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

勃艮第乐派

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

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

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它是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圣咏自4世纪以来,就被广泛用于教堂的各种礼拜仪式中,是宗教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存至今有3000多首。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通奏低音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

蒙台威尔弟:是一个注重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他在创作中采用“激情风格”,强调旋律对人类情感的直接表现作用。他大胆使用不协和和弦,转调也很自由,还加强了乐队的体制,首创颤音,拨奏等演奏手法。歌唱出现了花腔,他的创作对后来的声乐、器乐发展影响很大。

蒙泰威尔第是16世纪末意大利牧歌最杰出的作曲家,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出现17世纪音乐的特点。蒙泰威尔第是文艺复兴晚期伟大的牧歌作曲家,又是巴洛克早期出色的歌剧作曲家,可以说,他在牧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引导他走向歌剧创作,并在这两个领域都作出卓绝的贡献。

蒙特威尔第(1567—1643)

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可以被看做是从文艺复兴通往巴洛克的重要桥梁。

○1他发展了“卡默拉塔”作曲家的的表现体式,创作了更富于戏剧表现力的宣叙调,与初具规模的咏叹调相结合,吧17世纪的歌剧推向高峰。

○2蒙特威尔第首创激情风格的音乐,他在《吵架与恋爱牧歌》的序言中指出,音乐应该有激动、柔顺和克制三类。

○3他首创震音和拨弦音等奏法,还广泛使用不协和与不预备的七和弦。

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1607年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上演,作品追求清晰而准确地表达歌词和歌词中的情感,并没有完全放弃复调的写作。在这部歌剧中并没有模仿佩里的《尤丽迪茜》,纯粹的宣叙调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大量运用了牧歌、单声歌曲、咏叙调和各种器乐形式和序曲。器乐在每场的前奏、间奏或后奏中表达了场景和气氛的变化。为了使音乐更好地打动人的情感,他还首次在作品中运用了弦乐的震音和拨弦两种演奏手法。虽然不是最早的歌剧,但却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他的作品总体来说豪华和壮观,体现在布景,服装上

经文歌

13世纪以后,经文歌成为最重要的音乐体裁。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经文歌,最低声部是全曲的基础,称为定旋律声部,另两个声部成为第二声部和第三声部。其主要特征是各声部旋律线条的独立性以及在不同声部运用不同歌词。

受难乐

是用音乐表现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体裁。公元5世纪到14世纪后半叶,群众开始用单声部齐唱来代表。这种由单声部的圣咏构成的受难乐也叫做“素歌受难乐”。第二个阶段,复调手法大约从15世纪被运用。1650年以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受难清唱剧”阶段,在德国出

现了一种清唱剧式的新型受难乐。巴赫代表,把受难乐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顶点。

马丁·路德

拉莫

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理论家和键盘乐器演奏家。理论著作《和声学》于1722年在巴黎出版,《音乐理论的新体系》在1726年问世使拉莫成为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拉莫的歌剧从吕利的传统中继承了很多东西,为了加强戏剧效果他的每幕合唱和歌舞场面篇幅更大。他的合唱与娱乐性的歌舞场面篇幅更大,推动剧情是,他往往用大乐队伴奏的和更旋律化的宣叙调。他的理论著作是与他的作曲时间紧密联系的,试图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解释和声,他的功能和声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作曲实践做了总结,而且对后来和声理论产生了影响。代表作:《双子星座》,《希波利特与阿里西亚》

问答题

一何谓文艺复兴?

简答: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①约1450—1600年②“文艺复兴”指的是所谓黑暗的许多世纪过去以后,文化与学术中心兴起的时期。③在音乐方面,作品中个人的风格较显著,世俗音乐与教会音乐相互渗透,音乐逐渐摆脱歌词的束缚,走向独立的艺术境界,进入了复调音乐的全盛时期,同时,促进了和声风格的形式。器乐体裁的产生,教会调式也逐渐融合成现在的大小调式。

