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三课时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三课时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三课时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三课时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显、隐性的确定

(1)定义法: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这种性状为显性性状。例:某植物红花×白花子代全开红花,则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2)自交法:两个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是显性性状且为杂合子。例:红花×红花红花与白花,则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法:若后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则占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1的为隐性性状。例:豌豆种子圆粒:皱粒=3:1,则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

例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二、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定方法

1.测交法(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测定其遗传因子组成)

若后代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在动物中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

若后代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植物中特有的花粉鉴定法(见课本P8基础题3)

例2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交配应选的公牛是()

A.黑色杂合子

B.黑色纯合子

C.红色杂合子

D.红色纯合子

三、基因型(遗传因子)的确定

(1)、由亲代基因型、表现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例),

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

①DD×DD ②dd× dd

③DD×dd ④D d×D d

⑤D d×dd ⑥D d×DD

①如果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DD ),那么子代一定是显性性状(D __);

②如果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dd ),那么子代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b__)。

例3:两个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 ,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 患病的概率为____。

(2)、由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表现型

①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基因型为 ②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基因型为 ③ 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基因型为 ④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基因型为 例4: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 .GG ×gg

B .GG ×Gg

C .Gg ×Gg

D .gg ×gg

(3)、隐性纯合突破法

例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 )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 )控制。现有一只白色的公羊和白色的母羊生了一只黑色的小羊。试问: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他们生的那只黑色小羊又是什么基因型?

① 根据题意例出遗传式

因为白羊(B )为显性,黑色(b )为隐性。双亲为白羊,生下一黑色小羊,根据此条件例出遗传图解: P : B ×B

子代: bb

② 然后从遗传图式中出现的隐性纯合子突破

因为子代为黑色小羊,基因型为bb ,它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所以双亲中都有一个b 基因,因此双亲基因型均为Bb 。

例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1)、一家三口的基因型为父亲 母亲 孩子

(2)、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四、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或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以Aa 为例)

Aa 连续自交Fn 及所占的比例

杂合子: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

例6:某水稻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遗传因子组成中纯合子占总数的()

A.1/2

B.1/4

C.3/4

D.1

练习:

1.以下各组生物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元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3.将杂合子个体逐代自交3次,则F3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第三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A.1/8 1/8

B.7/8 3/4

C.7/16 7/8

D.9/16 1/8

4.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D.不含等位基因

5. 现有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弟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A.1/4

B.1/6

C.1/8

D.1/12

6.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A.TT

B.Tt

C.tt

D.TT或Tt

7.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

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8. 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9. 水稻的迟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迟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早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迟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型为迟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9.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遗传因子A控制,在其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 第一组:爬行鸡×爬行鸡→2 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第二组:爬行鸡×正常鸡→1 676只爬行鸡和1 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正常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

(2)第二组后代中爬行鸡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 6 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__________只,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__________只。

10. 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为黑毛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兔,问:

(1)选择下列哪组交配实验判断显隐性最好()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

(2)通过判断()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

(3)若黑毛与褐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用B和b表示,则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分别为()、()、()。

(4)如何鉴别甲兔的基因型是纯合还是杂合?

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doc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的第二课时,由“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两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教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资料查阅小组提出问题,让他们的查阅有针对性;指导和协助问卷调查小组的问卷设计、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与本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联系,获得杂交水稻F1花粉,组织“水稻”实验小组做上述实验观察,并拍摄实验小组观察水稻F1花粉的主要步骤和结果. 2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3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材料用具:两个质地、颜色和大小相同的布袋;黑白两色材质和大小 均相同的围棋籽各20颗;数据统计记录表格。总共12 份。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题型分析

