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邂逅霍金材料

邂逅霍金材料

邂逅霍金材料
邂逅霍金材料

《邂逅霍金》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邂逅霍金前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2、认识霍金的“幸”与“不幸”,通过分析作者邂逅霍金前后心理的变化,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人文关怀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邂逅霍金前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人文关怀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剑桥大学图片展示

由霍金的生活、工作环境导入。

师生共同交流霍金其人其事,展示霍金生活图片

问:如果你有幸遇到霍金,你会作何反应?你们知道葛剑雄邂逅霍金时,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吗?

二、整体感知

1、从文题入手,梳理文章脉络。(明确:课文是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包括邂逅之前、邂逅之时、邂逅之后。)

2、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个场景?

把描写作者与霍金邂逅的场景的这几个段落一起朗读一下。葛剑雄邂逅霍金时,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体会作者邂逅前后情感的变化,注意把握关键词句。

(明确:深深的敬意——心灵被强烈地震撼——感慨霍金的幸与不幸)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先思考一下,我们暂时不做探讨。

三、深入探究

1、作者见到霍金时被强烈的震撼,是不是因为霍金的外表?

作者对霍金的描写是怎样的?请圈画出来。

形象:身躯——弱小,高度残疾(却有伟大的成就)目光——极度冷漠,又有超常的魅力讨论:霍金对什么冷漠?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这样的目光有超常的魅力?

交流时视学生情况可补充教师自己的看法: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身外之物而高兴,不因个人遭遇而悲伤。对身外之物,甚至是心外之物(身体的残疾)的毫不在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这种“冷漠”事实上是来自内心的平静,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震撼人心所在。面对这样平静的目光,我们怎能用闪光灯去破坏呢?

冷漠——平静冷静:

有伟大成就的人——不为荣誉所扰

残疾人——不为疾病所困

2、作者被霍金的独特形象、人格魅力震动了。可是,令作者更震撼的是什么?

注意作者对自己的描写:“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她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这背后是出于什么心理呢?作者自己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周围的人平静的态度感染了我。

3、为什么周围人对如此一位世界级名人竟是这样的看似不理不踩的态度?

要求: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结合文本,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4、有人说,文章写到第九节其实就可以结束了,“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给读者留下很多回味的余地,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作者还要费这么多笔墨写下去?

5、作者感慨霍金的“幸”与“不幸”是为了什么?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讨论交流。

明确:

霍金的幸运:1. 高科技让他得以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2. 更加重要的是,剑桥让他可以完全像常人一样生活。

残疾人——不被观望——被尊重--------就像一个健康人

科学家(名人)——宝贵的时间不被干扰——被理解--------就像一个普通人。

平静地生活、工作,不被过度关注

“其他‘霍金’”——在某个领域有成就的人,弱势群体,甚至包括普通人

“像他那样幸运”——得到人文关怀

四、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300字左右)

1、我们从本文的学习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认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谈谈你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剑桥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我们如何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人文关怀,该怎么做?

今天在张江实验中学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顾老师的课,第二节是黄老师的课。执教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的课文都是《邂逅霍金》,教学内容大同小异。

描述:顾老师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一、导入课文,简介霍金情况;二理清作者邂逅霍金(之前、之时、之后)的情感线索;三、品读词句,探讨本文主题(引用杨福家的一句话“让人们有安心工作的环境,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这就是大爱”,凸显人文关怀);四、适度拓展主题,正确对待“霍金们”(作业: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人文关怀”的随笔)。黄老师的主要教学环节与此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在“品读词句”上,黄老师品得更细些,比如她抓住了“敬仰、震惊、凝视、沉思”来品味作者见到霍金是的复杂情感;抓住了“安放”这样的词来凸显霍金的身体孱弱和无助。

评议:两位老师紧扣课文的特点,引入课文对象霍金的生平简历介绍,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邂逅霍金前后的情感变化,目标清晰,内容充实,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厚实的学科素养。提出两点建议:

其一,关于霍金的介绍还不够有冲击力。尽管两位老师都费了点时间用PPT介绍了霍金情况,但可能对于霍金研究领域的隔膜,没能较深入介绍霍金作为爱因斯坦之后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成就,没能给学生一种震撼和惊叹感。这样,学生也就很难深入文本,和作者一起感同身受,体会邂逅霍金之时那一刻的“呆滞”,那一刻的“敬仰、震惊、凝视和沉思”,对作者情感线索的梳理最后可能仅仅停留在认识而不是体验上。

