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3分)

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铁丝圈、玻璃球、酒精灯、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

1、把玻璃球往铁丝圈里套通不过。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圈。

3、把玻璃球往加热后的铁丝圈套一下。

4、把铁丝圈放在烧杯里的冷水中冷却。

5、把玻璃球往冷却后的铁丝圈再套一下。

6.观察记录所发现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实验现象;

把玻璃球放在加热后的铁丝圈上能通过;把铁丝圈放在烧杯里的冷水中冷却后,在把玻璃球放上去不能通过。

实验结论:

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平底烧瓶一个,玻璃管一根,橡胶塞一个,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 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 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 情。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 (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 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师边引导边出示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固体的热胀冷缩湘教版(一起)

第五单元热胀冷缩 第四课固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初步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和解释科技史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制定简单的计划探究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科学态度、STSE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计划。 能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固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初步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难点:学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和解释科技史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金属球、金属环)、酒精灯、火柴,烧杯,水。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阅读: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轨间没有留缝隙,结果到了夏天,铁轨有的歪歪扭扭,有的朝上拱起,冬天铁轨则发生了断裂。

(2)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英国的第一条铁路的铁轨发生了扭曲和断裂? 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铁轨间留缝隙是什么道理? (二)新课学习 1.探究固体是否热胀冷缩 (1)作出假设:固体一般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根据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a. 我们用铜球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固体是否热胀冷缩。用什么加热和冷却铜球呢?(酒精灯) b.怎样检测铜球的体积有没有发生改变?(刚好能让铜球通过的金属环) (3)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a.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罩,将灯罩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b.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从侧面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不能直接在灯芯的上方点燃。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d.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e.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4)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 (5)分组实验:课件展示教材P54实验步骤图,学生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6)整理分析实验记录。 (7)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8)得出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应用举例:观察生活中其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并试着解释原因。 (10)全课小结:固体与液体、气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11)回顾并解释:现在你能解释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轨扭曲和断裂的原因了吗?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定稿材料】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一、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延续液体热胀冷缩探究后,进一步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此实验对学生体验固体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方案一 (1)器材:酒精灯,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带手柄的铁环,带手柄的铜球,带手柄的塑料球),盛有冷水的水槽 (2)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水槽中,倒入一半冷水备用。 3、把铜球轻轻地通过铁环,看看铜球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帯柄铁环 4、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对铜球加热大约2分钟左右,再次尝试将铜球穿过铁环,观察现象 5、将受热的铜球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静置一分钟左右,使它充分冷却,再次尝试将铜球通过铁环,观察现象。 6、整理实验器材。(熄灭酒精灯,用抹布将铜球和铁环上的水渍擦干净) 三、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运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个铁环和一个刚好能通过铁环的铜球,把铜球用酒精灯加热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不能从铁环中穿过;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受冷后体积收缩,又能够从铁环中通过。 证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材料(如:铁环、刚好能通过铁环的铜球)比较难找。

