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LC(07)02道岔总布置图

GLC(07)02道岔总布置图

道岔道床施工方案

重庆市轨道交通会展中心支线(会展中心~礼嘉段)轨道工程 地下线道岔道床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轨道交通会展中心支线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1年9月

目录 一、作业内容 (1) 二、技术标准 (1) 三、道岔铺设工艺流程 (1) 四、道岔施工工期安排 (2) 五、劳动力组织及施工机具表 (3) 六、作业细则 (5) 6.1、施工准备: (5) 6.2、基标测设 (5) 6.3、散布道岔岔料 (6) 6.4、联轨、架轨 (6) 6.5、悬挂混凝土岔枕 (7) 6.6、粗调道岔几何尺寸 (7) 6.7、绑扎、焊接钢筋网架 (7) 6.8、精调道岔几何尺寸 (8) 6.9、立道岔模板 (9) 6.10、浇筑道床混凝土 (9) 6.11、抹面、整修及养护 (9) 6.12、道岔状态检验 (10) 6.13、混凝土养生 (10) 七、质量注意事项 (10) 八、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1) 九、模板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要求 (12) 十、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4) 十一、安全及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14) 十二、环保及文明施工 (15)

地下线道岔道床施工方案 一、作业内容 重庆市轨道交通会展中心支线(会展中心~礼嘉段)轨道工程道岔施工包括: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9组,其中包含7组左开、2组右开;15m间距60kg/m钢轨9号交叉渡线1组。 具体作业内容:通过岔区附近隧道支洞将轨料用汽车运输至道岔施工位置,道床基底处理、道岔料散料、绑扎钢筋网、道岔轨道架设、悬挂混凝土短岔枕、道岔精调、浇筑道床混凝土。 二、技术标准 2.1《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413-2003。 2.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2.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 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2.6《预拌混凝土》(GB/14099-2003) 2.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8其他强制性标准。 三、道岔铺设工艺流程 道岔整体道床施工计划采用4个作业面进行施工,道岔整体道床采用一次成型的施工工艺,整体道床浇筑前将道岔按照设计位置定位后连接成一整体,然后用钢轨支承架将道岔整体架立,精调道岔各部分尺寸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技术标准,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具体施工工艺如下3-1图示:

接触网平面图图例

接触网施工图例 接触网施工图是接触网工程的重要文件,由设计部门通过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来完成。它体现了接触网的技术特点和性能、设备种类和型号、工程数量、零件构造及材料等。施工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依据,也是运营管理的重要资料。 接触网施工图包括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安装图、接触网零件图等。平面图上标出了接触网支持装置、设备、附加悬挂(回流线、架空地线等)等的安装图号,从相应的安装图中可查出安装形式、使用的零、部件名称及规格,零、部件的具体形状结构及规格从零件图中能够确定。 一、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主要依据,它以图例的形式,反映了接触网布置情况,铁路线路情况,沿线地质情况,接触网设备的种类、类型、数量及其安装位置等。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由接触网布置平面图、表格栏、材料统计表、说明、图标等部分内容,如附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分为站场平面布置图、区间平面布置图、隧道平面布置图。 二、接触网图例 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将铁路线路及设备、接触网布置等用规定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其内容如表4-1-1所示。 接触网图例 表4-1-1 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 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 (1)粗型宽度为0.9mm (2)中型宽度为0.6mm (3)细型宽度为0.3mm 3、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mm计,适用于比例尺1:1000及1:2000的接触网平面; 4、规定符号见下表。 序号名称符号 1 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 2 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等 3 非电化既有线路 序号名称符号

4 预留线路 5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 6 加强线 7 回流线 8 正馈线(AF线) 9 保护线(PW线) 10 架空地线(GW线) 11 接触线硬锚,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下锚 12 承力索硬锚 13 接触线补偿下锚 14 承力索补偿下锚 15 链形悬挂硬锚 16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7 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8 加强线下锚 19 回流线下锚 20 正馈线(AF线)下锚 21 保护线(PW线)下锚 22 架空地线(GW线)下锚 23 区间曲线及头尾: 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l—缓和曲线长(m)

铁路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编写: 复核: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3 主要工程数量 (1) 4 工期安排 (1) 5 人员安排(见表一) (1) 6 施工方案 (1) 6.1总体施工方案 (1) 6.2正线道岔铺设施工方法 (2) 6.3到发线及站线道岔铺设施工方法 (9) 7 质量保证措施 (10) 8 安全保证措施 (11) 9 施工机具安排 (见表二) (11) 10 附表 (11)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2.1《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2《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验收暂行标准》 2.3《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2.4《中铁三局联合体石太客运专线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5《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2.6《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Z9标实施性组织设计》 2.7《中铁三局联合体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2.8线路设计文件 2.8局指下发2008年施工要点安排 3 主要工程数量 4 工期安排 5 人员安排(见表一) 6 施工方案 6.1总体施工方案 站内正线道岔在岔位位置首先在铺轨时采用工具轨进行临时过渡,待岔位处达到铺设道岔条件时,采用封锁一条正线,在该线路上换铺道岔的施工方案,另一条线路正常开通以保证前方

