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

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人格特点&情境)、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价值(Sheldon—自主、能力、关系、自尊)

2.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个体(认知/归因)、人际(从众)、群体(跨文化、环境)。

(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假设的三个要求:可以证伪、可以量化表达、简单;

2.理论的标准(准确、一致、简洁、广泛):统合现有的知识,解释已有的现象,有预测性,可以知道研究方向。

3.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区别

4.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层面:社会(社会学更关注),个人(临床:研究并治疗心理障碍;人格:理解个体之间存在的具有跨情景稳定的差异;社会: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后两个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人际(用个体所处的情景及个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景包括环境中的他人、他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

5.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①生物理论(本能和遗传差异)②学习理论(机制:联结、强化、模仿)③诱因理论(理性决策论、交换论、需求满足论)④认知理论(原则:分类、聚焦;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⑤角色理论(三)自我概念

1.自我研究的历史:①威廉·詹姆斯(经验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自我知觉具有二元性:对自己的看法与信念&活跃的信息处理器,

主我;②库勒:自我通过人际关系建立,是社会的产物,成为投射/镜中自我;

③Mead:强调社会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④沙利文:看重社会和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对儿童自我形成具有直接作用;⑤Eormuth: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互动中实现动态平衡;⑥Tajfel & Turner: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努力使对自我感觉良好;⑦弗洛伊德: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⑧Rosenberg: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⑨Shavelson:自我概念是一种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源于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会环境的经验体验;⑩Markus & Wurf:动态自我概念,不同印象、图式、概念、原型、理论、目标、任务的集合体。自我概念是动态变化的,特定时刻只有部分自我得到激活,调节着个体内部过程与人际过程。

2.自我图示: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自我参照效应:人们在加工和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效率更高,记忆效果更好,这是自我图示在组织记忆内容方面的作用。

3.自我差异理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实际自我;其中理想自我指引着个体对目标的追求,应该自我使得我们回避一些目标。

4.个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概念的构建: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通过自我意识推断自我。

5.自我知觉:个体把自己当做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观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分为内在自我知觉(对自己的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常夸大自己的情感)&公众自我知觉(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会产生暂时性的自尊感低落)。

6.自我意识:不同于自我知觉,是个体参与自我知觉的一种习惯性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

7.自尊: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包括:外显自尊&内隐自尊。/西方的自尊建立啊在个人主义至上,而中国人的自尊是多元的,可分为:个人取向自尊、关系取向自尊、家族或团体取向自尊、他人取向诅自尊。/自尊在中美文化下都可以从仁慈、品质

和积极自我偏差来解释。/确立自尊的两条途径: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

8.自我提升:自我美化/自我强化,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利偏差,使他人对自己有高评价。

9.自我确认:个体寻找和解释情景,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使别人对自己有一致性的认识。

10.自我效能: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班杜拉,自我效能能否起作用和①②有没有控制住结果有关系。

11.自我展示/自我表演:人们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包括策略:自我抬高、显示、谦虚、恳求、恫吓、逢迎。

12.自我障碍: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以摆脱困境。

13.自我检控: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高自我检控的人善于自我表演。

14.印象管理:人们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印象。

15.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

16.体像: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社会和人格心理学—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精神分析—躯体经验是人格过程的反应。

17.焦点效应:人们在自我观察时,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的现象,这是自我认知的一种偏差。

18.透明度错觉:人们认为自己隐藏的情绪一旦外露,就会被别人发现的错觉。

19.自利偏差/自我服务的偏见: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为失败开脱,并接受成功的荣耀,认为自己比别人好。

20.人们对自己的认知会出现盲目乐观的倾向,对未来的生活事件盲目乐观,这部分是因为他们对别人的命运相对悲观。解决:防御性悲观主义,预见问题的发生。

21.虚假一致性:过高的估计别人对我们的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22.虚假独特性: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23.独立型与依赖型自我:美国文化拥有独立型自我,关注自我并发现和表达自身独特的内在特质而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东亚文化下的人们拥有依赖型自我,人们注重自我于他人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关注他人,与他人保持和谐互动关系,关注群体内成员,但对群体外成员则更加忽略疏远。

