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omasulo算法详细过程演示

Tomasulo算法详细过程演示

汉诺塔问题的三种实现

// test_project.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汉诺塔问题的 // //递归实现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unt=0;//记录移动到了多少步 void Move(int n,char From,char To); void Hannoi(int n,char From, char Pass ,char To); //把圆盘从From,经过pass,移动到To int main() { int n_count=0; cout<<"请输入圆盘个数:"; cin>>n_count; Hannoi(n_count,'A','B','C'); } void Move(int n,char From,char To)

{ count++; cout<<"第"<

/*后来一位美国学者发现一种出人意料的简单方法,只要轮流进行两步操作就可以了。首先把三根柱子按顺序排成品字型,把所有的圆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柱子A上,根据圆盘的数量确定柱子的排放顺序:若n为偶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A B C; 若n为奇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A C B。 ()按顺时针方向把圆盘从现在的柱子移动到下一根柱子,即当n为偶数时,若圆盘在柱子A,则把它移动到B;若圆盘在柱子B,则把它移动到C;若圆盘在柱子C,则把它移动到A。 ()接着,把另外两根柱子上可以移动的圆盘移动到新的柱子上。即把非空柱子上的圆盘移动到空柱子上,当两根柱子都非空时,移动较小的圆盘。这一步没有明确规定移动哪个圆盘,你可能以为会有多种可能性,其实不然,可实施的行动是唯一的。 ()反复进行()()操作,最后就能按规定完成汉诺塔的移动。 所以结果非常简单,就是按照移动规则向一个方向移动金片: 如阶汉诺塔的移动:A→C,A→B,C→B,A→C,B→A,B→C,A→C 汉诺塔问题也是程序设计中的经典递归问题,下面我们将给出递归和非递归的不同实现源代码。*/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nclude

排序演示 vb课程设计论文

成绩南京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论文) 题目排序演示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VB 院(系、部、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D机加工091 学生姓名钱丽 学号231090406 设计地点图书馆A307 指导教师黄陈蓉 设计起止时间: 2011 年 1月4 日至 2011 年 1月 6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二、总体设计思路 (4) 三、画出程序总体框图 (4) 四、系统的调试 (6) 五、收获体会 (8) 六、源代码 (9) 七、主要参考资料 (23)

一、设计任务 (1)程序启动后,显示主界面。首先单击“产生10个随机数”按钮来产生10个随机数,并显示在10个文本框中;然后选择一种“演示模式”和“排序方式”,其中演示模式可以直接给出排序结果,也可以通过动画动态演示整个排序过程,排序方式可以按从小到大顺序,也可以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序。 (2)在主窗口的空白区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中选择“排序算法”命令,打开对话框,从中选择一种排序方式,单击不同排序方式时,“算法描述”中简要介绍了这种算法。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主窗口,主窗口中最上方框架控件的标题文字显示当前所选的排序算法。 (3)设置完毕,单击“开始排序”按钮(此按钮在生成数据之前是不可用的),启动排序过程。若选择了动画方式,红色背景的文本框表示当前正在比较的元素,黄色的代表已排序的元素,2个运动的文本框表示交换过程。在排序过程中可以调节水平滚动条的位置来控制演示过程的速度。排序结束后程序以消息框的形式报告数据交换的次数。可以使用快捷菜单中的“将数据写入文件”命令将排序后的数据保存到“data.txt”中覆盖原有内容。 (4)选择窗口主菜单中的“颜色设置”命令,主窗口扩大,底部显示“颜色设置”框架,可以对“文本背景色”、“文本前景色”、“已排序元素色”和“交换结点色”进行设置。再选择此命令,窗口恢复到原来的大小。(5)选择主菜单中的“退出”命令可退出本程序,程序显示消息对话

