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赵珊(2006):我国财政支农效益评析及政策优化,商业研究(11)

^赵珊(2006):我国财政支农效益评析及政策优化,商业研究(11)

^赵珊(2006):我国财政支农效益评析及政策优化,商业研究(11)
^赵珊(2006):我国财政支农效益评析及政策优化,商业研究(11)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6)11-0120-04

我国财政支农效益评析及政策优化

赵 珊1

,赵 媛

2

(11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21山东环宇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在投入大量财政支农资金的同时,要认真分析支农资金效益不高的原因,

优化财政支农政策,使有限的支农资金产生实效,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农村早日实现小康服务。关键词:财政支农;效益评析;政策优化中图分类号:F81218 文献标识码:A

Evaluating Perform ance of Financial Fund for Agriculture and

Optimizing Policy of Our Country

ZH AO Shan 1

,ZH AO Y uan

2

(11International Audit Department ,Nanjing Audit Univer 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China ;

21Shandong Huanyu Co .Ltd .,Linyi ,Shandong 276000,China )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a special industry.A large number of funds are in fused into agriculture every year .In order to bet 2ter rural area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iscusse the per formance of the financial funds ,im prove their effect and optimize the policy in China.

K ey w ords :financial fund for agriculture ;per formance evaluation ;policy optimism

 收稿日期:2005-07-01

作者简介:赵珊(1972-),女,山东人,南京审

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讲师,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会计、审计、农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

究项目,项目编号:05S JB790023。 一、前言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同时,农业又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一方面,农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自身资金的积累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农业利润较低,经营风险较大,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吸纳能力。农业的重要性及其特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予

以支持与保护,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支持与保护

的重要措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农的领域不断扩大,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等方面投入的大量资金,为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水平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财政支农总量有所提高,但相对份额却在波动中呈现出下降态势,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收入不高、农业私人投资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投入不仅构成农业投入的主要来源,对一些农业公共基础建设来说,甚至是唯一来源。农业投入特别是农业公共物品投入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 这里指金融当局对民间金融的非法经营睁一眼闭

一只眼,以及对民营银行的准入仍停留在试点阶段。⑤ 这在“稳定压倒一切”中国式执政理念影响下,

国家主观效用的评价莫不如此。参考文献:

[1] 徐滇庆1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

问[C]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熊继洲1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对内

地的启示,载于《民营银行———台湾的实践与内地的探索》[C]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3] 张杰1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M]1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4] [美]诺思著Π刘守英译1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M]1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1[5] [冰]思拉恩?埃格特森1新制度经济学[M]1北

京:商务印书馆,19961[6] 林波1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国家模型与效

用函数[J ]1金融研究,2000,(12)1[7] 段银弟1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效用函数[J ]1

金融研究,2003,(11)1[8] 卢现祥1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1北京:中国发

展出版社,19961

(责任编辑:吕洪英)

2006Π11 总第343期

商业研究

 COMMERCIAL RE S E ARCH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财政支农的力度无疑将会进一步加大。但是,面对刚性的财政预算约束,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增长将十分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支农资金效益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现状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用及其他,其中支农支出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从宏观上看,财政支农资金效益表现为农业G DP增长指数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指数之间的关系。从表1可以看出,1995年以来,财政支农效益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由1996年的0195下降到2003年的0147。

表11995-2003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效益表(宏观)

年份农业G DP

(亿元)

国家财政支

农总额(亿元)

农业G DP增

长指数

国家财政支

农增长指数

财政支农

资金效益

1995119931057419—————————1996138441270014111511220195 1997142111276614111911330189 19981455214115418112121010161 19991447210108518112111890164 20001462812123115112221140157 20011541118145617112921530151 20021611713158018113421750149 20031709211175415114331050147 (资料来源: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出)

从微观上看,财政支农资金效益表现为农民人均来自第一产业收入的增长指数与支农支出的增长指数之间的关系。从表2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农民人均来自第一产业收入的增长指数曾一度在1997年上升,但随后在1998年开始回落,在2000年达到最低值,2001年后又开始缓慢回升。农民人均来自第一产业收入的增长缓慢与保持高速增长的财政支农支出形成强烈的反差,支农支出资金效益逐年下降。不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不是很理想,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表21995-2003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效益表(微观)

年份

农民人均来自

第一产业收入(元)

支农支出

(亿元)