(2)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学生易失去耐心,实验效率低。 (3)加热过程中铜球有烫手的危险,此实验只适合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操作,导致学习兴趣减弱,制约了学生探索心理的发展。 四、创新实验的设计思路: 能利用简单的实验材料做科学实验,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排除实验中的危险性,使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试验,自制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1、介绍实验材料玻璃球、铁丝圈的制作方法。 2、实验设计原理:铁丝圈受热时体积膨胀,玻璃球能通过;铁丝圈受冷收缩,玻璃球不能通过。 五、创新实验器材:铁丝圈、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玻璃球、酒精灯、烧杯 六、方案二(创新实验)过程: 1、把塑料球往导线圈里套,观察现象,塑料球不能顺利通过导线圈。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圈,约20秒。 3、尝试把塑料球通过加热后的导线圈套,观察现象,塑料球能顺利通过导线圈。 4、把导线圈放在水槽的冷水中冷却。 5、把塑料球往冷却后的导线圈再套一下,观察现象,不能通过。 七、实验步骤图: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图文稿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测定金属棒的线胀系数,并学习一种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 二、仪器及用具 热膨胀系数测定仪(尺读望远镜、米尺、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仪、铜棒、光杠杆、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 1.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线膨胀是材料在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上的伸长。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固体受热后,其长度都会增加,设物体原长为L ,由初温t1加热至末温t2,物体伸长了 △L,则有 ()12t t L L -=?α (1) (2) 此式表明,物体受热后其伸长量与温度的增加量成正比,和原长也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固体的线胀系数。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体胀系数为其线胀系数的3倍。 2.线胀系数的测量 在式(1)中△L 是个极小的量,这样微小的长度变化,普通米尺、游标卡尺的精度是不够的,可采用千分尺、读数显微镜、光杠杆放大法、光学干涉法等。考虑到测量方便和测量精度,我们采用光杠杆法测量。光杠杆系统是由平面镜及底座,望远镜和米尺组成的。光杠杆放大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金属杆伸长△L 时,从望远镜中叉丝所对标尺刻度前后为b1、b2,这时()12t t L L -?= α

有: 带入(2)式得固体线膨胀系数为: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 1.单击登陆进入实验大厅 2.选择热力学试验单击 3.双击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进入实验界面 4.在实验界面单击右键选择“开始实验” 5.调节平面镜至竖直状态 6.进行望远镜调节,调节方位、聚焦、目镜是的标尺刻线清晰,调节 中丝读数为0.0mm,并打开望远镜视野 7.单击铜棒测量长度,单击温度计显示铜棒温度,打开电源加热,记 录每升高10度时标尺读数直至温度升高到90度止 8.单击卷尺,分别测量l、D, 9.以t为横轴,b为纵轴作b-t关系曲线,求直线斜率。 10.代入公式计算线膨胀系数值。 由图得k=0.3724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思考题 1.对于一种材料来说,线胀系数是否一定是一个常数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同一材料在不同的温度区域,其线性系数是不同的,有实验结果的事实可证明。 2.你还能想出一种测微小长度的方法,从而测出线胀系数吗? 答:目前想不到更好地方法。 3. 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仪器的精准度,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避免性的失误,温度变化的控制,铜棒受热不均匀等。

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小实验

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小实验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热胀冷缩现象,如天气变化与热胀冷缩有关,用体温表量体温时与热胀冷缩有关,铁轨之间的空隙与热胀冷缩有关,老式日光灯上的启动器与热胀冷缩,……。下面我们就用日光灯上的启动器来做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下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在做实验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启动器。启动器也叫启辉器,是老式日光灯必需的一个元件。在铝壳或塑料壳中有一个小玻璃泡,小玻璃管内充有氖气,并装有两个电极,一个电极是用粘合在一起的双层金属片制成的,呈倒U形形状,叫做动触极(通常称双金属片);另一个电极是直的金属片,叫做静触极,冷态时两电极分离(如图1所示)。当动触极双金属片的温度升高时会向外侧弯曲,此时动触极和静触极会相互接触;当双金属片温度降低时,因冷却而收缩,自动与静触极断开。 实验器材:日光灯启动器1个、发光二极管1个、1号干电池2节、1号电池盒2个、小开关1个、蜡烛1支、纸杯1个、针1个、导线、透明胶带、火柴、塑料瓶盖。 实验步骤: 1.用针在塑料瓶盖上扎两个相距约1厘米的小孔。 2.把发光二极管两极的引线从瓶盖上的两个小孔中穿过,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部分露在瓶盖外面,做成一个带底座的

