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七、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八、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评估。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九、对需特殊治疗或特殊检查的病人,检查前进行风险、判断,要求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相关风险评估内容逐项评估,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十、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一、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援。

十二、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所有告知的内容必须另立专页详细记录,并由患者本人或受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签字。患者所有评估的结果必须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同时作为必要的法律依据。

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所有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急危重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5.1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5.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5.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5.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同时医院启用住院病人(或家属)知情谈话记录,对住院患者入院后、住院病程、出院前必须要有三次谈话记录,评估结果必须在三次谈话记录中较准确的体现。

5.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6、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6.1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6.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首

次病程记录中进行首次患者病情评估及病例分型并有规范的记录。

6.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6.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6.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6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6.7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6.8入院48小时主治医师查房和72小时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并将病情评估结果记录于病程记录中,记录必须要标明“病情评估”字样.

6.9患者入院第8天,必须由上级医师再次对患者病情评估,并在查房病程记录中进行记录。

6.10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更改重要医嘱及患者实行重大操作(如血透、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等)、手术前及手术后第一日均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

6.11转科病历必须在转出、转入记录中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转入病历视为新入院病历,转入后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必须在48小时或72小时内要对患者病情再次评估并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7、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7.1初次评估:

7.1.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包括:①生理状态;②心理状态;③费用支付及经济状况;④营养状况;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⑥患者安全;⑦家庭支持;⑧教育需求;⑨疼痛和症状管理;⑩出院后照顾者和居住情况。

7.1.2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及帮助。

7.2再次评估

7.2.1护士至少每班对危重、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术后三天内患者进行评估、记录,主要内容:①按医嘱定期测量生命体征;②生理状态;③心理状态;④营养状况;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⑥患者安全;⑦家庭支持;⑧教育需求;⑨疼痛和症状管理;⑩治疗依从性。

7.2.2在下列情况下,需对患者及时评估及记录;评估重点内容按医嘱及病情需要决定。①判断患者对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反应;②病情变化;③创伤性检查;④镇静/麻醉前后。

8、教育监督考核机制

8.1对于具备患者病情评估资质的临床医师及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由医务股、护理部每年组织1-2次患者病情评估培训和教育,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8.2本制度执行情况将纳入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中,与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和奖金挂钩。

8.3医务股、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对患者病情评估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并限期整改。

8.4对于在执行患者病情评估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误,造成恶劣影响者,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培训

时间:2018年1月6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王曙梅

参加人:全院医疗人员

培训内容: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七、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八、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评估。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九、对需特殊治疗或特殊检查的病人,检查前进行风险、判断,要求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相关风险评估内容逐项评估,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十、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一、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援。

十二、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所有告知的内容必须另立专页详细记录,并由患者本人或受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签字。患者所有评估的结果必须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同时作为必要的法律依据。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

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七、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范本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由于我院是以收治常见病、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患者为主的医疗护理机构,没有设置急诊科,人力资源、药品和设备等都不能满足特殊危急重症患者的急诊急救需求,为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版)》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范与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制定我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评估的类型包括门诊患者病情评估、复杂疑难重症和病危患者入院前评估、一般和普通急症患者入院后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 二、门诊患者病情评估: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严禁将本院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复杂疑难及危重病患收入院。 三、收治患者入院必须是执业医师。收患者入院前要进行简单病例分型,决定患者入院采取哪种评估方式。 四、病例分型标准包括ABCD四型。 A型:一般病例—病种单一、病情稳定(包括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无其他合并症的一般住院病例。 B型:普通急症病例—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无其他合并症的病例。 C型:复杂疑难病重病例—病种或病情复杂或具有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的病例。 D型:病危病例--病情复杂危重、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之一者,住院期间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例。