正常铺轨的施工方案。 到发线及站线道岔采用预铺法,待正线铺轨至相应的站场后,平板车运送岔料至施工现场,然后进行道岔铺设。 6.2正线道岔铺设施工方法 正线岔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6.2.1施工准备 6.2.1.1与线下单位进行资料交接 在道岔铺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交接,交接资料包括 CPII点及线路中桩、水准点等控制点,路基基础资料如路基强度报告等。 6.2.1.2道岔进场验收完毕。道岔应在制造厂内进行预组装和调试,按厂内组装试铺验收技术条件的规定检验合格,并在各部分打上组合标记;道岔出厂时,应提供铺设图,并有质检部门签发出厂合格证,其标识和包装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6.2.1.3站内两股正线(包括岔位处)已铺设,养护基本到设计标准。 6.2.1.4道岔铺设龙门吊安装完毕,其走行范围覆盖车站一端。 6.2.1.5岔位外移桩已测设。

项目1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1

项目1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 1.所需工具: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一份 2.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主要依据,它以图例的形式,反映了接触网布置情况,铁路线路情况,沿线地质情况,接触网设备的种类、类型、数量及其安装位置等。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分为站场平面布置图、区间平面布置图、隧道平面布置图。 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将铁路线路及设备、接触网布置等用规定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其内容下表所示。 接触网图例 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 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 (1)粗型宽度为0.9mm (2)中型宽度为0.6mm (3)细型宽度为0.3mm 3、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mm计,适用于比例尺1:1000及1:2000的接触网平面; 4、规定符号见下表。 序 名称符号 号 1 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 2 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等 3 非电化既有线路

序号名称 4 预留线路 5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 6 加强线 7 回流线 8 正馈线(AF线) 9 保护线(PW线) 10 架空地线(GW线) 11 接触线硬锚,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下锚 12 承力索硬锚 13 接触线补偿下锚 14 承力索补偿下锚 15 链形悬挂硬锚 16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7 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8 加强线下锚 19 回流线下锚 20 正馈线(AF线)下锚 21 保护线(PW线)下锚 22 架空地线(GW线)下锚 23 区间曲线及头尾: 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l—缓和曲线长(m) 符号

序号名称符号 24 站场曲线及头尾: 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l—缓和曲线长(m) 25 拉出值300mm,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也可不注“300”,用半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即为拉出方向 26 拉出值150mm(除“300”允许用半箭头表示,其余均应写出数值),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 27 区间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 28 区间单线腕臂钢柱 29 站场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 30 站场单线腕臂钢柱 31 站场单线定位钢筋混凝土柱 32 站场双线腕臂钢柱 33 站场钢筋混凝土柱软横跨 34 站场钢柱软横跨 35 站场钢柱硬横跨 36 非绝缘锚段关节 37 绝缘锚段关节 38 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39 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 40 站场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虚线为锚结绳) 41 分段绝缘子串 42 分段绝缘器

42号道岔安装作业指导书1

42号板式道岔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1.1 《无砟轨道60kg/m钢轨42号道岔》(CN-6142AS)。 1.2《京沪高速铁路高速道岔铺设验收暂行技术要求》(京沪高速工82号)。1.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1.4《客运专线道岔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7〕135号)。 1.5《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1.6《客运专线铁路道岔铺设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2009年)。 1.7《高速铁中GRT 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2009〕218号)。 1.8《BWG无砟道岔第二部分:博格预制板道岔安装及安置/研究及分析/终止调整》(Josef Hess 武汉, 2008年11月)。 1.9《无砟轨道道岔安装和维护手册》(新铁德奥有限公司,2009年10月)。1.10《道岔安装技术交底》(新铁德奥,2010年3月14日)。 1.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崔马庄线路所42号板式道岔安装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道岔安装专项施工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 技术要求 3.1道岔组件存储、吊装及二次倒运过程中不出现塑性变形。 3.2 道岔内部各组件型号准确,位置正确。 1

地下线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

地下线道岔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地铁13号线轨道工程地下段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60kg/m钢轨9号道岔5m间距交叉渡线。 2.施工准备 (1)整体道床单开道岔、交叉渡线提前预铺。 (2)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可持证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料证。 (3)技术部门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交底工作,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进行申批,申批通过后才可组织施工。 (4)材料等必须进行自检验收,并报监理单位验收。验收通过后才可用于本工程。 (5)地下线整体道床道岔岔料及各种扣配件通过线下单位预留的竖井或车站,使用吊车或人工的方法搬运到洞内,再采用炮车等运输工具倒运到工作面进行铺设。 (6)吊车、运输等作业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方案。 (7)施工前应对土建施工单位移交的结构底板进行检查,要求无浮浆、积水和渗漏。轨行区基底采用人工进行密集凿毛,凿坑深5~10mm,坑距50~100mm,凿毛完毕后立即清扫杂物垃圾,并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将结构底板冲洗干净。 (8)由厂家直接供货于指定地点,现场清点验收,分类堆放,然后利用动力牵引平板车散布到位。道岔钢轨装车时,尖轨、辙叉及护轮轨应