发光二极管。(如图2所示) 3.把启动器的金属外壳去掉,得到一个有两根接线的玻璃泡和有两根接线的柱状纸卷。(这个纸卷实际上是一个电容器,做该实验时不用去掉这个电容器) 4.把纸杯倒置在桌面上,再在启动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一条导线,然后用透明胶带把启动器固定在纸杯底上,使启动器的玻璃泡探出在纸杯底部边缘外面。(如图3所示) 5.按图4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6.把蜡烛放置在启动器玻璃泡的下面,使蜡烛外焰位置接触到玻璃泡下部。 7.闭合电路开关,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吗? 8.用火柴点燃蜡烛,过一会儿,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吗?(这时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如图5所示) 9.把蜡烛从玻璃泡下移走,放光二极管还发光吗? 实验现象: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在没点燃蜡烛时,发光二极管并不发光。点燃蜡烛后,发光二极管会发光。把蜡烛从玻璃泡下移走,放光二极管还会持续发光一段时间。现象解释: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在没点燃蜡烛时,启动器玻璃泡内的静触极和动触极处于分开状态,这时电路是断开的,所以放光二极管不会发光;当点燃蜡烛后,玻璃泡内的动触极受热膨胀,这时静触极和动触极接触在一起,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放光二极管会发光。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测定金属棒的线胀系数,并学习一种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 二、仪器及用具 热膨胀系数测定仪(尺读望远镜、米尺、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仪、铜棒、光杠杆、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 1.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线膨胀是材料在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上的伸长。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固体受热后,其长度都会增加,设物体原长为L ,由初温t1加热至末温t2,物体伸长了 △L,则有 ()12t t L L -=?α (1) (2) 此式表明,物体受热后其伸长量与温度的增加量成正比,和原长也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固体的线胀系数。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体胀系数为其线胀系数的3倍。 2.线胀系数的测量 在式(1)中△L 是个极小的量,这样微小的长度变化,普通米尺、游标卡尺的精度是不够的,可采用千分尺、读数显微镜、光杠杆放大法、光学干涉法等。考虑到测量方便和测量精度,我们采用光杠杆法测量。光杠杆系统是由平面镜及底座,望远镜和米尺组成的。光杠杆放大原理如下图所示: ()12t t L L -?= α

当金属杆伸长△L 时,从望远镜中叉丝所对标尺刻度前后为b1、b2,这时有: 带入(2)式得固体线膨胀系数为: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 1.单击登陆进入实验大厅 2.选择热力学试验单击 3.双击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进入实验界面 4.在实验界面单击右键选择“开始实验” 5.调节平面镜至竖直状态 6.进行望远镜调节,调节方位、聚焦、目镜是的标尺刻线清晰,调节中丝读数为0.0mm,并打开望远镜视野 7.单击铜棒测量长度,单击温度计显示铜棒温度,打开电源加热,记录每升高10度时标尺读数直至温度升高到90度止 l L D b b ?=-212()D l b b L 212-= ?()()k DL l t t DL b b l 221212=--= α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元坝区实验小学金瑜 【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物质科学领域中“物质的特 征”重要内容。在“热”单元中,教材以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为切入点,探究发生热胀冷缩现象背后本质原因是热量变化引 起的,热量变化是有规律的,热量变化引起了物质微粒的变化,即体积、状态的变化。所以这单元也是对三年级下册《温度与 水的变化》单元的深化,引导学生以“温度变化”向“热量变 化”方向发展,由低到高从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建构起热量是一 种能量形式这一核心概念。本课是在学习了《热起来了》、《给 冷水加热》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前两课分别从热量变化可以通 过温度变化被观察到,而本课作为热胀冷缩现象的第一课,又 为后面学习空气、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为知识和方法上铺垫。本 课主要活动有两个,一是观察水的体积的变化;二是其它液体 的热胀冷缩。在第一个活动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要对 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材的第二个大 活动,观察可乐、牛奶、绿茶、酱油、食用油、醋等液体热胀 冷缩现象,教学时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对水的特征有所了解,在三年 级学过了水和空气单元,对“体积”一词有所涉及。本单元的 第一课已经开始从“热量”的角度渗透关于热量知识,也为解

释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作了知识上铺垫。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 说,也积累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他们对热胀冷缩现象还不会 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它的内涵,更不会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它。 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从完善结构,还是学得科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具有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水槽,冷水,酒精灯,记号笔,温度计。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水槽2个,冷水,热水,记录表,记号笔。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

