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热效应。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3分钟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就能可以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新课讲授25分钟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探究活动1如何去油污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 [提问]: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上节课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小结]:这种液体叫做乳浊液。 [提问]: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 [提问]: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 [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 试管内加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共2课时) 班别:姓名:学号:自评: 一、学习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 难点: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阅读课本P26-P27页,完成下列填空: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作溶液,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__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作__________;溶液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常见的溶剂有__________等。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作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作__________。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作__________。 3、如何命名溶液? 若溶质是A,溶剂是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的B 溶液;若溶剂B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溶液。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即溶液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导学二:溶液、溶质和溶剂间的质量关系 1、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2、若将50g碳酸钠粉末溶于4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了6g碳酸钠没有溶解,则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溶液质量为 g。 3、溶液质量= 质量+ 质量;溶质质量就是的物质质量,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质。 导学三: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阅读课本P29页,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有__________的变化。有的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有的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 2、根据课堂演示实验现象填空:NaOH溶于水后温度__________;硝酸铵溶于水后温度__________;NaCl溶于水后温度__________。 教师点拨: 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扩散过程,此过程要吸收热量;二是水合过程,此过程要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解于水。 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解于水。 导学四:乳浊液和悬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作__________,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2、悬浊液: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例如:泥沙、钡餐、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所得液体。 四、课堂练习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物质类别是。 2.请分别写出表格中每种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式: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蒸馏水 C.糖水 D.汽水 4.以下所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香油 B.食盐 C.白糖 D.食醋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 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2、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消失在水中 食盐消失在水中 现象 蔗糖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步骤

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 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练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怎么办? [活动与探究二]: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活动与探究三] 难溶于酒精 高锰酸钾 酒精 易溶于酒精 碘 酒精 易溶于水 高锰酸钾 水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力也不 同 难溶于水 碘 水 结论 现象 溶质 溶剂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参考课时:2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3 专家建议 溶液是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分析归纳,将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在生活中的溶液的讨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乳浊液及乳化现象教材介绍的比较简单,所以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这样便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交流,培养了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但是学生对溶剂的判断上有时候还会出错,所以还要加强练习,直至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4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知识升华→联系实际→激起兴趣。 5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 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6 教学过程 6.1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教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液 问题:喝过雪碧、可乐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 结论:生活中的液体多数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下面我们重复两个生活中的实验。 解释:。 思考:我们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只要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每种液体都没有沉淀析出。如此,你能给溶液一个定义? 一溶液 1.溶液:。 溶液的特征:。 均一:。 稳定:。 2.溶质:。如食盐、蔗糖等。 3.溶剂:。如水(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 其中)。 溶质、溶剂、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很难洗去,解决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 【实验探究2】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这说明:。 思考: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前边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么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实验探究3】乙醇溶于水。 【实验步骤】取少量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乙醇,观察现象。 液—液互溶时,。 2.通常:有水时,。 3.溶质可以为:。 【提问】同学们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如等。 【溶液的用途】 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2.医疗上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2019年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2019年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题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 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二、教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70%的医用酒精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 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指导分析] 用多媒体逐一打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溶液均一性、稳定性的意义。 (2)蒸馏水是溶液吗?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 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 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知识升华→联系实际→激起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 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如:1.想知道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学生分组活动) 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讨论、总结)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九年级化学《溶液》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整理.

溶液的形成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 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溶液的形成, 对于溶液的概念及特征我们要理解, 并且要能够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考试中,溶液的概念出现频率较高,都属于容易题。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二、知识要点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 , 指溶液形成以后, 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的混合物,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 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 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 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 4,胆矾CuSO 4·5H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2、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其中, 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分之间存在空隙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去油污,酒精能溶解碘。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当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 (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如果有水参与,无论水的多少,都把水作为溶剂。 (3通常,溶液不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水溶液。 (4当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时,溶质是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如:将铁粉放入适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而非硫酸铜。 4、乳浊液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邓家民 摘自:《新思考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2、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3、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 4、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5、学生汇报: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6、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7、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8、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小试身手 1 [基础题] 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B.牛奶C.果粒橙D.豆浆 2 [基础题]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3 [基础题] 杨刚同学按教材中的课外实验自制汽 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 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 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A.硝酸铵B.小苏打 C.生石灰D.食盐 4 [基础题]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B.具有乳化作用 C.可以沉降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 5 [提高题] 要使如图9-1-13 所示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6 [提高题] 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兰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则是NaOH。 (4)若,则是NaCl。 7 [提高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 、CaCl2、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 水、NH4Cl 、CaCl2、NaCl。 [器材]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取三种物质各1 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数据分析] (1)表中x 为。 (2)比较实验2 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了解乳浊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发散思维,能将所学理论活学活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重点几种物质溶解于水温度的变化;知道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难点: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在具体习题中的应用;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研学过程】 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和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温度计 目的:探究它们溶于水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设计实验方案:(可用文字叙述或者画出简图) 结论:Array拓展:如果还提供其它 仪器,你能否设计其它 不同实验方案,体现它 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假定放热或吸热足够多)?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 知识点三、乳化现象 旧知回顾:1、什么叫溶液?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认真阅读教材第30面[实验9-4]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填写下表:

者。今天看来,“教师”的 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水和植物 油 及洗涤剂 乳浊液:。 讨论: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乳化现象是指: 讨论: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试举几例 思考:在厨房里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和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二者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本课小结】:学完本课题你获取了哪些知识,将它总结下来? 【课堂练习】 1.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A.白醋B.食用油C.食盐D.酒精 2.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浓硫酸D.硝酸铵 4.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食盐固体和碳酸钙粉末B.酒精和汽油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D.氢气和一氧化碳 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习题1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习题 一、选择题 1、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硬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3、市场上有一种“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文帝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固体氢氧化钠 C、食盐 D、生石灰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5、将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加水喝适量洗涤剂搅拌搓洗,油污被除去的原因是() A、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溶于水中 B、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 C、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D、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6、如下左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喝生石灰 C、水和双氧水 D、水和硝酸铵 (第6题图)(第7题图)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上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

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用水做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A、石灰石、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大理石、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钠 9、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a g B、(a+b)g C、(a+c)g D、(a+b+ c)g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做溶质;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④⑦⑧⑨⑩ 11、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有关的是() ①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②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铁锈,得到黄色液体;③农药、医药制剂的配制;④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放出的大量的热;⑤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⑥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A、①②③④⑤⑥ B、仅①②③⑤⑥ C、仅①③⑤⑥ D、仅①③④⑤⑥ 12、下列化学反应后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A、CO2通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 C、镁带投入足量的稀硫酸收集H2后的剩余物 D、把KClO3和MnO2加热制O2后的剩余物溶于水震荡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NaOH、NaCl、NH4NO3固体,震荡。 (1)“震荡”试管的目的是。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溶液,这是因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练习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4.★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5.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分散的物质分离出来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 D.用洗洁精清洗容器壁上附着的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溶解性难溶易溶可溶易溶难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7.患者在医院里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的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下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的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请回答: (1)该注射液中溶解的物质是。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8.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和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食用油和水混合形 成。 (2)小明在“灶”上悬挂好野炊锅,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填一条性质)。 9.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 (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的大,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 为。 (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 溶解得快,这是因为。 (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 是。

课题1溶液的形成2九年级化学第9单元

课题l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 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 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溶液这部分内容 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对于乳化现象的要求较低。第二部分的知识是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溶质分子 与水分子发生水合这两个过程(溶剂一般指水),在宏观方面则表现为放热和吸热。理解这两 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分析 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 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用途,并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授第二部分一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 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 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的正确与否。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 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展示) 展示以上四种溶液。 (设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面试管中的液体,这么漂亮,你 想到了什么? (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 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并且各抒己见,发表白己 的见解。 五颜六色的溶液,让 学生体验到化学的 美,并让学生在猜想 假设中对即将学习 的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对学生提出的 见解不急于回答,为 下面的学习留下悬 念。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 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师活动:下面请两位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两个、药匙(两位同学各做一种药品溶于水的试验) 做完后学生分别回答:食盐、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 2、观察硫酸铜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 3、形成溶液后,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 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板书)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分析)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练习一:判断说明 1、溶液是无色的。 2、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 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渡)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第九单元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课前预习 1、溶液是指,因此溶液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2、⑴溶质可以是固体、或; ⑵二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 叫;如果溶液中有水存在时,则溶剂一定是。 3、乳浊液是指。 4、你在日常生活中及化学实验中接触的溶液有。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一、溶液 1、完成实验9-1,理解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3、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4、溶液的用途。 合作交流 1、完成实验9-2和9-3,观察现象,将现象填入课本表格中。并讨论归纳 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是(1);(2);(3);(4);(5)。精讲点拨 1、 2、溶质与溶剂的关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5)、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3、溶液的用途:(1)、用于实验室或化工生产 (2)、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3)、医疗上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9-4,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课本表格,并完成下列问题。 1、乳浊液是。 2、乳化作用是指。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溶液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地方法,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溶液 问题:喝过雪碧、可乐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 结论:生活中的液体多数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下面我们重复两个生活中的实验。 【解释】从微观角度分析--------。 【思考】我们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只要条件不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每种液体都没有沉淀析出。如此,你能给溶液一个定义? 一、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如食盐、蔗糖等。 3.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水(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中)。 【质量关系】m(溶质)+ m(溶剂)= m(溶液) 【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很难洗去,解决的方法有 以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 【实验探究2】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思考: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