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并附有课后思考题

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并附有课后思考题

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并附有课后思考题
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并附有课后思考题

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1)

一.填空(12X3=36)

1. 制浆造纸工业用植物纤维原料大体可分为木材纤维原料和非木材纤维原料两种。

2.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属于碳水化合物,而木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3. 草类原料的有机溶剂抽出物主要为:脂肪和蜡。

4. 针叶材有机溶剂抽出物主要存在于树脂道和木射线薄壁细胞中。

5. 阔叶材有机溶剂抽出物含量一般比针叶材低,其主要组成为:游离及酯化的脂肪酸。

6. 木材原料的灰分含量一般不超过1%,草类原料的灰分含量一般多在2%以上。

7. 草类纤维原料灰分含量一般比木材高,而且60%以上是SiO2。

8. 木素结构单元间的联结键有醚键和碳-碳键。

9. 植物细胞壁上的纹孔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

10. 针叶材的纤维细胞为:管胞,阔叶材的纤维细胞为:木纤维。

11. 在细胞壁各层中,木素浓度最大的在胞间层,但木素的大部分存在于次生壁。

12. 针叶材的木素结构单元主要为:愈疮木基丙烷和少量的对-羟苯基丙烷。

13. 阔叶材的木素结构单元主要为:愈疮木基丙烷和紫丁香基丙烷。

14. 木素的结构单元为:苯基丙烷,纤维素的结构单元为:D-葡萄糖基。

15. 木素-碳水化合物联接点上的糖基有:D-木糖和D-半乳糖、L-阿拉伯糖。

16. 木素与碳水化合物之间可能有的联接键为:α-醚键和酯键等形式。

17. 在酸性亚硫酸盐法制浆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木素的缩合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形成的化学键为不易

断开的碳-碳键。

18. 半纤维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糖基构成的不均一聚糖,它与木素有化学键联接。

二.单项选择(14X3=42)

1.聚半乳糖醛酸中的羧基80%以上被甲基化、一部分被中和成盐,所形成的物质称为:。

①果胶物质②果胶酸※③果胶质④半纤维素

2.阔叶材中比针叶材含有更多的。

①聚葡萄糖甘露糖※②聚木糖③木素④灰分

3.草类原料的含量大多比较低、接近阔叶材的低值。

①纤维素②灰分③半纤维素※④木素

4.针叶材的管胞含量约占木质部总容积的。

①50%②60-70%③80%※④90-95%

5.针叶材的管胞长度一般为:mm。

※①3-5 ②1-1.5 ③1 ④20

6.在木材的横切面上、可见到许多颜色较浅的经向条纹称为:。

①树脂道※②木射线③年轮④髓心

7.在显微镜下观察阔叶木横切面上有许多孔,这些孔是横切面。

①树脂道※②导管③纹孔④管胞

8.在草类原料中除竹、龙须草和甘蔗渣外,其纤维平均长度均在mm之间。

※①1.0-1.5 ②1.5-2.0 ③3-5 ④2.0-2.5

9.在木材细胞壁各层中、最厚的一层为:,它是细胞壁的主体。

①初生壁②S1 ③S3 ※④次生壁

10.在细胞壁的初生壁中、微细纤维呈排列。

①交叉螺旋②并行排列※③杂乱无章④紧密

11.针叶材中的木素属于类木素。

※①G ②GS ③原本木素④天然木素

12.用NaCLO2处理无抽提物木粉、使木素被氧化而除去,剩下的产物为:。

※①综纤维素②β-纤维素③克-贝纤维素④氧化纤维素

13.实际上制备的综纤维素往往会含有少量。

①半纤维素※②木素③α-纤维素④碳水化合物

14.克-贝纤维素的降解较稍多。

①硝酸乙醇纤维素②工业半纤维素※③综纤维素④纸浆中半纤维素

15.草类原料一般比木材原料含有较多的。

※①1%NaOH抽出物②木素③α-纤维素④纤维素

16.因为树枝的含量比树杆较少,热水抽出物较多,故其造纸性质不如树干。

①木素※②纤维素③树脂④灰分

17.木材和草类的纤维细胞中、最长的纤维细胞为:。

①木纤维※②管胞③草类纤维④韧形纤维

18.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中、纤维细胞直径最大的为:。

①木纤维②草类纤维③导管※④管胞

19.针叶材木素经硝基苯氧化后、其氧化产物中含有较多的。

①紫丁香基丙烷②愈疮木基丙烷③对-羟基甲醛※④香草醛

20.草类原料硝基苯氧化产物与乙醇解产物定量分析中、主要不同是含量不同。

※①对-羟基苯甲醛②紫丁香醛③香草醛④香豆酸

21.木素结构单元在脱氢聚合时,在过氧化酶作用下、首先变为,再由此合成木素大分子。※①自由游离基②紫丁香基③对-羟苯甲基④愈疮木基

22.木素结构单元中、酚羟基一般连在上。

①C2 ②C3 ※③C4 ④C5

23.愈疮木基甘油β-芳基醚可表示为:联接。

①α-O-4 ※②β-O-4 ③4-O-5 ④β-5

24.木材和草类原料的杂细胞中、都含有一定量的。

①导管分子②木射线细胞③石细胞※④薄壁细胞

25.目前,化学结构变化较少、最接近原本木素的分离木素是。

①硫酸木素※②磨木木素③盐酸木素④铜氨木素

26.木素是具有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①直链型②枝链※③三度空间④单一分子

27.在成熟的木化组织中,胞间层物质的大多数是:。

①果胶质②半纤维素③纤维素※④木素

28.典型的木素紫外光谱在nm处有吸收极大值。

※①280 ②230 ③305 ④380

29.无论是碱法还是亚硫酸盐法制浆、脱木素化学过程主要是一种反应。

①亲电②氧化③磺化※④亲核

30.木材纤维素聚合度很高,经蒸煮与漂白过程的降解、其聚合度降至左右。

①2000 ②3000 ※③1000 ④500

31.在碱法制浆过程中、木素中反应性质较活泼的结构单元是单元。

①愈疮木基②紫丁香基※③酚型④非酚型

32.酸性亚硫酸盐制浆中、木素结构单元间的键断裂。

※①α-醚②碳-碳③β-醚④二芳基醚

33.在酸性亚硫酸盐制浆中、木素的裂解反应发生在单元上。

①酚型②非酚型※③酚型和非酚型④愈疮木基丙烷

34.我们所得到的分离木素中木素和原本木素结构是一样的。

①磨木②Brauns ③硫酸※④没有一种

35.木素在植物组织中与有化学键联接。

①纤维素※②半纤维素③果胶质④树脂

36.在木材纤维次生壁中层、微细纤维排列呈状排列。

①网状②交叉螺旋※③平行④疏松无规则

37.一般来说、在木材组织中、微细纤维在胞间层中。

①很多②较少※③尚未发现④不确定

38.木材管胞的S2层中、微细纤维与纤维轴的夹角为:。

①50-70o ②60-90o ※③10-30o ④0o

39.细胞成熟停止生长后、细胞壁继续加厚,所形成的部分为:。

①胞间层※②次生壁③初生壁④瘤层

40.碱法制浆中、部分木素结构单元的α-醚键断裂后形成中间产物。

※①亚甲基醌②正碳离子③酚型结构④非酚型结构

41.针叶材的管胞约占木质部细胞总容积的。

① 45~50% ※②90~95% ③60~70% ④30~50%

42.阔叶材的木纤维约占木质部细胞总容积的。

①30~40% ※②50%以上③90~95% ④70%以上

三.多项选择(7X3=21)

