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对策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对策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对策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对策

第21卷第4期

2008年8月

中国医学伦理学

Ch i neseM ed i cal Eth i cs

Vo.l21No.4

Aug.2008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对策*

俞林伟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 从心理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提出了针对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预防与调适对策。

关键词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适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565(2008)04-0154-03

Analysis of t he P sychological Obstac les of M edical Students in Job Hunting

and R elevant Adj ust m ent C ounter m easures

YU Lin-w ei

(W enzhou M ed ical C ollege,W enzhou,325000,China)

Abst ract:This paper ana l y zes co mm on m an ifestations of the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ofm ed ical students during t h e ir j o b-hunting peri o d fro m perspectives o f psyc ho l o g ical cogn iti o n,e m otion and behav ior,and pu ts for w ar d corresponding adjust m en t coun ter m easures.

K ey w ords:M edical Students;Job H unting;Psycho log ica lObstacles;Ad j u st m ent

研究医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问题,探索预防和调适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

1.1 认知障碍

1.1.1 自我认知降低。

医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且经济收入稳定,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医生是许多家庭追求的最理想的职业之一;在近年的高考招生中医学类专业一直被人们竞相追捧,录取分数高居不下;同时,家庭和社会对医学生也抱有较高的期望。这些现实无形之中滋养了医学生自负和自傲的心理,对自我评价过高,致使在就业过程中陷入自我浪漫的意想之中。但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医疗机构的用人标准和学历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而这些差距又很容易使医学生陷于茫然、怯懦和自卑之中。因求职过程中常常碰壁而降低了自我认知水平,于是,在重新审视自身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觉得自己无能,于社会无用。

1.1.2挫折归因偏差。

由于我国现有的各项制度与政策还没有完善,特别是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长期存在,再加上,医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相对比较封闭、实践能力较弱、生活阅历浅、社会认识相对简单或片面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医学生一旦就业理想破灭,往往会出现归因偏差,大部分人都归因于 高校体制存在弊端 、 教育、分配、人事制度僵化 、 就业机会少 等客观因素,较少把求职失败归因于个人期望值过高或学习不努力所致。这种归因容易使毕业生产生无能和无助感,不利于其择业主动性的发挥,有些人甚至由此否定知识的作用,认为读书无用。

1.1.3 负性后果高估。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医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青春期的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医学生因其特殊年龄的心理特点,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期望,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一些学生在暂时找不到工作或理想岗位时,却会在心理上夸大这种后果的作用,认为这会影响其将来整个一生的事业、爱情婚姻和发展机会,觉得找不到好的职业就干不出成就来,前途无望,心灰意冷。

1.2 情绪障碍

1.2.1 焦虑忧郁。

因为对医生的职业特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加之学医耗时长、成本高、就业面窄、家庭和社会对医学生又有很高的期望,导致医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时,对其负性后果夸大估计而产生了不安情绪,表现出对自己将来事业前途的忧虑、烦躁、恐慌和焦急不安。特别是一些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毕业前还未落实单位的学生以及部分女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他们往往出现郁郁寡欢、心神不宁、意志消沉和萎靡不振等症状。

1.2.2 自卑怯懦。

就业是医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但一些医学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加之医学专业的限制,学生就业面较窄、社会学历需求层次较高,其就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更为困难。

154

*基金资助: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专项课题。

俞林伟: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对策

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和怯懦心理,常常退避三尺、缩手缩脚,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生怕说错话、做错事。这种自卑怯懦心理多见于女生和性格内向、学业成绩不佳、特困生、相貌一般、有生理缺陷的医学生。

1.2.3 愤世嫉俗。

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少数医疗卫生单位录用毕业生时讲人情、讲关系现象使得一些学生产生归因偏差,把求职失败归为无权无势、生不逢时,从而产生一种愤世嫉俗的心理,认为世上一切都不公平。有的学生本来朝气勃勃,但求职受挫后心灰意冷、处世冷漠。

1.3 行为障碍

1.3.1 消极等待。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医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我的努力去赢得竞争。特别是他们一旦求职受挫,就丧失了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寄希望于学校推荐、单位招聘,尤其是靠父母和亲朋好友托关系找路子, 等、靠、要 等依附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1]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1.3.2 攻击行为。

一些求职受挫的医学生,由于心理焦虑郁闷,感到毕业前途无望、事事不如意,心中常有无名之火,这种无名之火又会迁移到各种情景之中而发泄出来。少数毕业生动辄就与人争吵、打斗情绪,以发泄不满,甚至损毁桌椅门窗等。更有些人走向极端,由于归因偏差而迁怒于社会不公现象,出现报复行为,导致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出现。

