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特点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特点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特点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特点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核心提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病毒,病毒粒子形态为多形性,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囊膜表面呈松散、均匀排列的冠状纤突,状如皇冠,其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的毒株离心力超过100000克时纤突会丢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用自然毒初次接种鸡胚,多数鸡胚存活,但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对鸡胚的毒力增强,到第10代时,可在接种后的第9天引起80%的鸡胚死亡。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首次报道在广东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存在,随后绝大多数省份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主要为呼吸型。1962

年等在美国发现了致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将其命名为株,该型的代表毒株有株、株、56b株、株等,其中株是缓和型毒株。同年在澳大利亚分离出N1/62(T株),该病毒被认为是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代表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国内也相继爆发,流行十分广泛。尤其是最近几年,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肉鸡群中大面积流行,给养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病毒,病毒粒子形态为多形性,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囊膜表面呈松散、均匀排列的冠状纤突,状如皇冠,其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的毒株离心力超过100000克时纤突会丢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用自然毒初次接种鸡胚,多数鸡胚存活,但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对鸡胚的毒力增强,到第10代时,可在接种后的第9天引起80%的鸡胚死亡。胚体的特征性变化是发育受阻,胚体卷成球形,脚变形压在头部,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尿囊液增多,肾脏尿酸盐沉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也能在15~18日龄的鸡胚肾细胞()、鸡肾细胞()和鸡胚肝细胞()上生长,经多次传代(6~10代)后,可引起较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胞浆融合,形成合胞体及细胞死亡。病毒经

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指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实验室诊断 免费

实验二十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 掌握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内容及方法 对本病的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和临诊诊断,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为了确诊,尤其在新发病区,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或特异的血清学诊断。 一、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牛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患牛康复后仍长期带毒。隐性感染的公牛,精液中含有病毒。病毒的分离可确诊本病或检验牛体带毒情况。 1.材料准备 (1)病料的采取,用灭菌棉拭子伸入鼻道采集其分泌物,放入含青霉素每毫升l 000单位,链霉素1000μg/ml,pH7.2的Earle's液中,也可刮取眼分泌物,处理方法相同;或棉拭子采取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早期病变)的阴道粘液,处理方法与上述相同;刚死亡的胎儿,立即以无菌采集肺、肾、脾等组织放入每毫升含青霉素1000单位,链霉素1000μg/mlpH7.2的Earle's液中,或取胸水。采集的病料置4℃冰箱保存,并在24h内送到实验室供病毒分离。 (2)病料的处理棉拭子样品,先冻融两次,并充分摇动,挤于拭子,将样品经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作为细胞培养的接种材料。若是组织样品,经玻璃砂研磨碎后,用Hank's液制成20%悬浮液,经10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供病毒分离。胸水直接经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供病毒分离。 2.病毒的分离取经处理过的样品0.2ml,接种于已长好单层的犊牛肾或牛睾丸原代或次代细胞培养瓶中,每份样品接种4瓶,置37℃吸附1h后,倾去接种液,用Hank's液洗3次,最后加入含3%犊牛血清(不含IBR抗体)的细胞培养维持液lml,于37℃培养,逐日观察细胞病变。若按种后第?天仍不出现细胞病变,则收取其培养物接种于新制备的细胞培养上,盲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出现细胞病变者,收取培养物供作病毒鉴定。细胞病变的特征是细胞变圆,聚合呈葡萄串状,拉网,最后脱落。 3.病毒的鉴定取上述有细胞病变的培养物,经冻融裂解两次后,以10000r /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作中和试验进行鉴定。其方法,用IBR阳性血清(效价l:32)和阴性血清分别与该分离物等量混合(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在37℃ 的终点。