1.禾本科植物表皮组织的细胞有:。

①石细胞*②硅细胞*③锯齿形细胞④纤维细胞*⑤木栓细胞

2.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首先合成的木素结构单元有:。

*①香豆醇②紫丁香醇*③松柏醇*④芥子醇⑤香草醇

3.在针叶材与阔叶材中、化学结构和含量均有明显不同。

①纤维素*②半纤维素*③有机溶剂抽出物*④木素⑤灰分

4.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中,有机溶剂抽出物组成有:。

*①萜烯类化合物*②脂肪酸③果胶酸*④蜡*⑤不皂化物

5.比针叶材纤维素含量高的造纸植物纤维原料有:。

*①麻类②阔叶材③芦苇*④棉纤维⑤麦草

6.阔叶材木素经硝基苯氧化后、氧化产物中有较多的。

*①紫丁香醛②对-羟基苯甲醛③对-羟基苯丙烷

*④香草醛⑤紫丁香基丙烷

7.木素结构单元中、甲氧基主要联在苯环的位置上。

①C2 *②C3 ③C4 *④C5 ⑤C6

8.半纤维素上的功能基主要有:。

①羰基*②羧基*③乙酰基④羟基*⑤甲氧基

9.可用于造纸的树皮主要有:。

①树皮*②桑皮③桦树皮*④构皮*⑤檀皮

10.利用木素可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可进行木素的。

*①定量测定②分离*③结构研究④分子量测定⑤聚合

11.在酸性亚硫酸盐法制浆中、木素的溶出主要是由于木素。

*①降解*②磺化③缩合④交联⑤酯化

12.在酸性亚硫酸盐制浆中、木素的缩合方式主要有:。

①Cβ-C5 *②Cα-C6 *③Cα-C1 ④Cβ-C1 ⑤Cβ-C2

13.早材管胞比晚材管胞能制出强度更高的纸、是因为其。

*①柔软*②易于打浆③细胞壁厚*④细胞腔大⑤弹性小

14.木材管胞比草类纤维能生产出更强韧的纸、是因为管胞比草类纤维。*①长②长宽比大③刚硬*④柔软⑤木素含量少

15.阔叶材的非纤维细胞主要有:。

*①导管分子*②木射线细胞*③木薄壁细胞④石细胞

⑤木纤维

16.各类原料中、半纤维素和木素含量比草类原料低的有:。

①针叶材②阔叶材*③棉纤维*④麻类*⑤桑皮

17.单纹孔和具缘纹孔结构中、都会有:。

*①纹孔膜②纹孔缘③纹孔托*④纹孔腔⑤纹孔附加物

18.许多木材细胞壁中有瘤层,瘤层在细胞壁的。

*①最层*②S3侧③S3外侧④S2外侧⑤P层外侧

19.半纤维素又可称为:。

①非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②木聚糖③结壳物质*④填充物质

⑤骨架物质

20.各种植物原料中、比针叶材木素含量低的原料有:。

*①阔叶材*②麦草*③芦苇*④麻类*⑤棉短绒

21.一般树皮都含有较多的,故不宜造纸。

*①灰分*②鞣质*③木栓质*④果胶质⑤木素

四.名词解释(4X3=12)

1.植物纤维2、综纤维素3、纤维素4、β-纤维素5、木素

6、α-纤维素

7、微细纤维

8、复合胞间层

9、原细纤维

10、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11、硫酸木素12、木纤维

名词解释:

纤维素:由β-D葡萄糖基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是组成纤维的一种化学成分。

纤维:两头尖,长比宽大几十倍的纺锤状的永久厚壁细胞,是一种细胞结构

木素:由苯环丙烷结构单元(C6-C3)通过醚键、碳碳键连接而成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木素衍生物:木素大分子中原子或者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得到的物质

木素制备物:木素和木素衍生物的总称

果胶物料:果胶质与其他物料半生在一起的复合体。果胶:果胶酸盐以及酯化了的的果胶酸超结构:超过一般光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的细节热塑性:在某一温度下,木素由玻璃态向橡胶态变化的性质

玻璃转化点:木素从玻璃态转化为橡胶态时的温度

聚合度:纤维素大分子中的β-D葡萄糖基的含量,用DP表示

降解:高分子化合物受到化学、光照、加热、机械等作用时聚合度下降的现象

综纤维素:又叫总纤维素。指造纸原料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总称

克-贝纤维素:无提取试料经湿氯气反复洗,再加H2SO4和2%Na2SO4得到

硝酸乙醇纤维素:提取试料用HNO3(20%)和CH3CH2OH(80%),加热至沸腾得到

α-纤维素:包括纤维素和抗碱性纤维素

β-纤维素:为高度降解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γ-纤维素:全为半纤维素

工业半纤维素:β-纤维素和γ-纤维素的总称

(天然)半纤维素:由多种糖基、糖醛基所组成,并且分子中带有支链的复合聚糖的总成。助色基团:能使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团(如:-COOH,-OH,-NH2,-CL)发色基团:含有π电子的不饱和基团

MWL:磨木木素(贝克曼木素)

CC:细胞角隅CML:复合胞间层

BNL:布劳思天然木塑

LCC: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CEL:纤维素酶木素

硅干扰:在碱法制浆中,原料中的硅形成硅酸钠,溶于碱法废液中,大量的硅酸钠使废液的粘度增加,洗桨时黑夜提取率降低,对黑液的蒸发、燃烧、苛化、白泥的回收等过程都带来麻烦。

树枝障碍:在酸法制浆中,树木的有机抽出物被加热,软化成油状物漂浮在浆水体系中,易粘附在浆池壁、洗浆箱、纸等地方,给生产过程和纸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称为树脂障碍。

纤维形态:包括纤维的长度、宽度、壁厚、腔径以及由这些指标组成的其他形态指标,如长宽比、壁腔比、纤维粗度等。

纤维粗度:每100m长度的绝干纤维的重量,用dg表示

原本木素:木材中原本存在状态的木素

缩合型连接:除苯环酚羟基对位侧链以外的连接

非缩合型连接:指缩合型连接以外的连接

纤维素的结晶度:是指纤维素构成的结晶区占纤维素整体的百分比

纤维素的可及度:利用某些能进入纤维素物料的无定形区而不能进入结晶区的的化学试剂,测定这些试剂可以到达并起反应的部分占全体的百分率

剥皮反应:在碱性的影响下,纤维素具有的还原性末端基会逐个掉下来,直到产生纤维素末端基转化为偏变糖酸基的稳定反应为止

润胀:固体吸收润胀剂后,其体积变大但不失其表观均匀性,分子间聚力减少,固体变软的现象。

润胀度:离心机离心分离后纸中存留的水分。对于同种碱液,同一温度下,纤维素的润胀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至某一浓度时达到最大值。

动电电位:即zata电位,纤维吸附层表面相对双电层中过剩正电为零处的电位之差

有限润胀:纤维素吸收润胀剂是有一定限度的

游离水:纤维素物料吸湿达到纤维饱和点后,水分子继续进入纤维的细胞腔和各空隙中,形成多层吸附水和毛细管水

结合水:进入纤维素无定形区与纤维素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的水

吸着热:1g纤维素完全润湿所放出的热量

二.

五.判断并改正(5X3=15)

1. 草类植物纤维原料灰分含量比木材高、但化学组成相同。

2. 在弦切面上观察、针叶材木射线一般是多列的。

3. 实际制备的综纤维素、其化学组成全部为碳水化合物。

4. 造纸用植物纤维素,就是指细长、锐端永久细胞。

5. 针叶材的半纤维素和木素含量一般都比草类低。

6. 碱法制浆中、木素非酚型结构单元的联接都不能断开。

7. 微细纤维部只含有纤维素。

8. 木素不属于碳水化合物、但与其有化学键联接。*

9. 木材半纤维素含有较多的甘露糖、而草类半纤维素含有较多的木糖。

10. 在酸法制浆中、木素酚型和非酚型单元的α-醚键都断开。*

11. 针叶材木素主要为G-型木素,而草类木素主要为S-型木素。

12. 在碱法制浆中、木素酚型单元可成为亚甲基醌,而非酚型单元则不能。*

13. 在酸、碱法制浆中,木素降解程度是相同的。

14. 草类原料的1% NaOH抽出物含量比木材高许多。*

15. 早材管胞细胞腔大、两端尖削、是造纸的优良纤维。

六.写出化学结构式(3)

1.愈疮木基、紫丁香基、对-羟苯基2。果胶质

3、愈疮木基-甘油β-芳基醚结构

七.简答题(4X3=12)

1. 草类纤维超结构与木材相比有何特点?

