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探讨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探讨

语言文化研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l闭策略探讨

荣继华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初级汉语课堂提问具有特殊性,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

的做好提问前、提问中、提问后三个阶段的工作:提问前的问题设计要综合考虑

各种因素,提问中教师应考虑运用多种技巧进行提问,提问后要采用一定的策

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答问并进行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真正提高教学

质量。

【关键词】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课堂教学

一、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的特殊性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是指从零起步开始学习或者只掌握最基本的汉语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与中高级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习者的汉语水平都有别于中高级阶段,这也就决定了初级阶段的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也就应该有着与其他阶段不同的特点,而课堂提问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师生互动手段自然也就具有它的特殊性。

1.初级汉语和中高级汉语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不同

初级阶段主要学习汉语的语音、常用词汇、基本语法和句型,这些是语言交际的基础,所以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操练强化记忆、加强语感,使学生能够进行最基本的、日常的交际活动。而中高级阶段,除了继续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之外,还要把复句、语段、语篇的教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更多、更高水平的语言输出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对提问的要求也不同

初级阶段的学生可能从零开始学习,从学习拼音到学习常用的词语,基本的语法和句型,再到比较难的词语、语法和句型,这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段时问他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所以提问也应随着他们的进步由简单到复杂,由简单的词语到较难的词语,由简单的句型到较复杂的句型,并且语速也随之逐渐加快,所以,初级阶段的课堂提问对于问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首先要让学生听得懂,而后才能进行汉语“输出”。而对中高级水平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听得懂问题的能力,对于问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老师的提问可以引导他们做出更多、更高层次的汉语“输出”。

3.初级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提问的方式和类型也不同

Long&Sato把教师课堂提问所涉及的问题分为两大类:展示性问题(DisplayQuestions)和收稿日期:2009一Ol—05

作者简介:荣继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和教学法。

129

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Questions)…。展示性问题指的是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因为答案大多是确定的,所以不需要学生进行过多的自由发挥;而参考性问题指的是提问者还未知道答案的问题,答案不固定,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教师提出展示性问题不是为了寻求未知的信息,而是为了对语言知识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语言练习。

有些学者认为展示性问题注重记忆而不注重思考,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而参考性问题可以使课堂上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会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因此应该少用展示性问题而多用参考性问题。但我们认为,在初始阶段,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语言知识,应让学生反复练习,通过大量的高频率的输入,加强学生对语音、语调、词汇、句型等的记忆,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不但如此,展示性问题还提供了简答的机会,扩大了课堂的参与面;展示性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扩大词汇量,为之后过渡到其他的提问方式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该提问方式在初级汉语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音、词汇、短语、语法等的掌握和记忆,有助于促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语法结构等。张琪通过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在初级水平课堂中,教师的展示性提问应比参考性提问多。展示性提问在中级水平的和初级水平的课堂中分别占各自问题的17.6%和44.3%,而参考性提问在中级水平和初级水平的课堂中分别占各自问题总数的23.1%和8%,这说明初级水平课堂中的展示性提问要比中级水平的多得多,而中级水平的课堂中的参考性问题也要比初级水平的多得多口1。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提什么样的问题确实跟学生的汉语水平有关。

但我们不能说初级阶段的教学只能使用展示性问题,否则,时间长了,未免让学生觉得有些单调和枯燥;另外,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也会越来越多,参考性问题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运用的频率没有展示性问题那么高而已,至少在初始阶段,展示性问题肯定要比参考性问题使用的比例要高。即使在语言水平较低的阶段,也是可以运用参考性问题进行提问的。

尽管参考性问题在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初级阶段,展示性问题的地位绝对不可替代。这两种提问方式各有优势,各有侧重,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不应顾此失彼。

二、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

初级汉语课堂提问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问题的设计,二是教师的提问技巧,三是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问答互动的积极性。这三个方面大致涵盖了整个的提问过程:提问前、提问中、提问后。