五、凡在患者入院前发现病危病例(D型),坚决拒绝入院,立即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如有医师擅自收治D型病人入院,在入院后评估、再评估、主治医师查房、副主任医查房、护士交接班时发现,或被举报发现,将扣除收治医师当月全部绩效工资并暂停一个月处方权;如产生不良医疗事故,由收治医师承担一切法律后果。同时扣除住院医师和病房值班护士当月绩效。主治医师查房未发现,扣主治医当月绩效。副主任医师查房未发现,扣副主任医师当月绩效。护士长交接班时未发现,扣护士长当月绩绩。医务科接受举报未及时处理,扣医务科长当月绩效。以此类推,层层追责。 六、凡遇见复杂疑难病重病例申请入院,接诊医师首先建议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特殊情况需要收治C型患者入院时,接诊医师需要申请医务科、护理部派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评估,填写《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三人以上签字确认,报医务科存档备查,保存至病人出院后2年。并将评估结果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关要求,结合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以《患者知情同意书》的方式告知患者、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并履行签字同意手续后方可入院,并将评估情况计入首次病程记录。如发现医师擅自收治C型患者入院,处分参照D型处理。 七、一般病例(A型)和普通急症病例(B型)接诊医师可自行收治入院;住院医师必须8小时内完成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并将评估情况记入病程记录。评估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八、病人入院后发生特殊情况,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进行评估。评估后认为在本院疗效不肯定或不能治疗的,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继续在本院或转院治疗。履行知情同意告知手续。

XX医院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 定义 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患者评估范围 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有创诊疗操作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临近出院患者等。 3 执行人员及职责 3.1 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或是经医院授权的其它岗位卫生技术人 员。 3.2 执行人员职责: a 在科主任指导下,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在护 士长指导下,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查体、提出护理诊断、书写护理评估单和交 班报告。 b 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 行病情评估。 c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d 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 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e 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 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4 评估资料的保存患者病情评估资料归入住院病历管理。管床医师应随时将评估结果告知 患者、代理人和(或)授权委托人,并在医患沟通书中双方签字为证。 5 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5.1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5.2 包括评估项目、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5.3 入院时评估: a 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首诊医师对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并填写《患者病情 评估表》。 b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 c 从病情急、危、轻、重、缓、全身情况、心理状况等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正 确的诊断,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d 若无法作出正确的评估,可请上级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作出再评估。 e 对危急重症患者必须在入院时立即完成评估,并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医疗文书。 5.4 住院患者再评估: 对于住院医师完成的病历,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及出院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和护理计划。 二、评估的范围: 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门诊、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 三、评估重点环节: (一)门诊患者: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安排在门诊观察。若医生判定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二)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住院医师应对患者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

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三)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四)手术患者手术、麻醉前的病情评估。 (五)住院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六)对应用新的诊疗技术的诊疗效果。 (七)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病情评估。对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进行评估。 (八)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对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评估。 (九)出院前病情评估。对患者现状、治疗效果、出院后注意事项等进行评估。 四、评估人及资质 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执业地点注册在本院的医护人员实施。 五、评估时限要求: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4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2小时内完成,重症医学科患者应在30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患者的病情评估除固定的时间环节外,必须根据病情变化采用定期或随时评估两种形式相结合,以保证患者安全。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所有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5.1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5.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5.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5.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