2. 木素在细胞壁中沉积顺序?

3. 针叶材、阔叶材和草类木素中各含有哪些结构单元?

4. 硫酸法定量测定木素有何缺点?为什么?

5. 综纤维素有哪几种制备方法?

6. α-纤维素、β-纤维素和γ-纤维素各含有哪些成分?

7. 有机溶剂抽出物须标明溶剂、为什么?

8. 在碱法制浆中木素昧平生哪些化学键断裂?

9. 木素在酸、碱介质中的反应规律?

10. 在碱性亚硫酸盐法制浆中、木素结构单元间哪些化学键断裂?

11. 草木素硝基苯氧化产物分析会有较多对-羟苯基单元,而又不算草木素中部分、为什么?

12. 现用于木素结构研究有哪些分离木素?为什么?

八.论述题(2X3=6)

1. 硫酸盐法制浆中木素降解比在烧碱法中快,为什么?

2. 木材纤维超结构组织是怎样的?

3. 从针叶材、阔叶材、草类细胞种类、含量及纤维形态分析原料优劣?

4. 纤维素被认为是细胞壁的骨架物质,为什么?

5. 木素被认为大部分在次生壁、而不是在胞间层,为什么?

6. 叙述木材与草类细胞壁的超结构的异同。

第一章思考题

1.如何将造纸植物纤维原料进行分类?

根据原料的形态特征、来源及我国的习惯,可大体上分类如下:

一、木材纤维原料(针叶材原料、阔叶材原料)

二、非木材纤维原料(禾本科纤维原料、韧皮纤维原料、籽毛纤维原料、叶部纤维原料)

三、半木材纤维原料(棉秆)

2.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中、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写出定义或概念。

主要化学组成是木素和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纤维素是由D-吡喃式葡萄糖基通过1,4-β苷键联结而成的均一的线状高分子化合物。

半纤维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基(葡萄糖基、木糖基、甘露糖基、半乳糖基、阿拉伯糖基等)组成的非均一聚糖,并且分子中往往带有数量不等的支链。

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单元(即C6-C3单元)通过醚键、碳-碳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3.比较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异同。

①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共同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细胞壁中。

②纤维素全部由葡萄糖单位聚合而成,而半纤维素是一种杂聚多糖,常含有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鼠糖,阿拉伯糖等单糖单位。

③在酸性环境下半纤维素远较纤维素易于水解。

④半纤维素比纤维素的分子要小,大约含有500到3000个单糖单位,后者大约含有7000到15000个。

⑤半纤维素是分支的聚糖,而纤维素是不分支的。半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可以造成细胞壁的润胀,赋予纤维弹性。

⑥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

4.写出综纤维素的定义及四种制备方法、并指出哪种方法比较好?P7

(1)定义

又称总纤维素,指造纸植物纤维原料除去抽出物和木素后所留下的部分(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总称)。(2)制备方法(P7)

氯化法、亚氯酸钠法、二氧化氯法、过醋酸法

以上方法得到的综纤维素都含有少量的木素,而且制备过程中往往使得少量碳水化合物被溶出。

5.如何自综纤维素制备α-纤维素?并指出其化学组成。P8

(1)用17.5%NaOH或(24%KOH)溶液在20℃下处理综纤维素或漂白化学浆45min,将其中的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溶出,留下的纤维素及抗碱的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分别称为综纤维素的α-纤维素或化学浆的α-纤维素。

(2)α-纤维素包括纤维素和抗碱的半纤维素

6.如何自漂白化学浆制备α-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并指出各自的化学组成。

(1)α-纤维素

用17.5%NaOH或(24%KOH)溶液在20℃下处理综纤维素或漂白化学浆45min,将其中的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溶出,留下的纤维素及抗碱的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分别称为综纤维素的α-纤维素或化学浆的α-纤维素。(用英文翻译)

包括纤维素和抗碱的半纤维素

(2)β-纤维素和γ-纤维素

用漂白化学木浆制备α-纤维素时,处理中所得到溶解部分,用醋酸中和沉淀出来的那部分为β-纤维素,不沉淀部分为γ-纤维素。

β-纤维素包括高度降解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γ-纤维素全为半纤维素。

7.如何制备Cross and Bevan纤维素?P8

采用氯气处理湿润的无抽提物试料,使木素转化为氯化木素,然后用亚硫酸及约含2%亚硫酸钠溶液洗涤、以溶出木素。重复以上处理、直至加入亚硫酸钠后仅显淡红色为止。半纤维素的溶出较多,残留少量木素。8.如何制备硝酸乙醇纤维素?P8

用20%的硝酸和80%乙醇的混合液,在加热至沸腾的条件下处理无抽提物的试样,使其中的木素变为硝化木素、溶于乙醇中而被除去,所得残渣既为硝酸乙醇法纤维素。

此法结果最差,部分纤维素和大部分半纤维素被降解,含量更低。

9.写出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定义、并指出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哪些?P9

有机溶剂抽出物:用中性有机溶剂抽提植物纤维原料,溶解在溶剂中的有机物。

常用的有机溶剂:水、稀碱、苯、乙醇、苯-醇混合液、乙醚、丙酮、石油醚

10.写出针叶材、阔叶材和草类原料、各自的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化学组成及存在的位置?

针叶材:主要组成:松脂松香:树脂酸(松香酸)、脂肪酸、中性物等。松节油:萜烯类的混合物α-蒎烯(生物制药的重要成分)、β- 蒎烯等。存在位置:树脂道和射线薄壁细胞中。

阔叶才:组成:游离的及酯化的脂肪酸,中性物;不含或只含少量松香酸。存在位置:木射线薄壁细胞与薄壁细胞中。

禾本科:主要成分:蜡质,伴以少量的高级脂肪酸、高级醇等。

存在位置:禾本科表皮层的外表面

11.写出果胶质的分子结构式、并说明果胶质存在于哪些植物中?P20

?主要存在于胞间层(M)和初生壁(P)

?果胶质含量:

?针叶木及草类的果胶质含量很少(阔叶木>针叶木和草类)。

?麻、棉杆皮、桑皮、檀皮含果胶质较多。所以韧皮纤维原料制浆中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脱胶)与木材和草类不同(脱木素)。

12.写出植物纤维的定义。

植物纤维(plantfibre)是广泛分布在种子植物中的一种厚壁组织。它的细胞细长,两端尖锐,具有较厚的次生壁,壁上常有单纹孔,成熟时一般没有活的原生质体。植物纤维在植物体中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14.叙述木材的粗视结构。P22

1、木材解剖的三个切面

2、树心

3、树皮

4、形成层

5、木质部

6、年轮、生长轮

7、春材、秋材

8、边材、心材

9、环孔材、散孔材

15.植物细胞壁上纹孔的功能及种类?P63—64

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半具缘纹孔

作用——在活立木中是相邻细胞间水分和养料的通道。

制浆造纸过程中药液渗透的主要通道。

在木材工业中木材的干燥、防腐和阻燃浸注、化学反应、提取物浸出都与纹孔的渗透性有关。

17.叙述针叶材的生物结构、并指出其含有哪几种细胞及含量百分比?P17

生物结构看书本上的图P17

针叶材中的细胞最主要是管胞,并有少量的木射线,一般不含导管

(1)管胞:针叶木的最主要细胞,形似纺锤状;占针叶木细胞总数的90%-95%,具有输导水分和支撑树木的双重作用。

(2)木薄壁组织:针叶材中的射线细胞,含量少,壁薄腔大,长度小,呈长方形,径向排列,胞腔含树脂;在木质部称为木射线,在韧皮部称为韧皮射线;一般为单列,且无异型射线,通过纹孔与其他细胞相通,是细胞间横向流通的通道,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3)树脂道:是部分针叶木独有的特征,是由若干个分泌细胞所围成形的一种胞间道。它不是一个细胞也不是组织而是细胞间隙,中间充满树脂,故称为树脂道。分为轴向树脂道和径向树脂道,两者互相沟通,形成树脂道网。

