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鞅变法知识结构

商鞅变法知识结构

商鞅变法知识结构
商鞅变法知识结构

课题:商鞅变法

一、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变革时代

1、大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

2、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3、大变革:

⑴社会经济变化:随着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破坏,奴隶逃亡垦荒, 逐步得到认可

⑵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变法,之后楚国变法。

⑶思想意识形态变化:

①表现: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局面。

A.荀子:“”,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B.墨家:“”、“”、“”,反映平民阶层利益。

C.法家:“”,主张除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②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和。

二、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

(一)历史背景:

1、大动荡大变革是变法的有利外部条件

⑴诸侯争霸的推动:各国面临的重建。

⑵变法风潮席卷各国:首先国李悝变法,之后国吴起变法。

⑶百家争鸣的推动:第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

2、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内部动因

⑴必要性:时代的要求;秦国摆脱落后,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⑵可能性: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

①秦献公:废除的恶习;由雍迁都;允许活动。

②秦孝公:发布,吸引。

3、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⑴游说:商鞅以之术游说,劝说他“,”,变法要坚决果断。

⑵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秦孝公赏识。

⑶立信:,取信于民;并打击破坏新法的人。

4、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力量壮大。

(二)变法的中心、目的和性质:

1、中心:“”和“”。

2、目的:实现。

3、性质: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特点: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久:两次,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第一阶段:公元前年

措施内容作用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

:一家犯法,余家告发,否则同罪。

加强管理,

有效行使

政府权力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收粮多、织布帛多免除。

凡从事工商业或懒惰而至穷的,要受到惩罚。吸引百

姓来秦垦荒。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奖励军功按军功赏赐按功授爵,制定级爵,即“”

没有军功不再受爵。对聚众乡里私斗的人。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贵

族特权,树立地主优势。

第二阶段:公元前年

措施内容作用

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制度,实行制度。

承认权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提高生产积极性。

废分封行县制①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县辖若干乡镇。

②县设(县令),(副县令),(军事)

③在新兼并地区设,负责郡政。

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流传至今的“”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①禁止私下,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②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令

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刺激小农生产的积极性。

燔诗书,明法令加强专制统治。

(四)变法的评价

1、历史作用:

⑴政治上:

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发生重大变化,

成为秦统治支柱, 逐步建立起政治体制,形成的风气。

⑵军事上:从“”到“”,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⑶经济:确立土地制,经济发展,秦国实力增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为秦统一奠基。

⑷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历史局限性:

⑴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⑵改革不完全彻底

⑶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⑷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五)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成功原因:

1、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2、成功原因:⑴顺应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历史趋势,根本原因。

⑵秦孝公大力支持

⑶商鞅的政治才干⑷变法深得人心: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一、必修本 绪论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 除病毒以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 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 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 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 生命活动。

商鞅变法知识点

【商鞅变法知识点】 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1、作用:课本39页第一段 2、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 3、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思想。 6、商鞅变法内容:课本38页第二段法令规定后到结束,共五点 【探究】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见阳光课堂第五课 【丝绸之路知识点】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行政法知识框架

行政法知识框架-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法律-行政法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行政法: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许可、强制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国家赔偿: 概述 一、行政法涵义 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1、主体地位不平等 2、数量最多、无统一法典 二、调整对象(和职权相关) 1.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的关系。 2.行政机关内部的关系。 三、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首要基本原则。要求: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合理性原则 行使裁量权时必须符合法律精神; 行政行为的动机是正当的; 内容要符合情理,符合社会公德。 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 法律意义的行为。 判断标准: ①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②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二、行政主体 拥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范围: (一)行政机关 1.政府及职能部门 2.派出机关:(政府派出)

行政公署: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区公所: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 3.派出机构(职能部门派出) 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为行政主体 派出所: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 工商所、税务所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专门机构,如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评审委员会。 注:国务院 1、组成部门:部、委员会、央行、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 2.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直属机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 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 4.直属事业单位: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银监会、 电监会、证___________监会。 5.部管局 国家信访局、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海洋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 三、行政职权 行政优益权 1)优先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先行处置权) 2)受益权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 (1)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判断标准: 1.适用对象:不特定为抽象,特定为具体 2.能否反复适用:能为抽象,不能为具体 (2)行为受法律约束的程度: 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 (3)行为启动方式: 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4)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有利: 授益性行政行为和负担性行政行为。 五、行政行为的效力 1.公定力 行政行为一经成立,除法律规定的绝对无效的情况外,都被推定为合法。2.确定力 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不得随意改变和撤销。