不改变数据位置的排序算法及动态演示

不改变数据位置的排序算法及动态演示 宁宁1,张霞2 (1.潍坊教育学院信息工程系,山东青州 262500; 2.潍坊教育学院数学系,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要求不改变原始数据的顺序而按关键字的大小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情况,原有的一些经典排序算法不能直接用于解决该类问题。经过对选择排序算法进行研究,给出了基于选择思想的不改变数据位置而对数据进行排序的算法,并利用C#语言编程对该算法的实现过程进行了动态演示。 关键词:排序; 关键字; 选择; 定时器 Sorting Algorithm Without Changing the Data Position & Dynamic Demonstration 1.FU Ning 2.ZHANG Dong-xia (1.Th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Weifang College of Education,Qingzhou Shandong 262500)(2.Th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Weifang College of Education,Qingzhou Shandong 262500)Abstract: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requires a listing of the data in the order of the size of the keywords without changing the order of the original data, is an often-met case. The original classic sorting algorithm cannot be used directed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 This paper, by researching into the selective sorting algorithm, puts forward an algorithm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the data without changing the positions of the data. It also gives a dynamic demonstration of the realization procedure of this algorithm by applying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Keywords:sorting ; key word ; select ; timer 1.问题的提出 排序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一项基本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情况下需要对数据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排序后才能达到某种要求,因此,学习和研究各种排序方法是计算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们已经熟知的、比较成熟的排序算法有很多,比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利用这些排序算法都能够使一组数据序列按照某个关键字排成需要的顺序。但这些经典的排序算法在对数据序列排序时,都要改变数据的原始顺序,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排序问题的输入是n个数a1,a2,a3,……,a n的一个序列,按照某个关键字对初始序列进行重新排序后产生初始输入序列的一个重新排列:a11,a21,a31,……,a n1,使得a11< a21< a31<……< a n1。经过排序后的结果序列一般和初始的输入序列是不一样的。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只需要对数据按照某个关键字进行排序,记下该关键字对应的记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浙江省慈溪中学施迪央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第3节以及第五章第3节的部分教学内容。 一组不长的数据(如5个),从小到大排序,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并不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实现排序的,同时他们也没见识过计算机对大量数据(如1000个)的排序。学习排序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冒泡排序对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但前面的枚举算法和解析算法的部分内容对学习排序有一定的帮助,如数组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方法、双重循环的使用方法及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键盘输入一批数据(即text1_keypress()事件)在前面都已涉及,冒泡排序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 关于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我安排了3个课时,本案例是在教室内完成的2节随堂课,第3课时安排学生上机实践:对键盘输入的一批数据进行冒泡排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排序及冒泡排序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初步掌握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冒泡排序的分析过程,并初步掌握用冒泡排序算法来设计解决简单的排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以及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兴趣。 教学重点: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析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教学策略: 讲授法与探究法。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一切水到渠成。 教学准备: 编写好手动输入一批的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编写好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一:什么是排序? 所谓排序,把杂乱无章的一列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比如7,3,4,8,1这五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结果是1,3,4,7,8,我们很容易排出来。那么电脑是怎么进行排序的呢?问题二:一批数据在VB中如何存储的?比如如何存储六位裁判为一位运动员评出的分数? 用数组变量来存储一批类型、作用相同的数据,如分别用d(1),d(2),d(3),d(4),d(5),d(6)来存储六位裁判给出的分数。 问题三:如果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是从这6个分数中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你认为

汉诺塔非递归算法C语言实现

汉诺塔非递归算法C语言实现 #include #include #define CSZL 10 #define FPZL 10 typedef struct hanoi { int n; char x,y,z; }hanoi; typedef struct Stack { hanoi *base,*top; int stacksize; }Stack; int InitStack(Stack *S) { S->base=(hanoi *)malloc(CSZL*sizeof(hanoi)); if(!S->base) return 0; S->top=S->base; S->stacksize=CSZL; return 1; } int PushStack(Stack *S,int n,char x,char y,char z) {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hanoi *)realloc(S->base,(S->stacksize+FPZL)*sizeof(hanoi)); if(!S->base) return 0;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FPZL; } S->top->n=n; S->top->x=x; S->top->y=y; S->top->z=z; S->top++; return 1; } int PopStack(Stack *S,int *n,char *x,char *y,char *z) { if(S->top==S->base)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附源代码)