18.叙述阔叶材的生物结构、并指出其含有哪几种细胞及含量百分比?P18

(1) 木纤维:阔叶木的纤维细胞,是阔叶木的主要细胞和支持组织。大部分阔叶材的纤维细胞含量为60~80%。纤维细胞含量明显低于针叶木纤维细胞含量,造纸价值不如针叶木。

般不用于单独抄造高强度纸。

(2)管胞:阔叶材中的管胞短而少,形态与针叶木中的管胞相似,纹孔为具缘纹孔,纹孔缘明显,纹孔直径大于或等于导管细胞侧壁上的纹孔直径。

(3)导管:由一串具穿孔的管状细胞所构成,是阔叶木中的水分输导组织。约占阔叶材总体积的20%;以

导管的细胞壁的增厚情况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环纹导管、螺旋状导管、梯形导管、网纹导管、纹孔导管;导管的大小和分布影响制浆过程中药液的浸透。

(4)薄壁细胞:轴向薄壁组织:纺锤状薄壁组织细胞、木薄壁组织束;含量分布变化较大:从小于1%至24%不等

(5)木射线细胞:同型木射线:只有径向排列的木射线细胞;异型木射线:既有直立的又有横卧的细胞19.叙述草类原料的生物结构、并指出其含有哪几种细胞及含量百分比?P33

①纤维细胞

?是禾本科植物纤维原料的最主要细胞,禾秆的支持组织。

?形态:两端尖削,腔小。纤维长度1.0~1.5mm(一般<2mm),宽一般10~20μm。

?纤维含量低,40~70%

②薄壁细胞(Parenchyma)

?壁薄腔大,形状多样(杆状、长方形、形、球形、枕头形等),长度较短

?含量高,草类达46%。又称为基本组织(禾本科原料的一大缺点)

③表皮细胞

长细胞和短细胞(硅细胞、栓质细胞)

④导管和筛管

导管细胞含量高,直径大

⑤石细胞

细胞壁极度增厚,细胞腔极小,常木质化、栓质化或角质化。

非纤维状,尺寸小,洗涤过程易随水流失。

主要存在于竹子中

20.从细胞形态的角度分析、哪种植物纤维原料为造纸的优质原料?

植物体管状或长纺锤状的细胞,在造纸技术上称做纤维。

植物纤维形态①针叶木:含有管胞、射线细胞和射线管胞等,管胞占木材容积90%以上,长1.5~5.6mm,宽30~75μm,是造纸的优质纤维;②阔叶木:木纤维长0.7~1.7mm,宽20~40μm,占木材容积的25~35%,其中以韧型木纤维最多。③禾本科植物:含有的纤维细胞约占细胞总量的50~60%,纤维一般长1~1.5mm,宽10~20μm,禾本科植物及阔叶木所制纸浆,因其纤维较短和所含非纤维状细胞较高,质量不如针叶木。

****21.解释下列名词概念并写出数学表达式:长宽比、壁腔比、纤维数量平均长、纤维重量平均长、纤维长度分布频率。P44—P48

长宽比:纤维长度与纤维宽度的比值

壁腔比:细胞壁厚度与细胞腔直径的比值。柔软性!

Runkel曾经指出:

?壁腔比<1 很好原料

?壁腔比=1 好原料

?壁腔比>1 劣等原料

****22.叙述这些纤维形态学指标与纸性能之间的关系。P43

(1)长宽比:长宽比大,成纸时单位面积中纤维之间相互交织的次数多,纤维分布细密,成纸强度高;反之成纸强度低

(2)壁腔比:壁腔比小的纤维,成纸时纤维间的接触面积较大,结合力强,成纸强度高;反之,纤维僵硬,纤维间接触面积小,结合力小。对耐破度影响最为显著。

壁腔比<1 很好原料、壁腔比=1 好原料、壁腔比>1 劣等原料;值得注意的是,纤维的壁腔比并非越小越好。壁腔比太小的纤维,其本身的强度太差,成纸的强度仍不高。虽然其柔软性好,成纸紧度高,但

成纸强度不高。

(3)纤维粗度:纤维粗度大,成纸粗糙,平滑度低,强度下降,但松厚度增加;纤维粗度小,成纸的平滑度好,纸的裂断长、耐破度、撕裂度和耐折度增加,但松厚度下降

****23.简述针叶材管胞的超结构。图参照课本P23、P181

微细结构(ultrastructure):原料中超越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的细节。

植物细胞的微细结构包括:纤维、导管、薄壁细胞等的微细结构。

****24.叙述草类原料纤维细胞的超结构与针叶材管胞超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细胞次生壁都具有多层结构

不同点:小部分纤维的次生壁结构不符合S1 S2 S3 模式,维系纤维的取向不同,禾本科植物中P层S1层的厚度占细胞壁的厚度比例远远大于木材纤维中相应层次的比例

第二章思考题

1.针叶材细胞壁中木素是如何分布的?阔叶材细胞壁中木素是如何分布?并与针叶材比较木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复合胞间层,次生壁浓度最低,但由于次生壁比复合胞间层厚得多,针叶木木素总量的70%以上位于次生壁,和针叶木相似,阔叶木也是胞间层木素浓度最高,次生壁浓度较低,全部木素的80%位于次生壁。木材细胞壁中的木素并不是均匀分布分散在整个细胞壁中的,而是和半纤维素一起成切向同心薄层和纤维素间隔地存在着。

3.在分化的细胞壁中木素是如何沉积的?

a木素化过程在S2形成之前就已在细胞角隅和复合胞间层开始,接着木素快速地沉积。

b而次生壁木素化作用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在胞间层木素浓度大约达到其最大值一半时才开始。

c在次生壁中,S1层最先木素化,随后是S2层,最后S3层。

4.木素的分离方法分为几大类?各自的缺点是什么?P78

a木素作为残渣而分离缺点:这种方法分离的木素其结构已发生了变化。

b木素被溶解而分离缺点:这种方法往往不能得到木素量的全部。

5.如何制备Klason木素、并说出此法的缺点及主要应用围?P81

木粉首先用苯-醇混合液抽提6hr,以除去木粉中的有机溶剂抽提物,然后将木粉在72%H2SO4、温度18~20℃条件下水解,这时试样中聚糖的聚合度下降,2hr后聚合度下降至10左右。再加水使H2SO4的浓度稀释至3%,在稀酸条件下继续水解,使聚糖水解成单糖溶于溶液中,余下的残渣即为Klason木素。

缺点:a由酸水解聚糖时,木素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缩合反应

该方法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了缩合反应,不适用于结构研究,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

6.为什么用Klason木素测定方法、测定草及阔叶材木素时,必须同时测定酸溶木素?

?实际上有少量木素溶于酸液——酸溶木素。

?酸溶木素的含量:

?针叶材<1%

?阔叶材3~5%

?禾草类原料>1%

总木素= 酸不溶木素+ 酸溶木素

****7.为什么Brauns“天然木素”不能代表原本木素?P78

原本木素(protolignin):以天然状态存在于植物体中的木素。

布劳斯(Brauns)天然木素得率比较低,只是纯天然木素的低分子量部分,通常含有木聚糖和聚酚类物质

8.如何制备磨木木素(MWL)?并说出其主要应用围?

