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用化学堵水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浅析

利用化学堵水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浅析

利用化学堵水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浅析
利用化学堵水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浅析

利用化学堵水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浅析

一、前言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稀油区块综合含水会高达90%以上,稠油区块汽窜日益加剧、边水推进直接影响水淹区块的采出程度,油田稳产急剧增加。此时,化学封堵技术作为油田的“控水稳油”主导技术,其地位是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几种化学封堵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探讨油田开发后期“控水稳油”的方法,为油田开发后期的稳产探索有效的途径。

二、治理低效井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由于在纵向上油层公布井段长、层数多,油层层间、层内矛盾加剧,导致主力油层和非主力油层生产能力悬殊大;同时由于砂体沉积范围大小不一,造成油水界面参差不齐,各油组、各小层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平面错开遗忘较大。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这种地质特点造成了地下油水分布的复杂界面,加深了油层的层间矛盾;而采用单井多油层注采生产,层间干扰严重,使得低含水、低能量、低渗透油层的动用程度一直较低。治理这类低效井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堵水、补孔、降低层间干扰,提高低渗透油层的动用程度,如杏10-11井,由于层间干扰严重,全井含水达100%。综合分析认为Ⅶ2小层含水较高,随后采用超细水泥封堵技术封堵该层,并补射有潜力的Ⅸ31-1,Ⅸ42,Ⅸ62。措施后,日产油上升到19t,日产水下降到4m3,含水下降到19%。

三、封堵水井

1.水井大孔道封堵,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由于在纵向上油层分布井段长、层数多,油层层间物性差异大,而且受强化注水的影响,在水井表现为吸水剖面不均匀,大孔道水窜严重,停注困难。例如某油田J3-14井,注水层段为7层13段,而Ⅳ5-8小层自2004年6月停注以来,历次同位素反映都没有停下来;2009年8月的一次同位素测试反映,Ⅳ5-8层段的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56.03%。由于该层段吸水量相当大,造成注入水的无效流失,而其他需要注水的层段却又达不到配注要求,严重影响了其他层段的正常注水。为此,对该井采用超细水泥封堵技术封堵Ⅳ5-8层段,堵后试压15MPa,30min压力不降,封堵取得成功。

2.汽窜井封堵,一般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浅、稠、散”,砂岩胶结疏松,渗透率高,地层非均质性强和孔隙度大的特点。在注蒸汽过程中,普遍存在近井地带亏空严重,井间汽窜通道和层间吸汽差异大,蒸汽热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注蒸汽开采进入高周期,油藏原有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吞吐区已从井间干扰或单向汽窜向双向互窜多井连窜发展,部分中心汽窜井被迫长期关停或间开。例如某油田J20-11井,该井为一中心汽窜井,对应两口井杏J20-12井、杏J20-13井与之发生汽窜,汽窜时平均井温由64℃上升到81℃,汽窜期对产量影响较大,对该井进行封堵后,再无汽窜现象发生,井组中4口井日产油由封堵前的

3.3t上升到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实践与认识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地层压力: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断层遮挡;地层能量 滨南油田历经四十多年的开发,主力区块、优质储量已得到充分动用,多数主力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采油速度和高开发成本的四高阶段。如何实现老区稳产?滨南油田从保持合理地层压力入手,通过实施井网完善、调整注采对应关系、强化注水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实现了连续稳产16年的佳绩。 1 所属油田概况 滨南油田属于多油层复杂断块中、低渗透油藏,分为滨一区、滨二区、滨三区,所管单元油层埋藏深,低产、低效,低渗单元居多。从上到下发现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三套含油层系,共探明含油面积66.27km2,石油地质储量8157.4×104t,注水储量7181.6万吨,

