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的概念

公共政策的概念

公共政策的概念
公共政策的概念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伍德罗·威尔逊(“现代行政之父”)认为,“公共政策是由具有立法权者制定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创立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罗伯特·艾斯顿,将公共政策界定为“政府机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托马斯·戴伊指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戴维·伊斯顿,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陈庆云认为:对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

陈振明认为,所谓公共政策,就是国家机关或执行党为解决某一公共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权威性的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策略。

可见,“公共政策”的定义存在着较大差异。

我们认为:“公共政策”是指公共组织(政府)在一定时空内,依法对公共事务进行的规定与服务。

共同点:

(1)主体是指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

(2)对象是公共利益;

(3)目的是公平(效率由市场解决);

(4)载体是法律、法规、规定等

(5)受益者是广大公众。

争议点:

(1)什么是公共利益;

(2)谁是公共利益的主人,即公共利益的受益者是谁;是直接还是间接受益;

(3)谁能代表公共利益,即公共利益的管理者是谁;

(4)公共利益形成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是否能达到等等。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性

公平性

政治性

三、公共政策的特征权威性

普适性

多样性

四、公共政策的功能

配置功能----政府与市场关系导向功能

协调功能

规范功能

控制功能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公共政策制定意义(1)

公共政策制定意义 摘要: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 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中的意义是极其重大 而长远的。公民参与也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真正的民主,需要 通过‘公民持续的参与’,方能领略什么是民主,在心理上融会和建 立民主作风,在行为上获取民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 社会运作是真正由人民主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 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和实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过,因 为政府自身的缺陷和公共事务的复杂等因素,公共政策往往并不像人 们所想象和期望的那样有效。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人们持续地从多方视角、通过多种途径实行探讨及实践。本文从“公民参与”视角出发,从原因和背景、功能、争议及存有问题和对 策几个方面论述了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以期为公民参与乃至政策 科学的发展“添一把薪”。 一、公民参与的原因及背景解析 1.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都以社会民众为基础 首先,政策的需求信息来自社会民众或团体(利益集团)。任何一项 政策的实际需求总是来自社会的实际需要,代表公众实际利益和要求 的政策总是从民间社会首先萌发。且任何公共政策总是涉及广大民众的,公共政策应是以保护他们的起码利益为目的的。其次,民众也是 公共政策运行的主体,公共政策的执行常常需要施政者与影响对象之 间的密切合作。如果后者是被动的、消极的,那么政策的效果会大打 折扣或成本大增。政策制定者也只有在充分考虑到政策相对人的态度、利益得失,才能够制定出最符合社会需要、最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概念: 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制定得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二者得相互联系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上相同,都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2)实施过程得环节相同,都要经过确认问题、制定方案、计划实施到结果评估得程序。 (3)公共管理要在公共政策得指导下进行。 (4)在实现目标上,公共政策得目标要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 (1)两者得范围不完全一致。 公共管理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得职能 公共政策主要体现在解决公共问题上。 (2)两者得实施方式不完全一样, 公共管理则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来改善大众得生活质量 公共政策通过规范人们得行为来对利益关系进行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得本质 ①公共政策得本质就是解决社会公共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得增进与分配问题。 ②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过程就是动态过程4个环节。 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③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即服从于政府对利益得追求。 ④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与增进过程,就是有时间与空间限制得。 公共政策得基本特征: 1、阶级性:政策得指导思想就是统治阶级思想得集中体现,其理论基础就是统治阶级倡导并支持得理论等、 2、整体性:政策得内容与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得过程具有完整性等、 3、超前性:政策就是对未来得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得超前性、 4、层次性:不同得主体制定得不同政策就是有主次之分得、 5、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得扩大,而引发得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与复杂化 6、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得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得行为必须依法而行、 元政策:元政策(即总路线、总方针),就是关于政策得政策。 就是政策体系中管总得或具有统摄性得政策,对其她各项政策起指导与规范作用,就是其她各项政策得出发点与基本依据,就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得高度原则行得指针。 基本政策:就是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得、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得政策。又被称作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等。 具体政策:又称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就是为在某一个特定得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得具体行动方案与行为准则。就是针对特定而具体得政策问题作出得政策规定。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A、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得研究。 B、政策分析分为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C、政策内容政策过程与规范性分析描述性分析相互交叉,构成四种不同类型得政策分析。 2)沃尔夫得分析模式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制定公共政策,侧重于实施前得政策方案确定过程 (3)邓恩得分析模式

