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版一轮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2019版一轮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2019版一轮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2019版一轮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一、选择题

1、《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卿大夫崛起

D、士阶层崛起

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角度“人才选拔”。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需求,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A、后世民本思想根源

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顺应社会转型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要求

解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仁”是有阶级性,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疾苦,故D项正确。

答案:D

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思想()

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

解析: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4、《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

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解析: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是荀子礼思想,没有体现法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

答案:D

5、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是()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解析:因材施教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即强调人(或者人民)向上转变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方法就是教化,故D 项正确。

答案:D

6、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是()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解析:儒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儒家流传时间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这与儒家“克己复礼”思想不一致,B项错误;从“起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产生于不同诸侯国且代表人数较多,既说明了法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

适应,符合时代需求,C项正确;商朝旧贵族被封宋地而非楚地,D 项错误。

答案:C

7、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他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观点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解析:由材料可知题干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思想,故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法家思想主张,故正确。

答案:D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群体。这里“意识形态”发展为时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解析:春秋时期,社会动乱,儒家道家产生,但没有统一意识形态,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也没有统一意识形态,故B项错误;秦朝时期选官制度主要是军功爵制,未形成文官体系,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成为文官体系统一意识形态,故D 项正确。

答案:D

9、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解析:董仲舒新儒学在先秦儒学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 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故D项错误。

答案:B

10、“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对 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③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④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 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 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哲学思想——“道”是世界的本原 (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思想主张:1)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2)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韩非子思想主张 集权观:①加强君主集权;②要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法治观:①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②以法治国。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下面和小编一起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吧! 读《论语》感悟到儒家文化贯穿两千多年历史,辉煌古代,如今《论语》借助电视、网络、讲座向国内外传播,为建设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做出了贡献。我从养生的立场思考儒学关于人生的基本准则。 1.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的思维敏捷,会学习,学的程度在于“习”,学后会用,必然产生喜悦。“习”是深入体会、反复练习,如弹钢琴,一个指法就练许多天,体育运动每个项目都要天天拼搏。习的目的在于升华,古儒叫格物,真明白了它的意义必然“悦”之。朋友来了可切磋,可升华,可传播,其乐大矣。孔子指出:人要通过学与习去追求人生的最高极点,是内悦;朋友互访,可以从中交换、互补、提高、借鉴、增强气场,使蓬荜生辉、信誉远播;君子应该有内心中的恒定地位,人不知道你的胸襟作为,又怎能生气呢?做人不是给人家看的,而是要担负起为国为民为人类的使命。圣人的这三句话是人生指南针。 2.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语。忠、信、习三者是人永远应对照的镜子。子贡问孔子国家安定政治平稳之道。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国家要强盛,经济要繁荣,人民要信实。三股力量齐备,才能使国安定政治平稳,当力量达不到时,先去兵,经济力达不到可去食,但必须让老百姓对国家有坚强的信仰力。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28年中,经艰苦奋斗,缺兵缺粮食,但人民对党坚信不移,终于建成了中华民族人民民主共和国。 3.天道: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无言”也是一种教育。“道法自然”,神接近天,圣接近地,人要开天辟地,一日九变。既要有理想主义,又要有现实主义。只有理想没有土地者是梦想主义者;只有土地没有天空是务实主义者,二者都不能得到开拓。上天给人自强不息、从容不迫的大气度:地给人以生生不息、温柔敦厚和谦仰的态度,加上人之理想与适应实践创新的摸索,成为伟大的力量,天人合一,与时俱进,一种完美的力量凝聚在心中,即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4.“安贫乐道”: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古有愿安贫乐道、寻找心灵的家园的人物如陶渊明。而今小康世界,物质极大丰富,全国老年人老有所养、有所学、有所用,更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的思想 地位:春秋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①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②强调“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克己复礼”,使每 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他所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 级名分制度,要求“正名”,体现了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 ③主“德治”。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焉用杀”)。 ④教育:首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 大了受教育的围。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老实,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礼、乐、射、御、 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 ⑤文化成就:整理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 材,后人称为“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 ⑥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孔子被推崇为“圣人”、“万世师表”,受后人景仰。 老子的思想 地位:春秋晚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主要观点:①哲学: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天 法道,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辩证法(思想精华):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 方会相互转化,这些转化都是无条件的。 ③政治: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违背了自然,提出“无 为而治”的主。 ④对社会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 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①“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法、墨等思想流派; ②“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③“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针对社会上存在的 各种问题展开辩论。他们争相发表见解,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 (1)形成原因 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义-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第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试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温故·习新〗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知识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2)具体原因: ①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到各诸侯国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2、主要派别代表: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等。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历史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孔子(儒学创始人,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 主张和贡献: ①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民本思想) ③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儒家的五经)、