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同时医院启用住院病人(或家属)知情谈话记录,对住院患者入院后、住院病程、出院前必须要有三次谈话记录,评估结果必须在三次谈话记录中较准确的体现。5.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6、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6.1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6.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首 次病程记录中进行首次患者病情评估及病例分型并有规范的记录。6.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6.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6.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6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一)初次评估: 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20210304122914)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入院起就能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做到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时能及时修改调整治疗计划,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按照我院病情评估制度制定以下操作规范及程序: 一、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二、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出院前评估,入院后病情明显加重、住院超过30天或病情有特殊变化的,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手术后评估。 三、评估人资质:由本院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四、评估标准与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 五、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立即评估,手术。 六、记录文件格式:住院患者评估,采用专用表格填写,主诊医师完成《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病历》《住院患者病情再评估表》后放入住院病历。 七、评估操作程序: 1、入院病情评估由主诊医师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主诊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2、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请科主 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3、对于无创转有创治疗、使用有重大副作用治疗手段、扩大手术范围、破坏性手术的实施等治疗方式的重大改变时,必须由主诊医师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协同进行再次评估,要严格以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等作为客观依据,同时做好充分的知情告知,经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同意后实施,必要时上报医务科。 4、麻醉科按照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对患者病情评估,并完善评 估表。 5、手术医师对手术病人进行风险判断,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6、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 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附件1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2: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名山区中医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86232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讲义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应对住院患者留置管路期间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二)导管分类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和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UEX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的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 管、脑室引流管等;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和手术的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和食道术后的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尿管等。 2.非高危导管:UEX 发生后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对病情影响不大的导管,如普通导尿管、普通胃管等。普通吸氧管、外周留置针不作为UEX评估范围。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利用各种工具预测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程度,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识别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近年来,因病情需要在体内留置导管或多根导管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质控中心发布的指导意见及本院试用情况,推荐使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见附件)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总分1~3 分为低风险;4~ 6 分为中风险;≥ 7 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对象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的患者; 2.住院期间留置管道的患者。 (二)评估时机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患者,在入院评估单上“带管情况”一项,填写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分。住院期间评分结果记录于风险评估表。 2.低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1 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2 次;高风险患者每班评估1 次,并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 3. 置管后、手术后、拔管后(非单一导管患者,包括计划性和非计划性拔管)需再次评估。 4.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 四、预防护理措施 (一)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选

术前评估制度

术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流程 为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我院特制定术前评估制度。要求所有手术科室对病人实施手术前进行术前评估。术前评估的目的是要充分了解手术病人所处的状态,对病人做出级别的判断和风险评估,使手术医师作好风险防范各项措施。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围手术期病人根据身体情况实行9分制评分法: 1、该疾病手术需要性分3级。①不手术将有生命危险者为3分;②严重痛苦影响生活者为2分;③一般功能欠缺者为1分;④手术毫无意义者为0分。 2、分析手术效用分3级。①术后彻底解决问题者为3分;②术后能基本解决问题者为2分;③术后解决问题不明显或会带来其它副作用者为1分;④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者0分。 3、手术风险性分3级。①手术有把握,发生意外可能性不大为3分;②手术存在一般的危险性为2分;③手术风险性高,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为1分;④虽经手术但无成活者为0分。 评估的流程是科室主任组织科内全体医生,按着评估的标准对围手术期的病人进行初级评估。计算方法:总分9分为满分,综合评分5分以下要谨慎手术,其中任何一条0分者手术就列为禁忌(家属有强烈要求的因素不在内)。综合评分<5分,科室主任填写申请表,提交医教科。医教科组织医院评估小组进行二级术前评估。评估的分数低,证明病人的手术风险也越高。手术科室的医师根据分数,做到如实地向病人及病人的家属交待手术风险,使病人家属明白病人病情的凶险、手术的难度、手术达到的目的、手术成功率及所有的术后并发症、最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使病人家属的思路随着医师的思路考虑治疗的后果。交待病情时杜绝夸大病情或轻视病情的态度。

精神科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 据国家卫计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 设院、科二级管理组织,即: (一)、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对科室患者病情评估进行监管与评价;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内医务人员实施患者病情评估活动进行监管与评价。 二、管理要素 (一)、对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病情评估的履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二)、对医疗服务环节和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督查和指导。 三、管理要求 (一)、评估责任主体:执业地点为我院的执业医师。 (二)、评估环节与目的:对所有住院患者诊疗过程的环节要素进行评估,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重点环节为: (1)入院前与出院后评估: ①人院前:病情评估一明确人院指征。 ②出院后:出院随访评估一决策追踪方法和诊疗变更(门诊随诊、电话随诊等)。(2)住院患者评估: ①住院过程中:精神状况检查、躯体情况评估、生命体征变化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治疗依从性评估、疾病特点评估、风险评估、药物副反应评估。 ②风险评估:1)评估内容包括:擅自离院、危险性(冲动与暴力行为)、自杀、窒息、噎食、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及心理创伤史、物质使用史的评估筛查;2)评估时限:对新人院患者,人院当天完成评估;患者病情有需要时随时进行评估;一般情况,每周对住院患者评估一次;3)其他相关要求:医师应当及时将风险评估结果向患者、家属进行告知,并采取恰当的防范或干预措施;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