从14世纪开始,中世纪的封建主义社会政治制度,骑士制度,教皇统治的权威都逐渐地衰落,哥特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文明的时代被称为文艺复兴(西方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约指1430年——1600年的时期)。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通常是指14世纪人们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重新发生兴趣,或是指漫长的中世纪之后的文化繁荣运动。1393年君士坦丁堡的一位著名学者曼纽尔?;克莱索洛拉斯出使威尼斯,请求西方支援拜占庭帝国对土耳其人的战争。作为希腊古代文化的使者,他立即受到意大利人的称颂,被挽留在佛罗伦萨大学教授古典文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占后,大批希腊学者逃往意大利。然而文艺复兴人的对古典文化的热情并非突然产生,早在中世纪后期,西塞罗、维吉尔、塞内加和亚里士多德就已是文学家,甚至大教堂寺院学校中的崇敬的对象。文艺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对古典文化长期向往而达到的高潮。古典著作中对人的重视,古典雕塑对人各部分比例和面貌的忠实表现,古典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斗争,这些都启发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者不接受专门研究神学和逻辑学的经院哲学,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艺术中以优美流畅的风格表现人性中的美感。

然而宗教的统治并不是很快消退的,文艺复兴的大量艺术作品仍然是宗教题材。但是艺术家们在宗教作品中融入了世俗的形象和情感。他们同时也创作出许多世俗内容的作品。在他们看来,人生与来世同样是吸引人的,表达情感享受欢乐不再被认为是邪恶。他们力图使作品为人所理解,也为上帝所接受。

文艺复兴精神在音乐中的表现,与直接受到古典作品启发的文学、绘画和雕塑相比,要来得迟缓。音乐家仍然要在教堂中受到训练,并服务于教会或宫廷。但是世俗音乐的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音乐不再仅仅作为宗教仪式的附属品,它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二请谈谈巴洛克时期清唱剧和康塔塔这两种体裁的区别。

清唱剧:是巴洛克早期产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他有一个叙述故事的人,更强调合唱,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合唱很重要,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有什么区别?

清唱剧和歌剧差不多是同时诞生的。在17世纪初,一些情节比较简单的歌剧在贵族府邸的祈祷厅

中演出,布景、化装也都比较简单,被称作清唱剧。以后清唱剧成为一种有角色,只是没有布景、化妆的

独唱、重唱和合唱的演出形式。虽然戏剧性弱一些,但还是保留着基本戏剧性的架构,所以在名称中还

是有一个“剧”字。当然,这只是翻译的缘故,而清唱剧原文仍然还是保留着最早的oratorio,“祈祷厅”

的意思。

康塔塔起先只是为了区别于器乐曲(被统称为“素纳塔”),表示是“唱的音乐”的意思,是由独唱和重

唱组成的世俗声乐套曲。到l7世纪,它已经发展成为包括了独唱、重唱和合唱,由乐队伴奏的大型套曲。在

音乐结构上和清唱剧也相似,只是戏居性更加薄弱而已,在中文的翻译中,很自然地被叫做大合塔的共同点在

于都是与声乐有关系的形式,从歌剧、清唱剧到康塔塔,戏剧性越来越弱,表演的成分也越来越少。

三简单概述歌剧的诞生以及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

歌剧的诞生:

人们幻想聆听众神之声的时候,便诞生了。带有音乐的戏剧很早以前就有。歌剧的出现是在巴洛克早期,但实际上也可以这样认为——歌剧也算出现在文艺复兴的末期——因为就西方音乐历史本生而言,巴洛克早期和文艺复兴末期的某个阶段是重叠的。歌剧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歌剧(opera)是综合诗歌、音乐和戏剧特点的艺术形式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

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

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

四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特征如何?

协奏曲:与组曲不同,完全是巴罗克时期的产物,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叶,是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体裁之一。由多乐章组成的套曲。有乐队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1、大协奏曲:是当时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一个独奏组与合奏部分进行协奏,也是小组独奏乐器和大组乐器相互对比的竞奏。

2、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乐队中的某个乐器既起到独奏的作用,又充当合奏的角色,其中发挥华丽技巧的某个乐器与合奏部分常常形成对比竞争风格,该体裁尤其强调协奏部分。

3、独奏协奏曲:协奏曲体裁中最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一件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协奏的体裁。

五谈谈古钢琴组曲的典型结构和法国古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

古钢琴组曲的典型结构:意大利的室内奏鸣曲,由四种风格化的舞曲为核心有:德国阿拉曼德舞曲、法国库朗特舞曲、西班牙萨拉班舞曲、基格舞曲。

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弗罗贝格

法国古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

拉莫弗朗索瓦·库普兰

六概述亨德尔的音乐创作

1.亨德尔的创作特征:亨德尔的音乐辉煌灿烂,他特别擅长创作嘹亮、节奏强烈的音乐,给听众产生感观的印象。使人激奋着迷,布局密大,作品清晰灿烂,他的和声属自然音阶性质,较少转调,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悠长、庄严的特点,复调音乐对深化戏剧发展、刻化感情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写作中十分注意纵向的和声关系。

七什么是喜歌剧?第一部喜歌剧诞生于何时何地?