可采储量2010.8×104t,标定采收率24.65%。目前累计产油1562.1499万t,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9.15%,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40%。该油田投入开发以来,经历水力泵、电泵、抽油机等多种方式的强度开采,地下油水关系复杂,非均质严重,平面层间矛盾突出。 2 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思路 以“产量硬稳定、管理上水平”为目标,立足老区,进行井网完善,调整注采对应关系,夯实老油田的稳产基础,减缓递减,确保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主要以砂体治理和平面挖潜为重点,实施“增”、“提”、“补”措施,即增加注水井点和有效注水量,提高注采对应率和开井数、补孔小砂体挖潜等,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3 提高采收率的做法和效果 3.1 井网完善是前提 针对油水井井况明显变差,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层能量下降严重,部分油井因能量不足停产,油田开发形势变差的现状,自2006年以来,我们从长远利益出发,通过精细油藏描述,进行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措施,加强了对地质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的再认识,分别对滨35-64块、杨集沙三和毕家沙三等多个单元的24口油井实施了转注完善注采井网,初期日增注1060m3/d,累计增注23.0723m3,对应油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讲义

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冀东油田开发新技术高级培训班讲义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岳湘安 2001.4.7

一、概述 (一)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吨/年(1亿)。这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在各种矿物中,石油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近几年,我国已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05年将进口1亿吨/年。国民经济急需石油,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 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 # 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 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 S K E o R 003871.03464.0lg 084612.0058419.0+++=φ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 HIDD_H1

3)万吉业(1962年) R R K E μlg 165.0135.0+= 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 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 2159 .01903.00422 .0)()1(3225.0--??? ? ???????? ???? ?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 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 +-+-+-=μ 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 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 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 h 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 μ 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 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 Z 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 --+++++-=μ 以上各式中参数: 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 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姓名:韦景林 班级:021073 学号:20061000005

一.前言 油气田是指,在地质意义上,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而油气田的采收率则是指油气田最终的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的工作了。然而,任何一个油藏的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产出多,也就是说少花钱,多采油,最终采收率高。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要了解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继而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控制着油气田的采收率呢? 一.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很多,总体而言,一是内部因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部因素,凡属于受人对油气藏所采取的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高。在开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的合适的部署和有效的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得到改造,从而使油气藏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影响油气藏采收率的内在因素有: (1)油气藏的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等; (2)储层的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 (3)油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的活跃程度; (4)油气本身的性质,如油、气的相对密度、原油的粘度、气油比、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等。 影响油气藏采收率的外在因素有: (1)开发方式的选择,如油田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注水或注气方式开采,凝析气藏选择消耗方式还是干气回注方式开采; (2)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 (3)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的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 (4)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进行的三次采油技术,如注聚合物驱、化学驱、热驱等; (5)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油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除了上述影响油气藏采收率的主要内外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着油气藏的采收率,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知道了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就要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以最少的经济投入,得