注意铺设方向及道岔开向。尖轨应与基本轨捆扎牢固、密贴,以防损伤尖轨。岔枕进场后严格按其外观质量、类型、尺寸逐一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运往工作面。 3.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 3.1道岔结构件、轨枕、配件等均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外观及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数量齐全;混凝土岔枕无裂纹、损伤等现象。 3.2 铺设位置正确,基本轨、尖轨、辙叉及配件铺设符合《60kg/m 整体道床9号道岔铺设图》;《60kg/m整体道床9号道岔5m间距交叉渡线铺设图》的图纸要求。 3.3 道岔位置应按设计铺设。困难条件下,经统筹研究,可在不移动股道有效长度和不变更其他运营设备的条件下,将道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得大于0.5m。 3.4 尖轨的轨底应于滑床台密贴,转辙器每侧与尖轨不密贴的滑床台不得多于一块。各牵引点两侧枕上的滑床台必须与尖轨轨底密贴(指有磨痕或间隙不大于1mm);滑床板、护轨垫板销钉的穿向应一致。 4.工艺流程

道岔插铺施工方案

道岔插铺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铁路专用装车线工程YJZYX-ZQ标段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兰青二线货3线从海石湾车站到发线12股(东牵引线)出岔(岔37)与正线平行设臵,全长1054.83m。货4线两端连接在货3线上,且货4线直线与货3线平行设臵,全长500m。站内设37#、39#、57#、59#道岔,均为P50单开道岔。 1.2施工组织安排 根据施工组织安排,专用线铺轨于2010年10月15日~2010年11月15日施工;铺碴整道于2010年10月25日~2010年11月15日施工,为不影响站后工程施工,定于2010年10月28日封闭东牵引线,开始37#道岔接入施工。37#道岔与39#道岔之间线路同期铺设。 施工影响范围:DK62+450至DK64+600间既有铁路及货场铁路。 作业时间:2010年10月28日~2010年11月2日 施工配合部门:西宁车务段、西宁电务段、西宁工务段 1.3人员组织机构安排 总体负责人:谭立伟 技术交底负责人:刘礼 现场交底负责人:谭立伟刘礼刘祖科 安全交底负责人:夏季 安全防护人员:李桂兵张秦张晓军张发刚 驻站联络员:罗万侠 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1施工方案 施工前与铁路运营单位协调封闭东牵引线,在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施工。39#、57#、59#道岔铺设采用人工配合16t汽车吊在现场岔位处进行铺设,37#道岔采取插铺技术,即提前预铺道岔,在线路封闭点内拆除既有线路,通过横移、纵移到设计位臵的插铺施工方案。道岔铺设施工工艺流程见“道岔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道岔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2.2施工顺序 2.2.1 39#、57#、59#道岔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封闭东牵引线(线路防护)→人工配合16t汽车吊道岔铺设→上面碴→道床捣固、养护→道岔调试→解除封锁开通线路。 2.2.2 37#道岔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线外预铺道岔→封闭东牵引线(线路防护)→拆除既有线路,扒碴并铺道碴至设计标高→纵、横移新道岔至设计位臵→道岔前后钢轨连接→上面碴→道床捣固、养护→道岔调试→解除封锁开通线路。

道岔铺设标准化

道岔铺设标准化 5.8.1施工作业标准 道岔的铺设分正线高速道岔铺设和站线普通道岔铺设。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站线普通有缝道岔采用现场拼装铺设法。 5.8.1.1正线高速道岔铺设 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 “原位换铺法”,主要采用轨道车、平板车等设备完成铺设,即铺轨到达岔位前,分层碾压、平整道床,铺轨到达后岔位用临时轨节过渡(临时轨节轨料在铺轨到达前采用汽车运送至车站待铺岔位),火车运输道岔岔料,利用施工间隙,拆除临时线路,直接在原岔位铺设道岔。 “现场预铺插入法”即在在有预铺条件的地段,道岔区先用临时轨道过渡,并进行上碴整道。在高速道岔施工前,在道岔一侧或附近搭设高速道岔的预铺台位,利用轨道吊配合卸料和组装道岔,检查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然后进行道岔内部焊接,拆除临时轨排,摊平道碴,利用滑轨和滚筒将道岔横移(纵移)滑入岔区,补充道碴进行整道,检查并精调道岔,使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均达到要求,最后进行道岔与两端长钢轨之间的锁定焊接,从而完成有碴道岔的铺设。 无缝道岔铺设流程图下图。

