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二章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也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⑴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最初分工。

⑵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

19世纪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分工模式,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和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是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⑶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这个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特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将资本主义生产移植、扩大到亚非拉国家,从而将其完全纳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与资本输出使得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分工、工业产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并得以强化,导致国际分工体系最终形成。具体表现为:

首先,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造成两种依赖性:①经济生活依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②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

其次,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扩展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关系,除亚非拉国家之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最后,在现有分工格局的基础上,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国际定期集市、现场看货交易方式逐渐减少,代之以样品展览、商品交易所的产生和发展。

⑷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次大战后)

特点: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①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②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③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间的分工在削弱. (4)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之间的内部分工迅速发展。

(5)服务业的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⑹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1)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形成

(2)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3)形成比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作机制;①世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世界市场价格的统一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标志。②固定的商品市场、专业的商业机构、完备的运输设施。(4)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4、商品交易所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它是在指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由特定的交易人员(一般为会员经纪人)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专业市场。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是建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粮食交易所。

拍卖是一种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规章和程序,通过公开叫价竞购,把事先经买主看过的货物逐批或逐件卖给出价最高者的过程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它是买卖双主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价格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出于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该价格一般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公司上层管理者制定。

垄断价格: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对市场的控制力确定的价格,有买方垄断价格和卖方垄断价格两种形式。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主要包括: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6、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

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世界市场价格。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最终确定在哪一个价格水平上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或者说由买卖双方的竞争关系决定的。这种竞争关系存在于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

(1)垄断

(2)经济周期

(3)市场结构

(4)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练习--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练习--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分) 1.__________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__________为中心而形成的。 3.国际分工是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__________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亚当〃斯密在其代表著《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________学说。 5.世界市场萌芽于__________时期,形成于__________ 。 6.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商品市场主要商品交易所、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7.补偿贸易是一种与__________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形式。 8.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__________的销售渠道;第二部分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销售渠道;第三部分是__________的销售渠道。9.垄断价格在世界市场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垄断价格;另一种是__________垄断价格。 10.在世界市场上,由于各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对价格进行干预,所以出现了__________价格和__________价格。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规模 C劳动规模 D国际生产关系 2.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罗伯特逊 3.A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B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A国生产和出口手表,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B.B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 C.A国生产出口手表,B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A国生产出口自行车,B国生产出口手表 4.几个发展国家进行专业化协作,联合生产,这种分工是()的国际分工。 A垂直型 B交叉型 C水平型 D混合型 5.以进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为主的市场() A拍卖中心 B商品交易所 C国际博览会 D国际贸易中心 7.邮购贸易常用的市场渠道是() A.出口企业→国外顾客 B.出口企业→出口商→进口商→国外顾客 C.出口企业→出口商→中间商→进口商→批发商→国外顾客 D.出口商→进口商→国外顾客 8.通过拍卖成交的产品主要为哪一组() A.谷物、棉花、食糖、油料 B.毛皮、原毛、茶叶、烟草 C.黄麻、橡胶、木材、牲畜 D.可可、咖啡、茶叶、有色金属 9.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A.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C.世界垄断价格 D.国际商品协定价格

第2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两种形式——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分析两种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和区别: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被认为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李嘉图理论重点分析劳动生产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并以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即使一个国家所有产品的成本都比另一个国家高,另一国成本相对更低,它们之间仍然可以进行分工与贸易。在劳动成本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在不利中选择不利较小的产品进行生产与出口;在劳动成本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则可以选择优势更大的产品生产与出口,两国都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李嘉图理论的发展和补充,他们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该理论把李嘉图单一的劳动要素分析,扩展到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的模型。这一理论强调,一国应该利用国际分工机制,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地使用本国最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今天学术界所讨论的比较优势理论,基本上是以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为蓝本的。 相同点与不同点何在? 2.关于比较优势原理对发展中国家是否适用的争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性以及主要缺陷。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问题,国内外理论界的认识分歧较大,我国近年来两种对立观点的论战一直在持续。 一种观点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误导,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参与国际分工,将永远成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会陷入停滞的比较利益陷阱(洪银兴,1997、王允贵,2001)。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选择与其要素禀赋即比较优势相符合的产业与技术结构,才能达到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升级,从而使其经济收敛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违背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与技术结构,则会使企业丧失自生能力(林毅夫,2002、林毅夫、李永军,2003)。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原理在中国的现实应用,使中国成为名列世界前五位的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竞