0318公共政策复习重点资料参考(1)

公共政策复习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 在本教材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2)什么事公共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3)公共政策的作用 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①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 知识,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③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②管制功能 为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1)积极性管制;(2)消极性管制。 ③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④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5.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一种权利的相互制约,有一定的规范。 ②公共物品③公共职能④公共问题 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⑥公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相互关系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公共政策议程的概念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而当诸如自然事件和战争冲突等内在和外在的客观问题影响到了公众或政府的切身利益,受到普遍关注,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时候,公正政策议程便正式启动了。 一般认为,公共政策议程的阶段可以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个互相关联的议程阶段。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共同讨论,并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或制定措施加以解决的议程阶段。政府议程,也称为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简单来说,公众议程和公共利益的表达相关联,而政府议程和各种利益的综合相关联。公众和政府都属于公共决策议程的参与者,但是作为参与者的共性其实小于他们之间的区别: 1、提出政策诉求的前提限制 公众可以自由评论主流思潮,创造议程的产生条件,一般不用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负责,所以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繁多而庞杂;而政府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提供行政服务的集团,其思维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出发点,集团思维跟随上层少数人的决策而动,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方向较为固定且以行政命令方式贯彻统一。 2、政策诉求执行率和转化率的区别 由于公众和政府所处地位的区别,前者在后者任期内基于选举信任关系,将自己一部分权力交予后者行使,这造成了在公共决策议程领域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政府由于权力便利关系,在议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如果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或主题与某一重要

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那么它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地提高;一旦某一特定的问题被界定为紧迫的,那么阶级服务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办法就要比诸如与公众的主流愿望(国民情绪)相同但与政府的决策相左的解决办法更易采纳。 其根本原因在于有组织的力量之间的平衡对变革有妨碍作用,因为目前项目的受益者总是力图保护自己当前的利益,而对于适合国民情绪的项目有促进作用,对一些不适应国民情绪的项目则妨碍其受到关注。这也是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最大区别。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实现规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估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 第二章 一、公共政策系统的定义 二、公共政策主体构成 (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5)利益集团(6)思想库(7)大众传媒(8)公民个人 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执政党 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和选民 三、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方面。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一般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 六、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 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 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 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 (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 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章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公正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规中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条件 (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围广(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围;(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 1、问题察觉; 2、问题描述; 3、问题分析; 4、问题界定 三、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与确定、政策议程的设立、政策方案的规划和政策方案合法化几个活动相互关联的过程。 四、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决定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五、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程序 (1)确定政策目标 1、政策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2、政策目标的性质和特点; 3、确定政策目标过程中遇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重点笔记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一、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目标的作用(说到任何目标的重要性都是这三个方面) 1.是政策方案设计和优选的基础依据 2.是政策方案执行的指导方针 3.是政策绩效评估的参照标准 正因为目标的作用比较重要,所以才要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 取决于两个环节:一是正确设计,一是不同参与者对目标的共识,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要具体明确:表达要准确;约束条件要具体;要尽可能量化 2.要具有前瞻性:一定的难度才能产生激励 3.要具有可行性:分析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4.要具有协调性:多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5.目标与手段的统一:目标的层次性,具体目标往往是具体目标的手段,会形成复杂的目标——手段链, 要避免目标置换 但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是容易的,也就是说,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并保证其有效性是有困难的:表现在:价值因素;政治因素和目标冲突上(但是这里的概括比较简单,答题时看情况自己进行补充) 1.价值因素:政策目标到底确定为什么,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制定者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而机制受到政 治地位,利益偏好,传统习俗等的影响 2.政治因素:决策是政治的产物,决策者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常常故意把目标弄得模糊不清

