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完长征的婴儿(课后练习)

“走”完长征的婴儿(课后练习)

“走”完长征的婴儿(课后练习)
“走”完长征的婴儿(课后练习)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hu? shuài lǐng bào ji? zhēn chá hōng zhà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w?i zhuī dǔ ji? fēng xuě jiāo jiā qiáng bǎo yí bù bú l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ào lù jiāo jí wàn fēn yǎn yǎn yì xī xìng kuī xiāo hào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yán jùn mái zàng cháng tú bá sha yī shān lán lǚ zhu? l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

lu? xià qǔ zhī bú jìn shě d? sù sha

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二.辨字组词:

漫()埋()拔()骏()截()

慢()理()跋()俊()栽()

三.近义词:

激烈()陆续()镇静()敏捷()

疑惑()率领()艰苦()

四.反义词:

敏捷()镇静()同意()危险()

保存()困难()暴露()

五、照样子写词语

1.焦急万分(心里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千钧一发(情况危急):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3.奄奄一息(AABC):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4.风雪交加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元帅()的季节()的雪山

()的队伍()的消息()的草地

例:(保存)实力

()部队()草地()奇迹

()马头()重围()体力

七.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1.()我是个婴儿,()我还是“走”完了长征路。

2.我()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

3.()当时前方报捷,后方报喜,()“捷生”的名字就这样产生了。

八.判断下列句子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

1.“向我讲述这个奇迹的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奶奶,而当事人就是她自己”

中的“当事人”是指“贺捷生”。()

2.“坐月子的母亲和襁褓中的我一步不落地跟着队伍行军,面对的困难无法想

象”中的“落”读“lu?”. ( )

3.“后来军需处的干部找来一块白布,我的‘棺材’有了着落”中“棺材”是

指“白布”。()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附板书)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附板书) 教学目标1、积累并理解词语“襁褓”“围剿”“围追堵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三件事,并复述其中的内容,体会长征的艰险。3、理解“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感受给予后人的精神滋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长征和贺捷生1、板书“长征”。(1)了解长征●长征路途遥远,所以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节,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例如:为什么长征,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出发,最终到达哪里?)●罗列信息媒体出示:1935年11月19日粉碎“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二万五千里(2)根据上述信息,稍作整理,用一段话来介绍一下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2、板书“婴儿”:(1)板书“贺捷生”。(2)理解“襁褓”。3、补齐课题,媒体出示: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齐读)二、整体感知,简要概括长征途中的三件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写法,思考几件事?(1)哪几小节写了她告诉记者的内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自读课文2——6小节,思考:贺捷生告诉了记者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读准:一步不落、着落、奄奄一息、衣杉褴褛2、指名读课文的4——6小节,尝试概括三件事。(1)指名读4——6小节(2)出示第4节,指导概括●当时的情况是:过封锁线(是因为包围、追赶、封堵、拦截)发生的事情是:妈妈怕暴露部队,用衣服捂住我的头结果是:险些丢了命。●还没有完成,因为主要是讲贺捷生的事,所以在表述应当用我被妈妈怎么样了或我怎么样了。(媒体出示)●“我”字上必须加引号,指的是“贺捷生”。●指名读。(3)根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并在组内交流。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突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丢”和“颠落”,用哪个词概括更准确。(5)现在我是记者,你来做贺捷生,请你把从父母那听来的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连起来概括说一说。(6)引读第三节(媒体出示):天上有——地上有——死亡的威胁来自于敌人的包围、追赶、封堵、拦截,课文所叙述的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就分别介绍了红军战士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突出敌人的包围圈。然而阻碍红军的还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又值——。(第三件事,就是描写了过草地时的情景。)三、复述第六小节,感受长征的艰难1、男女同学分读第六小节。2、了解红军过草地的情景,体会长征的艰辛。●认真听、仔细看、用心记。●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选用用媒体中的词语介绍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3、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红军过草地的困难和危险,现在请你把贺捷生是如何“走”过草地的告诉别人,因为要把具体的内容讲出来所以要读熟,并记在心里,同时把草地中的危险与困难也加进你的复述中。(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四、体会“走”得含义,理解“精神财富”。1、引读第三节。2、红军精神是怎样的精神?(这些被贺捷生奶奶统称为——精神财富,而且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3、难怪记者会说——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媒体出示,指名读)4、学到这,你对“走”有了什么理解?5、板书:经历6、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许多人都重新走上了长征路,想要通过长征来磨砺自己的意志获得精神财富。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像他们一样亲自走一走长征路,但是我们可以去读读有关长征的书,让书中的故事带你走进长征,感受长征精神吧!板书:14“走”完长征的婴儿(经历)(贺捷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5 七律·长征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bóyǘn yátiě suǒ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 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12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长征是,长征是。 2.我们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余里,纵横个省。 3.红军长征大约经历了1年的时间。 4.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找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并且仿照写一句话。 三、将《七律·长征》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记叙文。 参考答案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bóyǘn yátiě suǒ (五岭)(泥丸)(磅礴)(云崖)(铁索)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沪教版小学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向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比较远,对小学生来说体会长征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学习理解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先让学生回顾文中描写红军遇到困难的语句,通过朗读再次感受当时的恶劣环境。随后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录像,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了解红军在过草地时历尽艰难的情况。当同学们的情绪进一步受到感染时,我有意识地进行点拨,请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的。在彼此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我想,民族精神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引读课文第3节) 师: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天上有——, 生:敌机侦察轰炸,