其二,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到位。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止于理清作者的情感线索,概括文章的主题,那么,这篇学者散文体现不出任何独特之处。所谓阅读教学,如果不能在文体之外,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独特之处,那么,这种阅读就仅仅是过场而已。这篇学者散文的独特之处在哪儿呢?在矛盾性表达。

1.邂逅霍金,在作者情感上:“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矛盾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呆滞”那一刻情感的复杂性;

2.邂逅霍金,在人物形神刻画上:“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矛盾性表达凸显人物内心的丰富性;

3.邂逅霍金,在作者行为上:“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矛盾性的表达反映作者那一刻行为和心理的冲突性;

4.邂逅霍金,感叹霍金“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矛盾性表达强化了这个国度,这所大学的人文关怀之于霍金,之于“霍金们”的意义;

5.邂逅霍金,作者在感叹的同时,自然而然提出“不平凡的人需要平凡的生活”——矛盾性表达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让人们有安心工作的环境,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杨福家语)。

这些矛盾性表达构成文本独特的语言方式,也为我们认识葛剑雄的学者散文开启了一扇窗。

张江实验中学简介:

张江实验中学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心地带,其前身张江中学创办于1941年(初名为“浦东峻德中学”,又改名“汇北中学”),是一所具有66年历史的完中。2004年,区、镇两级财政共投资1.8亿元,建成了占地73亩、拥有综合体育馆和400米跑道标准体育场的现代化的新校区。教学设施基本齐全。2007年3月14日,华东师大与浦东新区签约,双方合作,委托华东师大管理张江中学,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将其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中学”。现任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肖家芸先生。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学习体会本文作者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的人文视角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

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如何真正尊重一个人的价值,懂得社会环境的建设应由每个人做起。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假设性问题:与个你一直崇拜与敬仰,但却没有机会见到的人不期而遇时的心情与行为表现。(请两个同学表演。)

二、学生介绍霍金(预习作业)。

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总结霍金特点:聪明,残疾,不幸,顽强,有杰出成就,非常著名。

三、我们来看看作者葛剑雄邂逅霍金前、时、后,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要求:学生通过集体朗读、个别诵读,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和关键词语)

提示:充满敬意、震撼、感慨;结合PPT逐层分析。

1、作者为什么会对霍金充满深深的敬意?

提示: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

2、A、当作者邂逅霍金时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提示: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周围人的感染,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B、作者为什么会有心灵的震撼?

提示:因为其独特的形象:身躯、目光(极度冷漠、超常魅力:不矛盾,漠视生活艰难)3、作者为霍金感到庆幸,但之前又说霍金是不幸的,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阐述的角度不同。

庆幸: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他生活在一个个人生活时空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

四、拓展:剑桥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那么,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周围也有人文关怀的存在,我们如何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听听刘翔自己的声音:“前天参加了一天活动,晚上刚到上海,一下飞机就又被请去高庆祝活动,你说说看,谁能够受得了。”(摘自《文汇报》)刘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抱怨道。记者发觉刘翔在讲这番话语时,无奈的眼神中甚至还有些愤怒。“说真的,我根本不想去参加那些庆功活动,有些是躲都躲不掉。”(摘自《文汇报》)这时的刘翔眼神中又流露出满是对于能够过正常人生活的一种渴望,只是这种渴望现在对他已是遥不可及。

2、最近,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辞去了“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你如何看待这一事情,请阐述你的观点。

3、2002年霍金在浦东机场受到媒体追逐,人们争着花高价购买霍金报告门票,而在听报告时,却有人呼呼大睡,有人交头接耳。请简评这种现象。

由以上种种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文关怀意识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努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创设一种像剑桥一样的人文环境,本文作者也有如此的想法。

五、小结(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个人价值的可贵,愿世间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关怀。