农民人均来自第一

产业收入增长指数

支农支出

增长指数

支农支出

资金效益

19959961543012—————————199611921651011112011191101 199712671756018112711300198 199812371462610112411460185 199911801067715111811580175 200011251376619111311780163 200111651291810111721130155 2002116718110217111721560146 2003119511113419112021640145 (资料来源: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出)

三、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存在的诸多“不合理”

李焕彰、钱忠好(2004)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通过对1986至2000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项目中边际产出效应高低的次序为:科技三项费用最高,基本建设支出次之,支农支出最低。而2003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总额1754145亿元中,支农支出所占比重最高,达到64168%;基本建设支出比重次之,占总支出的30106%;科技三项费用比重最低,仅占总支出的0171%,现行的财政支农资金总体投入结构与测定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在支农支出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用于农林水气等部门的人员供养和行政运行,而用于生产支出的比重过小。在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中,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建设比重较大,而用于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农业科技投入的严重

总第343期赵 珊:我国财政支农效益评析及政策优化?121

 ?

不足,使我国农业生产受到技术的约束,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下降,农民增收缓慢。

(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完善”

1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农业投入职责划分不清,地方支农投入严重不足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职责,但具体什么项目应由中央政府投资,什么项目应由地方政府投资,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这种体制的不完善引发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中央投入的支农专项资金,往往要求地方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但根据实际调查,在我国欠发达的中西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县乡财政支农能力的弱化与提高支农效益的矛盾比较显著。

21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分散,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目前,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较多,财政、计委、科技、农口主管部门(农林水气等)都负有政府农业财政资金的管理职能,各部门之间按照事权分配财权。但是,由于在政府各部门之间仍然存在职责分工不清、协调整合不足等问题,不同渠道的投入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项目安排、建设内容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降低了资金的效益。

31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状况缺乏追踪监督,资金到位率低

目前,由政府投资的农业项目实行按投资额度确定权限,审批程序多,手续繁杂。项目审批制度化、公开化、科学化不足。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内容仍是分资金、下指标,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在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追踪监督机制,使得资金到位率低,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如2003年审计署通过对中西部地区10省市49个县(市)的审查,发现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达4195亿元,主要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弥补经费、出借、经营、建房买车等,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额的10%。

(三)财政支农资金运行机制的转变存在诸多“不及时”

11财政支农政策目标的转变相对滞后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WT O的加入,推动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迅速凸显。我国农业政策和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应该适时转变,但就总体而言,财政支农目标偏离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标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许多财政支农项目所瞄准的,仍然主要是农业的增产目标。例如,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人员和科研投资中,仍有80%左右主要与农产品的数量增长有关。

21财政支农方式的转变相对滞后

现有的财政支农方式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财政无偿拨款或直接投资较多,财政贴息和补助等引导性投资较少。由于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对贴息和补助等间接投资的忽视,造成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工商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投资主体在农业及农村资本市场上面临的风险太高,缺乏参与投资的热情。二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以间接支持较多,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有限。据统计资料显示,“九五”期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直接和间接投入达到8000多亿元,农民直接得益的约2200亿元,仅占农业总投入的25%。三是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多,用于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环节的少。1998年以来,每年用于粮、棉、油、糖流通的补贴占政府农业支持总量的30%左右,年均增幅达27%。在产前和产后环节,尤其是在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检验检疫等方面,政府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况且将巨额的补贴投入流通领域,农民受益很小。据丁学东(2001)测算:国家每耗费7元钱,农民才得到1元。这种支农方式显然影响资金效益。

四、优化财政支农政策,提升支农资金效益

由以上分析可知,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在支持结构、支持对象、支持方式上均难以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变化,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财政支农政策的优化应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的选择运用,提高资金效益,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

11精简乡镇政府机构,逐步实行乡镇自治,抑制部门事业费的恶性膨胀

公共财政不能是“吃饭”财政,而应是办事财政,应改变过去那种部门对口设置的做法,乡镇机构的设置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构建。随着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面向农民收取的各种税费逐步降低或取消,乡镇政府机构精简将更加紧迫,同时,通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政府处理公共事务和管理乡村提供了便利,为乡镇精简机构提供了技术支持。