24.东方人常做情景归因,容易产生他人关系取向的情绪投射,在他人做出的选择情景下也表现出较高的动机;西方人常做特质归因,更容易进行自我中心的情绪投射,在拥有自主权时,动机最高任务完成最好。

25.Triandis认为,自我有三部分组成:私人自我(个人对自己的特质、状态或行为的认识)+公共自我(普通他人对自我的观点的认识)+团体自我(团体内成员对自我的认识)。有三个文化因素会影响三个部分的比率:文化范式(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高低)、文化松紧性(文化同质性高低,越高则越紧密);、、文化复杂性。

26.华人自我四元论——杨国枢: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是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模式。华人的社会取向包括: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家族取向,他人取向。

(四)社会认知

1.社会认知:又称社会知觉,Fiske & Taylor定义它为,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推论人或事物的过程,即人们选择、理解、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2.社会认知的基本假设:人们努力形成对世界的准确印象,并且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做到,但同时由于社会认知的性质比较复杂,人们有时也会形成错误的印象或认识。

3.原型:我们对事物进行分类时,通常将被分类的物体与该类物体的一个典型或理想的范例相比较,这个范例就是原型。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让一个群组中的物体比实际上更为统一。

5.外群体同质效应:认为类别之外的他人都是相似的,不同于我们的群体。

6.图示: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

物体的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一些特殊的实例。图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分类。可分为: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和剧本。

7.图式的作用(节省时间和精力):第一帮助我们解释新获得的信息,从而做出有效的推论;第二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第三能使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期结构化,以便将来有心理准备。

8.社会认知的法则:①便利法则: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②象征性法则:根据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③基础比例信息:按照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信息来做出判断④锚定与调整法则: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不充分。

9.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寂寞(如果人们只注意生活中的消极方面,那么它就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寂寞)、焦虑(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生理疾病(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疾病时的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之一)。

10.内隐联想测验:Greenwald提出的一种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评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新方法。以自动化加工为基础。内隐联想测验表明,人们更容易把快乐的词语与具有他们自己民族特征的名字相连,且内隐态度间的差异比外显态度间的差异要大。

11.个人知觉:根据有限的信息对一个人形成印象,判断他是否有能力或性格怎样等的过程。

12.印象形成: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S.Asch把人格特性分为中心特征(如热情)和边缘特征(如文雅),并发现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主要是按照中心特征,边缘特征作用不大。

13.第一印象是最重要最牢固的评价。评价事物时的三个基本维度:评价(对他人或事物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力量(从力量强弱方面)、活动性(从主动与被动方面)。研究发现,一旦某人或某物被置于这三个维度上,那么再多的评定也无法增加对它的信息。

14.形成整体印象时的几个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A平均模型—在印象形成的过程

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B累加模型—人们对他人片段信息的整合方式时累加的而非平均;C加权平均模型—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这是最常用的模型且适用范围更广。对加权平均模型的进一步验证:负性效应(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且正性印象比负性印象容易改变的结论)

15.个人知觉中的偏差:A晕轮/光环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如外表吸引力)的影响而普遍偏高;负晕轮/扫帚星效应—某一低分印象会导致整体评价偏低;B正性偏差/慈悲效应—人们倾向于对别人做正性评价,这种现象只出现在评定人时,故称之为“人的正性偏差”(解释①极快乐原则,人们依照美好经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有利的评价,愉快的事情更容易被人回忆起②人们对所评定的人有一种相似感,因此比对物体的评价更加宽容)

16.情绪:是我们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线索,可以被安排在一个六分的连续维度上,任何两类情绪是否能被区分,取决于他人在维度上的距离。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情绪:快乐、惊奇迷惑、恐惧、悲伤、愤怒、厌恶受辱、好奇恳切。

17.非语言沟通=非语言的视觉线索(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观行为,如人际距离、身体姿势、目光接触等)+超语言线索(谈话内容之外的所有信号,包括频率、振幅、速度、音质、重音等)超语言线索常更能泄露一个人的真实意图。非语言沟通的用途为:①表达情绪②表达态度③表达个人特质④辅助语言沟通。