贝克曼(Bj?rkman)木素(MWL)

?又称磨木木素(Milled Wood Lignin),其制备方法:

?将充分干燥的脱脂木粉在振动式球磨中,在干燥状态下磨碎48h或者更长(一周),然后利用含少量水的二氧己环(9:1)进行抽提,抽提液经浓缩,得到粗磨木木素。将此粗磨木木素溶于90%的醋酸中,再注入水中沉淀,经干燥而制得MWL。为了进一步精制,将其溶解于1,2-二氯乙烷和乙醇(2:1)的混合液中,再注入乙醚中进行沉淀,之后洗涤、干燥。

?这种木素主要用于研究木素的结构。

****9.通过木素的KMnO4氧化分解得出什么结论?P87

可以知道构成木素的芳香核,系由对-羟基苯基,愈创木酚基,紫丁香基构成,进一步从分解产物的分析研究,也可以了解芳香核单位间结合的形式

10.通过木素的碱性硝基苯氧化得出什么结论?P88

◆分解产物中含有大量的香草醛,体现了木素的芳香性。

◆产物中还含有紫丁香醛(酸)、5-甲酰基香草醛(酸)以及对羟基苯甲醛,证明了木素是由愈疮

木基、紫丁香基和对羟基苯基三种结构单元构成。

◆不同原料的木素其硝基苯氧化产物不同,每种氧化产物的含量也不一样。

11.通过木素的乙醇解得出什么结论?P90

?木素乙醇解的产物为一系列的希伯特酮的多种酮类化合物。

?针叶材主要产物有五种,都有愈疮木基,说明针叶材木素的单体是愈疮木基丙烷单元。

?阔叶材木素乙醇解产物有十种,比针叶材增加五种紫丁香基型产物,说明阔叶材木素是由愈疮木基丙烷和紫丁香基丙烷单元构成。

?草类木素乙醇解产物有十五种,除上述十种外,还有五种对-羟基苯基结构的产物,说明草类木素是由愈疮木基丙烷、紫丁香基丙烷和对-羟基苯丙烷单元构成。

12.如何应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木素进行研究?P98

木素的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根据:木素的芳香族化合物对紫外光具有特性吸收。而其他合成聚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和多种溶剂在紫外光区没有特性吸收。

?广泛用作木素的定性研究

?典型的针叶木木素:

?205nm和280nm处有2个强吸收峰

?230nm和330到340nm有较弱的吸收

?在260nm处的吸收最弱

木素及其模型物的红外吸收光谱(IR)

?根据红外吸收光谱,可以研究木素的结构及变化,确定木素中存在的各种功能基及各种化学键。

因为各种功能基和化学键在红外光谱中的特定频率都已经知道(参考标准图谱)。

?木素的定性研究,操作简便,样品不需要溶解在任何溶剂中,且需要的样品量

很少

?用红外光谱能很容易地比较不同方法分离的木素

13.木素结构单元间的联接方式有哪几种?并说明其比例及化学稳定性?

?醚键(ether bonds)联接和碳-碳键联接

?碳-碳键——30%~40%;

醚键——60%~70%:酚醚键(烷基芳基醚键、二芳基醚键)、甲基芳基醚键(木素结构单元)、二烷基醚键。

?缩合型(condensed type)和非缩合型(uncondensed type)联接

缩合连接属于碳-碳键联接,而不是单独的一类联接。

缩合联接:β-O-4连接(最重要的木素分子结构单元)、β-5连接、β-1连接、5-5连接、4-O-5连接、β-β连接、β-6连接和β-2连接、其他连接方式

碳-碳键、二芳醚键比较稳定,α-芳基醚、β-芳基醚及α-烷基醚有较大的活性,易发生化学反应而断裂。14.写出木素—碳水化合物(LCC)的联接键型及联结点糖基?P116必考

?木素-碳水化合物之间的联接键型

(1)α-醚键结合I

葡萄糖基第6个碳原子上的羟基与木素结构单

元侧链α碳原子之间构成的α-醚键结合。对酸敏感。

(2)苯基糖苷键II

木素结构单元上的酚羟基与碳水化合物的苷羟基之间形成的键。对酸敏感。

(3)缩醛键III

木素结构单元侧链上γ-碳原子上的醛基与碳水化合物的游离

羟基之间形成的联接。对酸稳定,结合牢固

(4)酯键IV

葡萄糖醛酸的羧基与木素结构单元侧链上的羟基之间的结合。

对碱敏感

(5)由自由基结合而成的-C-O-或-C-C-结合(V)也是一种

醚键结合,对水解的抵抗性更强。

小结:I,II,III三种结合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较大。

一些实验结果说明: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单元是作为木素与半纤维素之间的联结点糖基

15.叙述木素的结构单元在酸、碱介质中基本变化规律?P120

碱性介质中

酚型结构单元(Ⅰ)

酚羟基极易离子化以酚阴离子的形式(Ⅱ)存在,诱导效应,使得对位侧链上的α-碳原子上的醚键极易断裂,形成亚甲基醌结构(Ⅲ)。

?非酚型的木素结构单元不能形成亚甲基醌结构

酸性介质中

具有苯甲基醚结构的酚型和非酚型结构单元(I)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盐形式的醚基团(Ⅱ),然后α-醚键断裂,形成正碳离子(Ⅲ)

?正碳离子亦呈4种形式存在。

16.烧碱法制浆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几种化学键断裂?

4种醚键断裂:通过木素大分子中酚型α-芳基醚键的断裂,酚型α-烷基醚键的断裂,非酚型结构基团在α-原子上连有OH基时的β-芳基醚键的断裂和苯环上芳基甲基醚键的断裂,导致新的酚羟基的生成

****17.硫酸法制浆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几种化学键断裂?

酚型结构基团的β-芳基醚键的断裂甲基芳基醚键的断裂

****18.酸性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法制浆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几种化学键断裂?P132

酸性亚硫酸盐:1.酚型或非酚型结构单元α-醚键的反应;

2.蒸煮中的缩合反应;

3.甲基芳基醚键稳定;

4.β-醚键结构在酸性亚硫酸盐蒸煮条件下是稳定的

****19.中性和碱性亚硫酸盐法制浆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几种化学键断裂?

中性亚硫酸盐:

1.酚型α-芳基醚、α-烷基醚的反应;

2.酚型β-芳基醚的反应;

3.木素中的羰基和双键的反应;

4.甲基芳基醚的反应。

****20.叙述木素大分子在氯化过程中的反应。P135

1.苯环上氯的亲电取代反应;

2.木素结构单元侧链的亲电取代反应;

3.醚键的氧化裂解;

4.木素脂肪族侧链碎解产物的再氧化;

5.侧链共轭或非共轭双键的氯的加成反应

****21.叙述木素大分子在碱处理过程中的反应。P121—P131

Na++OH-→NaOH

木素中的多种醚键受亲核试剂OH-离子的作用而断开,并使木素大分子降解。

木素酚型结构的α-芳基醚键、α-烷基醚键断裂,形成亚甲基醌中间物;

非酚型结构如在α-碳原子上连有-OH基的β-芳基醚键也可以断裂,形成环氧化合物的中间物;酚型结构的β-芳基醚键仅有极少部断裂;苯环上甲基芳基醚键断裂; 木素碎片的缩合反应。

22.叙述木素大分子在次氯酸盐漂白过程中的反应。P139

次氯酸盐漂白时主要是氧化作用;

也有氯化反应(亲电和亲核反应);

但次氯酸盐与次氯酸发生分解反应时也会产生游离基,从而发生游离基反应。

****23.叙述木素大分子在氧碱漂白过程中的反应。P142—P148

氧为一种比较缓和的有选择的氧化剂。在碱溶液中可产生HOO?和HO?,同时攻击木素。

氧首先吸引木素酚阴离子的电子,而生成苯氧游离基。Kratzl等人认为:苯氧游离基与氧或HOO?反应,导致侧链与甲氧基脱除及芳香环开环。

24.叙述木素大分子在H2O2漂白过程中的反应。P142

?木素与过氧化氢的反应,过氧化氢主要消耗在醌型结构的氧化、木素酚型结构的苯环及含有羰基和具有α、β烯醛结构的侧链的氧化上;