《乐》 2.战国――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 (1)孟子(亚圣) 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 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思想。 ③伦理观:主张“人之性恶”(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3)历史影响 ①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②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知识点三其他思想流派 1、道家: (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①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战国,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1)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提出系统法治理论; (2)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 3.墨家:战国,墨子,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1)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人;

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学,自东周春秋时期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9130933.html,/ 在笔者看来,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比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德治”“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儒家还提出廉政的思想,孟子提出了要“仁民”的政德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等。现代的廉政建设也不妨借鉴一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政府官员的伦理行为,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官位不是为自己牟利的机器,而是为百姓造福的手段。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对于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以“王道”对抗“霸道”,也正是儒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四、科学、经济价值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文化遗址,如孔府、孔庙、孔林等的开发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推动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而应该批判的继承加以吸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挥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9130933.html,/

《创新大课堂》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1单元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二十五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模拟题组] 1.(2016·广东惠州二模·12)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A[“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 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行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片面的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 2.(2016·广东珠海一模·12)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思想是() A.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B.提出“春秋大一统”,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C.三教并行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A[材料中“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信息说明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属于该时期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春秋大一统”属于董仲舒思想,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三教并行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 3.(2016·广东深圳二模·1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儒家文化心得体会

篇一:感受儒家文化 感受儒家文化 摘要:本文先是对本学期的课程最初的感受做了总结,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我们人生的关系的认识。接着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的方面,并着重写了儒家文化的感受。本文对儒家思想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对于儒家文化,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应该是“仁”的思想,这个思想一直被利用着,教给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学会怎么样与现代环境相适应,拥有一个融洽的环境,这个思想甚至被应用到治国之中,许多明君由此产生。还有中庸的思想,很多人对此有一个误解,本文也做出了解释。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在开头也已经给出,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总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关键词:儒学、孔子、仁、礼、孝、中庸、中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这门课程的开场很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课程开始,老师便提出了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命运构成的原理及本门课程的意义,这对我们这些毫无准备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难题,令人费解啊。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将我领进了这样的一门课程,这也是我选择留下了继续学习本门课程的原因,好有趣的老师,好有趣的问题,还有,好有趣的课堂啊。 针对刚才那个问题,老师给出了回答,观念、心态、性格、行为、结果、命运,这些名词是环环相扣的,构成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课程一开始,我就懂得了,改变命运必先改变观念,改变观念应从学习古先哲的经典开始,因为继承是创新的前提。是啊,我们必须学习,有了基础,有了地基,我们才能够继续深造,我们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建造房屋,没有地基,哪里来的房屋横梁,更何谈我们的装修设计,一切的美感都来自于最初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古代的文化,继承古代学者的思想,再来谈论创新,再来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思想与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这使中国避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在中国繁衍的各种宗教也熏染上厚重的人文色彩。伦理型的中国文化,不讲或少讲脱离伦常的智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修身为本”,伦理成为出发点和归结点。东西方的文化是不同的,是存在差异的。东方文化注重和谐,注重天人合一,注重伦理,是一元的;而西方的文化是法治的,是二元的文化。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和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中国的伦理制度,在维持和谐人际关系上,显然比西方的法治高明得多。在健全社会法治的时代,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不应轻率加以抛弃。 开头先阐述了我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正是在这种文化差异下,才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如被大家所熟悉的儒家文化,也就是外国人所知道的孔孟文化,还有老子的道家文化,还有佛家文化。这么多文化,也就有这么多的内在东西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理解,去发掘。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我们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在什么时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在什么时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间,希望能帮到你。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所以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也成为后来历史学家考证的热点话题,根据史记的记载,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于元光元年提出的,当时这个独尊儒术理论的提出者是董仲舒,他是汉武帝的心腹,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后来被汉武帝很快采纳。 关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这个话题,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的议论,因为《史记》上的记载是,董仲舒在光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34年第一次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从此汉武帝便开始了一系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具体的实行时间没有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回答。 后代的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就是发生于公元134年,在这一年中董仲舒第一次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接连向汉武帝上了好几道奏折要求他进行一些有效措施,虽然实施措施的时间不明确,但是独尊儒术的理论第一次被汉武帝听到就是在公元134年,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就是公元134年,也就是元光元年。