国际分工案例

国际分工案例 案例“空中客车”的国际分工BE04140年前为了打破美国垄断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市场格局欧洲四国联合创建了空中客车公司Airbus。2003年空中客车在全球的交付量首次超过竞争对手跃居成为世界头号民机制造商。法国航宇公司生产含驾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并负责最后总装英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德国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生产机身其余部分和垂尾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现福克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客舱门、起落架舱门和平尾。在这个欧洲最大的工地上至少有1万人在工作2004年5月7日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空中客车公司总部法国总理拉法兰在空中客车A380总装庆祝仪式上发表讲话。当天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开始总装。该公司称空客A380将于2005年首飞2006年投入运营。大块头A380从中国起航南京金陵造船厂正在建造一艘用于A380部件运输的滚装船今年2月底为该船举行了命名仪式该船将于4月交付。空中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空中客车公司总裁博龙说“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积极参与了A380的研制中国也为此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中国参与A380项目为空中客车与中国的工业合作开启了新篇章。”中国为中国为A380A380制造运输船制造运输船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选择题1、空中客车公司分别设在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的15家企业参加了A380的制造生产。据悉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等国内航空企业将参与以后A380的制造。这表明A.国际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B.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C.各国经济合作是巩固政治关系的需要D.欧洲国家之间不存在竞争2、空中客车公司的A380飞机建设了创新和技术的新标准。A380飞机更大范围地采用了复合材料减轻了重量从而大大减少了油耗和排放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到目前为止各国航空公司已订购了149架空客A380。可见A、降低成本是打开市场的主要方法B、企业必须重视技术进步C、只有高新技术产业才能获得丰厚利润D、节能产品具有竞争力BB3、2005年6月2日欧盟空中客车公司就“大规模非法补贴”协调无效的情况下分别向WTO提起的诉讼。由此可见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B、空中客车公司垄断了世界飞机制造市场C、WTO和各国公司竞争D、WTO 是能解决金融争端的国际组织。4、影响空中客车公司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B、自然条件C、国际生产关系性质D、上层建筑E、跨国公司的出现AACDE论述题:为什么西欧各国不选择单独生产空中客车而是选择分工合作答生产大型喷气式客机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资金和大量的科研力量西欧各国如若各自单干也许能生产出这种飞机但由于西欧各国的市场相对较小他们生产的飞机达不到经济批量势必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失败。西欧各国通过联合开发生产“空中客车”飞机。由于各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又有整个西欧大市场作为基础就达到了规模经济的效应现在欧洲的“空中客车”飞机已成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有力竞争者。讨论题包括“空中客车”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了中国在其分工体系中承担起全球加工厂的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最初含义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区位的生产结果是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制造品。世界工厂的形成不仅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和生产的成熟发达而且显示了这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能力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出口的相当份额。当今中国的制造业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的目标仍非常遥远。尽管中国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但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1985-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亿美元增至410亿美元同期中国出口额从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3-1:国际分工陷阱

案例讨论:国际分工陷阱 在新一轮全球并购高潮中,发达国家实际上是在强化其在原有贸易格局中的既得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则被更加牢固地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在美国市场,中国出口玩具“芭比娃娃”的零售价为9.99美元,她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两者相差的8美元作为“智力附加值”被美方拿走。在剩下的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支付原材料进口的成本,中方只得到区区35美分的加工费。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和低端,而发达国家则成为最大的赢家。这样的例子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并不鲜见。 国际分工的收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严重不对称的。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大量闲置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发达国家都能够从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是为了扩大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这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不能够在国内生产。发达国家完全可以不与某个发展中国家交易,但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却不能不与发达国家交往。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与发达国家虽然都可能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但是它们获得的收益数量却是大不相同。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还会进行激烈的争夺。他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然而,发达国家的资金不可能流向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它们总是流向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收益且风险最小的国家。结果是有的国家开放了市场,却没有资金和技术流入。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尽力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但并不能够在全球分工链条中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这类现象一旦被固定化和普遍化,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永远地被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加入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被迫或自愿地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于己不利的规则,必将不可避免地付出惨痛的代价。另一方面,如果拒绝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似乎没有其他出路。即使闭门造车成为可能,其结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因为各国的比较优势必须在国际分工中才能得以实现。 讨论: 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掉入国际分工陷阱?联系我国实际说明如何才能摆脱?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后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