?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 ; 时间:2010-1-14 … 一需求分析

运行环境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程序所实现的功能 对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演示,并且输出每一趟的排序情况。 程序的输入(包含输入的数据格式和说明) % <1>排序种类三输入 <2>排序数的个数的输入 <3>所需排序的所有数的输入 程序的输出(程序输出的形式) <1>主菜单的输出 <2>每一趟排序的输出,即排序过程的输出 " 二设计说明 算法设计思想 <1>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交换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排序表中的数据元素按关键字进行两两比较,如果发生逆序(即排列顺序与排序后的次序正好相反),则两者交换位置,直到所有数据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2>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 %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设法把一个数据元素插入到已经排序的部分序列的合适位置,使得插入后的序列仍然是有序的。开始时建立一个初始的有序序列,它只包含一个数据元素。然后,从这个初始序列出发不断插入数据元素,直到最后一个数据元素插到有序序列后,整个排序工作就完成了。 <3>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第一趟在有n个数据元素的排序表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然后在剩下的n-1个数据元素中再选出关键字最小(整个数据表中次小)的数据元素,依次重复,每一趟(例如第i趟,i=1,…,n-1)总是在当前剩下的n-i+1个待排序数据元素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作为有序数据元素序列的第i个数据元素。等到第n-1趟选择结束,待排序数据元素仅剩下一个时就不用再选了,按选出的先后次序所得到的数据元素序列即为有序序列,排序即告完成。 <4>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 两路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假设初始排序表有n个数据元素,首先把它看成是长度为

算法可视化演示软件开发毕业设计

算法可视化演示软件开发毕业设计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2) 第一节课题背景 (2) 第二节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2) 第三节论文结构 (3) 第二章相关知识概述 (4) 第一节 Java知识相关概述 (4) 一、Java的发展史 (4) 二、Java的主要特性 (4) 三、JDK 平台相关信息 (5) 第二节 Java图形界面技术概述 (5) 一、 Java Swing相关概述 (5) 二、容器和布局 (7) 三、事件处理 (8) 第三节相关算法的介绍 (9) 一、冒泡排序 (9) 二、插入排序 (10) 三、选择排序 (12) 四、二叉查找树 (12) 第四节本章小结 (15) 第三章需求分析 (17) 第一节系统功能需求 (17) 一、系统设计目标 (17) 二、系统功能需求 (17) 第二节系统运行环境 (18) 第三节本章小结 (18) 第四章系统设计 (19) 第一节系统总体描述 (19) 第二节模块设计 (20) 一、算法模块设计 (20) 二、界面模块设计 (22)

第三节系统流程图 (25) 第四节本章小结 (26) 第五章系统实现 (27) 第一节可视化主界面的实现 (27) 第二节排序算法界面所实现的功能 (28) 第三节二叉查找树可视化功能的实现 (31) 第四节本章小结 (33) 第六章系统测试 (34) 第一节问题解决及测试结果 (34) 一、遇到的问题 (34) 二、解决的方法 (34) 三、测试结果 (34) 第二节本章小结 (41) 结论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 (45) 一、英文原文 (45) 二、英文翻译 (52)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汉诺塔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数据结构 题目:汉诺塔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 批阅时间:年月日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栈与队列的数据类型描述及特点; 2)熟练掌握栈的顺序和链式存储存表示与基本算法的实现; 3)掌握队列的链式存储表示与基本操作算法实现; 4) 掌握栈与队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基本编程技巧; 4)按照实验题目要求独立正确地完成实验内容(提交程序清单及相关实验数据与运行结果); 5)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汉诺塔问题。程序结果:给出程序执行过程中栈的变化过程与圆盘的搬动状态。 三、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源程序: / *编译环境Visual C++6.0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nclude void move(int h,char c,char f) { printf("%d:%c--->%c\n",h,c,f); } void hanoi(int n,char x,char y,char z) { if(n==1) move(1,x,z); else { hanoi(n-1,x,z,y); move(n,x,z); hanoi(n-1,y,x,z); } } void main(void) { int flag; do { printf(" 汉诺塔问题\n\n"); printf("[1] 开始\n"); printf("[2] 退出\n"); printf("1--2请选择:"); scanf("%d",&flag); printf("\n"); switch(flag) { case 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附源代码)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 时间:2010-1-14 一需求分析 运行环境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程序所实现的功能 对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演示,并且输出每一趟的排序情况。 程序的输入(包含输入的数据格式和说明) <1>排序种类三输入 <2>排序数的个数的输入 <3>所需排序的所有数的输入 程序的输出(程序输出的形式) <1>主菜单的输出 <2>每一趟排序的输出,即排序过程的输出 二设计说明 算法设计思想 <1>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交换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排序表中的数据元素按关键字进行两两比较,如果发生逆序(即排列顺序与排序后的次序正好相反),则两者交换位置,直到所有数据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2>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设法把一个数据元素插入到已经排序的部分序列的合适位置,使得插入后的序列仍然是有序的。开始时建立一个初始的有序序列,它只包含一个数据元素。然后,从这个初始序列出发不断插入数据元素,直到最后一个数据元素插到有序序列后,整个排序工作就完成了。 <3>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第一趟在有n个数据元素的排序表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然后在剩下的n-1个数据元素中再选出关键字最小(整个数据表中次小)的数据元素,依次重复,每一趟(例如第i趟,i=1,…,n-1)总是在当前剩下的n-i+1个待排序数据元素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作为有序数据元素序列的第i个数据元素。等到第n-1趟选择结束,待排序数据元素仅剩下一个时就不用再选了,按选出的先后次序所得到的数据元素序列即为有序序列,排序即告完成。 <4>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 两路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假设初始排序表有n个数据元素,首先把它看成是长度为1的首尾相接的n个有序子表(以后称它们为归并项),先做两两归并,得n/2上取整个长度为2的归并项(如果n为奇数,则最后一个归并项的长度为1);再做两两归并,……,如此重复,最后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 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各种排序算法演示--综合排序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1 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各种排序算法演示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07年 6月 25 日起至 2007年 7月 8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多媒体实验室(5-302,303)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掌握各种排序(直接插入,希尔,冒泡,快速排序,简单选择,堆排序)方法及适用场合,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应用; (3)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各种排序; (5)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的菜单将在实现的功能显示出来,并有选择提示; (2)分别实现直接插入,希尔,冒泡,快速排序,简单选择,堆排序算法; (3)通过多种测试数据,对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比较并说明在实际场合的运用。 2)创新要求: 提高算法效率,降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课程设计模板的规格书写课程设计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正文、心得体会、参考文献等 (3)课程设计论文用B5纸统一打印,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答辩与评分标准: (1)完成原理分析:20分; (2)完成设计过程:40分; (3)完成调试:20分; (4)回答问题:20分。