1.3.3 自我贬损。

毕业求职受挫的医学生,除了部分出现攻击行为外,还有些学生走向另一端,出现自我贬损现象,他们受挫后往往过分自责,懊悔不已,恨自己无能,并开始封闭自己。有的甚至对未来充满恐惧和绝望,走向自残或自杀,近年来持续出现的毕业生自杀现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

2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调适对策

就业本身就是医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如迷茫、困惑、焦虑等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医学生在遇到就业心理障碍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科学、理智的选择。

2.1 认清形势,调整目标期望值

就业的市场化、自主性对医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首先,医学生要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现实,加深对医疗卫生系统人才需求现状的了解,明确医生职业人才素质需要,增加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认识和体验,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现实。其次,医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当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就业单位不进行任何选择,而是要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或修正自己的目标定位和人生轨迹。最后,医学生在择业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医生这一行业,要有长远眼光,学会科学、合理、灵活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当前如果不能获得一个理想职业时,可采取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常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2 直面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就业过程是医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面对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面对问题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期望自己的求职一步到位,要认清医疗卫生系统内部的就业形势,明确医疗人才素质需求标准,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或素质不高,出现求职失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身定位不准确;可能是因为择业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等,对此医学生要全面、冷静、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具体原因,并认真对待,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相信自己、宽慰自己、悦纳自己,坦然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2.3 调整自我心态,缓解心理冲突

在求职就业受挫时,医学生应当自觉主动地调整自我心态、缓解心理冲突。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慰藉,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通过自我宣泄,如向朋友、老师倾诉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以求得心理平衡。最后,还可以采用自我转移、自我松弛法,如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通过对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心理缺陷。其实,生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只是在自我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适作用下,没有表现出来或表现不明显而已。因此,医学生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要客观地认识和正确地对待,要有意识地进行合理的心理调适,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健全自己,使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和完善,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加顺利。

2.4开展毕业生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构建就业心理障碍的防御机制

针对医学生就业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医学生度过关键期。这就势必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部门的作用,[3]大力提高就业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建立一支由心理辅导工作者、就业心理指导工作者和校医相结合的素质优良的就业心理咨询队伍,通过现场解答、预约咨询、热线电话和上门访谈等多

155

中 国 医 学 伦 理 学

种途径开展毕业生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医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保证毕业生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同时,还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高危人群的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通过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干部、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等途径建立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网络,针对就业心理危机中出现的生理、心理、行为的表现,对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到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最后,学校还要重视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对就业受挫同学的帮助和引导,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就业心理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岩磊,张扬.医学生择业不良心态浅析及调适[J].中

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49-52.[2] 李燕冰,俞励平.大学生毕业生心理危机成因与干预

防护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59

-60.

[3] 张健.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

与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58-

59.

作者简介

俞林伟(1981-),男,浙江温州人,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医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收稿日期 2008-04-06

修回日期 2008-04-12

编 辑 李恩昌

(上接第153页)作,比如五戒、八戒、十戒和具足戒等。通过遵循和操作这些戒律,严格守身,警醒自己,就可以止恶防非,修善进德。

3.2.2 断惑 。就是劝导人们进行正确的道德认知,破除一切妄见和疑惑,明了清净的心性。要明信因果,主动自我坦白,有过改之。自觉地用佛教道德伦理指导自己一切思想行为。

3.2.3 真不离俗 。佛家以悟真表达了日用即道、处世无累和改善人生的既能超越又能正视社会现实生活修行的意义。正如哲学家冯友兰指出,佛家修行之真义,就是不作任何修行,乃不修之修,无心作事,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余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抛弃有心,达到无心,正如不知之知本身也是一种知,最终产生质变,发生飞跃,便为顿悟。

3.2.4 禅定 。其意为寂静省虑,心神专注于某对象,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禅定是佛家修行者思想彻底的自我清洗。既是自我否定也是自我肯定,通过彻悟心源和正心净心,消灭一切杂心私念,彰显人的道德精神的纯洁、至善和崇高。

3.2.5 忘身舍己 。佛家基于自利他利的原则,要求以拯救苦难众生、利乐有情为己任,心怀慈悲,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舍己为人,普度众生。

3.2.6 明心见性 。延寿在 宗镜录 卷五中解释此词,说 出妄之本,唯在观心,观心得悟,一切俱了。 佛家认为,人本质的完善、生命的超越,只须或必须反省内求而不假外求,直指本心,即心是佛,明心见性,复归于人的至善本性。