《液体的热胀冷缩》课堂实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既能呵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又能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持续热情呢我认为学生对周围自然事物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们的科学教学就应该把握这份可贵的好奇心,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在动中学习浅显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动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科学的解决问题;在动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严谨、缜密的思考。从而敢于大胆猜想、敢于创新。下面我结合《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课堂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一、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课堂学习行之有效,必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就得让孩子们心动。为此,教学中我常常会努力挖掘教材,采取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的心理,让孩子们心动起来,我在上《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导入部分,是运用到了常用的谈话教学法,但是我结合了多媒体以及出示实物的方法来创设如下情景:在天气有点冷,老师想喝热牛奶,于是我把牛奶连盒子一起放在热水里热一热,(同时演示加热牛奶)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生:“牛奶鼓起来了!” 师:(拿起管子插入牛奶,牛奶喷出来了!)“怎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 当牛奶喷出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惊奇的声音的时候,我从学生好奇的表情中,我知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也高涨了,对这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学生有一种本能的求知天性的。在这样一个勾起强烈探究欲望的课堂起始,孩子们哪能不心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那么想让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吗”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这时我出示上节课所用到的“试管气球皮实验”。 师:“你能回忆下这个实验怎么做的,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固体热胀冷缩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创新改进 罗坪乡完全小学聂博健 一、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延续液体热胀冷缩探究后,进一步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此实验对学生体验固体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与创新实验创新点: 实验原型:运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个铁环和一个刚好能通过铁环的铜球,把铜球用酒精灯加热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不能从铁环中穿过;待铜球冷却后体积收缩,又能够从铁环中通过。证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材料精确度要求高,比较难找。 (2)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学生易失去耐心,实验效率低。 (3)灵敏度低且不可调; (4)加热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烫伤。 本次创新实验的创新点: 1、实验现象体现了可调性和灵敏性; 2、安全可靠; 3、实验现象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操作且实验过程稳定性强,实验效果也更为明显。 三、创新实验的设计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实验效果,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排除实验中的危险性,使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试验,自制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1、介绍实验材料。 2、实验设计原理:通过酒精灯对弹簧片的加热,两块弹簧片膨胀贴在一起,使这个串联电路连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热胀冷缩。 四、实验器材:铁丝圈、玻璃球、酒精灯、烧杯 五、实验过程: 1、点燃酒精灯; 2、将酒精灯移至自制串联电路中的两块弹簧片下方进行加热,注意加热使用酒精灯的外焰; 3、电路连通后(灯泡发光)将酒精灯移开,待弹簧片冷却,电路将断开(灯泡熄灭)。 六、实验效果 1、实验操作方便,简单实用,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减少了实验误差,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2、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效果很明显。 七、创新实验创新亮点: 1、改进后的实验材料易取,提高了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实验的可能性; 2、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大大地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演示率; 3、改进后的实验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4、实现了演示实验的理念创新,真正以学生为主题,使学生不再把实验看成是专家、教师在实验室的高贵行为,很多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亲自动手验证的,并可以大胆地创新。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创新改进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创新改进 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小学罗湘君 一、原有教材中的实验设计 湘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中《热胀冷缩》一课,从教材结构上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自制“液体温度计”进行对比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材的第三部分设计了实验,运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个铁环和一个刚好能 通过铁环的铜球,把铜球用酒精灯加热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不能从铁环中通过;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受冷后体积收缩,又能够从铁环中通过。依此而得出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原有实验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学生在加热铜球时,由于铜球是用金属链悬挂在手柄上,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拿着手柄不稳定,铜球的位置不固定,不能确保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影响加热效果; 2、悬挂的铜球容易晃动、滚动,学生一不小心会造成烫伤,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3、铜球体积较大,需要加热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现象,学生易失去耐心,实验效率低; 4、实验中只能看到铜球热胀冷缩变化的结果,看不到热胀冷缩变化的全过程,缺乏直观形象度; 5、实验只通过“铜球受热膨胀受冷收缩”这一种物体一种现象,得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普遍性的结论,缺乏说服力。 三、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设计与制作为此,我们对这部分的实验设计做了改进。通过反复试验,我们自制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可以显示出热胀冷缩变化的过程,视觉效果比较好。 我们把金属条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之受热后只能向一个方向伸展,推动指针偏

