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节 内能 随堂练

第2节 内能 随堂练

第2节 内能 随堂练
第2节 内能 随堂练

第2节内能限时练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吸热越多的物体内能越大

C.50℃的水比40℃的水内能大D.发光的灯丝比没有通电的灯丝内能大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分子动能也大

B 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就越大

C 两瓶水只要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就相同

D 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物体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内能

3、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4、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B. 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C. 在炉子上烧开水

D.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5、对静止的石块来说,其具有的能量不可能等于零的是()

A.内能

B.动能

C.势能

D.机械能

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块没有内能

B.水蒸气将壶盖顶起后,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把一个物体举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7、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

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 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

C. 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D. 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 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9、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10、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11、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12、下列实例中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飞驰的流星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B.火烧锯子发烫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D.冬天哈气两手就暖和了

13、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14、下面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多少功,物体具有多少内能

B. 物体吸收多少热量,物体就含有多少内能

C. 物体做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热量

D. 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大多少

1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时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6、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16 17

17、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小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

18、《舌尖上的中国Ⅱ》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四川的腊肉、香肠受到人们的青

睐,火锅更是以麻、辣、鲜、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B.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

C.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D.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19、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盛有水.甲杯中水的质量为200g、温度为30℃,乙杯中水的质量为300g、温度为30℃,丙杯中水的质量为300g、温度为60℃,则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小.

20、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是用

_________的方式减少了气体的内能.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_的方式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21、物理学中的“热”可以表示温度,内能,热量等含义,下面几句话中“热”的含义分别表示:

①摩擦生热__________;②冰块吸热而融化:_________;③夏天天气很热:________.(4)这盆水很热:______.(5)物体吸热升温:______.(6)晶体熔化吸热:______ 22、淘气的小明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让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发现图钉

帽变烫了,这是用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北极圈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可拒寒风于门外,由于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室内外之间几乎不能发生___________.

23、小华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24、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

中,通过_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

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

25、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体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部分如图所

示.当加热至2min时,将甲和乙紧密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________________(选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此时甲乙两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相同”、“不同”或“不一定相同”)。

25 26

26、在微观尺度下,科学家拍下了超亮的X射线将液体瞬间打得“灰飞烟灭”的情景,如图所示。此过程液体吸收X射线的能量,内能_________,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

27、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物体t2时的内能______t3时的内能(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如图甲所示,将装有90℃热牛奶的奶瓶放入室温20℃的水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

乙所示,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热奶和水的温度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2)根据实验现象和图像,你能得出的结论(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计热损失,当达到热平衡时,热奶放出的热量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针对实验现象和图像,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所示,在气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种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个温度计。若

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将看到的现象:活塞将向_______运动(选填“左”

或者“右”),压缩空气膨胀对活塞________,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_,空气的内能将________,此过程中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这跟热机中的_________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第2节内能限时练

19、丙甲

20、做功,热传递

21、内能;热量;温度温度高热量热量

22、做功机械内热传递

23、增大做功

24、做功;升高;热传递

25、不会不一定相同

26、增大蒸发(汽化)

27、小于晶体熔化过程不断吸热内能增加

28、(1)热传递(2)热传递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

高;热传递的最后结果是两物体的温度相等。(3)等于

(4)高温物体降温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9、右做功降低减小内机械做功

第二节内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节内能练习题 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做功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钻木取火(做功),擦火柴(做功),点火柴(热传递),用凸透镜取火(热传递),热水袋取暖(热传递),弯折铁丝(做功),酒精灯加热水(热传递),敲打铁块(做功),冷却汤(热传递),上楼身体发热(热传递),流星燃烧(做功),压缩气体(热传递),煮饭(热传递),打气筒大气(做功热传递) 2.判断: (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V ) (2)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X )(3) 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X )(4)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 V ) (5) 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X )(6)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机械能没有内能。( X )(7)炽热的铁块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X )(8)停在路边的汽车没有机械能有内能。( X ) (9)任何状态下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V ) (10)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X ) ( 11)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X ) (12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V ) ( 13)物体温度降低,它一定放出了热量。(X) ( 14)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X ) ( 15)热的物体热量多,冷的物体热量少。(X) (16 )只有通过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X) (17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X ) (18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增加量越多。(V) (19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X)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题型一) A.烧开的水有内能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4.下列事例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C )(题型三)