3.2.7 通过以上过程,最后达到佛家为解脱人生苦难为根本宗旨的 涅槃 状态。佛家认为一切修行都是最终进入这个永恒的极乐境界。涅槃真正实现了人的价值完善和生命的永恒,是对世俗社会一切善恶观念的绝对超越。

佛家重人的现世,重视此岸,着重从人的心性方面去探求实现生命自觉,理想人格和精神自由,把超越自我,开发自己的心灵世界作为其目的。强调自见本性,实现自我超越,解脱烦恼,痛苦和生死,成就为佛,在相对现实中实现无限、永恒和绝对。当然除了前述方法外,佛家也因时制宜采用棒打、喝骂、挥拳、踢脚、瞪眼等身体姿势予以紧逼、暗示和启发,加强外在灌输的效能,使之当下顿悟,获得神慧,并因此达到空寂解脱的目的。

佛家自戒自悟、超越自我的心理保健的理论模式虽建立在唯心论基础上,但对于心理治疗仍不乏现实意义。比如关于自我修炼、克服困窘、重视人的心理主体性等等,都是应该借鉴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在已经习惯了向外攀援,使得我们的 平常心 受到污染或扭曲,丧失了自我。佛家的心理保健模式对帮助人们保持 平常心 ,多做善事,促进心理和谐,是很有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胡凯.先秦儒学与老庄哲学的身心修养方法初探[J].

中国医学伦理学,1996,9(4):58-59.

[2] 胡凯.肖水源.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对老庄哲学身心修

养模式的发展[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2):26-30.

[3]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2:469.

[4] 冯达甫.老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7.

[5]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221-226.

[6] 杨鑫辉.新编心理学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34.

作者简介

胡凯(1952-),女,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08-04-03

修回日期 2008-08-18

编 辑 李恩昌

156

谈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临床诊治效果-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谈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临床诊治效果-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手段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6例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富马酸喹硫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125例占总有效率的97.66%,明显高于对照组113例占总有效率的88.28%(x2=8.605、P =0.030(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水平以及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使用富马酸喹硫平进行治疗,可使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改善,提高其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内科;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

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由于其专科特点,大多数患者病情都相对较为复杂,伴有不协调的精神活动障碍,影响着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以头晕、意识障碍、思维障碍以及焦虑恐慌等症状的心理障碍较常见。由于病情易反复,迁延时间较长且相对不稳定,导致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的困难程度增加,使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药物治疗成为现今临首选的治疗手段[1]。因此,选择较为有效的抗焦虑抑郁类药物,对治疗焦虑抑郁引起的心理障碍具有积极意义。抗精神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效果较好的富马酸喹硫平,联合安全性较高的奥氮平片的治疗方案,广泛地应用在神经内科中的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对神经内科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的患者采取奥氮平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医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医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医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希望了解某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如何把调查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我国的医生力量非常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时下国内医疗需求,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医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呢?一、用人单位很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要求最低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一概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本应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这是引起近年来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还有部分医院过度追求工作经验。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或者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小学生学习数学容易形成两极分化,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心理障碍是重要原因。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其学习效率,是提高数学差生成绩的关键,更是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本文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作些探讨。 一、小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主要原因 1.马虎心理。在缺乏严肃认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养成此心理。 2.依赖心理。在惰性感染下,容易由包办促成此心理。 3.饱胀心理。对知识"消化不良"就容易形成此心理。 4.厌烦心理。在单调乏味的教学情况下,容易由缺乏兴趣引发此心理。 5.畏惧心理。在屡遭失败而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易丧失信心而产生此心理。 二、消除学习心理障碍,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数学修养,克服马虎心理 提高学生数学修养是克服马虎心理的关键。提高小学数学修养的途径如下: 1、教师首先应为人师表,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周密严谨,并富逻辑性。 2、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介绍数学家的小故事,组织小学生开展"一日生活数学知识用多少?"的统计活动等。 3、从"双基"出发有意识地渗透对应、比较、假设的思想方法。在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调整教学结构,消除依赖心理 部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差,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嚼烂"知识去"喂",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的教学,正好迎合了他们的依赖心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依赖心理,必须调整教学结构。 1、调整教法,提倡使用"讨论式"、"发现法"等方法教学,学生当演员,教师当导演,强化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改进学法,立足差生的实际,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采取"引---扶---放"的学法指导。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应先抓住百分数与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通过改题