无缝道岔铺设流程图 1)精确定位 铺岔前应复核岔位桩、边桩。对于岔尾相连的两组正线道岔必须联测,精确定出岔位。 2)摊铺道床 大号码的道岔,人工起道、捣固道床,不仅费力,而且不能保证道床密实和道岔平顺。如果用道岔捣固机起道150mm,其捣镐亦不能在辙叉心、岔尖等狭小空间下镐作业,直接影响道床密实度。而稳定车由于钢轨夹钳无法夹住辙叉心和岔尖的轨面,也无法在道岔上作业。 为弥补上述机械作业的缺陷,必须保证道床摊铺的质量,要求对设计30cm的道床,在道岔全长范围内,分层铺设道砟,用震动压路

道岔铺设施工技术交底doc

道岔铺设施工技术交底 单位:中铁十局德大铁路Ⅰ标九分部技术部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道岔铺设施工技术交底 1.适应范围 适应于道岔铺设施工。 2.作业准备 2.1熟悉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2 熟悉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3.技术要求 3.1道岔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道岔应在无缝线路铺设区,岔内钢轨相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2订购道岔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道岔内钢轨焊接与胶接接头的数量与位置,并明确焊接方法,对道岔钢轨长度预留量等作技术处理。 3.3铺岔前预铺道砟符合规定要求。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道岔的铺设分正线高速道岔铺设和站线普通道岔铺设。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站线普通有缝道岔采用现场拼装铺设法。 4.1 正线高速道岔的铺设 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 “原位换铺法”主要采用轨道车、平板车等设备完成铺设,即铺轨到达岔位前,分层碾压、平整道床,铺轨后到达岔位用临时轨节过渡(临时轨节轨料在铺轨到达前采用汽车运送至车站待铺岔位),火车运输道岔岔料,利用施工间隙,拆除临时线路,直接在原岔位铺设道岔。

“现场预铺插入法”即在有预铺条件的地段,道岔区应先用临时轨道过渡,并进行上砟整道。在道岔岔位一侧或附近搭设高速道岔的预铺台位,利用轨道吊配合卸料和组装道岔,检查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然后进行道岔内部焊接,拆除临时轨排,摊平道砟,利用滑轨和滚筒将道岔横移(纵移)滑入岔区,补充道砟进行整道,检查并精调道岔,使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均达到要求,最后进行道岔与两端长钢轨之间的锁定焊接,从而完成有砟道岔的铺设。 无缝道岔铺设流程见下图: 无缝道岔铺设流程图 ①精确定位 铺岔前应符合岔位桩、边桩。对于岔位相连的两组正线道岔必须联测,精确定出岔位。

道岔铺设施工技术交底

道岔铺设施工技术交底 位:中铁十局德大铁路Ⅰ标九分部技术部单 制:编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道岔铺设施工技术交底 1.适应范围适应于道岔铺设施工。 2.作业准备2.1 熟悉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2 熟悉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3.技术要求 3.1道岔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道岔应在无缝线路铺设区,岔内钢轨相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2订购道岔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道岔内钢轨焊接与胶接接头的数量与位置,并明确焊接方法,对道岔钢轨长度预留量等作技术处理。 3.3铺岔前预铺道砟符合规定要求。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道岔的铺设分正线高速道岔铺设和站线普通道岔铺设。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站线普通有缝道岔采用现场拼装铺设法。 4.1 正线高速道岔的铺设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 “原位换铺法”主要采用轨道车、平板车等设备完成铺设,即铺轨到

达岔位前,分层碾压、平整道床,铺轨后到达岔位用临时轨节过渡(临时轨节轨料在铺轨到达前采用汽车运送至车站待铺岔位),火车运输道岔岔料,利用施工间隙,拆除临时线路,直接在原岔位铺设道岔。“现场预铺插入法”即在有预铺条件的地段,道岔区应先用临时轨道过1 渡,并进行上砟整道。在道岔岔位一侧或附近搭设高速道岔的预铺台位,利用轨道吊配合卸料和组装道岔,检查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然后进行道岔内部焊接,拆除临时轨排,摊平道砟,利用滑轨和滚筒将道岔横移(纵移)滑入岔区,补充道砟进行整道,检查并精调道岔,使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均达到要求,最后进行道岔与两端长钢轨之间的锁定焊接,从而完成有砟道岔的铺设。 无缝道岔铺设流程见下图: 无缝道岔铺设流程图 铺设准布设岔测量放线 道床摊铺设道整理配 道岔封铺临时轨散布扣件 道岔运输上砟整道配置钢轨 连接钢轨检查整修 道岔焊接组装调试 设观测桩放散锁定 道岔整理 钢轨打磨 ①精确定位铺岔前应符合岔位桩、边桩。对于岔位相连的两组正线

