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

【文章编号】1002-1329(2002)11-0007-09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

赵燕菁

【摘要】探讨了竞争环境下,城市制度的演进方向。认为只要存在充分的竞争,城市完全可以像企业一样通过经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关键是建立尽可能充分的外部竞争环境和产权明晰的内部责任机制。在这方面,竞争性企业大量的制度资源可供城市学习和借鉴。对于目前我国城市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要在目前分税制的基础上,硬化地方政府的财务约束;通过立法将政府用于城市建设的费用同资产挂钩;政府要严肃财经纪律,不能随意赤字财政、超额举债等措施。【关键词】经营城市;城市管理;制度创新;政府

FR OM URBAN ADM I N I S TRAT I O N TOW ARDS URBAN MANAGE MENT

ZHA0Y an j i n g

ABS TRACT:T h is p a p er ana l y ses t he evo lution tendenc y o f urban s y ste m un-der t he com p etition env iron m ent.T he aut ho r be lieves t hat cit y can su pp l y p ub lic g oods and serv ice to societ y t hrou g h o p eration li ke bus i ness p rov i ded t hat t here is a f ull y com p etition.i n t h is case,t he externa l com p etition env i-ron m ent and i nterna l m echan is m o f ow nersh i p res p ons i b ilit y to p roduct ri g ht is t he ke y li nk.A nd cit y g overn m ent can learn from and use t he i nstit utiona l resources o f bus i ness i n urban m ana g e m ent.A s to t he current s it uation i n ur-ban m ana g e m ent,it p a p er p o i nts out t hat t here should be m o re strict fisca l su-p erv is ion to t he loca l g overn m ent based on t he taxation s y ste m ref o r m.T he g overn m ent i nvest m ent i n urban construction should be li nked w it h t he urban assets.A nd t he loca l g overn m ent should tr y to cut dow n fisca l deficit

KEY W ORDS:urban m ana g e m ent;urban ad m i n istration;i nstit utiona l reno-vation;g overn m ent

【中图分类号】TU984:F293【文献标识码】A

1政府的角色

从经济学诞生之日起,政府的角色就成为争论的焦点。1776年亚当?斯密就在其划时代的名著《国富论》中,对国家的作用和政府的动机表示了极大的怀疑。他提出自由制度的三要素是“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Sm ith,A da m,1776),并据此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支配,政府只是社会的一个守夜人。

在斯密的理论征服了欧洲

100多年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一次重大改变。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让位给了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义学说。凯恩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自由放任经济的缺失,认为在“三个基本的心理因素”(心理消费倾向,心理灵活偏好,财产收益预期)影响下,分散的经济行为会导致社会

有效需求不足,并最终造成失

业。他认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采

取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和增加投

资,弥补自由市场的需求(凯恩

斯,1936)。凯恩斯的思想影响

了一代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因此

成为“战后繁荣之父”。

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经

济危机对凯恩斯的学说构成了致

命的挑战。面对西方经济危机史

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滞胀,凯恩

斯主义完全无能为力:若采取扩

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解救危机,就

必然会给通货膨胀火上加油;若

采取紧缩政策去抵制通货膨胀,

就势必加剧经济危机。于是,西

方学者开始向放任的自由主义复

归。以弗里德曼的新货币主义、

拉弗尔的供给学派、科斯的产权

学派、布坎南的公共选择学派等

思想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开始活

跃起来。他们研究的角度虽然不

同,但都力图证明同一个命题,

即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任何干涉都

肯定是一件坏事,而不是一件好

事(郑秉文,1998)。

但所有这些理论都解释不了

经济生活中公共开支占整个社会

开支比重迅速上升这样一个基本

的事实。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夕的1913年政府开支占国民

生产总值不到10%,1930年时

也不过11%,到了1990年代政

府的支出则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

的1/3强。而美国的这一比值在

主要工业化国家中还是最低的,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公共部门

支出甚至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1/2强(斯蒂格里茨,1998)。

1956年蒂伯特(T iebout)

发表了其经典论文“A Pure

T heo r y0f L oca l Ex p end it ure”

(T iebout C.,1956),从一个全

新的角度思考了政府在市场经济

中的作用。在蒂伯特以前的所有

关于政府角色的讨论中,只存在

一个单一的政府或国家。在经济

城市规划C I T Y P L A N N I N G R E V I E W VO l.26NO.11NOv.2002

活动中,政府拥有干预其他所有竞争者的特权,这必然会破坏自由经济的运行规则。而政府没有竞争者,因而缺少改进效率的必然动机。在一个理想化的经济里,政府一定是多余的角色,不可能存在有效的监督,单纯依靠所谓民主机制的监督,顶多只能部分地防止政府利用特权牟利,并不能迫使政府改进效率。

蒂伯特的研究发现,在真实的经济活动中,政府并不是单一的。从地方到国家各个层级都平行存在大量类似的政府组织。只要经济要素(投资、人口等)和资源在这些组织覆盖的不同社区(C O mm un it y)内可以自由流动,政府之间就会产生竞争。这些竞争会迫使政府像其他经济组织一样改进效率。在蒂伯特的世界中,“用脚投票”比形式上的民主更能迫使政府改善服务。而一旦政府进入竞争性市场,所谓“公共产品”(Pub lic G OOds)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在蒂伯特的环境里,政府同一般的公司没有本质的区别,城市的公共产品,同一个企业内部的公共产品也仅仅是公共程度上的差异。

杨小凯对美国式的联邦主义有过精彩的描述,由于“宪法给各州立法权、收税权,禁止各州互相对州际贸易抽税,使得50个州形同50个经济战国,但却互不打仗、互不抽税。人民以脚投票,哪个州的税制最好,哪个州的公共设施最好,就向哪州‘移民’。这样就逼得各州拼命发展高水准的公共设施,又不敢收太高的税。这种美国经济学家蒂伯特称为政府服务的市场,使得美国成为以最低成本,建成最发达的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国家。传统经济学所说的外部效果造成的信息歪曲,在美国已部分地被这种联邦主义的政府服务市场所内化”(杨小凯,1994)。钱颖一和温加斯特(W i n g as t)等人(G ian and W i n g as t,1994;G ian and R O land,1994),在实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只要制度设计得合理(如剩余权结构),分权

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足

以使地方政府像一个真正企业一

样,在市场经济环境运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

多的资源来自于分散决策的市

场,政府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迅

速缩小,同时,财政上的分税制

使得地方可以在完成上缴后获得

相当大份额的财政剩余。两者的

共同作用,导致中国的地区间特

别是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

了吸引投资,各地争相改善城市

制度(减免税)和环境(包括基

础设施、景观和自然环境)。“经

济战国”的局面正在形成。

在计划经济的世界里,政府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它不断

根据自己的需要修订比赛的规

则。因为政府是惟一的参赛者,

因此这是一场没有竞争的比赛。

在古典经济的世界里,政府的角

色被理解为一个中立的“裁判

员”,他不应参加比赛,他的主

要任务是保证比赛的公正。但是

并没有一种机制保证裁判员有足

够的动机主动保持自己中立的角

色(当裁判员只有一个的时候,

保持中立对他没有好处),中国

足球联赛的实践表明,除非有足

够的监督(这需要成本),裁判

员总是有可能利用权力操纵比

赛。

计划经济的世界和亚当?斯

密的世界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假

设,那就是政府是单一的,不存

在政府间竞争。在这个世界里,

政府总有可能和动机,通过制度

设计和改变规则,为自己谋取私

利。因此,所有自由学派的经济

学家都相信宪政制度形成的制

衡,是限制国家机会主义(S tate

0pp Ort un is m)惟一手段(杨小

凯,2002)。但是蒂伯特理论对

这种“常识”提出了挑战,在蒂

伯特世界里,不存在单一的政

府,市场面对的是多个相互竞争

的政府,正是这种竞争,迫使政

府必须做出可信的承诺。诺斯和

熊彼特对早期欧洲制度变迁的观

察,支持了这一观点!。

2城市政府=企业?

在1980年代以前,中国政

府从中央到地方,面对的都是亚

当?斯密的世界———没有任何竞

争对手"。城市主要的资产都是

国有的,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否与

其他城市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随

后的几个重要改革,彻底改变了

城市政府的角色。

第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城市

房地产制度的改革。1990年以

前,城市的土地和住房是没有产

权(或者说都是属于国家)的。

1990年代先后进行的城市房地

产制度改革,使城市的固定财产

成为市场上可以定价和交易的产

品。由于国家通过《土地法》和

《规划法》把大部分土地收益权

和支配权界定给了地方政府特别

是城市政府,使得城市政府第一

次拥有了自己可以“经营”的产

品。如果我们把税收也看作广义

地租的一部分,那么城市政府经

营核心目标就是如何通过其拥有

的土地获得最大的收益。

第二个改革是1994年的中

央和地方财政分税制度。通过这

个制度,地方政府第一次取得了

剩余权(R es i dua l R i g ht)。正是

由于这个制度安排,中央和地方

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

之间具有了明确的财务权利边

界。地方政府可以自由地在这个

边界之内经营,并且对经营的失

败和赢利承担大部分责任。地方

政府不用担心中央或其他地方政

府“平调”他们的资源,但也因

此无法对经营的失败卸责

(S h ir k)。

第三个重要的改革就是

1980年代开始的国际经济大循

环战略,在1990年代达到高峰。

正是由于对外开放,使城市政府

拥有了第一批“顾客”。这些顾

客为城市的土地定价,使得竞争

性的土地市场得以迅速形成。特

别重要的是,这些“顾客”具有

极大的流动性,他们随时准备用

脚对不同的城市政府进行“投

票”。地方政府必须通过竞争才

能将自己的城市推销给他们,这

同传统计划经济下通过政治力量

和关系分配资源的规则完全不

同。地方政府不仅不能通过盘剥

规划研究!LANNI NG STUD I ES 赵

这些企业获利,相反他们必须为这些企业创造各式各样的“优惠”,来同其他的城市竞争。从那时起,城市竞争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内资企业和人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提出“留住富人”,并为吸引来自香港的居民展开激烈的竞争。上海最近的房地产市场,有高达1/4的需求是由非本地居民支持的。随着经济要素流动性的增加,必将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卷入城市之间的竞争。

1980-1990年代展开的这三个重要改革,使中国的城市政府走出了亚当?斯密的世界,进入到蒂伯特世界。正是在蒂伯特的世界里,使得城市经营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它的角色就像是一个联赛的组织者,虽然自己不是赛场里的运动员,但却是另一场比赛参赛者。为了同其他联赛竞争,它必须保证比赛的公正,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观众),必须吸引到高水平的运动员(企业),否则就不可能通过吸引观众而赢利。运动员和观众在不同的联赛之间流动———用脚投票,使得保证比赛的公正和高水平成为联赛组织者本能的目标———惟有好的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成功。在古典的世界里,城市政府不应当是赢利的,他只是公众利益的监护人。但在蒂伯特的世界里,城市政府不仅应该赢利,而且必须赢利。