医学生就业现状及个人措施

医学生就业现状及个人措施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前的“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教育”阶段。据教育部门统计,从2001年到2010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由118万增加到631万,增长了5.35倍。毕业生人数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成为当前社会和高等教育亟待面对的大事。人力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谈起目前的就业时透露,到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7%。按此看,2010年毕业的631多万大学生中,还有60多万尚未就业显然,不断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和当年及往年积累的待业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愈来愈大,就业压力日趋加剧。 医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支,医学生的就业同样面临严峻考验,而且,由于其专业的因素及服务对向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而显得更为突出。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促使医疗机构在招聘人员时存在误区,用人标准不断提高,不顾实际尽力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目前,部分二级医院开出的条件亦已是博士学位。同时,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充分,医疗结构不完善,百姓就医的主导意向不明确,即只认大医院,不信任社区医疗机构,这些都促使医疗机构在招聘中看重高学历,给医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压力。 二、社会、高校、用人单位等原因: 1、高校教育潜在的问题。 ⑴专业课程设置错位。⑵教学知识更新缓慢。⑶社会实践重视不够。 ⑷就业指导存在硬伤。①缺乏针对性。②缺乏专业性。③缺乏系统性。 2、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 ⑴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⑵金融危机紧缩了就业需求。⑶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能力。 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 ⑴过分看重经验。⑵过分关注文凭。⑶存在性别歧视。⑷生源地域歧视。 上述原因都是医学生自己不能够改变的,在此不加详细叙述。 三、医学生个人因素 1.医学生专业性学习强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是高考直接进入医学院校,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医学入学不同。所以医学生在未经其他学科教育情况下直接接受医学教育,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完全部的医学课程,势必其他公共课程的学习课时会很少,造成了医学教育只重专业课程,而忽视或无力兼顾文、理和工科类课程的培养,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2.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弱 医学生相对于其他文、理、工科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融合的机会相对较少,课程多、课时多、记背概念多,此“三多”是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生与社

最新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研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研分析 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考虑到实际年龄分布,本研究调查了XXXX之后入学的本科生。 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92份,有效回收率为86.5%。 调查的基本情况见表1: 2 、调查数据分析“95后”大学生就业准备、就业认知、就业价值观、就业心理、就业压力和就业动机为主要调查内容。 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更积极,少数学生更消极,一些学生有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 (1)就业准备。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独立学院中只有12%的“95后”学生对找工作非常满意。大多数学生对找工作不太满意。将近50%的学生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有35%的学生对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失去了信心。许多学生在毕业前缺乏相应的就业准备和心理准备。 从下图1可以看出,许多学生没有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甚至有近一半的学生在毕业前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考虑过就业问题。 许多学生认为没有家庭背景是不可能找到好工作的。为什么你需要做无用的准备?就业中存在回避和回避现象。最终,你找不到工作,压力变成了就业的心理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95后的特点分析就业形势,积极引导他们从大一到大四做好就业准备。成功总是偏向那些有准备的人。

不要抱怨夜晚,照亮你前进的道路。 (2)就业认知。 据调查,独立学院近一半的“95后”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困难。 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到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实,但许多学生在看清形势后愿意弯腰驼背,而不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更好地促进自己就业。 从上面的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XXXX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超过了需求。近25%的学生认为找工作难的原因是学生本身能力不够,没有很好地提高自己,没有为就业做好准备。在将近XXXX的岁月里,没有方向或目标。在大学里,没有什么是浪费时间。 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该重视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家庭应该更加关注。父母不仅应该给他们的孩子钱,还应该和他们的孩子交换意见,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计划。 在当今的新时代,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个人能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希望能为解决“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提供一些参考。 稍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措施来减少它。