第1章遗传的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相对性状的判断 判断依据是必须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类型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 B.人的体重与身高 C.豌豆的红花与白花 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 然状态下为纯种(2)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人工授粉的过程:去雄(未成熟的母本)→套袋→人工受粉→套袋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 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下列相关操作及其目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A.花成熟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防止自花传粉 B.去雄后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C.人工授粉→进行杂交 D.授粉后继续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⑤授粉后套袋隔离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三、配子的种类 有性生殖的生物可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即卵细胞和精子。就雌雄配子的数量而言,一般雄配子的数目远大于雌配子,即精子远比卵细胞多,就配子的类型而言,每个配子只含一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例如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型,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型,Dd个体则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即D型和d型,且D:d=1:1 1.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自交过程中产生的配子情况如下,正确的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4 C.AA∶aa=1∶1 D.A∶a=1∶1 2.遗传组成为Aa的杂合子豚鼠,一次产生了100万个精子,产生精子的类型及其中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精子数目为() A. A或a两种类型;50万个 B.仅含A一种类型;0个 C. AA和aa两种类型;50万个 D. 仅含a一种类型;100万个 3.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花的结构 (2)名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 1、性状与相对性状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理解课文: 1 、你认识豌豆花的结构吗?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是随机均等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纯合子杂合子成对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 存在的纯种高茎豌有成对的高茎遗传因子(DD ), 纯种矮茎豌豆有成对的矮茎遗传因子(dd )。 F1自交的后代出现隐性性状,所以在F1细胞 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显性 性状,因此F1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应该是Dd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拓展视野、解题技巧: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②DD×dd→Dd(全为显性) ③DD×Dd→DD∶Dd=1∶1(全为显性) ④Dd×Dd→(1DD、2Dd)∶1dd=3∶1(显性:隐性=3:1) ⑤Dd×dd→Dd∶dd=1∶1(显性:隐性=1:1) ⑥dd×dd→dd(全为隐性) 分离定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正推类型;二是逆推类型。常见解题方法有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1. 隐性纯合突破法: 即根据隐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型,比如白化病患者一定为aa,可推出他的双亲一定各含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推出双亲的完整遗传因子型。 2.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④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都为隐性纯合子。 3.配子的确定 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4.基因型的确定 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5.显隐性的确定 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6.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7.遗传概率的计算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引言: 同学们好!如果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那么孩子是什么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还记得发现这个定律的人吗?就是奥地利的孟德尔。他利用修道院一块儿不大的园地做了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终于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在众多的实验材料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豌豆呢?豌豆这种植物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自花传粉当中的极端情况叫做闭花传粉,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豌豆它是自己的雄蕊的花粉传到自己的雌蕊的柱头上边进行传粉受精,甚至于花儿还没有开,内部就已经完成了传粉,这样就可以保证完全按照实验者当初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实验,完全不会受到外来花粉的干扰,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其次更大的优点是在豌豆的身上我们能发现很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我们在遗传学上把她它叫做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籽粒的圆滑和皱缩这就是一对相对性状。而籽叶的颜色黄色对绿色也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身上的这些相对性状都很容易识别在我们识别的时候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结果非常地清楚明白,基于这两个优点,孟德尔最终选择了豌豆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其实豌豆的杂交实验就是一次人工的传粉受精,当一朵花儿它还没有开放时也就是当它还是处于花蕾期的时候首先用剪刀把这朵花的雄蕊去除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去雄然后我们看但你花粉发育成熟时我们可以用一支毛笔把一朵花的雄蕊的花药当中的花粉沾一点然后把它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边,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人工传粉受精,也就是让这两朵花所在的两株植物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再到接受花粉的这一方,也就是母本接触种子或者等种子种下去,在长成植株之后我们便可以看到实验结果了。在在这个过程当中请大家注意接受花粉的一方我们把它叫做母本,而提供花粉的一方我们把它叫做父方。好了,有了这些知识的准备下面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看下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我们来看他研究的到底是哪一对相对性状?请看图,这幅图放映的就是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他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就是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首先使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我们把它叫做子一代,通常记做F1我们看到子一代全部都是高茎豌豆没有一株是矮茎豌豆,因此我们就把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这个性状叫做显性性状,而在子一代没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隐性性状。问题就来了,子一代全部都是高茎性状,那么矮茎性状到底是永远的消息了呢?还是暂时的隐藏了,接下来我们再往下看让子一代自交,也就是进行一次自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我们把它称之为子二代,结果发现在子二代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也就是说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同时出现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由于孟德尔曾经在大学中接受过非常完善的教学训练,因此他就想到了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看一下统计结果是在子二代中高茎有787株而矮茎有277株,如果对二者进行一个比值的话那么比值大致接近于3: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3:1这样的一个数字究竟是一个偶然的结果呢?还是一个固有的规律呢?子一代自交后后代发生的这种性状分离到底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呢?我们暂且就把3:1这样一个数字叫做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没有停歇,他马上又开始对其他六对相对性状在,逐对进行同样的实验。都是首先让纯种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再进行自交,观察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我们来看一下,其他杂交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显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也就是均为子一代,只表现出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遗传学的相关概念 (一)交配类型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是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测交:F 1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 4.正交与反交: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为正交,则为乙父本,甲为母本为反交。 5.自交与自由交配辨析: (1)自交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如基因型为2/3AA 、1/3Aa 植物群体中自交是指:2/3AA ×AA 、1/3Aa ×Aa ,其后代aa =1/3×1/4=1/12。 (2)自由交配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是: ???2/3AA 1/3Aa ♂ × ♀??? 2/3AA 1/3Aa ,aa =1/3× 1/3×1/4=1/36,也可以利用基因频率推算。 (二)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 1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 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三)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同一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表示。 4.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个以上,这些基因就称作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仍然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类ABO 血型的决定方式:I A I A 、I A ⅰ→A 型血;I B I B 、I B ⅰ→B 型血;I A I B →AB 型血(共显性);ⅱ→O 型血。 (四)个体类 1.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成的个体。 2.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成的个体。 3.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地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并理解测交地概念; 2、理解分离定律地内容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分离定律地内容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 1、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测交 1)测交地概念 2)侧交地过程 思考: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a、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 高茎矮茎现1:1地分离比? 测交X b、后代如果出现了1:1 地分离比,你能确定 亲本地遗传因子组合配子类型吗? 测交后代 ()() 测交比 2、分离定律地内容: 3、分离定律地应用及解题方法: 1)显隐性性状地判断方法(见第一课时) 2)如何确定遗传因子地组成 (1)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两个隐性遗传因子组成,即aa 型 性状为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即A Aa型 ,AA或Aa (2)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即 Aa型 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纯合子,即 AA、aa型 (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纯合子,即 AA、aa型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a型 (4)双亲为显性,后代有隐性个体,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 XAa 后代均为显性,则亲本之一为AA,另一方为AA或Aa