18.归因:人们推论他人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会进行归因:一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如飞机是是失事;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患病。

19.Heider的归因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Heider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控制环境的需要。要满足这两个需要,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事件的原因=内因+外因,归因时遵循的原则:共变原则(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结果与原因共同出现)、排除原则(如果内外因某一

方面的足以解释事件,我们就可以排除另外一方面的原因)。

20.Weiner的归因理论: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人们除了从内因外因这个维度归因之外,好从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问题,这两个维度相互独立。#把成功归因为内/外或稳定/不稳定的原因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情感与认知反映。#第三个维度:可控制性。

21.归因风格理论:抑郁型(把消极事件的原因归于内部稳定的整体因素,把积极事件归于外部不稳定的局部因素)& 乐观型(积极-内不稳定整体,消极-外部不稳定局部)。研究发现,抑郁型归因风格对健康有影响,因为会影响免疫系统(作用机制与紧张类似)、容易在问题解决中疯狂(他们不是好的问题解决者)、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缺乏适当的营养睡眠和运动)、面对疾病时比较被动(不会主动寻求帮助)。

22.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时间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环境背景。#在归因时,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性信息(这个人是否只对这件事有如此反应呢?)。#人们在归因时会使用的另一种原则—折扣原则: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

23.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时间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什么时候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呢?1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不道德的事)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24.自我知觉理论: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态度、特质和能力,因此对自己的推论也是依赖于自己外显的行为。A对自己态度的归因:人们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过对内在感受的内省;B对自己动机的归因:如果一项工作的理由被过分正当化的话,不知不觉会伤害到他参与该活动的内在兴趣,相反,施加威胁反而会增加兴趣;C对自己情绪的归因:情绪在性质上并无差别,人们只能区分出高低不同的激起状态,但不能辨别不同类型的情绪,人们对自己情绪的直觉取决于人们所经历的生理上的激起程度和人们所使用的认知标签的名称,而为了得到这一认知名称,人们首先会检查自己的行为和环境。

25.基本归因错误: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

忽视他们所处的情境的重要性。原因是1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及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2情境中的行动比其他因素更突出,情景线索容易被遗忘3东西方差异4语言因素(英语中描述特质的词比较多)。

26.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归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时,却倾向于做外部的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原因:知觉焦点/信息差异)

27.一致性错觉: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行为比实际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在某种情景中,别人的行为都会同自己的行为一样。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xiaohaoyu1982@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10760608.html,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 社会心理学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过程== 社会知觉,,社会态度 人际过程-----吸引与亲密,,人际交往 群体过程==攻击和亲社会行为,,从众与服从 社会知觉的内容 自我知觉==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 吸引的影响因素: 个人特质相似性互补性熟悉性接近性 亲密的影响因素: 依恋公平自我表露沟通 攻击行为: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 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重点回答问题 观察法描述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相关法预测知道了x,能预测y吗? 实验法因果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吗? 在当代心理学研究中,实证主义的方法因其科学性占据着主要地位。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观察法: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并对其测量值或行为印象加以记录的一种方式。 观察法包括参与观察法和档案分析法。 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会产生互动并尽量不对情境进行任何改变。 档案分析法:观察法的一种形式,由研究者考察一个文化中所积累的文件记录或档案(如日记、小说、杂志、报纸等)。 观察法的局限 1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到的内容不一样 2局限于特定群体、情境或某种特定类型的活动上 3只能对行为进行描述,而无法推论因果关系。 4某些特定行为很少发生 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 相关法:系统地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继而评估其关联性的方法。 调查:相关法常用技术,选取一些人作为样本,询问其态度或者行为的研究方式。

社会心理学实验案例

社会心理学实验案例 道德的起源: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 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个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 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的起源了。 道德的沦丧: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 HERO。HERO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一顿饱打。但在挨打的过程中,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的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实行合理冲撞。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异常温和,以补充在冲凉时,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实行的暴力举动。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别的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应用