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喜歌剧(Opera Baffa),这是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一种新的歌剧体裁形式。它是在意大利幕间剧(Intermezzo)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中人物常常是社会中下阶层,场景多是大众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而非豪华的王宫深院生活。剧词幽默口语化,音乐也十分生动。

意大利的佩格莱茜(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不仅是一位有才能的正歌剧作曲家,他的《女仆作夫人》被认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这部独立的喜歌剧最初是分为两部分穿插在他本人的三幕正歌剧《高傲的囚徒》的幕间演出的。剧情简洁,人物仅有主人(男低音、常扮演喜歌剧中音乐较生动的角色)、女仆(女高音)和一个哑仆。作品表现了市民阶层女仆的精明机智。

八说说海顿的音乐风格。

海顿的音乐大都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他长于表现人类朴实明朗的感情和乐观的信念,但不喜欢表现人的复杂的内心冲突。他的音乐不是以戏剧性而是以美妙和幽默的情趣引人入胜,快乐和充满希望构成了海顿的艺术气质。他的音乐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自如地引入高级的交响曲形式。和声、织体上的明晰,结构上的匀称、讲究,这一切构成了海顿创作的总体风格,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后人将他的许多交响曲、四重奏加上形形色色的标题,如交响曲《熊》、《时钟》、《鼓声》、《告别》,四重奏《云雀》、《梦境》、《涉猎》、《皇帝》等等。这是由于这些作品音乐语言的平易亲切所引起的共鸣与联想,也是人们对海顿乐观精神的一种永久性的纪念。

论述题:

一论述“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征。

简答:巴罗克音乐文化的特征?

答:①约1600—1750年②巴罗克是一个反对旧秩序的时期是一个获得较多自由的时期。如果我们说文艺复兴是文明的青春期,那么巴罗克时期就代表它的首次开花结果。③在音乐方面,歌剧的产生和器乐作为音乐的二大分支开始了互相补充,相互影响的独立发展。复调风格逐渐向主调音乐风格转移,教会调式逐渐被大小调代替,数字低音的运用引起了“和声学”的新概念,新的音乐生活产生出新的音乐语言和音乐体裁,欧洲进入了近代音乐发展的时期。

简述巴洛克的器乐音乐风格。

答: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有了很大发展,人们开始热衷于努力发挥乐器的性能和探索各种演奏的可能性,促进了演奏技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炫技性演奏的能手。17世纪上半叶,器乐音乐的风格和织体仍受声乐音乐影响,例如,小提琴演奏倾向于歌唱性和吸收独唱、重唱的技巧,作为伴奏的键盘乐器采用通奏低音手法;同时体裁样式尚处于探索阶段。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各种器乐体裁逐步定型,不同乐器的特点也明显突出。巴洛克时期记谱法粗糙,往往不明确标出演奏要求甚至把独奏部分让演奏者完成。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巴洛克时期催然产生了12平均律,但是由于初期强调“调的性格”,即不同调性表达不同的感情,人们以为平均律的24个调无个性而很少运用,直到18世纪才广泛实践。

巴洛克音乐按照类型可分为键盘音乐、重奏音乐、合奏音乐。

键盘音乐的乐器主要是管风琴和古钢琴,其中古钢琴包括羽管键琴和楔槌键琴。管风琴声音明晰,适合于演奏线条清晰的作品。键盘音乐的体裁主要分为:1)即兴风格的体裁,如托卡塔、幻想曲、前奏曲,18世纪将这类作品与赋格组合成套,体现了动力与稳定的平衡,自由奔放与严谨的结构的平衡。2)变奏手法的体裁,如主题与变奏、基于众赞歌的体裁、帕萨卡利亚和夏空。3)赋格4)组曲,其中德国和法国的形式有所不同,德国组曲包含4首同一调性速度为快—慢—快—慢的舞曲:阿勒芒徳、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前可加前奏曲,第3首与第4首之间可任意加一首或多首舞曲;而法国组曲则由一系列小曲组成。

