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好,你好第三章

我好,你好第三章

我好,你好第三章
我好,你好第三章

第三章

四种心理地位

真情中的悲伤是正常的,反映了童年纯真人性的真诚和质朴。

---索伦·吉尔凯高特

在生命早期的几年里,每个孩子都会认为“我不好”,在他们看来,父母是“好的”。孩子终生都在试图了解自己和他所生存的世界,而该观点是他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我不好—你好”这种心理地位是孩子一生中最具决定性的想法,它被永久地记录在孩子的头脑中,并影响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由于它只是一种态度,因此可以被新的态度所取代,但首先我们得理解它的含义所在。

为了说明这种观点,在本章前半部分,我要先谈谈新生儿、婴儿和成长中的孩子在语言出现前后的情况。许多人坚持认为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因此不会出现“我不好—你好”的态度。但我坚信,尽管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但每一个孩子仍会出现以上的观点。首先,我要解释婴儿出生时的情境,并通过证据说明每个人的出生乃至婴儿生活都会被记录下来,尽管他们在意识上可能已不记得上述事情。

这里,我们要再次重复潘菲尔德的主张,他认为人脑具有三大功能:(1)记录;(2)回忆;(3)再体验。尽管我们无法回忆起生命初期的记忆,但有证据显示,我们可以用复原新生儿情绪状态的方式重温早期的经验。新生儿没有语言能力,他们的反应局限在感觉、情绪和模糊的幻想,只能通过哭泣或身体动作表达不快或舒服的感觉。尽管婴儿无法说出他的感觉和幻想,但这些仍会被记录在大脑中,并偶尔会在以后的梦中重现。

例如,一个病人报告她的一生重复做同一个梦。每次做梦,她都会在极度恐惧中惊醒,心跳加快,呼吸沉重。她力图描述这个梦,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形容。一次,她尝试描述说:“我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很渺小的小斑点,一些巨大的圆形物体包围着我,那些东西就像巨大的螺旋,越来越大,威胁着要吞噬我,而我好像被淹没在这些巨大无边的物体中。”尽管她报告看见了自我的消逝,极度的恐惧却表明她害怕死亡,即面对死亡时一种本能的生物性反应。

后来她又谈到这个梦,这是一年之后她再度做同样的梦。当时她正外出旅行,她和她丈夫在一家环境优雅的餐厅吃午餐。饭店的环境布置很好,食物却很差。当他们回到旅馆后,她感觉很不舒服,因此躺下来小憩片刻。她睡着了,入睡后不久,她就被噩梦惊醒,同时剧烈的胃痛,“疼得几乎直不起腰来”。当时并没有任何令她焦虑的事情发生,恐怖的梦似乎与她的胃痛有直接的关系。她仍然无法描述这个梦,但却谈到另一种感觉-窒息感。

病人母亲的资料有助于我们解释这个噩梦的起源。母亲身材高大丰满,用乳汁喂养孩子,母亲坚持这样的观点:任何问题都可以用吃东西来解决。在她看来,“照顾得好”的孩子就是“吃得好”的孩子。同时,母亲还是一个争强好胜且支

配欲很强的人。由于病人无法描述梦的内容,我们推论(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梦魇产生于孩子开始说话之前,而胃痛则与早期的进食经历有关。一种可能是,当病人还是婴儿时,当她已经吃得很饱或很满足不想再吃的时候,母亲坚持她要再多吃一些(这通常发生在孩子要求自己吃饭之前,母亲说,吃饱些,免得挨饿),因此出现了如梦中昏昏欲睡、窒息和胃痛的感觉。梦的内容再现了她队婴儿时期处境的感觉—自己是一个小斑点,被母亲巨大的圆形乳房或高大身躯所淹没。 这种梦支持了以下的假设:人类最初的生活体验,尽管无法用语言形容,但仍被记录下来并在今天重现。同时,早在出生时期的体验也被记录下来,并保存了过去曾经获得的信息。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最初出于本能,但不久就成为条件性或习得性的体验。例如,他会学习望向 脚步声传来的方向。如果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被记录在大脑中,那么今天我们在特定情境下感觉到的极度恐慌、愤怒和害怕,只不过是婴儿期所有感觉的再体验而已,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始录音带的重播。