医院患者心理障碍的临床分析

医院患者心理障碍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内科门诊患者心理状态,同时与心理门诊进行对比。方 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院48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为A、B、C三组,分别代表心理门诊组、内科疾病组、内科非疾病组。结果 B组的整体评分、阳性 特征数量、躯体化、抑郁以及焦虑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比C组高(P<0.05)。 而A组的整体评分、阳性项目数、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方面的评分明显比B组 高(P<0.05)。结论医院内科患者在发病的同时存在心理障碍的情况较为常见,在对内科病人实施生物学疗法治疗时,应该辅以心理干预。 关键词:内科;心理障碍;抑郁 当前,社会节奏加快,人们面对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 增多。在综合医院中,心理障碍患者出现躯体反应的情况较为常见,患者为了治 疗躯体症状,往往会前往综合性医院,但是,综合性医院以生物学治疗为主,对 心理状况引起的躯体不适并不熟悉,因而整个治疗过程容易忽视心理干预,导致 治疗效果不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前来本源就诊的患者480例,心理门 诊组(A组)118例,内科门诊362例,包括内)248例,内科非疾病组(C组)114例。男312例,女168例,年龄在19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45.1±2.4)岁。全部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无视觉、听觉、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 以调查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3组,分组依据是患者就诊门诊,前往心理门 诊就诊118例,248例确诊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等内科疾病,114例为内科 非疾病组,分别是A、B、C三组。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研究工具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标准参照Deragatis5级方法,评分达到1.5属于阳性特征,整个测试过程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和测试工作人员负责。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组与组之间的对比使用t检验。 2.结果 A组在整体评分、阳性特征数量、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方面的分数都比B 组高(P<0.05)。躯体化、敌视、精神疾病、强迫、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数据 的对比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当前,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人们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心理疾病在人群 中十分普遍。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竞争更加激烈,人们难以在当前的情况下找 到有效的宣泄渠道,家庭状况频发,就业困难,而且社会对心理疾病没有清晰认知,对心理疾病患者存在偏见,造成心理障碍频发[1]。而且患者在前往门诊医时 没有明确的看病目标,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辨别能力不足,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018年**卫生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为确保我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并落实《精神卫生法》、《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之《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规范》以及省、市各级工作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促进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培训、督导、考核等方式,促进我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区、街道、社区、镇、村全面覆盖。 (二)按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之《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规范》为患者提供免费建档、健康查体、随访服务等,提高检出率、管理率及规范管理率。 (三)加强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全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山东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正常运转。 (四)加强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消除群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 (五)加强贫困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救助,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成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小组 (一)工作小组组长:** 成员:** ** **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 (二)工作小组分工 **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工作; **负责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乡村医生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 **负责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出院信息单录入工作;对村卫生室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管理的督导工作; **负责辖区内所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山东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体检表及随访信息录入工作;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负责管理各自村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三、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辖区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村卫生室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

【调研问卷模板】医学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调研问卷模板】医学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1. 请问你的性别? 男 女 2. 你现在的职位或专业 ____________ 3. 你的毕业时间 ____________ 4. 您是否了解现在医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非常了解 了解一些 不了解 从不关注 5. 您认为现在医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就业困难 形式正常 就业形势好 6. 您觉得当前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缺乏实际技巧和经验 就业期望太高 就业人数太多 用人体制的不健全 其他 7. 您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乐观

一般 迷茫 8. 新医改的出台,您对未来就业 充满信心 比较有信心 无所谓 迷茫 9. 您有没有对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 有,并且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有,做完后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有,但纯属应付作业 没有 10. 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经济收入 个人发展机会 专业知识的运用 工作环境 工作的稳定性 其他 11. 从个人角度看,您认为影响您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可多选)专业知识 求职技能 实际操作能力 综合实力 其他