?结果使得侧链断开并导致芳香环氧化破裂,形成一系列的二元羧酸和芳香酸;

?同时,苯核上还发生脱甲基反应。

分解反应:H2O2=H++HOO-

副分解反应:2H2O2→2H2O+O2

25.叙述木素颜色反应的机理与呈色反应的应用

机理:木素中含有羰基或含有羰基及其共轭结构这样的生色基团存在

木素化学反应过程直接产生生色基团(木素和氯的反应,生成黄红色的中间产物——邻苯醌)

应用:鉴别制浆方法和脱木素程度鉴别纤维种类

第三章思考题

1、纤维素大分子的概念及其结构特点。

β-D-吡喃型葡萄糖基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β

2、纤维素纤维的聚集态及其特点

聚集态结构(超分子结构):纤维素大分子之间的排列情况。

☆结晶结构

☆取向结构

☆原纤结构

根据X-射线研究,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体为两相结构。

5、纤维素纤维的吸湿和解吸的概念,及其吸湿和解吸等温曲线存在滞后现象的原因。

干的纤维素置于大气中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到一定的水分含量。当纤维素自大气中吸收水分或水蒸汽时,称为吸附;当大气中降低了蒸汽分压,自纤维素放出水或蒸汽时称为解吸。

原因:吸附时先要破坏无定形区的氢键才能吸水,分子有一定的应力抵抗这种破坏,氢键不可能全部打开;而解吸时,润湿了的纤维脱水收缩,无定形区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重新形成,但由于同样受部阻力的抵抗,已被吸附的水不容易挥发,即纤维素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不能全部可逆地被打开,故吸着的水较多。

7、描叙纤维素纤维在非水体系中溶解的机理

※在EDA 相互作用中,纤维素-OH 基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参与了作用,氧原子作为一种π-电子对给予体,氢原子作为一种δ-电子对接受体;

※在溶剂体系的“活性剂”中存在给予体和接受体中心,两个中心均在适合于-OH 基的氧原子和氢原子相互作用的空间位置上;

※在一定最优距离围存在着EDA 相互作用力,改作用力与电子给予体和接受体中心的空间位置和极性有机液的作用有关,它引起-OH 基电荷分离达到最佳位置,从而使纤维素链复合体溶解。

1.纤维素生物合成的母体是什么?

碳水化合物的母体——糖核苷酸,形成细胞壁的聚糖。

2.叙述高分子化合物多分散性的基本概念。

纤维素是不同聚合度的分子混合物,因此纤维素的分子量是不均一的,这种分子量的不均一性,称作多分散性。

3.写出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黏均分子量的数学表达式及Mn 、Mw 和M η之间的关系。

①数均分子量:定义:纤维素体系的总质量被分子的总个数所平均。通常用渗透压、蒸汽压方法测定 Mn = ΣniMi /Σni=ΣN i M i (即数均分子量等于数量分数N i 与分子量M i 乘积总和)

②质均分子量 定义:按质量统计的平均分子量。通常由光散射法测定

Mw =Σmi Mi/ Σmi=ΣW i M i

③粘均分子量 定义:用溶液粘度法测得的平均分子量

[η]=KM α

4.叙述黏度的基本概念并写出几种高分子溶液的黏度的定义。P169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的摩擦力。摩擦力较大,流动较慢,粘度较大;反之,粘度较小,流动较快。 a 、相对粘度?r

表示在同温度下溶液的粘度(?)与纯溶剂粘度(?0)之比。随溶液浓度 0r ηηη=

b 、增比粘度ηsp

表示相对于纯溶剂来讲,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

100-=-=r sp ηηηηη

c 、比浓粘度ηsp /c

表示增比粘度与浓度之比。

1/-==

r sp sp c c ηηη

d 、特性粘度[?] 表示溶液无限稀释,即溶液浓度趋于零时,比浓粘度值。与浓度无关。

[]

c

sp

η

ηlim

=

5.写出Staudinger黏度方程并加以说明。

Standinger方程—对线状分子

ηsp = K m c gm M = K m cP

c gm —溶液的浓度,以纤维素葡萄糖基环mol/L计算。

即c gm =c/162;c—溶液的浓度(g/L);

M、P —分别表示线状高分子的分子量和聚合度;K m—比例常数,随溶质、溶液体系变化。

6.写出Mark黏度方程并加以说明。

考虑到纤维素大分子在溶液中并非完全线性,为消除Standinger公式误差,提出Mark修正公式:

[]α

ηKM

=

K—给定高分子化合物在给定溶剂中的常数

α-大分子溶液中的形状系数,0.7-1.00

特性粘度[?]的值可用作图方法得出或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出,求出[?]之后,可按公式

[]α

ηKM

=

计算出相对分子量。

7.分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分类?P171

按不同聚合度(或分子量)将多分散性的纤维素试样分成若干级分的纤维素试样称之为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沉淀分级法、溶解分级法(利用溶解度与M 的依赖关系进行分级)和凝胶穿透色谱法(GPC)(利用大分子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级)

8.有几种方法表示纤维素分子量的多分散性?P173

纤维素分子量的多分散性的表示方法有表格表示、图解表示和分布函数表示,其中最重要的是图解法;表示分子量或聚合度分布的分布曲线有3种:即积分重量分布曲线、微分数量分布曲线、微分重量分布曲线9、叙述Meyer-Misch提出的纤维素Ⅰ的结晶结构,并指出J.Blackwell(Honjo-Watebe)提出的纤维素Ⅰ与Meyer-Misch提出的纤维素Ⅰ有何不同?

纤维素Ⅰ是由平行分子链有规则排列组成的,在结构中所有链具有相同的方向(例如链都是“向上”的)。

链分子薄片平行于ac平面。所有-CH2OH侧链为tg构象。中心链在高度上与角上的分子链彼此相差半个萄糖基单位。

10.写出天然纤维素的D-吡喃式葡萄糖基和伯羟基的构象。P175

纤维素的D-吡喃式葡萄糖基的构象为椅式构象,β-D-吡喃式葡萄糖环中的主要取代基均处于平伏键位置,而氢原子是向上或向下的直立键。这种模式的构象可命名为:4C1构象。

14.写出结晶度和到达度的基本概念。P179

结晶度(Crystallinity):指纤维素构成的结晶区占纤维素整体的百分数,反映纤维素聚集时形成结晶的程度。

纤维素的可及度(accessibility):利用某些能进入纤维素物料的无定形区而不能进入结晶区的化学试剂,测定这些试剂可以到达并起反应的部分占全体的百分率称为纤维素物料的可及度

可及度A和结晶度α的关系:

A=σα+(1-α)

C0

式中:α――纤维素物料的结晶度

σ――结晶区表面部分的纤维素分数

A――纤维素物料的可及度

16.解释纤维素纤维的滞后现象P184

滞后现象:同一种纤维素,在同一温度和同一相对湿度下,吸湿时的吸着水量低于解吸时的吸着水量的现象。解释如下:

吸附时先要破坏无定形区的氢键才能吸水,分子有一定的应力抵抗这种破坏,氢键不可能全部打开;而解吸时,先失去多层水,然后失去氢键结合水。纤维素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不能全部可逆地被打开,故吸着的水较多,产生滞后现象。

17.结合水、游离水的概念?P184

结合水:进入了纤维素无定形区与纤维素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的水;

游离水:纤维素物料吸湿达到饱和点后,水分子继续进入纤维的细胞腔和各孔隙中,形成的多层吸附水或毛细管水。

18.润胀的基本概念?P185

润胀:固体吸收润胀剂后,其体积变大但不失其表观均匀性,分子间的聚力减小,固体变软的现象。

纤维素纤维的润胀分为:有限润胀和无限润胀

19.论述纤维素纤维表面的电化学性质。P189

(一)扩散双电层理论

由于纤维素表面上糖醛酸基及极性羟基的存在,使得纤维在

水中其表面带负电。纤维在水中吸引外围的正电子,越靠近

纤维表面正电子浓度越小,直至为零。

吸附层a、b层、扩散层d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组成扩散双

电层

吸附层随纤维而运动;扩散层不随纤维运动而运动,当液体

流动时它是一个可流动层;扩散双电层的正电荷等于纤维表

面的负电荷。

(二)ζ- 电位(Zeta-potential)