-商鞅变法教案

专题二商鞅变法 李海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作用”,在考试大纲中明确为古代的重大改革的考试内容之一,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探讨,使学生大致掌握商鞅变法的过程、措施等内容,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变革的必然性,知道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运用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前夕秦国的落后状况,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的教育。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学情分析 商鞅变法是学生初中就学过的的内容,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所以本节课针对学生这一情况,在巩固学生基础的同时,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 难点: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这是一种何等的壮举,可是,我们都知道在其统一天下的100多年以前,秦国只是一个边陲小国而已,是谁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的虎狼之国呢? (商鞅),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我们今天复习商鞅变法。 (二)讲授新课 情景一:初出茅庐 我叫卫鞅,生于公元前390年卫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我就聪明好学,并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我要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长大后,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决定追随我偶像李锂脚步来到了魏国,希望魏王能慧眼识珠。 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商鞅生活在怎样的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时代特征: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大发展: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表现: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新型的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思想上: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理论武器; 军事上: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情景二:大展拳脚 我满心欢喜的来到魏国,并屡次上书魏王,结果都不杳无音讯,我该怎么办呢?正在这时我听说秦孝公发布了一个“求贤令”,于是我果断的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秦孝公接见了我,我们相谈甚欢,最终,他决定重用我:变法。我在做了一些准备之后于公元前356年开始了变法,我对秦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做了全面的改革,秦国渐渐地由一个边陲小国变成了一个可

商鞅变法知识点梳理讲解学习

一、历史背景: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得到发展(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军事(主观动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变法的直接推动力) 4、思想:1、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2、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5、有利的历史条件: (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变法的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以农致富的经济改革 1、废井田, 开阡陌【核心】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认为工商业是“末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3、统一度量衡 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2、废除“世袭世禄制” 宗室成员没有立军功者,要除掉其宗室属籍,剥夺其贵族身份,以此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体系一、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工程 二、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细胞 细胞的物质基础 细胞增殖、分化 细胞工程 细胞结构 化学元素(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化合物(水、无机盐、蛋白质、糖 ①原核细胞、真核细 胞及非细胞结构比较 ②生物膜的结构、功 能及联系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细胞癌变(癌细胞特点、 细胞衰老(主要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 酶与ATP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细 胞 呼 吸 需氧型 厌氧型 发酵微生物的代谢及调节 自养型 异养型 能 量 食 物水分代谢 矿质代谢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 生物固氮 C3、C4植物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内环境与稳态 (水、盐、糖代谢及平 选修

四、生命中的能量知识网络: 四、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五、遗传的物质基础 基因库 进化实质 基因频率 基因型比例 纯合子 性状 表现型 基因型 杂合子 基因 类型 概念 叶绿体 线粒体 染色体 DN 显性基因和陷性基因 质基因 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核基因 基因结构 双螺旋结构 基本单位 空间结构 化学结构 DNA 结 三个特性 三个特点 脱氧核苷酸 编码区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真核细胞基因 原核细胞基因 内部结构 编码区 内含子 外显子 基因功能 表达功能 传递功能 贮存功能 复制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过程 特点 转录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过程 意义 翻译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过程 意义 中心法则 位置变化 突变功能 基因分离 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自由组合 基因交换 基因重组 概念 特点 类型 意义 一个概念 基因工程 五面应用 四个步骤 三种工具 二个原理 人类基因组计划 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民法与行政法基础知识

民法与行政法基础知识 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啸提供课件 Ⅰ导论 一、组成部分 1、分为两部分: ?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 2、理由 ?一方面,不动产登记是为了维护民事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而建立的制度,服务于民事活动。因此,必须了解规范民事活动的民法知识。 ?另一方面,不动产登记机构性质上应属于行政机关,其从事的登记活动为行政行为,针对登记机构提起的诉讼为行政诉讼。因此,需要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知识。 二、民事法律基本知识的主要内容 五个部分 (1)民法总论;(2)物权法;(3)合同法;(4)婚姻家庭法;(5)继承法。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的主要内容 ?共分为七节 1、概述; 2、行政主体; 3、行政行为; 4、行政法律责任; 5、行政复议; 6、行政诉讼; 7、 行政赔偿。 Ⅱ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一、民法总论 1、意义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而民法总论是民法的基础理论。通过学习民事权利、主体、客体、法律行为等最基本的知识,可以为掌握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 2、主要内容 (1)民法概述 ?主要对民法的概念、性质、特征进行了介绍。需要了解的是“民法的概念与特征”。(2)民法基本原则 ?三个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这三个原则都需要熟悉。 ?尤其是意思自治原则,它在不动产登记非常重要,体现为依申请原则,即除非法律规定,否则登记机构不得依职权进行登记;在登记完成前,当事人有权撤回登记申请。

