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附件:1、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2、2010年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3、2008年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国际商事仲裁法”课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9506698.html,/,供申报教师参考,请直接点击浏览)

附件1:

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建设项目申报表

所属学校(加盖公章)

课程名称(中文)

(英文)

外语语种英语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所属专业

专业代码

开设学期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教育部财政部制

二○一○年一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空缺项要填“无”。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开设学期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

五、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打印,

于左侧装订成册。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 教学队伍情况

4.课程建设规划

5.说明栏

附件2: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一、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说明

1.本指标为专家评审双语课程总体质量而设计,旨在精选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促进双语课程建设,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2.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融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于一体,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鲜明特色和辐射推广作用。

3.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评审要引导教师注重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注重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直接使用外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4.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 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和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

双语课程建设计划的实施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百门双语课程”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试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为此,学校制订“百门双语课程”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2007年1月发文)和《大连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工校发[2006]48号)相关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探索体验教学方式,培养师生教学兴趣。通过“百门双语课程”建设,力争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加强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建设计划与目标 1. 建设数量:100门左右。 2. 建设期限:2007—2009年。 3. 建设标准:本着稳步推进、注重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划分三个标准等级(见下表)。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外语水平、课程性质和学生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等级标准进行建设。

4. 实施的范围:要求全校每个专业必须安排不低于2门的双语课程,其中计算机和软件类专业、生物和化学类专业、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法学类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类专业必须建设3门或3门以上的双语课程,外语强化专业的双语课程不得低于5门。同时,鼓励院系进行专业系列双语课程建设。 三、建设内容 1. 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聘请海外归国教师担任双语课程负责人,组建双语教学团队,保证双语教学质量。扩大国际交流,努力创造条件直接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培训方式,提高本校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 2.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提倡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原版教材。同时要在吸纳和整合优秀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教材建设模式,建设符合我校及国内高校教学需要的优质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也可采取学校统一订购,学生借阅,课程结束统一收回等方式解决教材价格贵的问题。 3. 教学方式:按照双语教学课程不同的标准,选择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同一门课程分别采取中文授课、双语授课等多种形式,由学生自由选学。凡是立项的双语课程,均应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 4. 教学文件:立项的双语课程应严格执行课程规范的要求,教学文件齐全。有完整的反映课程内容的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含外文版)和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教学进程表(含外文版)。 四、激励政策 1. 设立“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凡是批准立项建设的双语课程,学校将投入3000~5000元/门的建设经费,以资助不同级别的双语课程建设。此专项经费资助教师用于外国原版教材的购置、相关教学资料的建设以及双语教学法的研究等。编写双语教材可另行申请教材出版基。对于双语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但汉语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它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汉语教学同学生的母语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二、课程的基本观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 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获得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运用汉语学习科学和文化的能力。养成良好的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廊如4 附件2: 2010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加盖公章) (中文) (英文)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制 二0-0年二月 填写要求 一、 以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空缺项要填■,无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淸全称和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囤公开的内容, 四、 开设学期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 五、 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列附纸张;均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所属学校 课程称 外语语种 课程类别 所属 专业代 开设学 课程负 申报 专 码 期 责 日 □基础课 业 英语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所在院系学科专业 通宿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1-2 教学 情况 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 1-3 学术 研究 近两年来科研情况 1-4 外语 水平 及 双语 教学 国外学习经历:双语教学经历(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学生数、开设时间)1-5 获奖 情况 近两年获奖情况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 仰如4

(含外聘教师)姓需性別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2-2 主讲 教师 情况 除课程负责人外的其他主讲教师情况简介(国外学习经历;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3.课程描述 3-1本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3-2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3-3教学方法、手段(举例说明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3-4考核(考试)方法 3-5教材(含双语教材使用与建设:扩充性双语资料使用情况)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计划方案1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 一、重要意义;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 二、工作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以及英吉沙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双语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学生,是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繁荣、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思路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强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