12. 鉴于当今医患矛盾加剧、药品安全纠纷逐年上升的情况,大学毕业后您打算 考研深造 出国深造 从事非医学类工作 还没想好 其他 13. 当今中小城镇医疗体制尚在完善,自主创业机会多,大学毕业后您是否考虑自主创业? 是,一直有这个打算 是,但打算毕业后先就业几年积累经验和资金再创业 有是有,但不知道怎么操作 没有,我觉得创业有风险 14. 大学毕业后您更想到什么地方工作?(可多选) 沿海等发达地区 中、西部等急需人才的欠发达地区 港澳台 回家乡 只要能就业,地域不重要 其他 15. 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您优先考虑什么?(可多选) 工作待遇 良好的人才政策 生活条件 是否有较大发展空间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16-05-18T15:13:20.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姜曼玉[导读] 中国医科大学我们应辩证地考察其影响,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医学生就业。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 110137) 【摘要】新医改在推动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同时,对医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辩证地考察其影响,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医学生就业。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就业;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96-02 新医改是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既为所处医学教育环境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和支撑,也使医学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本文就新医改对医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 1.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 1.1医学毕业生人数上升,大中型医院新增岗位不足且就业层次逐渐拉高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近几年也连续扩招,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同时就业市场在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在逐步朝制度化、法规化方向完善。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各大医疗机构和用人单位都在实施改制和精简人员。[1]随着就业层次逐渐拉高,更多医学生走向考研之路。 1.2 基层医院招人难,凸显社会需求与择业趋势矛盾 新医改表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重心将向下转移,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目前,新医改正有序地在全国推进,但医学生基层就业并不顺畅。因为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总体上医学毕业生仍偏向大中型医院,基层医院就业岗位虽多,但很少会有人选择。 同时,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基层医院对人才的需求有脱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技能训练,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全科医学等学科培养。如医学毕业生要应聘基层岗位,需要再经过长时间培训。 1.3医学高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医学高校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宣传就业政策,就业趋势,就业观等,但一方面,医学生对医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医学高校对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变化把握还不够到位,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单一,没有形成与医学生专业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 1.4 医学生个人存在就业观念上的误区 医学生多存在就业观念的更新与就业市场的变化不同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供求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极不适应的是医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滞后。医学专业学制长,培养成本高,同时,医学教育缺乏培养医学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有效措施,因此医学生和其家庭普遍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的心理状态,认为高考考高分进入医学院校,毕业时一定要想办法进入大医院工作,这些心理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定位不准确,心理不平衡,最终影响了医学生的顺利就业。 2.解决对策 2.1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 随着医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县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居民的认可。这些医疗机构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缓解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因此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是解决现阶段医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措施。政府应健全和完善和落实鼓励医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的财政投入,改善医疗单位的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2 深化医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方面要合理调整医学院校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更多全科医学、社区医学、及急救医学等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我们医学毕业生在基层“用得上,留得住”。[2] 2.3 加强医学高校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 建立一支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来指导学生的就业,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多种疏通渠道,为毕业生搭建多元化的就业平台,将一些医疗机构请进来招聘,同时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3]邀请卫生部门的有关专业学者,开设相关讲座,宣传有关应用面试、维权法规、单位分析等方面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海滨.医学生就业心理和观念的调研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4:62-63 [2]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03:80-83. [3]纪春艳. 新时期就业形势下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3,42:191-192.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资料查找)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 1 想出院由于患者在发病时,因病态支配出现某些威胁家庭安宁、妨碍社会生活及影响邻里社会治安等行为,使精神病患者的出院往往不能立即被家庭和社会所接受,由于不能解决出院问题,患者常出现情绪不稳、易怒、责怪家人或工作人员,产生消极悲观念头,甚至企图自杀。 2 担心社会偏见由于世俗偏见,歧视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依然存在,对住过院的患者在升学、就业、工作安排或职称晋升等方面都会遭到阻力,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下,有的患者会产生敌视,甚至报复心理,有些则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出现精神病后抑郁。 3 担心恋爱婚姻问题由于精神病是慢性疾病,易复发,一般住院时间较长,以及社会上对精神病的偏见及遗传因素等,使精神病患者结婚、生育等成了困难问题。调查的82例中,离婚22例,未婚27例,普遍在婚姻问题上存在心理包袱。 4 担心经济负担过重因精神病患者长期病假,尤其是病程较长、反复住院的患者,工资收入仍维持在原来的低水平,仅能支付伙食费及简单的日用品,无法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拮据,故产生自卑心理、抑郁情绪。 5 遵医服药问题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病认识不足,有的认为自己病已好,不必再继续服药,有的担心抗精神病药会影响身体健康,使身体发胖而不肯继续服药。 6 监护人问题精神病患者康复后回归社会,需要有人关心、照顾其生活,督促服药,而不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监护人无法落实,而不得不留院疗养,从而产生被遗弃感和无助

感。 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康复的主要方法 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有:使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家人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以下做详细介绍。 首先,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让精神障碍患者树立一个概念,那就是“精神障碍通过努力是可以治愈的”。确定了这个观念,才可以让精神障碍患者对于治疗抱有决心,有希望才有动力。 其次,要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最为重要。应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还应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或是体育锻炼,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大脑和健康强健的体魄。 最后,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人的支持与配合:这对缓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精神障碍患者理应多多给予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以一种不理解、不耐烦,甚至是歧视的态度来对待患者。 一、认知提高法: 患病病缘故使精神障碍患者对任何人都存在不信任,敏感多疑,也不会接受任何人善意忠告。我们可通过认知提高法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信任的基础上向他们全面介绍其所患疾病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他们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 二、敌意纠正训练法: 精神障碍患者对任何人都有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敌意纠正训练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让他们明白: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2、让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盛;

医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医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导语】我国的医生力量非常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时下国内医疗需求,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医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呢?以下是苏阳文斋整理的医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医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一、第一个原因来自用人单位 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还有部分医院过度的追求工作经验。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 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 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

