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辽河西部凹陷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_雷霄雨

辽河西部凹陷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_雷霄雨

辽河西部凹陷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_雷霄雨
辽河西部凹陷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_雷霄雨

辽河西部凹陷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雷霄雨1,侯中健1,李 鑫2,武凡皓2,付景华2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59;

2.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

摘 要:西部凹陷莲花油层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通过对测井资料、岩心资料的分析,对莲花油层储层的沉积学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储集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辫状河道、河道间湾、河口坝沉积,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通过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砂岩矿物成分与砂岩粒径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条件,填隙物成分及其含量、成岩作用强弱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西部凹陷;物性特征;主控因素;孔隙类型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是辽河盆地最大的含油气凹陷,面积1330km2,属于典型的箕状断陷。研究区齐108块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欢曙上台阶的上倾部位,根据沉积背景和岩心描述所建立的沉积层序,可确认齐108块莲花油层主要类型为浅水至较深水环境的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1 沉积背景

新生代华北运动,西部斜坡带随辽河断陷进入裂谷发育阶段,地壳张裂和不均衡陷落以及北西倾基底断裂继承性活动,使基岩块体翘倾,形成一系列向南东倾斜的单面山。地壳运动暂时停顿和准平原化作用,出现全区性沉积间断,低部位接受厚度不等的局部沉积,随后水浸,单面山逐步成为水域中的岛屿、暗礁,并被沉积物所淹没,由此上部地层超覆沉积。渐新世裂陷运动进一步加剧,多次水进水退形成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体系。该区砂体发育主要受西侧物源控制,沉积作用以近物源搬运沉积为主,发育了多个扇三角洲体系。

2 沉积特征

2.1 粒度概率曲线

碎屑岩粒度的大小、分布情况和分选性等能够反映介质的搬运营力、搬运方式及沉积环境,是判别沉积环境及水动力良好标志[1]。莲花油层概率图主要为由跳跃和悬浮次总体构成的二段式,部分在跳跃和悬浮间存在过渡段,跳跃组分含量较高一般为70%~80%,C—M图由递变悬浮段QR段和均匀悬浮段RS段构成,C值在0.05~1.5mm之间,M值在0.01~0.9m m之间,粒度中值0.16mm;分选中等,分选系数1.77;颗粒磨圆中等,为次棱角~次圆状,结构成熟度低,反映扇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特点(如图1,2所示)。

2.2 沉积构造特征

通过岩心观察可见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斜层理等牵引流作用下的层理类型。综合以上分析,莲花油层为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

2.3 测井曲线特征

不同的砂体类型、沙泥组合所引起的测井电性响应不同。因此,自然电位曲线的幅值、形态及组合关系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2]。

测井曲线幅值反映沉积物粒度及水动力能量,幅值越高,表明沉积物粒度越粗,反映沉积能量越强;反之,幅值越低,表明沉积物粒度细,沉积能量越弱。莲花油层自然电位曲线主要有箱形、钟形、指形

99

 2009年第13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收稿日期:2009-03-28

作者简介:雷霄雨(1985—),男,主要从事储层沉积学研究。

和漏斗形。

莲花油层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由辫状河道、河道间、河口坝及前缘薄层砂四种微相构成,各微相测井曲线特征如下:

辫状河道微相:岩性较粗,以含砾不等粒砂岩、中细砂岩为主,呈正韵律特征。自然电位曲线呈为箱形、钟形。如图3-A 。

河道间微相: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岩性混杂,以粉细砂岩、细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砂、泥、砾混杂的薄层常间互出现,自然电位曲线呈低幅齿形或指形。如图3-B 。

河口坝微相:是水下分流河道向前延伸的部分,平面上呈“舌”状体展布,沉积能量低,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自然电位曲线呈漏斗形。如图3-C 。

前缘薄层砂微相:分布于河口坝前端,沉积能量低,岩性为细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呈薄互层状分布。沉积厚度薄,自然电位曲线呈低指形,如(图3-D)。

图3 莲花油层各微相测井曲线特征

3 储层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从岩石结构来看莲花油层岩性为粉砂岩,中~细砂岩,不等粒砂岩,含砾、含泥不等粒砂岩,其中以不等粒砂岩为主,占38%,粉砂岩占24%,储层中含泥砂岩类占储层岩性的43%。砾石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为中~差,结构、成分成熟度低。砂质颗粒间胶结物主要为泥晶方解石,部分泥质杂基。