钱颖一和温加斯特等人(G ian and W i n g ast,1994;G ian and R o land,1994)分析了中国的区域分权制(R e g iona l d ecen-tra lization)后,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联邦主义(F edera lis m w it h c h i nese c harac-teristics),即中央拥有人事任免权下的财政分税制。杨小凯也认为正是这种财政联邦主义,构成了中国地方层次改革的动力机制!(杨小凯,1994)。在新的制度环境,地方城市政府正在从传统的管理城市的角色,迅速地转向经营城市。

蒂伯特世界与古典世界的差异,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念对政府

的认识,区分了地方政府与中央

政府的不同。在正统的经济学分

析框架里,除非有民主宪政制度

的制衡,政府的承诺都是不可信

的(哈耶克,1944;杨小凯,

2002)。在这样的政府下,个人

的财产是不安全的,政府拥有无

限的征税权力,有垄断所有资源

的权力,它既制定规则又参与比

赛,私有经济无法在没有保障的

制度下成长。由于人民不相信政

府不会利用公共权力谋私利,因

此,征税极为困难。为了解决税

收问题,英国通过民选的议会决

定税收,开创了分权的宪政制度

(P i p e,1999)以及西方国家的

民主选举制度,从而为私有的产

权经济成长创造了安全可信的空

间。按照传统经济学的推论,在

政治改革之前是不可能有经济发

展成功的。因为在一个没有财产

安全的环境,市场经济根本就不

可能存在(杨小凯,2001)。

但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新

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甚至早

期的日本)在缺少标准民主环境

下获得的高速发展,和进入民主

环境后经济的失败,中国经济过

去20年的高速发展与印度、菲

律宾等标准“民主”国家的鲜明

对比,对此推论提出了挑战。传

统经济学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像一个蒂

伯特的世界,而不是亚当?斯密

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权威主

义控制的社会不仅可能而且有动

机提供可信的承诺,因为它的竞

争对手迫使它必须按规则比赛而

不能为所欲为。

分权制度是有代价,它以损

失效率换取信任。人们发现即使

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在那些

效率至关重要的组织(军队、企

业)里,也没有一个是采用完全

的民主制度管理的。人们从不担

心其领导人滥用权利,因为对手

会迫使他们自动地改进效率。在

这种环境里,竞争是一种比内部

监督更有效率的制衡"。

在蒂伯特世界里,城市不会

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沿着最佳

的路径自然成长。城市政府不仅

能够干预经济,而且应当干预经

济。只有那些善于经营城市的城

市政府,才能使自己的城市在

“经济战国”残酷竞争中幸存下

来。在这方面,一个城市的市长

更像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法

官”或“守夜人”。而城市政府的

组织和行为也应当更接近于公司。

对制度环境的这个分析是极

为重要的,它向我们暗示了经营

城市的本质和制度设计的方向。

使我们可以借鉴大量企业创造的

制度资源和实践,缩短城市经营

规则和技术的探索时间。

3制度与环境设计

将城市政府看作一个具有自

己独立利益的经济实体,一个以

经营城市为目标的企业,是中国

经济改革的一大创举。它打破了

政府必须是中立的,没有自己利

益的组织的传统观念。它表明政

府可以而且可能通过获利行为提

供高水平的公共产品(土地及相

关服务)。它甚至暗示了政府职

能可以分解给私人民间组织的可

能。在国外,你看不到一个城市

政府在电视打广告,纳税人会认

为你在浪费他们的钱,在中国,

你可以看到城市在像一个企业一

样通过所有手段———包括广告、

各种节日,包装自己推销自己。

今天中国城市之间竞争之惨

烈,甚至是西方市场经济高度发

达的国家都难以想象的。在珠三

角、长三角城市竞争激烈的地区

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

投资商与当地政府谈判一个重大

的投资项目,另一个城市的代表

就守候在当地,并在第一时间知

道双方谈判的成交条件,随后赶

在双方签约之前,向投资者开出

了更为优惠的条件,硬是将已经

确定的项目抢到自己的城市。在

迪斯尼选址、壳牌石油等重大项

目中,城市间的竞争几乎成了家

常便饭。现在城市之间这样的竞

争甚至蔓延到城市内部,海淀和

朝阳在中央电视台迁址、中关

村、c Bd等重大项目间的同城

角力,在北京早已经不是什么秘

密。在中国,你可能听说官员腐

败贪污勒索开发商,但更多的是

城市规划C I T Y P L A N N I N G R E V I E W VO l.26NO.11NOv.2002

看到政府为了讨好投资者无所不用其极。两者同时说明,政府在经济竞争中卷入之深。

事实上,将一座城市看作一个企业的做法并非始于中国,而是来自资本主义制度的摇篮———美国。19世纪前,市长暨议会制是美国城市普遍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深受美国独立革命和宪法的影响,反映了人们对政客及行政部门的怀疑。在这个制度里市长只是礼仪上的行政首脑,任期通常很短。部门首长很多是由议会任命或单独直接民选产生。各部门互不隶属或直接向议会负责。这种“弱市长”型的政府构架,越来越无法处理分工不断复杂的城市职能。城市里的公权力处于真空状态,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使城市陷入半无政府状态。“城市老板”通过政党政治事实上操纵着整个城市(谢芳,2002)。

19世纪末,正值美国大企业蓬勃发展时期。企业制度的创新启发了人们,专业经理制度被引入城市管理,“按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城市管理”成为城市制度改革的方向。1896年著名的改革者约翰?H?佩特森在戴顿市发表的演说中指出:“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大企业,市民就是股票持有者。”“城市事物应当建立在严格的商业基础上”,“不是由政党———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而是应由熟悉企业的人员来管理”(李壮松,2002)。在这个框架下,改革者又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改革措施,如考绩制、短票选举、超党派选举等。

城市纷纷抛弃“弱市长-强议会”制,新的“强市长-弱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城市经理制应运而生。在强市长制里,市长由民选产生,有权决定政策、任命和撤换部门行政首长。议会主要起监督作用。委员会制是将原来分散在许多民选行政部门的权力,集中在一个民选的委员会里,委员会集立法与行政于一身,市长只是其中一员。决策由集体作出。城市经理制是委员会

制的改进。在这个制度里,立法

与行政分开,市议会由民选产

生,相当于董事会,市民为股

东,城市经理则是由议会指定的

专业人士担任,相当于企业的总

经理。市长相当于董事长,是议

员中的一个,主要负责礼仪上的

事物。

在美国到2000年,25000

人以上的城市中63%的城市、

10000人口以上的城市中的57%

和5000人口以上城市中的

53%,采用了城市经理制。5000

人以下的小城镇有时也与其他小

城镇共用城市经理。但超过50

万人口的大城市,大多采用民选

市长的“强市长”制。进入20

世纪90年代,美国又兴起了新

一轮城市改革的高潮,这次改革

的重点是如何更充分地在市政体

制上按照企业化管理!。

从美国的城市制度演进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方向,

那就是城市政府越来越像一个企

业,原来以监督防范政客为主要

目的的宪政制衡制度,逐渐向经

营城市,增加城市竞争力为主要

目的企业经营制度转化。

1980-1990年代的一系列

改革之后,中国的城市也开始了

向市场化组织的转变。“经营城

市”口号提出本身,就反映了这

场制度改革的方向。同美国从普

遍私有的初始状态中,自下而上

界定公权力的制度形成路径不

同,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是从普

遍公有的初始状态中,自上而下

地从中央政府中分离出来的。因

此,中国的“城市公司”和美国

的“城市公司”在剩余权

(R es i dua l R i g hr)结构上也有所

不同———美国是居民拥有剩余

权,中国是国家拥有剩余权。换

句话说,在美国的城市里,居民

更像城市公司的“股东”,居住

在一个城市,相当于买了城市公

司的股票;而在中国,城市的

“大股东”是国家,居民更像是

“客户”,居住在一个城市相当于

买了城市公司的产品。但是两者

制度演进方向却是一致的,那就

是城市越来越像一个公司。

改革前的中国,相当于一个

统一的公司,地方政府只是这个

大公司拥有无限责任的分公司。

地方政府只向总公司负责,其人

事、财政理论上都是总公司负全

部责任。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成

为中央政府拥有控股权的子公

司,人大是监事会,党委代表国

家控制董事会,政府首长是总经

理,向董事会负责。投资者是客

户。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是其

资本,政府的作用就是不断使土

地升值获利,获利的途径是土地

转让及随后的税收。投资者就是

政府的客户,政府的职能就是根

据市场的需求,提供各种基础设

施和服务,吸引客户,或者说将

城市土地包装成不同的产品出

售、出租给用户。

中国的“城市公司”从一出

生,就显示出咄咄逼人的进取

性,甚至已经开始使区域内的其

他城市感到威胁。这种特殊的组

织方式以前只有像新加坡这样的

城市国家才有过,但在中国却是

大规模的出现,甚至已经开始改

变市场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天经

地义的竞争规则,出现了许多市

场经济国家也没有出现过的城市

现象"。

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加坡工业

园与苏州新区之间的“德比大

战”。新加坡在苏州投资和管理

的工业园区,无论硬件、软件,

都是全国甚至世界一流的。但却

败给了区位较差的苏州新区,最

后不得不让出园区的主导权。其

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新加

坡工业园区是一个普通企业,而

它的对手却是一个“城市公司”。

城市政府可以在更大的范围组织

它的生产要素,从而最大化其市

场竞争力。对于新加坡工业园来

说,它必须从工业用地的出售

中,收回其所有投资,否则就会

破产。但是苏州新区却可以以低

于成本的价格出让工业用地,因

为政府可以通过至少两个途径获

得补偿,第一个途径就是外溢效

益,工业的进入可以带动居住和

商业需求的增加,这部分的土地

增值只要大过工业区的地价补

规划研究!LANNI NG STUD I ES 赵

贴,对于城市的整体来说就是合算的。而新加坡工业园完全得不到这部分外溢的效益,因为非工业用地的比例,在一开始就被严格限定了。第二个途径就是税收,由于政府拥有垄断的征税权,可以获得跨期的回报。因此,暂时的补贴,可以通过税收转移到较长的时间内回收。只要预期的税收足够高,城市政府就可以将土地和基础设施费用压到最低。如果我们把土地比作房子,那么税收就相当于房租,对新加坡工业园区来说,它只有“卖房”一途才能收回投资,因为它无权收(更无权免掉)“房租”,而苏州新区却可以将房子送给住户,然后从租金中逐年把投资收回来!。

由于苏州新区可以通过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内组合其竞争要素,这就使新加坡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没有获胜的可能。尽管它的区位更有利,尽管它管理得更规范,尽管它有更好的信誉,但只要苏州新区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投资者的风险,能够提供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新加坡工业园就根本没有胜出的机会。苏州的这场同城大战,实际上是亚当?斯密与蒂伯特不同城市制度之间的大战。这场残酷的大战不仅在一个城市内部发生,更多的是在城市之间发生,甚至跨出区域的界限。从香港到台北,从东京到汉城,整个亚洲城市都被中国城市看来没有底线的杀价能力惊得目瞪口呆。昨天还在为获得标准的民主制度而欢呼的城市,却突然发现自己丧失了参与竞争的公权力。面对不守“规矩”的新来者,那些领先的城市,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以前不屑一顾的对手面前,突然丧失竞争力。