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努力使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三、组织领导;组长:吾热依木江·库尔班(校长);负 责监督检查 萨乌尔·胡达拜尔地(书记);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副组长:妮萨古丽·夏斯依提(副校长)负责宣传检查 工作 热比古丽·孜比布拉 (副书记) 负责督导检查 阿尔子古丽·艾热提负责宣传上报信息 米娜瓦尔·麦麦提敏负责双语档案 阿米娜·艾买提负责教师信息 1、小组成员要做好组长和副组长安排的任务,要帮助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力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同时要做好学校的参谋,发现问题要及时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2、建立督查制度。以“校长督查教务室;教务室督查教研组;教研组督查教师”为主线,层层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项目申报说明

附件6: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项目申报说明 一、建设目标 “应用型人才”指知识视野宽,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佳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应用型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相对于“技能型人才”而言,“应用型人才”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较宽且较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 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院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本项目建设,充分调动各院系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建成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全面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建设范围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重点突出适应广东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与产业行业对接紧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具体涵盖软件服务外包等软件产业;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医中药、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造等医学医药

类产业等等。尤其突出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柱产业、新兴扶持产业等发展需求相吻合,积极服务全省建设幸福导向型产业战略部署。 三、建设内容 本项目重点支持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 四、申报条件 (一)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已有一届以上本科在读生,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生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综合性配套改革,突破旧有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课程体系合理、突出产学结合、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效果明显,能通过示范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学校整体专业建设。 (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充足、梯队合理、结构优化;专业负责人或带头人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学效果好;对本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具备较为完整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突出。 (五)重视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有一套较为成熟完整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六)人才培养预期效果好,对省内本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七)为避免重复立项,有在研专业类校级、省级立项项目的专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研究 (1)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课题组 2003年12月,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承担了苏州市“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双语教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现将课题实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实验背景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冠名的一所现代化外语特色学校。其办学理念是“强化英语、试验双语、文理并重、全面发展”。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办学,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凸现外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实验特色,培养全面发展文理并重有外语专长的复合型人才。2002年10月被命名为苏州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 1.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世界各国的交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强,因此必然急需一批懂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基础教育有必要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打好牢固基础。另一方面,双语教育作为一项科学实验,在苏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展开,这为我市各校的双语教育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随着人类的进步,外语作为一种工具已经变成一种知识、思想和文化一种载体。外语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必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构造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改革的需要 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大家,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让学生直接进入外语情境, 拓展语言延伸空间, 用外语思考或交流的教学模式。双语

教学在加拿大、南非、新加坡等国的成功范例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4.我们的优势 学校非常重视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成立了以程校长为组长,周彬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双语教学领导小组,组织双语教师的培训,采取出国培训和外籍教师集训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拓宽其视野,赋予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双语教师中大力推广教育科研,推进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及改善。组建双语教研组,由吕彤老师(由吴中区物理学科带斗人,苏州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参加首届苏州市双语教师培训)担任组长,采用英语教师与学科教师结对子的方法,帮助学科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努力做到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有机整合。在2003年在初中和高中开设了双语实验班,选用和开发双语教材,运用多媒体整合辅助双语教学。 二、实验界定 1.国内外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型概述 除了文献中最常涉及的浸没型(immersion model)、保持型(maintenance model)、过渡型(transitional model)以外,还有荷兰的互动型、德国的双向型和日本的双师型等等(张谦2002)。冯惠昌(1997)认为双语教学模型是双语教学研究的核心,足见实施模型的重要性。 张维佳在《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中,提出我国的双语教学可分为三个层级,并在描述这些层级时分别冠名以“过渡型”、“保持型”和“浸入型”;另一些学者(何全旭等2002;李萍等 2002)则断言“我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保持型”。我们认为对各种双语教学模式名称的使用是不严谨的。以“保持型”为例,首先,它源于美国,其对象主要是以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Baker 1996: 185),而我国双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以强势语言(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其次,保持型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保持”。在国内,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只是“保持”他们的母语,而是希望他们的母语能不断进步,美国旧金山大学方帆教授的《从双语教育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指出保持型“没有在中国存在的理由”。 综上所述,我们的双语教学又岂能和“保持型”等名称对号入座?我们是否必须把我们正在探索实践中的双语教学往国外现存的模型中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已有学者提出:“必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之路”(王旭东 2002),我们应该根据在非英语学科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英语作为教