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应用 自从学习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后,我发现原来社会心理学真的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其实可以在很多时候运用到这门学科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的处理一些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一些事情的处理,可以很理智的看清楚所发生的事情,并且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些方法,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不让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遗憾: 首先,在为人处世方面,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由几个方面入手,我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登门槛效应,它主要是讲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你想要与一个不太熟识的人做朋友,那么最好就是先请他帮一个小忙,因为这样会增加他对你的好感度。其实并不是说请别人帮忙就代表真的是很有必要,最主要的还是在与他人共事的时候逐渐的使得双方都对对方有所了解。而且在对方看来他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帮你,为了获得认知的平衡,他就想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你是一个很值得帮助的人,比如你这个人是很善良的,我应该帮助你等等,来获得内心的平衡。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找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来聊,这样可以让对方觉得我们有共同的话题,你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这样就会让对方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来,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我们的关系拉近了。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相近原理。 同时,如果可以的话,在同别人聊天的时候,最好是适当的自我暴露一下,把一些自己的事情说给对方听,这样就可以让对方获得一种满足,使得他认为自己在你的心目中是有地位的,可以分享你的故事。相应的,他也会在心里觉得你也是值得信任的人,从而把自己的一些故事跟你分享,大家的关系就是从这种互动中改善彼此的关系。 再有就是如果别人要求你做一些事,千万别先忙着答应,把它先推掉,比如告诉对方现在你没时间,很忙,然后过一段时间再答应他,这样,在对方的心目中,你竟然在自己很忙的时候还帮他的忙,从而在他的心目中会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值得相交的朋友。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心理学,改善我们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偏见吧,我们人类大多数情况是在自己不充分了解或不正确的信息为依据而产生了对某人、某团体或某事物的一种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但是通过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偏见来自于态度,偏见与我们的认知是有着比较刻板的印象。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不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道听途说的听到某些人或者某些事

社会心理学书籍社交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书籍:《社交心理学》 《社交心理学》教你成为社交达人,教你如何运用社交技巧和社交心理学来博得他人的好感! 内容简介 本书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社交学融为一体,面面俱到地讲解了洞察内心、赢得喜爱、结交朋友、收获支持、消除敌意、说服他人等多方面的技巧策略,对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博弈做了具体阐述,并提供了*实战效用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它会帮助你提升社交技巧和能力,了解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 作者简介 李靖:文学硕士,人力资源师,资深编辑,典型的成功学实践者。曾出版过《你别困在欲望上》《职场做人做事取舍之道》《职场说话办事取舍之道》等多部畅销书。 编辑推荐 * 要掌握社交策略就不能不懂心理学。只有走入他人的内心深处,把握心理脉搏,洞悉人心的奥妙变化,才能运用恰当的策略赢得人心! * 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国人心理特点,解析自我

心理对社交的影响,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心理较量占据社交主动。 目录 Part 01 了解社交原理,做到知己知彼 交友暗藏许多法则,社交不只是会行动而已。要想在社会上拥有更多朋友,就要在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动。掌握社交原理,学会知己知彼,能够对社交法则了然于心,无疑是你实现良好社会交往的第一步。 每一份关系对你来说可能都有用 / 2 乐于关爱朋友,才能感怀人心 / 5 交往中要分清真朋友和伪朋友 / 7 是小人还是君子,重点看本质 / 10 衡量一个人,最忌掺杂主观偏见 / 12 有时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表象 / 16 看人要看细节,但不可以点概面 / 19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真心为你着想 / 22 与人共事,还是留心一点才好 / 25 保护好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 / 28

社会心理学(案例)培训课件

狼孩的故事社会化的角度 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一个巨大的白蚁穴附近,发现狼群中有两个“狼孩”。辛格把她们送进了米梅纳普尔市孤儿院。据辛格讲,这两个孩子刚回到人类社会之初,具备很的特点:吞食生肉;四肢爬行;目光锐利;不会说人话,夜阑人静发出阵阵长嗥。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 其中的一个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另一个卡玛拉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将近5年的时间学会了两脚步行,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顺水推舟情绪与认知角度 有一位英语老师因经常批评一位学生作业马虎,而遭致这位学生的不满。有一次。这位老师无意间在语法上出了一点小错,当场被那名学生发现,那位学生好不容易逮着了这次报复机会,马上站起来作了毫不客气地指正。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这位英语老师以非常温和的神