欲进一步理解,我们需要了解婴儿发展的情形。在图7中,横线代表从母亲开始怀孕到孩子5岁这段时间。第一阶段为怀孕到自然分娩之间的9个月,这是个体体验到的最完善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方式属于与母亲共生的亲密状态。 接着是自然分娩,胎儿弱小的躯体在短短的数小时内被推出母体之外,来到一个与母体内环境反差巨大的新环境中。他完全暴露在陌生和极度恐惧的寒冷、粗糙、压力和噪音中,感到毫无支持、光亮、隔离和被遗弃。在瞬间,婴儿的脐带被剪断,他与母体分离,从此再无共生关系的存在。许多出生创伤理论假设,婴儿在分娩时产生的各种情绪都以某种方式记录在大脑中。很多人在极度压力之下都会做“下水道”之类的梦,这种情况支持了该假设的合理性。一个病人描述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被人从平静的水中抛到排水沟或下水道中,他还体验到加速度和压迫感,患幽闭恐怖症的人通常会有这种感觉。婴儿被铺天盖地的不愉快的刺激包围着,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由此产生的情绪即成为将来所有焦虑的来源。

很快啊,婴儿迎来了拯救者,有人将他抱起来,包在温暖的毯子里,搂在怀里,并接受舒适的“安抚”,这个阶段称为心理分娩(见图7

)。这些信息告诉婴儿,子宫外面得生活并非完全都是坏的,这种与母体亲密关系的恢复,点燃了婴

轻抚或亲昵的身体接触,是婴儿存活下来的根本。没有它,婴儿将会死去,不

是肉体死亡,就是心理死亡。一种称为消瘦的身体死亡,常常发生在孤儿院的孩子身上,这些孩子被剥夺了早期的爱抚,除了缺乏这些最基本得刺激外,找不出其他生理的原因解释死亡的发生。

这种时有时无的痛苦经验,常常使婴儿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中。在生命的

最初两年中,婴儿还没有掌握思维工具---语言,因此无法解释自己在世界上的

不确定性地位。但是,婴儿持续地记录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的情感,主要是与母亲的交往,这些情感与婴儿是否获得安抚直接相关。无论是谁,只要给予安抚就行。婴儿对自我的评价没有把握,因为好的感觉总是很短暂,通常会被不好的感觉所取代。最后,不确定性使他相信“我不好”。但是,到底在何时,儿童形成最后

的“我不好—你好”的结论呢?

在对婴儿和幼儿进行详细的观察后,皮亚杰认为,婴儿在出生几个月后就开

始发展因果关系(事物的前后联系),两岁时便完全认识因果关系。也就是说,

那些混乱的信息开始有秩序地以某种形式积累起来,从而使婴儿出现非言语的态度和结论成为可能。皮亚杰说:“在人生最初的两年里,随着感觉动作思维的发

展以及对宇宙万物相关联的解释,导致一种接近于理性思维的平衡状态的出现。”我认为,这种平衡状态在2岁末和3岁期间已非常明显,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看法的产物,即心理地位。一旦心理地位得以确定,儿童便产生具体的努力方向以及预测未来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些早期的智力过程虽然还不能“认识或阐述”真理,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对成功的渴望和对现实的适应:如果我不好—你好,那么,我该如何让你这个好人对我这个坏人好一点呢?这种心理地位也许并不令人舒服,但它却是孩子的真实印象,对孩子而言,这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因此,这就是一种平衡状态。孩子的“成人”让他第一次“理解生命的意义”、

解决阿德勒所谓的“生活的中心问题”—对他人的态度,同时也解决沙利文所说的“每个人都有永恒的自我态度”问题。

库比就心理地位的发展问题做了精辟的阐述:

做出某种特定的推论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在生命的早期,有时在出生的最初

几个月,有时稍晚些时候,经常会建立起一种出于中心位置的情绪地位。。。。。。

临床诊断证明,一旦该情绪地位在早期生活中得以建立,就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会自动地反映到个体以后的生活中。最终这种态度可能成为个人生命中的保护神,也可能是他一生的致命弱点。由于这种心理地位可能建立于婴儿出现言语之前,对大多数婴儿而言,出现在他们识别象征符号之前,因此该心理地位可能是影响人类神经症发展过程的最早的因素之一。。。。。。无论何时,这种情绪地位总是令

人痛苦。。。。个体需要终其一生,再次运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与之对抗,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接着,库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否这些心理地位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有所改变?我认为会。尽管造成这种心理地位的早期经验无法被擦拭掉,我仍然认为早期的心理地位可以改变,因为凡是已决定的以后都可以被推翻。

沟通分析理论把人际交往中可能采取的心理地位分成以下四种:

1.我不好—你好

2.我不好—你不好

3.我好—你不好

4.我好—你好

在我开始阐述每种心理地位之前,我要先谈谈我对它们的观察。我认为,在出生后第二年末,有时在第三年,就已经在前三种地位中选中一种。我不好—你好,这是根据人生第一年经验而产生的最早的暂时性决定。第二年末,这个决定要么更稳固,要么转变到第二种(我不好—你不好)或第三种(我好—你不好)心理地位。一旦某种心理地位得以建立,儿童就会始终坚持他所选择的心理地位,并终生受其支配。这种心理地位将伴随他的一生,除非后来他有意识地将之改变成第四种地位。通常人们不会反复地改变他们的心理地位,前三种心理地位的建立完全取决于他们得到安抚与否,这三种地位在婴儿出言语之前的已建立,它们是结论而不是解释,也不仅仅只是条件反射,它们是皮亚杰所说的认识因果关系过程中的心智活动。换句话说,它们是儿童的“成人”信息加工后的产物。

我不好—你好

这是儿童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地位,是儿童根据出生和婴儿时期的经验得出的逻辑推论。这种心理地位也有“好”的方面,因为存在安抚。每个儿童在生命第一年都曾被轻轻地拍抚,因为他必须被抱起来照顾。没有这些最基本得安抚,婴儿不可能存活下来。同时,也存在“不好”的方面,那是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正是由于儿童积累了大量的“不好”的感受,他才因此做出“我不好”的结论。在向病人或一般人解释沟通分析理论时,在谈到“不好的儿童”的起因和存在时,我发现他们的普遍反应是“你说的对,就是这样”。我相信,承认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不好的儿童”是唯一可以解释并治疗人生游戏的方式。

由于心理游戏的普遍性,因此推论“我不好”在人群中的普遍存在也变得合情合理。阿德勒正是在这一点上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性”并不是人生奋斗的基础,普遍存在的自卑或“我不好”的感觉才是。阿德勒认为,儿童由于身材矮小和无助,必然感到自己比周围的大人卑微。沙利文深受阿德勒的影响,而我则深受沙利文的影响,在他去世前5年,我一直跟随他做研究。沙利文对精神分析理论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人际关系”或称为“交流”的概念。他认为儿童完全依赖他人对他的态度进行自我评价,他将之称为“反映式评价”。他说:

儿童缺乏必要的手段和经验来准确地描述自我,因此唯一能产生指导作用的就是他人对他的反应。他无力质疑这些评价,由于无助不敢挑战或反驳它们。他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最初通过情感交流、之后通过语言、手势和行动传递过来的评价。。。。。。这样,生命早期习得的自我态度会伴随个体一生,它们也可能会受到某些重大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得以调整。