重奏音乐的乐器有弓弦乐器和管乐器。其中弓弦乐器中的提琴族乐器音色明亮,并产生了炫技风格。其体裁多为奏鸣曲,从织体上看可分为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

合奏音乐使用巴洛克乐队,其中小号和圆号都是独立声部,要求有很高的炫技性。其体裁主要有协奏曲和乐队组曲,其中协奏曲又可分为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二概述古典主义音乐的总体风格特点。

这一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下七个方面: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以上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试论巴赫的历史贡献。

巴赫的作品:声乐作品:《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管风琴曲:《托卡塔与赋格》。管弦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他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实践证明了平均律乐制的科学性,开启了通向转调自由王国的大道。

巴赫的创作特征?

答:巴赫的音乐作品中突出着浓郁的宗教色彩,他予以总结,发扬,承上启

下。他的古钢琴音乐直接继承了库伯兰为代表的法国乐派风格。管弦乐和室内乐直接受了意大利的科莱里和维瓦尔弟的影响。声乐合唱完成了许茨,泰勒曼开始的德国式风格。管风琴音乐更集中了巴罗克时代德、意、法大师的精华,巴赫的旋律是与对位艺术结合表达的,和声表现充实而富于变化,常用半音进行。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突出,变奏手法多样。声乐作品有丰富的形象的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

不同点:①巴赫终身为宗教和宫廷服务,始终保持着对宗教的信仰至死作品大多为孩子们写的,因此被称为“音乐之父”亨德尔出生在宫廷,创作为宫廷贵族服务,他的“二十一部清唱剧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被罗曼·罗兰看作是十八世纪艺术的顶峰之一”被英国人誉为“英国民族”的天才。

②巴赫的音乐呈现了出一种坚持不懈的倔强。坚实是巴赫音乐的基

本特征,巴赫的音乐大多数体现了复调音乐的风格。而亨德尔的音乐,则大多体现主调音乐的风格。

③巴赫的主要作品多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有丰富的形象的情感体验,

趋向器乐风格。亨德尔的作品多歌剧和清唱剧,旋律具有歌唱性,他的器乐作品也具有声乐的特点。

?四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的重要贡献有哪些?

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创作方面

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上他进一步完善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并把四重奏这一个新形式推向高峰。

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在歌剧上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

?五试论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将交响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结合,使交响曲具有社会启示性和斗争性的社会内涵。

形式结构上,他扩大并完善了交响乐的组织框架——奏鸣曲式。不仅打破交响曲传统的配器惯例,使得交响乐中体现出思想性的同时,以动力更强的谐谑曲(注:也称诙谐曲,她们大多是3拍子的,节奏活泼,速度较快,常有突发的强弱对比)取代了过于温和的传统小步舞曲,从而赋予交响乐以更加丰富的有机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达到表现社会性重大题材和人类斗争性及精神境界的目的,他将交响乐队的编制扩充到了更加合理的程度。同时为了达到他的整体艺术构思,甚至将人声增加了进去,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合唱队演唱的“欢乐颂”揭示了一种无比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实践,则充分地说明了贝多芬作为一代交响乐宗师,所表现出的非凡魄力和杰出天才。