21适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基建投入中国债资金比重很大,达70%以上,而正常的预算内基建投入较少。与中央财力增长状况相适应,应逐年增加一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以保证农业基建投入有一个正常稳定的来源;对于大江大河的治理、生态环境的维护等存在外部性或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建设项目,其资金不应再归类于农业基本建设资金项目,应单独列支,以免虚增农业投入;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变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投入不足的状况,突破制约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瓶颈。

31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如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是加入WT O后人们关注

?122

 ?商业研究2006Π11

的焦点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能否在保持农产品产量稳定的同时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并提高农产品质量,完成这一双重任务的最有效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因此,今后应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的力度,以成本替代为投入目标,不断改善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科技能力和服务水平,在稳定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私人生产者的物质要素投入,降低生产者个人成本,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

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应本着“统一、效能、协调”的原则,对现有的农业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对于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防止项目重复投资或投资过于分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可由财政部门对支农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计委、科技和农口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资金的使用、安排及实施、后续管理等工作。科学界定各级政府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财权与事权。从长期看,凡属于全国农村的公共产品,理应由中央财政供给;凡属于地方性的公共产品,理应由地方财政供给。但从近期来看,鉴于欠发达地区及粮食主产区县乡财政严重困难的实际情况,可重新调整县乡财政的职能定位,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近期在上述地区财政支农中的主体地位,以保证这些地区农村公共产品能够稳定增长。

(三)优化财政支农方式,实现不同支农方式的有机结合

11优化财政资金支农方式,实现多种财政支农形式有机结合

从国内外经验看,财政支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除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财政无偿拨款或直接投资外,还可以采取贴息、投资补助、税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对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等公益性较强项目的建设,应采取财政无偿拨款的方式。对于农民培训、良种推广和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等介于公益性和竞争性之间的项目,宜更多地采用贴息、投资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形式,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21优化财政支农方式,实现宏观目标与农民收入的有效结合

对粮棉油等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使政府陷于无止境的财政补贴“黑洞”,加重了财政负担,农民得益甚少。转变财政补贴方式,提高对农民直接支持的比例:一种是直接的收入支持,即将一部分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继续加大对受灾地区、贫困农民的收入补贴;另一种是直接的生产支持,即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或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支持。如加大小麦、玉米、大豆的良种补贴力度,探索畜禽良种补贴制度,以真正发挥鼓励使用良种的作用,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总量,以有效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1优化财政支农方式,实现财政支农与其他支农方式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农业财政的支持与导向功能,利用多种形式积聚农业资金:通过补助和贴息的方式,调动生产经营者自身资金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农业经营者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贴息的方式,使财政资金与农业信贷资金有机结合;采用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开发投资。各种渠道资金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

首先,要加强编制财政预算监管,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一定比重。编制财政预算要经过反复审议、论证,充分体现支出责任和事权范围的统一。提高分配的透明度和分配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随意压缩财政支农资金。其次,以政府采购改进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对于防洪、抗旱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考虑采用政府采购方法,利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对预算支出实行全程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以节约预算资金,降低采购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再次,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检查验收制度,提高资金到位率。在支农项目完成后,不论项目大小,支出资金多少,都要按规定检查验收。财政部门根据验收状况,决定是否支付、结算财政支农资金。同时,要注意财政支农资金项目验收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最后,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体系。应完善由人民代表大会的宏观监督、财政部门的日常监督和审计部门的事后监督构成,以社会监督为补充、以法律监督为保障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支农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1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N]1人民

日报,2003-021

[2] 姜长云1县乡财政困难及其对财政支农能力的

影响[J]1管理世界,2004,(7)1

[3] 李焕彰,钱忠好1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

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1中国农村经济,2004,

(8)1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中国政府支农资金与管

理体制改革研究[Z]120031

[5]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12004中国财

政发展报告[M]1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161

[6] 苏明1中国农村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M]1北

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51

[7] 陈锡文1中国县乡财政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M]1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1

[8] 中国统计年鉴2004[Z]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0041

(责任编辑:席晓虹)

总第343期赵 珊:我国财政支农效益评析及政策优化?123

 ?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 [摘要]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正文)一、近几年的财政政策一直具有明显的“积极”特征 从1998~2003年,我国连续6年实行了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按前5年带动比率1:5(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形成总