3)怎样利用分离定律解遗传题 (1)分离定律习题类型 正推型:由亲本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子代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多指对五指为显性,两个杂合多指地双亲(Aa),其后代地 手指正常地概率为多少?其中纯合子及杂合子概率分别是多少? 逆推型:由子代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亲本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地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地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地基因型依次是?(用R、r表示) (2)解题思路与方法 1、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 即Aa×Aa→3A__:1aa.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 Aa×aa→1Aa:1aa.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AA×AA或AA×Aa或AA×aa. 11、隐性纯和突破法 ①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 ②从遗传图式中出现地隐性纯合体突破 例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地基因引起地遗传病,一对正常地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地女儿.判断一家三口地遗传因子组成?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 子,让这个孩子与一患者婚配,后代正常孩子地概率及患病地概率个多少? (用B、b 表示) 例2:右图为一个白化病家族地遗传病系谱图(该病 受隐性遗体病,由a基因控制;1和2为双亲, 3和4为子女),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1)理论上,白化病家族中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 目____,其中男性患者数目与女性患者. (2)1号个体地基因型为,2号个体地 基因型为;3号个体地基因型为. 4号个体为杂合体地机率是 (3)若4号个体与一个携带此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地 女性结婚,生下一个表现型正常地孩子地机率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案3课时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教法学法】 活动探究法、问题串法、讲解法、课件直观展示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问题探讨: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牡丹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引言:遗传是我们熟悉的生物现象,但遗传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屈折,又是那么精彩绝伦。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三、教育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一一演绎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五、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假说—演绎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

生的 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教师讲述: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于D对d的显性作用, 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而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 /2 /4 /4 分析:P:AaF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等;×(显隐性判定)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显隐性判定、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获×符号需给学生讲清) 得植物纯种)(何时用○ 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 P:亲本、♀:母本、♂:父本、 F1:子一代、F2:子二代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是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4)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 A、I B、i三个基因,ABO血型是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因为I A对i是显性,I B对i是显性,I A和I 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 A I A,I A i—A型血;I B I B,I B i—B 型血;ii—O型血;I A I B—AB型血。 4、个体类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②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注意①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不管有多少对纯合都是杂合子。 ②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知识点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材; 选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是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补充: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1)相对性状多、易于观察(2)培养周期短(3)成本低(4)容易饲养(5)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等。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公开课教案】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 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孟德尔生平介绍,杂交实验方法介绍介绍 ↓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 分析性状分离的现象 ↓ 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五、教学实施