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以胜利断块油藏为例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胜利油区断块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平均采收率32.4%,同美国等国家同类型油藏采收率(40%~50%)相比,采收率差距较大,说明断块油藏蕴藏着较大潜力[1-2]。作为廉价、高效的驱油流体和地层压力维持介质,以及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技术成熟的开发方式,注水开发目前仍然是复杂断块油藏首选的高效开发技术[3]。长期以来,断块油藏为胜利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 截止2010年底,胜利油田断块油藏已累计动用地质储量和累计产油量分布占到胜利 油田的31.5%和38.2%,在胜利油田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胜利断块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水驱采收率,对降低采油成本、稳定油气产量、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要求意义重大。本文试图从水驱采收率定义出发,基于现场应用的角度对胜利断块油 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作一探讨。 1水驱采收率的定义对于水驱油田来说,采收率为水驱驱油效率及波及系数的乘积[5-6],可表示为:E R =E D ·E V =E D ·E A ·E H (1)该公式基本反映了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即要提高采收率就要增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可见,影响水驱油效率和水驱波及系数的因素即为影响水驱采收率的因素。对某一水驱油田,其驱油效率主要取决于油层的固有性质;波及系数除取决于油层性质外,还取决于油藏的开采方法[7]。2影响水驱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1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孔隙结构、原油性质、过水倍数等[7]。对于特定的油藏,原油性质和孔隙 结构改变难度较大。理论研究表明, 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增加过水倍数,是提高驱油效率的主要途径[8]。永安油田永12断块永12平3 井经过提液,使其单井可采储量从7.61×104t 增加到9.25×104t ,增 加1.64×104t ,采收率提高8.56%,累计增油近0.8×104t ,取得较好的 开发效果。现场应用表明,矿场强化提液与注水是提高过水倍数的 主要手段。2.2纵向波及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纵向波及系数主要因素是 油藏纵向非均质,即层系划分合理,层间干扰减缓,波及系数大,反 之亦然。换句话说,层系划分是否合理是影响纵向波及系数最主要 的因素。 2.2.1层间非均质性对胜利断块油藏来说,层间非均质主要是 指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及含油条带宽度等。油藏数模研究结果表明:①层间渗透率级差越大,剩余油的富集状态差异越大,不同级别渗透储层,级差对剩余油的控制是不同;渗透率越高,开发效果越好。 ②稠、稀油合采,稠油层剩余油富集较多;原油物性越好,由原油物性差异导致的开发效果差异越不明显。③含油条带窄,平面波及较小,井间剩余油富集,采收率偏低; 条带宽度大于300米后条带宽度对采收率影响减小。 2.2.2层内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则主要表现为储层韵律性及 隔夹层分布等。 油藏数模研究结果表明: ①正韵律层注入水沿底部窜进,见水早,含水上升快,顶部剩余 油富集较多;反韵律水洗充分,见水晚,含水上升慢。 ②至于夹层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射孔方式的选择上:当水井钻遇夹层,水井全部射开,油井则可以采取局部射孔方 式效果较好(图1);而当油井钻遇夹层,油井全部射孔开发效果好 (图2)。 2.2.3开发非均质性开发非均质也是影响纵向波及系数的重——————————————————————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 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编号:2011ZX05011) 之专题三“断块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编号 2011ZX05011—003)。 作者简介:刘维霞(1973-),女,山东东营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石油大学 (华东)油藏工程专业,现从事油气田开发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以胜利断块油藏为例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Enhancing Water Drive Recovery at Extra High Water-cut Stage : Taking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s in Shengli Oilfield as the Example 刘维霞①Liu Weixia ;胡罡①Hu Gang ;李鹏华②Li Penghua (①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15;②中国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北京100034) (①Geolog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ititute of Shengli Oilfield , Sinopec ,Dongying 257015,China ;②China 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34,China ) 摘要:特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提高,对降低采油成本、稳定我国油气产量、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要求意义重大。从水驱采收率定义出发,基于现场应用的角度研究了胜利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过水倍数的高低及层系井网的合理与否是影响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的主要因素。结论为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指明了方向。 Abstract:Enhancing water drive recovery factor in extra high watered oilfield is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costs and keep oil and gas production.Based on field application,proceeding from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water drive recovery,the factors of enhancing water drive recovery at extra high water-cut stage were studied.Pore volume injection,layers and well pattern have effect on improving water drive recovery factor.The research provides a direction for enhancing water drive recovery in extra high watered oilfield.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过水倍数;驱油效率;波及系数 Key words:extra high water -cut stage ;fault block reservoirs ;water drive recovery ;influential factor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sweep efficiency ;relevent factor 中图分类号:TE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1-0001-02 ·1·

提高原油采收率(DOC)

提高原油采收率 摘要:针对提高采收率,这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石油开采现状,提高采收率的四种常用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论述,说明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和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发展 在讨论提高原油采收率之前,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的采收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统(即开发方案)有关。同时,石油的销售价格和地质储量计算准确程度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和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30%多一点,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全国的平均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的原油采收率要达到40%,力争50%,挑战60%。中国石化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走过了稳步增产、快速上产、稳产、递减等阶段。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东部油田平均采收率为28.9%,而国内如中石油平均为34.5%,国外如美国平均为33.3%,中东平均为38.4%,因此,中国石化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目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EOR,即Enhanced Oil Recovery)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量同样与日俱增。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 1.7%。这种供求矛盾使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原油含水率不断增加,平均含水率已经高达80%以上,而近几十年来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加大,后备储量接替不足。为此,三大石油公司一方面加大国内外勘探力度,另一方面挖掘现有油田潜力,保持稳产,其中提高原油采收率则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部分大油田先后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即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阶段。国家计委在“七五”至“十五”计划期间,把提高采收率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开展了热采、聚合物驱、微乳液—聚合物驱、碱—聚物驱以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等技术研究,使我国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提高采收率技术分类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化学法又分为化学驱和化学调剖。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调整吸水剖面包括浅调、深调和调驱三类技术。调剖剂分为无机类水泥、无机盐沉淀、有机聚合物凝胶、树脂类、颗粒类及泡沫类等。 气驱包括混相、部分混相或非混相的富气驱、干气驱、CO2驱、氮气驱和烟道气驱等,注入方式分为段塞注入、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注入。 热力法包括热水驱、蒸汽法、火烧油层、电加热等。其中蒸汽法又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驱、蒸汽与天然气驱;火烧油层又分为干式、湿式、水平井注空气等。 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此外,声波物理法采油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 上述提高采收率技术,部分已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部分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部分尚处于