色说道:“嗯,你说得真是对极了,可是其他同学刚才是怎么回事,为何没有发觉到,是不是上课在打瞌睡?” 受到老师的表扬,那位同学的对立情绪消失了。这时,这位英语老师又不失时机的说:“像这样的错误很容易犯,同学们一定要像他那样小心才是。”接着,老师便继续讲解其他内容。 想象权贵刻板印象 从前有对乡下夫妻在门口纳凉,老婆问:“当家的,皇上天天上山打柴用的一定是把金斧子吧?”老公冷笑道;“蠢婆娘!当了皇上还用打柴吗,他老人家一准儿天天在院子里摇着扇子乘凉的,喝小米粥还有人伺候着呢!”估计,摇着扇子喝小米粥,就是这位农夫最大的理想。 美国前总统里根夫人南希入住白宫一个月后,收到膳食开支帐单时,大吃一惊:“从没有人告诉我们,总统每吃一顿饭都要付钱的,而且干洗和使用牙膏等卫生用品也都要收费。”白宫就像一座豪华酒店,所有住在里面的人都要交纳餐费和杂费。连南希那样的美国人,在成为权贵前,都以为白宫的午餐是免费的。可见权贵的神秘,非常人所能想象。

社会现象中的社会心理学

公交车让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摘要: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字:从众心理心理学道德素养 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来描述人的从众心理: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有所表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坐公交,在车上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有人需要座位时,如果前座的没有人让座,那么,其他人都不会轻易起来让座;如果有一个人起身的话,那么后面马上会有其他人站起来。不去让座的人总会有某些素质,道德缺失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这种人我们暂且不去理会,因为我们研究的不是这部分人,而是那些让座位的人。在表扬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同时,我们是否能够清楚地分析到这些好心人最原始的动机和致使他们让座的原因呢?首先,我们必须肯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人们日常行为活动中的根本的引导性和固然的高尚性,但支撑其行为进行的直接心理因素我们还是要经过一番讨论。 当我们在音乐厅里欣赏演奏时,一曲完毕,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即使你不喜欢这种类型的音乐,你还是会不自觉地跟随大家一起鼓掌?这是一种极为简单的从众行为。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但是,就让座而言,当一个青年为一位老人起身让座之后,一定会有第二第三个青年站起了,尽管最初他们并不想移动自己的屁股,又是什么导致这种不动则已,一动皆动的现象呢?也可以用从众来解释吗?社会传染效应模式之一“变色龙效应”可以说明这一从众心理,即当你看到其他人一些行为时常发生时,你也许会不知不觉的加入其中,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最根本要件是,起引导作用的是群体而不是少数个体。像我们所研究的这种情况,单个个体影响引导其他人,最主要的前提还是需要建立使社会某群体都认可尊重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浅谈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浅谈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浅谈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营销市场所面临 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应用各种理论知识技术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 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在市场营销的每阶段过程中的应用,说明了营销人员应掌握一定的 社会心理学,才能在对商品调研、商品包装、宣传规划、商品销售过程中,与客户进行有 效沟通,了解客户的态度,并转变其消极态度,最终促成产品的销售 [关键词] 市场营销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不但包含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 用价值的学科,它的理论可以应用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的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等方面,所以,它在市场销售领域的应用很广泛。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动机、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等理论都对各种销售人员的工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市场营销涉及到商品的需求调研、商品的设计包装、宣传规划过程,以及商品的销售。在营销过程中,正确分析判断客户的需要,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建立使客户接受 的产品理念,并应用各种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是市场营销创造价值与利润的步骤。 在营销的每个环节中,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使得市场营销在原有的旧的营销模式下增添 了更大的成功因素,也使其能更多的创造市场价值与利润。 一、需求调研阶段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在高层次需要出现之前,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首先得到满足。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应用于分析客户需求。 许多的客户在购买商品时的需求基本都会优先满足最迫切的需求,选择由低到高的需 求商品,优先选择最急切需要的商品。例如在缺少食物时优先选择补充用来满足生理需求 的食品;安全的需要使人们租用或购买住宅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周围治安环境 较好的地段等;出于尊重的需要,使自己的衣服与周围的人尽量保持一致等。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更多地分析、考虑客户的需求,使我们在调查客户,进行产品的 开发开拓时,更容易把握市场的动态。 二、商品设计包装、宣传规划阶段 在商品的设计阶段,可以用上“双因子归因理论”,即客户只有“不满意→没有不满意”以及“满意→没有满意”的归因情况,即不存在满足了客户的不满意的基本需求就直 接就导致客户满意的,这些基本需求只能作为客户基本需求的“保健因子”;而满足了作