他的九部交响曲像是一篇完整描写英雄生活成长的长篇史诗,有统一的思想主线——英雄性。他的音乐好比一道人们青春的保全,激励着英雄们成长,奋斗,使人们更加勇敢。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13.弹性极限:式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14.静力韧度:金属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 15.正断型断裂:断裂面取向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断裂。 16.切断型断裂:断裂面取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一致而与最大正应力方向约成45度的断裂 17.解理断裂:沿解理面断裂的断裂方式。 第二章: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和最大正应力σmax比值 2.缺口效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1:应力集中2.使塑性材料强度增高塑性降低)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 4.缺口强化现象:在存在缺口的条件下出现了三向应力状态,并产生应力集中,试样的屈服应力比单向拉伸时高 5.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 6.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罗马教会使用的圣歌,节奏自由松散,旋 律庄严朴素,用纽姆符号记谱,内容上以罗马传统圣经为基础,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轮唱等多种形式。 早期的圣歌是单声部的。 2、 Organum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Organum只 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Organum 的附加声部,是一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3、Discantus 狄斯康特。12世纪宗教音乐的演唱方式。当定旋律声部也用节奏模式来组织时,上下声部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被称为discantus风格。 4、Motet经文歌。13世纪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最典型的是三声部,上文是法文歌词,下方是拉丁文圣咏) 5、16世纪Madrigal 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影响。 6、Choral 众赞歌。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的礼拜歌曲,是新教的礼仪音乐,由马丁·路德倡导全体会众用本国语同唱。众赞歌的音乐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7、Chanson 尚松。15~16世纪的尚松泛指所有的世俗复调歌曲。文艺复兴时期的Chanson强调曲调合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声部织体。 8、Recitative 宣叙调。音高和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音域不宽,音调简单,介于说白与旋律之间的吟唱,是一种仿效古希腊悲剧的单声音乐风格。 9、Cantata 康塔塔。Baroque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是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 10、Basso continuo 通奏低音。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的旋律线条。独立的低音部持续整个作品,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的数字标示和弦,留给演奏家即兴处理。11、opera 歌剧。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舞台综合艺术。 12、Concertion grosso 大协奏曲。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独奏组与合奏部进行协奏,即小组独奏乐器与大组全奏乐器的相互对比竞奏。 13、Sonata

西方音乐史试卷A及答案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0——2011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A)卷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希腊古典时期伟大的三位悲剧诗人是_ __ ________ 、 _____ ______ 和 ____ _______。 2、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____ ___世纪,被称为_____ ______。 3、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1597年上演了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__________,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__________视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5、威尼斯歌剧作曲家______ ________创作的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6、巴罗克时期的古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意大利作曲家_______ ______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协奏曲______________,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8、意大利作曲家_______________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使之成为交响曲的先声。 9、作曲家________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于1742年首演于都柏林,该剧使他蜚声世界,并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器乐作品《皇家烟火音乐》和_____ ___是巴罗克时期的杰作,为世人传颂。 二、(本题9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是下列哪种体裁?( ) A.夜曲 B.小夜曲 C.前奏曲 D.无言歌 2.长于描写叙事且具有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管弦乐曲是( )。 A.交响诗 B.奏鸣曲 C.交响曲 D.协奏曲 3.下列曲目中哪首是属于钢琴曲?( ) A.《1812序曲》 B.李斯特《前奏曲》 C.德彪西《大海》 D.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4. 2.下列乐曲中属舞剧体裁的是( ) A.《天鹅湖》 B.《卡门》 C.《塔索》 D.《六月》

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第二版)课后答案主编戴启勋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 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 和B 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3)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Mn, Ni, Co, C, N, Cu ; 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 Ti 等。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 钢中的Cr:ε-FexC→ Fe3C→ ( Fe, Cr)3C→ ( Cr, Fe)7C3→ (Cr, Fe)23C6 6)离位析出: 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 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V,Nb, Ti 等都属于此类型。 2.合金元素 V、Cr 、W、Mo 、Mn 、 Co、Ni 、Cu 、 Ti 、Al 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 a-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 g-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答:铁素体形成元素:V、Cr、W、Mo、Ti、Al ; 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 、Cu 能在a-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V、Cr;能在g-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Mn 、Co、Ni 3.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 答:(1)扩大γ相区:使A3 降低,A4 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分为两类:a.开启 γ相区:Mn, Ni, Co 与γ-Fe 无限互溶. b.扩大γ相区:有C,N,Cu 等。如Fe-C 相图,形成的扩大的γ相区,构成了钢的热处理的基础。 (2)缩小γ相区:使A3 升高,A4 降低。一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 分为两类:a.封闭γ相区:使相图中γ区缩小到一个很小的面积形成γ圈,其结果使δ相区与α 相区连成一片。如V, Cr, Si, A1, Ti, Mo, W, P, Sn, As, Sb 。 b.缩小γ相区:Zr, Nb, Ta, B, S, Ce 等 (3)生产中的意义:可以利用M 扩大和缩小γ相区作用,获得单相组织,具有特殊性能,在耐蚀钢和耐热钢中应用广泛。 4.简述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如共析碳量、相变温度等)的影响。 答:答:1)改变了奥氏体区的位置 2)改变了共晶温度:(l)扩大γ相区的元素使A1,A3 下降;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使A1,A3 升高。当Mo>8.2%, W>12%,Ti>1.0%,V>4.5%,Si>8.5% ,γ 相区消失。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之前

