄柏、龙胆草、胡黄连、苦参。 11.化湿:荤香、佩兰、厚朴、砂仁、白豆蔻。 12.渗湿:茯苓、蕈仁、猪苓、泽泻、车前子、葶苈、茵陈、赤小豆。 13.寒痰:半夏、南星、白芥子、白附子。 14.热痰:川贝、瓜蔓、双皮、浙贝、天竺、海蛤。 15.瘀症:三七.血竭、川芎、丹参、红花、桃仁、元胡,坤草,水蛭、牛滕。 16.燥症: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玉竹、百合、龟板、篮甲、枸杞。 17.安神:柏子、远志、合欢、枣仁、夜交藤、龙骨、牡蛎、琥珀、朱砂。 18.咳喘:杏仁、紫菀、冬花、百部、前胡、桔梗、苏子、旋复、枇杷。 19.助阳:巴戟天、补骨脂、杜仲、锁阳、肉从蓉、菟丝子、狗脊、鹿茸、骨碎补,仙茅、续断、益 智仁、淫羊藿, 20.平肝:钩藤、僵蚕、全蝎、天麻、蜈蚣、石决明、羚羊角。 21.止血:白芨、乌贼骨、仙鹤草、血余炭、棕榈皮、地榆、槐花、蒲黄、茜草根。 22.收涩:赤石脂、芡实、石榴皮、乌梅、五倍子、五味子。 23.攻下:大黄、芒硝。 24.润下:火麻仁、郁李仁。 25.祛暑:青蒿、香幕。

常用中药分类名称简记表

常用中药分类名称简记表 1解表药:1.1发散风寒:11味:麻桂姜苏荆防香附芷细藁羌 1.2发散风热:薄牛蝉桑菊葛柴升蔓+豉萍贼 2清热药:2.1清热泻火:石母粉栀枯芦竹淡明+谷蒙葙 2.2清热燥湿:苦胆芩连柏 2.3清热凉血:玄地紫草犀赤丹 2.4清热解毒:银翘公丁大青叶蓝黛,牛黄鱼射翁穿心莲楼败,马勃舌山豆根苋土茯苓鲜大血藤,野菊花熊胆荞鸦胆子半边莲垂蝶,秦半枝莲 2.5清虚热:藁骨薇银柴胡胡黄连 3泻下药:3.1攻下:大硝荟番 3.2润下:麻仁李仁松子仁 3.3峻下逐水:京大戟遂芫巴豆牵牛子千金子 4祛风湿药:4.1祛风寒湿:独威蕲蛇乌梢蛇徐川乌伸筋草 4.2祛风湿热:艽防己雷公藤稀臭络石藤 4.3祛风湿健骨:五加皮香加皮寄千年健桑枝丝瓜络路路通鹿衔草穿山龙青风藤海风藤 5芳香化湿药:苍术朴藿佩砂白蔻草蔻草果 6利水渗湿:6.1利水消肿:茯猪苡泽 6.2利尿通淋:车滑木通通草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瞿麦地肤子灯心草冬葵子 6.3利湿退黄:金钱草连钱草 7温里药:附子肉桂干姜吴萸花椒丁香小茴香良姜荜茇 8理气药:陈实香附木香沉楝薤化橘红青皮佛香橼乌荔枝核甘松橘红枳壳柿蒂青木香玫瑰花绿萼梅 9消食药:楂曲二芽莱鸡内金 10驱虫药:榔君贯雷榧子南瓜子鹤草芽苦楝皮 11止血药:11.1凉血止血:二蓟榆槐花苎麻根白茅根侧柏叶 11.2化瘀止血:三七茜草蒲黄红景天五灵脂 11.3收敛止血:及鹤棕榈炭紫珠叶鸡冠花藕节血余炭 11.4温经止血:艾叶炮姜 12活血化瘀药:12.1活血止痛:川延没乳郁杖 12.2活血调经:丹参益母草桃红鸡血藤月季花牛膝 12.3活血疗伤:地鳖虫自然铜苏木 12.4破血消癥: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斑蟊虻虫干漆血竭刘寄奴北刘寄奴 13化痰止咳平喘药:13.1温化寒痰:夏星白前白附子白芥子旋复花 13.2清化热痰:前蒌川贝浙贝茹天竺黄竹沥,瓦楞子梗海藻昆布黄子海蛤壳海浮石礞石 13.3止咳平喘:百部苦杏仁葶菀桑皮苏子杷,冬花马兜铃银杏洋金花胖大海 14安神药:14.1重镇安神:龙琥磁珍珠朱 14.2养心安神:酸柏子仁远夜交藤合欢花 15平肝熄风药:15.1平抑肝阳:石决明牡蛎代珍珠母蒺藜罗布麻 15.2息风止痉:羚羊角钩天麻蝎僵蜈地龙 16开窍药:麝香冰片菖蒲苏合香安息香蟾酥 17补虚药:17.1补气:人党芪术山草西洋参太子参刺五加枣扁豆蜂蜜饴糖红景天绞股蓝 17.2补阳:鹿茸肉苁蓉淫羊藿杜断补骨脂益智仁蛤蚧菟丝子巴戟天锁阳骨碎补虫草核桃仁紫河车沙苑子仙茅狗脊海马 17.3补血:归熟何首乌芍阿胶龙眼肉 17.4补阴:南沙参北沙参麦斛黄精枸龟甲鳖甲天冬玉竹百合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银耳哈蟆油楮实子 18收涩药:味梅椿赤石脂莲子肉茱桑螵蛸海螵蛸诃肉苁蓉盆芡浮小麦金樱子五倍子麻黄根糯稻根罂粟壳石榴皮 19涌吐药:常山瓜蒂藜芦 20杀虫止痒药:雄硫轻粉白矾蛇床子铅丹土荆皮 21:拔毒生肌药:斑蟊蟾酥马钱子升炉甘石儿茶砒石大蒜猫爪草毛茛 1