4城市制度改革的方向

将城市看作一个企业的制度框架,彻底改变了传统政府角色的定位。一旦把城市坐标系的原点从管理转向经营,整个城市问题的方程和解法就可以大大简化。许多规划师以前说不清的问题,在这个框架里都可以迎刃而解。

城市之间恶性竞争是地方分

权后出现的一个典型现象。机场

建设就是典型的例子。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机场选址各自为战,导

致珠海机场利用不足,广州机场

选址则远离珠三角中心,严重地

影响了区域整体效率。泉州晋江

机场不顾厦门机场已经覆盖本地

市场,建成后,长期达不到营运

的经济规模。九江机场1996年

正式通航民用航班,起初情况还

不错,不到半年就进出旅客

3.56万人,1997年为3.11万

人,1998年达到3.25万人。但

到了1999年10月正常航班停

运,当年旅客吞吐量只有0.73

万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

1999年南昌昌北机场的建成通

航。两机场相距不足百公里,客

源高度重叠。现在机场4年累计

亏损已经达到1700多万元,1

个多亿的投资回收遥遥无期(董

义昌,2002)。

面对这种局面,很多人提出

重新收权,由更高一级政府协

调。但是如果我们把城市看作是

一个企业,这些所谓的恶性竞争

就是正常的竞争。在市场经济

中,企业超出市场需求大量投

资,重复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

没有谁认为应该要把这些企业的

权力收上来由一个超级企业来控

制。相反,企业的垄断才是应该

限制的。现在城市出现这些问

题,不是由于所谓的恶性竞争,

而恰恰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健

全。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城市

间自然会寻找出各方利益最大化

的制度安排。典型的例子就是纽

约和新泽西,由于使用共同的海

湾,面对相同的市场,为了合理

使用两地的港口资源,他们不是

求助于华盛顿出面协调,而是按

照市场的规则共同组成港务局,

现在,港务局的业务早已延伸到

其他领域(机场、房地产)。如

果我们的城市能够真正像企业一

样运行,完全可能按照市场的份

额和投资的多少,成立城市间的

股份公司,投资区域共享的基础

设施,建设港口和机场,从而避

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

在经营的制度环境里,任何

权力的重新划分都要十分小心。

最近,规划权的上收越来越多地

被政府部门谈起#,业内人士也在

认真讨论城市规划垂直管理的可

能(杨秀珠,2002)。但是从城市

经营的角度看,规划权与经营权

应当而且必须是统一的,如果城

市的经营权在中央,城市规划权

不仅必要,而且必须由中央垂直

管理。但是如果像目前这样,城

市的经营权大部分由城市政府承

担,就不可能也不应当将规划权

完全收到中央或省政府。这就像

一个军队的参谋部门不可能是由

上级部门直接指挥或一个企业的

产品设计部门由与经营不相干的

其他机构管理一样。残缺的行政

权力,必定意味着城市经营效率

的降低,在没有竞争制衡的环境

下,规划部门根本没有改进效率

的动机,这实际上是从蒂伯特世

界向亚当?斯密世界的倒退!"#。

又例如,城市内部的民主和

公众参与现在已经成为很多规划

师的“信仰”(徐永德、伍美琴,

2002),规划师们倾向于将所有

问题的发生和解决归结为民主制

度,而自己则扮演社会公正和正

义代表者的角色。但是,如果我

们把城市看作一个企业的话,这

种“信仰”很可能就是成问题

的。就像我们看不到一个建立在

民主制度上的军队一样,我们也

找不到一个完全民主化管理的公

司。不是这些组织没有存在过,

而是因为他们缺少竞争力早就被

淘汰了。同样我们也可以预言,

那些迷信城市民主可以解决所有

问题的城市(如台北),早晚会被

拥有强大公权力的城市(如上海)

所淘汰!"$。在研究国家竞争力的权

威M ichae l E P o rte r(1991)看来

“旧的关于自由和干预政策的区分

是陈腐的。政府,首先和最重要

的,必须努力创造一个支撑提高

生产力的环境。”

人们也许会担心没有限制的

城市政府会出于自利的动机,侵

犯公众利益。但事实上,只要存

在竞争,政府就不可能完全为所

欲为,这就是蒂伯特世界与亚当

城市规划C I T Y P L A N N I N G R E V I E W VO l.26NO.11NOv.2002

?斯密的世界最大的不同。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不论一个企业内部的权力如何集中,只要存在竞争对手,它就会想尽各种办法讨好顾客,其努力的程度远远大于外部的监督。在这里,公众参与就不再是为了限制政府的权力,保护弱势群体利益而建立的机制,而是仅仅是一种企业为了竞争顾客而改善服务的公关手段,同一个酒店征求旅客意见,或一个公司进行产品的市场调查没有什么两样。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里,制度是比人更好的制衡与监督。

另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例子就是行政区的调整,支持者和反对者往往各执一词,哪些城市行政区应当调整,哪些不应当调整也往往缺少判断的标准。但如果我们把行政区的调整看作公司的合并,很多疑问就可以一目了然。熟悉广州兼并番禺和杭州兼并萧山的人都清楚,行政区划的调整过程中包括大量的谈判和交易,从行政级别到资产划分,与大企业之间的兼并非常相似。甚至兼并的原因和理由也十分相似:发展的快的城市缺少发展机会和空间,原有行政区内过度投资导致边际报酬递减,而占有大量资源的城市,虽然有很多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却缺少雄厚资本。根据公司和市场的标准,我们很容易判断哪些城市需要行政区划调整,现有资源产权应当界定给谁(谁兼并谁)。只要产权是明确的(这就需要稳定的行政边界),资源就可以沿着最大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组合。凡是不符合这些标准的城市,就不应轻易进行行政边界的调整。

同企业一样,政府一样存在机会主义的行为,它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它有自己的利益,并且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在新的坐标系里,原来天经地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教育、安全、法制等,都只不过是政府为了提升城市价值的一种手段,同一个企业免费提供售后服务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居民自治也不

过是政府减少经营成本的一种手

段。政府首长和企业经理一样,

他不拥有企业,他只是专业人

士,被董事会雇佣,通过经营活

动使股东利益最大化。他会利用

职权为自己牟利,他会超出权力

范围冒过度的风险,他会将下任

的资源据为己有,也会把问题和

风险转给下任。他甚至会像安然

公司和世通公司那样作假账欺骗

董事会和股东。总之,现在我们

将之视为“执政道德”范畴内所

有的机会主义行为,实际上都是

普通企业中大量存在的问题。正

像没有人指望依靠完人来管理一

家企业一样,我们也不能指望寻

找出道德上的圣人来执掌政府,

我们惟一能够做的,就是像企业

一样,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将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其危害

减少到最小@12。

在“城市企业”的组织框架

里,城市规划和规划师也就具有

了全新的角色和职能。规划不再

仅仅是体现含混不清的“公众利

益”的工具,也不再是抽象的国

家利益的化身。它本身将不可避

免地被市场化(尽管规划师是多

么不愿意放弃其传统的角色,也

不管他是多么憎恶金钱的铜臭)。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国家

及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使当事

人的利益最大化,应当是规划师

的主要工作。他的角色更像是一

个“经济战国”中的纵横

家@13———通过游说,将其专业知

识“推销”给愿意采纳它的城

市。他不是城市间利益的协调者

和仲裁者,他的目的就是要帮助

“雇佣”他的城市击败对手。这

就是规划师所必须遵循的新的职

业道德@14。现在的规划工具也必

须加以改进甚至更新,规划师们

应当立即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为已

经展开的城市竞争作好准备@15。

城市政府从城市管理转向城

市经营,必须首先形成竞争的环

境,将政府从垄断的地位推向竞

争的地位———从亚当?斯密的世

界进入蒂伯特的世界。现在城市

政府之所以可以为所欲为,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卷入的竞

争还不够激烈。而要做到这一

点,最主要的就是要创造要素流

动的环境,使资本和人员可以在

不同的城市之间自由转换。顾客

可以通过“用脚投票”,选择自

己最满意的区位,同时迫使城市

政府改进其服务。现在,城市政

府的竞争的压力主要来自开发

商,因此,政府的改善也主要是

针对开发商需要的环境。随着所

得税和财产税在城市财政中的比

例上升,争夺纳税人的竞争,将

使政府在更大的范围改善自己的

服务。卷入城市竞争的资源越

多,流动性越大,政府被迫改进

的领域就越多,城市效率提高得

就越快。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

里,城市规划才会放弃它自以为

是的权威,改进它的服务和技

术,并最终赢得与其作用相匹配

的社会信任和公权力。

一个城市同一个企业一样,

经营的成败是正常的。纽约在

20世纪大萧条和l970年代,就

曾两次濒于破产(谢芳,2002)。

即使在经营失败的城市中,还要

区分哪些是由于自私的动机导致

的,哪些是由于缺少经营城市基

本常识导致的。政府的监督机制

只应当是防止由于自利企图所导

致的失败,而不能阻碍必要的创

新和冒险。城市应当像成功的企

业那样,建立合理的授权机制,

使“城市企业家”———市长,能

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挥其经营

才能。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

将所有公共建设都指责为“浮夸”

“做表面文章”“哗众取宠”,就可

能会因噎废食,挫伤地方领导创

造合理政绩的积极性。

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必须

用市场经济的方法解决。首先,

要在目前分税制的基础上,硬化

地方政府的财务约束(B ud g et

C onstra i nts)。明确划分各级政府

的财产和权利边界。评估政府可

支配的所有资源的市场价值:主

要包括土地及各种垄断权、项目

(路桥、水厂等)及收费权、固

定资产及征税权。地方政府就必

须像一个责任有限公司一样,建

立自己的可计算和市场化财产和

规划研究!LANNI NG STUD I ES 赵

信用。政府的信用应当可以在市场上像普通公司一样评级,政府的资产和债务应当是可以审核的,每届政府的政绩应当能够被正确评估,本届政府转移给下届政府的资产和债务都应当是可以计算的。人大应当像一个董事会那样,监督政府的支出,并由有公信力的机构定期审计和公布。政府投资要和政府财力挂钩,使政府像企业一样,将其行动的后果限制在其责任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而中央政府从一开始,就不能给地方政府任何可以将风险转移给国家的幻想(世界银行,2000)。

其次,通过立法将政府用于城市建设的费用同资产挂钩。如占全年税收固定的百分比(可根据增长速度调节)。根据评估地方政府的资产(固定资产、土地、税权),然后在考虑增长潜力的情况下,限定政府信用的额度,将政府的信用限制在可控制的时间(一届政府)和空间(不会牵连国家和省政府)范围内。在政府产权一时难以划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立权力和财产边界清楚的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区、城市建设公司)或类似新加坡的法定机构,用一部分可以明确确定的权力(土地一级市场开发垄断权或过桥费)作为资本,将城市经营的成败限制在财务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最后,政府要严肃财经纪律,不能随意赤字财政,不能超额举债,不能任意欠款。下属的法定机构依托其财产真实的市场价值和垄断经营权,在市场上借款、抵押、上市、获利和破产。其赢利不能被平调和挪用,同时,其经营失败也不应波及整个政府,政府对于法定机构的损失没有连带责任。政府作为一级财务部门,其财产应当是可以计算的。政府不能超过其财务约束任意膨胀信用。要将人大变成城市的“董事会”,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重要项目的评估审批。任何对预算的改变,都应通过有效的法律程序。人大要监督财政的收支,所有计划外项目都要有明确

