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董进宇博士:孩子“皮痒了”父母怎么办?

董进宇博士:孩子“皮痒了”父母怎么办?

孩子"皮痒了"父母怎么办?

打孩子,也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一般就是通过“打屁股”等方式树立权威,达到教育目的。在西方,打孩子不仅仅是家务事,许多欧美国家从预防虐待的角度,要求家长尊重孩子的人身权利,因此法律明令禁止任何人对儿童的体罚,包括“打屁股”。那么在美国当孩子犯错误、情绪失控或者胡搅蛮缠时,家长如何管教和规范孩子的行为呢?

来听听这位在中国长大、移民美国的新派父亲在“打孩子”这个问题上的经验吧。

如果你是一个热衷打孩子的人,来到美国会感到处处不方便。有时候不禁会纳闷,那些老美不能打孩子,小孩皮痒了可怎么办?熊孩子不能打,可怜的美国人只好使用下列两个手段:

1. Time out

2. Taking away privileges

Time out

怎么“Time out”翻成恰当的中文,颇让人费思量。最直接的联想是“罚站”,可是又不一定非让孩子站着。网上流行的翻译有“静思”、“隔离”、“独自反省”、“小黑屋”等等,老张翻译成“关禁闭”,取其从正常环境隔离的意思。

所谓time out就是在孩子做错事或情绪失控的时候,把他/她带离当时的场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强制孩子冷静下来,最好还能反省反省自己错哪儿了。

Time out的精髓在于时间结束之后家长随即和孩子的谈话。千万不能时间一到马上放羊,那样孩子只会记得被大人收拾,想不起来为啥被收拾。不管用哪种办法,都要帮孩子把惩罚和他的不当行为联系起来,那样才有效果。同时这时候谈话也能安抚孩子的情绪,毕竟是咱亲生的不是?

老美如此热爱time out,以至于老张带一岁半的女儿去医院体检,都被详细教导如何施行time out。下面这段就翻译自医院发给我们的资料。

规矩

教导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要积极给予回应。

使用肢体语言,比如看起来不高兴,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不喜欢他的行为。

一岁半的孩子一天大概会干坏事30次。

不可以打屁股。

给孩子立规矩如果有困难可以咨询医生。

关禁闭(time out)

少量使用关禁闭。可以在小孩生气发脾气踢人打人咬人的时候考虑关他禁闭。

选择一个没有玩具看不到电视的无聊的地方关小孩禁闭。这个地点要安全,不黑不吓人。比如地板上划块地方,或者用婴儿围栏围个圈,或者是弄把专用禁闭的椅子。不可以使用洗手间衣橱或地下室关小孩禁闭。

不要吼小孩,使用轻柔的百无聊赖的语调(bored tone大家自己体会吧)

如果在外面需要关小孩禁闭,可以关车里或者让小孩坐在地上或者椅子上。大人要陪着旁边,不可以把孩子自己留那里。

一岁的小孩关一分钟禁闭,两岁小孩两分钟,三岁三分钟以此类推,最长不要超过五分钟。使用计时器。

如果小孩从禁闭跑出来,立刻把他放回去重新计时。

有的小孩需要被大人固定住,这时候大人可以从背后箍住他的肩膀。告诉孩子老实罚站你就会放开他。不要看他的眼睛,也别跟他多说话。表现的好像你一点都不介意这样一直跟他缠下去。要是孩子还往外冲,就把他拉进卧室把门关住。

老张回到家立刻对女儿宣读一遍,闺女听了表示没有压力。

Taking away privileges

Taking away privileges适用于更大点的孩子,学龄儿童甚至青少年。

privilege这个词字典里翻做“特权”,然而具体到这个管小孩的手段,更确切的意思应该是:Something regarded as a rare opportunity and bringing particular pleasure.

翻成中文,“少有的乐子”;Taking away privileges ,“取消乐子”。比如你们基本上整天在家吃饭,现在说晚上出门吃大餐,孩子就有了一个“privilege"。结果孩子犯错了被你取消吃大餐,继续在家啃馒头,“taking away privilege”。

取消乐子最要紧的是找准孩子的痛处”(negative consequence)

孩子本来就不想出门吃饭巴不得在家看电视,你说我把大餐给你取消了,这就没找准“痛处”。老张相信各位抓孩子痛脚的热情和能力,然而孩子总是狡猾的,所以找准了痛处还要确保没有疏漏才行。比如你拿走孩子手机不许跟朋友联系,他转头回屋上网QQ去了,这样

我们做父母的不就傻瓜了吗?这种时候当然是要电话线网线一起拔掉才行。

除了猛戳痛处,有时候父母也要学习顺水推舟趁机下绊子的技艺( logical consequence)

比如说孩子跟朋友在外头玩没按时回家,正好取消他下次跟朋友出去玩的机会。

Again,老张绝对相信各位让孩子纠结难受的能力,不过某些收不住手的时候也请注意,过犹不及。取消的项目过多,孩子愤怒值爆表,就没办法反省自己的行为了。而且我们做父母的如此仁慈,取消乐子之前先给警告也不是不可以的,“你再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孩子还不听,“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里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管教和惩罚(discipline vs. punishment)。管教的目的是贯彻纪律,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纯粹的惩罚只为了让大人发泄情绪,就不会有这个效果,从而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从这上来说,打孩子确实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取消乐子最好设定明确的期限

比如“24小时”、“三天”等。有的父母喜欢说:“直到我能再次相信你”,“直到我说你可以才行”。这一类的说辞只会让孩子抓狂无所适从。研究表明,24小时是个比较恰当的期限,可以让取消乐子发挥最大效果(effective consequence)。

有的时候要给孩子机会把被取消的乐子争取回来,比如“打扫你的房间,保持清洁三天我就把手机还给你。”

而一旦设下期限,父母就绝对不可以随意改变(Stick to your limits)

千万不能孩子哭一哭闹一闹,就算了算了。或者孩子卖卖萌撒撒娇又舍不得了。父母就是孩子的天,你在孩子跟前就是“口衔天宪”,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哪能轻易往回收?不然损害的不光是父母的权威,还有孩子的安全感,更会转而强化孩子的不当行为(reinforcethe negative behaviors)。

有时候孩子一被罚变乖了,我们也不能说“你这阵表现不错,算了吧就不往下罚了”。老张的切身体验,只有父母一贯坚持,孩子才不会费功夫尽跟你闹,因为他知道跟你闹也没用。要是另一种情况,孩子整天在你这胜利,哪一次你坚持一下不松口,他只会认为是闹的不够,继续努力!这样下去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难管。

唯一的例外就是父母发狠说气话的时候,“有我在的一天,你就永远别想用手机!”这话说的时候过瘾,说完没法实践,总不能就拽着孩子探索永远有多远?这时候要想不食言,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坐下重新谈,“这不是一下气糊涂了吗?你爹/你娘我也是可怜怜,哦不,活生生的人哪......”重新谈出个合理期限,再认真执行下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