六、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人文关怀(必做)。

2、就“人文关怀”谈谈自己的理解(>=300字)。

附:板书设计

邂逅霍金

葛剑雄

不期而遇

敬意

邂逅震撼——呆滞平静跟随尊重生活空间

感慨不幸——身体残疾人文关怀

幸——科技帮助尊重个人价值

·“邂逅”了什么?——《邂逅霍金》教学的一个疑点 (2011-11-18 13:20:00)黄荣华

《邂逅霍金》是沪版高一教材中的一篇,许多老师喜欢用这篇文章上公开课。确实,这些公开课多数都上得比较精彩,听后颇受启发。但,也一直有一种遗憾。

遗憾什么?遗憾这些课没有揭示“邂逅”的深层意义。而这又恰是这个文本教学的最重要的意义。

通读全文,就会发现,“邂逅”在文章中的意义是丰富的,其中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一点就明,隐性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接近,去理解,去体认。我以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性解读,才算实现了《邂逅霍金》的教学意义。

因为,这篇文章单是就文章形式而言,高一学生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就能很好地把握:“邂逅”之前的陈述(铺垫)、“邂逅”之时的描写与叙述、“邂逅”之后的沉思,三个层次非常清楚,一点就明。这样,这篇文章作为一个“独特”

的文本,它的教学意义就应当定位在它“独特”的情感与思想意义。

它“独特”的情感是什么?是作者葛剑雄对霍金的崇敬之情,对“霍金现象”的深沉感慨与由衷的感佩。

它“独特”的思想是什么?是“霍金现象”给人们的启示:以健康、理性的精神平视每一个生命体,充分利用时代具有的可能性(时代文明具有的高度)让每个生命个体实现他的生命意义(用郭橐驼的话说就是“顺天”“致性”)。

因此,在学生大体上理解了文章这些后,教师应当让学生归纳课题“邂逅”的意义:

1.在剑桥与霍金不期(没有约定)而遇。

2.在剑桥与霍金现象(作者早已期待的人类文明高点)的相遇。(人类文

明的高点从来就期待所有的人去接近他。霍金现象所体现的人类文明高点,也是历史地理学者或者说人类文化学者葛剑雄心中早已期待的人类文明高点。因此,两个高点一拍即合。这其实就是文明与文明的心灵约定。所以,葛剑雄与霍金相遇是有约定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形式约定,而是本质意义上的心灵约定。)3.呼唤人们不断与此相遇,在相遇中去接近他它,达到它,创造新的高度。(文章最后的“更”与“更愿”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让学生认识、理解、体认“邂逅”的这些意义,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与人类文明的高点相遇(这应当是作者写作这个文本的最重要的意义)。我相信,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自觉地去不断地与人类文明的一个又一个高点“邂逅”,从而不断抵达文明的高点。

上海高考语文课内内容整理

第一册 沁园春,词牌名. 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枫树、百舸争流)(描写万物极富生命力之景,表现风发意气、满怀豪情) 用词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从美丽角度切入。表现居里夫人之美——外在美(世俗称羡的美貌)、内在美(远大志向、执着追求进取)1、叙议结合。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P5、P7)3、引用名言。(深化主旨,加深文化内涵) 《边城》 描写了湘西边境的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通过叙述主人公翠翠与傩送、天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和对已被现代文明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1、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诗意的边城诗意的人)2、以简练而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心理。3、对地方风物的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景物) 《合欢树》 通过合欢树写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在人世)”的酸楚。 1、象征手法的运用: 母亲—合欢树:母爱,对儿子的期盼 儿子—合欢树:我的成长,对母亲的思念 母子合欢—母亲的期望得到实现,儿子理解母爱 2、语言风格:沉静、淡然。(平淡朴实) 《最后的常春藤叶》 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法国。《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俄国。《套中人》、《变色龙》 作者:欧亨利,美国用一个构思巧妙的故事,描写了几个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展现人性之美。贝尔曼:舍己为人、以生命为代价创造出真正杰作的画家。(为完成杰作得了肺炎) 1、埋伏笔:贝尔曼“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 2、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语言风格:幽默俏皮,被称为“含着眼泪的微笑”。 《邂逅霍金》葛剑雄 通过记述邂逅霍金的过程,不仅展现霍金独特的人格魅力,更从人文视角,引发人们对霍金生活环境的关注,强调应该弘扬人文关怀精神,构建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 1、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霍金形象。 2、用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来组织文章,点明主旨。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新月派”代表人物。 表达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对难忘岁月的深深眷恋。 1、“三美”主张(闻一多):音乐美(语言清新,节奏轻柔委婉) 绘画美(情景交融,意境美) 建筑美(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2、折柳赠别意象 作者: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描写大雪纷飞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1、巧借意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2、缘情造境,以境显情的手法。3、沉郁回环的表现手法。(“呀”)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六年级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因此,提高复习课有效性应注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自我整理,强调知识网络的个体,启发学生自我质疑,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复习课目的在于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试图找出解决疑问的途径、方法并力求其结果的独到创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二、通过讨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总结学习规律,运用学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通过讨论、归纳、练习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难点: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 一、课前印发阅读材料《爱的纽带》; 二、准备阅读练习短文两篇:《那个落地的纸箱》《最亮的星星》; 三、制作相关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给你们发了阅读材料《爱的纽带》,都读了吗?这是去年小学毕业会考时所考核过的一篇课外阅读。其中有一题要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你看,老师摘录了其中两位同学的答案,(出示两个有不同存在问题的答案:一个概括得过于简单,另一个概括得过于罗嗦。指生读)假如你是评分老师,你会给他们打满分了吗?(指1名回答)为什么?那我们平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会出现类似这些或别的一些情况吗?(指2-3名说说自己遇到的困惑)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诉说自己的困惑,引起共鸣!] 你们知道吗?去年考核这道题时,参加考试的同学10人中就有大约8人被扣分了。看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但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经过系统复习,反复训练,我们一定会掌握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更好,有信心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课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鼓劲,激发学习的热情,自然引出课题]