我国政府还加大治理乱收费、规范分配秩序的力度。1998~2003年,我国政府公布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费项目1805项,降低469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400亿元左右。由于收费是一种准税收,减费可以起到与减税等价的效应,同样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投资的能力。 4.结合财政体制完善,强化财政政策作用。2003年,中央财政本级收入由1997年的4227亿元增加到11849,5亿元,年均增长18.7%;相应地,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49.5%上升到54.6%。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由1997年的2857亿元增加2003年的8687亿元,年均增长20.4%,高于同期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在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设计中,注重发挥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长期建设国债主要是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国债投资项目也带动了银行的配套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资金的运营效益。特别是,1998年通过国家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提高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增强了银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doc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解释评价标准 项目决策20 项目目标 4 目标内容 4 目标是否明确、细化、量 化 目标明确(1分),目标细化 (1分),目标量化(2分)决策过程8 决策依据 3 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 划;是否根据需要制定中 长期实施规划 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 分),根据需要制定中长期 实施规划(1分) 决策程序 5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 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 是否履行相应手续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2分), 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2分),项目实施调 整履行相应手续(1分) 资金分配8 分配办法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 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 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 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 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项目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 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项目管理25 资金到位 5 到位率 3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 100% 根据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 计划的比重计算得分(3分)到位时效 2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若未 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 进度 及时到位(2分),未及时到 位但未影响项目进度(1.5 分),未及时到位并影响项 目进度(0-1分)。 资金管理10 资金使用7 是否存在支出依据不合 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 用项目资金情况;是否存 在超标准开支情况 虚列(套取)扣4-7分,支 出依据不合规扣1分,截留、 挤占、挪用扣3-6分,超标 准开支扣2-5分 财务管理 3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 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 行;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 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 规范(1分)。 组织实施10 组织机构 1 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机构健全、分工明确(1分) 谢谢欣赏

财务分析与绩效评价

2010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治理》内部讲义 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考点透视】本章属于重点章节,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指标与方法,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企业综合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了解财务分析的含义、内容与意义。 【提纲树】

【提纲综览及运用】 第一节财务分析与考核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是依照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纳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以后进展趋势的过程。

1.能够推断企业的财务实力; 2.能够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3.能够挖掘企业潜力,寻求提高企业经营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 4.能够评价企业的进展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要紧包括:(1)偿债能力的分析(2)资金营运能力分析(3)获利能力分析;(4)进展能力分析(5)企业综合能力分析 【例1】(2006)在下列财务分析主体中,必须对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进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了解和掌握的是()。 A.短期投资者 B.企业债权人 C.企业经营者 D.税务机关 【例2】(2006)债权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最为关怀的是()。 A.企业获利能力 B.企业偿债能力 C.企业进展能力 D.企业资产运营能力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例3】在财务分析中,将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以讲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方法称为水平分析法。() 【例4】下列指标中,属于效率比率的是( )。 A.流淌比率 B .资本利润率 C.资产负债率 D .流淌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 【因素分析法原理】(1)连环替代法 设某一指标 N 是由相互联系的A 、B 、C 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和基期(打算)指标为: 基期(打算)指标:N 0=A 0×B 0×C 0 ...........................(1) 第一次替代:N 2=A 1×B 0×C 0...........................(2) 第二次替代: N 3=A 1×B 1×C 0 (3) 报告期(实际)指标为:N 1=A 1×B 1×C 1 ………………………(4) (2)-(1)A 因素变动对N 的阻碍程度:N 2-N 0 (3)-(2)B 因素变动对N 的阻碍程度:N 3-N 2 (4)-(3)C 因素变动对N 的阻碍程度:N 1-N 3 将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阻碍:20321310 ()()() N N N N N N N N N ?=-+-+-=- 【点睛】假如将各因素替代的顺序改变,则各个因素的阻碍程度也就不 同。在考试中一般会给出各因素的顺序。 (2)差额分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4号 ——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 《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0月28日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楼继伟 2013年12月1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对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政府采购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非招标采购方式,是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方式。 竞争性谈判是指谈判小组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宜进行谈判,供应商按照谈判文件的要求提交响 应文件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 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单一来源采购是指采购人从某一特定供应商处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方式。 询价是指询价小组向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发出采购货物询价通知书,要求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采购人从询价小组 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第三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以下货物、工程和服务之一的,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采购货物的, 还可以采用询价采购方式: (一)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且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 (二)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且