教科版科学三下《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知道一些水的热胀冷缩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红墨水(或用插细塑料管的青霉素瓶代)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另备水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气球皮,橡皮筋、插管饮料纸盒

热胀冷缩(第二教时) 四、教学目标:

继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之后,观察探究气体固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 培养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知道一些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五、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和铜等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六、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建议使用250ML以上)、橡胶塞红墨水细玻璃管(或用口径相当的小气球封口代)小水槽; 自制固体教具(参阅未尾自制方法)和酒精灯、火柴。 演示实验:固体线胀仪、酒精灯、火柴、小水槽。

自制教具:(原文转录) 自制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向被列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现象:①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②在铜球加热的过程中学生不 能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制约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为此我们改进了实验的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用直径为1mm长为20cm的护套线,剥去一端塑料护套,长约10cm,把铜丝按玻 璃弹子大小围成一个圆,扎紧固定,圆与塑料护套距离2cm。学生做实验时可先用铜环套一套玻璃弹珠(通不过),在洒精灯上加热铜(铜环受热膨胀)铜环再套一下玻璃弹珠(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教师制作方便,学生能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兴趣高,缩短的实验所需的时间, 实验效果好。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多数液体受热后体积变大,受冷后体积缩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探讨设计一个简易的能验证液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2、经历用猜测、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全过程。 3、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要用于生产、生活中。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 3、学习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水以及其他多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1、设计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2、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习惯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自身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针药瓶、小吸管、红墨水、热水瓶、小烧杯、乒乓球等。 2、为每组准备:水槽内装好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根小吸管、红墨水、一个小针药瓶、一条干抹布、记号笔、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在家里用水壶烧过水吗?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看烧水视频,观察现象) 2、交流:水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3、引入探究:要证明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就要设计一个新装置测试一下。 4、怎样设计新装置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水的体积的变化呢? 二、设计实验装置 1、出示提供的材料,提示:分别用提供的哪些材料替代壶嘴壶身,思考红墨水和透明细小管子的作用与好处 2、小组讨论分析如何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新装置。 3、汇报总结组装方案,抽生演示装置。 4、课件展示装置图

热胀冷缩实验改进

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此实验系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热胀冷缩》一课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通过小液柱上升、下降,来判断液体、空气的体积是否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简单、直观、明了。但是实验原型中美中不足的是:1、小液柱很容易从玻璃管内蹿出,影响实验效果,学生们很难掌握火候,搞不好不但激发不起学生兴趣,还会给学生带来烦躁情绪。2、实验原型中,热水、冷水受气温的影响,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时会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3、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就容易被热水烫伤。为此,我们对实验原型进行了些许改动:1、用玻璃管上端蘸一些泡沫水,由于瓶内空气受热,玻璃管上端的泡沫水“胀”出气泡,这样就避免了液柱容易从玻璃管内蹿出的问题,小气泡受热不断冒出也使得实验效果更加显著。2、在玻璃管的出口端安装一小气球,通过气球外形的变化来感受气体的膨胀。3、将原型中的热水加热改为用酒精灯加热,这样一来,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了较高保证,且加速了加热的过程,加强了实验的效果,并可反复的实验操作。实验器材:铁架