六、板书设计及作业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选材成功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2、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3、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过程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1)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②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 作业:预习孟德尔的测交实验、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并完成课文P8的课后练习

七课后思考 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结果吗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第一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高豌豆F1: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1 1 : 2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高二7班授课教师:叶青云授课时间:2017.3.7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习遗传与进化的基础。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其内容理论性强,逻辑严密,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良好载体。 2、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减数分裂的内容对遗传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合作探究的习惯,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也有一定的兴趣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是他们的科学思想方法,逻辑推理能力还需锻炼。在教学中可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景诱思,逻辑推理层层推进,并引入探究活动,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设计理念: 以“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遵循“探索――研究――迁移应用”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借助问题情景的创设,以问导思,逐层推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重难点突破及知识迁移。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具体来说:让学生课前大胆假设对分离现象做出解释并交流讨论,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层层设问推理,养成学生思考的独立性;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方法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设计实验验证假说,一起体会科学的严谨性。总结规律后从规律的应用中落实知识点,学生能够体会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兴趣及学科素养。 学习目标分析: 认识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体会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体会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懂得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能绘制遗传图谱,能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媒体设计: 课件,性状分离比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位于人教版高中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对遗传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习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对细胞及一些遗传物质有了具体的掌握,为本节课打好了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节课生物学概念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形性状、性状分离、杂交、侧交、正交、反交、遗传因子、纯合子、杂合子、假说---演绎、分离定律。 (2)知识结构

三、[学习动机的唤醒和保持] (1)课前让学生查找孟德尔生平以及观察豌豆花的形态,学生有一定的经历体验,学起来不至于陌生。 (2)在课堂开始,让学生对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成果汇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3)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既能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千颗心概念。 四、[落实课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是: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六、[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七、[教学难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八、[课前准备] (1)已给学生发预学案,并且我也制作了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2)已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孟德尔生平以及他对遗传学的贡献。 九、[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建立在给学生讲解预学案的基础上)

§1.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题型总结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题型总结 一、题型 (一)配子类型数、配子间结合方式、基因型种类数、表现型种类数 1、配子类型的问题 示例: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 2 × 2 × 2 = 8种 总结:设某个体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示例: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4、表现型类型的问题示例: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跟踪练习: 1、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去雄后授以aabb的花粉,试求: (1)后代个体有多少种基因型 (2)后代的基因型有哪些 2、花生的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交配组合为TtRr×ttRr的后代表现型有() A 1种 B 2种 C 4种 D 6种 (二)正推型和逆推型 1、正推型(根据亲本求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 规律:求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时,应按分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再组合并乘积。 如A a B b×A a B B相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a a B B所占比例: 因为A a×A a相交子代中a a基因型个体占1/4 B b×B B相交子代中B B基因型个体占1/2 所以a a B B基因型个体占所有子代的1/4×1/2=1/8。 跟踪练习: 3、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教案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 2.归纳自由组合定律 3.探讨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 【学习重点】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学习难点】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孟德尔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它们有性状分离的现象,接下来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时候,观察到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现象并对此作出了假设,他是怎么假设的?(假设这两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出现了四种性状,其中有两种是亲本所没有的)对于以上的假设是否正确呢?如何验证? 学生回答:用测交法。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提问:什么叫测交? 学生回答:是用F1代与亲本的隐性类型杂交。目的是测定F1的基因型。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 教师指导: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

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孟德尔用F1作了测交实验,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预想。证实了他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设疑:用F1(YyRr)作母本和父本测交的试验结果怎样呢? 学生争先恐后推演,教师出示投影,比较测交结果,师生结论是:两种情况是相同的,这说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归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介绍:等位基因的概念及分布。豌豆体细胞有7对同源染色体,控制颜色的基因(Y与y)位于第l对染色体上,控制形状的基因(R与r)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而使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分离或组合。 设疑:如果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 为什么? 学生展开热烈讨论。 学生回答:不能,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 设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教师出示投影表格,由学生讨论完成。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讲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