作用60min后;接种于细胞培养,按Reed—Muench法计算分离物TCID 50 若分离物能引起典型的IBR细胞病变,但经细胞中和试验,其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组的TCID 的对数之差≥2.5者,则判该分离物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50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 疾病概述: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呼吸道型和肾病理变化型两种类型。病原病毒能在发育的鸡胚中生长良好,也能在气管器官组织培养中增殖。病毒经56℃15分钟或45℃90分钟即被灭活,对乙醚敏感,50%氯仿室温下作用10分钟、0.1%去氧胆酸钠4℃作用18小时能使病毒完全失去感染性。病毒对常见消毒剂敏感,0.05%或0.1%的β戊酮内酯(BPL)或0.1%福尔马林均可使其失活。 流行病学:自然感染仅见于鸡、雉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雏鸡发病最严重。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天。病毒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渗出物中,也可在肾和法氏囊中增殖。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饮水、饲料和垫料传播。本病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几乎全群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季节较为严重。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18~36小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长,有母源抗体的幼雏潜伏期可达6天以上。雏鸡突然出现呼吸症状并很快波及全群,病鸡表现为气喘、咳嗽、打喷嚏、气管鸣音和流鼻涕,精神沉郁、畏寒、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打堆,个别鸡鼻窦肿胀、流泪。6周龄以上的鸡症状不明显,主要是气管鸣音、喘气和轻微咳嗽等。蛋鸡产蛋量下降,并产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蛋白稀薄如水样,蛋黄与蛋白分离以及蛋白粘壳等。肾病理变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发生多、流行范围较广的疾病,20~30日龄是其高发阶段。病初,病鸡表现怕冷、喷嚏和咳嗽,有的张口喘气及气管鸣音,2~3天后出明显的全身症状,表现为厌食、拱背、饮水量增大,拉白色水样粪便,粪便中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肌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有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 疾病概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对鸡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与Ⅰ群和Ⅱ群人的冠状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某些毒株可引起肾脏和肠道疾病。所有日龄的鸡 历史及分布: 1930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次年Schalk和Hawn,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初步实验研究结果作了报道。此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印度等都有相关报道。 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了该病的病原,1937年Reaudette和Hudson首次在鸡胚上成功培养该病毒。 1962年Winterfield和Hitchner报道了肾病变型IB。早期报道的IB主要是幼鸡的疾病,但后来发现此病也存在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 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教授在广东首先发现IB的存在。此后北京、上海相继有报道,现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 1996年以来,又见有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报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同分不良等可诱发本病。1日龄雏鸡感染时刻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使其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感染后的病鸡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等途径向外界排毒,为该病主要的传染源。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d,在35d内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受污染的飞沫、尘埃、饮水、饲料、垫料等则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 3.易感性: 鸡是IBV的自然宿主,但不同品种和品系的鸡群对IBV的 敏感性不同。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其中,(1)呼吸型IB 以雏鸡和蛋鸡产蛋高峰发病较多;(2)肾型IB 多发生于10~50日龄的幼鸡;(3)腺胃型IB 多发生于30~80日龄的鸡)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流行,但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严重。本病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鸡群中传播速度快,2周内可波及全场。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毒株的毒力和环境因素(如气温、通风、饲养密度、健康状况、日粮配合、应激等)有很大关系 诱病因素: 过冷、过热、拥挤、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及疫苗接种会促进病的发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它能使成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鸡蛋的产量、质量和孵化率下降,并直接导致雏鸡死亡、肾脏病变和输卵管永久性退化;另外,IB还经常做为病因之一参与混合感染,例如诱发慢性呼吸道病(CRD)的爆发,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尤其肾病变型IB 已蔓延至全国各养鸡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最早由美国Schalk和Hawn报道,临床以患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哕音的呼吸道症状为主,之后陆续在世界各国发生,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病原为病毒(呼吸型IBV),后命名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归入冠状病毒科,是冠状病毒的代表株。 