应当作为制定诊疗方案的依据;病历中应当有相应的工作记录。 ③精神康复治疗方面的评估: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管床医生应及时评估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康复治疗的项目与日程),详细向患者及家属(监护人)充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康复治疗师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④患者出院时,管床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病情全面评估和疗效评估,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 1)出院前病情评估内容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治疗依从性评估、危险性(冲动与暴力行为)、自杀、窒息、噎食、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药物副反应评估、出院适宜性评估。 2)精神疾病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程度、自知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可将治疗效果划分为四级: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对疾病能作出正确的批判和认识,社会功能恢复良好,能很好参加正常生活和学习。②显著进步: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对症病有一定认识和批判能力,但缺乏深刻分析;能参加一定的工作和学习,但社会功能未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③好转:临床症状部分好转,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能料理自己生活,能辅助性参与部分工作。④无变化:临床症状未动摇,对疾病毫无认识能力,并影响社会功能恢复,无法进行原来的工作和学习。 (三)、评估时限: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 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1)平诊患者入院后或转科后评估应在 6小时内完成; (2)急诊患者入院后或转科后评估应在I小时内完成; (四)、评估记录:各项评估结果需随时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 者的诊疗活动。各项评估资料记录格式遵照《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地记录到病历中。 (五)、病情评估的其他要求: (1)医师应当认真、及时、耐心、细致、全面地对接诊的每位住院患者应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情况,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2)门诊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将不具备住院诊疗指征的、门诊观察治疗即可达到良好收效的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依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基础上制定本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重点范围:所有住院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输血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法、《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等。 评估时限要求: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危重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手术患者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病情发生变化或住院超过30天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再评估表》,

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住院患者的专科项目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 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患者病情评估由注册的执业医师与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她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在诊疗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贯穿于整个病程记录中。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三)手术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八)门急诊患者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基础上制定本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重点范围:所有住院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输血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 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法、《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等。 评估时限要求: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1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危重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住院患者 病情评估表》。手术患者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

前评估。病情发生变化或住院超过30天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再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住院患者的专科项目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见附件1)。 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患者病情评估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治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治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病人病情评估流程:(见附件2) 附件1:患者病情(或者x)评估记录 附件2:病人病情评估流程 特此通知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操作规范和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附: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 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 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 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 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 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 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程序及评分系统

急诊科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患者就诊急诊全程需全面要求医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现就我急诊科“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定: 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留观病人再评估、出科前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出科前情况评估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急诊科病情分级标准、急危重症患者APACHE评分、《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等。 时限要求:急诊入院患者应在入院后立即行病情评估;对于急诊留观患者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72内完成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评估;出科患者完成出科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门诊患者评估,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 留观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应直接记录在留观病历中;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

20年月日急危重症(留观)患者病情(或者XX)评估记录主任(主治)医师XX、住院医师XX、主诊医师XX今日查房后,采用XX方法,对患者XX情况进行了评估,情况如下: 一、采用的评估方式: 二、评估得分、结论: 三、处置意见: 记录医师: 上级医师: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普通患者病情评估由接诊医师初步评估,对于初步评估后病情分级≤III级者应上报急诊值班二线(或三线)汇同二线(或三线)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及ICU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留观期间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应由评估当日的二线及主诊医师一同完成;出科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科室日常督促,定期考核患者病情评估工作;职能部门每半年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市一医 吴柏茂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依据国家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且据评估结果作出及时科学的诊疗、护理计划。 二、评估范围: 凡接诊患者均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入院时、手术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1、门诊患者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安排在门(急)诊观察。若判定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其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手续,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师应按照《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参

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3、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含有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内容,且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4、手术患者术前手术风险、术后病情评估。 5、住院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告病重病危以及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6、应用新的诊疗技术后诊疗效果评估。 7、住院患者阶段小结时。 8、出院前的病情评估。 9、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10、专科疾病病情评估。 三、评估时限要求: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 手术患者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在术前一天完成,专科疾病病情评估三天以内完成。 四、评估标准与内容: 1、所有新入院患者使用《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

关于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学习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医务科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