5)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严蔚敏、吴伟民、米宁.数据结构题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谭浩强. C程序设计(第二版)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2图书馆 编程设计与调试5实验室 撰写论文3图书馆、实验室 学生签名: 年月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完成原理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2)设计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3)完成调试(20分):优()、良()、中()、一般()、差();(4)翻译能力(20分):优()、良()、中()、一般()、差();(5)回答问题(20分):优()、良()、中()、一般()、差();(6)格式规范性及考勤是否降等级:是()、否() 评阅人:职称: 年月日

汉诺塔问题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复杂性问题的分析方法,了解汉诺塔游戏的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 2.问题描述: 汉诺塔问题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世界刚被创建的时候有一座钻石宝塔(塔A),其上有64个金碟。所有碟子按从大到小的次序从塔底堆放至塔顶。紧挨着这座塔有另外两个钻石宝塔(塔B和塔C)。从世界创始之日起,婆罗门的牧师们就一直在试图把塔A 上的碟子移动到塔C上去,其间借助于塔B的帮助。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碟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一个碟子放在比它小的碟子上面。当牧师们完成任务时,世界末日也就到了。 3.算法设计思想: 对于汉诺塔问题的求解,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 (1)将塔A上的n-1个碟子借助塔C先移到塔B上。 (2)把塔A上剩下的一个碟子移到塔C上。 (3)将n-1个碟子从塔B借助于塔A移到塔C上。 4.实验步骤: 1.用c++ 或c语言设计实现汉诺塔游戏; 2.让盘子数从2 开始到7进行实验,记录程序运行时间和递 归调用次数; 3.画出盘子数n和运行时间t 、递归调用次数m的关系图, 并进行分析。 5.代码设计: Hanio.cpp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hanoi(int n,char x,char y,char z) { if(n==1) { printf("从%c->搬到%c\n",x,z); } else { hanoi(n-1,x,z,y); printf("从%c->%c搬到\n",x,z); hanoi(n-1,y,x,z); }