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道岔铺设施工工艺 道岔及配件用火车或汽车拉运至现场,人工进行铺设,道岔铺设施工程序见图5-6。 道岔采用人工一次就位铺设,正线提速道岔整道达验收标准后,进行轨缝焊接,与区间连成跨区间无缝线路; 准备工作 道岔材料采用汽车运到岔位附近,复核线路中线、道岔中心桩和岔头、岔尾桩。枕底道碴预铺到位整平。 道岔铺设施工程序流程 图5-6

散布岔枕 人工配合汽车吊吊运岔枕,按道岔铺设图,根据岔枕编号顺序从岔头到岔尾依次摆放,调整间距,进行方枕,直股一端外侧取齐。 散布钢轨 钢轨采用人工抬运或吊车吊运,从岔头起,先直股后曲股、先外后里摆放,先定出岔头、岔尾位置,人工调整就位后连接钢轨,拨正方向,按铺设图规定的轨枕间距在轨腰上打上标记,然后方正轨枕。 钢轨焊接(正线道岔) 钢轨摆放、调整后,将钢轨对齐,利用小型气压焊轨机现场将道岔钢轨焊接起来,使直股钢轨连成整条钢轨,(曲股按要求施工)。焊接工艺与现场焊接单元轨节相同。 散布配件 按道岔组装图将垫板、滑床板、胶垫、锚固螺栓、T型螺栓、轨撑等配件散布在所对应的岔枕上。 组装道岔 按顺序将道岔钢轨先由转辙部分向后顺序铺设,连接后,按道岔铺设图要求进行道岔滑床板、垫板和扣件组装,并调整直股和导曲线上股钢轨,当直股方向和导曲线支距全部符合标准后,拧紧直股和导曲线上股轨枕螺栓,然后调整曲股和导曲线下股钢轨,使各部轨距和支距符合标准要求后,再拧紧曲股和导曲线下股钢轨。 扣件组装时,提速道岔先在轨枕预埋塑料套管内注入黄

油,然后拧入锚固螺栓,T型螺栓采用力矩扳手拧紧,达到规定的扣压力。 上碴整道 道岔铺设完成后,即进行上碴整道,首先拨正道岔方向,然后回填道碴,并采用内燃捣固机捣固,使道岔轨面平顺、方向顺直。 道岔整修 道岔整道完成后,即进行道岔整修,对道岔各部配件进行全面检查,整修空吊板,校正道岔各部尺寸。 上碴整道 施工程序 上碴整道采用设备进行施工,紧随轨道铺设进行,施工程序为: 碴带铺设→铺设标准轨排后→K13卸碴车补碴→第一次起道、拨道、捣固→第一次动力稳定→第二次补碴→第二次起拨道、捣固→第二次动力稳定→第三次起拨道→第三次动力稳定→(换铺单元轨节后)补碴→上碴整道、动力稳定→道床断面整形。 施工方法 枕底道碴铺设 枕底道碴采用自卸汽车利用便道拉运至路基上,装载机摊铺平整,人工细摊平,中间预留60cm宽凹槽。道岔区划分为转辙区段、导曲线区段、辙叉区段按不同宽度进行摊铺。桥面道碴在存梁场内提前上到道碴槽内。

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讲解

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轨道工程 编号: QZCGZ-003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中铁三局集团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年10月20日发布 2015年11月1日实施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作业准备 (1) 3.技术要求 (1)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 5.施工要求 (3) 6.劳动组织 (5) 7.材料要求 (5) 8.设备机具配置 (6) 9.质量控制及检验 (6)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8)

新建黔张常铁路路基工程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黔张常铁路道岔铺设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和施工所用房屋,配备生活、办公设施,满足项目部人员进场办公、生活所需。 3.技术要求 3.1在铺碴前先铺一层厚度不小于20cm的碎石道碴,其宽度岔前不少于3m,一次递增至岔后不少于5.4m。 3.2连接夹板后要求轨缝均匀,岔前接头方正,道岔纵向误差不宜超过5mm。 3.3上扣件前应先垫好钢轨下塑料垫板及橡胶垫板,胶垫圆点朝下,沟槽朝上,特别注意斜坡胶垫不要放错位置,按规定力矩拧紧扣件。 3.4道岔轨面高程应与连接的主要线一致,与另一线的轨面高差,宜自道岔后普通轨枕起向站内顺接。顺接坡度不应大于该线最大设计限坡,与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不应大于4‰,超过时应设竖曲线。伸入到发线有效长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大于1.5‰。