邂逅霍金 阅读答案

邂逅霍金阅读答案 (1)自从《时间筒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2)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3)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4)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5)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暑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 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6)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 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7)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 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人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8)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9)霍金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10)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自己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1)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12)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13)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1.结合全文回答,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以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 ①取得非凡杰出的科学成就 ②直接挑战传统权威理论 ③以坚强毅力战胜罕见疾病 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任选三点) 2. 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既没有移步, 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答题模式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倔强的小红军》片断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1、“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这时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多了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片断中加点的字词,你能体会到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猪样内容、

《邂逅霍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邂逅霍金葛剑雄①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进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⑤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一种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人们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当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⑾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⑿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⒀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注]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1.结合全文回答,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以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 2.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3.作者说“霍金是幸运的”,其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4.第⒀段中,作者为什么希望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的一生? 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女记者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霍金的脸庞充满恬静的微笑,他艰难地扣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幕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罕见的疾病而瘫痪的霍金始终坚持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联系材料中他的精彩回答,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课外阅读”答案: 1.取得杰出的科学成就;直接挑战传统权威理论;以坚强毅力战胜罕见疾病;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答出三点即可)2.(1)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这样一位超常的人,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2)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权利。(意思对即可) 3.霍金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霍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霍金生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教案 教案目标: 1.回顾、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灵活运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到语言通顺、完整、简洁。 教案重、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案准备: 1.课前印发阅读材料《换伞》。 2.课前自主复习,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我们一起学过了许多文章,也做过许多篇阅读。那么老师想问你们,学习一篇文章,一般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阅读考试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预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词语 体会作者的感情,谈感受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闻到墨香,才能读出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意韵,才能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方法,提炼要求 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题目在阅读中经常会考到。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仅只是简洁,还要做到语言(生:通顺) 事情还要说(生:完整) 小结:通顺、完整、简洁(板书) 三.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过渡:怎样才能完整、通顺而又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你们知道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

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 文本作为作品,本身带有时代和作者思想的印记,也就是作者本身对文本有着自己的解读。因此,教师要真正了解作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后,才能把握文本的意义,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从而进行有效的解读。如《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而残疾,《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她生命的思考,更是她生命的追求。 从教师的角度解读教材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对所教的课文(文本),要排除各种先入为主的干扰,进行原汁原味的阅读,教师应先整体感知其内容,把握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获得对文本整体的初步印象,对其中心思想有直觉的领悟。应具体地思考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对“作家写了什么”的追问,是解读的开始。没有这踏实的一步,后面诸如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有何特征等问题就很难展开。第二步“为什么写”是在认识、理解作家所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悟、获得的启迪、展开的联想。第三步是作品的整体上去考虑“怎么写”,如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的结构体现的什么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细读文本,抓住关键 解读文本时,教师抓住文章的“关键”深入解读。这“关键”可能是动人的情感、独特的思想、深刻的哲理、重要的信息,但都离不开文字。具体地说,文本的关键,有的是一个字(词),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部分句段。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要把握文本的“关键”所在,甚至在教学时以这些“关键”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 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课文的“首席读者”。教师也应站在叙述的角度上解读文本,像学生一眼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教师要像血红色一样提问,设想自己就是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原来自己就懂得什么?本节课新旧只是间的桥梁是什么?这节内容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自己能完全学会什么?这样,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有效地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永远是阅读教学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对文本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为了培养整体和谐发展的“全人”,因此语文教学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语文学科的文学性是对世界的一种创造性发现,文学教育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真正的文学作品总是常读常新,并且给阅读者带来真正的创造性的喜悦。”而我们却常常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硬纳入某一凝固的“空轮”中,并要求死记硬背,这其实是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文学作品的本性、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无异于“南辕北辙”。如果我们真正将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与他们自己个性化的读解结合起来,承认学生的每一种无错误的的合理和必要,不拘泥于教学上或某种约定俗成的理解,并给予充分鼓励,使其见解的独创性和丰富性彻底改变语文简单化、僵化现象,这样语文教育必将充满创新的智慧和创造的乐趣。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1、借用课题概括法。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大部分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动物远游》等。这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会组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五年级阅读训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完美)