社会心理学案例

1、案例:某超市原定感恩节清晨5时开门,但约2,000名经已等得不耐 烦的顾客,在4时55分强行一涌而进,混乱中一名职员被推倒在 地,从后涌上的人潮更将他踩至重伤。该名34岁的职员送院后,在早上6时证实不治。据报其他职员曾试图营救达穆尔,但顾客却无视职员劝阻。甚至当职员表示有人死亡而要暂停营业时,更有顾客怒哮:“我由昨天早上已开始排队了!”并继续“扫货”。超市保安及警方到场后,始能驱散人潮。惨剧中还有4人受伤送院,包括一名怀孕8个月的妇人,据报已经流产。 1)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文中提到的2000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2)攻击行为:企图伤害那些不愿被伤害的个体。 文中提到的应该是“工具性攻击”:不以伤害为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商品)。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3、美国一家公司曾研制成一种猪皮便鞋,该鞋特点是轻便、舒适、走路无声,故起名为“安静的小狗”。为了解市场反映,公司采用了免费试穿的方式,规定试穿8周后将鞋收回,也可在8周后付5美元将鞋留下。结果大多数试穿者都选择了将鞋留下。此后,公司将这种鞋全面投放市场并大获成功。几年后,美国成年消费者中90%的人都熟知该品牌产品。 这公司推出这种方法的人太有才了,首先将鞋以免费试穿的方式放出去,这样会有一定的人回去试穿的,这样就有了群众基础,这是利用人爱占小便宜的心里。即使不满意也没什么损失最多就是在8周后在送回去。而在穿了8周,在加上鞋本身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的热评也不是难事。有人群众基础后,在将这种鞋全面投放市场,取得成功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东西要卖出去,得让人们熟知才行,与其花大代价去做广告,在广告中说这鞋有多好还不如让人们自己去发现鞋的好。这其实比做广告的效果好多了。人们总是不会轻易相信广告中所说的。而是有从众心里,用葛优的话来说就是,哪人多我去哪,我相信群众。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

1、社会心理现象:当然也是心理现象,但有别于一般的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觉得与调整。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3、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能够观察和测量。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 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有信度的。 5、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6、调查法:又称询问法,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 7、档案研究法:是指对现存的档案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档案材料包括报纸的报道、政策或团体的记录、书籍、杂志、个人新建、讲演稿等。 8、物理痕迹研究法:是利用残留在物体上的印记来研究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技巧。 9、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10、再社会化问题: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问题。 11、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当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12、角色希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对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绝对的希望,称之为角色希望。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网上作业一

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 A) 米德 B) 库利 C) 弗洛伊德 D) 埃里克森 参考答案: 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2(2分) 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 A) 互动性

B) 间接性 C) 整体性 D) 矛盾性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3(2分) 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成本的动机。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 A) 社会交换理论 B) 社会规范理论 C)

D) 社会认知理论 参考答案: A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4(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 A) 相互性原则 B) 平等性原则 C) 强化原则 D) 交换性原则 参考答案: C

解析: 无 5(2分)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MMPI)属于哪种测验? A) 速度测验 B) 智力测验 C) 能力测验 D) 典型反应测验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6(2分)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哪一项原则? A) 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 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 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 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参考答案: 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7(2分) 社会心理学关于归因理论的研究始于1958年哪位学者的研究? A) 冯特