虽然汉武帝是在公元134年贯彻落实独尊儒术的理论,但是之后历史学界并没有对汉武帝具体实施措施的时间给出明确的回答,所以只能够猜测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是在元光元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一直以来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历史学家一个难解的话题,现在很多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了质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也成为后来人热议的话题,其实历史学家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很复杂,其中包括来自汉武帝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当时汉代刚刚建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客观因素。 在所有构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因素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当时汉武帝已经统治了汉朝很久,在他的经营下汉朝国力强盛,并且还曾远征漠北,所以汉武帝野心膨胀起来,想通过思想专制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就有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的提出,董仲舒是根据孔子的学说和汉代之前的一些先秦学说结合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能帮助汉武帝完成大一统大业的只有儒家,第二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本人是一位儒学大家,汉武帝上台后,他成为汉武帝的心腹亲信,他敏锐地感觉到,汉武帝想加强大一统的趋势,并且对人民进行严密的思想控制,于是提出了要抑制其他学派的发展独尊儒术的理论,后来事实证明董仲舒这个理论非常迎合汉武帝的欢心,这也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发展这样快的原因。 其实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之前,汉代前期一直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无论对于“百家争鸣”还是早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生总体上比较熟悉,所以基本史实上学习起来较为容易。但对于“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形成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孔孟荀三位儒学家和老庄两位道学家的思想较为深邃,需作重点分析,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其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试题--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试题.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 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中国史学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什么? A.做人与记人 B.记事与做人 C.做人与做事 D.记事与记人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A.一种政治学说 B.一种关于人生的学问 C.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 D.一种伦理学说 用户答案: 4.(本题分值:2) “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 A.做人 B.做给自己看 C.作为 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2) “出自哪部典籍?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汉书》A. 《周易》B. 《孟子》C.《论语》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6.( ”为己指什么?“古之学者为己”中“A.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 B.为自己名利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C.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7.( ”是哪位先贤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孙子韩非子B. C.老子D.孔子 : 用户答案:2) 8.(本题分值 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A.人和事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B. C.人和动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9.( 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 学习别人A. 做自己的事B.从自己做起C.照着别人去做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0.( 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 爱学习A. 爱民族B. C.爱国家D.爱人 : 用户答案:2) 11.(本题分值 ”.汗青是什么?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化A.历史B.哲学C. D.儒学 用户答案: :2) 12.(本题分值 下面哪位是儒学的奠基人?孟子A. 荀子B. C.孔子老子D. : 用户答案:2) 本题分值13.( 出自哪部典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礼记》A. B.《论语》C.《孟子》D.《周易》 : 用户答案:2) 本题分值14.(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A.重复性时代性B. C.象征性D.历史性 用户答案: :2) 15.(本题分值 儒学的核心是()? 人与仁A. 民与君B.仁与礼C. D.人与人 用户答案: :2) 16.(本题分值 儒家形而上学哲学重点是在()学科中进行展开的?理学、心学A.自然学B.心理学C. D.科学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7.( 上个世纪,中国哪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研究了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 教经典著作。并用信、知、行来总结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杜维明A. B.冯友兰C.谢扶雅D.熊十力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8.( ”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身心和谐中心心脏A. B.人的精神C.心思D.心情 : 用户答案:2) 19.(本题分值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说:是什么意思?凭他的能力能治理出周文王那样的盛世A. B.如果我能被用,周国一定胜利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docx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32 分 ) 1. “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 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 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 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B.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 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D. 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 2.(2018 ·宝鸡高二检测)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 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3.(2018 ·临沂高二检测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 ; 做事学法家 , 意思是按原则办事; 待人学儒家 , 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C. “人之性恶” D.“性本善” 4.(2018 ·长沙高二检测 ) “孔子聚徒讲学 , 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 A. 因材施教 B. 不耻下问 C. 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 5.(2018 ·中山高二检测 )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 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 人性本善 B. 舍生取义 C. 民贵君轻 D. 得道者多助 6. 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 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018·成都高二检测 ) “分定而无制 , 不可 , 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 , 不可 , 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 , 不可 ,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 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 “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 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 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一、“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1.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 年) 战国( 公元前475 ~公元前221 年)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俗称“十家九流” 2.“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根本原因: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3)阶级 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4)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A 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核心:道; 哲学:世界本原是“道”朴素辩证法(相对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理想社会:小国寡民 ※庄子思想主张:“齐物”的观点 哲学思想:相对主义(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 处世态度:“天与人,不相胜”顺从天命、安于现状 ※B 儒家:※创立者----孔子(1)政治思想:仁礼(仁与礼的关系: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与规范,仁是礼的内在核心与基础)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达到中庸的做 法:“和而不同”①核心:仁:“仁者爱人。” ②政治主张:为政以德,爱惜民力③对人际关系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对礼的要求:克己复礼目的:维护奴隶主等级秩序,但对人尊重 ⑤哲学(鬼神观):敬鬼神而远之。⑥伦理观:性相近,习相远 (2)教育思想:①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②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有教无类(教育平等),因材施教(个性教育) ④教学原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 ⑤学习态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⑥教学精神:诲人不倦 (3)文化贡献:整理六经 探究: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孟子主要思想主张①“仁”“义”(核心)②伦理观:性善论(仁义礼智先天固有) ③政治主张:仁政保民④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荀子①民本思想:重民(君舟民水)②伦理观:性恶论(王霸并用)③政治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特点)④哲学观点: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思想)※C 墨家(墨子)战国初期:“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节用”“薄葬” ※D 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4、影响:A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 B 大大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儒家思想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儒家思想总结 篇一:学习总结儒家思想 学习总结儒家思想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 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 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 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 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