《数据结构》算法动态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结构》算法动态 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朱继红 杜祝平 (计算机工程系)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数据结构》算法动态 演示系统,详述了算法演示模块的实现技巧和课件应用的特点。 关键词 数据结构,算法,课件,CA I 分类号 TP39117 1 前言 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Internet 网络的出现,计算机教育已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CA I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正逐步渗透于各类院校的各个学科。《数据结构》不仅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涉及大量的概念、数据结构和算法,理论性强又较为抽象,尤其是对算法描述的执行过程的理解是难点和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大量的算法不可能也无法一一详述。我们所制作的《数据结构》教学辅助系统,集数据结构、算法演示和其它信息(如输入提示等)于一屏,采用中文字幕显示,利用可视化图形来动态演示算法的执行过程,对学员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及相应算法的实现过程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同时该系统可用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学,便于课上教员的讲解和课下学员的复习、自修。 2 设计思想 课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处理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按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上不容易讲清楚的内容借助计算机演示。所以我们编制的CA I 系统在注重教学先进性、科学性的同时更强调实用性。本课件的开发满足以下原则: (1)内容覆盖面宽 系统应覆盖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课程选用教材,用C 语言来描述数据结构的算法。 收稿日期:1998209221 第一作者:女,1966年生,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 第17卷第4期1998年12月 信息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Vol 117No 14Dec.1998

动态排序算法演示软件设计

动态排序算法演示软件设计 南阳理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系): 软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学生: 胡晓波 指导教师: 张枫 完成日期 2011 年 04 月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动态排序算法演示软件设计 ——动态演示的实现 Sorting algorithms dynamic demonstration of software design ——the realization of dynamic demonstration 总计 : 20 页毕业设计(论文) 表格 : 14 个 插图 : 10 幅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动态排序算法演示软件设计 ——动态演示的实现 Sorting algorithms dynamic demonstration of software design ——the realization of dynamic demonstration 学院(系): 软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胡晓波 学号: 68107183 指导教师(职称): 张枫(讲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2011-4-1 南阳理工学院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动态排序算法演示软件设计 动态排序算法演示软件设计 ——动态演示的实现 软件工程胡晓波 [摘要]不管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软件设计中,排序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应用。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核心内容之一。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学习排序算法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所涉及到的对象在计算机中对它们进行处理。该演示系统可以通过操作把数据结构中的主要排序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表示出来。系统具有两种模式:单步演示,用于教学和认知排序过程;统计模式,可以生成大规模数据验证各种算法的时间性能。并且在单步演示模式下,可以统计数据交换的次数。 [关键词]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动态演示 1 动态排序算法演示软件设计 Sorting algorithms dynamic demonstration of software design

高中信息技术_冒泡排序算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基本路线:数组-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原理--流程图-算法优化】-小结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五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的流程图;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流程框图的使用。 情感目标:增强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vb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 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循环语句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尚未接触,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忽视运用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以及用流程图描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学案、素材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设计意图】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排序数组知识点相对简单,由学生自学完成,之前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回顾。冒泡排序算法原理比较容易也由学生自学完成。 已给出的素材,完成学案关于数组、冒泡排序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学习网站上的课前学习,并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上课! 对答案。