1972年邝荣禄等首次在广东证实我国也有该病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常见的有Massachussetts、Connecticat、lowa97、Iowa609、Hotle、JMK、Clark333、SEl7、Florida、Arkanass99和Australian“T”。1962年Wintefield等首次报道了肾型IBV,可引起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症状。1986年E1 Houadfi等在摩洛哥首次分离到以G株为代表的嗜肠型IBV,主要引起呼吸道、肾脏及肠道病变。Gough等首先报道了英国存在一种新的特殊IBV血清型793/B,而来自西班牙、德国、希腊和墨西哥可疑血清样本中亦可发现抗此血清型IBV的特异性抗体,法国、荷兰、意大利、泰国等均有此血清型IBV的存在。 IBV基因组核酸RNA复制的不连续机制及RNA聚合酶的不完全校对机制,使得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点突变、插入、缺失或重组,造成大量IBV变异株的出现,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到的IB血清型已达30种之多,不同血清型毒株疫苗之间仅有部分或无交叉保护作用,IB的多血清型性为其免疫预防增加了难度。 1 IBV的基因组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为90~200nm,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蔗糖浮密度值常在1.15~1.18g/ml范围内,病毒有囊膜,表面有间距较宽、呈放射性排列的杆状纤突,长约20nm,使病毒外观近似皇冠,纤突不稳定,易从病毒粒子上脱落,当离心力超过100000r/min,甚至有时在37℃孵育,都会导致某些纤突成分的丢失,IBV 是第一个测定了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冠状病毒,长27~30kh,有感染性,5′末端为“帽子”结构,3′末端含有共价结合的poly(A)尾,至少有10个明显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分子量6.7~440kDa蛋白,病毒RNA各基因的定位次序如下: 5’-F1-F2-S-3a-3b-3c-M-5a-5b-N poly(A)-3′。Boursnell等完成了对IBV-Beaudene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共有27608个核苷酸组成,不同IBV毒株的基因组长度略有差异。lBV被分为6个区域,由小到大分别被命名为MrnaA~F。 IBV含三种最主要特异性蛋白:纤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GP,即S蛋白)、膜蛋白(Membrane Glycoprotein,MGP,即M蛋白)、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即N蛋白),分别由mRNA E、C、A编码,三种结构蛋白的摩尔比为1:6:15,第四种小膜蛋白(sM)与病毒囊膜有关。病毒的血清型、血凝抑制和大多数的中和抗体均由S1蛋白决定和诱导。 2 IBV的主要结构蛋白及功能 2.1纤突蛋白(S) S蛋白由mRNA B编码,位于病毒粒子最表层的囊膜上,是构成病毒纤突的主要成分,是由2~3个相同的单体非共价连接构成的聚合物。S蛋白包含两种糖多肽S1和

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一、概述: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英文简写ILT,是由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大多在秋末、冬春季节流行。不论各种日龄、各个品种的鸡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疾病;尤其以成年鸡发病的症状最具代表性。传染性喉气管炎,在不同的鸡群之间传播速度比较慢,但是在同一鸡群中,传播速度却非常的快,一旦鸡群内有病鸡出现,就会在鸡群内迅速传播,发病率达60%至95%,感染率可达90%以上,不同的饲养条件和鸡群状况,死亡率有很大的差异,低的可达5%左右,高的可达50%至70%,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渗出物中。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生命力比较顽强,在37摄氏度的温度下,可存活22到24小时,在55摄氏度的温度下,可存活10-15分钟,在100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会立即死亡;用3%来苏尔或1%苛性钠消毒液消毒,1分钟可以把它杀死。 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一般经呼吸道和眼睛侵入鸡体,被带毒鸡的呼吸器官和鼻腔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都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染媒介;如果产蛋鸡感染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病毒也会通过产下的蛋进行传播。有少部分鸡感染了这种病毒,虽然症状已经康复,但病毒依然会在鸡的体内存活两年之久,一旦由于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和寄生虫感染等,这种携带病毒的鸡就有可能发病,并成为传染源。 二、主要症状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潜伏期为6至12天,病鸡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病程一般为7至15天,时间长的能拖延至30天。根据病毒毒力、侵害部位,传染性喉气管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喉气管型和眼结膜型,由于病型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 喉气管型喉气管炎,也叫急性喉气管炎,主要发生在成年鸡群内,传播迅速,一旦鸡群中有发病鸡出现,在短时间内整个鸡群就会感染。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鸡冠发绀,食欲减少,甚至拒绝吃食,有时排绿色稀便。病鸡在患病初期,鼻腔会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泡沫状鼻液,眼睛会流泪。