镜下薄片鉴定:从岩石的碎屑成分来看,石英、长石、岩屑含量近于相等,表明具有较低的结构成熟度。(表1)碎屑成分中岩屑含量较高,平均为25%;石英含量平均34%;长石含量平均30%;岩屑中以火山岩含量最高,可达18%(变质岩岩屑含量4%,沉积岩屑3%)。三角图投影为岩屑砂岩,说明搬运距离较近。

表1 莲花储层碎屑组分统计表

组分

石英

(%)长石(%)岩 屑

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岩块总量(%)颗粒总量(%)

含量%

34

30

18

4

3

25

893.2 孔隙特征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莲花油层孔隙类

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次生溶蚀孔。溶蚀孔是由于大气水、地层水有机酸对储层中的稳定组分(如

长石、岩屑等)溶蚀改造形成的孔隙空间。研究区储层埋藏浅,压实作用差,岩石固结程度差,储层物性较好。根据样品分析资料统计:莲花油层储层孔隙度最高可达38.9%,最小的5.3%,一般在20%~33%,总体平均27.1%。渗透率一般值在106~1425×10-3 m 2,平均320.2×10-3 m 2。按碎屑岩储层评价标准为大孔隙度中~高渗透性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图4),说明渗透率变化主要受孔隙发育程度控制。

图4 莲花储层孔隙厦和渗透率关系图

3.3 储层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指同一单砂体内部纵向上岩性与物性的均匀程度与物性的差异程度。是直接控制和影响一个单砂层内注入剂波及体积的关键地质因素[3.4]。由于莲花油层属于近物源,大陆沉积环境,砂体沉积受古地形及季节性水流变化影响明显,因此,纵向上岩性韵律段数量多,变化频繁,单韵律层厚度小。据取心井资料Q210井第23号层岩心长5.2m,同泥质粉砂岩、砂砾岩、泥岩、细砂岩等12个岩性段构成,单岩性段最薄0.08m,最厚1.2m,这种岩性段纵向频繁间互,形成单砂体内较强的岩性非均质特征。根据统计莲花油层内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0.09~1.11,突进系数为1.16~3.04,参透率级差为1.42~155.39。可见,莲花油层具有较强的层内非均质性。

层间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的程度主要表现在单位地层厚度内的砂层分层性及纵向上各个砂层间的物性差异程度上。根据储层沉积学的观点,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历史演变。莲花油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沉积能量变化大,岩性粗细相间,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影响显著,因而储层非均质性强。非均质性参数统计结果也证实,莲花油层参透率变异系数大部分在0.19~1.74,突进系数在1.19~8.71;级差变化范围较大,为1.5~1752.5。说明莲花油层为非均质性较强储层。

4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4.1 沉积微相对储层的影响

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5],不同沉积微相砂岩储集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本区的钻井资料结合区域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储集层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宏观上,沉积微相的展布控制着砂体的展布,砂体的分布规律又影响了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分布差异。对莲花油层组不同沉积微相孔渗统计结果(表

100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年第13期 

2),表明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储层物性最好,其次为河远砂坝砂体,最差的是分流间湾砂体。

表2 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孔渗物性统计表

沉积微相

孔隙度(%)

渗透率(×10-3

um 2

)样品数

区间值

平均值

样品数区间值

平均值

分流河道砂体5024~38.929.42020~41401132.6河口坝砂体6014~35.228.2304~4140925.9河道间砂体908.4~34

26.4

304~1120804.7前缘薄层砂体

40

8.4~32.925.5

10

38~56

47

4.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4.2.1 压实作用

莲花储层碎屑颗粒以点、线为主,凹凸镶嵌接触及压溶现象不明显,说明早期的机械压实作用对该区储层原始孔隙体积的损失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初步分析是原始沉积杂基含量高和储层埋藏早期泥、微晶碳酸盐胶结物的充填有关。本区储层原始杂基含量较高,个别样品达到45%,平均含量12.2%,其中泥质杂基占5.7%,泥灰质占9%,泥灰质成份主要为方解石和微量白云石。这些杂基及早期胶结物的存在阻碍了碎屑颗粒接触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后期形成较发育的次生粒间孔提供了空间。4.2.2 胶结作用