汉诺塔问题的非递归算法分析

汉诺塔递归与非递归算法研究 作者1,作者2,作者33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 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关键词:关键词1; 关键词2;关键词3;……(一般可选3~8个关键词,用中文表示,不用英文 Title 如:XIN Ming-ming , XIN Ming (1.Dept. of ****, University, City Province Zip C ode, China;2.Dept. of ****, University, City Province Zip C ode, China;3.Dept. of ****, University, City Province Zip C ode, China) Abstract: abstract(第三人称叙述,尽量使用简单句;介绍作者工作(目的、方法、结果)用过去时,简述作者结论用一般现在时) Key words: keyword1;keyword2; keyword3;……(与中文关键词对应,字母小写(缩略词除外)); 正文部分用小5号宋体字,分两栏排,其中图表宽度不超过8cm.。设置为A4页面 1 引言(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 这个问题当时老和尚和众僧们,经过计算后,预言当所有的盘子都从基柱A移到基座B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其实,不管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有多大,如果考虑把64个盘子,由一个塔柱上移到另一根塔柱上,并且始终保持上小下大的顺序。假设有n个盘子,移动次数是f(n).显然f(1)=1,f(2)=3,f(3)=7,且f(k+1)=2*f(k)+1。此后不难证明f(n)=2n-1。n=64时, f(64)= 2^64-1=18446744073709551615 假如每秒钟一次,共需多长时间呢?一年大约有 31536926 秒,计算表明移完这些金片需要5800多亿年,比地球寿命还要长,事实上,世界、梵塔、庙宇和众生都早已经灰飞烟灭。 对传统的汉诺塔问题,目前还有不少的学者继续研究它的非递归解法,本文通过对递归算法的研究……. 提示:(1)可以定义问题的规模n,如盘子的数量;(2)塔柱的数量(目前有部分理论可以支撑,不妨用计算机实现)分析规模的变化与算法的复杂度比较。(3)可以对经典的汉诺塔问题条件放松、加宽,如在经典的汉诺塔问题中大盘只能在小盘下面,放松其他条件可以定义相邻两个盘子必须满足大盘只能在小盘下面。其它盘子不作要求。 2 算法设计 2.1 汉诺塔递归算法描述(二级标题小五黑体加粗) 用人类的大脑直接去解3,4或5个盘子的汉诺塔问题还可以,但是随着盘子个数的增多,问题的规模变的越来越大。这样的问题就难以完成,更不用说吧问题抽象成循环的机器操作。所以类似的问题可用递归算法来求解。下面n个盘的汉

数据结构-基本算法演示程序(附源码)

实习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算法演示程序日期:2017年7月7日 姓名:李琛学号:20153204 班级:信1501-2 指导教师:陈娜 1.实验题目 4、Prim 算法输入:无向图(顶点序列,边序列)功能要求:输出最小生成树的各组成边及最小生成树的权值 5、Kruskal 算法输入:无向图(顶点序列,边序列)功能要求:输出最小生成树的各组成边及最小生成树的权值 6、Floyd 算法输入:有向图(顶点序列,有向边序列)功能要求:输出各顶点对间最短路径和路径长度 7、Dijkstra 算法输入:有向图(顶点序列,有向边序列),起始顶点功能要求:输出起始顶点到其它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和路径长度 2.需求分析 4、Prim 算法 输入:无向图(顶点序列,边序列) 功能要求:输出最小生成树的各组成边及最小生成树的权值 5、Kruskal 算法 输入:无向图(顶点序列,边序列) 功能要求:输出最小生成树的各组成边及最小生成树的权值 6、Floyd 算法 输入:有向图(顶点序列,有向边序列) 功能要求:输出各顶点对间最短路径和路径长度 7、Dijkstra 算法 输入:有向图(顶点序列,有向边序列),起始顶点 功能要求:输出起始顶点到其它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和路径长度 3.概要设计 4、Prim 算法 struct AMGraphp { VerTexType vexs[MVNum]; //顶点表 ArcType arcs[MVNum][MVNum]; //邻接矩阵 int vexnum, arcnum; //图的当前点数和边数 }; //Prim算法辅助结构体 struct close { VerTexType adjvex;

汉诺塔 面向对象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汉诺塔 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08-08班 学号:0804010807 姓名:田昊 指导教师:孙冬璞 起始时间:2011年1月5日-------2011年1月9日