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3、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4、注意: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如:灰尘在空中飞舞,雪花飞舞,空气流动形成风。都不是扩散现象。 5、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6、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有个平衡距离(r0 )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0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③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④当分子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7、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现象: (1)铁棒很难被拉伸、平整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第二节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6. 热传递的理解 (1)热传递的条件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的方向:热量由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3)过程: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内能增大。 (4)结果:温度相同 (5)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发生了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变化 7、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做功是其它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内能教学设计(1)

《内能》教案 【教学背景】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理解仍占主要地位,理性理解上还存有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合学生好奇心,以感性理解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材上通过各种图片提示、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想想做做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而明确了热量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水平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理解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理解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水平和创新思维水平。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度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协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第二节内能

第二节内能 1.基础知识全面训练 知识点1.内能 1物体内部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其内能,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的单位是。 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C.铁水凝成铁块,内能减少 D 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能大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0℃的物体没有内能D物体内所有分子元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4.物体的温度升高则它的( )。 A动能增加B势能增加C机械能增加D内能增加 5.仔细观察图16-2-1中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6-2-1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D.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知识点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6.一根锯条放在火上烤一烤会变热,此时它的内能。若在于木材上磨一磨也变热了,它的内能。前者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内能的,而后者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并且和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7.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间有,即向传递热量。在传递过程中前者温度,内能,而后者温度,内能。 8.写出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变热; (2)古人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产生火; (3)热鸡蛋放冷水中变凉; (4)一盆冷水放在太阳下晒热; (5)搓手感到手变热; (6)冬天往手上呵气,感到手变暖和; (7)来回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9.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使它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的方式增加了燃料混合物的内能。为了不让柴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气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气缸被水包围着,这样就可以通过的方式降低气缸的温度,减少气缸的内能。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用打气筒打气,气简壁发热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用电熨斗熨衣服D被加热的试管中的水蒸气膨胀做功,把管塞推出管口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实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有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有斥力又存有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个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 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 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 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实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 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但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因为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 ×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 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因为分子太小,当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 行为,但我们能够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

《内能和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题(完整)

图《内能和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题 班别 姓名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1所示的标志,这主 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 烟味,这是因为( ) A .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B.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D.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2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A .摩擦力 B .分子引力 C .分子斥力 D .大气压力 5、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 D.被点燃的冲天炮腾空而起 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C.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7.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 .3∶2 B .2∶3 C .4∶3 D .3∶4 8. 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B .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C .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9、某汽油机的效率比柴油机效率低,它表示( ) A 、汽油机比柴油机做功慢 B 、汽油机用来做功的能量比柴油机少 图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最新教案 第二节内能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 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 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 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 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观看视频思考 二、新课教学 (一)内能的概念【知识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 吗? 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 ________。 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2、3小题回顾 机械能便于同内 能进行对比学习 4、5小题便于得 出分子具有动能 和影响分子动能 大小的因素