(3)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要素(主体、客体、内容)。这是应当掌握的内容 (4)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类型。特别重要的内容,必须掌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不动产登记中经常接触的民事法律行为中,双方法律行为是合同,如买卖、赠与等。单方法律行为就是遗嘱。 (5)代理 ?代理的概念、特征;法定代理、委托代理与指定代理;代理与行纪、居间、委托的区别;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而使其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表见代理:《合同法》四十九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根据民法通则四十六条规定,代理被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以上内容应当熟悉. (6)监护 ?概念、特征与类型。 ?由于涉及到父母等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财产的处分,因此监护制度尤其是法定监护,必须掌握。法定监护有关规定见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十七条。 (7)自然人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民事权利能力:它是指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即成为权利主体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交往,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可能性。 依据民法通则,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状态可以分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或者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比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纯获利的行为),其他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合同法》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无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无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预祝2017级高考学子梦想实现。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内含核糖体 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7、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商鞅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商鞅变法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商鞅变法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商鞅变法 369634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化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_①__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 农业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成就。 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 阶级关系变化:____②____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向新兴地主转变,出现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2)政治方面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

族联合执政。达到这些目的的最有效途径是变法改革。 (3)军事方面的变化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各国都致力于变法改革,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4)文化领域的变化 在文化领域,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繁荣景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___③___出现的热烈局面。其中,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a春秋时期的变革 齐国的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___④___。 b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的出现 进入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于是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 c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赵国和韩国等也陆续进行了变法改革。 (2)共同点 目的:___⑤___ 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发展农业生产;强化国家职能 指导思想:法家 3.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秦国的社会状况:偏居关中;文化落后;国君集权;民风质朴。 (2)秦孝公的励精图治。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公孙鞅入秦 2.商鞅变法的措施 (1)经济措施:“废井田,开阡陌”;___⑥___,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军政措施:___⑦___,按军功授爵;严禁私斗;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移风易俗。 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变法的意义 1.商鞅变法的结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秦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兵败被杀,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为变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商鞅本人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什伍户籍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再也无法动摇了。 2.作用: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开始了___⑧___建设;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对外兼并战争取胜和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它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局限: 原因: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 表现: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承

行政法知识框架图

行政法学科知识框架 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及法律渊源 行政法法律渊源的等级效力 合法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高效便民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 二、行政组织法 国务院 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局在权限范围内 享用行政权地方政府 地区行政公署 行政主体派出机关区公所 街道办事处 派出所 享有部分行政权的行政机构工商所 税务所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 公务员身份的取得——录用、聘任等 公务员的考核、职务升降、交流与回避 公务员公务员的惩戒 公务员的辞职辞退与退休 公务员权利的救济途径——复核与申诉;仲裁与起诉

行政法规立法权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行政法规的备案 三、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规章立法权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制定程序 行政规章的备案 四、具体行政行为拘束力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执行力 1、概述确定力 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可撤销和废止 事实证据确凿 正确适用法律、法规 2、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合法要件符合法定程序 不得超越职权 不得滥用职权 行政许可的设定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 3、行政许可许可的撤销 行政许可的管理许可的撤回 许可的注销 行政许可案件的受案范围 政许可案件的被告 行政许可案件法院对行政许可案件审理、判决 行政许可中赔偿、补偿及诉讼问题

上海万国专辅中心 欢迎致电(021)63537452 上海万国 第 3 页 10/28/2019 行政处罚种类 行政处罚设定 处罚实施机关 行政处罚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 处罚简易程序 4、行政处罚 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效力 行政处罚不成立 行政处罚无效 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 简易程序 听证程序 当场收缴罚款 行政强制措施---基本原则 5、行政强制 二者区别 行政强制执行-----种类 6、行政合同与行政给付 主动公开 公开事项 申请公开 7、行政公开 行政公开的主管机关和费用 不公开的救济 五、 行政救济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关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下面是 小编整理的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希望对奋战在历史考题里的 你有所帮助。 1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新兴军 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 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 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 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 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1商鞅变法的内容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 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 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商鞅变法第一次 变法《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1)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 《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2)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