摘要 汉诺塔(又称河内塔)问题是一个古典的数学问题,是一个用递归方法解题的典型例子。问题是这样的:开天辟地的神勃拉玛在一个庙里留下了三根金刚石的棒,第一根上面套着64个圆的金片,最大的一个在底下,其余一个比一个小,依次叠上去,庙里的众僧不倦地把它们一个个地从这根棒搬到另一根棒上,规定可利用中间的一根棒作为帮助,但每次只能搬一个,而且大的不能放在小的上面。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进行汉诺塔演示程序设计,是利用C语言绘图函数实现汉诺塔的递归算法图形界面演示过程。通过C语言实现图形学的绘图,程序控制,以及区域填充,并根据汉诺塔的算法原理实现大小不同的盘子移动的全过程演示。 1 需求分析 1.1 需求概述 汉诺塔演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图形变换的内容之一。而图形学中的图形变换的概念是由简单图形生成复杂图形,可用二维图形表示三维形体,甚至可以对静态图形经过快速变换而获得图形的动态显示效果。其任务是研究各点坐标之间的变化规律。而本次课程设计就是利用C语言以及图形函数实现汉诺塔的递归算法来进行其盘块移动的全过程显示。在TC环境中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就要牵涉到图形设备接口的知识。Windows图形设备接口是为与设备无关的图形设计的,是Window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系统与用户或绘图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换,并控制在输出设备上显示图形或文字。应用程序必须通知图形设备接口来加载特定的设备驱动,一旦驱动得以加载,就可以准备应用设备进行相关的操作这些任务都要通过创建和维护设备描述表来完成。在实现汉诺塔演示程序设计时,是利用坐标系统而得到的,而在Windows应用程序中有两种坐标系统:设备坐标系统和逻辑坐标系统。其中设备坐标系统中又有三种相互独立的坐标系统:屏幕坐标系统、窗口坐标系统和用户区坐标系统。这些坐标系统均以像素点来表示度量的单位。屏幕坐标系统使用整个屏幕作为坐标区域,原点为屏幕原点。窗口坐标系统使用了边界在内的应用程序的窗口作为坐标区域。窗口边界的左上角是坐标系统的原点。用户坐标系统是最经常使用的坐标系统。用户区是窗口工作区,不包括窗口边界、菜单条及滚动条等。用户一般只需操作应用程序的用户区,因此用户区坐标系统对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是适用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算法演示系统

】 各专业全套优秀毕业设计图纸 计算机学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演示系统 班级: 姓名: : 学号: 同组人姓名: 起迄日期: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12月 目录 \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 三、数据采取的结构 (1) 四、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1) 详细设计思想 (2) 冒泡排序 (5) 快速排序 (7) 直接插入排序 (9) ~ 希尔排序 (10) 直接选择排序 (12) 堆排序 (14)

归并排序 (17) 五、总结或心得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七、附录 (20) ~

一. 设计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排序算法不断的被提出。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科 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应用很广泛。在以后的发展中排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 活的影响会逐渐增大,很有必要学习排序知识。此次课程设计一方面使自己掌握 排序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一下团队合作开发系统的能力。 二. 设计内容和要求 功能要求: (1)界面友好,易与操作。可采用菜单或其它人机对话方式进行选择。 (2)实现各种内部排序。包括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 (3)待排序的元素的关键字为整数或(字符)。可用随机数据和用户输入数据作测试比较。比较的指标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以3次计)。 (1)演示程序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每次测试完毕显示各种比较指标值的列表,以便比较各种排序的优劣。 三. 本设计所采用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 int key; }RecType;

排序算法实现与演示系统

中北大学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目的 本系统是为了实现和比较各种不同排序方法的不同复杂度,而建立的,从不同的角度比较

各算法的优劣,从而使使用者能对个排序方法有更清晰的了解. 2.设计内容和要求 本次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实现各种排序算法以及比较各种算法。要求主要是要执行对一种数据类型的序列进行所有排序方法的排序计算,并返回序列及各算法的排序指标。 3.本设计所采用的数据结构 本次设计主要采用的数据结构有结构体定义,直接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等。 4.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1 详细设计思想 本次设计分主题设计和模块设计两部分。 主体设计方面,本系统的主要数据类型为含有一个关键字的结构体类型,命名为datatype;设置两个全局变量数组,cn和mn,分别用于记录每种排序方法中的各排序元素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以3次计)的总和。 模块设计方面,本系统大致可分为排序模块部分和运行模块部分。排序模块部分分为归并排序模块,快速排序模块,冒泡排序模块,选择排序模块,直接排序模块,希尔排序模块,堆排序模块;运行模块部分分为主函数,自行输入模块,随机模块,输出模块。 以下是各排序算法的核心设计思想:

运行模块个算法如下: 4.2 核心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NUM 100 typedef struct { int key; } datatype; datatype R[MAXNUM];/*定义类型*/ int cn[MAXNUM],mn[MAXNUM]; void D_InsertSort(datatype R[ ], int n)/*直接排序*/ { int i,j; extern int cn[MAXNUM],mn[MAXNUM]; for(i=2; i<=n; i++) { cn[0]++; if (R[i].key

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算法的动态演示程序

//选择排序算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void select_sort(int array[],int n); int a[10],i; cout<<"input 10 numbers:"<>a[i]; cout<

for(j=i+1;j>b; if(b=='n') break; } if (i==n) { cout<<"the sorted arry:"<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