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 (三)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经批准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的货物、服务; (四)按照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政府采购工程。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拟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的,采购人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报经主管预算单位同意后,向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批准。 第五条根据本办法第四条申请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的,采购人应当向财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采购人名称、采购项目名称、项目概况等项目基本情况说明; (二)项目预算金额、预算批复文件或者资金来源证明; (三)拟申请采用的采购方式和理由。 第六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开展非招标采购活动,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评审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审过程和结果。 第七条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和评审专家共3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评审专家人数不得少于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成员总数的2/3。采购人不得以评审专家身份参加本部门或本单位采购项目的评审。采购代理机构人员不得参加本机构代理的采购项目的评审。 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或者服务采购项目,或者达到招标规模标准的政府采购工程,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应当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 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方式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应当从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竞争性谈判采购项目,通过随机方式难以确定合适的评审专家的,经主管预算单位同意,可以自行选定评审专家。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竞争性谈判采购项目,评审专家中应当包含1

营销渠道优化的策略研究

营销渠道优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从渠道策略、渠道 模式和渠道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营销渠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营销渠道自营渠道模式分销商渠道模式 一、营销渠道概述 营销渠道是一种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所移动的路径,是由一些 独立经营而又相互依赖的组织组成的增值链,产品和服务经过营销渠道的增值变 得更具吸引力和可用性,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营销渠道是一个组织,是一 个相互关联的个体的集合。既然它是一个集合,它就要求成员在同一个方向上发挥 自己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的达成目标,实现“双赢”或“多赢”。 二、目前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分析 1.营销渠道设计上的问题 营销渠道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科学性。很多企业 在设计营销渠道之前企业不进行规划,没有精心设计营销战略,营销渠道的建设 没有中心点,随意性特别大,最终导致杂乱无章的渠道网络。 2、错误的出发点。营销渠道的设计应该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而不少企业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仍 以产品为中心而忽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能及时、全面和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 感受和意见,甚至不能准确地掌握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这种渠道设计的出发点不 符合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3、缺乏对营销体系的整合。多数企业的营销渠道设 计缺乏营销手段的整体协调配合,没有将各种营销渠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不能系统合理地利用渠道。 2.营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营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渠道冲突。中国市场大量常见的渠道竞争手段如价格战、赠品战、促销战、经销商挖角战、终端抢夺战等等将市场竞争变成资源消耗战, 甚至变成产品 价值毁灭战,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也因回款、折扣、产品供应以及市场推广支持等 方面经常发生冲突。 2.2渠道成员忠诚度下降,唯利是图,不注重长期战略性伙伴建立。渠道成 员重视个人效益,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注重品牌、客户关系、顾客满意等战 略性问题,合作难以持久。 2.3信用度恶化,货款拖欠问题严重。信用度恶化是目前渠道管理较突出的 问题。不少商家不遵守协约,只从个人利益出发,经常性地拖欠货款,占用、挪 用货款,有的甚至卷款而逃,导致资金流的阻塞或断裂,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经 营发展,给企业造成了极大风险。 2.4渠道成员经营管理及营销素质普遍偏低。多数中间商都经营不止一个生 产商的产品,却缺乏战略性眼光,缺乏严格的管理体制,缺乏对人、财、物的合 理规划。 2.5忽视营销渠道的绩效评估。企业在建立营销渠道后,在渠道的运行中, 没有系统的对中间商的表现进行评价,缺乏科学的营销渠道绩效评估。 2.6渠道网络复杂、混乱,难以达到信息共享、利益共享。混乱的网络渠道 不仅导致营销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企业市场活动的盲目性,难以形成信息流、 物流、资金流等的良性循环。 三、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取向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取向 摘要: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和政府调控工具,财政能够且应该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设计和执行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财政分配职能的发挥。因此,如何从公平收入分配的角度完善财政政策,成为当前政府部门和力量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财政支出;税收政策 引言:财政作为政府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应积极履行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责任。首先,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其次,收入分配职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主要职能,财政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来调整社会各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最终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最后,公平原则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则,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对象及结构,均衡地照顾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内部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扩大、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这些矛盾严重影响了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在调节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问题上,财政主要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发挥作用。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提高得缓慢,年均增长率下降幅度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拉大。同时,据相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但是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是高于城镇居民。 (二)居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又会造成其对教育文化、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项目的消费水平差异,从而引发“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四条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 (七)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5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58号 《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已经2010年1月22日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谢旭人 2010年2月2日 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行为,保障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进行的内部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是指财政部门统一领导、财政监督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的,对本部门内部各业务管理机构和派出机构履行财政管理职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财务与资产管理,本部门内部控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依法监督、注重预防和规范管理的原则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促进本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能、推进廉政建设。 上级财政部门应当督促和指导下级财政部门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六条财政部门应当对下列事项实施内部监督检查: (一)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管理情况; (二)国库集中收付、财政和预算单位账户管理、国库现金管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兑付管理等情况;