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文学常识 2、概括题的三种主要题型 重点和难点:1、注意区分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 2、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记叙文基础知识 1、记叙文分类: (what + why)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写景文章顺序: 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阅读指导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议论: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 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主要题型: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小标题 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段意综合法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把各个部分的意思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写什么。 (2)细读文章,弄懂每个自然段、每个词句的意思。 (3)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4)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例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最后壮烈牺牲了。 本方法注意事项: 1、能够正确地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 2、综合组织各段的意思,不等于各段意思简单相加。要适当使用过渡句或关联词语,使相加的句子通顺。删去重复或次要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找段内主句六条规律 (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

如《猫》的第一段有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可以作为这段的段意。段中有总结句的也是如此。 (2)有过渡句的,一般也是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中,第一分句是上级段意,第二分句可作下一段段意。 (3)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段意。如《一个粗瓷大碗》:“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就连忙给她送来。”这一段先记叙“果”——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粗瓷大碗。即该段意。 (4)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也是段意。如《一夜的工作》中,第二段中心句为:“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稍加整理,便可作段意。 (5)写事情的起因、结果的,一般要抓住结果归纳段意。如《李时珍》的第三段,起因:李时珍准备编写一本药书。经过:李时珍为编药书而积极准备。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故第三段段意为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6)问答形式的段落可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段意。偏正关系的一般根据正的内容归纳段意。转折关系的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递进关系的抓递进部分的内容。 标志法 这是通过关联词来分析语意及其关系的方法。单层句群分析起来较为简便。如: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

2020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作文赏析

2020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优秀作文赏析2020普陀区高三一模作文题 某位作家曾说: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细节形式存在的,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如果抹去了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 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某位作家的一段话,第二部分问“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与思考,那么,我们首先要把握的就是:这位作家到底在说什么? 从材料表述看,作家的话可分成三层:先从”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说起;由此推出我们“看世界”怎么看;再从反面阐述了不这么看的结果。换而言之,思考和阐述的核心是如何看世界,前一层解释之所以这样看的原因,后一层强调这样看的必要性。 分清层次后,材料所蕴含的基本观点似乎已不难把握,即“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审题到这里,我们肯定已经捕捉到一个非常眼熟的词——“细节”;或许,还会马上联想到许多关于“细节”重要性的名言和事例,“细节决定成败”“忽视一颗螺丝钉将毁掉整个飞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等等。然而且慢,先回到材料中想一想,这位作家和我们谈论的是关于成败的问题吗?“如何看世界”,是否可以直接等同于“如何做事情”“如何走向成功”? 忽视材料语境,直接抽取一两个关键词而机械搬用套话,容易让作文陷入空泛甚至偏题的境地。写作是一种与材料叙述者的对话,只有把握整个材料核心的话语意义,作文才能具有针对性。这段话为什么要强调“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材料中为什么要特别提示话语出处是“某位作家曾说”,而不是一般的“有人说”?职业身份的交代,提供了一定的话语背景,提示了某种认知方式,潜藏某种现实立场,也留下了一定的思辨空间:作家们是如何看世界、如何把握看世界和看细节之