中药分类口诀与功效分类歌

中药分类口诀与功效分类歌 1:解表药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2: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3: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4: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5:清热泻火药

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6: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7: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8:温热病用药 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9:主治咽肿痛药 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10:清热痢药 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11:热毒疮疡药 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12:清热凉血药 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13:清退虚热药 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14:泻下药 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15:攻下药 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16:润下药 润下火麻郁李仁,杏桃核桃柏子仁;决明蜂蜜瓜蒌仁,当归苏子和桑椹;

常用中药1讲解

常用中药大全 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4. 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性微寒,味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性味:甘,微寒,无毒。 归经:入肝经、胃经。 功能:清虚热;除疳热。 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 6. 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的根。 别名:防已、粉防己、白木香。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归膀胱经、肾经、脾经。 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主治:咽喉炎、中暑、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痛、肾炎水肿、痛、尿路感染、坐骨神经痛、脚气湿肿、蛇虫蛟伤。

中药材种类

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1)各地生产经营的中药材种类 中药资源显著的地域性决定了我国各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各具特色,构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模式。我国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在200一300种;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约在300一400种。东北地区栽培(饲养)种类以人参、鹿茸、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柏、防风、龙胆、蛤蟆油等为代表;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苓、柴胡、远志、知母、酸枣仁、连翘等为代表;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蝎子、蛇类、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为代表;华中地区栽培种类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独活、续断、枳壳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蜈蚣、龟板、鳖甲、半夏、射干为代表;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何首乌、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为代表;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麦冬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麝香、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为代表;西北地区栽培种类以天麻、杜仲、当归、党参、枸杞子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甘草、麻黄、大黄、秦艽、肉苁蓉、锁阳等为代表。海洋药物以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海马等为代表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产品种。中药材的大多数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经营调拨,全国药材系统每年都要举办药材商品交流会。在全国交流会中交流的中药材一般在800一1000种,最多达几千种。在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中,常用药材大约500一600种,少常用药材200种左右,不常用药材约100种,还有少数冷门药。从各地经营规模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般为700一800种,中小城市一般在500一600种,县及县以下为300一400种。上海是我国经营药材品种较多的地区,据记载,最多时可达几千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的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到1995年版,收载药材种类明显地增加。

最全中药分类性味功效汇总

史上最全中药分类、性味、功效汇总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药名性味功效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辛、甘、微溫。归肺、脾、胃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紫苏 梗)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性味辛、凉。和脾行水消肿。 (生姜 皮) 功同生姜,偏于开痰止呕。 (生姜 汁) 香薷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荊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防风辛、甘、微溫。归膀胱、肝、脾 经。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 肿排脓。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 经。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祛风、清热、解毒。 (苍耳 草)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药 药名性味功效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 气。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 肿。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 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 毒。 蔓荊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 大肠经。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葛花)性味甘、平。解酒毒,醒脾和胃。 淡豆豉苦、辛、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大豆黃 性味甘、淡,平;归脾、胃经解表祛暑,清热利湿。 卷) 浮萍辛、寒。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木贼甘、苦,平。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一.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野菊花木贼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寒水石密蒙花青葙子鸭趾草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土茯苓 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熊胆地耳草金荞麦 鸡屎藤漏芦龙葵马勃马齿苋青果天葵子石见穿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攻下药: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 四: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蚕沙海风藤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乌梢蛇寻骨风徐长卿草乌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络石藤雷公藤豨草穿山龙海桐皮老鹳草桑枝丝瓜络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川牛膝鹿衔草千年健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赤小豆 冬瓜皮冬瓜子茯苓皮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车前草通草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仗垂盆草鸡骨草溪黄草 七: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大茴 八:理气药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八月札大腹皮甘松橘核橘络九香虫玫瑰花梅花青礞石枳壳 九:消食药 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 十:驱虫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 十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药