随着病情加重,就会表现为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就像气体通过液体,形成的水泡破裂而产生的声音。病鸡呈蹲伏,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升,张口尽力吸气。症状比较严重的病鸡,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咳出带血黏液,污染喙角及头部羽毛。当我们打开鸡口腔时,将鸡的喉头用手向上顶,就会看到喉头周围有泡沫状液体,喉头出血,喉头会被血液或纤维蛋白凝块堵塞。产蛋鸡感染急性喉气管炎后,产蛋量会下降10%至20%,蛋壳褪色,软壳蛋会明显增多。 眼结膜型喉气管炎,也叫温和型喉气管炎,主要在30至40日龄雏鸡群内发生,症状比较轻。鸡患病初期,眼角会积聚泡沫性分泌物,流泪,并不断用鸡爪抓眼,致使眼睛轻度充血,眼睑肿胀和粘连,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失明。鸡患病后期,会表现出眼角膜混浊,眶下窦肿胀,鼻腔有分泌物,也有部分病鸡会出现呼吸闲难,生长迟缓,死亡率能达到5%左右。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99831197.html,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 作者:张雷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2期 摘要:兽医想要提高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效果,必须要保证自身具备丰富的疾病诊断知识,能够从牛的发病症状中做出初步判断,同时应当利用医疗设备为病牛进行细致的身体检查,并不断研究优化诊断工作内容及流程,全面推动诊断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发病症状;临床检查;诊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 S85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128-01 1;发病症状及临床检查 想要有效治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就必须准确辨别病牛出现的病症是否为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症状,及时进行临床检查,确认发病情况。 1.1;发病症状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引发的,病牛在发病时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同时还会出现精神不振、嗜睡、身体乏力等症状,且饮欲有所增加,但是食欲减退。病牛症状严重时,将会影响正常呼吸,导致因窒息而死亡。 1.2;临床检查 在对牛进行临床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病牛的鼻腔充血、肿大,进行体温测量能够发现患有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牛都会有发热的症状,体温能够达到40℃以上。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如何在潜伏阶段及时发现病牛,进而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来降低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率是现阶段医疗人员的基本工作任务。基于临床检查工作只适用于牛发病后对病症严重程度进行诊断,所以在具体开展诊断工作时还需要配合其他诊断方法,研究出提高诊断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方法。 2;诊断方法 开展病原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出病毒的传染源及传染途径,然后通过实验室诊断来检查牛是否携带该种病原体,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防治工作。 2.1;检验方法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L T) 是由喉气管炎病毒( IL TV) 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IL T 病变主要发生在喉头和气管部分,其特征性病变是呼吸困难,气喘,咳出血样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胀,严重者会导致糜烂和出血。该病呈急性暴发和长期潜伏特性,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其发病率接近100 % ,死亡率10 %~40 %。感染IL TV 会使蛋鸡的产蛋量下降和死亡率增加,给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是集约化养鸡场易流行的重要疫病之一。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第一个被有效疫苗控制的禽病毒性疾病。起初人们用强毒通过泄殖腔接种来使敏感鸡获得免疫,但是免疫鸡还能排毒,而成为传染源。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弱毒疫苗来防制本病,尽管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也比强度安全,但尚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⑴现用的ILTV弱毒疫苗的毒力普遍偏强,接种后反应大。因为它的免疫原性与毒力成正相关,如果毒力通过体外传代进一步降低,那么其免疫效力也随之下降。⑵与ILTV强毒株一样ILTV弱毒疫苗也能导致潜伏感染,并且ILTV弱毒疫苗株在鸡群的传播过程中可能引起毒力反强,当它与非免疫鸡群接触时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所以该弱毒疫苗仅限于本病流行地区使用,但非免疫鸡群一旦传入本病将导致重大损失。⑶ILTV强弱毒尚无鉴别诊断方法。由于ILTV现用弱毒疫苗存在问题,使ILT的完全控制仍然是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现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开发研制一种具有与ILT弱毒疫苗同等效力又能克服弱毒疫苗上述不足的新型安全有效的ILT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利用基因工程疫苗来预防ILT 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ILTVgB基因与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病毒gB基因是同源基因,与HSV-1糖蛋白gB一样,ILTV糖蛋白gB也是一种跨膜蛋白,是病毒感染所必需的,在病毒接触和进入宿主细胞是起关键作用。HSV糖蛋白gB已经被证明能够引起体液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使免疫小鼠能够抵抗HSV强毒的致死性攻击。