B) 勒温 C) 墨菲 D) 海德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8(2分) 7-11岁儿童观看一个成人的捐赠行为后,会表现得很慷慨,主动捐赠自己获得的奖品,这是通过利他行为的哪种外部影响因素来促进利他行为? A) 马太效应 B) 鲶鱼效应 C)

社会心理学课本框架

第一章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定义胡济南: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念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1)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3)也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 2.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3)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二、学科性质 1、社会心理学是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 2、与心理学的关系 (1)传统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洛莫夫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之一 (3)吴江霖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大支柱 (4)班特纳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总称 3、与社会学的关系 (1)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上彼此相通(3)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课题上同中有异 4、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三、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 1、基本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

是在行为主义—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着重阐明环境与教育因素在人们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a、强调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b、强调认知因素 c、强调观察学校 d、强调自我调节过程 (2)社会认知理论 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要观点是:强调认知结构的意义,认为认知是个体以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同时,旧认知结构也从中得到改造与发展。 (3)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动力学说,人格结构学说 新精神分析,主要反对泛性论 (4)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三个假设:a、人对外界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c、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是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与修正这些意义的。 (5)社会交换理论 a、 b、 c、基本观点:五个命题 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侵犯与赞同命题 2、基本内容 (1)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 a、个体社会心理:个体的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学习等 b、群体社会心理:人际互动、群体内聚力、群体的社会心理气氛 c、大众社会心理:如流行、模仿、暗示、流言、舆论、经济恐慌、大众骚扰等 (2)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答案(1)

1.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观点的?80年代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确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 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自变量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普通社会心理学和群体行为 11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错

误 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考试法 13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错误14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一般观察法 15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错误16相关就可以解释因果。错误 17观察法根据主体参与情况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2 18访谈法和问卷法统称为什么? 调查法 19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正确 20群体心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的关系 21麦孤独的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错误

22现场实验法对任何条件都不用控制。错误 23观察法中除了一般观察法还有参与观察法 24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正确 26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证实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分析论”阶段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错误 27社会经验论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哪个时期?形成 28卢梭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来自教育 29人类的遗传基因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正确 30调查法可以分为几类? 2 31婴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害怕感是在什么时期? 8-10个月 32人生来就会有“我”的概念。错误

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论文

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三毕业年三月毕业二十日 Ke station a level 75275 Simon station two level 11333 South door station level 16650 Creek station two level 6000 gold hung station two level 15000 Pro Hong Kong station level 64870 Figure 3.1-1 Yibin city main highway passenger station distribution schematic (4) Highway freight stati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displayed, Yibin City status only has 2 a three level LTL Terminal, respectively for nine home village Terminal and 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论文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 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 与思路 对于心理学对象問題的初步看法