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在当今的中学生活中,中学生们常面对考试低分、同学矛盾、他人议论、老师批评、家长斥责以及其他种种不利情况,往往使得情绪激动:有的大哭大闹,有的发尽脾气,有的离气出走甚至自杀。这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特征 1 、缺乏内动力。 初中生一般还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目的,大多学生一般都把学习成绩与个人荣誉和教师评价态度相联系,与升重点高中相联系,很少有人把学习与发展和社会需要相联系,因此他们的学习一般都是被动的。再加上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结果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压力影响下,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便会出现不爱学习,频繁违纪的现象。 2 、缺乏自制力。 青年初期阶段的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缺少自制能力,在家长、社会及学校的压力下,他们紧张的学习,心理上的压力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目标几乎都是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发展要求不那么重视,所以学生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对去体验各类社会生活,这就与家长、学校的教育要求发生了冲突。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家长和学校的要求,但却有许多学生对来自家长和学校的约束产生了抗拒心理。这种心理上的逆反情绪会使个人的自我调解能力严重失控制,使一些学生放弃学习而贪玩、把主要精力用于交友、寻求新的文化生活刺激等等。其中很多学生不仅是高考和中考的落榜,同时还有一些人被社会和历史淘汰。 3 、缺乏自信心。 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另外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心理上的压抑状态,长此以往,使这些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他们严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的会自暴自弃,放松学习,任其落后。这种自信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严重时可以使一部分学生完全放弃努力。 4 、缺乏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科目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与目前仍然占统治地位的应试教育有直接关系。这种学习方法不能使学生产生内动力,也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由于频繁考试,尽管一些学生很努力,有时成绩并不理想,这其实是学习方法不佳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优劣,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改进自己的学习。 5 、缺乏考试经验。 考试焦虑是许多学生在考试前出现的一种心神不安、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心理表现。这种心理的出现一般与考试中的紧张气氛和学生自我适应能力较差有关。同时也与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如平时学习水平有关。所以解决考试焦虑也是心理调节的重要方面。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策略 1、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先导 课堂心理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感活动状态,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所依赖的群体情绪状态。积极、主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中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造,教师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一方面教师应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

大学生就业时常见心理障碍问题及面试心理学知识

大学生就业时常见心理障碍问题及面试心理学知识

一、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常见心理障碍问题: ( 一) 自我认知失调 1. 自负心理。一些毕业生认为自己毕业于名牌大学,很有才华, 高人一等, 因而傲气十足。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清醒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自命不凡,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对工作挑三拣四,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在择业过程中过分挑剔, 结果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出现很大反差。一旦不能如愿, 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现象。 2. 自卑心理。部分大学生极度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学历层次不高、人长相平常、既没有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可调配,总是自惭形秽,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择业中, 缺乏自信和勇气,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不敢竞争。老是悲观失望、缩手缩脚, 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3.盲目攀比。事事攀比的大学生, 在求职活动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 极易受别人干扰。他们既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又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就业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瞻前顾

后, 人云亦云, 盲目攀比, 见异思迁,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上,这也不利于就业。 ( 二) 情绪困扰 1. 焦虑心理。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还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惑和焦虑。部分大学生在还未毕业就感觉就业前景渺茫,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担忧和失助,担心自己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只要一想到将来就业就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意志消沉,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影响顺利就业。 2. 急躁心理。很多大学生听说就业难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急躁现象。他们在就业目标上缺乏理性思考,行动上漫无目的;认识上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结果事与愿违。在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送出简历后希望用人单位快速给予答复;有的学生东奔西跑,四面出击。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 在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的情况下草草签约, 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偏差或发现了更好的岗位,便追悔莫及。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建议

开发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习、生活、工作压力日渐增加,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的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精神病患者逐年增加,越来越年轻化,我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二、看病难看病贵。大部分精神病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精神病人病情的控制需要长期服药,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现在每年有免费住院和免费服药的名额,但是由于精防医院床位紧张,补助名额有限,仍然有很多精神病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基层专业精防人员配置不足。绝大部分基层精防工作人员均是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水平不高,镇、村作为三级精神防治网络的前沿,没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难以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支持。社会上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严重的歧视,单纯靠卫生的随访管理治标不治本,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上歧视和轻蔑精神病患者的现象却无处不在,精神病人的家庭都有一种羞耻感,不愿公开病情,不主动去寻求治疗。相当一部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属未成年人或者未婚未育者,多数家属顾虑患者婚育情况,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管理和健康体检排斥较大,家属的配合性较差,且基层医生在管理患者的过程中自身安全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导致管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以上是我区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面的一些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规范随访管理,落实康复和监护,关爱精神病患者,形成治疗精神病人——解决治疗经费困难——回归社会参加劳动——促进家庭和睦的良性循环之路。把我们的严重精神障碍