ILTV糖蛋白gB基因能编码205Ku的糖蛋白复合物,由ILTV糖蛋白gB制备的亚单位疫苗能保护鸡100%抵抗临床发病和83%一直强度复制。所有这些都表明,ILTV gB糖蛋白是主要保护性抗原,可作为研制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的候选抗原。 目前使用疫苗最大的问题是疫苗的免疫期短,此外,当有母源抗体存在时,许多疫苗的免疫 效果会受到干扰。DNA 疫苗可以克服以上两种缺陷,被称为免疫学上的第三次革命[22 ] 。DNA 疫苗又称基因疫苗,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使之产生特异性抗体,它不仅可诱导体液免疫应 答,而且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并兼有亚单位苗的安全性和弱毒疫苗的高效性,已经成为国际疫 苗研究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孟松树等[23 ]将分别含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王岗株gB、gC、gD 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及空载体质粒分组肌肉注射雏鸡,经过攻毒实验证明该重组质粒诱导了免疫应答,免疫保护率为79 % ,因此该基因疫苗可以作为预防IL T 的一个补充。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目录 中文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1 材料与方法 (5) 1.1 材料 (5) 1.1.1 病料 (5) 1.1.2鸡胚、鸡红细胞 (5) 1.1.3 主要试剂 (6) 1.1.4 主要仪器设备 (6) 1.1.5 引物 (6) 1.2 方法 (7) 1.2.1 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7) 1.2.2 病毒的增殖与纯化 (7) 1.2.3 病毒的RT-PCR检测 (7) 1.2.4 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活性测定 (8) 1.2.5 鸡胚尿囊液的RT-PCR检测 (8) )的测定 (8) 1.2.6 毒株半数感染量(EID 50 2 结果与分析 (10) 2.1 病鸡剖检结果分析 (10) 2.2 病毒RT-PCR检测结果分析 (10) 2.3 传毒结果 (11) 2.4 传代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检测结果分析 (11) 2.5 传代鸡胚尿囊液的RT-PCR检测结果 (11) 检测结果分析 (11) 2.6 EID 50 2.6.1 鸡胚胚病变情况 (11) 的计算结果 (12) 2.6.2 EID 50 3 讨论 (12)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动物医学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2011年4月17日,山东省临沂某大型养鸡厂送检一批疑似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病(死)鸡,调查得知该鸡群临床上表现咳嗽、甩鼻,食欲不振,精神不佳,脱水,排白色稀粪,爪干、消瘦等症状且死亡率高,现进行病鸡剖检,病变表现为气管出血,“花斑肾”。采集相关病料研磨并反复冻融后,进行RT-PCR检测结果发现IBV阳性,初步诊断该鸡群发生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将病料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进行盲传,收集各代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RT-PCR检测,同时观察对鸡胚的致病变特征,结果发现血凝试验均呈阴性,RT-PCR结果IBV表现阳性,新城疫(NDV)、禽流感(AIV)等其他外源病毒阴性,鸡胚表现蜷缩、生长阻滞现象,符合IBV的生物学特征,表示成功分离到了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鉴定;RT-PCR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属疱疹病毒I型,病毒核酸为双股DNA。病毒颗粒呈球形,为二十面立体对称,核衣壳由162个壳粒组成,在细胞核内呈散在或结晶状排列。该病毒分成熟和未成熟病毒两种,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95~250纳米。成熟粒子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未成熟的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00纳米。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肝、脾和血液中较少见。 病毒最适宜在鸡胚中增殖,病料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于接种后2~12天死亡,病料接种的初代,鸡胚往往不死亡,随着在鸡胚继代次数的增加,鸡胚死亡时间缩短,并逐渐有规律地死亡。死亡胚体变小,鸡胚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形成混浊的散在的边缘隆起、中心低陷的痘斑样坏死病灶。一般在接毒后48小时开始出现,以后逐渐增大。病毒易在鸡胚细胞(鸡胚肝细胞、鸡胚肾细胞)及鸡肾细胞中增殖,病毒接种后4~6小时,就可引起细胞肿胀,核染色质变位和核仁变圆,胞浆融合,36~48小时后,可成为多核的巨细胞(合胞体),接种后12小时,可在细胞核内检出包涵体,30~60小时包涵体的密度最高。 传染性喉气管炎不同的病毒株,在致病性和抗原性均有差异,被认为只有一个血清型。由于病毒株毒力上的差异,对鸡的致病力不同,给本病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鸡群常有带毒鸡的存在,病愈鸡可带毒1年以上。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对鸡和其他常用实验动物的红细胞无凝集特性。 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均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加热55℃存活10~15分钟.37℃存活22~24小时;在死亡鸡只的气管组织中病毒,在13~23℃可存活10天。37℃44h死亡;气管粘液中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6~8小时死亡,但在黑暗的房舍内可存活110天;在绒毛尿囊膜中,在25℃经5小时被灭活。病毒在于燥环境下可存活1年以上。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如在-20℃~-60℃时,能长期保存其毒力。煮沸立即死亡。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如3%来苏尔、1%苛性钠溶液或5%石炭酸l分钟可以杀死。甲醛、过氧乙酸等消毒药也有较好消毒效果。--北京中农华正兽药有限责任公司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Dr. Karsten Augustinski LAH, Cuxhaven China, March 2009 罗曼动物保健,库克汉文 中国 . 2009年3月