莲花油层填隙物成份主要为粘土与碳酸盐,粒间碳酸盐含量不均匀,最高可达39%,呈钙质砂岩,多数碳酸盐含量在6%~20%,平均为11.1%。碳酸盐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少量白云石。碳酸盐在粒间常呈斑状泥粉晶结构,个别样品呈泥晶方解石充填。粘土质胶结物是莲花储层填隙物的主要成份,使得颗粒普遍被黏土化,孔壁表面凹凸不平,这一特征可以导致渗透率的降低。一般含量占总岩样的5%~20%,平均11.45%。

4.2.3 碳酸盐的析出对颗粒的胶结

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的形成与碳酸盐组分含量密切相关。碳酸盐沉淀于碎屑颗粒间,将减少沉积物的孔隙空间[6],碳酸盐含量过高,成岩流体不能使其有效溶解,当碳酸盐体积分数大于12%时,物性下降非常明

显[7]。因此,储层中碳酸盐组分的多少莲花储集性的

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

4.2.4 溶蚀作用

大规模次生溶蚀作用产生有机质进入成熟期的中成岩早期,是有机质进入成熟期产生的有机酸与蒙脱石向伊利石急剧转化脱出大量晶间水而形成的酸性水溶液对储层岩石溶蚀结果。溶蚀作用主要体现岩屑,长石溶蚀后形成的港湾状,溶蚀强烈者可形成铸模孔,粒间泥灰质溶蚀后形成粒间溶孔,到岩屑中部分泥化溶蚀形成的粒间溶孔。5 结论

莲花储层属于高孔、高渗储层。孔隙度最大可达38.9%,渗透率最大可达8789×10-3 m 2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其中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造成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对储层具有改造作用,提供有利储集空间。莲花储层砂岩具有成分和结构成熟均偏低的特点,物性严格受三角洲前缘的沉积微相和砂体粒度控制,较粗粒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

[参考文献]

[1] 牟汉生,孙钰,姜在兴.圣坨地区沙二段辫状河

三角洲沉积特征[J].特种油气藏,2007,14(3):24~27.

[2] 杨剑萍,张跃,杨君.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J].特种油气藏,2008,15(2):35~39.

[3] 戴启德,黄玉杰.油田开发地质学[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291~302.

[4] 肖蔚.苏北溱潼凹陷台兴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6):223.

[5] 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

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64~369.[6] 朱筱敏,王英国,钟大康等.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J].地质学报,2007,81(2):197~204.

[7] 王宝清,张荻楠,刘淑琴等.龙虎泡地区高台子

油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岩孔隙演化的影响[J ].沉积学报,2000,18(3):414~418.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LIANHUA

RESERVOIR IN QI 108BLOCK ,WEST DEPRESSION ,LIAOHE BASIN L EI X iao -y u 1,H OU Zhong -j ian 1,L I X in 2,W U Fan -hao 2,FU J ing -hua 2(1.State K ey L abor ato ry of O il and G as R eserv oir Geo log y and Ex plo itat ion,

Institute o f S sedimentar y Geolo gy ,Cheng du U niver sity o f T echnolog y,Cheng du 610059,Sichuan,China

2.Resear ch Instit ut e of Ex plo ration and D evelopment,L iao he Oil Co mpany 124010)

Abstract :In the wester n depr ession,L ian hua r eser vo ir ma inly co nsists of lithic sandstone which is at a low composit ional matur ity.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cor e and w ell log ging data,w e have studied the sedim ent lo gical character s ,petr olog ical char acters ,phy sical pro perty cha racter s and the contr olling facto rs .Reserv oir sand body is made up of bra ided channel ,inter channel and mo uth bar sediments of fan delta fro nt subfacies .Reserv oir r oom is primar y inter gr anular po r e a nd seco ndar y empo sieu.By analy zing the contr olling facto rs,the depositional env ir onment is the geo lo g y basis that influences the stor age o f L ian hua r eserv oir;Sandstone mineral composit ion and g ranule diameter are the impor tant conditio n that influence the sto ra ge of L ian hua r eserv oir;interstitial mater ial a nd digenesis are the main factor that influence the stor ag e of L ianhua reser vo ir.