第4章接触网施工图

第四章接触网施工图 接触网施工图是接触网工程的重要文件,由设计部门通过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来完成。它体现了接触网的技术特点和性能、设备种类和型号、工程数量和造价、零件构造及材料等。施工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依据,也是运营管理的重要资料。 接触网施工图包括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支柱安装图、接触网设备安装图、接触网零件图四种。 第一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以图例的形式,直接反映了接触网线路情况,铁路线路情况,沿线地质情况,接触网设备的种类、类型、数量及其位置等。为了更详细的表明接触网设计情况,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由说明、接触网线路平面图、表格栏、材料统计表四部分内容。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根据位置不同,分为站场平面布置图、区间平面布置图、隧道平面布置图。 一、图例 在接触网线路平面图中,将铁路线路及设备、接触网线路及设备和接触网装置用规定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其内容如表4-1-1所示。该图例是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常用的图例符号,出现新设备新装置时用相应的图例符号表示,读图时可向设计部门或管理单位索取资料。 表4-1-1 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 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 (1)粗型宽度为0.9mm (2)中型宽度为0.6mm (3)细型宽度为0.3mm 3、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mm计,适用于比例尺1:1000及1:2000的接触网平面; 4、规定符号见下表。 序号名称符号 1 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 2 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等 3 非电化既有线路

4 预留线路 5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 6 加强线 7 回流线 8 正馈线(AF线) 9 保护线(PW线) 10 架空线(GW线) 11 接触线硬锚,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下锚 12 承力索硬锚 13 接触线补偿下锚 14 承力索补偿下锚 15 链形悬挂硬锚 16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7 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8 加强线下锚 19 回流线下锚 20 正馈线(AF线)下锚 21 保护线(PW线)下锚 22 架空线(GW线)下锚 23 区间曲线及头尾: 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l—缓和曲线长(m)

接触网平面图图例

图例符号表: 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站场和区间接触网平面图; 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 (1) 粗型宽度为0.9mm; (2) 中型宽度为0.6mm; (3) 细型宽度为0.3mm。。 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mm计,适用于比例1:1000及1:2000的接触网平面图; 序号名称符号 序 号 名称符号 1 电化站场正线30 承力索硬锚 2 电化站线及段管线31 接触线补偿下锚 3 预备线路32 承力索补偿下锚 4 非电化既有线33 链形悬挂硬锚 5 非工作支、供电线34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6 加强线35 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7 回流线36 加强线下锚

8 正馈线(AF) 37 回流线下锚 9 保护线(PW) 38 分段绝缘子串 10 架空线(GW) 39 分段绝缘器 11 接触线、供电线硬锚40 分相绝缘器 12 股道间电连接41 站场曲线及头尾 13 常分隔离开关42 区间曲线及头尾 14 常合隔离开关43 回流线跨越接触悬挂 15 带接地刀闸的常分隔离 开关 44 道岔及编号 16 带接地刀闸的常合隔离 开关 45 支柱处路基为填方 17 管型避雷器46 支柱处路基为挖方 18 火花间隙47 跨距长度

19 放电器48 土壤安息角300 20 接地极49 土壤承压力 2.0 21 站场单线腕臂钢柱50 拉出值及方向 22 站场单线腕臂水泥柱51 吸上线位置 23 区间单线腕臂水泥柱52 吸流变压器 24 区间单线腕臂钢支柱53 水鹤 25 站场单线腕臂水泥柱54 通过高柱色灯信号机 26 站场双线腕臂钢柱55 进站高柱色灯信号机 27 站场水泥柱软横跨56 区间公里标 28 站场钢支柱软横跨57 区间长(短)标记 29 站场钢支柱硬横跨58 小桥、涵渠 NF回流线LF加强线

接触网工程接触网平面图

接触网工程接触网平面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施工中应用最广的重要设计依据,认真弄懂和记清这些图例,学会看平面布置图对于我们掌握和了解线路情况,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接触网图例 接触网的各种设计图是以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学为基础,加上接触网的各种特殊制图标记所组成,接触网图例:呼和浩特市腾飞路分相改造平面图及相关安装图。 第二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识别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是掌握接触网施工的最基本技巧之一,除了要懂得接触网的图例及工程制图处,还要对接触网专业表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分别介绍站场、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实际路状态相符,其比例一般大站为1:1000,小站为1:2000。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应包括: 1、全部电化股道(近期及远期)、与接触网架设有关的非电化股道。

2、股道编号及线间距、(股道编号应与运营部门编号一致)。 站场平面布置图图面上应主要内容有: 1、支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跨距、位置、号码及数量。 2、支柱类型及侧面限界。 3、锚段号、锚段长度及起讫杆号、下锚方式; 4、地质备件、基础及横卧板。 5、拉出值(拉出方向、拉出值大小)及导线高度; 6、支持装置及安装图号、软横跨节点; 7、设备安装及其位置(结、限界门、避雷器、隔离开关分段分相绝缘器等); 8、附加导线的走向、位置;设备及安装图号; 9、起测点位置及校核点;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的说明应包括: 1、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 2、采用的悬挂类型,正线是哪一股道。 3、站场内悬挂点接触线工作支高度(特殊情况应在图中做特殊说明) 4、道岔编号、型号及定位情况。 5、支柱接地情况(双接地、单接地、是否经火花间隙等)。