热_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热 /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锦超 1, 郑玉飞 2, 葛际江 2, 张贵才 2 (1.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 , 天津 300452; 2.中国石油大 学 (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 青岛 266555 [摘 要 ]对稠油热 /化学驱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论述了各种开采技术的机 理和特点 , 认为热 /有机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与稠油井下改质技术是稠油开采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稠油 热 /化学驱 提高采收率 趋势 收稿日期 :2011-08-30。 作者简介 :李锦超 , 助理工程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很大的比重。据数 据统计 , 世界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储量约为1000? 108t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 , 主要分布在胜利油田和辽河油田等

[1] 。目前开采稠油的主要方法为 蒸汽驱和蒸汽吞吐。在蒸汽开采方法中 , 由于稠油的密度和黏度与蒸汽相差很大 , 蒸汽重力超覆和汽窜现象严重 , 导致波及面积降低 ; 另一方面 , 由于岩石 /原油 /水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 , 岩石表面的原油也不能完全剥离 , 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 收率 [2] 。为解决上述问题 , 热 /化学驱驱油技术得到了发展。本文综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热 /化学驱技术。 1 热 /碱复合驱技术 碱驱的概念是欧美国家学者提出的。热 /碱 复合驱机理较复杂 , 目前世界上较公认的提高采收率机理是 :碱的存在可有效增加蒸汽的重力 , 降低水油流度比 , 蒸汽窜流和超覆时间推迟 ; 原油中石油酸可与碱发生化学作用 , 生成了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的表面活性剂 , 且表面活性剂还可改变岩石润湿性。 热 /碱复合驱经济消耗较低 , 现场施工简单。 Mbaba 等 [3]报道了蒸汽 /碱复合驱在俄罗斯中途岛油田进行的现场试验 , 除个别试验井没有效果外 , 大部分试验井提高了原油产量。 Shedid 等 [4] 进行了钠碱 /蒸汽驱实验研究 , 降低了储层较低部位的残余油饱和度。结果表明 , 此方法能使稠油黏度降低 , 流动能力增加 , 有效地提高了稠油采收率。较低浓度的碱和蒸汽复配也可得到较好的效 果。张现德 [5]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标签:采收率发展现状CO2驱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气,天然气的混相压力小,由于这种压力限制,所以CO2混相驱对浅层有较好的开发效果。混相压力随着油藏深增大而增大,当原油密度大于0.9218g/m3时则不适用于CO2混相驱,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当原油密度小于0.8251g/m3,埋藏深度小于762m时也不适合CO2混相驱。除此之外