欧美资产阶級心理学理論的现况 心理学应列为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科学"汪洋中的"人文"呼声——心理学领域中人文精神的回归希望出版心理 学书籍 建立人生心理学刍议 心理学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南斯拉夫心理学概况 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莫大心理学系研究规划 心理学的改革问题 人性的归魅 家庭心理学和文化多样性 《心理学词典》即将出版 《心理学著作辞典》正式出版欧美资产阶級心理学理論的现况心理学应列为 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科学"汪洋中的"人文"呼声——心理学领域中人文精神的回归希望出版心理 学书籍 Ke station a level 75275 Simon station two level 11333 South door station level 16650 Creek station two level 6000 gold hung station two level 15000 Pro Hong Kong station level 64870 Figure 3.1-1 Yibin city main highway passenger station distribution schematic (4) Highway freight stati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displayed, Yibin City status only has 2 a three level LTL Terminal, respectively for nine home village Terminal and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目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目* *注:以下图书均可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10760608.html,/中搜索并免费阅读Mirror, mirror: the importance of looks in everyday life 作者:Elaine Hatfield,Susan Sprecher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essential readings 作者:Charles Stangor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stigma 作者:Todd F. Heatherton,Robert E. Kleck,Michelle R. Hebl,Jay G. Hull Handbook of prejudice,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作者:Todd D. Nelson Stereotypes and stereotyping 作者:C. Neil Macrae,Charles Stangor,Miles Hewstone Confronting racism: the problem and the response 作者:Jennifer Lynn Eberhardt,Susan T. Fiske Encyclopedia of women and gender: sex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 第 1 卷 作者:Judith Worell The develop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of gender 作者:Thomas Eckes,Hanns Martin Trautner 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作者:Carol S. Dweck 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作者:————————————————————————————————日期: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本章导学 本章概要 本讲将主要讲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历史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学习指导 本讲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抽象,需参照案例和资料领会贯通。 案例导入 心理研究中保护被试的守则 1. 心理学家应致力于提高心理学科学、教学和实践的准确性、诚信度的真实性。 2.心理学家应该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个体的隐私权、私密的自我决断的权力。 3.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时候,无论是当面进行,通过电子交换系统还是其他形式进行交流,都必须征得个体的知情同意。 4.在征得同意时,心理学家应告诉被试研究的目的、预期的持续时间和过程,让他们知道有权参加或者在实验开始之后退出研究。 5.保护任何媒介记录的私秘性信息是心理学家的一项基本义务,他们对此应该合理谨慎的措施。 6.心理学家不应进行欺骗的研究,除非他们作出判断,认为研究预期的重要科学、教育或应用价值可以使其技术运用合理化,并且有效的非欺骗备选过程不可行。 7.心理学家应尽可能早地向被试解释作为实验设计和进行的必要组成部分的任何形式的欺骗。 8.心理学家提供机会,让被试及时得知有关研究性质、结果和结论的确切信息,应采用合理措施来纠正被试可能形成的错误观点。 章节内容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而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其实就是寻找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什么是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答案。当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很多,有人曾说过,有多少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鉴于我们不可能一一陈述,因此我们把国内外主要的学术观点进行分类介绍。

社会心理学02047应用知识

《社会心理学》(二) 第四章态度的改变 1.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P70 态度改变的基本结构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对态度改变的分析即是对演说者、信息和听众的分析。社会心理学家系统的研究了态度改变的过程,即研究“谁对谁说了些什么,效果怎样”。 一、沟通者 (一)可信性:指的是沟通者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能提高沟通者的使人相信的程度和沟通的效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一个是沟通者的动机。1.专长或权威。一般说来,沟通者的权威越高,越是某个方面的专长,沟通对象改变态度的程度就越大。2.动机或意图。即使是一个低威信的沟通者,当他为损害自己的而不是有利于自己的观点辩护时,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二)睡眠者效应: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就称为睡眠者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者要比忘记沟通内容更快一些。沟通者的低威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渐渐消失,因而对态度的改变的总影响还是上升了。但是,重提了沟通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会减弱睡眠者效应。 (三)类似性:对类似于我们的人,常常有一种认同的倾向,看作是“自己人”。类似性会导致吸引和喜欢,所传递的沟通更具说服力。类似的或喜欢的人促使我们考虑评价,触动了态度中的情感成分。而专家则促使我们考虑事实,触动了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戈萨尔斯和纳尔逊推论说,当类似的沟通者所传递的信息是评价信息时最有效,而非类似的沟通者只有传递有关事实的认知信息时才最有效。 二、沟通内容 (一)利用情感:情感是由方向性的,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 (二)组织沟通:如何通过理性的论证来改变态度呢。 1.理解材料。麦圭尔提出理解是改变态度的一个主要因素。一般认为容易为人理解的材料,更能打动人和说服人,因为只有说服材料被听众理解才能发挥其影响力。 2.论证。论证时应呈现单方面材料好,还是呈现正反两方面材料好,霍夫兰进行了研究。最初同意沟通观点的被试,单方面沟通要有效得多,它强化了被试原有的态度;最初反对沟通观点的被试,用正反两方面的沟通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但拉姆斯戴恩提出只有正反两方面论述的信息能使人们抵制得住反宣传。 3.呈现观点的顺序。先呈现正面材料还是反面材料,米勒和坎贝尔进行了研究。受遗忘规律的影响,如果呈现第一个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呈现第二个材料,然后立刻进行态度测量,那么第二个材料记忆更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