中药材分类

中药材的分类 按功效分类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二)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三)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四)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五)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一)攻下药

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二)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二)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古楠叶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水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附药: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 (二)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附药:车前草)、滑石、木通(附药:关木通、川木通)、通草、瞿麦、扁蓄、地肤子、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三)利湿退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七、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丁香(附药:母丁香)、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 八、理气药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 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 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 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 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 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 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 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 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 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 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 者慎服。

中成药分类大全

中成药分类大全 解表药: 白带丸玉泉丸云香精感冒清感冒通安贝特暑症丸甘和茶祛暑丸 都梁丸凉膈散参苏丸全鹿丸凉膈散蛾苓丸五积丸(散)午时茶(冲剂) 小柴胡丸头风痛丸桂枝合剂玉屏风丸(玉屏风颗粒剂、固表防感冲剂) 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枕中健脑液养命宝胶囊防风通圣丸 时疫清瘟丸银翘解毒丸维C银翘片羚翘解毒丸夏桑菊冲剂芎菊上清丸 时疫救急丹荆防败毒丸(冲剂)川芎茶调散(丸、口服液)羚翘解毒片(羚羊感冒片) 桑菊感冒片(丸、合剂、冲剂) 风寒感冒冲剂荆防感冒冲剂速效伤风胶囊陈夏六君子丸少阳感冒冲剂 暑热感冒冲剂秋燥感冒冲剂暑热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 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卓丹复方消食冲剂 清热药: 上清丸无极丸熊胆丸导赤丸六一散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龟苓膏

黄连素片穿心莲片金银花露八正合剂白虎合剂蒲公英片(冲剂) 银黄注射液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牛黄消炎丸黄连上清丸清热消炎宁 金熊炎必克黄连清胃丸牛黄上清丸血美宝胶囊银黄口服液 甘露消毒丸(丹)牛黄解毒片(丸)龙胆泻肝丸(片) 暑湿感冒冲剂板蓝根注射波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注射液清暑益气合剂(丸) 清开灵口服液(冲剂,胶囊) 甘露解毒口服液复方板蓝根冲剂万氏牛黄清心丸(片)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泻下药: 清宁丸(1)清宁丸(2)清宁丸(3)麻仁丸通便灵半硫丸更衣丸当归龙荟丸五仁润肠丸 利尿通淋逐水药: 结石通五苓丸舟车丸十枣丸控涎丸(丹)胃苓丸(散) 慢肾宝液排石冲剂 金钱草冲剂尿感灵冲剂 祛风湿疗痹痛药: 桐丸(片、胶囊) 风痛安风痛灵木瓜丸通痹片痹冲剂天麻酒风湿膏龟蛇

酒健步膏 热敷散寒痛乐国公酒三蛇酒络络通 雷公藤片风湿圣药海蛇药酒风湿药酊金不换膏汉桃叶片 独活寄生丸壮腰健肾丸昆明山海棠正清风痛灵舒筋活血片舒筋活血丸 强筋壮骨丸腰椎痹痛丸追风透骨丸麝香风湿油风湿跌打膏附桂风湿膏 消炎镇痛膏壮骨风湿膏关节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镇痛膏宝光风湿液 辣椒痛可贴史国公药酒冯了性药酒风湿一檫灵 肿节风注射液风湿宁注射液 伤湿涂膜气雾剂 复方高效夏天无片 化痰止咳平喘药: 二陈丸橘红丸咳特灵消咳喘痰咳净鸡苏丸桃花散黛哈散黑锡丹 秋梨膏 气管炎丸急支糖浆 牡荆油滴丸奇力咳感康海珠喘息定蛇胆川贝散川贝枇杷露复方甘草片 苏子降气丸礞石滚痰丸蛤蚧定喘丸补肾防喘片固本咳喘片蛇胆