提高石油采收率试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一次采油:完全依靠油气藏自身天然能量开采石油的方法。 2、二次采油:用人工方式向油藏注水补充油层能量来增加石油采出量的方法。 3、三次采油:为进提高油藏开发后期的石油采出量,向油藏注入化学剂或气体溶剂,继续 开采剩余在油藏中的石油。 4、提高石油采收率或强化采油(EOR):自一次采油结束后对油藏所进行的所有提高石油 采收率的措施。 二、问答题 1、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按注入工作剂种类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水驱、化学驱、气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五大类。 2、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按提高石油采收率机理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流度控制类、提高洗油效率类、降低原油粘度类和改变原油组分类。 3、简述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发展方向有: ●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降低成本,加快新型聚合物的研制工作,扩大聚合物驱的应用范围; ●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化生产步伐,优化三元复合驱体系配方,尽快研制出高效、廉价的表面活性剂; ●完善蒸汽驱配套技术,加快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技术攻关,努力扩大稠油蒸汽驱规模; ●加快注气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的研究,争取以较快的速度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因地制宜开展微生物采油、物理法采油等多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第一章油气层地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石油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是一门应石油工业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学科。是一门观察地球的各种现象,并研究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地壳运动:引起地壳结构和构造发生大规模改变的运动。 3、平行不整合: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要素基本一致,但二者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表明当时曾有沉积间断,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即为不整合面,它代表没有沉积的侵蚀时期。 4、角度不整合:即狭义的不整合,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产状也不相同。 5、褶皱:层状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它是在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种构造变动,也是岩石塑性变形的变化形式。 6、背斜:为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7、向斜:为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 8、断盘:是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也即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 二、填空题 1、地壳表面高低起伏,由(海洋)和(陆地)所构成。 2、地壳表层长期与大气和水接触,遭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一层沉积层,平均厚度为18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局部地区缺失,是现代石油地质研究与勘探的主要目标。 3、地球自形成以来时刻都在运动着,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身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 自动化网时间:2009-06-12 来源:网络 油气田最终的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很多,总体是内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因,凡属于受人对油取的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的合适的部署和有效的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得到改使油气藏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1)油气藏的内在因素: 油气藏的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 储层的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 油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的活跃程度; 油气性质,如油、气的密度、原油的粘度、气油比、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 (2)油气藏的外在因素 开发方式的选择,如油田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注水或注气方式开采,凝析气藏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方式开采; 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 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的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 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进行的三次采油技术,如注聚合物驱、化学驱、热驱等; 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油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油气田开发 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的工作了。 任何一个矿藏的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即少花钱),产出多(即多采矿),最终采收率高。作为对一个油田的开发来说,讲究其有效性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期,使得油田最终能采出最多的原油,有一个高的最终采收率及好的经济效果,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 由于各个油田的地质情况不同,天然能量的大小不同,以及原油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油田应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方式?又怎样合理布置生产井的位置?油田的年产 量多少为好?这些都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前必须认真研究和确定的原则性问题。 又由于油田埋藏地下,是个隐藏的实体,在开采过程中,其内部油、气、水是不断流动着、变化着的,这种流变性是其他固体矿藏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要有效地开发油田,就得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调整各项措施,以适应变化的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地改造油层,使它能朝着人们预定的、有利于开发的方向变化和发展。这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还由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始终需要有能适应地下情况变化的工程技术来实现有效的开发目标。即需要有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先进的监测与观察技术;先进的油层改造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来保证开发工程的实施。 总的来说,油田开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人们具有先进的认识方法和改造技术,才能实现对它有效开发。下面对油田开发的基本工作内容作一介绍。(具体的油田开采工艺方法后面有专题论述) (一)搞清油藏类型、选择开发方式,是有效开发油田的前提条件 油藏类型是决定油田开发方式的基础和依据,而开发方式不仅要适应油藏的不同特点,而且要随着开发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一个油田投入开发之前,必须认真对待这两个问题。 这里需要简单交待一下,所谓油藏就是指可以值得作为单元开发对象的含油体,可以是一个油层,也可以是一组性质近似的几个油层。一个油藏可以是一个油田,而一个油田也可以包几个油藏。例如我国的任丘油田,其下面是碳酸盐岩油藏,上还有砂岩油藏,是一个多油藏的油田。油田开发工程,一般是以油藏为单元来考虑的。因为有时同一个油田内的若干个油藏的地质条件、原油性质相差悬殊,既然是不同类型的油藏,就应该区别对待,对不同油藏应有不同的开采方式和开发井网。当然,如果几个埋藏深度相近地质条件相似的油藏,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开采方式和井网一并进行,那自然是更好的,但事前必须按油藏为单元搞清地质情况。 以含油体形态为主划分油藏类型,分为层状油藏和块状油藏。如以圈闭条件为基础划分,可分为构造油藏、地层油藏和岩性油藏。构造油藏的基本特点在于聚集油气的圈闭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它的类型也还可以细分,其中最主要的有背斜油藏和断层油藏。地层油藏是指因为地层因素造成遮挡条件,在其中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藏。在地层油藏类型中又有地层超覆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的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一、概述 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1亿)吨/年。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实验表明,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通过对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的定压水驱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启动压力梯度、注入速度和注采井距。分析表明,低渗透油藏的水驱采收率受到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见水时间越早,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小,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越低;而增大生产压力梯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生产压力梯度越大,见水时间越早,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大,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越高;增大生产压力梯度的方法有增大注入量和减小注采井距两种,都可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 主题词低渗透储集层启动压力梯度两相渗流采收率水 驱数值模拟 对于低渗透油藏,由于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1、2〕(简称为TPG),因此这种介质中的单相及两相渗流规律不同于常规的中、高渗透油藏,对低渗透油藏中的单相渗流理论的研究渐渐趋于成熟,而相应的两相渗流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另外,有试验表明,低渗透油藏的压敏效应比较严重〔3、4〕,而且介质变形为弹塑性的,一旦地层能量损失,造成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下降后,无法再恢复,使低渗透油藏的开采难上加难,所以早期注水开发对于低渗透油藏显得非常必要,生产急需低渗透油藏的两相渗流理论来指导。通过对定压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一、数学方程及其简化 将注水井排和生产井排之间的油藏简化为一维直线油藏,考虑地层温度不变, 忽略重力和毛管力的作用,在油藏两端定压注水和定压采液。考虑油水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二、产量、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假设低渗透油藏中有一注采井排,注采井距为100m,油藏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00m和10m,介质渗透率为0.01μm2,原始地层压力为12MPa,注入压力和采液压力为:pwi=15MPa,pwp=9MPa,油水粘度分别为:μw=1mPa·s,μo=5mPa·s。油水相启动压力梯度为:Go=0.01MPam,Gw=0.1Go,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如图1所示。用差分方程。(8)和(9),对此油藏进行数值模拟。 1,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 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分布等,均对水驱的效果产生影响,其影响效果最终归结为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文献〔6〕中详细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介质结构特性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2,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同中高渗透油藏相同,影响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是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点是:束缚水饱和度大、共渗区域小和水相相对渗透率低,如图1所示。这决定了低渗透注水开发时,产液量不可能随时间大幅度上升,产液量呈下凹状,且后期上升缓慢。 3,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是,油井见水后,含水率急剧上升;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产油量 和产液量越小,阶段采出程度和水驱采收率(至含水率98%时)越低。 4,注水强度的影响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e11159462.html,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作者:罗红芳高占虎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关键词:采收率发展现状 CO2驱 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