师:地上有—— 生:敌军围追堵截, 师:然而阻碍红军的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正值—— 生:寒冬季节,风雪交加。 师:红军面对的困难无法想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师解说:红军开始爬雪山似乎很顺利,可是没多久,进入了一个冰雪世界。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山上没有路,踩在冰上滑倒了,挣扎着往前爬,却没有气力。有的人挣扎着要站起来,结果却永远倒了下去。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更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战士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 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征精神吗?谁来说说? 生: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

最新部编版七律长征随文阅读含答案(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随文阅读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8、*灯光 口语交际:演讲 习作: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答案1】 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 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 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参考答案2】 1.词牌名标题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沪教版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反思

沪教版《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向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比较远,对小学生来说体会长征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学习理解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先让学生回顾文中描写红军遇到困难的语句,通过朗读再次感受当时的恶劣环境。随后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录像,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了解红军在过草地时历尽艰难的情况。当同学们的情绪进一步受到感染时,我有意识地进行点拨,请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的。在彼此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我想,民族精神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引读课文第3节) 师: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天上有——, 生:敌机侦察轰炸, 师:地上有—— 生:敌军围追堵截,

师:然而阻碍红军的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正值—— 生:寒冬季节,风雪交加。 师:红军面对的困难无法想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师解说:红军开始爬雪山似乎很顺利,可是没多久,进入了一个冰雪世界。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山上没有路,踩在冰上滑倒了,挣扎着往前爬,却没有气力。有的人挣扎着要站起来,结果却永远倒了下去。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更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战士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 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征精神吗?谁来说说? 生: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 生:长征精神是一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红军战士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想办法克服。 师:你说得真好。

七律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七律长征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磅礴.()岷.山()云崖.()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三、阅读探究、写作 12.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 关于长征: 13.“山”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显得高峻雄奇,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说说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写山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4.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

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10.抒情七律11.C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注意人称的变化。 2、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知道“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时间] 1.5-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了解长征 1、出示课题,指名读。 2、对课题质疑:什么是长征? 这里的“婴儿”指谁? 婴儿怎么能“走”?…… 说明: 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佳途径。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又直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进入课文学习。 3、初读课文,解决部分问题。 (1)了解长征。 ①读课文,说说你对长征有了哪些了解。(引导学生重点从课文的第一、 二节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什么时候开始长征,从哪里出发等。) ②交流,出示:1935年11月19日 反击“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 #学习“剿”,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围剿”。 #看地图,知道湘鄂川黔的地理位置。 ③根据提示说几句话,介绍一下贺龙率领的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说明: 长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陌生。如何来了解长征呢?课文中