在双电层中过剩正电子浓度为零处,设其电位为零,纤维表

面处的电位相对于该处的电位之差称为电极电位。纤维吸附层b界面相对于该处的电位之差称为动电电位或ζ-电位。

(三) The effect of electrolytes on the ζ-potential

改变电解质的浓度,对电极电位无影响,但对动电电位影响很大;电解质的浓度增大,ζ-电位下降;

pH值升高时,ζ-电位增大,pH为2时,Zeta电位接近零;纸浆越纯,Zeta电位越大。

(四)扩散双电子层的应用(The effect of Zeta potential on pulping and papermaking)

施胶:在施胶时加入电解质—矾土Al2(SO4)3,其水解出来的Al3+会降低松香粒子的ζ-电位直至为零,这样松香就会沉积在纤维上、

染色:在纸浆纤维染色时,可用碱性染料直接染色,因纤维表面带负电,碱性染料带正电,染料粒子可以被吸附在纤维上。如果用酸性染料染色,必须加入媒染剂明矾,改变纤维表面的电性,使染料被纤维吸附,达到染色的目的

20.叙述纤维素酸水解机理及酸水解方法。P194

机理:纤维素大分子中的1,4-β-苷键是一种缩醛键,对酸特别敏感,在适当的氢离子浓度、温度和时间作用下,苷键断裂。

方法:均相酸水解多相酸水解

21.纤维素酸水解后其性质上有什么变化?P195

(1)纤维素酸水解后聚合度下降,下降的速度决定于酸水解的条件,一般降至200以下则成粉末;

(2)纤维素酸水解后吸湿能力改变,水解开始阶段纤维素的吸湿性有明显降低,到了一定值后再逐渐增加;(3)酸水解纤维素由于聚合度下降,因而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增加;

(4)酸水解纤维素还原能力增加,这是因为苷键在水解中断开,增加了还原性末端基,故纤维素的碘值或铜价增加;

(5)酸水解纤维素纤维机械强度下降。

22.叙述纤维素的碱性水解和剥皮反应机理。P194—P198(重要)

碱性降解反应包括碱性水解(alkaline hydrolysis)和剥皮反应(peeling reaction)

(1)碱性水解

碱性水解使纤维素的配糖键部分断裂,产生新的还原性末端基,聚合度和纸浆强度下降。水解程度与蒸煮温度、时间、用碱量有很大关系。

(2)剥皮反应

①剥皮反应指在碱的影响下,纤维素具有还原性末端基的葡萄糖基会逐个掉下来,直到产生纤维素末端基转化为偏变糖酸基的稳定反应为止,掉下来的葡萄糖基在溶液中最后转化为异变糖酸,并以其钠盐的形式存在于蒸煮液中。

②反应机理

还原性氧化纤维素:具有羰基结构的纤维素。

酸性氧化纤维素:具有羧基结构的纤维素。

两种氧化纤维素的共同点:

①氧的含量增加,羧基或羰基含量增加;

②糖苷键对碱不稳定,在碱中溶解度增加;

③聚合度和强度降低

两种氧化纤维素的区别:

①二者对碱的稳定性不同,还原性氧化纤维素对碱极不稳定,遇碱即转化为酸性纤维素;

②还原性氧化纤维素对碱特别不稳定,这是因为:纤维素受到氯、氧碱、次氯酸盐、氧漂处理后,在C2、C3、C6位形成羰基,产生β-烷氧基羰基结构,发生β-烷氧基消除反应,促使糖苷键在碱性溶液中的断裂,降低了聚合度,纸的粘度和强度下降,并易于老化返黄;

③消除反应的结果,产生各种分解产物,形成一系列有机酸、末端羧酸或非末端羧酸;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醛酸、甘油酸、草酸等。

第四章思考题

1.给出半纤维素的概念。P214

半纤维素指植物纤维原料中除纤维素以外的全部碳水化合物(少量的果胶质和淀粉除外),即非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

2.组成半纤维素的单糖有哪些?P214

组成半纤维素的结构单元有D—木糖基、D—甘露糖基、D—葡萄糖基、D—半乳糖基、L—阿拉伯糖基、4—O—甲基—D—葡萄糖醛酸基、D—半乳糖醛酸基和D—葡萄糖醛酸基

常见的半纤维素:

阔叶材: 聚-O-乙酰基-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主)

聚葡萄糖甘露糖(少)

针叶材: 聚-O-乙酰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主)

聚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少)

禾本科: 聚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聚木糖类)

3.叙述半纤维素的命名法。P217

第一种:列出各种糖基,将含量少的支链糖基排前面,含量多的排后面,主链糖基列于最后,若主链糖基多于一种,则将含量多的主链糖基放在最后,词首加“聚”字.

第二种:只写出主链上的糖基而不写出枝链的糖基,在主链糖基前冠以“聚”字。

第一种:聚C糖B糖D糖A糖

第二种:聚D糖A糖

4.解释半纤维素的分枝度的意义。

①表示半纤维素分子结构中枝链的多少

②枝链多则分枝度高

③同一溶剂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同一类半纤维素,分枝度高的半纤维素的溶解度较大。

5.总结针叶材半纤维素的结构。

针叶木(softwood)

聚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60%-70%)

聚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7%-12%)

聚阿拉伯糖半乳糖

6.总结阔叶材半纤维素的结构。

阔叶木(hardwood)

聚O-乙酰基-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20%-25%)

聚葡萄糖甘露糖(3%-5%)

聚鼠糖半乳糖醛酸木糖

聚木糖葡萄糖

7.总结草类半纤维素的结构。

禾本科类(Gramineae)聚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木糖

聚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

9.叙述半纤维素的碱性水解。

碱性水解:①凡配糖化合物的甲氧基与2位碳原子上的羟基成反位者比这对配糖比的顺位者有高得多的碱性水解速率②呋喃式配糖化物的碱性水解速率比吡喃式配糖化物的高很多③甲基-α-与β-吡喃式葡萄糖醛酸配糖化物的碱性水解速率与呋喃式配糖化物比较,前者又比后者高。

剥皮反应:在温和的碱性条件下,与纤维素一样,半纤维素的剥皮反应也是从聚糖的还原性末端基开始,逐个、逐个糖基进行。但是由于半纤维素是由多种糖基构成的不均糖,所以半纤维素的还原性末端基有各种糖基,故其剥皮反应更复杂。与纤维素一样,半纤维素的剥皮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也会终止,也是还原性末端基转化为偏变糖酸基。

11.论述聚木糖类半纤维素在制浆中的变化。P234

(1)针叶木和禾本科植物中的聚木糖类纤维素主要是聚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而阔叶木中的聚木糖半纤维素主要是聚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

(2)针叶木经酸性亚硫酸盐法蒸煮后,纸浆中仅含聚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

(3)聚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在硫酸盐法蒸煮中,其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枝链易于脱去而成为聚阿拉伯糖木糖。

(4)在预水解硫酸盐法蒸煮时,既有酸性水解,又有碱性水解,对酸不稳定的阿拉伯糖基和对碱不稳定的4

—O—甲基葡萄糖醛酸基都被脱除,所以不管是针叶木还是阔叶木,其纸浆中含有的聚木糖类半纤维都是不含枝链的聚木糖,此聚木糖不但量小,而且聚合度也低。

(5)酸性亚硫酸盐法或预水解硫酸盐法制备的纸浆中的聚木糖半纤维素粘度远低于常规硫酸盐法。这说明聚木糖半纤维素在酸性制浆条件下的降解程度要比在碱性制浆条件下的大得多。