3.多目标的冲突:横向和纵向上都可能冲突,要分清主次轻重 二、备选方案的设计 两步: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对政策方案加以细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两者的不同在于轮廓设想是大致的,所以可以大胆地设想,运用更多的是创造性的思维,之所以备选方案的设计一开始并不要求细节地进行轮廓设想,主要目的也就是在于激发这种创造性思维,省得它受到束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 1.政策方案整体上的全面性与多样性:既然是创造性思维,当然就要求方案要全面,所以当决策者发现 只有一种备选方案而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时,就陷入了“霍布森选择” 2.政策方案彼此间的互斥性:说白了就是指两个方案之间不能有雷同 3.注重创新性:轮廓设想的核心,要摆脱旧的政策的束缚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 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 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 (1)权力与控制。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 (2)交易 (3)博弈。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权力和专业化分工有关,而且与人们的愿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宏观政治史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6、有哪些价值标准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a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 b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 c个人价值观——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这些考虑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 d公众价值观——决策者在很多时候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 e意识形态价值观——一整套逻辑上的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 7、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

浅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_公共性的涵义_黄维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35卷第6期,N ov .,2005,V o.l 35,N o .6 Journal o fN o rt hwest U niversity(Phil osophy and Soc 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5 04 0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2J K015) 作者简介:黄维民(1955 ),男,江西南昌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与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浅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 黄维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依据多样化理念,诠释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公共性理念及其制度在传统国家体制内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政府善治和公共政策的深层次了解对于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质量与执行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涵义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731(2005)06 0112 05 在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社会,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已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和基本稳定或 者再重复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交流性和发展性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公共问题。与此同时,广大的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兴趣的焦点,也不再是抽象的理念或原则性问题,而是那些与现实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殊的公共政策问题。例如,犯罪与社会安全,公平与经济发展,种族与社会和谐,污染与环境保护,以及住房、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一系列的、实际的公共问题。公共政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影响面最大、应用领域最广、实证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被人们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次 科学革命 ,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的 最重大的突破 ,以及 当代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发展 [1] 。 公共政策之所以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兴起和发展,既与现代社会的特征相联系,也与公共政策自身的学科特点相关联。那么,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些根本性问题都是必须 要搞清楚的。本文就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供大家探讨。 一 自从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 拉斯韦尔(H aro l 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0160439.html,ss w e ll)和丹尼尔 勒纳(Dan i e l Le m er)于1951年发表 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发展 一文以来,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科学中的一个新的边缘性领域,正在逐步成为公共行政学界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回顾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之际,人们发现,虽然公共政策日益渗透到了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中,对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公共政策至今尚未在学理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在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科以及学术界和实务界之间构架起一座真正稳固、一致的桥梁。换句话说,公共政策这门新兴学科的科际整合任务并未完成,人们迄今尚未就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及其根本属性达成真正的共识。其主要原因是公共政策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学科简单的集合、发展或更新,而是一个几乎全新的学科研究领域。 公共政策明显的跨学科性特点,并被广泛地应 112