Key words :Wester n depressio n;Phy sical pr operties char acters;Contr olling factor s;P or e types

101

 2009年第13期 雷霄雨等 辽河西部凹陷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成因分析

第16卷第4期2009年8月 特种油气藏 Special O il and G as R ese rvo irs V ol 116N o 14Aug 12009 收稿日期:2009-06-09;改回日期:2009-06-11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辽河探区西部凹陷油气深化勘探理论与实践0(07-01c-01-04)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李晓光(1966-),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1989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5特种 油气藏6编委,现从事科研与生产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09)04-0001-05 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成因分析 李晓光,刘宝鸿,蔡国钢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摘要:在近几年辽河坳陷勘探实践中,发现了多个变质岩潜山内幕裂缝性油藏,取得了变质岩潜山深层可以富集油气的认识。在总结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从地层岩性特征、烃源岩、供油/窗口0等方面分析了对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变质岩潜山存在多种岩性组合,纵向上呈/似层状0;裂缝发育受构造活动和优势岩性双重因素控制,/优势岩性0序列决定了储层与隔层交互发育;潜山内幕多套储、隔层组合与烃源岩有机配置,具有形成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可能;油气的分布受内幕裂缝体系及致密隔层所控制。该研究为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认识拓展了勘探领域。 关键词:潜山内幕油藏;成因;古潜山;变质岩;优势岩性;构造运动;裂缝性储集层;辽河坳陷中图分类号:TE12213 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历经30余年勘探和开发,先后发现了太古宇、中上元古界、中生界等多套含油层系,探明了10多个潜山油气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十五0以来,辽河坳陷潜山在勘探理念和勘探技术进步的推动下 [1,2] ,勘探工作 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潜山拓展,相继取得了多个领域重大突破,尤其是针对变质岩开始向/潜山内幕深层0延伸,实现了规模储量的增长。 以往认为,变质岩潜山油藏是在表风化壳形成的一种不整合遮挡油气藏。辽河坳陷在以往的勘探中陆续发现了兴隆台、齐家、东胜堡等多个变质岩潜山油藏,受潜山风化壳含油认识的限制,钻探集中于表层部分,揭露厚度一般较小。2005年在西部凹陷兴隆台潜山主体部位钻探了兴古7井,揭露太古宇变质岩厚度达1640m,并在潜山内部试油获高产油气流,不仅使兴隆台潜山的含油底界下延了1600余米,而且揭示了潜山内幕多层段富含油气的特点,发现了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该潜山已经进行整体开发生产。继兴隆台潜山内幕油藏 勘探取得突破以后,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油藏勘探成果不断扩大,相继在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曹台潜山等取得新发现,尤其是前进潜山钻探的沈288、289井在太古宇潜山表层油气显示微弱,但揭开200m 后见到良好油气显示,测试获得工业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存在。 位于生油凹陷中的变质岩潜山表层风化壳可以形成油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 [3] 。对于变质岩 潜山内幕油藏的勘探与认识才刚刚起步,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特征及成因机制,对于指导勘探实践,丰富和提升潜山成藏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特征 111 储集空间以裂缝体系为主,油藏具非均一性 分析认为,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为裂缝性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为受多期断裂活动影响形成的裂缝体系。裂缝发育带的分布受断裂展布和潜山岩性的控制明显,不同岩性段裂缝发育程度不同,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根据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及测井资料分析表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油气成藏特征讲解

目录 第 1 章前言 (1) 第 2 章区域地质概况. (2) 2.1 构造背景 (2) 2.2 地层特征 (4) 第 3 章油气藏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8) 3.1 油气藏分类方案 (8) 3.2 常规油气藏类型及地质特征 (9) 3.3 特殊油气藏地质特征 (16) 第 4 章油气藏分布特征. (19) 4.1 油气藏分布特征 (19) 4.2 分布规律 (26) 结论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3)