的预算,并经人大讨论批准。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灶吃饭,

实际上赋予了地方政府在自己财

力范围内独立运作的权力O16。地方

政府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配置

城市的资源。对于地方政府权力

的干涉要非常小心。要像成功的

企业那样建立起一套新的考绩制

度。在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时,

不仅要看“形象”更要看“账

本”。对城市政府的监督机制应当

主要建立在地方,而不是省或中

央。只要建立起规范的考核标准

和明确的分权制度,地方政府之

间的相互竞争自然会制衡城市主

要领导,使之不能为所欲为O1T。

城市按照企业的规则运行,

表明很多公共产品的提供完全可

以按市场的规则,由非公共部门

提供。理论上讲,在蒂伯特的世

界里,很多地方政府的职能完全

可以由普通公司提供。美国的迪

斯尼公园,实际上完全是一个由

私人公司提供的社区。广州的碧

桂园、深圳的华侨城、武汉的百

步亭等,其规模都可以同小型的

城市相比,其中,大量的公共产

品(如绿化)和服务(如保安)

都是由私人提供,其效率和质量

甚至比政府更高。这些大型社区

的实践,在一个较小的尺度上证

明,在竞争的市场环境里,城市

完全可以企业化经营。这些实践

不仅为城市政府的管理提供了借

鉴,甚至暗示了由私人公司建设

和管理的高品质城市的可能O18

(F o ldvar y,1995)。

5结论

我们的分析表明,竞争环境

下的城市政府,应当是一个远比

市场的“守夜人”或比赛的“裁

判”更为积极的角色。它是一个

更大范围竞争的直接参与者。城

市政府不仅应当管理城市,更要

经营城市。只有富有远见的决

策,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小心谨慎

的实施,才能使城市所有的增长

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竞争

的环境,必将对市长的素质提出

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城市企业

家,将会成为最为短缺的资源。

市长也将因此而成为公共职务中

最具挑战性的职业。

将城市政府看作一个公司,

并不意味着城市政府完全等同与

普通的公司。城市政府是一种特

殊的企业组织,一些特性决定了

它同普通企业的差异。例如,城

市政府很难破产,即使它经营不

善,也很难像普通企业那样,通

过破产保护退出市场。但这只说

明城市政府需要不同的更严格的

比赛规则O19,而不意味着城市政

府无须参加比赛。

最后,应当强调指出的是,

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已经进

入了蒂伯特的世界,即使是面对

激烈竞争的沿海发达地区,也不

是所有部门都处于竞争的环

境O Z,大量的地区和部门仍然处

于垄断的地位,因此,城市也不

可能一夜之间完全转变为公司化

的组织,传统的城市政府的角色

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只

是意味着在目前的阶段,创造经

营城市必须的竞争环境,可能比

改造城市制度本身更重要。本文

无意鼓吹“大爆炸”式的制度改

革,而更多的是试图探讨制度改

革方向:随着外部环境的市场

化,城市应当逐渐蜕化成为更加

符合市场规则的经营性的组织。

注释(NO t es)

!根据诺斯的观察,早期欧洲小规模

但独立的自由城市之间,存在着激

烈的竞争,正是这种竞争的压力,

迫使执政者改变制度,为自由的交

易提供安全和低成本的制度环境。

相反,中国长期大一统的国家形

态,却由于缺少竞争而没有制度改

进的压力。两者的差异导致了西方

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崛起,而中国则

走向衰落。在约瑟夫?熊彼特《税

收国家的危机》中,记述这种竞争

的实际过程:在中世纪后期,随着

战争开销的增加,统治者不得不放

弃一些权利给议会换取赋税,这种

变化导致了对国家经济的广泛关

注,选民开始要求自主管理经济。

而那些不能完成制度转变的国家如

西班牙,这种斗争的结果就是不断

的破产,任意的没收财产和长达3

个世纪的萧条。(道格拉斯?诺斯,

1998)

"当中央政府直接面对其他国家的竞

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也是处

城市规划C I T Y P L A N N I N G R E V I E W VO l.26NO.11NOv.2002

于一个蒂伯特世界。

③但杨小凯仍然坚持认为中央政府的

宪政改革是必须的。钱颖一等人(王一江、白重恩、李稻葵、钱颖

一,2000)的最新研究发现,加入

W T O后,全球化的竞争会使中央

政府也可能维持可信的承诺。

④前苏联和东德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的

卓越表现也间接地证明,在蒂伯特

世界里权威体制下的组织有可能比

表决制民主组织更有效率。而一旦

权威体制处于缺少竞争的环境(就

像前苏联和东德的经济一样),其

效率就要比分权制的民主差得多。

⑤关于美国市政体制的演进,李壮松

在2002年第三期《城市规划》中

有详细论述(李壮松,2002)。

③例如,按照传统的市场规律,随着

大城市的扩张,地价和公共服务的

成本上升,会迫使工业等对地价敏

感的功能,迁往次一级城市,从而

形成产业结构在地域上的重组。现

在,香港工业向珠三角扩散,台

湾、日本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都

是这种效应的结果。但是,在上

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却同

所有城市在所有领域竞争。上海的

发展就像一个经济黑洞,吞噬着一

切的可能的发展机会。上海、苏州

这样的发达城市,甚至能够提供比

西部地区城市价格还低廉的土地。

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是连通的,价

格落差不大,这就使发达地区的城

市能够提供比落后城市经营成本更

低的投资环境。在长三角,如果项

目有吸引力,地价甚至可以为零。

珠三角有些城市为了吸引大学,不

仅提供土地、校舍,甚至对学校提

供补贴。这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里

是不可想象的。

①现在,苏州市政府已经取代新加坡

成为工业园区的大股东,我们因此

也可以预期,工业园区很快可以走

出困局,并以比苏州新区更快的速

度成长。

③我们可以想象像厦门港和漳州中银

-招商局港口如果是一个利益共享

的股份制公司的话,完全可以通过

将港口超负荷的厦门东渡港的运输

功能转向水深条件更好的漳州港,而将影子地价昂贵的东渡港转向更

为有利可图的方向(如房地产等),从而达到两个港口的双赢的效果。

②最近,有许多人提出希望将历史名

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这些

涉及国家利益的地区的规划权收到

中央(建设部或成立国家世界遗产

局)。从经营的角度看,除非国家

付出足够的代价(像美国国家公园

那样买下全部产权并承担全部运行

成本),否则不可能仅仅把权力收

上来,而对当地的发展不负任何责

任。

@

1

O实践也证明,简单的垂直管理,并

不能保证理想的结果。海关、公

安、甚至部队这样纪律严格垂直管

理的组织,都可能大规模卷入地方

的腐败(如厦门走私),证明了权

力上收后,只要没有监督,也会导

致制度性渎职。另外,规划权力无

法证明自己独立的合理性,也是其

无法从地方政府分离出来的重要原

因。现在规划被大量违反,至少有

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因为规划本身

就不合理。如漳州中心区的建设,

规划专家从竞赛中选出他们认为最

理想的方案,但恰恰是这个由大量

绿化、广场和无直接效益公共建筑

组成的中心区,从一开始就使城市

失去了赢利性经营的可能。如果地

方政府真的按照规划的意见执行,

不仅不能给地方经济带来推动,反

而会使已经恶化的地方财政雪上加

霜。西部地区某市新区建设也是如

此,尽管主管领导多次对道路是否

需要这么宽表示怀疑,但规划部门

一再坚持,加上整个新区由大量不

能产生直接效益的绿化、政府部

门、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组成,实

际上,在规划完成的一刻起,整个

新区就已经决定了无法实现财政平

衡。我们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如果

让规划脱离城市经营的约束,完全

按照“规划师的理想”设计,并进

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强制力,一定

会导致大量不可挽回的损失,其结

果很可能比没有规划更可怕。

@

1现在,有一种没有经过任何实证支

持的思潮,将香港经济发展中出现

的结构性问题归结为政府的权威

(“强势政府对弱势民间社会”),并

企图通过削弱政府的公权力,通过

议会和公众参与规划过程的办法解

决香港经济衰退的问题(徐永德、

伍美琴,2002)。从城市经营角度

看,这副药方完全是文不对题。西

方国家规划的公众参与已经实践多

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有效的证

据表明规划权力的民主参与,曾经

提高城市竞争的效率,或者使真正

意义上的公众的利益得到改进。相

反,大量无效率的工作,使政府失

去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敏锐反映

的机制,许多宝贵的发展机会在无

效的争论中被丧失。这就像即使所

有的车祸都是因为只有一个驾驶员

开车造成的,也并不意味着我们需

要设计出一个由所有乘客驾驶的而

不损失效率、更安全的汽车。无论

多大的汽车,无论它的乘客是否变

得更加富有,只要我们希望汽车公

司提供服务是有效率的,驾驶员就

只能有一个。将规划权下放给公

众,就像将驾驶汽车的权力下放给

乘客一样,它完全不能改进服务,

增进乘客的福利,它只不过是给了

无能的规划师一个卸责的借口。漳

州中心区规划方案的选择就是公众

参与失败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正式

评议前,政府曾将不同的方案进行

了有效的公共展示,公众选择的方

案和专家选择的方案不谋而合,但

恰恰就是这个方案是最不可行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因为所有

的人(公众和专家)都不直接为新

区建设“买单”,因此,他们不约

而同选择了最“豪华”的方案。

@

1

2这并不是说,我们应当降低对执政

者操守的标准。相反,对执政者操

守的高标准,也是降低经营风险的

重要手段。

@

1

3在我们为广州提出的发展策略中,

我们努力发现一切机会,帮助广州

抢占区域的制高点。但当我们为深

圳提出发展建议时,我们则毫不犹

豫地帮助深圳寻找压倒对手城市的

对策。因为我们相信一个城市发掘

了所有潜力后,仍然负于对手,并

不意味这个城市的失败,重要的

是,在竞争的过程中,它自己得到

了提高。对于区域来讲,这种竞争

的总和结果是一种帕累拖改进。就

像激烈竞技比赛的负者并非失去一

切,因为它同胜利者一起赢得了观

众。面对新的角色,许多规划师感

到很难适应,他们常常陷入自己给

自己设下的道德冲突之中。他们不

愿意看到自己突然沦为利益角逐者

的工具。除非规划师愿意走下为自

己设置的道德圣坛,否则他们无法

逃脱接受当事人报酬后良心的负

疚。

@

1

4正如米卢带领中国队参加世界杯,

惟一的目的就是击败对手一样,对

手(哪怕是南斯拉夫队)的利益不

在他职业考虑的范围之内。同样,

当我们给上海提出发展战略的时

候,我们的建议是否会损害东京的

规划研究!LANNI NG STUD I ES 赵

利益也不在我们职业的考虑范围之内。市场经济同任何竞技比赛一样,其水平的提高都是建立在激烈竞争而不是互相谦让的基础上的,只要比赛的规则是公平的,我们就不必为将球射进对方的大门感到内疚。在经营的环境下,规划师的角色是一个带有哲学色彩的话题,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专门讨论。O