公共政策 简答题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 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 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 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 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5.3简述边界分析法。 5.4简述政府议程和系统议程的差异。 5.5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5.6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6.3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的含义。 6.4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应遵循的标准。 6.5简述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6.6简述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6.7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7.2简述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7.3政策执行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贯彻准确原则。 7.4简述互适模型包含的四个逻辑认定。 7.5系统模型理论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的五个重要变量是什么. 7.6简述政策执行的组织准备工作。 7.7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包含的规定性。 7.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7.9简述政策执行资源包括的具体内容。 7.10简述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 7.11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7.12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13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7.1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8.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策评估的四种观点。 8.2简述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外部评估的具体类型。 8.4简述事前评估的内容。 8.5简述公共政策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8.6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 8.7简述价值分析法的内涵。 8.8简述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8.9简述政策监督的步骤。 8.10简述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 8.11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9.1简述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9.2简述政策的持续带来的积极效果。 9.3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9.4简述政策调整的原因。 9.5简述政策周期的研究意义 9.6简述政策合并的方式。 9.7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9.8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10.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10.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10.3政策研究组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强调哪几个方面? 10.4简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10.5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几个方面? 10.6选择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10.7简述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 10.8简述系统分析方法的积极作用。 10.9简述政策分析中系统分析的消极作用 10.10简述对现代定性方法的基本评价。 10.11简述价值分析的方法。10.12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 10.13简述脚本写作不同于其他政策分析方法的特 征。 10.14简述模糊分析方法的主要思想。 10.1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 10.16简述政策信息咨询的程序。 10.17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 10.18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答:1.“世异 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如管仲提出的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2. 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如孟轲提出的“民 贵君轻”、“政在得民”。3.“惠民”、“养民”、“富民” 的政策传统。如李悝主张的“尽地力”、“善平”。4. 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如商鞅认为“国待农耕而富, 主待农战而尊”。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如唐甄认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如“老”认为“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答:1.他强 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 社会科学称作文化科学。2.韦伯认为,人的行动或社 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因素:动机和目标。3.他提出了 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 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4.韦伯在社 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主要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 和主张价值无涉。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答: 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 2.尽管许 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 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地超 出他们的知识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与, 二是实行政策咨询。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 学科的特点。答: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公共 政策学是与个人选择相关联的学问,归根结底,它 须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前提。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 实证主义。公共政策学追求政策的“合乎理性”,使 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性“数据”,以科学的方法作为研 究、分析的工具。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 感的学问,当选择某一,模型进行政策分析时,这 个模型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4.它具有跨 学科的性质。它融会了其他社会科学,具有新的学 科体系。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 型为核心的学问。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答:1.分 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 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 统群研究方法;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 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 学性性质和实践性。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答:改革开放后, 决策科学化合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 要求。1.提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2.党和政府各级 领导部门及国务院各部委局都建立了从事政策研究 的专门机构。3.到90年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 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率先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 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 程。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多角度分 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 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 的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 主要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 的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 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 步。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 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 征 3.研究内容包括国家、政府、政党每一项职能活 动的行为规则、行动路线和行动方案 4.研究活动具 有鲜明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队公共权力机关 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 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 的。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1.直接 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 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 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 4.公 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答:“经验主义”的 认识论的主要思想具有以下五点:1.经验主义认为人 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说,感觉经验是认 识的真正源泉。2.经验主义强调人的认识须从个别 的、特殊的事物出发。3.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 与个性的关系。4.经验主义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 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用,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 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培根进行了深 入的探讨。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1.经验证 实原则2.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3.科学主义的 科学观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1对从伽利 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 论、方法论与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2后现代主 义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3后现代主义对 人文精神的呼唤。4后现代主义重视非理性的、反理 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 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 性。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 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4 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 度。5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 有历史观察的功能。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1当面对各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2他会一 句其历史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 先次序。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4 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5面 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 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1决策者面临 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 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 不同而依次排列。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 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 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 性。6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 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 的方案。 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1这个模型设定 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支持的。2这 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而 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为 有限的。3这个模型过高的估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 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 种分析工具对许多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束手无策。