第二节 内能

第二节内能 1.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由于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而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每个分子既有分子动能又有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是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例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因此它没有机械能,但它有内能. 由于物体的内能和物体内的分子有关,所以那些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和分子间作用强弱的因素(如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物质种类、物质状态等)会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由于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比较复杂,在初中阶段不做较深的要求,同学们只需知道:同一物体在物态变化不变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不同物体不能只以温度作为标准来衡量内能大小,还与其它因素有关,现不做研究,所以如果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这就错了.只能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内能的方法.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或向外界放热,内能会减小.例如:冬天如果感到手冷,可以有多种方法提高手的温度,如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双手相互摩擦或双手相互拍击等,这些方法都能使手的内能增大.其中手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属于热传递,而双手互相摩擦和相互拍击属于做功的方法. 3.做功和热传递的联系与区别.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它们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并不能说这两种方法完全相同,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1)做功的过程是物体的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2)在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功的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在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中,热量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 4.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 内能是一种能的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焦.因此只有转移过程中的这一部分内能才可称为热量,如果脱离热传递过程,热量就没有意义,所以,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而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可能)降低. 1.下列事件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面包温度降低 C 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基础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1.用水作为暖气中的传热介质是因为水的( ) A .沸点高 B .密度大 C .比热容大 D .导电性强 【答案】C 【解析】用水作为暖气的传热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和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降低相同温度时会放出更多的热量。故选C 。 2.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 ) A .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B .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C .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D .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高;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一样的,根据公式Q cm t =?吸讨论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质升温高,因此甲物质比热容比乙物质比热容小,B 正确。故选B 。 3.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不变的是( ) A .密度 B .质量 C .比热容 D .温度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答案】B 【解析】A.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温度无关,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质量不变,故B符合题意;C.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时比热容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D.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温度变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比热容越大 B.物质的比热容与其吸收的热量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其改变的温度有关 D.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比热容的大小与它吸收的热量、温度的改变无关 【答案】D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比热容的大小与它吸收的热量、温度的改变无关。故选D。 5.沿海地区的气温不如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显著,主要是因为水比砂石具有较大的 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答案】C 【解析】沿海地区,海水多,而内陆地区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所以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故选C. 点睛: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做散热剂、冷却剂. 6.质量之比为1:2的甲、乙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那么甲乙比热容之比为( ) A.1:1 B.1:2 C.2:1 D.1:4 【答案】A 【解析】∵Q吸=cm△t,∴c=Q m t? 吸,∴ c c 甲 乙 = Q m t Q m t ? ? 甲 甲甲 乙 乙乙 = Q m t Q m t ? ?? ? 甲乙乙 乙甲甲 = 1 1 × 2 1 × 1 2 = 1 1 ,故选A. 7.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内能的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火炉上烧饭,主要是利用内能来() A.做功B.加热C.做功并加热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一杯酒精减少一半后,则() A.热值和比热都不变B.热值减半、比热不变 C.热值和比热都减半D.热值不变、比热减半 3、下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4、以下交通工具中,常用汽油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是() A.小轿车B.载重卡车C.远洋轮船D.吊车 5、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 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6、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热的物体具有内能,冷的物体没有内能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7、下面关于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机与柴油机使用的燃料不同 B.柴油机采用压燃式点火,汽油机采用点燃式点火 C.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个喷油嘴,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个火花塞 D.柴油机与汽油机除使用的燃料不同外,在构造上完全相同 8、为了提高锅炉的效率,某工厂的工人想了以下一些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把大的煤块送进炉膛,并加大送风量 B.把煤粉送进炉膛,并加大送风量 C.把大的煤块送进炉膛,并减小送风量 D.把煤粉送进炉膛,并减小送风量 9、一台内燃机的转速是1440转/分,那么在每秒钟内() A.转轴转动24转,燃气对活塞做功12次,活塞完成48个冲程 B.转轴转动1440转,燃气对活塞做功720次,活塞完成2880个冲程 C.转轴转动1440转,燃气对活塞做功1440次,活塞完成1440个冲程 D.转轴转动24转,燃气对活塞做功24次,活塞完成24个冲程 10、甲、乙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甲物体温度升高,乙物体温度降低,结果甲、乙两物体 温度相同,在这一过程中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则() A.甲物体的热量也增加了100J B.乙物体放出100J内能,热量减少100J C.乙物体的内能减少了100J D.热传递后,甲、乙两个物体的内能相等11、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钻木取火是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B.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 12、下列现象中属于能量转移的是() A 古人钻木取火 B 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把瓶塞顶开 C 钢铁在火炉中熔化 D 人造地球卫星的太阳能光电池充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2节 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内能 活动1: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活动2:两乒乓球与弹簧模拟两分子作用力。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总结: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活动3: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 探究点二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让学生相互搓手,说一下感觉。 活动2:如图所示,让一生来回弯折铁丝,感觉一下弯折处的温度变化。 总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活动3:演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