目前提高采收率(EOR)技术方法及其机理

目前EOR技术方法主要有哪些,分别论述其机理? 1化学驱(Chemical flooding) 定义: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从而提高采收率。 1.1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 (1)减小水油流度比M (2)降低水相渗透率 (3)提高波及系数 (4)增加水的粘度 聚合物加入水中,水的粘度增大,增加了水在油藏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波及效率。 高渗透部位流动时,水所受流动阻力小,机械剪切作用弱,聚合物降解程度低,则聚合物分子就易于缠结在孔隙中,增大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反之,低渗透率部位,聚合物分子降解作用强,,反而容易通过低孔径孔隙,而不堵塞小孔径。 1.2表面活性剂驱(Surfactant Flooding) (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的降低意味着粘附功的减小,即油易从地层表面洗下来,提高了洗油效率; (2)改变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润湿反转) 一般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均大于亲油性,在地层表面吸附,可使亲油的地层表面反转为亲水,减小了粘附功,也即提高了洗油效率; (3)乳化原油以及提高波及系数 驱油用的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一般在7—18范围,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可稳定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的油在向前移动中不易重新粘附润湿回地层表面,提高了洗油效率。此外,乳化的油在高渗透层产生贾敏效应,可使水较均匀地在地层推进,提高了波及系数; (4)提高表面电荷密度 当驱油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它在油珠和地层表面上吸附,可提高表面的电荷密度,增加油珠与地层表面的静电斥力,使油珠易被驱动界质带走,提高了洗油效率; (5)聚集并形成油带 若从地层表面洗下来的油越来越多,则它们在向前移动时可发生相互碰撞。当碰撞的能量能克服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时,就可聚并并形成油带。油带向前移

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 # 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 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 S K E o R 003871.03464.0lg 084612.0058419.0+++=φ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3)万吉业(1962年) # HIDD_H1

R R K E μlg 165.0135.0+= 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 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 2159 .01903 .00422 .0)()1(3225.0--??? ?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 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 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 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 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 h 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 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 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 Z 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 --+++++-=μ 以上各式中参数: 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φ: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 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 S :井网密度,口/km 2; S *:井网密度,ha/well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