常用中药分类精编版

常用中药分类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药分类查询 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发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辛夷、芫荽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蝉蜕、浮萍、西河柳、淡豆豉、水蜈蚣、天胡荽、蔓荆子、木贼草 清热药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夏枯草、鸭跖草、西瓜皮、荷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药: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犀角、牛黄、牡丹皮、赤芍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玄参、茅根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山慈菇、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芙蓉花、芙蓉叶、白蔹、鱼腥草、野荞麦根、虎耳草、红藤、败酱草、鬼针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马兰根、射干、山豆根、马勃、橄榄、金果榄、白毛夏枯草、点地梅、一枝黄花、爵床、人中黄、人中白、淡秋石、白头翁、马齿苋、鸭胆子、橄核莲、小飞蓬、鸡眼草、叶下珠、绿豆、绿豆衣、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白英、龙葵、蛇莓、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猪殃殃、天葵子、藤梨根、猪胆汁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 清虚热药: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泻下药 以滑利大肠、通利大便、引起腹泻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攻下药:大黄、芒硝、西瓜霜、铁扁担、番泻叶、芦荟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红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千金子、巴豆、泽漆、狼毒、腹水草、鸢尾 祛风湿药 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老鹳草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 芳香化湿药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 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常用中药大全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一.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野菊花木贼 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寒水石密蒙花青葙子鸭趾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土茯苓 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 白花蛇舌草熊胆地耳草金荞麦鸡屎藤漏芦 龙葵马勃马齿苋青果天葵子石见穿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攻下药: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蚕沙海风藤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乌梢蛇寻骨风徐长卿 草乌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络石藤雷公藤豨草穿山龙海桐皮老鹳草桑枝丝瓜络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川牛膝鹿衔草千年健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果草豆蔻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赤小豆 冬瓜皮冬瓜子茯苓皮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车前草通草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仗垂盆草鸡骨草溪黄草七: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大茴 八:理气药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八月札大腹皮甘松橘核橘络九香虫玫瑰花梅花青礞石枳壳

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 十:驱虫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 十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 王不留行充蔚子月季花泽兰 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蝎刘寄奴 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虻虫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姜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复花百前猫爪草法半夏京半夏 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

中药分类大全

中药分类大全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乌蛇胆、猪胆汁 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颗针、马尾连、椿皮 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红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蚤休、马鞭草、雪胆、三丫苦、木芙蓉叶、半枝莲、铁苋、橄榄、余甘子、朱砂根、土牛膝、肿节风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附药:紫草茸)、水牛角、溪黄草 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1、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2、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乌柏根皮 3、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四、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

常用中药分类讲课教案

中药分类查询 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发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辛夷、芫荽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蝉蜕、浮萍、西河柳、淡豆豉、水蜈蚣、天胡荽、蔓荆子、木贼草 清热药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夏枯草、鸭跖草、西瓜皮、荷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药: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犀角、牛黄、牡丹皮、赤芍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玄参、茅根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山慈菇、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芙蓉花、芙蓉叶、白蔹、鱼腥草、野荞麦根、虎耳草、红藤、败酱草、鬼针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马兰根、射干、山豆根、马勃、橄榄、金果榄、白毛夏枯草、点地梅、一枝黄花、爵床、人中黄、人中白、淡秋石、白头翁、马齿苋、鸭胆子、橄核莲、小飞蓬、鸡眼草、叶下珠、绿豆、绿豆衣、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白英、龙葵、蛇莓、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猪殃殃、天葵子、藤梨根、猪胆汁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 清虚热药: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泻下药 以滑利大肠、通利大便、引起腹泻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攻下药:大黄、芒硝、西瓜霜、铁扁担、番泻叶、芦荟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红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千金子、巴豆、泽漆、狼毒、腹水草、鸢尾 祛风湿药 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老鹳草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 芳香化湿药 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苍术、藿香、佩兰、砂仁、砂仁壳、白豆蔻、白蔻壳、草豆蔻、草果 利水渗湿药

常用中药主要功能与分类

常用中药主要功能与分类 从中药相关材料看,中草药从功能作用等方面来看,常用中药主要有22大类,46个分类。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2.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3.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4.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5.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6.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7.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8.攻下药 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9.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10.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11.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12.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古楠叶 五、化湿药 13. 化湿药

常用中草药分类

常用中草药分类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紫苏梗)、生姜(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胡荽。 2.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葛花)、淡豆豉、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生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夏枯草、鸭跖草、寒水石、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 2.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秦皮、三颗针、马尾连、苦豆子、龙胆。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野菊花、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射干、北豆根(山豆根)、马齿苋、白头翁、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山慈菇、熊胆、白蔹皮、木蝴蝶、绿豆、马勃、青果、鸦胆子、重楼、青黛、贯众、漏芦。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5.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1.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芦荟番泻叶。 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3.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大戟牵牛子。 四.祛风湿药 1. 祛风湿止痛药: 独活、防己、威灵仙、徐长卿、蚕沙、伸筋草、川乌、乌蛸蛇、松节、路路通。 2.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 秦艽、稀签草、木瓜、桑寄生。 4.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药: 五加皮、虎骨、桑寄生、千年健。 5.祛风湿通经络药: 白花蛇、桑枝、海桐皮、络石藤、海风藤。 五.芳香化湿药 共性:适用于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