1.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 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1.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1.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 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1.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 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 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1.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 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1.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 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2.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 亚及各种变体。 1.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 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 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金属学金相学名词解释

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特性的物质。 晶体:物质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叫晶体。原子排列规律不同,性能也不同。 点阵或晶格:从理想晶体的原子堆垛模型可看出,是有规律的,为清楚空间排列规律性,人们将实际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忽略,抽象成纯粹几何点,称为阵点或节点。为便于观察,用许多平行线将阵点连接起来,构成三维空间格架。这种用以描述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点阵或晶格。 晶胞:由于排列的周期性,简便起见,可从晶格中取出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用以完全反映晶格特征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 空位:某一温度下某一瞬间,总有一些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克服周围原子约束,脱离原平能位置迁移到别处,在原位置上出现空节点,形成空位。到晶体表面,称为肖脱基空位;到点阵间隙中,称弗兰克尔空位; 位错:它是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使长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原子离开平衡位置,发生有规律的错动,所以叫做位错。基本类型有两种: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相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粒间界,简称晶界。小角度晶界位相差小于10°,基本上由位错组成。大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相差大于10°,晶界很薄。 亚晶界和亚结构:分别泛指尺寸比晶粒更小的所有细微组织及分界面。 柯氏气团:刃型位错的应力场会与间隙及置换原子发生弹性交互作用,吸引这些原子向位错区偏聚。小的间隙原子如C、N 等,往往钻入位错管道;而大置换原子,原来处的应力场是受压的,正位错下部受拉,由相互吸引作用,富集在受拉区域;小的置换原子原来受拉,易于聚集在受压区域,即位错的上部。使畸变能降低,同时使位错难以运动,造成金属的强化。这就是利用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的柯垂尔气团--柯氏气团。用以解释钢的脆化、强度提高等宏观现象。 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简称元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互相分开的组成部分,称之为相。 组织: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形成具有不同形状、大小数量及分布的相相互结合而成的综合体。 固溶体:组元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相称固溶体 化合物:是构成的组元相互作用,生成不同与任何组元晶体结构的新物质 相图: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压力与成分之间关系的一种图解。又称状态图或平衡图。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3. 扎利诺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6. 蒙特威尔第 7. 通奏低音 8. 单声歌曲 9. 利托奈罗 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即兴的器乐伴奏织体,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织体。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 8. 单声歌曲 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意为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风格的歌曲),它是17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 9. 歌词有二至三段诗节组成,每节三行,用同样的音乐。每节后有两行尾奏,叫做利托奈罗,用不同的音乐,节拍也不同。上方声部的旋律比较有装饰性,尤其是在开始和结尾处。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英文全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 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Opera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他是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Opera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和神秘剧、奇迹剧。 清唱剧(Oratorio) Oratorio是一种类似Opera的大型声乐体裁,常用宗教或者寓意题材,使用数个合唱队,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抒情调分别明显,幕间上演喜剧的插段。 康塔塔(Cantata) Cantata是一种声乐套曲,规格比Oratorio短小,情节较简单,内容多侧重于抒情,有管弦乐队伴奏。 交响曲(Symphony)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

二.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3)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Mn, Ni, Co, C, N, Cu;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 Ti 等。 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钢中的Cr: ε-FexC→Fe3C→(Fe, Cr)3C→(Cr, Fe)7C3→(Cr, Fe)23C6 6)离位析出: 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V,Nb, Ti等都属于此类型。 7)液析碳化物:由于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在局部微小区域内从液态结晶时析出的碳化物。8)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加工后缓慢冷却过程中由二次碳化物以网状析出于奥氏体晶界所造成的。 9)合金渗碳体:渗碳体内经常固溶有其他元素,在碳钢中,一部分铁为锰所置换;在合金钢中为铬、钨、钼等元素所置换,形成合金渗碳体。 10)二次硬化:淬火钢在较高温度下回火,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11)变质处理:就是向金属液体中加入一些细小的形核剂(又称为孕育剂或变质剂),使它在金属液中形成大量分散的人工制造的非自发晶核,从而获得细小的铸造晶粒。 12)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 13)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14)红硬性:指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所能保持其硬度的能力。 15)微合金钢:指化学成分规范上明确列入需加入一种或几种碳氮化物形成元素。 16)蠕变极限:在某温度下,在规定时间达到规定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7)固溶强化:通过融入某种溶质元素来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化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8)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19)晶间腐蚀:晶界上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23C6引起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成为微阳极而发生的腐蚀。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 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3. 扎利诺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6. 蒙特威尔第 7. 通奏低音 8. 单声歌曲 9. 利托奈罗 10.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3. 扎利诺