15我们现在的规划方法根本没有为如何获得竞争优势提供可信的规划技巧和专业答案。传统教育训练出来的规划师面对市场的需求,显得是那么无知和浅薄。如果我们不迅速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城市规划学科的贬值乃至消亡。在我看来,如果不能持续更新我们的工具,现在的规划师,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有一半会被市场所淘汰。可悲的是,现在的大学还在成群地向社会推出过时的次品甚至无用的垃圾。

O 16斯蒂格里茨(1998)指出:“一般

说来,更分散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由地方社区提供产品和服务,不仅为在社区中开展竞争奠定了基础,而且还获得了蒂伯特(以及在它经典著作之后发表的论文)所强调的潜在利益。我认为,在目前政府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中,有很多服务可以以更具有竞争性的方式予以提供。”

O

1T 在明确分权和财务边界清晰的情况下,规划人口过高(只要5年内近期规划是现实的)和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如建设国际性城市)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就非常有限了。因为这些目标更多地是激励努力,而非真实的资源投入。这就像尽管奥运会冠军只有一个,但所有运动员的目标都是拿金牌一样。事实上,一个城市从来就不会因为其规划人口而影响其真实的成长。城市就像一个人,人不会按照衣服的尺寸成长。在这里,规划人口更多是一种预测和希望,把城市发展过热和不足归咎于城市规划乃是本末倒置。O

18福德瓦瑞(F o l dvar y )在研究了大量北美的实例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像城市这样传统上认为毫无异议的“公共产品”也可以由市场高水平地提供(F o l dvar y ,1995)

。O

19实际上,每个国家政府都有扩张的动机,关键是财产权力的明确和监管的严密程度。国外政府之所以没

有企业有效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限制了其冒险的空间。安全对于政府来讲,是比效益更主要的目标。最近正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地方政府的举债。尽管意见并不统一,但是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政府产权必须明确,责任必须划清,没有“卸责”的空间。否则,地方政府举债,对国家经济安全是十分危险的。最近巴西和阿根廷出现的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有关(世界银行,2000)

。O

Z 从某种意义上讲,纯粹的蒂伯特世界也许永远不会存在,纯粹商业性的城市组织也永远不会出现。但这并不妨碍在纯粹的意义上讨论城市政府的角色,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知道制度演进的趋向。实际上,即使最市场化的企业,也承担着大量的社会义务。政府和企业的差别更多地是承担公共义务程度的不同。参考文献(Re f e r ences )1

Sm it h ,A da m (1776).A n I n C uir y i nto t he N at ure and C auses o f t he W ealt h o f N ations .R e p ri nt ,Ed ited b y E.C anan .C h ica g o :U n i vers it y o f C h ica g o P ress .

2

T iebout C.(1956).“A p ure t heor y o f loca l ex p end it ure .”Journal o f

P olitical e cono m y ,64,416-24.3G ian ,Y.and W i n g ast ,B.(1994).B e y ond D ecentra lization ,M arket -p reserv i n g F edera lis m W it h C h i nese C haracteristics.W ork i n g P a p er ,S tanf ord U n i vers it y ,D e p art m ent o f E conom ics .

4G ian ,Y.and R o land ,G.(1994).S o ft B ud g et C onstrai nts i n Pub lic En-ter p rises and R e g iona l D ecentra liza-tion :T he C ase o f C h i na .W ork i n g P a p er ,S tanf ord U n i vers it y ,D e p art-m ent o f E conom ics .

5M ichae l Porter (1990).C om p etiti ve A dvanta g e o f N ations .

T he

F ree

P ress .

6P i p e (1999):P ro p ert y and F ree-dom.

7F o l dvar y ,F red .Pub lic G oods and P ri vate C omm un ities .Ed W ard E l g ar Pub lish i n g L i m ited ,1995.8~a y ek ,f .

T he road to serf dom ,

C h ica g o :U n i vers it y o f

C h ica g o

P ress ,1944.

9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徐毓丹,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三联书店,1957.10斯蒂格里茨,著.

郑秉文,等,

译.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11道格拉斯?

诺斯.国家经济角色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见: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12郑秉文.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讨论:

经济学的一个永恒话题.见: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13钱颖一,温加斯特.制度、政府干

预和经济发展:对中国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较.见: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14马克

?伦纳德.自由、平等与财产.英国:新政治家.

15杨小凯.最近西方经济学界对中国

经济的研究.香港:信报财经月刊,1994(11).

16杨小凯.新政治经济学与交易费用

经济学.中评网/学者社区/公共空间,2002.

17杨小凯.土地私有制与宪政共和的

关系. C.e .N.e .t .F oru m ,2001.

18杰弗里

?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中评网/学者社区/杨小凯,2001.

19王一江,白重恩,李稻葵,钱颖

一.世贸组织和中国经济体制的现代化.见:W TO 与中国:走经济全球化发展之路.文贯中,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0李壮松.美国市政体制的确立及成

因.城市规划,2002(6):73.21徐永德,伍美琴.

合乎公众利

益?———行政主导下专业规划师的重新定位.城市规划,2002(8):39.

22杨秀珠.试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

改革.城市规划,2002(8):51.23谢芳.纽约回眸.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24世界银行.迈进21世纪———1999/

2000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世界银行,2000.

【作者简介】

赵燕菁(1962-)

,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收稿日期】2002-08-12

城市规划C I T Y P L A N N I N G R E V I E W VO l .26NO.11NOv.2002

燕菁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

作者:赵燕菁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刊名:

城市规划

英文刊名:CITY PLANNING REVIEW

年,卷(期):2002,26(11)

被引用次数:76次

参考文献(24条)

1.Smith Adam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2.Tiebout C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 1956(64)

3.Qian Y;Wingast B Beyond Decentralization,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994

4.Qian Y;Roland G Soft Budget Constraints in Public Enterprises and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The Case of China 1994

5.Michael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1990

6.Pipe查看详情 1999

7.Foldvary Fred Public Goods and Private Communities 1995

8.Hayek F The road to serfdom 1944

9.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徐毓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57

10.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郑秉文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1998

11.道格拉斯·诺斯国家经济角色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1998

12.郑秉文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讨论:经济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1998

13.钱颖一;温加斯特制度、政府干预和经济发展:对中国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较 1998

14.马克·伦纳德自由、平等与财产

15.杨小凯最近西方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的研究 1994(11)

16.杨小凯新政治经济学与交易费用经济学 2002

17.杨小凯土地私有制与宪政共和的关系.C.e.N.e.t. Forum 2001

18.杰弗里·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2001

19.王一江;白重恩;李稻葵;钱颖一世贸组织和中国经济体制的现代化 2001

20.李壮松美国市政体制的确立及其成因[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2(06)

21.徐永德;伍美琴合乎公众利益?——行政主导下专业规划师的重新定位[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2(08)

22.杨秀珠试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2(08)

23.谢芳纽约回眸 2002

24.世界银行迈进21世纪1999-2000世界发展报告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冯晓英.FENG Xiao-ying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管理[期刊论文]-北京社会科学2009(6)

2.杨宏山.YANG Hongshan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

3.应瑛.寿涌毅.吴晓波.YING Ying.WU Xiaobo.SHOU Yongyi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

4.叶裕民.YE Yu-min中国城市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8(10)

5.许前川析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困境[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1)

6.宋刚.陈锐.Song Gang.Chen Rui复杂性科学与现代城市管理[期刊论文]-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4)

7.刘卓芳.LIU Zhuo-fang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2009(8)

8.郭喜安.GOU Xian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2009,16(7)

3.吴明远西部地区"经营城市"探析[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3(10)

4.吴一洲.吴次芳.罗文斌公共管理视阈下的县市域总体规划理念革新[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3)

5.李郇.李灵犀国内城市新区开发的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与模式 ——以广州琶洲地区开发为例[期刊论文]-热带地理 2006(3)

6.王勇.李广斌.杨新海苏州中心城区功能弱化原因及其对策探析[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4(6)

7.王启友.李明刚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6(4)

8.黄文华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地位、行为和作用[期刊论文]-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

9.赵燕菁城市增长模式与经济学理论[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11(6)

10.黄文华城市经营:城市政府的特殊经济职能[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6(9)

11.张兵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规范化问题--对规划发展现状的思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5(2)

12.徐武.张翼.王峰城市经营理念下的规划职能转变与体系重构[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7(z1)

13.赵伟.陈眉舞.张京祥基于企业家政府理论思考我国城市经营的转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5(2)

14.陈鹏城市经营的制度缺陷及其演进[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4(5)

15.杨宏山公共政策视野下的城市规划及其利益博弈[期刊论文]-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9(4)

16.赵燕菁.刘昭吟.庄淑亭税收制度与城市分工[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9(6)

17.罗文强从城市经营到城市服务[期刊论文]-四川建筑 2004(z1)

18.安虎森.陈明城市经营误入歧途之机制浅析[期刊论文]-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

19.王秀云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期刊论文]-中国城市经济 2004(11)

20.唐春媛.刘明对近期建设规划的反思[期刊论文]-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3(2)

21.方琴.方新.周宝玲.张灵云当前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以蚌埠市为例[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18)

22.蒋灵德城市问题全球化下规划师的挑战与应对[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9(34)

23.杨新海.王勇城市管治与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6(5)

24.李广斌基于管治思维的城市冲突研究[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

25.李忠民.汤哲铭国内外城市治理模式与我国实践性选择[期刊论文]-长江论坛 2006(2)

26.蒋荣.胡同泽中国城市经营动因的制度变迁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27.石永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城市经营[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4(24)

28.王长安城市经营问题讨论综述[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10)

29.陈静基于过度信息市场环境的城市品牌经营[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8(3)

30.袁本芳.邓宏乾经营城市的渊源与理论基础[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5(8)

31.李开宇.李九全.魏清泉对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探讨[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5(4)

32.吴超.刘春基于城市经济系统的城市特色与竞争力关系探讨[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4(7)

33.蒋文.李和平文化诉求推动下的历史街区绅士化更新[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 2013(9)

34.王勇.杨新海城市竞争与政府竞争[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35.尹强冲突与协调--基于政府事权的城市总体规划体制改革思路[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4(10)

36.赵燕菁大棋局:厦门空间战略的区域视角[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12(5)

37.陈柳钦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竞争力[期刊论文]-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38.王勇.杨新海国内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39.杨新海.王勇由生物入侵到城市竞争与区域协调[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4(5)

40.唐春媛.林从华.柯美红借鉴MIT经验重构城市规划基础理论课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11(12)

41.王勇.杨新海城市竞争与政府竞争[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42.张庭伟新自由主义·城市经营·城市管治·城市竞争力[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4(5)

46.王嘉青岛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的“双重尺度”解读[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7.杨新海.王勇由生物入侵到城市竞争与区域协调[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4(5)

48.李广斌.谷人旭政府竞争:行政区经济运行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5(6)

49.王勇.李广斌.钱新强国内城市经营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4(1)

50.周强土地资产经营与城市规划[学位论文]硕士 2004

51.王勇.李广斌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5(7)

52.赵燕菁城市规划职业的经济学思考[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 2013(2)