1.绝对成本论的内容是: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他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初一比 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个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比较成本说是大卫。李嘉图剔除的一种国家分工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起来 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3.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是:①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或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 要素密集的商品。②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见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③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的)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 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吸血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基于以上的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果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赫一俄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赫一俄原理相反。 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果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此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5.什么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他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6.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1国 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义和深度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 7.论述题:国际分工形成阶段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什么?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 段,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2这个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3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替代。 8.为什么说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之所以说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因 为:1大机器生产能使生产能力和规模迅速扩大,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大批商品使国内时尚饱和,需要寻求新的市场。同时生产力革命带来的生产的急剧膨胀引起原料供应的紧缺,要求开辟大量而稳定的原料来源。而这些要求依靠本国生产和市场无法满足。 因此机器大工业日益脱离了本国的基地,完全依靠于世界市场2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征服国外市场的武器,使得其他国家按照英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3.大机器工业改革了传统的运输方式,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4大机器工业打破了以往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市场,把各类型的国家卷入到世界经济中。 9.论述国际分工发展阶段的特点?国际分工发展阶段的特点:1亚非拉国家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 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依赖性。2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他们之间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3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10.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他们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有: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资本流动和上层建筑。他们各占的地位分别是: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11.试对比较成本说进行评价?对比较成本说的评价有:1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他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 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取得了自由贸易的最伟大胜利;2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见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认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自然的永恒的现象。与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3.二战后,国际分工向()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 B.水平型 C.垂直型和水平型 D.水平型和混合型 4.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 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供求关系 B.xx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 6.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7.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8.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强度()。 A.成反比 B.相同 C.xx

9.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10.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分工是() A.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市场的基础 C.国际贸易的产物 D.国际市场的产物 E.旧的国际xx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案例3-1:国际分工陷阱

世界经济案例 在新一轮全球并购高潮中,发达国家实际上是在强化其在原有贸易格局中的既得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则被更加牢固地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在美国市场,中国出口玩具“芭比娃娃”的零售价为9.99美元,她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两者相差的8美元作为“智力附加值”被美方拿走。在剩下的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支付原材料进口的成本,中方只得到区区3 5美分的加工费。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和低端,而发达国家则成为最大的赢家。这样的例子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并不鲜见。 国际分工的收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严重不对称的。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大量闲置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发达国家都能够从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是为了扩大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这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不能够在国内生产。发达国家完全可以不与某个发展中国家交易,但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却不能不与发达国家交往。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与发达国家虽然都可能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但是它们获得的收益数量却是大不相

同。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还会进行激烈的争夺。他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然而,发达国家的资金不可能流向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它们总是流向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收益且风险最小的国家。结果是有的国家开放了市场,却没有资金和技术流入。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尽力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但并不能够在全球分工链条中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这类现象一旦被固定化和普遍化,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永远地被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加入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被迫或自愿地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于己不利的规则,必将不可避免地付出惨痛的代价。另一方面,如果拒绝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似乎没有其他出路。即使闭门造车成为可能,其结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因为各国的比较优势必须在国际分工中才能得以实现。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3.二战后,国际分工向()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B.水平型C.垂直型和水平型D.水平型和混合型 4.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 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供求关系 B.买卖双方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 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 6.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7.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8.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 动强度()。 A.成反比 B.相同 C.成正比 D.不相关 9.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10.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分工是() A.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市场的基础 C.国际贸易的产物 D.国际市场的产物 E.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自然条件 D.资本流动 E.上层建筑 3.对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B.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C.生产力对于国际分工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D.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为()。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学习