第1章前言 研究区主要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部的缓坡带上,是辽河探区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之一。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由于生、储、盖及构造具有多种成因和多重组合特性,使研究区表现出丰富的石油地质现象,不同区带、不同层位和构造部位的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目前,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释,精细的油气藏分布规律并未得到很好的揭示,这将影响以挖潜为特征的精细勘探。因此,对研究区展开油气藏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对该区开展精细勘探,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部凹陷是辽河断陷主要的含油气区,西部凹陷陆上勘探面积2563km2,是 在复杂的基底结构基础上,经历“拱张、裂陷和坳陷”三大演化阶段发育起来的裂谷型凹陷。因此,西部凹陷在张裂、深陷萎缩过程中,发育了大量的、多种类型的、主要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的油气藏。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受构造和沉积控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西部凹陷西斜坡是国内著名的斜坡型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面积 900km2,该区自70年代勘探至今,共完钻各类探井1000余口,开发井10000余口,开发井10000余口,已发现了古潜山(Ar、Pt、Mz)、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热河台、兴隆台、于楼、馆陶组等十套含油气层系,截止2005 年底累计探明含油面积351.0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5291.55X 104t。发现了曙光和欢喜岭两个超亿吨级的油气田,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目前该区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尽管前人的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并有效的指导了油气勘探,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寻找新勘探区难度不断加大,开展精细、挖潜勘探工作迫在眉睫。然而,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不同区带、不同层位和构造部位油藏的形成、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性,目前,对油气藏成藏特征并未得到很好的总结,这是研究区存在的地质问题之一,也是本次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沉积环境的误区_以辽河盆地滩海东部凹陷东二段为例

第19卷第1期2012年1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9No.1 Jan.2012 收稿日期:2011-10-06;修回日期:2011-12- 0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09- 002)作者简介:杨 懿(1978—),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研究工作。E-mail:yangy ichina@126.com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沉积环境的误区:以辽河盆地滩海 东部凹陷东二段为例 杨 懿1, 姜在兴2, 魏小洁2, 陈 冬3, 朱 克4, 徐 杰2 1.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4 Yang Yi 1, Jiang  Zaixing2, Wei Xiaojie2, Chen Dong3, Zhu Ke4, Xu Jie2 1.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710065,China2.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3.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100083,China4.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Nanjing2 10014,ChinaYang Yi,Jiang Zaixing,Wei Xiaojie,et al.Pitfall in sedimentary interpretation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An example fromDong 2member in East Depression,offshore area of Liaohe Basin.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2,19(1):221-227Abstract:To better understand sedimentary types in the Dong2member of offshore in the Liaohe Basin,through theresearch of modern river deposi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cores,well logs,and seismic profiles,it wasproved that the dominant facies in Dong2member is characterized by shore shallow lacustrine-beach-bar facies,insteadof the fluvial facies deduced by seismic attributes slices.The key factor in interpreting ancien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s the concept of“preservation”.Migration and divagation often happened during the river evolution,so it ishard to preserve a complete river channel.Analyses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should follow the study order ofcore facies-logging facies-seismic facies,but not only based on seismic attributes.Key  words:seismic attributes;Dong 2Member;fluvial sediment;beach-bar;offshore摘 要:为了解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通过现代河流沉积调研以及岩心、测井、地震相综合分析,结果证明: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主要以滨浅湖-滩坝相为主,而非地震属性图所反映的河流相沉积,地震属性解释存在误区。古沉积环境解释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理解“保存”的概念。河流在自身演化过程中迁移、改道时常发生,在漫长的地质时间内,难以保存一个完整的河道。沉积环境分析中,应当遵循从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的分析过程,而不是单纯依据地震属性直接进行沉积相研究。关键词:地震属性;东二段;河道沉积;湖泊-滩坝沉积;辽河滩海 中图分类号:TE12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12)01-0221- 07 地震属性是一种从地震数据体或者是由地震数据体产生的其他数据体(如声波阻抗)中提取的属性。通过对这些属性的解释可获得许多有关地层、断层、 裂缝、岩性和相的变化的重要特征信息[1 ]。自20世 纪60年代兴起发展至今, 地震属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震构造解释、 地层分析、岩相古地理刻画等各个领域,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10]。然而,和任何一项勘探技术一样,地震属性解释技术也存在着多解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相变快、连续性差的陆相地层中,应用地震属性技术来进行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