53.周光芝城市经营的制度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4.张庭伟对全球化的误解以及经营城市的误区[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3(8)

55.解思明柳州市科学经营城市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6.穆勇城市高密集地段的人行步道系统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4

57.张庭伟对全球化的误解以及经营城市的误区[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3(8)

58.谭振峰新时期大城市商业空间规划对策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9.张庭伟对全球化的误解以及经营城市的误区[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3(8)

60.陈君征地拆迁:政府主导的利益博弈——以C区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

61.赵燕菁.庄淑亭基于税收制度的政府行为解释[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8(4)

62.谢涤湘.李华聪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权益博弈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热带地理 2013(2)

63.赵连勇国内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4.何秀城市经营模式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5.朱中新购物中心公共空间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66.蔡正茂上海市中心城区政府负债及其化解途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67.周慧燕功能导向型城市经营问题探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8.郑彦城市经营中的竞合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9.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70.韦鸿雨城市生态经营探讨[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1.毛利伟区域协调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金昌市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2.赵富强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营理论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73.殷洁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4.戴瑞锋苏州工业园区首期核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及其控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75.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76.张洁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9326709.html,/Periodical_csgh200211002.aspx

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XX市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实现优质服务~着力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三化同步”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块为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坚持综合治理原则~严管重罚、堵疏结合、标本兼治,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统筹兼顾、示范引领、城乡带动,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服务民众, 三、组织领导 为强力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切实改变城市面貌~确保工作高效、顺利开展~成立XX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 名誉主任:xxx,xxxx, Xxx,xxx, Xxx,xxx, 主任:xxx,xxx, 专职副主任:xxx,xxxx, 副主任: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xxxxx, 成员:xxx,市政府办主任, Xxx,市委宣传部部长, Xxx,市法制办主任, Xxx,市城管局局长, Xxx,市工商局局长, Xxx,市规划局局长, Xxx,市住建局局长, Xxx,市环保局局长, Xxx,市交通局局长, Xxx,市人防办主任, 城管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城管委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主动协作。 四、工作责任 ,一,市容市貌管理 1、占道经营管理 规范店外、场外经营秩序~取缔无证经营流动摊点~全面治理店外延伸和临时商业占道经营和商业促销行为~加强百货夜市和小吃夜市管理~打造和培育特色夜市和精品市场~确保主街道的可视线范围内无占道经营现象。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 协管单位:市工商局、办事处

企业文化第7套试题

1、德国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C 理想)色彩。 2.美国企业文化理论源泉是(A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3、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C 亚文化)。 4、中国传统的工商业文化是在(B 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 5、严细精神突出者当首推建于1932年的(D 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 6. 突出个人能力和强调理性主义,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之特征?(A. 美国) 7. 下面哪种文化不是欧洲国家的文化特征?( B. 亲和一致的精神) 8. “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反映了企业家哪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能力?(B. 特征方面) 9. 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只求办实业。这是企业家应具备的哪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A. 基本职业追求) 10. 公司的奠基者和创始人通常被称为(A. 共生英雄) 11.日本文化的特征有(A. A 民族昌盛愿望B 学习精神C 忠诚精神D 家族意识和团队精E 和谐一致精神)。 12.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有(A 强调经营理念的重要性B 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 13.美国文化的特征有(A个人主义B 冒险、开拓和创新精神C 自由、平等精神D 实用主义E 物质主义)。 14. 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有(A 突出个人能力B 强调理性主义)。 15.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有(A 强调理性主义和创新、竞争精神。B 重视员工的参与管理). 16.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主要有(A 强调集权式管理B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17.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有(A 制度化B 讲究效力C 强调明确性D 重视物的因素E 强烈的进取精神)。 18.企业楷模的作用有(A 榜样作用B 聚合作用C 舆论导向作用D 调和作用)。 19.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A 基本职业追求B 基本职业修养C 基本职业意识D 基本职业道德)。 20.企业家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A 预见能力B 决断开拓能力C 组织指挥能力D 商业交往能力E 反省能力) 21、市场经济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是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A 22、市场经济的确立要求以建设共性的能经得起市场经济风云变幻考验的企业文化为基础.B 23、企业精神文明是企业文化的中层内容。B 24、市场观念是企业家一般的观念,它是企业文化的灵魂。B 25、德国的企业文化最早源于1814年R.戴特莱的《经营科学》。A 26.美国政策上崇尚博爱、平等,并把个人主义价值观作为立国之本,这对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 27、企业内外的法律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运转具有极大的约束力。A 28、企业文化经过政治环境的熏陶便产生了一种企业制度文化。B 29、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

经营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

作者:顾戛良来源:论文网添加日期:07年09月11日 城市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城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集中了23%的国民生产总值、34%的工业总产值和外资利用额度。城市还集中了几乎全部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和科技人才,加快了科技产业的步伐。这充分表明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龙头。没有城市的发展,没有城市的现代化,也就不会有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蓬勃发展必然会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城市不但要求要建设好、管理好,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不是单纯的投入对象、建设对象和管理对象,而且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主体。经营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 一、经营城市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经营城市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传播并受到关注。什么是经营城市?目前有不同的概括和解释。笔者认为,所谓经营城市,是从政府角度出发,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运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素质。其中,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土地、山水、空间等;基础设施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电力、道路、桥梁、通信网络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人文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政府资源等。由以上几类资源派生出来的资源还有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形象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等,这些都是可供经营的城市资源。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城市经营资源的内涵和外延还将不断丰富和扩大,新的资源将不断被开拓和产生,经营城市的内容将越来越广泛。 (一)经营城市是经济全球化对管理城市理念挑战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推动城市发展?这仍然是一个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不再单纯由政府来推动,而更多改由市场推动。随着我国加入了WTO后,按照WTO规则,政府职能必须与国际接轨,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方式向市场经济体制管理方式转变。城市政府必须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把资产的投资和经营部分交由市场来完成,政府则专门从事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城市资产的监督、管理,从而促进政企分离,有效地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以认为,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全球化对管理城市理念挑战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是突破城市建设的资金瓶颈、实现城市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思路。 (二)经营城市可以极大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城市建设事关国计民生,投入大、周期长、公益性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较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建设基本上是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包揽包办,单一投资,形成了许多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成为城市之间争夺的对象。城市的土地、公共建设等资源,开始从非经营性资产逐步转化为可经营性资产,市场配置城市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提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政企分开,引进竞争,对大部分的城市资源实行市场化经营。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建设资金普遍紧缺。建设资金的来源既靠城

完善城市管理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修改稿

关于完善城市管理功能 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调查与思考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对照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我县城市管理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亟待创新举措,切实加以解决。近段时间,我们针对我县城市管理的现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认真开展调研,深入分析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常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体制,创新举措,有力促进了我县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深入推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创建活动,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从此次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回收的637份调查问卷中,有73。5%的被调查对象对我县城市管理现状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部各种结构、各种关系、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人民群众对城市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县城市管理领域中还存在与新的形势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 (一)城市管理重视不足,“重建轻管"倾向明显。“重建轻管”是城市发展的通病。当前,我县不少干部和群众思想上对城

市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城市环境要搞好,主要靠建设而不是靠管理,使得城市管理长期依附于城市建设。不少人缺乏经营城市理念,忽视城市管理对于推进招商引资、增值城市资源的价值。还有部分人认为城市管理不过是赶赶小摊子,扫扫垃圾而已,忽视城市管理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上重视不足,造成我县城市管理的思维观念和运作模式始终是问题式、突击式、应付式和表面式的,重建轻管、先建后管或以建代管的倾向还比较明显。 (二)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工作合力尚未形成.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加快,群众生活日益改善,现行城市管理体制的缺陷愈加凸显,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执法权责不统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为全民事业单位,本身没有执法权限,其部分执法活动受县规划建设局委托,还有部分执法活动通过联合执法的形式实现,执法的合法性一直存在问题,在执法过程中遇到暴力抗法事件时显得力不从心。二是管理职能有交叉。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部门众多。目前,建设、规划、工商、公安、卫生、环保、文化和社区等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管理城市的职能,部分职能交叉重叠,各自为政、分头管理现象仍然存在,甚至还会出现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情形.三是工作合力难形成。在城市管理中,有的执法部门把执法权当成争取本部门利益的手段,有利则争、无利则推,见易而上、遇难而退,致使行政执法形不成合力,执法效果不明显.问卷调查显示,有近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门职

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健全

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健全

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按照“统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优质服务”的 要求,强化管理手段,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第一,完善日常管理协调机制。实行城市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市、区、街道三个层面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市、区、街与城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形成 管理合力。 第二,构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管理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平台,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单一管理向多元管理,后置管理向超前管理转变,通过整合利用现有的视频监控、语音传输资源和电子政务网络、开发管理应用软件,增加视频监控设施,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市、区两级监督指挥中心,完善两级监督评价机制,明确责任体系,适度分离监督、指挥、执行环节,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监督有力、责任到位、分工明确、

反应快速、及时处置、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今年5月开始试运行,年底达到全市600余处视频监控点,基本实现主要街路、重点区域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 第三,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制度。建立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目标考评体系。实行城市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区、县(市)相关城市管理部门责任履行情况和绩效纳入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方案,加强市级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和综合考评;各区城管部门对各街道办事处、重点区域管理机构、驻区单位和辖区公共设施管护单位管理和城管作业情况进行检查考评,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体系,将任务细化分解,实行干部问责制,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四,完善城市管理监管机制。全面调整细化城市管理管护作业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护作业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合同监管,标化监管。按照“阳光政务”的要求,进一步向社会详细公开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事项,真正做到事务公开,政务公开,阳光审批,透明处罚,强化行业监管,提高行政效能,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完善城市管理激励机制。发现、树立、培养典型,