国贸易》第二章题及答案 《际 习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3.二战后,国际分工向()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B.水平型C.垂直型和水平型D.水平型和混合型 4.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供求关系 B.买卖双方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 6.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7.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8.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强度()。 A.成反比 B.相同 C.xx D.不相关 9.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10.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分工是() A.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市场的基础 C.国际贸易的产物 D.国际市场的产物 E.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自然条件 D.资本流动 E.上层建筑 3.对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国际分工案例

案例“空中客车”的国际分工BE04140年前为了打破美国垄断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市场格局欧洲四国联合创建了空中客车公司Airbus。2003年空中客车在全球的交付量首次超过竞争对手跃居成为世界头号民机制造商。法国航宇公司生产含驾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并负责最后总装英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德国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生产机身其余部分和垂尾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现福克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客舱门、起落架舱门和平尾。在这个欧洲最大的工地上至少有1万人在工作2004年5月7日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空中客车公司总部法国总理拉法兰在空中客车A380总装庆祝仪式上发表讲话。当天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开始总装。该公司称空客A380将于2005年首飞2006年投入运营。大块头A380从中国起航南京金陵造船厂正在建造一艘用于A380部件运输的滚装船今年2月底为该船举行了命名仪式该船将于4月交付。空中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空中客车公司总裁博龙说“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积极参与了A380的研制中国也为此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中国参与A380项目为空中客车与中国的工业合作开启了新篇章。” 案例2007年5月16日早晨,波音787梦想飞机的最后一批主要组件运抵美国埃弗雷特。这批主要组件包括:集成后的中部机身包括由日本川崎重工制造的前机身段43段;由川崎重工和富士重工制造、由富士重工组装的11/45段、中央轮舱和中央机翼油箱,以及由意大利阿莱尼亚航空航天制造的44、46段和中央机身段。音集团中国事务副总裁庄博润表示,787项目的部件是由全球供应商来生产的,这些供应商不仅要完成产品,还需要安装系统。由于意大利和日本的供应商在机身和电传操作软件上没能及时交付,787飞机被迫推迟。? ?成飞集团是波音787飞机方向舵的全球唯一供应商,集团某经理告诉记者,除了机翼生产等核心技术外,波音公司六成以上的零部件都转包给其他供应商进行生产,在全球有超过5000家供应商。波音发言人卡迪那曾表示波音新战略的核心在于,波音将重心着眼于成本削减和大规模系统集成,集中力量进行飞机设计研发和最后组装,并逐步剥离零部件生产业务,以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日本和意大利供应商此次的延误导致787飞机首飞和交付的整体后延,正暴露了波音的这种问题。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廖主任指出,扩大外包正是波音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但波音“模块化”生产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带来风险,数以千计的全球供应商只要有一处出现问题,便可能令整个系统的进展受阻 ?2004年的圣诞节,萨拉蓦然发现,家里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竟然有25件。环顾四周,处处贴有"中国制造"的标签。十年来,萨拉习惯于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报道国际贸易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并以此见长,现在她却发现,数据表上那个相隔7000英里的国度已悄然"占领着"自己的家。萨拉不是专家,也非学者。当她最初决定尝试摆脱中国产品的时候,她肯定没有想到,日益细化的全球分工早已把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很难从中剔除掉某一个元素;当她像大部分美国民众一样,抱怨中国的竞争"让200万美国人失业","美中贸易逆差连创纪录"时,她也不会知道,中国工厂里的工人实际上抢的是美国工厂里大机器的"饭碗","顺差在中国,利润在欧美",每个售价20美元的芭比娃娃只有约35美分留在中国;当她在书里阐述廉价劳动力、低估人民币和政府补助让"中国快速成长为世界日用品的头号生产地"时,她也绝对不会预料到:实验过后不到两年,在中国,人民币升值效应开始兑现,劳动力成本优势后续乏力,对于环境和劳工权益的保护法规也在逐步落实,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但是,在中美贸易纷争不断的2007年,萨拉在媒体上不断呼吁,反对抵制中国产品,因为切身经历告诉她"没有"中国制造",你可以活下去,但会活得越来越艰难和昂贵"