活动4:让一学生吹气球,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捡起时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变低。 总结: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变小。 活动5:学生交流、讨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探究点三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出示课件,分析下列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否是做功?它们使物体温度升高时的特点怎样? 归纳总结: (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 (2)条件:存在温度差。 (3)最终结果:直到温度相同。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其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探究点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区分 活动1: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课件中改变内能的方式。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甲、乙、丙三图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丁图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归纳总结:区分做功和热传递时主要是在改变内能上的条件来进行区分。做功来改变内能的主要方式是压缩体积、摩擦、敲打、弯折等;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主要是温度引起的内能的转移。 活动2:出示课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如图)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初步认识物体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过程方法; 观察有关扩散现象的演示,对现象做出解释,会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中的热现象,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对生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解释。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 能识别扩散现象,理解分子间斥力与引力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组、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我们能否直接用眼睛看到分子的运动/ 2.情景展现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热现象,但我们只了解现象的外表,这些现象的饿本质到底是什么?(可用蒸发为例进行说明)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的运动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扩散现象(diffusion) 演示实验

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 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图1 师: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 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开始时 10日后 20日后 30日后 图2 图3 (1)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 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2所示。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2) 如图3所示,将CuSO 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观察现象。 ①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 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 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 扩散现象的实例 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ⅱ:花开时,花香满园; 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 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师: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如图4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 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说明 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水温度低,扩 散进行的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的慢。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物理)物理内能的利用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物理内能的利用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水下看岸边的物体,发现它比实际物体变低了 B. 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 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4周,对外做功1次 D. 壶嘴喷出的白气离壶嘴越近,说明室内的温度越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岸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由光发生折射的条件知,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潜水员眼睛,而人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所以人在水中看见岸上的物体,实际是变高了的虚像,故A错误. B、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含4个冲程,曲轴转动2圈,活塞往复2次,对外做功1次,故C错误. D、这些“白气”是从壶嘴中喷出的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所以,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没有白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发生折射现象; B、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 C、四冲程汽油机1个工作循环中,曲轴、飞轮转两圈,活塞来回往复2次,对外做功1次. D、所谓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形成的.而在壶嘴处.冷空气较少.所以白气少.而远处空气更冷. 2.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装有可触及水面的“工作臂”,“工作臂”的底端装有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使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下列电器设备与“能量采集船”能量采集原理相同的是() A. 电动机 B. 电磁铁 C. 电扇 D. 发电机【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电动机消耗电能,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B、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消耗电能,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内能 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 “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 --方案 【课题】内能的利用 【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 方法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 二.利用内能来加热 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内能来做功 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同步练习(含答案)

比热容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比热容不变 B.将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的水的比热容也变为一半 C.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小2.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得知() 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 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 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3.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A.密度较小B.凝固点较低C.沸点较高D.比热容较大 4.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5.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1.若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A.1:2B.2:1C.3:2D.4:1 6.甲、乙两个杯子,盛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另有a、b两不同材料的金属球,其质量和初温相同,现将a、b两球分别投入甲、乙两杯中,达到热平衡后,测得甲杯的水温升高6℃,乙杯中水温升高3℃,若不计热损失则() A.a球的比热容大于b球的比热容 B.a球的比热容小于b球的比热容 C.a球放出热量等于b球放出的热量 D.a球放出的热量小于b球放出的热量 7.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块,同时分别放入两杯完全相同的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放入甲的杯中水温降低了5℃,放入乙的杯中水温降低了10℃,假设热传递过程中没有能量损耗,则甲、乙金属块比热容的关系是() 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判断 8.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加热:如图是A 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加热时间t,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B.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C.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D.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9.如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内能》与《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与《内能的利用》知识总结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 13.2 《内能》教学设计 1 2 3 4 5 【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 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 上是等效的 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 能量来自哪里? 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 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 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内能 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 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 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 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 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对内能的理解:

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 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 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 1.热传递改变内能. a.物体吸热 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转移到 高温物体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 间)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2.做功改变内能 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 a.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b.物体的内能减小 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 能的转化关系 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总结 1.内能的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二节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过程】 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分子势能有哪些影 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表 根据事例、生活经验,

思考、互相交流, 识进行梳理总结,强化解地球的温室效

【教学反思】 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教好的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方法意义重大。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探究不但帮助师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实验探究方法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