宁波大学双语教学课程管理办法.docx

谢谢观赏 宁波大学双语教学课程管理办法 (试行)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文件精神,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双语教学课程的管理工作,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特制订本办法。 1.关于双语教学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指在教材、授课、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中同时使用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以下称“英语”)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开展课堂教学的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范围为我校所有专业培养方案所列的课程,但语言类专业使用本专业语言教学的课程、公共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不列入双语教学范围。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和我校具体情况,我校每个专业至少应设置2—4门双语教学课程,其中生物、医学、信息、经管、法学等相关专业,应设置4门双语教学课程。鼓励综合基础强化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全部采用双语教学。 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不能降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要求。因此,为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一般应安排在学生修读完“大学英语三”课程之后。 2.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形式 根据专业性质、课程性质与师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课程分两种教学形式:(1)全英语教学: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即教材、课件、板书、授课、作业、实验报告、试卷、答卷均采用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课程。 (2)部分英语教学:除教材、板书、试卷外,其他各教学环节根据师生的英语能力部分使用英语。 3.双语教学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1)全英语教学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含国外原版教材影印版),全部内容用英语授课和板书,学生用英语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试卷和答卷均采用英文。 (2)部分英语教学: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含国外原版教材影印版),课件和板书全谢谢观赏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附件2: 2010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所属学校(加盖公章) 课程名称(中文) (英文) 外语语种英语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所属专业 专业代码 开设学期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制 二○一○年二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空缺项要填"无"。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开设学期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 五、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学位 行政职务 所在院系 学科专业 通信地址 邮编 研究方向 1-2 教学 情况 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 1-3 学术 研究 近两年来科研情况 1-4 外语 水平 及 双语 教学 国外学习经历;双语教学经历(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学生数、开设时间)1-5 获奖 情况 近两年获奖情况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2-2 主讲 教师 情况 除课程负责人外的其他主讲教师情况简介(国外学习经历;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

3.课程描述 3-1本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3-2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3-3教学方法、手段(举例说明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3-4考核(考试)方法 3-5教材(含双语教材使用与建设;扩充性双语资料使用情况) 3-6网络资源(含网络硬件环境,网上资源名称列表、网址链接及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3-7 教学效果(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两年的学生评价分数及评语;课程负责人教学录像要点) 4.课程建设规划 4-1 本课程四年内的建设规划(含课程网站建设规划) 4-2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华授课计划 4-3所在高校鼓励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1.制定了《西南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体制。 2.学校对双语教学课程实施立项建设与管理,加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双语教学课程使用意识,把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以用促管,使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设立了双语教学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每门资助1万元,并给予任课教师每学时40元的课时补助;学校同时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市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5万元。 4.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等予以政策支持。购买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的费用按照学校60%、学院30%、学生10%的标准支付,教材由各学院资料室保存,学生支付的10%作为租用费用。 5.学校由人事处和国际交流处对双语教学教师在国内外有计划地进行双语教学培训。 至今,西南大学上述鼓励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5.说明栏

2021年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附件1 欧阳光明(2021.03.07)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三、建设服务期 本项目建设服务期为3年,按照相关协议推进实施;建设服务期满后,由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评估;对于优秀试点院校,中心将予以专门宣传推广。 四、保障措施

双语教学系列教学材料

附件1: 双语教学课程申报表 学院填报时间年月日 注:1、随本表附英文课程大纲; 2、本表一式二份,经审批后,分别由学院和教务处留档、保存。 附件2:

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表 注:此表上交教务处 附件3: 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学院用)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院: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校双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现发放此调查问卷,请你根据以下问题认真填写。 1.你认为此课程用双语教学好还是单语教学好?() A.双语教学 B.单语教学 C.差不多 2.此课程所用教材是:() A.只用英文教材 B.既用英文教材又用中文教材 C.只用中文教材 D.其他 3.你觉得现在用的教材合适吗?() A.合适 B.不合适 C.无所谓 4.此课程教学语言:() A.基本不用英语 B.英语10%以上 C.英语50%以上 D.英语90%以上 5.此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 A.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B.未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其他 6.你认为此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对学习专业知识:() A.有很大帮助 B.帮助不大 C.没有帮助 7.你觉得采用双语教学后课堂教学效果:() A.想听、能听懂 B.想听、听不懂 C.听不懂、不想听 D.其他 8.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A.没有英语作业 B.有过一次英语作业 C.有50%以上是英语作业 D.全部是英语作业 9.为学好本课程,你用的课外时间大约有:() A.没有 B.每周半小时 C.每周1小时 D.每周2小时以上 10.教师课后答疑:() A.没有固定时间 B.每周一次 C.每周两次 D.从来没有过 E.其他 11.你对双语教学的其他意见或建议: 附件4: 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汇总表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 明 (社会版)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全面推进。外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外语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外语教育和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模式、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师训、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倍受关注。现就外语界和社会上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切磋。 1.一期课改的英语教材已基本熟悉,为什么要进行二期课改? 从1988年开始启动、历时十年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一期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英语教学改变了培养听不懂、不会讲的“聋哑外语学生”为最终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实际上我们原先心目中的“能”,还是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以内的、用于应付书面考试为主的技能,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在学以致用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必须从上海的城市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英语的需求这样的高度来重新思考上海的外语教育。这就是从“一期课改”进入“二期课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通过进入“二期课改”多年多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我们至少明确了外语课程是集知识性、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当前要特别突出外语课程的应用性,真正把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来教和学,提倡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现在有许多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学习、探亲或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大

越多,按学生自己的体会,他们觉得课堂所学的东西在实践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课本中不但学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而且也教了怎样填写登记表等生活常识,学生们不但能够独立交流,而且可以充当父母的翻译。 2.英语新教材有什么明显特点?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课程,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因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规定了各学段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习素材和其呈现形式的优化。英语教材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同样加强了主题、素材、活动的设计。如以城市与国家、生活环境,、运动、 社会交际、自然世界、交通运输、 个人信息、 假日与节日、 兴趣和爱好、职业、 疾病、 饮食等学习主题为主线,通过对话、 游戏、 信件、 语篇、歌曲、 故事、 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如何看待外语课程的重要性? 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是人类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工具,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工具。可能有人会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难道电脑只不过是一般性的工具吗?(问得好)电脑本名叫计算机,当初科学界的先驱发明计算机是为了代替人类对大量繁琐复杂的数字或算式进行快速高效精确的计算。后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其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异化:人们更多地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字(即信息)的处理,而不仅是数值的计算。“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语言”等新名字也应运而生。换句话说,计算机的语言功能已远远超越了计算功能。与其叫它计算机,倒不如称呼它为“语言学习/交流机”、“信息传递机”更为妥帖。计算机功能这一有趣的变化,足以作