铁路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写:编 复核: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3 主要工程数量 (1) 4 工期安排 (1) 5 人员安排(见表一) (1) 6 施工方案 (1) 6.1总体施工方案 (1) 6.2正线道岔铺设施工方法 (2) 6.3到发线及站线道岔铺设施工方法 (9) 7 质量保证措施 (10) 8 安全保证措施 (11) 9 施工机具安排 (见表二) (11) 10 附表 (11)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2.1《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2《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验收暂行标准》

2.3《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2.4《中铁三局联合体石太客运专线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5《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2.6《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Z9标实施性组织设计》 2.7《中铁三局联合体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2.8线路设计文件 2.8局指下发2008年施工要点安排 3 主要工程数量 4 工期安排 5 人员安排(见表一) 6 施工方案 6.1总体施工方案 站内正线道岔在岔位位置首先在铺轨时采用工具轨进行临时过渡,待岔位处达到铺设道岔条件时,采用封锁一条正线,在另一条线路正常开通以保证前方该线路上换铺道岔的施工方案, 正常铺轨的施工方案。 到发线及站线道岔采用预铺法,待正线铺轨至相应的站场后,平板车运送岔料至施工现场,然后进行道岔铺设。 6.2正线道岔铺设施工方法 正线岔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道道道岔道道施道道岔岔装岔岔工碴岔放车单精散养准组摊元、调铺备装护锁卸焊定车 6.2.1施工准备 6.2.1.1与线下单位进行资料交接点 CPII在道岔铺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交接,交接资料包括及线路中桩、水准点等控制点,路基基础资料如路基强度报告等。道岔进场验收完毕。道岔应在制造厂内进行预组装和调6.2.1.2并在各部分试,按厂内组装试铺验收技术条件的规定检验合格,打上组合标记;道岔出厂时,应提供铺设图,并有质检部门签发出厂合格证,其标识和包装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已铺设,养护基本到设计标包括岔位处)(6.2.1.3站内两股正线准。道岔铺设龙门吊安装完毕,其走行范围覆盖车站一端。6.2.1.4 岔位外移桩已测设。 6.2.1.5 位移观测桩已按要求设置完成。6.2.1.6. 6.2.2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 6.2.2.1道碴摊铺 1、道碴摊铺 道碴摊铺是岔位位置按道岔尺寸补足相应的底碴和面碴,使道床基本达到设计高程,减少起道对道岔质量的影响。为使道床密度

道岔人工铺设施工工艺及方法

道岔人工铺设施工工艺及方法 本标段道岔使用汽车或火车将全部岔轨料运到岔位处,对不影响老线行车的道岔人工现场一次铺设到位(汽车吊配合),影响老线行车的道岔在岔位侧预铺,横向推入与两端线路连接。 人工现场预铺道岔施工流程图详见“道岔铺设施工流程图”。 道岔铺设施工流程图 1施工准备 施工技术人员对平面图和站场设计说明书进行认真审核,确定道岔型号、道岔开向及采用的标准图,绘制施工平面图,提出道岔铺设材料表,编制施工计划和铺岔作业指导书。 明确道岔铺设作业所需的劳动力及工器具的配备,并组织调迁到施工现场。 施工技术人员对测量班移交的岔位桩,依据站场平面图进行复测、验证,并对所铺道砟,按有关规定进行自我验收。 岔料装运采用拖车将钢轨运至现场,轨枕、零配件统用汽车运至现场,装车时将尖轨与基本轨捆牢装车。 岔轨料装好车后,按有关规定进行捆扎加固,对装运长钢轨和长岔枕的车辆,要按长大货物运输的规定加设标志。 卸车时,要首先确认岔位各桩号,将各钢轨对准其相应位置,利用8t~10t汽车吊将岔料按序卸下。 2散布岔枕 岔枕按标准图检尺,并将长度标在每根岔枕上,然后按序依次排摆,并在直向一端取齐。 3散布并铺钉连接钢轨 铺钉道岔钢轨按先直后曲,先外后里,由前向后,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铺设直线基本轨及护轮轨 抬轨:按图中1-1至1-3顺序,将基本轨、直股连接轨、护轮轨抬摆到岔枕上。