Definition 定义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ILT) is a viral infection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of chickens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是鸡呼吸道的一种病毒感染。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鸡呼吸道的一种病毒感染。 pheasants and peafowl can be affected through contact with chickens 雉鸡和孔雀 孔雀可以通过与鸡接触感染 雉鸡和孔雀可以通过与鸡接触感染 ILT is recognized worldwide ILT被认为在全球广泛存在 被认为在全球广泛存在
serious outbreaks occur when ILT virus spreads from persistently infected flocks to non-vaccinated animals 病毒从持续感染鸡群传播给非免疫鸡群时, 在ILT病毒从持续感染鸡群传播给非免疫鸡群时,严重爆发才发生 病毒从持续感染鸡群传播给非免疫鸡群时 severe forms are of economic importance since they may result in severe production losses due to mortality and/or decreased egg production 由于严重爆发的形式,引起鸡死亡和 或产蛋减少,会导 由于严重爆发的形式,引起鸡死亡和/或产蛋减少 或产蛋减少, 致严重的生产损失, 致严重的生产损失,有经济重要性 Jones, 2001

白羽肉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治疗

一例白羽肉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报告 发病情况: 浙江义务市一张姓养殖户,养殖肉鸡10000羽,4日龄出现张口伸颈呼吸,呼吸症状传播较快,大群出现聚堆,采食饮水量变化不太明显,来我处诊断前,用了利高霉素以及氟苯尼考,用后效果不明显。7日龄防疫新支二联(H120)以后,症状加重,大群出现死亡,死亡数量一天在60-70只左右,采食量下降,张口伸颈呼吸加重,个别出现拉白色石灰浆样稀粪。 解剖症状: 病死鸡喙部发紫,大部分不见脱水症状,气管内有黄色干酪样物,支气管与气管交界处更严重,喉头点状出血,气管环充血出血,气管壁增厚,气囊浑浊,心脏表面血管充血,个别鸡可见肺脏坏死,整个肠管表面血管呈树枝状充血,肾脏轻微肿大,输尿管可见白色尿酸盐沉积。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鸡群受凉引发伤风感冒进而引起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治疗: “呼特加”+“博感欣”+“双黄连口服液”饮水,连用5天,同时“肾方舒”缓解肾脏病变连用2天。 然后,“倍耐欣”连用3天,防治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和增强自身抗病力。 效果: 用药3天,张口呼吸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死亡量明显降低,采食量增加基本恢复正常,用药5天,大群恢复正常,采食量恢复正常,未见张口呼吸。后期防大肠杆菌感染,未见大肠杆菌发生。 总结: 1、冬季,气候寒冷,加之鸡舍构造简单保温性差,再者雏鸡本身气温调节能力差,此种情况下,常常造成因气温应激而引起发病。因此,育雏阶段,应严格育雏温度(保证通风良好),减少气温突变造成的应激。 2、治疗呼吸型传支的原则:解表(缓解呼吸道症状)、抗病毒、防继发感染、增强自身抗病力。 3、预防此类疾病,应严格做好相关疫苗的防疫,防疫时严格防疫方法和剂量,以防免疫失败。 4、雏鸡自身免疫力低,因此在选择开口药物时,应适当添加增强免疫力和补充先天元气的药物,如“金黄芪”等。 本文章出自山东迅达康兽药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简称鸡传喉,简写A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染病。自从1925年在美国首次报道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现已遍及世界许多养鸡地区。本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在我国较多地区发生和流行,危害养鸡业的发展。 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在病的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属疱疹病毒I型,病毒核酸为双股DNA。病毒颗粒呈球形,为二十面立体对称,核衣壳由162个壳粒组成,在细胞核内呈散在或结晶状排列。该病毒分成熟和未成熟病毒两种,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95~250nm。成熟粒子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未成熟的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00nm。 在自然条件下,鸡传喉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幼龄火鸡、野鸡、鹌鹑和孔雀也可感染。鸭、鸽、珍珠鸡和麻雀不易感。哺乳动物不易感。 鸡传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寄生虫感染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一旦传入鸡群,则迅速传开,感染率可达90%~100%,死亡率一般在10%~20%或以上,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50%~70%,急性型一般在10%~30%之间,慢性或温和型死亡率约5%。 发病初期,常有数只病鸡突然死亡。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鸣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粘液,可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在鸡舍墙壁、垫草、鸡笼、鸡背羽毛或邻近鸡身上沾有血痕。若分泌物不能咳出堵住时,病鸡可窒息死亡。病鸡食欲减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鸡冠发慧: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死亡。产蛋鸡的产蛋量迅速减少(可达35%)或停止,康复后1~2个月才能恢复。 