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 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篇二: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感想 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体会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 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 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史料拓展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史料拓展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汉初司马谈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则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各家的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道家讲道,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名家主要是研究名辩,即逻辑问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从天命思想中摆脱出来,作为自觉的主体去面对世界、认识世界的趋向。它们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面对的三个主要的认识领域。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绝没有出世的思想,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的精神。百家争鸣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从春秋末年到秦灭六国300年的时间里,各家学说互相争鸣,互相吸取融合,不断丰富,不断深入,形成了学术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最后,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采纳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从而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相当复杂,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为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政治上,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新兴封建势力与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矛盾激化了,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的逃亡与暴动连绵不绝,王权衰落,各国诸侯贵族势力大大削弱。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出现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四、孔子及其思想 1、孔子的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然而,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五十五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为改造社会培养人才,并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一图。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孔子的思想

儒家思想读后感-精选范文

儒家思想读后感 今日浅谈儒学,穷数年之学,答一师之命,粗笔陋言,不有所求,唯冀儒学与诸中国传统文化辉光永熠,历久弥新,则无愧于己,无愧于师,无愧于文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儒家思想读后感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儒家思想读后感1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 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但放眼当今社会,不讲信用却大有人在,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而在商品里加入对人体 有害的物质或者制造假冒商品的新闻,这是商家们不讲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在作出承诺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兑现这个承诺。其次,做出了承诺以后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兑现,不能轻易放弃。最后,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承诺还是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无法兑现,要及时向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原谅并且与他一起想办法。我觉得一个人若能做到这几点,那他便是个讲信用的人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