4这 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智全能,但在实践中决策者拥 有的知识、获取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预先对 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比例精确的计算。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答:渐进主义 模型是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构建的,主要内容 如下: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 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 边际性的调适。2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 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 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 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 竞争着的集团之间的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3后现代 政治生活中,集团间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 可避免的。4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 位的集团的利益。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1它把注意力集中于 政策形成过程中那些重要的能动因素的同时,过分 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 “所起的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2人类在政 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集团决策模型无法解 释,因为它忽略了政治生活中其他许多重要因素对 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3它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 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1利 益表达2利益综合3政策制定4政策执行5反馈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1他在 内阁决策中的独断权2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源 源不断地汇集到白宫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总统则 在这个末端建立起制定政策的总体直辖机构。 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1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 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占有 首要的、全权、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地位,是一切 政府权力的唯一来源和归宿。2从议行合一的政府系 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 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 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2人大及常 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3人 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外,其他县 以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做出的全 部决策的行为。4地方人大中除了有权制定地方性法 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 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1合理的政策结 构的显著特征是结构的有序化。2合理的政策结构的 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级控制。3严格的组合秩 序,这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 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答:公共政策的 结构是指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 列、组合的方式及各要素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是政策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秩序。政策结构 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政策的塔形结构。同一政策 系统内部各个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策在各个不 同层次的分布方式和互动方式,表现为层次逐一提 高的金字塔式结构。2政策的链形结构。在同一政策 系统内,各个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策像环环相 扣的链条一样相互连接,它们之间的这种相对稳定 的联系方式就是政策的链形结构。3政策的圈层结 构。同一政策系统内某项政策与其他若干项政策之 间的关系呈一个核心与外围层次的固定联系方式, 这就是政策的圈层结构。4政策的网状结构。政策的 网状结构是以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的横向联系 为特征的结构。5政策的矩形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 诸项政策排列成一个阵列,呈现纵横并举共存的固 定联系方式,其状类似矩阵,这就是政策的矩形结 构。6政策的群落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形 成若干群落,相互间具有间接的、不甚紧密的联系, 这就是政策的群落结构。这样的结构通常形成于政 策巨系统内。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1相 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 被统摄的关系。2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 范的作用。3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4部门政 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 策和基本政策。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 成。党的政策+人大政策+行政政策。1、中国共产党 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 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 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 形式成为公共政策。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 立法是人大的主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人大决定。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 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 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 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 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1、国 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 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 现。2、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 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 行动方案,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 列活动。3、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 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利益分配 的实现。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 形成2、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 现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答:一国的现实国情构 成了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认知环境,它对科学地制 定公共政策尤其是总政策与基本政策具有极为重要 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1 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大众传媒影响受 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现实政策情形的认识。同 时,大众传媒业影响受众的思维、判断、选择和行 动,从而影响到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 政策。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迅速了解政策执行情 况与后果,从而及时做出是延续、调整还是终结某 项政策的决定。4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 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他 们通过选举投票、施加压力、游行示威、直接或间 接抵制等途径来支持或反对某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 实施。大众传媒有时甚至能使政策对象通过特定途 径,支持或反对某一决策者,甚至某种政治统治。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 的挑战。1治理能力强调多元、民主、合作、非意识 形态的公共行政,使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加多元化。2 治理能力的要求使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多地考虑 公民的地位和利益,也使公共政策的实施不仅依靠 政府的权威,也需要政策主体与客体通过协调、沟 通所形成的合作网络权威。3治理能力对政府公共政 策的质量、公共政策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治理 能力在实施公共政策方面,除了国家的手段和方法 外,更多地强调公共政策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政治体制规 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2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 定的科学化程度3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 主化程度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1首长制的优 点:决断及时迅速、果断有效,有利于使政府责任 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政府的行政效能得到充分 发挥。其缺点是: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压制民主、 独断专行、随心所欲,从而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 化受到影响。2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 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协调一致制定政策,有利于决 策的民主化,有利于发挥委员们的积极性。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政党,尤其是执 政党是公共政策制定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政策理论最 重要的提供者,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执政 党的政策。2在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中,政党 首先必须借助于公共权力才能与公共政策现实地发 生联系,政党的要求和主张转化为公共政策必须有 一个公共选择过程。(3)我国实行的以共产党为领 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制定的各个 环节上都发挥主导作用,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 制度参与国家重大事情的讨论与决定。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公共政策系统是一 个内部职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网络系统。从结构 的角度看,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 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 系统所构成的社会系统,涉及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 级各类相关政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政策过程及其 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一方面, 它们按照各自的分工相对自主地进行工作,另一方 面,它们又紧密配合、协同一致,使公共政策系统 得以正常、顺利地进行。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1)政策制定。即 从认定政策问题到出台政策方案的一系列功能活动 过程。它包括认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建立 政策议程、提出各种方案、比较和分析方案、政策 决定、政策合法化。(2)政策执行。用以解决实际政 策问题的政策方案的实施活动,即把观念形态的政 策方案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的过程,包括 政策解释、目标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物质 组织准备、正式实施。(3)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的 预期目标和效果,避免政策失误和执行走样而对整 个政策过程进行监控的过程,包括监督、控制、调 整、修正。(4)政策评估。即按照一定程序,根据一 套标准,对政策效果做出判断,确定其最终的效果、 效益及优劣,弄清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5)政策 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 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 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答:1从国内和 国际的视角看,国内的原因有自然灾害、非预期的 人文事件、社会变迁等,国际的原因有战争或军事 行动的爆发、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国际关系以及国 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2从客观和主观的视角看,能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 社会变革;体制转型。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主观因素的变化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共政策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