联结钢轨接头:将基本轨前端对齐岔头中心桩,依次联结各钢轨接头鱼尾钣。 整正轨枕间隔,并按照岔枕间隔绳,在轨腰内侧划出岔枕位置印。 钉道:安好垫板,钻眼钉道。 (2)铺设直线下股基本轨及辙叉 抬轨:按图中2-1至2-4顺序,将基本轨、直股尖轨、直股连接轨、辙叉抬摆到岔枕上。 联结鱼尾钣。 钉道:以基准股为准,按直股轨距,先钉大腰小腰,然后补钉其他部分。 拨正方向,使轨道中线与线路中心桩一致。 (3)铺设导曲线外股钢轨 抬摆图中3-1至3-2的曲股尖轨和导曲线钢轨,联结接头,放置垫板。 以支距法测定导曲线:以直股基本轨正对着尖轨跟端的地方作为0点,顺着直股钢轨从0点起,向后每隔2米量一点称为支距点。在各支距点处,从直股钢轨中心到导曲线钢轨中心的垂直距离就是支距点的支距,以支距法确定导曲线外股钢轨位置。 钉道:先钉支距点位置上的轨枕,一人用尺量支距,一人用撬棍拨移钢轨,先钉外铡,后钉内侧。 (4)铺导曲线里股钢轨及护轮轨 抬摆图中4-1及4-2钢轨,以外轨为基准,按照轨距钉里股。 按标准图中钢轨排列顺序从岔头起,先直股后弯轨顺序散放,然后连接钢轨,并拨正位置,再用起道机将钢轨打起方正岔枕。 4钉设 先确定好道钉孔位,用木钻钻孔,注入防腐油,放妥垫板,先钉直股(螺纹道钉用开口撬棍拧入,严禁锤击)。直股钉完后,拨正拨顺,然后以直股为基准,用轨距道尺和支距尺量出各部位轨距及曲线支距,由转辙部分、导曲线、辙叉部分顺序钉联。 5拨道整修 道岔钉设完毕后,按中线桩将道岔拨到设计位置,按照验标要求,对道岔各部位进行整修。

项目: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及考试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 1.所需工具: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一份 2.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主要依据,它以图例的形式,反映了接触网布置情况,铁路线路情况,沿线地质情况,接触网设备的种类、类型、数量及其安装位置等。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分为站场平面布置图、区间平面布置图、隧道平面布置图。 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将铁路线路及设备、接触网布置等用规定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其内容下表所示。 接触网图例 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 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 (1)粗型宽度为0.9mm (2)中型宽度为0.6mm (3)细型宽度为0.3mm 3、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mm计,适用于比例尺1:1000及1:2000的接触网平面; 4、规定符号见下表。 序 名称符号 号 1 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 2 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等 3 非电化既有线路

序号名称 4 预留线路 5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 6 加强线 7 回流线 8 正馈线(AF线) 9 保护线(PW线) 10 架空地线(GW线) 11 接触线硬锚,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下锚 12 承力索硬锚 13 接触线补偿下锚 14 承力索补偿下锚 15 链形悬挂硬锚 16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7 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8 加强线下锚 19 回流线下锚 20 正馈线(AF线)下锚 21 保护线(PW线)下锚 22 架空地线(GW线)下锚 23 区间曲线及头尾: 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l—缓和曲线长(m) 符号

序号名称符号 24 站场曲线及头尾: 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l—缓和曲线长(m) 25 拉出值300mm,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也可不注“300”,用半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即为拉出方向 26 拉出值150mm(除“300”允许用半箭头表示,其余均应写出数值),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 27 区间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 28 区间单线腕臂钢柱 29 站场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 30 站场单线腕臂钢柱 31 站场单线定位钢筋混凝土柱 32 站场双线腕臂钢柱 33 站场钢筋混凝土柱软横跨 34 站场钢柱软横跨 35 站场钢柱硬横跨 36 非绝缘锚段关节 37 绝缘锚段关节 38 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39 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 40 站场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虚线为锚结绳) 41 分段绝缘子串 42 分段绝缘器

道岔及交叉渡线施工方案

道岔及交叉渡线施工方案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正线铺轨Ⅰ标单开道岔及交叉渡线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 正线轨道铺设I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五年一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期计划 (2) 四、施工机具配置 (2) 五、施工工艺及方案 (3) 5.1 施工工艺 (3) 5.2 单开道岔整体道床施工方案 (4) 5.3 交叉渡线整体道床施工方案 (7) 六、道岔铺设质量验收标准 (9) 七、施工质量和进度保证措施 (11) 八、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1)

单开道岔及交叉渡线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正线轨道设计总说明》; (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049-2009); (3)《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 (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7)《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 (8)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道岔和交叉渡线设计图纸 (9) 我单位参与其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是合肥市轨道交通网中南北向骨干线路,快速联系老城区与滨湖新区,途径新站区、老城区、青年路片区、葛大店片区、高铁站片区、滨湖新区等城市重要发展区域。本工程从合肥站至徽州大道站,线路长约24.54km(铺轨起点里程K4+346.324,铺轨终点里程K28+889.032),全部为地下线,一期工程共设车站23座。新建一座车辆段(滨湖车辆段)和一座停车场(大连路停车场)。 1号线一、二期正线轨道铺设范围为:正线K4+346.324~K28+889.032、配线、大连路停车场及出入场线、滨湖车辆段出入线及U 型槽部分的车辆走行轨道系统。 以上轨道铺设工程划分为两个施工标段,其中铺轨Ⅰ标为合肥站~大连路站(不含大连路站)(K4+346.324~K16+712.102)区段正线及配线。铺轨总长度单线24.274km,其中地下线一般段15.745单线公里,地下减振段5.529单线公里,橡胶隔振垫道床0.6km,钢弹簧浮置板道床2.4k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