城市运营

中国城市土地运营论坛启示录 在论坛上,一个故事打动了与会者——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举办的费用不是来自政府筹措的资,而是来自一位叫尤伯罗斯的商人通过市场方式得到的各种赞助与广告。最终,这届奥运会不仅成功举办,更以首次赢利而载入史册。在论坛上,一个事实震撼了大家——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有名气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俱乐部创建之初,选择的不是青山绿水,不是城镇近郊农田,而是远离深圳市区的一片荒山野岭。按照“先造环境后造城”的思路,球会先是大力营造高尔夫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待整片区域环境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后,再开发一些房地产项目。如今,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正向世界最大高尔夫球场迈进。政府从这个项目中得益不少,而开发商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在现场参观并感受了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的周边环境与经济的巨大作用之后,参加这次论坛的许多人都不禁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城市运营的过程中,城市政府怎样发挥开发商的作用?显然,政府与开发商双赢是城市运营的理想目标,也是有效手段。对政府而言,与商争利绝对不是其经营城市的目的,对开发商积极性的保护不可忽视;对开发商而言,在自己获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政府应尽的义务、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两者偏废了哪一方面,都只能被视作一种短视行为。双赢之举,政府如何做?著名策划大师、经济战略专家王志纲在论坛上的演讲引起了到会市长们的浓厚兴趣。他说,首当其冲的是城市定位,也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要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理念与灵魂。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同质化”严重,近千个城市广场一样、绿化一样、建筑一样,根本看不出个性。原因就在于,我们把城市经营理解为一步到位的城市规划,不假思索地学新加坡、学大连,而没有结合区域关系和城市群的坐标,从更深层次来考虑城市的个性与定位。城市定位不能拍脑袋,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全面、立体的眼光,即由静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动态的思维方式、由线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复合的思维方式、由封闭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发散的思维方式,找到准确的城市定位。有了一个清楚的城市定位后,就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回答“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考虑的是城市长远的计划,着重体现城市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开始的是一次惊险的旅行,理想与现实、进步与妥协、生存与发展的博弈无时无刻不在。一个发展计划不可能一劳永逸,必然伴随时代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就像滑雪和溜冰一样,要善于在运动中前进,在动态中把握平衡。接下来是城市的空间:布局与规划,也就是要搞清楚“我将如何成长”。一个城市有三种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空间形态;城市经营应该首先确立它的经济形态,并挖掘它的文化形态,充分利用产业和文化资源,制定发展战略,然后才是城市空间的布局与规划。城市规划侧重于务实,通过具体的空间布局来落实城市的理念和发展战略,但是它必须在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只有在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城市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持之有据,否则经常会产生城市规划“中看不中用”、脱离实际的结果。经营城市还有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城市形象的包装与推广,也就是“我将如何让世人认知自己”。应该明确的是,城市形象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内涵作支撑,必须注重培育相应的产业链。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双赢之举,开发商责无旁贷。开发商如何尽到自己的责任呢?综观论坛上来自各界的观点,开发商应该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努力。——按照市场方式获取土地,参与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开发商要土地,要“找市场”,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获得,而不能“找市长”;并要积极缴纳土地出让金,保证国有土地资产顺利投入城市建设。——严格遵守政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不能擅自改变政府在出让土地时已经制定好的各项规划指标,要在容积率、绿化、配套等方面顺应城市的整体设计。——在遵守规划的前提下,在开发商自己的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搞好“二次规划”。开发商要把项目的道路、绿化、商业、娱乐等配套按照人性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既方便业主生活需要,又符合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要正确处理和买房者之间的关系,克服暴利心态,创造居民安居乐业的环境,切

试题 城市管理的作用.doc

城市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2011-07-24 16:07:59| 分类:城市管理信息化|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城市管理信息化起始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城市活动的管理,当各种技术手段并行运用、各专业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协同工作后,单个技术、单个系统的功能集聚产生的效应,将远远大于原来独立应用条件下的工作效能。 1.城市管理信息化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对城市管理部门是否尽职尽责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制约,导致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管理的“政府失灵”。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可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多头管理等问题,真正建立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城市管理信息化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结合,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科学、技术和管理是驱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三个轮子,三者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城市管理信息化将系统化、数字化的城市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全民参与、职能整合、全面协同,敏捷效能、精确管理、依法管理、和求真务实、立足实践的原则相结合,实现了城市管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效率。保证了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准确派遣、问题及时处理。 3.城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应用于城市管理全过程,实现了城市管理全过程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实现了技术支撑体制、体制保障技术应用的良性互动;支撑了整个系统流程再造;支撑了系统的内生评价;支撑了精确、敏捷管理方式的实现,摆脱了过去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与生产和管理很大程度上脱节的怪圈,做到了需求引导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带动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 4.城市管理信息化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做到一清二楚,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城市管理信息化将城市管理部件准确定位并编码,通过城市管理监督员全天候不间断巡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种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某类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可以及时处理问题,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5、城市管理信息化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大大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有力推进了节约型管理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能充分整合城市的信息化资源和城市管理资源,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系统,在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由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带来水电气热等资源的节约、城市部件丢失和损坏的减少等效果,促进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区的步伐。城市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市民与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一是城市管理监督员进入社区后,与居民实现了“零距离”接触,通过监督员准确、及时的上报,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二是城市管理信息化在政府便民热线基础上,为社区居委会实施城市管理搭建了平台,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大大减轻了社区居委会的负担,减少了人民群众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的信访量,极大地激发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三是政府定期将城市管理状况通过数字网站向社会发布,便于居民监督。在告知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渠道的同时,求得群众的共识,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真正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好城市的局面。 精选

企业文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企业文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一个企业正如一个人,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其成功的道理,必定有其成功的素养,企业亦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飞跃发展,企业文化正如一个人的灵魂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所重视。 一个人要立于社会,要有所成就,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要流芳百世,泽及子孙就更离不开自己的不断修炼身心;一个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没有灵魂是不行的,没有不断地自我修炼是很难长期立足于市场的。 企业文化的特点: 首先必须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指导企业文化运转的核心内核是企业自我学习自我修炼的能力。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一个人来到世间,总是要成长的,至于成长的方向则是可以控制和干预的,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和学校教育等使得具有同样能力的两个相同的个体,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所以必须先弄清楚企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必须在不同阶段辅之于相应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才能够顺利“成材”。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 一。老板文化;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老板个人的风格,魅力,理念及素质体现了整个企业运作的核心指导价值。应该指出在企业的初期,强有力的老板文化对企业长期的文化建设将会打下一个好基础。 二。企业内强势个人的文化; 很多企业老板并没有极强的影响力,而内部某些员工,特别是一些实际经营的骨干个人,由于自己的工作风格和能力受到大家的赞同,这种个人的强势影响力主导了企业的文化。 三。企业内强势组织的文化; 很多企业由于内部部门的分工导致某个部门变得及其重要和强势,如采购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这些部门的运作逐步影响这个企业的运作,进而事实上代表了企业的当前文化;另外,某些企业由于本体文化较为弱势,通常引进一批人才时,如某个业务部门高层跳槽到该

沃尔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沃尔玛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 拥有45年历史的沃尔玛如今在全球拥有4150家连锁店,其2001财政年度的收入超过了2200亿美元。2008年7月11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沃尔玛以3780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埃克森美孚,再度跃居榜首。在过去的20年中,沃尔玛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膨胀,业务迅速扩张。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踞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2001年,沃尔玛一跃而成为《财富》500强排名的第二名。相比之下,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一些大型百货公司年销售额只有几十亿人民币,与沃尔玛相差之大,令人咋舌。 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这是因为他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 一、管理模式 店面设计标准化。所有新开业的零售店的店址选择都按统一标准,店铺面积大小、店铺装饰、商场货架尺寸、商品摆放位置、商品标牌放置等等都由公司统一规定。店铺的内部装饰、店面商标要求及商场货架尺寸都由公司统一设计和制作。为了顾客挑选商品时观看价格标牌的方便,公司一律要求所有商品的价格标牌都挂在货架上。 组织结构扁平化。公司根据业务单元分为四个事业部,事业部下设区域总裁、区域经理和店铺经理。沃尔玛按业务分为折扣店事业部、购物广场事业部、山姆会员店事业部和家居商店事业部。事业部总裁管理所有区域总裁,每一个区域总裁管理12个区域经理,一个区域经理管理所在区域的店铺经理,管理责任层次分解,但从下到上的反馈信息是没有级别和层次的。沃尔玛老总的办公室从来不关门,鼓励和倡导公司员工与公司老板对话。 管理程序规范化。沃尔玛在管理上要求三个标准:一是日落原则,即今天的工作必须于今日日落之前完成,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在当天予与满足,绝不延迟;二是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原则,给予客户更好的服务,这种服务超过客户原来的期望;三是“10英尺原则”。要求员工无论何时,只要顾客出现在你10英尺距离范围内,员工必须看这个客户的眼睛,主动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二、经营策略

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浅析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一、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分析 1.城市用电紧张。随着城市发展,各式宾馆.办公大楼.商场超市.医院.写字楼等大型建筑日益增多,使得供电负荷越来越大,节约能源和能效管理问题日益突显。以建筑物空调用电为例,全国中央空调耗电已是社会用电的20%,我国发达城市中央空调用电占到总耗电量的23%,局部甚至达到31%,城市供电负荷越来越大,如何从源头上节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2.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包括工业和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震动.精神压力导致的疾病等,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达 1 亿吨以上,而且每年大致以8%的速率递增,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3.交通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不断扩大,城市中可用于交通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密集的车流.拥挤的街道.效能低下的交通系统不仅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增加,还产生了污染和能源的浪费问题。此外,交通拥挤导致了事故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拥挤,这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出行成本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

活动,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迫切要求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现代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在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注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将有效改变城市管理的现状。 二、在物联网技术运用下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1.物联网技术应用原理分析 在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背景下,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链上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在物联网开放应用环境的支撑下,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应用的建设和运营,增加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综合优势,建设标准开放.系统可靠.互联互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并联合运营商实现物联网业务运营的基础,有效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城市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通过传感网络层.中间件.接入网络.运营和管理以及应用服务层,形成了从基础网络到应用创新的可持续循环的服务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 (1).传感网。通过遍布城市各处的智能设备,将身份感知.状态感知.位臵感知等全面感测数据收集起来,使所有涉及城市运行和城市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都能够被有效感知和监测。传感

浅谈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随着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曹县县委委政府对城市的功能、作用定位越来越清晰,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城市作为人才、资金、信息的重要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受政策、资金、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重建轻管的问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城市管理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何破解这些困难,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政策的缺乏 1.综合性法规不健全。一是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城市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绿化、亮化、市政、环保、工商、卫生、公安交通等领域,共涉及几十部法规,几百款罚则。在具体工作中,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不尽完善,导致城市管理存在有法难依或无法可依的现象,影响了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城管执法执的是别人的法。如前所述,城管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多个部门、多部法规,如未授权,城管人员无从下手。 2.部门职能的分割。一是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在国家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到省里是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而在地方,则分成城管、规划、城乡建设、园林、市政、房管等若干个职能部门。在具体操作中,涉及到城市管理工作的还有公安、交通运输、工商、环保等其它部门。职责交叉不清,职能重迭,相互扯皮屡见不鲜。二是城市管理机制不畅。随着城市管理的不断深人,城管部门基本属于兜底的单位。没有绿化指责城管,没有广场指责城管,车辆乱停乱放指责城管,占道经营指责城管等等。而城管部门显然没有这个能力扛住全部责任。三是城市管理效果欠佳。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多,难协调、难统一,工作中管理难度大,无人啃的“硬骨头”都不想管,就踢给城管部门管。 (二)投入的缺乏 一是城市管理运行经费投入不足。城市管理是一项新兴的社会工作,起步晚、底子薄,设备简陋、待遇低下的现象极为普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市政设施和城市功能是否配套完善,孕育着城市管理的好与坏。近年来,曹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仍然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管理效果。如无停车场地,城区停车难、人车抢道、违章停车现象日益突出;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民自发占道临时市场多,各类占道摊贩、乱停乱放车辆“无场可进”、“无市可归”,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等。 (三)市民素质的缺乏