(一)问题的设计

1.如何设计问题

教师在准备任何一种课程的课堂提问时都要首先研究教学内容,找出教学重点、难点,再根据这些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习内容考虑应该设计几个问题?设计哪几个问题?为什么这样问?这样问在考查学生什么?问题和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什么时机提问?用什么方法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甚至提问和导人教学、提问和教学讲解、提问和练习怎样结合等,都要通盘考虑。

初级汉语的课堂提问除了应作上述的考虑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范围,也就是要把学生掌握了多少词汇、多少语法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学生最起码能够听得懂老师的问题。另外,在问题的内容设计上,教师要了解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点和130

对他们生活、学习有帮助的方面,因为凡是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词语,在学习时都会比较容易习得,并且在课堂上乐于表达。

2.提问模式的选择

一是“一问一答”模式。在初级阶段由于词汇量和句型数量掌握得有限,所以一般情况下,问题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尤其是初始阶段以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居多,如:

问:你是哪国人?

答:我是……国人。

问:你晚饭以后做什么?

答:我学习汉语,有时候上网。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一问一答”式的提问也会有两类:一类是有固定答案的提问,即展示性问题,如前一个问答,这种多半是机械式记忆和语感的训练,多为语音、词汇、句型等训练,这种训练在初级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样的操练占到很高的比例,至少在1/3以上。另一类问题则是在教师听到学生的答案以前不能具体猜测到答案及内容的问题。曾妙芬认为,这样的问答法,符合沟通式问答的原则,是教师课堂教学应该积极鼓励的问答法,课堂这样的问答越多,学生创造语义的机会就越多,沟通交流的质量就越高,学生的水平也就有相当显著的提高¨o。如前所述,这种问题属于参考性问题,这类问题会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多。但在初级汉语中这样的问和答形式都相对简单。

二是“问——答——追问”模式。在初级阶段,随着词汇和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问也逐渐复杂,可以连续提问,甚至可以问一些不太难的参考性问题。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提问模式称为环环相扣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安排问题的顺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应该先考查学生什么,后考查学生什么,哪个问题是我们的关键问题,哪些问题只是引子或者补充。在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用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容易一点的问题作铺垫,然后引出主要问题,例如:学习“了”的用法之后,欲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可做如下问答:问:“你星期六做什么了?”

答:“我去买东西了。”

问:“你买了什么东西?”

答:“我买了一个面包,两公斤苹果。”

问:你还做了别的事情吗?

答:我还去看了一场电影。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或者更多的话轮,检查“了”的不同用法,提醒学生在使用“了”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在“问——答——追问”的模式中,教师的追问要针对学生前面的回答并结合目标要求的词汇和语言点进行新一轮的提问,这种继续提问可以持续很多轮回。这种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其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好。但在初级阶段教师在设计这样的提问时一定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并且要根据学生前面的回答随机应变。

3.问题的构成要素

谈到问题的构成要素,我们认为不外乎句型、疑问旬中的名词和谓语、疑问词等几个方面。

首先来说句型。在初级阶段经常使用的提问句型包括:有疑问词的特殊疑问句、正反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偶尔还会使用祈使句。这些句型中,除了特殊疑问句之外,其他的句型所提出的问题都是要求学生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这也正好符合初级阶段的教学特点。例如:

●你学什么专业?

●哪本书是你的?

131

■他看了多长时间电视?

■你星期一去看电影还是星期二去看电影?

■你能不能再说一遍这个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初级阶段我们所使用的句型一般为单旬,很少使用复句。中高级同样会使用这样的句型,但提问的目的有所不同,中高级也会有演示、讲解、操练等内容,但可能会更加关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评论、推理、归纳总结等;而初级阶段会把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演示、讲解、操练上。

其次是关于问题中的名词。我们认为名词应该是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定的对话内容。例如上面的例子中,“专业”、“电视”、“米饭”、“句子”等这些名词是回答问题时所应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以学习内容为中心来确定问题中的名词。确定好名词,问题的中心内容也就明确了。

再次是关于问题中的谓语。在汉语中主要为动词或者形容词。从上面的例子来看,这些问题里的动词和形容词只是要求对所学生词、句型和表达形式进行练习,并不要求学生进行某种思维操作。这些动词和形容词本身也是这一阶段最常用的词语或者就是当时需要学习的词语。

当然,初级阶段的提问也不完全如此,也有以考查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提问,这样的问题显然会与前面的例子不同。

■请看下面的例子,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这部电影里的音乐怎么样?