(完整版)阅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

内容:阅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日期:姓名: 一.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生活里,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之前,总要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才会捧阅读,以避免把书弄脏。 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的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碰到稀有的好书,他还会亲自动手翻印,转订成册。 在鲁迅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丝、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及其平常的东西,保证他珍藏的1万多册图书始终历久常新的。他留下的书中,没有一册有污损、破散的状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被他发现书面上个有破边、卷角等损坏之处,他就会很不高兴。对于那种不爱护数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被“蹂躏”过的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的人。每一次把书送出去,他总是要非常仔细的把书包扎妥帖。这种花在书本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为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 珍藏.()损.坏()书籍.()寄赠.()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历久常新: 蹂躏: 3.文章围绕着的主题,一共写了四件事。 第一件是 第二件是 第三件是 第四件是 4.对文中“这种花在书本上的心理,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二.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强烈)的阳光(照射、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有遮阳蔽日之处,()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人们把吐鲁番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理由有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地概括出来。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试题型:(1)本文讲了一个的故事;文章第3段讲的是的事; (2)请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请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4)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的故事发展阶段。答题技巧 题型(1)只要答出“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就可以了; 只要题目中要求“简要”或“简要概括”的,答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题型(2) 题目中没有“简要”又要求“概括”的,“起因”和“结果”部分都不变,把“经过”要拆成“发展和高潮”。更细化的时候是把“发展”拆成故事的“转折和递进”,如题型(4)。递进 起因发展 概括文章内容经过转折 结果高潮 例题: 80枚果子 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亲道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后,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连番的奔波后,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山区找到一份生计——矿下作业。 一天,矿上放假,独自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这些野果,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枚果子。他把其中的80枚放在了包裹中。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实回家,但他一是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二是实在想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因此,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洋溢着幸福。 留下了的12枚,他是打算分给同住的12位工友的。就在他准备回家的前一晚,他拿出了留下的那些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野果。正准备要分发给对他一直很好的工友们时,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友却如临大敌般地告诉他,这果子虽漂亮,却是有毒的!还说幸亏他吃得少,要是贪了嘴,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愣了半天的他,抓起行李,疯了一样地冲进了风雪中。他连夜买了火车票,坐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一路上,他的心,一阵一阵地刀绞。他不敢想象,那80枚果子会给老母亲带来怎样的灾难…… 傍晚时到了县城,家乡也下了大雪。更让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里的那段路,因为风雪太大,根本通不了车。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发了疯似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再冷的风,

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话题一: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一、总的来说,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金色的鱼钩》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 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法四: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

上海高中语文1-6册课文总结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描写万物极富生命力之景,表现风发意气、满怀豪情。手法: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枫树、百舸争流)、虚实结合,用词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 《跨越百年的美丽》:从美丽角度切入,表现居里夫人之美——外在美(世俗称羡的美貌)、内在美(远大志向、执着追求进取)手法:叙议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引用名言(深化主旨,加深文化内涵);整散结合(结尾部分)。 《边城》:描写了湘西边境的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通过叙述主人公翠翠与傩送、天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和对已被现代文明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1、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诗意的边城诗意的人)2、以简练而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心理。3、对地方风物的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景物) 《合欢树》:通过合欢树写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在人世)”的酸楚。1、象征手法的运用2、语言风格:沉静、淡然。(平淡朴实) 《最后的常春藤叶》:用一个构思巧妙的故事,描写了几个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展现人性之美。1、埋伏笔:贝尔曼“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2、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文章有含蓄之美 3、语言风格:幽默俏皮,被称为“含着眼泪的微笑”。4、反衬:人物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反差: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舍己救人。 《邂逅霍金》:通过记述邂逅霍金的过程,不仅展现霍金独特的人格魅力,更从人文视角,引发人们对霍金生活环境的关注,强调应该弘扬人文关怀精神,构建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1、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霍金形象。2、用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来组织文章,点明主旨。 《种树郭橐驼传》:记叙郭橐驼的种树之道,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法则,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了中唐吏治扰民伤民的弊端,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顺天致性)。1、对比:郭橐驼—他植者(论述性的)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叙事性的)2、寓言体:通过郭橐驼种树,说明了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3、语言:婉约多讽。4、类比 《病梅馆记》: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托物言志 《促织》: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为政者的贪婪、凶残、自私,批判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百姓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寄托作者对百姓的同情。1、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2、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成名自身前后际遇的殊异) 第二册

1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专项练习: 邂逅霍金 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那天下午,一位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桥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有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 6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吊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的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做出更杰出的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30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