实用英语课程标准

《实用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英语语言是世界现代经济社会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英语语言课程在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快的全球化进程,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相当重要,无疑是他们就业时的敲门砖,也是其继续深造的基石。 实用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英语课程。本课程注重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这五大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提供生动多元的文化氛围和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从而使英语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实践、语言的应用以及英语文化的体验得到有机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另外,山西省已经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试验区的建设过程中,山西将获得各项政策的“先行先试”权。这是某种意义上的新特区,借此东风,山西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转型发展提速有望。外资、外贸企业会不断增加,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有外语能力的人才,因此,我院应该进一步加强外语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实用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课时设置为180-240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和开发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根本任务,努力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商务英语 学时: 72 学分:4 课程负责人: 参编人员: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业务课,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大致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各项任务,不仅懂得基本的国际贸易实务,而且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解决争端,做到真正地满足将来相关贸易工作的需求,是《外贸单证缮制》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作用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外贸一般流程、方法和要求有初步了解。重点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国际贸易开展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在外贸业务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对实操的意义和作用。 (三)前导、后续课程 先修专业基础必修课如《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说》和《英语应用文写作》之后,讲授此课程稍合适。同时,后续课程有《外贸单证缮制(双语)》、《商务谈判(双语)》《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跨境电商》等。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从事国际贸易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以工作需求为目标原则,本课程采用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服务外贸型企业为导向,对国际贸易活动所涉及的各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为主线,分解项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贸易实务基础理论知识素养。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能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有一般认知能力; 能进行简单的贸易谈判; 能够计算国际贸易的报价; 能够准备对货物进行描述; 能够选择正确的航线和运输方式; 能够依据不同的货物和目的地,购买不同的险种; 能够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能力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基础知识; 了解贸易谈判的基本准则知识; 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报价的组成部分知识; 理解并掌握货物描述的组成部分知识; 了解班轮公司及其他运输方式选择知识; 理解货物保险的基础知识; 掌握支付手段及支付方式的基础知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如诚实守信、吃苦耐劳; 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培养创新意识。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每周4课时,教学周共18周,总学时为72学时。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和操作练习穿插进行。讲授时数为 36学时,操作时数为36学时,教学内容详细、教学时数分配表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分解表 学习情境或 项目子情境或子项目 学习内容或 具体工作任务 成果形式 学时数 讲 授 实 践

双语教育规划2015-2020

赛力乡中心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学年) 赛力乡中心小学 2015年3月

赛力乡中心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5—2020学年) 为科学、稳妥、有效地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快我校“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校双语教学现状 我校有双语班12个,占总班级数的43%,双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6%以上。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目前双语班主要采用模式二教学法。双语班开设初期,全校仅有几名双语教师,通过各级培训培养和招考等方式如今已有双语教师六十几名,基本保证了双语教学的开展。近年来,我校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基础性人才。但是,我校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科目师资力量不足。汉语文双语教师数量缺乏,且整体汉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偏低,影响并制约着双语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生源汉语基础参差不齐。从以往的双语教育实践发现,由于农牧区缺少汉语言环境,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个别学生甚至不会用汉语正确书写自己的,而县城区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好,很多学生能用汉语言自如地交流,从而造成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第三、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不尽合理。多年来,我校一直沿用模式一与模式二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的汉语文双语教师很少,而且没有这些学科的教学经验。双语教育使用的教材是汉语学校教材,容难度较大,不适应少数民族双语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适合学生应试的教辅用书也相对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朱科蓉①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整合优化学科专业基础课,开发面向行业与地方的特色课程,以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式化,将创业课程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当中。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生源和分配大部分来自本地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即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将专业应用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要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其中“依托学科”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面向应用”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研究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在这些公共基础课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必须开设外,其它的公共基础课完全由高校自主决定。高校开设哪些公共基础课,每门公共基础课的学分、学时是多少,都应该取决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生物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8学分、物理实验4学分;北京联合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4学分、没有开设物理实验。两所院校在大学物理与物理实验课程开设学分与学时的差异,是源于两所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差

以应用型课程建设促高校转型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9506698.html, 以应用型课程建设促高校转型发展 作者:李慧娜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05期 摘要:应用型课程建设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本文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和 行业人才需求,以专业主干课“数字媒体后期制作”为例,分析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分析研究,以推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高校转型;应用型课程建设;数字媒体后期制作 作者简介:李慧娜,硕士,许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图象处理。(河南许昌 46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 JSJYJD- 047)与2017许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4-0039-03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一线和人才市场急需高级应用型人才来充实。目前,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中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3年11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存在错位对接,这种错误对接现象也决定了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型。201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1]。 转型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转型”背景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课程的应用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媒体后期制作”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完善和加强有助于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一、专业课程进行应用型转型的必要性 1.学校的转型发展立足于应用型课程建设。近年来,许昌学院(下文简称“我校”)抢抓机遇,持续明确“立足地方、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科学地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服务型”的办学定位,制定“以理工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