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即兴的器乐伴奏织体,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织体。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 8. 单声歌曲 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意为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风格的歌曲),它是17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9. 歌词有二至三段诗节组成,每节三行,用同样的音乐。每节后有两行尾奏,叫做利托奈罗,用不同的音乐,节拍也不同。上方声部的旋律比较有装饰性,尤其是在开始和结尾处。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背景及成果 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主要是单声部,分节歌的形式,有的是以新创作的德文诗谱曲的,有的是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其中《(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他还发明了换词歌,这是众赞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中世纪后期以来,一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音乐家们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真实主义歌剧具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也反对篇幅无限制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蚀繁杂的夸张,主张取材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面。真实主义歌剧也具有局限性,它侧重对现实生活作直观的反映,没有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与真实主义文学相比还缺乏思想深度。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以它的真实和朴质,动人的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抵抗了瓦格纳的影响,使意大利歌剧重新走上了传统之路。(代表人物:普契尼,马斯卡尼)。 二:无终旋律,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一种音乐手法。在以这种音乐手法所写成的戏剧中,音乐没有咏叹调、宣叙调的之分,自始至终不停向前发展。声乐富有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三: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四: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 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五:强力集团:19世纪下半叶,俄国出现了著名的强力集团,又名五人团。这是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思潮活跃背景下音乐节出现的新气象。他们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原则,共同追求创立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目标,同时通过撰写文章和评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积极搜集,整理,改编和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其成员都是自学成才从事其他工作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包括居伊,鲍罗丁,巴拉基列夫(只有他是专业音乐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六: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七:奏鸣曲(Sonata):在巴洛克时代所有的体裁名称中,再也没有比奏鸣曲更加含混不清的了,在整个巴洛克音乐发展进程中,奏鸣曲的风格,曲式结构和媒介无一不在变化之中,以至难以将它归类。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著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

金属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

金属键:金属中的自有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 空间点阵:把原子(或原子集团)抽象成纯粹的几何点,而完全忽略它的物理性质,这种抽象的几何点在晶体所在空间作周期性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晶向族:晶体中原子排列结构相同的一族晶向。 晶面族:晶体中,有些晶面的原子排列情况相同,面间距完全相等,其性质完全相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这样一族晶面称为晶面族。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并且等距的原子数。 致密度:若把金属晶体中的原子视为直径相等的钢球,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可以用钢球所占空间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称为致密度。即: 致密度=单位晶包中原子所占体积/单位晶包体积 同素异构转变:当外界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压力)改变时,元素的晶体结构可以发生转变,这种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晶胚:当温度降到熔点以下时,在液态金属中存在结构起伏,即有瞬时存在的有序原子集团,这种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就是晶胚。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要有的自由能增加。 动态过冷度:能保证凝固速度大于融化速度的过冷度称为动态过冷度。 光滑界面:光滑界面以上为液相,一下为固相,液固两相截然分开,固相的表面为基本完整的原子密排面,所以,从微观上看界面是光滑的,从宏观上看,它往往由不同位向的小平面所组成,故呈折线状。这类界面也称小平面界面。 粗糙界面:液固两相之间的界面从微观上来看是高低不平的,存在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约有半数的位置为固相原子所占据,由于过渡层很薄,所以,从宏观上来看,界面反而显得平直,不出现曲折小平面,这类界面又称非小平面界面。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离异共晶:在先共晶相数量多,而共晶体数量甚少的情况下,共晶体与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相将依附于已有的粗大先共晶相长大,并把共晶体中的另一相推向最后凝固的边界处,从而使共晶组织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上坡扩散: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的扩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