前一个例子用“看”这个动词是要求学生对例子进行观察,用“比较”这个词,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出两个词用法上的差异,这里要求学生执行两种思维操作;后面的例子中用“认为”这个动词,是要求学生进行评论。这两个例子中提问的意图都非常明显,学生也很容易抓住回答要领。在这里动词的作用非常关键,要求问题中的动词必须直接指示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思维操作。

最后是在初级阶段提问中出现的疑问词。几乎涉及到了汉语中所有的疑问词,像“谁”、“谁的”、“什么”、“哪”、“哪儿”、“多少”、“几”、“多…”、“怎么”、“怎么样”、“为什么”等。

(二)教师提问的技巧

1.问题要自始至终关注教学内容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问答双方不管谁违背了这一点,教学活动都不能顺利进行。但这并不是说教学内容的全部就是课文中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所学词汇、语法和句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求,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对话往往更有意义,也更能激发学生答问的积极性。

2.问题难度要符合初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

在学习汉语的最初阶段,因为学生所学的词汇、语法、句型极为有限,所以提问应该限制在“已知区”内,提问所用词汇、语法、句型都不要超出范围,有时甚至还要借用一点其他语言的帮助;随着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问可逐步从“已知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即提问要在二者的结合点上来设置问题。也就是以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使两种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促进新知识的获得。

3.问题的措词必须准确并且简明易懂

所谓准确是指词义指向明确,不模棱两可;所谓简明易懂,就是提问的措词应该不超出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范畴,并且容易理解,这一点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听不懂问题,就无从谈回答问题,互动就会停滞。

132

4.提问的句子应该是简单句

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尽量不要加修饰成分,语法要规范化,并且尽可能简短。比如:关于对一部电影的评论,我们比较两种问法:(1)“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2)“你觉得我们星期天一起看的那部电影怎么样?”前者句型单纯,陈述更加简明而直接,而后者的句型有些复杂,中心词“电影”前的定语较长,并且陈述上没有直接点明电影的名字,答问者首先应该回忆那部电影是什么,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思维操作。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会使学生比较容易弄清楚教师的提问意图,而句型比较复杂的问题则会因为混杂额外的问题或者说明而使学生不易判断教师的提问意图。

5.教师提问时的发音一定要标准、清晰

对外汉语教学所教授的毫无疑问应该是普通话,而不是方言,也不是带方言味儿的普通话。初级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把汉语独特的发音、声调、语调、句调、语气、节奏等特点尽量真实、规范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学到标准的汉语。

此外,提问时的语速较正常语速要慢,以每个字词的发音到位为准,但可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地提高语速直至达到正常的语速。始终注意使用汉语进行提问,使学生“浸泡”在汉语的语境之中,即使老师提的问题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范例。尤其在非汉语的大的教学环境中更要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多说汉语”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注重使用学生母语或者其他通用语言与学生进行课堂对话。提问应尽可能利用非语言的手段,如所处的空间、环境或者动作、表情、手势、图片、动画等来促进教学对话。所处的空间和环境如果运用恰当就是非常好的语境,一些非语言的提示会促使学生产生联想,产生表达的欲望。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1.提问后给学生适当思考的时间