最急性病例可于24h左右死亡,多数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8~10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病程较长,长的可达1个月。死亡率一般较低(2%),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和应激因素存在时,死亡率则会增加。 鸡传喉主要典型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组织,病初粘膜充血、肿胀,高度潮红,有粘液,进而粘膜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气管中有含血粘液或血凝块,气管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 由于剧烈咳嗽和痉挛性呼吸,咳出分泌物和混血凝块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严重时,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甚至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肺一般正常或有肺充血及小区域的炎症变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时,气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细胞水肿,纤毛脱落,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粘膜细胞变性。病毒感染后12h时,在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出现临诊症状48h内包涵体最多。病毒接种鸡胚组织细胞12h时后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临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咳出带血的粘液。有头向前向上吸气姿势。剖检死鸡时,可见气管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以后者最为特征。气管内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血凝块。 抗原和抗体检查:方法有荧光抗体法、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核酸探针、PCR、ELISA、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等。郑世军、甘孟侯建立的Dot—ELISA法,对发病鸡群口咽、泄殖腔拭子检查,检出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2%(162/202)、75.41%(92/122),敏感性

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英文简写ILT,是由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大多在秋末、冬春季节流行。不论各种日龄、各个品种的鸡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疾病;尤其以成年鸡发病的症状最具代表性。传染性喉气管炎,在不同的鸡群之间传播速度比较慢,但是在同一鸡群中,传播速度却非常的快,一旦鸡群内有病鸡出现,就会在鸡群内迅速传播,发病率达60%至95%,感染率可达90%以上,不同的饲养条件和鸡群状况,死亡率有很大的差异,低的可达5%左右,高的可达50%至70%,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渗出物中。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生命力比较顽强,在37摄氏度的温度下,可存活22到24小时,在55摄氏度的温度下,可存活10-15分钟,在100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会立即死亡;用3%来苏尔或1%苛(kē)性钠消毒液消毒,1分钟可以把它杀死。 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一般经呼吸道和眼睛侵入鸡体,被带毒鸡的呼吸器官和鼻腔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都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染媒介;如果产蛋鸡感染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病毒也会通过产下的蛋进行传播。有少部分鸡感染了这种病毒,虽然症状已经康复,但病毒依然会在鸡的体内存活两年之久,一旦由于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和寄生虫感染等,这种携带病毒的鸡就有可能发病,并成为传染源。 主要症状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潜伏期为6至12天,病鸡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病程一般为7至15天,时间长的能拖延至30天。根据病毒毒力、侵害部位,传染性喉气管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喉气管型和眼结膜型,由于病型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 喉气管型喉气管炎,也叫急性喉气管炎,主要发生在成年鸡群内,传播迅速,一旦鸡群中有发病鸡出现,在短时间内整个鸡群就会感染。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鸡冠发绀(gàn),食欲减少,甚至拒绝吃食,有时排绿色稀便。病鸡在患病初期,鼻腔会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泡沫状鼻液,眼睛会流泪。随着病情加重,就会表现为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就像气体通过液体,形成的水泡破裂而产生的声音。病鸡呈蹲伏,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升,张口尽力吸气。症状比较严重的病鸡,高度呼吸困难、痉挛(jìng luán)、咳嗽、咳出带血黏液,污染喙角及头部羽毛。当我们打开鸡口腔时,将鸡的喉头用手向上顶,就会看到喉头周围有泡沫状液体,喉头出血,喉头会被血液或纤维蛋白凝块堵塞。产蛋鸡感染急性喉气管炎后,产蛋量会下降10%至20%,蛋壳褪色,软壳蛋会明显增多。 眼结膜型喉气管炎,也叫温和型喉气管炎,主要在30至40日龄雏鸡群内发生,症状比较轻。鸡患病初期,眼角会积聚泡沫性分泌物,流泪,并不断用鸡爪抓眼,致使眼睛轻度充血,眼睑肿胀和粘连,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失明。鸡患病后期,会表现出眼角膜混浊,眶下窦肿胀,鼻腔有分泌物,也有部分病鸡会出现呼吸闲难,生长迟缓,死亡率能达到5%左右。 剖检病变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喉头气管黏膜出血、肿胀,气管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