行政法知识结构图

行政法知识结构图

行政法基本理论知识树结构图 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基本 原则 合法性原则 含义: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 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要求:既要符合实体法,又要符合程序法 内容:行政权的存在有法律依据,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合理性原则 含义: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原因:行政自有裁量权的存在。 内容:符合立法目的;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平等适用法律,符合公正原则;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道 德,符合人类理性和公平观念。 应急性原则 含义:是指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 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偶遇明确法律依 据的或通常状态下的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 例外: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例外。 条件: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非法定机关不 得行使应急权利,否则无效,除非事后经有权机关作出 特别决定予以追认;应接受有权机关的监督;行使应当 得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行政法的渊 源 宪法 法律 基本法律: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企业所得税法。 一般法律:税收征管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政复议 法。 行政法规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增值税暂 行条例。 制度机关:国务院 行政规章 海关行政处罚听证办法,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注册税务 师管理暂行办法。 制定机关:国务院部委及直属机构。 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 自治区: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行政法的其他 渊源 国际条约、国际协定、规范性文件 例如:税务稽查工作规程 效力冲突的解 决方式 法律之间、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由全国人大常委 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由国务院裁决 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之间,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 认为适用地方法规的适用地方法规,国务院认为适用规 章的,提请人大常委会裁决。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政府规章之间由国务院裁决。 整体原则:适用家长裁决制 行政法律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新2019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 或RNA 4 、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 、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 、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 、O 、N 、P、S、K、Ca 、Mg ②微量无素:Fe、Mn 、B、Zn 、Mo 、Cu ③主要元素:C、H 、O 、N 、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 、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 、(1)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 反应。 (2) 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 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NH2 1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C—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12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叫肽键。 13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 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 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 、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商鞅变法试题

《商鞅变法》试题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①②B.③④C.③D.④ 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 4.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5.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 6.右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A.法制意识 B.重农精神 C.娱乐意识 D.尚武精神 强化提高 7.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8.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 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10.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②实行连坐法③废除世卿世禄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 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⑴课前导学 [课程规范] 了解商鞅变法的详细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爱才如命,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破除井田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标: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获得优势。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破除“______________”,鼓舞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紧密的户籍管理办法,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⑵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的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齐国B.魏国C.秦国D.赵国 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抱负,其原因不包括( ) A.出身贵族家庭B.在魏国不受重用 C.秦孝公爱才如命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 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内容提要】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变局。军事方面列强争霸,合纵连横;政治方面封建体制逐渐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逐步在各国建立;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均有极大的进步,商业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文化方面产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 【时空坐标】 【框架线索】 【知识提纲】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春秋:春秋五霸。 2.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政治特征:诸侯纷争,政治秩序动荡;兼并战争,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4.华夏认同:春秋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2.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3.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4.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二)变法运动 1.背景: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目的:富国强兵。 3.成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在各国建立。 4.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 3.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推行“仁政”,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4.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5.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6.整理六经;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 (二)老子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3.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4.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士人阶层崛起。 2.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 3.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二)百家争鸣的内涵: 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三)各家的主张: 1.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理论基础。 2.道家的代表是庄子,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 3.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4.法家则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 5.研究逻辑学的名家。 6.探讨军事理论的兵家。 7.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阴阳家。 【本课小结】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认同;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军工; 土地私有,什伍连坐,县制推行; 儒家孔子,仁者爱人,推行“仁政”;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整理六经;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 社会变革,波澜壮阔,百家争鸣。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欢迎共阅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第一部分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法律优先(法已规定不可违);法律保留(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对待;考虑相关因素;比例原则(合目的性、适当性、损害最小) (三)程序正当原则:行政公开(知情权);公众参与(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务回避(实体程序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履行职责);便利当事人(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五)诚实守信原则:诚实(信息全面、真实、准确);保护信赖利益(稳定、撤回补偿、撤销赔偿) (六)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效能(赋予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行政责任(行政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利害关系人 (一)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概述 ( 1)行政主体的含义和资格 ( 2)行政主体的特征: A. 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B.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公共行政活动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公共行政活动的组织 D. 行政主体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 3)行政主体的分类: A.根据取得的法律依据可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B.根据其组织构成和存在形态可分为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 ( 4)相关概念辨析 A、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处于管理者地位同时接受监督的行政主 体,也包括处于被管理者地位,但可以启动监督程序的行政相对人。所以行政主体不等于行政法主体,而只是行 政法主体中的一部分。 B、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种类,但不是行政主体的全部。行政主体的类别中 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被授权组织。 C、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的概念有时并不一致,行政机关必有其组织,故,行政机关 亦可以说是主要的行政组织。广义上的行政组织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 D、行政机关与公共机构:所谓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 组织。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或者机构、政协 机关、各级法院机关、各级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团体。行政机关只是公共机构 的一部分。 E、行政机关与国家机关:所谓国家机关,系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所以,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的一种类型。 F、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从严格的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看,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机构中行使行政职权,承担 行政事务的机关,是由各行政机构组成的整体;而行政机构则是指构成各行政机关的个体。行政法上的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编制、预算,能够对外行文,并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整体,与行政机关含义不同。 2、行政主体的类型: ( 1)中央行政机关 A、种类: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B、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