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读,去找,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了解了长征,又训练了语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文中的婴儿就是——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女儿。当时她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理解“襁褓”。 4、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竟然也“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最后到达了陕 北,这真是一个奇迹。那么她是怎么“走”完长征路的呢?我们来读读她说的话。 二、整体感知,了解写作方法 1、指名分节读第2—6节,读准:一步不落、着落、衣衫褴褛。 2、说说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这是自述。 (2)第2-6节每一节都有前引号,第6节后有后引号,这是引用主人公的话来写。 说明: 这是一篇采访稿,因此写作方法与平时学习的课文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中了解不一样的写作方法,知道因为主人公讲述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用第一人称来写显得亲切、真实、动人。 三、深入学习,概括长征途中的事件 1、默读第2—6节,思考:贺捷生讲述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 2、学习第2、3节,指导概括。 (1)自由轻声读这两小节,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当时的情况和结果。(2)交流。 1935年11月19日,刚刚出生18天的“我”被母亲背在身上,随部队开始长征。 (因为主要是讲“我”的事,所以引导学生用被字句来讲。“我”指贺捷生,要加引号,概括时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说明: 学生刚开始学习概括,教师要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学会归纳。在学习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只要基本内容包括即可。 3、学习第4节,组内概括。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 篇一:七律长征阅读精选(含答案)2014、11、28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 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磅礴——逶迤——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níwán wūméng(逶迤)(磅礴)(泥丸)(乌蒙)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只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铁索寒: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是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而“千山”则是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4、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件大事(请用短语概括):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整句诗表现了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 沪教版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沪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积累词语;学会用“……连……也……”造句。 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四个事例。 3 了解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中“走”上引号的作用。 4 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四个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媒体播放长征图片或红军过雪山时的情景片段。 板书:长征(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征”) 师述: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 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是一个婴儿却“走”完了长征。 (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 二、整体感知 1、读读课文,了解你想知道的内容,并提出你不能理解的地方。 2、交流读文后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1)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解决: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 (2)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一小节中为什么只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的问题) 师述:课文是写贺捷生奶奶回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一连串的故事,所以叙述的每一小节有上引号,直到叙述完了以后加上下引号。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2——6节,想想贺捷生奶奶回忆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遇到了哪些困难? 2、交流 (1)归纳第一件事: 随机媒体出示:“我”刚出生18天,。 (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感受:“我”一出生,就参加革命。) 指名读第二节,知道当时的情况,理解围剿:包围起来剿灭。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开始了长征,妈妈舍不得丢下我,这里有一段回忆。 (媒体)补充资料:女儿尚未满月,即不好揣在怀里,也不便抱在手里,更不能扛在肩上,只能将其手脚缚在襁褓里,放在一个背篓里面,由妈妈背着走。细竹编成的背篓里面,底下堆放着必备的棉毯、尿布和衣物,女儿不知所以地卧在中间,顶端还搭着一块棉布,藉以遮风蔽雨。贺龙不由逗趣地说:“白鹤有个滩头做宿营地,锦鸡有个山头做宿营地。这一路上,红军的宿营地就是两只铁脚板,我女儿的宿营地就是这背篓摇篮!” 还被当作“宿营地”和“供给部”的背篓摇篮,务必依托在妈妈的背上,一路上摇呀摇,但不是摇到外婆桥,而是摇向那遥远的北方…… 师述:就这样,出生才18天的“我”随部队开始了长征。 (2)以第三节内容作过渡。 (3)归纳第二件事: 媒体出示: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 (妈妈用衣服捂住“我”的头,“我”险些丢了小命。) (感受:穿过封锁线的危险) 理解“暴露”与“封锁线”,体会用衣服捂住头的感觉。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我不仅险些丢了小命,还差一点被弄丢了呢。 (4)归纳第三件事: 媒体出示: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 (幸亏被老乡捡到了,“我”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感受:战斗的激烈) 师补充资料:有一天,蹇先任病倒了,怎么也抱不动女儿了,只好把她交给她父亲。贺龙用布袋子把女儿裹在怀里指挥战斗,女儿是何时从他的怀抱里掉出去,摔在了路旁的草丛中,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附答案)

丸崖岷 基础区。 一、读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ɡbódàdùqiáo qiān lǐxuětiěsuǒhán zǒu níwán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 xi? xián )。 2、更喜岷.( mínɡ 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三、组词。 岷()崖()博()傍()度() 眠()涯()礴()磅()渡() 四、给多音字组词。 h?nɡ() bànɡ() 横磅 hanɡ() pánɡ()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闲:A平平常常; 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4、万水千山只等闲.。()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6、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7、家搬了以后,有了一间闲.房,正巧给我做书房。() 六、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判断下列诗句是属于什么季节。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阅读区。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 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五课七律长征 ★课文重点知识 ★同步练习题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逶.迤(wēi wěi)磅.礴(bàng páng) 岷.山(mín mǐn) 乌蒙.(méng měng) 2.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sh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

wū méng děng xián jìn kāi y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音字组词。 nán(_______) mēng(_______) bàng(_______) jìn(_______)难蒙 méng(_______)磅尽 nàn(_______) měng(_______) páng(_______) jǐn(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证(________)涯(________)岷(________)丸(________) 征(________)崖(________)眠(________)执(________) 5.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 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___) 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______) 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_________) 6.默写《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篇一:五上语文作业本答案 25 七律·长征 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é xi án)。 (2)更喜岷( mínɡ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2 比一比,再组词。 征(征服)度(温度)崖(悬崖)证(证明)渡(渡河)涯(天涯)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4 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暖”表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表现了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暖”和“寒”相对照,突出了红军战士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敬佩之情。 篇二:第九册七律长征试题及答案 25 七律·长征 轻松起步 1 我会用一字组多词。 )()()() )()()() )()()() 2 我能快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没有错字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正) (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 (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 (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