(三)税收减免等税政管理情况; (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财政票据管理、彩票管理情况; (五)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六)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国有资产和财务管理情况; (七)会计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监管情况; (八)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赠款管理情况; (九)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预算、资产和财务管理情况; (十)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 (十一)对审计机关、上级财政部门等监督检查和本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七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内部监督检查负责人专题会议制度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制度等内部监督检查协调机制。 内部监督检查负责人专题会议由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主持,财政部门内部有关机构或所属单位负责人参加,通报内部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内部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和问题整改等相关问题。 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管理机构和所属单位应当设立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协助和配合财政监督机构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第八条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人员以财政监督机构人员为主。必要时,报经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财政监督机构可以抽调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管理机构、派出机构和所属单位人员参与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在对财政部门所属单位实施内部监督检查时,根据需要,财政监督机构可以聘用专门机构或者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协助检查人员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人员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时,必须忠于职守、依法监督、廉洁自律、保守秘密,做到公正、客观、规范、高效。 第九条财政部门应当重点监督检查本部门内部各业务管理机构和派出机构履行财政管理工作职责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本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发表时间:2013-06-13T16:32:21.327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5月供稿作者:刘琳琳田治威[导读]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刘琳琳田治威(刘琳琳: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085 )(田治威: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 [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宏观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财政政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结合相关经济理论以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现实背景下,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分析了现行财政政策在实际运行中有待改进的方面。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政策优化[作者简介] 刘琳琳(1981-),女,山东人,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在读,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田治威(1958-),山西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教授,研究方向:林业财政政策与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49-02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下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情况。 资料来源:各年度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从这些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我们知道,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往往不会只采取财政政策一种手段,而是通常要结合适当的货币政策一起实施。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必须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下表2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基本情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DOC 36页)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选定)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

系。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一)基本(通用)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

面,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具体如下: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 i),其通用公式为: n ∑(Z i)/n

青岛海尔公司财务绩效分析

青岛海尔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所选课程:企业财务管理

青岛海尔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一、选择该公司的理由 青岛海尔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中的佼佼者。凭借完全的中国制造,完全的自主产权在世界家电公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信誉保证,都被所属行业内外人士称道。选择海尔公司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国产品牌的实力,对国产上市公司有更好的了解。 二、青岛海尔公司的背景介绍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经中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1989年12月16日批准募股,1989年3月24日经青体改[1989]3号文批准,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 1.5亿元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和9月,经青岛市股份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青股领字[1993]2号文和9号文批准,由定向募集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并增发社会公众股5000万股,于1993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同样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张瑞敏。 海尔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电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通讯设备制造及其相关配件制造。其中空调和冰箱是公司的主力产品,其销售收入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两者占到公司主业收入的80%以上。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同行业之首,在国外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主要经营范围:电冰箱、电冰柜、船用电冰箱、微波炉、真空包装机、空调器、电磁管、洗衣机、热水器、电风扇、吸尘器及配件、通讯设备制造。公司主要产品电冰箱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欧洲CB 认证。 三、该行业的背景介绍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现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万套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链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力,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遭到重创。目前中央作出重大决定,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本文在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财政政策变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结论对我国今后要采取的财政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形势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财政政策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在此环境下无法独善其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下面就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这几个指标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1、GDP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9674334.html,/DRCNET.Channel.Web/。) 由图1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前二个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速度是最快的。同时,往年偏快的经济增速到2008年减缓下来,GDP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此后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回落。另外,2006年和2007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平稳,特别是2007年GDP增长率在高位运行。200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如果按照前两年的规律,第二季度应比第一季度增长速度快,但实际却出现了下降的态势,说明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开始减弱;第三季度更是下降至9%,比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开始走下降通道。 2、固定资产投资 虽然2008年GDP增长速度趋缓,但是投资仍然保持了过热的势头。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614.1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53365亿元,增长21.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546亿元,增长22.7%。2008年各累积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明显高于2007年,增长率也基本上比2007年高。 3、居民消费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9674334.html,/DRCNET.Channel.Web/。)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板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 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 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 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 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定量指标, 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 通用) 指标和个性( 选定) 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 国际) 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 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 经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 选定) 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 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经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 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是动态的, 可扩充的, 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 也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 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 一) 基本( 通用) 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面, 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 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 =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 =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 =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 指项目申报时, 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 指项目完成后, 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能够量化的数额时, 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 则能够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 得出结论。具体如下: 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 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i), 其通用公式为: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参考格式) 评价客体类型(在相应的□内打√):□部门□单位□项目评价客体:(公章) 主管部门:(公章) 主管部门预算代码:□□□□□□ 评价机构□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单位□中介机构评价机构名称:(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评价工作组负责人:(签章) 联系电话: 评价时间:年月日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正文) 按照×××工作部署,依据×××提供的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等资料,根据《秦皇岛市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财政支出绩效实施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1、目标概述 2、主要目标原计划指标值 3、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概述 评价工作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步骤,定量评价以评价客体提供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经过认真审查和核对,测出定量评价结果;定性评价由工作组调查问卷、听取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及现场考察提问,经量化分析得出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工作组综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二、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 1、实际工作绩效概述 2、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评价工作中,通过对评价客体报送的基础资料进行核实、分析、整理,采取查阅政府相关统计数据、抽查部门工作记录、对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直接勘察、测验数据等途