12.论述聚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聚葡萄糖甘露糖在制浆中的变化。P236

在针叶木中,含甘露糖的半纤维素主要是聚葡萄糖甘露糖和聚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的混合物。

(1)此类聚糖在酸性亚硫酸盐法和常规硫酸盐法蒸煮中都会大量降解,但是,从酸性亚硫酸盐法和常规硫酸盐法纸浆中都可以分离出聚葡萄糖甘露糖的事实又说明其对酸,对碱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酸水解的试验结果表明,聚葡萄糖甘露糖比聚木糖类的半纤维素更抗酸水解;

(2)聚葡萄糖甘露糖较聚木糖类半纤维素更易于碱降解;

(3)聚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对酸水解是十分不稳定的;

(4)当此甘露糖基为还原性末端基时也不会产生剥皮反应,另外从结构上看,在此聚糖中存在α—苷键,这些键对碱水解的稳定性较大,结果导致聚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对碱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

13.论述半纤维素对溶解浆的影响。

半纤维素存在对溶解浆的使用会产生不利影响。浆粕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增加,会使粘胶过滤困难并降低粘胶的透明度;要多耗二硫化碳,造成磺化不均,影响粘胶的溶解性。

对生产粘胶纤维的溶解浆,其α-纤维素应大于87%,最高达99%;对溶解浆中的半纤维素不是小于96% 14.论述半纤维素对纸浆打浆行为的影响。

纸浆中存留的半纤维素有利于纸浆的打浆,有利于纤维的细纤维化。存留的半纤维素聚糖的种类与结构比半纤维素的含量对打浆的影响更大

15.论述半纤维素含量对纸性能的影响。

半纤维素含量低,有利于一些与纤维结合无关的纸性质,如不透明度、撕裂度等。

把半纤维素作为一种造纸助剂添加于纸浆中或表面施胶于纸板表面,也会影响纸的物理性质,提高纸板的强度。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最新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1 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2 第一章绪论 3 一、名词解释 4 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机5 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6 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7 压和各种体液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动态平衡) 8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9 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快而精确) 10 体液调节:是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11 的一种调节方式。(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12 二、简答题 13 1、试述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及其特点 14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是人体生理15 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16 特点:迅速、精确而短暂,有一定局限性 17 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18 理功能的一种方式特点: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19 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20 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1 特点:幅度和范围都较小,灵敏度低,不依

22 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 23 2、简述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4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揭示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特别是生物大25 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26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以器官和系统为对象,揭示其功能活动的27 规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个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8 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对象,观察和分析在环境因素改29 变和不同生理情况下各器官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及完整机30 体所作出的各种反应的规律 31 3、举例说明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32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33 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34 变,称为正反馈 35 例如:①排尿反射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36 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37 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38 完为止。 39 ②血液凝固:凝血发生时,许多凝血因子按顺序活 40 化而产生级联反应,一个凝血因子的活化可引起许多凝血因41 子的活化,下一级凝血因子的活化又反过来加速活化上一级42 凝血因子,从而使效应不断放大和加速。 43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最新最全生理学实验思考题复习的答案完整版.doc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 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 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 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刺激(如果频 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 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 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 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 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 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 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 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 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 “全或无”的特征。 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 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 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 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当去极化的电位传到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电位差是正的,当传导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 的。故动作电位是双相。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传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的区间较双相动作电位得上相部分要短,因为在两电极之间动作电位就已经停止。 4、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的上、下图形的幅值和波宽为什么不对称? 在剥离蟾蜍的坐骨神经时,某些神经被切断导致神经干的直径不等,传导动作电位的神经的数目在不断改变,所以造成其幅值和波宽的不对称。 5、如果将神经干标本的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图形将发生什 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图形的幅度会变小但是相位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神经的末梢端神经纤维数较中枢端少,而且在两个神经元相接的地方只能单相传导兴奋,故若在末梢端刺激在中枢端引导幅值会变小。 6、如果改变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观察双相动作电位的图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试 解释为什么? 上相电位峰值与下相动作电位峰值出现的时差会增大。因为动作电位在引导电极之间运动时间增长。 7、如果将引导电极距离刺激电极更远一些,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变小,这是兴奋传导的衰减 吗?试解释原因。 不是。因为如5题所说,在中枢端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有一部分会因神经纤维的损伤或分支而停止,故离中枢端越远受到的神经冲动就会越少。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值就 会越小。 8、试验中神经屏蔽盒的地线应怎样连接? 将刺激输出端负极以及信号采集接口的负极接入地线。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书本每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书本每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1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哪七大类?P2-P3 3.哪些因素导致化工生产的高度危险性? P11 4.是否装置的规模越大、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越安全?为什么? 否 P4、P6、P12、P13 第二章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P30、P36 2.企业可以与从业人员通过自愿协商方式订立的劳动合同是不是都有效?哪些内容是不能协商的?否 P19 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包括哪些?P21 4.哪些伤亡事故属于工伤事故?P24 5.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操作者本人伤亡的,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P29 第三章 1.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管理?P38 2.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哪些?P46 3.预防事故的综合对策有哪些? P40-P50 4.列出五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规章制度?P53 – P63 5.为什么要重视班组安全管理?P64 第四章 1.燃烧的条件是什么?P71 2.什么是化学爆炸?化学爆炸分为几类?P77 – P78 3.列举出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点火源? P93 4.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P81 5.列出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P112 第五章 1.人的触电方式有哪些?P117 2.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有哪些?P118-P120 3. A P119 4. C 5.电气火灾爆炸中的点火源的表现形式有哪些?P125

第六章 1.什么是腐蚀?它有什么危害?P131 2.常用的腐蚀控制措施有哪些? P135 第七章 1.锅炉压力容器造成的破坏作用有哪三种方式?P153 2.什么是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P146 3.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有哪些?P146 4.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 5.锅炉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P144 6. C P148 第八章 1.从安全方面讲,化工检修有哪些特点?P157 2.设备检修施工前需要做好哪些工作?P158 –P159 3.动火作业的安全要点有哪些?P167 – P168 4.罐内作业有哪些特殊的危险因素?任何消除?P172 – P175第九章 1.机械性伤害主要发生在什么区域?P180 2.典型的安全防护装置有哪些?P182 – P184 3.起重吊装作业应有哪些人员在场?人员资格有何要求?P188 4.什么是起重机司机“十不吊”?P188 第十章 1. ABCDE P190 2. C P192 3. ABC P192 4. A P192 5. ABCDE P192 6. ABC P199 7. BC 8.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P193 – P195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版)知识交流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器官 问答题: 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 (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 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能力,而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已接近它的最大限度,故近点距离较正常人为大,视近物能力下降。 散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的,从角膜和晶状体真个折光面射来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4.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锥状。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 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章骨骼肌肌能 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试述神经- 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 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第四章循环机能 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 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 第五章呼吸机能 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 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3/s, m3/min, m3/h.。 2、扬程H: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 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 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自然辩证法》 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绪论---P12: 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P50 3. 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 4. 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待? 5. 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 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 第二章P96 1. 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 3. 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 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吗? 4. 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 5. 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 12.如何理解系统的“突现”性质? 第三章P114 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 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3.简述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四章P131 1. 如何理解科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吗?何为人文社会科学? 4. 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方面? 第五章P150 1. 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 4. 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5. 如何正确认识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第六章P180 1. 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 2. 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归纳法? 3. 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4.科学问题有哪些来源? 5. 科研选题有哪些基本原则? 6. 回溯推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第七章P202 1. 科学假说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2. 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 3. 证伪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吗? 5. 如何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6. 如何区别科学与伪科学? 第八章P230 1. 技术的基本界定可以从哪几方面加以理解 2. 技术人工客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理解技术设计有什么意义? 4.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核心是什么? 第九章P253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名词解释: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 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 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