科特勒谈城市营销

科特勒谈城市营销 文/本刊编辑部 1、您如何定义“城市营销”? 米尔顿·科特勒:系统的营销方法以帮助城市获得竞争优势以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商业投资,游客和人才。 2、城市营销的主体和对象分别是谁? 米尔顿·科特勒:在国际上,城市营销的主体通常是一个由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区代表组成的委员(Place marketing Committee),这个委员会负责制定城市的营销战略,整合协调各个产业和社会部门的城市营销投资,辅导和教育执行部门等。这个委员会是必须的因为城市营销是非常综合的,涉及到城市各个方面,需要打破城市行政系统的条块分割的格局。城市营销的目标客户主要有这么几类:企业投资人,金融投资人,商业运营者,品牌拥有者,游客,人才。这里你可以看到,城市营销面对的是非常多样化的群体。 3、您为什么说21世纪是城市营销的时代? 米尔顿·科特勒:21世纪的世界不是一个“平”的世界,实际上,21世纪的世界是个“崎岖”的世界。世界不是平的,以后会更不平,因为“地理位置”在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是越来越不重要,而是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全球65%以上的专利和创新在三大区域发生的:波士顿-华盛顿-费城区域,洛杉矶-旧金山湾,大东京区域。全球5大超级区域城市集中产生了全世界60%以上的GDP。世界到处是高峰和低谷。因此,企业选择在哪些城市发展是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 城市如同产品,面临激烈的竞争,如何能独特定位,发掘优势,把自己放在全球城市高峰地图上是城市经营者的巨大挑战。城市营销就要更加科学和系统的解决这个问题,給城市经营者一个系统的框架和实用的工具。 从经济角度讲,美国是一个逐步衰亡的国家,特别是2006年开始,金融泡沫的破裂加速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我从2001年就看空了美国,也是在这一年我决定把我的后半生都投入到中国。与现在的美国完全不同,中国充满了机会,令人兴奋,中国人非常好学也善于学习,你看看机场到处是书店和DVD教学影带就知道了,一个好学的民族是伟大的,这个国家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2009年,尽管中国同样收全球性衰退的影响,但是我对中国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的发展不会就此止步。我认为中国发展的长期战略挑战在于如何实现从生产性社会到消费性社会的转变。我认为实现该转变的关键战略举措有二:一是通过城市化加快改变消费和投资结构,二是通过消费者信贷提升消费量。 4、以您对中国城市的了解,评价一下中国城市的城市营销,并请举例说明中国城市在城市 营销上目前有些什么利弊?应该如何突破?

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是一首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载体。如果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城市建设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者,那么城市管理就是城市形象的美容师和维持者。常言说的好,一座完美的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这就足以说明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政府设立城管部门,说明是城市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我们所干的工作都是为了使这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文明也为了你们老百姓走路更加方便。 试想一座建的很漂亮的城市,如果没有人去管理,车辆乱停乱放,小商小贩满街跑,乱搭乱建随处可见,马路市场阻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垃圾乱倾乱倒,广场成了露天烧烤地,公园成了小吃城。。。。。。。试问,这是我们的市民所希望的吗?是市民所想要的生活环境吗?我们的百姓一定会说:“不”!基于此种认识,我们说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千家万户,包含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小到一个下水道井盖,大到关乎城市的未来。范围之广,责任之大,是我们的城市决策者必须首先要考虑的大事。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她怀抱里的人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城市管理任重而道远。把我县打造成“苏北最美县城”,更是任务艰巨而光荣。 (二)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既然城市管理如此之重要,那么该怎么去管理好城市呢?作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 首先,领导班子要精诚团结、真抓实干。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城市管理工作中,领导班子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大海航行要靠舵手,一个英明的,德才兼备的领导者,才能以身做则的带领他的部下同心同德的干好工作,才能言出令行。 其次,城管队伍要全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城市管理要求每一个执法队员必须有学历、有涵养,精通法律知识。在执行公务时做到公正、文明、走程序,才能避免简单粗暴,才能有效的避免暴力执法和阻碍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再次,要严格文明执法。文明是人类的进步标签,也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必备的素质要求。因为,我们面对的执法对象大多是社会弱示群体,执法过程中如果不文明,缺乏人性化,忽视被管理者的需求,仅强调流动商贩对城市秩序的破坏,而不关心他们的生存就业的迫切性,再碰到个火暴脾气的管理对象,就很容易导致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即使我们错不在先,围观的群众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舆论也不会站在我们这边,说不定还会引起公愤,对我们城管的形像是大大的损色的。从2006年北京城管队长被杀,到最近外地发生的女商贩咬伤城

城市管理规章制度

城市管理规章制度 篇一:城管所各项规章制度 城镇管理所主要职责 一、负责城镇市容市貌的管理。 二、负责城镇市政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 三、负责城镇环境卫生的管理。 四、负责城镇各类建设活动的相关审查。 五、负责城镇各类占道的管理。 六、负责城镇各类垃圾等废弃物的管理。 七、负责城镇绿地的管理。 八、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城镇管理所学习制度 一、城管所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刻苦钻研本职业务,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 二、每月召开2次部门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就有关文件精神和有关知识进行学习。 三、参加学习人员必须准时参加,除特殊情况外,不得无故缺席,否则视为缺勤。 四、凡无故不参加学习者,每缺席一次,从当月工资中扣除15元,迟到或早退一次扣5元。

城管所值班制度 一、为方便群众办事,确保城管所安全,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参加轮流值班制度。 二、各班次早8时30分接班,次日8时30分交班,值班人员负责好办公室的卫生、用水、用电。接待好群众来信来访。 三、保护好城管所财产安全,凡值班丢失的公共财物将视其情节,由值班人员全额或差额赔偿。 四、值班人员凡擅离职守,不履行值班职责造成重大失误的追究其值班人员的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五、值班人员无故迟到、早退、缺席一次,罚款5—10元,从本人当月工资中扣除。 城管所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会计法》,严守财经纪律,坚决按财会管理规定办事。 二、厉行节约,城管所实行统一计划开支,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开支,应事先造计划,由主管领导审签后,主要领导审定后方可开支。 三、城管所资金不准借予私人,收费人员每月15日前和月底应及时将所收款项向镇财政所交清,不及时交清或坐支所收款项的将从本人工资中进行处罚并追缴未交清的款项。 四、城管所所有收费票据必须统一在镇财政所领销,不得自制收费票据,否则按贪污论处。贪污公款500元(含500元),一经查实,立刻停发工资,并进行解聘用工关系。

企业文化形成模式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9326709.html,)/总结报告/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形成模式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存在,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锻造企业的战略资产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创立者或领导者的倡导,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并制定适合企业文化传播的激励的政策,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变化,达到全企业的共识和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企业人的默契、习惯和氛围。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因此把握好每个要素的建设对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1企业文化的形成环境 企业文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开放系统的特点就是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它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

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例如用户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是在商品经济出现买方市场,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企业文化的形成源头 企业文化的形成常常与企业的领导者和创始人的经营思想、管理艺术、工作风格,与他们个人的品格、胆识和魅力有着直接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左右着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发端者,他们勾画了企业发展的蓝图,不受以前的习惯做法和思想意识的束缚。企业的领导者依据其视野、认知、经验、知识与思想境界,靠着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在企业中的威望来影响普通员工,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使企业文化体系不断丰富而臻于完善。没有积淀这些文化底蕴做基础,一是难以

城市发展心得体会

城市发展心得体会 城市发展心得体会篇1 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该区域一个时期规划力、经济力和竞争的集中体现。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发挥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城镇水平、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增强城镇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形象是加快建成中心县,促进经济社会跨越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在江苏昆山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就如何加快**城市建设,浅谈个人思考和几点意见: 一、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调控一体化。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蓝图,是实施经营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城市规划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设计,体现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严肃性。 1、加快编制县域及四个办事处一体化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始终坚持要建设先规划,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以规划为先导,严格执行 一书三证制度,实行城市建设的重大规划听证制度,对城区建设所有项目都严格按总体规划进行审批,认真抓好县城重点地段的详规修编工作,完善和提升规划效果,实现大规划与小规划,总规与详规有机结合,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进一步维护规划权威,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连续性,防止人为的随意变更。 2、加快县域及四个办事处一体化路网规划编制,提高

城市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一城五区城市框架和城市路网,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集群,合理调整城市规划,推进中心城区与城郊云阳、下东、思聪、洣江四个办事处的无缝对接,加快东环线、新城区主干线建设,继续实施小街小巷综合整治建设,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与有关管网等部门统一协调,制定其专项规划,避免各种电缆、电线、管道的乱埋、滥布和重复建设。 3、加快县域与四个办事处一体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总规编制要注重城市定位、县城体系布局、山区特色和城市旅游等配套服务功能,突出山城风情、城市个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通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总体框架,科学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及功能分区,发挥好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的作用。要在坚持土地基本国策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目标,培育级差地租,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同时,切实抓好城市土地经营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经营城市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4、加快城市产业发展,突出自身特色,融入城乡文化一体化。在加快我县城南商圈、物流产业、古城保护、茶祖

项目开发理念与经营管理模式

项目开发理念与经营管理模式 项目规划的理念 1)以城市设计主导的规划理念 以城市设计主导的人居社区模式,更加注重社区与城市的关系,更加注重人居的人性化需求,注重城市公共建筑与居住社区的关系。它是一种全新的、回归整体的社区生活模式。这种城市尺度下的社区开发模式,为以后社区的成长留有很大的空间,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城市功能区的开发模式。 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社区开发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以房地产开发商和单个社区为主导的模式,更加注重开放空间的营造;在公共空间以及大型城市公建配套的投入上更多;能够更好的营造整体的社区和区域生活水平。 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社区开发模式,更关注人的社会性的需求,更加关注对身份、品位和文化需求的满足。 这种开发方式,就有效的改善了传统社区开发中开发商自各为政的现象,有效的保障区域的整体生活质量。有效规避原来的光有房地产楼盘的规划与设计没有城市观念;细部可以,整体不行的状况。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创造出来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居住形式。住宅区的建设一般来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建筑主导、规划主导和城市设计主导阶段。 (2)全新实践新都市主义的人居模式 “新都市主义”寻求重新整合现代生活的诸种要素(如家居、工作、购物、休闲等),一并引入、重现或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自然因素,试图在更大的开放性区域空间范围内以交通线相联,再造一个紧凑、便于行人的邻里社区,以求人类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并呈交互性发展。

新都市主义的核心内涵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旧城区城市规划和住宅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引入、保护、存留,二是郊区住宅区建设对人类(人文)生态的引入、保护、存留。 这正是新都市主义在中国内地城市规划设计和住宅建设的两种实践倾向。 规划理念υ 以宏观的城市设计为指导的总体规划理念 在社区的总体规划上,不仅要考虑社区内部规划的科学性,还要考虑到社区与整个城市的关系,要按照城市的尺度来考虑社区或区域的总体规划。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在总体规划理念上要从整个城市的尺度上出发,使社区或区域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保证居住社区的环境与城市大环境相互协调。 2、在社区规划设计中要导入新都市主义理念,注重人同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和谐关系。在郊区要有城区的便利性;在市区拥有郊区的优美环境。 人文理念υ 传承区域文化底蕴与城市历史文脉的人文理念 不同地区的住宅应有多样住宅,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自然条件、不同习俗等条件。 在文化方面,不是简单的克隆;不要简单的拿来主义;简单的欧陆化;而应该立足于本地的特色文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批判的继承和拿来,“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在自然条件方面,应立足于当地的建材、树种和地质水文特征。创造出有鲜明本土特色的人居模式,强化本土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