台(或三脚支架)、玻璃管、烧瓶、酒精灯、石棉网、小气球、肥皂泡沫。实验原理:物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装置说明: 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合适的高度(烧瓶口用胶塞堵住,胶塞上留有两个小孔,用于插玻璃管,其中一管出口用气球套住)。烧瓶下方放置酒精灯用于加热。 实验过程:利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液体或气体,使其膨胀,并通过玻璃管出口处的小气球的变化或小气泡的冒出来直观感受热胀冷缩的现象。 实验效果:效果显著。能迅速、清晰、直观的感受到热胀冷缩的现象。 自我评价:相对于原型来说此种实验装置效果更显著,也更快,更直观;安全方面也有了较好的保证;也利于反复操作。因此,我个人认为此套实验装置适合热胀冷缩一课的实验。

热胀冷缩小实验

热胀冷缩小实验 “今天,我们来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自然课上,老师说,“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分为液体、固体和气体,那么它们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 老师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实验告诉我们吧。我们先看液体。”说罢,老师拿出一只烧瓶。烧瓶是密封的,里面全是红墨水,瓶口穿着一根玻瑞管。老师把烧瓶往装了沸水的烧僧甩一放,同学们顿时都瞪大了眼睛。1秒,2秒,3秒……1分,2分……玻璃管里的液面纹丝不动。刚才说没热胀冷缩性质的同学可高兴啦,他们得意地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上升了!”离烧瓶最近的同学突然大叫起来。大家的目光“刷”地集中到烧瓶上。液面先是缓缓地上升,接着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过了好一会儿,同学们才反应过来,发出“啊”的惊叹声。 老师从烧槽里拿出烧瓶,把烧槽里的热水换成冷水.再将烧瓶放进去。这时前排的同学不由自主地把头凑过去,后排的同学也站了起来。过了两分钟,液面开始慢慢地下降。过了3分钟,液面回到原来的位置。 啊,真奇妙!原来液体确实有热胀冷缩性质。可固体、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吗?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老师又拿出一只带链子的铜球、一只铁环、一盏酒精灯。

他像提灯笼一样提起铜球,向铁环中心放去,嘴里问道:“能通过吗?”“能——”同学们话音刚落,铜球已经穿过铁环。老师又点燃酒精灯,把铜球放在火焰上烧起来。同学们睁大好奇的眼睛,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分钟后,老师问:“现在铜球能通过铁环吗?”同学们小声议论起来,不少同学认为能够通过。老师把铜球再次向铁环中心放去,可铜球发起了“脾气”,任老师左拨右弄.铜球就是不肯穿过铁环。可是,等到老师把铜球往冷水里一饱,“哩”的一声,铜球的“脾气”顿时变成轻烟飞走了。老师手一举,它“乖乖地”穿过了铁环。 老师又拿出一只空烧瓶和一只没有充气的堆气球。他把气球套在烧瓶口上,把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槽中,气球慢慢地鼓起来。他拿出烧瓶后,气球又慢慢地瘪了下去。神了,真神了! 这节课真有趣。它不仅使我们知道了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还使我们知道人的估计有时是错的,要通过实验去寻找正确、可靠的结论。

热膨胀实验

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热膨胀分析

固体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物体因温度改变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叫“热膨胀”。通常是指外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也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反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固体的膨胀比气体和液体小得多,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膨胀比较困难。但根据固体在温度升高时形状不变可以推知,一般而言,固体在各方向上膨胀规律相同。因此可以用固体在一个方向上的线膨胀规律来表征它的体膨胀。在压力恒定时,试样在某一温度下的真实的线膨胀系数αlT表示为: 热膨胀系数是固体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在多晶、多相固体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中,由于各相及各个方向的,值不同所引起的热应力问题已成为选材、用材的突出矛盾。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小直接与热稳定性有关。 材料的热膨胀本质是点阵结构中的质点间平均距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膨胀与原子间的结合键强弱及相互位置有关。在共价键晶体的位能曲线上,对称性好,键合力强,显示较小的热膨胀。在离子键晶体引力项中,主要为库仑引力,键合力较弱,热膨胀较大。金属键晶体的键弱,在位能曲线中,右侧曲线变平坦,非对称性增大,显示较大的热膨胀。分子晶体利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键结合最弱,因而显示最大的热膨胀。总之,晶体的热膨胀从小到大的排列为共价键晶体、离子键晶体、金属键晶体和分子键晶体。 金属受热后发生热膨胀,金属热膨胀的本质是由于温度升高,金属点阵中的原子或离子在点阵节点上的热振动加剧,振幅加大,同时由于势能曲线的非对称性,使原子振动中心发生位移,而且随温度的升高,势能的增加,这个位移逐渐增大,从而使原子间的平衡距离增大,这就导致了金属的热膨胀。对于纯金属而言,一般是熔点越高,膨胀系数越小。