提问后教师究竟应该等待多长时间?现在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认为发问后应等待3—5秒一1,也有人认为10秒钟以内,我们认为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等候的时间越短,学生回答的就越少、越简短。反之则可以得到学生较多内容的回答。Nunan也指出,教师等候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学生不仅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提问进行理解,而且还需要时间用目的语来建构答语一o。当然也不是等待的时间越长越好,有时候过长的等待反而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2.提问后如何引导学生做出回答

教师提问后如果学生没有做出回答,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听懂问题,二是不知该回答什么。如果学生没听懂问题,老师可予以重复;如果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老师可以用不同的词语重述问题或者给予适当的提示。对于不知该如何作答的情况,除了适当的提示之外,有时还要给一个例子作为模仿的样本。这样的做法在初级阶段经常会用到。当然,教师耐心的等待、适当的鼓励、和蔼的微笑也会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

3.怎样应对正确和不正确的回答

正确的回答一般都会得到教师高度的评价。教师应该不吝惜赞美之辞,始终如一地对正确的回答予以肯定,而不是敷衍了事。为了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教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再进一步提问或者追问,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即使对话不再继续,教师也可以进行补充,比如说明还有其他的正确表达方式等。

如果学生的回答与预期不符,或者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我们不妨可以考虑如下三种做法:第一,不去重复错误的答案,而是把时间花在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上。如果学生错误地回答问题,我们就有必要搞清怎样能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能够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找

133

到正确答案,那么以后关于这样的问题他们将不会再犯错误。我们可以鼓励他再三思考,或者给他一定的提示,那么通过他自己的思考找到正确答案,远比老师告诉他正确答案要有用得多。比如在教汉语拼音的时候,学生常常会出现发音错误,老师要找出发音错误是因为发音方法不对还是发音部位不对,如果是发音部位不对,要通过画图或者看发音动程动画的办法让他找到正确的位置,如果发音方法不对,那就教他们如何发出这个音,尽量用生动而易于模仿的办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学生记住了这个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第二,要搞清错误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要求学生提供证据验证他的说法。比如韩国人和日本人在学习“见面”这个词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见面老师”这样的错误,因为一开始他们就把“见面”当成了一个及物动词,在他们的语言里就是这样,所以当我们开始教这个词的时候就要首先告诉他们“见面”如果和某个人发生联系,那就要说“跟谁见面”或者可以说“见谁”。一旦学生再次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提醒他:“你跟谁见面?”这时学生马上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迅速纠正错误。第三,鼓励学生不要怕说错。一些学生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表达,有些差的学生更是因为不太自信而羞于表达。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说说吧,错了也没关系!”另外,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不要给他太难的问题,如果他的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够完整,可以让好学生加以补充,老师再作进一步修正。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后进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和自信心。

4.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或者学生向老师提问。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课堂互动,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汉语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了解。

三、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很讲究教学策略和技巧的艺术,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则需要教师有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技巧。本文所谈到的初级汉语课堂的提问策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无论是在提问前、提问中还是提问后都要讲究一定的策略。设计问题和提问的顺序是提问之前的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好教学内容和了解好学生;一旦进入提问过程,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是否在对初级的学习者提问,这样的方式学生是否可以明白和接受,这样的提问方式是否使他们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问之后,我们应该关注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反馈才能使学生保持互动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激发所有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这都是教师应该很好地考虑并积极应对的。如果把提问前、提问中、提问后三个过程的细节都准备好了,那么上好初级汉语课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了。

[参考文献]

[1]Long,Michael,H.andCharleneJ.Sato.1984.Methodologicalissuesininterlanguagestudies:aninternationalistperspectiveinDavies,Men;CliveCriper;andAnthonyP.R.Howmt(eds.)interlanguage.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

[2]张琪:《教师提fnJ在不同语言水平课堂的效果),载《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曾妙芬:<推动专业化的AP中文教学——大学二年级中文教学成功模式之探讨与应用>,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187页。

[4]刘晓雨:<提问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载《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1期。

[5]Nunan,D.LanguageTeachingMethodology:ATextbookforTeachers.PrenticeHall,1991.

(责任编辑:王俊华)13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