持有第一种心理地位的人容易受到他人的摆布,他非常需要安抚或认可,这

是早期需要身体安抚的心理表现形式。这种心理地位具有希望,因为它有安抚的来源---你好,尽管安抚并非持续不断。这样,“成人”就会有事可做:我该做什么才能获得安抚或认可?通常情况下,持有这种心理地位的人会有两种生活方式:

第一种,生活在确定“我不好”的脚本*中,这是“儿童”在无意识状态下创作的。由于被周围的“好人”包围太痛苦,这种脚本会促使他逃避生活。这些人可能会通过伪装寻求安抚,或沉湎于幻想式的生活中,通过“如果我。。。。。。”“当。。。。。。”等想法获得心理平衡。另一些人的行为则会令人厌恶(负面安抚),结果只是再次验证“我不好”,这就是所谓的“坏小孩”特点---你说我不好,我就不好给你看。在人生道路上,这种孩子以脚踢、手抓、吐口水的方式聊以自慰,它们无法得到正确的人生认识,只是认定人生就是“我不好—你好”。这种认识

极其悲哀,若它持续存在,则会将一切引向绝望,最终的结果不是放弃(被送入精神病院)就是自杀。

另一种更普遍的方式是通过“相反的脚本”(也是无意识的)求助于“父母”中的信息,如“如果。。。。。。你也能变好”。这种人会寻求朋友的帮助,或与那些“父母”较强的人联系,因为他需要很多的安抚。“父母”越强,安抚越好(因

为安抚只来自好人,父母是好的,就像刚出生时一样)。这种人热切地、心甘情

愿地听从于别人的要求。我们当中某些“最优秀的人”,就是总在通过努力以获

得别人的赞许。然而,这种生活就好像一辈子都在爬山,一旦登上一座山的山顶,马上发现还有其他的高山等待攀登。“我不好”写下了他们的“人生脚本”,而“你好”(我想成为你一样的人)造就了相反的“脚本”,但二者都不能产生幸福感或永久的价值感,因为整个心理地位没有改变,仍然是“我不好—你好”。

一旦这种心理地位得到揭露和改变,借助于“相反的脚本”所建立的成就和

技巧,个体可以通过“成人”建立一个全新并有意义的生活计划。

*脚本分析是一种揭示早年决定的方法,就如何生存而言,早年决定是无意识的,我这里提到的是一般性的脚本和相反脚本,一批著名的沟通分析学教开展了早期脚本的分析,他们是:伯恩、恩内斯特、格罗德等。

我不好—你不好

如果所有的儿童在婴儿期都认为“我不好—你好”,那么第二种心理地位“我不好—你不好”是如何产生的呢?“你是好的”发生了什么事?安抚的来源又有哪些变化呢?

在人生的第一年末,儿童身上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他开始学习走路,不

再需要别人抱起来才能移动。如果他的母亲很冷漠,不愿去安抚孩子,在孩子出生第一年迫不得已才去照顾他,那么,孩子学习走路则意味着他的“婴儿”时代的结束,安抚也随之完全消失。而且,惩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因为他能够自己爬出小床,碰触他能接触到的任何东西,并且一刻也闲不住。甚至自我伤害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如经常被绊倒或滚下楼梯。

如果说第一年的生活还比较舒适和安逸,那么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安抚也消

失殆尽。如果这种被遗弃和痛苦的状态在第二年里迟迟没有缓解,孩子就会形成“我不好—你不好”的结论。在这种心理地位下,“成人”停滞发展,由于缺乏安抚的来源,“成人”的主要功能—获得安抚—受阻并停止发展。这种心理地位下的儿童会自暴自弃,放弃希望,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最终可能在精神病院中度过一生,他的行为变得完全退缩、退化,似乎想退回到1岁时所经历的生活,那时他感受到了人生中唯一拥有的安抚。