12 走完长征的婴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一、导入新课。 1 媒体播放长征图片或红军过雪山时的情景片段。 板书:长征(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征”) 师述: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 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是一个婴儿却“走”完了长征。 (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媒体出示: 读读课文,了解你想知道的内容,并提出你不能理解的地方。 2、交流读文后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1)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解决: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 (2)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有些小节中为什么只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的问题) (课文是写贺捷生奶奶回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一连串的故事,所以叙述的每一小节有上引号,直到叙述完了以后加上下引号。) 三、研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2——6节,想想贺捷生奶奶回忆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 1、学生自己读文归纳、概括。 媒体出示: “我”刚出生18天,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我”的头,“我”险些丢了小命。 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我”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但“我”生命力强得出奇,大人们带着还有一口气的“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2、学生交流:

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练习题

25七律.长征 基础过关 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漂亮。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征( ) 崖( ) 证( ) 涯( ) 岷( ) 丸( ) 眠( ) 执( ) 三、按要求填空。 1.“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礴”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是________结构。 3.“远征难”中的“难”读________,“尽开颜”中的“尽”读________。 四、将下面的词与解释用线连起来。 只等闲翻腾着的细小浪花 腾细浪只把它看成很平常的事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尽开颜全部露出笑脸 探究应用 五、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题目。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这句诗应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比喻B.拟人C.夸张 (2)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难得住他们。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表达了红军( )后的心情。 A.飞夺泸定桥B.巧渡金沙江 (2)“寒”字让我体会到( ) A.天气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 B.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 六、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 ) ③渡( ) ④夺( ) ⑤翻( ) 3.第____和第____句是写:“万水千山”中的“山”;第____句和第____句是写“万水千山”中的“水”。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万水千山”在诗中的意思是( ) A.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数。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的困难多,艰险多。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中,“三军”指________,“开颜”指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七、请你阅读毛泽东对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作的评价,然后回答问题。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请把反问句“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改为陈述句。

六年级上册 语文 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最后页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最后页有答案) 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 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 二.多音字: 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 尽:jìn尽力 jǐn尽管 三.形近字: 崖(山崖)涯(天涯)

渡(渡河)度(度假) 四.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 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

马泽迎:未婚而背着婴儿长征的兴国将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1237593.html, 马泽迎:未婚而背着婴儿长征的兴国将军 作者:温均华 来源:《家庭文化》2016年第10期 江西兴国县是著名的烈士县、将军县。兴国出了54名开国将军,有上将陈奇涵、肖华2人,中将朱明、邱会作等5人,少将马泽迎等47人。每个将军都有许多传奇故事。其中开国少将马泽迎,时年23岁未婚的他,竟然背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到达陕北,那么,这位婴儿是谁的孩子?马泽迎为何要这么做?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烈士托孤,未婚先父 1912年4月,马泽迎出生于兴国县永丰乡茶石村,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 贫苦农民,家里没有土地,父亲给地主家做长工,受尽压榨欺凌,母亲给财主家做仆人,做牛做马,艰苦的生活着。马泽迎从父母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了苦命人的悲惨命运。他从小就受到父母同情穷人、怜悯贫苦人的教育和情感熏陶,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1929年冬,18岁的他参加了红军。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在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场中,他常常看到许多熟识的战友,能说会笑的一个大活人,顷刻间被敌人的枪弹击中,倒在青山绿水间,永远安息了。每次遇到这种不幸,他心里总是十分沉痛,久久难平复。他把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化作杀敌的勇气而英勇奋战。 1934年10月,马泽迎是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第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团卫生队(连)的指导员,离开兴国高兴圩战场,在于都集结,跟着部队向西踏上了万里迢迢的长征路。 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中最激烈、最残酷的一仗。23岁的他冒着枪林弹雨,把满身是血的伤员背在身上,疾步如风,转移到安全地带交给医生后,转身又不顾性命地冲上战场,抢救伤员。这样来回奔跑,累得他气喘吁吁,满身是血。他以自己的辛苦,一天当中,勇敢地抢救了20多条生命,使20多名伤员脱离了危险。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他累得双手端不起饭碗。同志们夸他是火线救人英雄,他只是笑笑说:“这是我的应尽的义务,比起倒在前方的烈士,我还差得远呢。” 一天,部队遇到敌人的阻击。一位胸部中弹,血流不止的伤员被抬进卫生队。马泽迎正在包扎所里给伤员上药,担架队员焦急万分地说:“指导员,这位伤员负了重伤,流血过多,昏过去了!”又指着伤员怀里一个哇哇大哭的男婴不安地说:“这是他的儿子。” 马泽迎毫不迟疑,抱过婴儿,对医生说:“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抢救过来,他是孩子父亲,事关两条人命,不能大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