径,获得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三、一致性对比及差异性原因分析 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得出既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不一致的内容,如超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内容进行经验和原因分析,包括主观、客观、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分析。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1、采取的绩效管理措施以及支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2、改进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五、评价结果和结论 经评价,该部门××××绩效得分××分,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 六、评价责任 本评价结果依据评价客体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运用规定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组保证本次评价工作全过程的公正和公平,各项评价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由评价客体负责。未经评价组织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评价结果对外公布。 七、评价工作组人员名单及签字(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八、报告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4.1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根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批复》(国函[1996]81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二O一二年二月七日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五条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六条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七条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 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条事业单位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 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0号——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部长楼继伟2016年2月16日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代理记账资格管理,规范代理记账活动,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代理记账资格的申请、取得和管理,以及代理记账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代理记账机构是指依法取得代理记账资格,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机构。本办法所称代理记账是指代理记账机构接受委托办理会计业务。第三条除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批准,领取由财政部统一规定样式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具体审批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可以依法从事代理记账业务。 第四条符合下列条件的机构可以申请代理记账资格:(一)为依法设立的企业;(二)持有会

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从业人员不少于3名;(三)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为专职从业人员;(四)有健全的代理记账业务内部规范。第五条申请代理记账资格的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的审批机关提交申请报告并附送下列材料:(一)营业执照复印件;(二)从业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证明;(三)专职从业人员在本机构专职从业的书面承诺;(四)代理记账业务内部规范。第六条审批机关审批代理记账资格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二)受理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三)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

财务绩效分析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一、选择该公司的理由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世界最大的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供应商之一,是汽车动力电池重要的材料供应商。杉杉科技从锂电池负极材料起步,相继建立起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完整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致力于成为动力电池领域全球领先的企业。 二、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的背景介绍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11月27日经宁波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以甬体改(1992)27号文批准成立的定向募集股份制试点企业,于1992年12月14日取得营业执照。1995年12月2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1995)208号文批准,本公司于1996年1月向社会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票并上市交易。所属行业为工业类。公司经营范围为服装、针织品、皮革制品的制造、加工、批发、零售;汽车货运、服装洗染、房屋租赁业务;商标有偿许可使用。主要产品为杉杉品牌服装、外销针织品、高性能电池正、负极材料。 三、该行业的背景介绍 锂电池是20 世纪9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二次电池,广泛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通讯产品和电动交通工具。传统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受锂电池销售配套化影响,其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锂电池高端市场已被挤占,锂电池需求量相应大幅增加。从1992 年SONY 公司开发出第一颗锂电池至今已有十五年,锂电池能量也已大幅提升,锂电池正极材料已经从单一的钴酸锂材料,发展到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材料齐头并进的阶段。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另外,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表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广阔前景。在锂电池市场增长的拉动下,锂电池材料整体市场呈上升趋势。[1] 四、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21239.00/196370.00=1.13;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66778.00/196370.00=0.85; 3、资产负责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262835.00/646817.00=0.41; 4、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383983.00/646817.00=0.5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