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医学生形式越来越严峻,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对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 医学生就业策略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就业政策也由统包统分变为双向选择。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关系着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关系着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在此前提条件下,医学生的数量也快速增长。近几年来,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悄然发生了变化,较高层次的医学毕业生特别是本科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1]。 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医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医生岗位远不能满足求职需求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一直以精英教育为主的医学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尽管医学本科学制长达5年,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但报考医学院校的趋势仍然是“高温不减”。医学毕业生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就业人数的不断扩张,而且由于历年来医学生的就业率都没有达到100%,每年总有往届毕业生参与竞争,因此累计的人数更多。 (二)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首先,医学各专业供需出现不平衡状况: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口腔、护理等专业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社会更多需要的是解决农村和城市社区基本医疗问题的全科医学、康复医学、社区保健、民族医学等专业学生,而大多数医学院校培养的是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预防及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业人才[2]。其次,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随着医疗卫生系统的机构改革工作的进行,各级医疗单位也都有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趋势.使传统的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吸纳能力有所下降,大量吸收本科毕业生有一定的困难,加上社会上高层次人才的紧缺和医疗卫生单位出于单位发展规模的需要,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升。很多医院的现状是:博士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聘用制”。 城市的医疗人才在近几年扩招和培养、补充下,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很多医疗机构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难以再大量接受毕业生,除了一些辅助科室、个别岗

数学差生的心理透视

数学差生的心理透视 数学差生即指数学能力较弱,且数学成绩评价长期低下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在中学阶段存在一定比例。一般说来,数学差生大多数对数学缺乏兴趣, 他们认为数学抽象,枯燥乏味,有的学生产生反感,甚至认为学习数学是苦恼的事。分析其产生的心理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因素。 一、自身因素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学生比较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长于记忆,那个学生善于思考;这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出色;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这些都是学生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就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同中有异。由于人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构成了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物质基础。而人的心理个别差异,是人们在各自不同素质的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到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正是这些后天的决定因素,使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 1.数学差生的心理差异数学差生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致。由于他们有一朝数学分数低下,引起愁闷,数学中存在的问题、疑惑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所以就会有一夕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受挫,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埋怨的机率就会上升,促使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情感逐渐发生变化。他们在老师面前常表现出胆怯、性格内向、自卑,在同学面前常表现出自私、冷漠、消极。久而久之,学习数学的动机、兴趣和意志日渐消失,更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学习数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免受老师和家长的责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通常感到厌烦、有太多的弄不清的问题,以致数学的情绪低劣。正如《左传》中所述“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 2.数学差生的能力差异 首先,学习者的认识结构,即人在认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和个性心理特征(情感、意志、能力、体质等)存在差异。其次,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外在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习者内在的心理结构,它是学习者通过教师所激发起来的心理结构作用于外界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数学认知结构是从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它一旦形成,将对学习者后继的数学活动产生调节作用。但由于各人的心理结构的差异,则同一知识结构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因此,不仅有正误之分,而且也有优劣之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数学的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差生的认知活动往往表现为没有形成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般思维动作,也没有形成认识活动必须具备的特殊思维动作。 二、环境因素 客观环境的影响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数学学习的环境因素,是指学习者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在数学学习中,不论是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还是对数学学习兴趣、态度、情感、意志等的激发和发展,都受到学习者的环境因素的严重影响和制约,并起主导作用。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进行的“双向选择”制度,在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心理误区。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思考与对策研究工作值得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对策 一、近年来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 自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的增加,从而迎来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这些新形势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增加了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从“统包统分”转型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工作年限延长等原因,使社会接受毕业生的力度逐渐减小,军队裁军和正常转业退伍军人的安置等问题,也给毕业生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二、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一)急功近利并消极依赖 急功近利是大学生择业时最常见也是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过分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好、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并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但是发达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而且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而消极依赖是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以及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分不开。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都生活在象牙塔里,严重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面对重大人生选择时,就会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极其有害的。 (二)情绪波动并盲目攀比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容易出现波动,较多的表现是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严重高于男生,而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自信、恋爱困扰和家庭背景等。 大学生未充分的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例如自己的专业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陕西省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 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谢斌等[7]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3临床约束对象调查分析发现:由精神症状导致的行为障碍者,如运动性兴奋、损物、自伤、自杀[8]、口头威胁、徒手攻击和持物攻击伤人的患者[9]。抗癫痫类等药物的不良作用导致患者意识上的混乱,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者[6]。 在老年精神科多用于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或有行为问题的患者,原因是患者步态不稳以及有摔伤的危险[9]。此外,针对有意识障碍、躁动、谵妄等症状的老年人,约束保护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防止意外的发生[10]。 4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 对于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应对,冷静思考如何控制病区秩序,保持病区稳定,并同时通知病区其他医务人员,有序疏散隔离其他患者,以免造成他人伤害和引发病区混乱。 4.1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保护性约束有两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性控制;临床护理中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行机械性控制。机械性控制的用具,国内目前以约束带为主(见图1)。图1 约束带及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