小度写范文当代管理挑战案例-国际分工著名案例模板

当代管理挑战案例:国际分工著名案例 我是学企业管理的. 下面这个案例是我们一次课堂上讨论的, 而且让回家完成的. 下面只是案例的材料. 已经很长了, 所以分成两次发给你.::: 曲美家具创新营销势能在家具行业“同质化”的市场格局中,曲美家具以经营设计师、情境终端、葛优代言、央视投放、DIY 式工场等创新的营销理念,成功完成了品牌的跳跃式升级。 2004年,中国家具行业产值达到2650亿元人民币,较1998年的87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达到20.4%,从1978年至2004年26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2.7%。中国家具行业的高速成长,将使其成为继家电行业之后,中国家庭消费品领域消费者和媒体关注的又一新的热点行业。 与此同时,中国家具企业也在努力提高企业战略竞争能力,强化企业基础管理。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提升品牌成长动力已经成为中国家具企业建立营销势能的第一选择。目前,中国家具品牌的成长仍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名牌产品的知名度、资产价值都相对较低,还没有形成类似家电行业中非常鲜明的品牌阵营。因此,能否在品牌格局尚不明朗的市场中,树立品牌形象、累积品牌价值将是下一步市场竞争的关键。 正是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曲美家具以品牌个性布阵,以差异化品牌营销为谋,先以高端品牌形象造知名度,后用大众理念成就工业园大规模生产,在中国家具市场的棋盘上步步为营。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曲美品牌却走过了品牌培育、品牌突破、品牌发展三个成长历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曲美品牌动力“三步曲”。 品牌培育——内涵决定外延 内涵决定外延,曲美在品牌成长的最初阶段一反靠打广告促进品牌知名度的做法,

国际分工的英文案例

花开了,我守着满园的春色,然而你为何还不归来? 魂不灭,我以世间繁华为筹码,只为留住你匆匆的步伐。 佛曰: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若有来世,雾虚山巅,汨罗宫中,又与谁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玉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是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国际分工的英文案例 .A Chinese exporter signed a CFR contract with an importer in American on canned meat for an amount of US$50000,with payment by D/P at sight.On the morning of May 5,2006,the goods were all loaded onto the named vessel.The Chinese salesperson in charge of this contract was so busy that he forgot to send the buyer the shipping advice until the next morning.Unexpectedly,when the American importer went to the local insurance company to insure the goods,the insurance company had already learned that the ship suffered a wreck on May 6 and refused to insure the shipment.The American importer immediately sent a fax to the Chinese exporter saying "owing to your delayed shipping advice,we are unable to insure the goods.Since the vessel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wreck,the loss of goods should be for your account.At the same time,you should compensate our profit and expense losses which amount to US$50000."Soon all the shipping documents sent through the collecting bank were returned to the Chinese exporter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importer refused to take up the shipping documents.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loss and why? 2.A 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any exported a batch of walnut to England on the basis of CIF London.As it was a seasonal commodity,it was stipulated in the contract that the covering L/C should reach the seller before the end of September.The seller guaranteed that the vessel would reach the port of destination not latter than December 2.If the vessel reached the port of

国际贸易习题-02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 2、要素密集度 3、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4、里昂惕夫之谜 5、产业内贸易指数 6、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是______ A、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 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2、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______ A、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说 B、李嘉图比较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说 D、凯恩斯贸易差额说 ()3、中国生产一只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一辆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泰国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要13个和11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______。 A、中国应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泰国应生产和出口手表 D、泰国不宜参加社会分工 ()4、战后的国际分工出现了______的新形式。 A、宗主国与殖民地 B、工业国与农业国

C、产业内贸易分工 D、产业间贸易分工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______ 。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自然条件 D、上层建筑 E、资本流动 ()2、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深化表现为______ 。 A、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C、从分工类型看,从垂直型分工逐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D、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分工趋于加强 E、发展中国家被日益排除在国际分工体系之外 四、计算题 1、本国生产葡萄酒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5,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葡萄酒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2,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2。 (1)本国在哪种商品上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 (2)假如本国用5单位葡萄酒换取外国3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2、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的产品? (2)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且进行国际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