五年级自然科学下册 液体的热胀冷缩案例分析 科教版

《液体的热胀冷缩》案例分析 【主题与背景】 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我们将和学生一起进一步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问题。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严重性。本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我对原有的教材和大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赋予教材新的内涵,提升教学内容。这样就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和自主实践去完成实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从中获得思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求者,让教师变知识的传播者为知识引导者。 【教学创新点】 向学生提出“最优方案”的基本理念。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不能只注意方案的多样性,而忽视方案的实效性、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学生实践探究体验的基础上,最终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提升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估计、推测、假设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能力,它需要必要的生活经历和能力,所以这种能力也是日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捷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明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热胀冷缩教案

《气体和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秦皇岛市昌黎县二街完全小学田小红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三课时《空气的热胀冷缩》和第四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两课时的内容。在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这节课让学生探究空气、铜和铁热胀冷缩的性质,从而对物体三态的热胀冷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固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3、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观察研究空气和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气体、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带吸管的青霉素小瓶、红水、肥皂水、锥形瓶、气球、注射器、刨冰袋、胶带、滴管、烧杯、冷水、热水、冰水、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盒、酒精灯、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 2、教师准备:热喷泉装置、热水、冷水、塑料袋、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瓶子吞蛋装置、多媒体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演示热喷泉实验。 2、提问:老师是根据什么性质做的热喷泉实验? 3、演示热喷泉对比实验。 4、提问:到底是什么受热膨胀出现了喷泉? 5、引出课题: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和固体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3.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物体金属热胀冷缩的创新实验

物体金属热胀冷缩的创 新实验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物体热胀冷缩的创新实验 桂阳人民完小江主亮 一、教材分析 (灯片1)“物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是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课的教学内容。(灯片2)物体的热胀冷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修路架桥,小到烧水做饭,学好这几节,有助于学生们理解一些生活现象,如水烧开了会溢出来,水泥公路做成一块一块的,夏天架设电线不能拉得太紧等,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 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涉及到多个实验: (灯片3)1、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材中运用了这样一个实验,加热三角瓶时,小气球鼓起来;冷却三角瓶时,小气球瘪下去。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实验,在这里我不作过多的评论。 (灯片4)2、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如图,给烧瓶加热,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上升;给烧瓶降温,,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下降。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这个实验用时相对较长,原因有三,其一、玻璃管口径较大;其二,烧瓶装的水太多;其三、水的比热比较大。对此,我作了一些改进,如把玻璃管

改用小塑料管,把烧瓶改用试管,从而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灯片5)3、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 这一节采用了两个实验,其一,铜球实验,一开始,铜球刚好通过铁环,加热后不能通过,放入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从而直观地反映了金属热胀冷缩特性。但是,“器材难找,加热时间长”已成为该实验的公认不足。 其二、模拟桥实验,给一段铁丝加热,通过一根大头针的倾斜来反映金属热胀冷缩特性。此实验也有一些不足,1、铁条过长,加热是在悬空的一端,影响热效率。2、辅助观察对象是一根小小的大头针,对于坐在较远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有些鞭长莫及。 三、实验创新之处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我制作一台物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灯片6)对上述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与整合,我认为我的实验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将气体、液体、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演示融为一体。利用一套简单的装置,较好地演示出三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大大节省了资源,提高了实验器材使用效率。 2、有效的缩短了实验时间,三个实验一起做下来,仅用8分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