很难想象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得到任何安抚。即使是不愿意安抚孩子的母亲,也有能力照料5第二种心理地位的孩子,事实上,她们确实给孩子带来了安抚。但是,一旦一种心理地位得以建立,儿童的所有经验都有选择地被用于解释和支持该心理地位。如果一个人认为“你不好”,他会认为所有的人都如此,即使别人是真心实意的,他也会拒绝别人的安抚。最初的结论已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因此新的经验很难打破它。这即是心理地位的本质—具有决定性。而且,持有这种心理地位的人,已经停止使用“成人”分析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即使在治疗中也很难触及到他们的“成人”,尤其当治疗者也被病人列入到“你不好”之列时。

只有在一种情形下“我不好—你不好”才成为最初的心理地位,而不是第二种心理地位,那就是自闭症的儿童。这种孩子可看作心理上尚未出生。婴儿自闭症是不成熟的器官应对外界巨大压力的反应,任何安抚都无法传递给他。自闭症儿童在最初关键性的几周里,感到自己没有得到“营救”,就好像他在被无情地驱赶到一个灾难性的生活之后,却发现那里原来没有任何人。

斯科伯勒认为,生理因素和缺乏安抚导致了儿童的自闭症。生理因素指的是一种严重的刺激障碍,导致儿童感觉不到安抚。儿童可能并非完全缺乏安抚,而是丧失了对安抚的感觉以及感觉的累积。这类婴儿被父母看做为没有反应的儿童(他不喜欢被抱着,他只喜欢躺在那里,他与众不同),曾给予的安抚也被终止,因为“他不喜欢被人抱着”。一些科学家认为,比平时更强烈的安抚可能有助于克服这一障碍。

我好—你不好

一个最初认为父母“好”而又长久受到他们虐待的孩子,会转到第三种心理地位,即有犯罪倾向的地位:我好—你不好。这种心理地位有“好”的态度,它究竟从何而来?既然“你不好”,安抚的来源又在哪里?

这种心理地位形成于儿童两三岁之时,但这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如果两岁的儿童认为“我是好的”,是否意味着他的好是“自我安抚”的产物?如果是这样,这么小的孩子如何自我安抚?

我认为,当儿童治疗自己严重而痛苦的伤口时,这种自我安抚确实存在。通常所说的“被殴打的孩子”,是指那些被殴打得很厉害以至皮开肉绽、筋断骨折的儿童。任何人被打得骨头断裂或有大片淤血时都会感到极度的痛苦,对“被殴打的孩子”而言,最常见的创伤是肋骨断裂、肾脏受伤或头骨破裂。对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来讲,肋骨断裂后没呼吸一次都伴随着伤痛,还有剧烈的头痛,那是

怎样的一种感觉!在美国,每一个小时就有5个儿童因父母的毒打而致伤。

我认为,儿童的伤口逐渐好转之时,正如“他躺在那里舔自己的伤口”,他独自一人体验到一种舒适的感觉,即伤口的好转与所经历的痛苦形成巨大的反差。此时,他感觉到,即使你们谁也不管我,我也会好起来的。等着瞧吧,我自己可以好起来。当残忍的父母又露面时,他恐惧得缩成一团,害怕毒打再次发生。你们伤害了我,你们不好,这就是“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许多犯人都持着这种心理地位,在他们的早期生活经历中都遭受过严重的身体暴力。

这样的儿童体验到了残酷,还有生存之难。以前发生的一切,以后可能会再度发生。我活下来了,我还要继续活下去!他拒绝放弃生命,等他长大成人,他开始反击。他见识过暴力,也知道如何残忍。他得到了自己“父母”的允许,变得凶狠、残忍。尽管他学习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在温文尔雅的假面具之后,但仇恨一直支持着他。卡尔查斯曼说:“没什么比‘仇恨’更能支持一个人的精神,恨比恐惧更强。”

“我好—你不好”是这类儿童的生存之道。无论对儿童还是对社会而言,他们一辈子都拒绝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无疑是个悲剧。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事,他都无法可观地判断自己应付的责任,而总是在指责:“都是他们的错。”“都是因为他们。”那些积习难改的罪犯就是如此。他们缺乏良心,坚信无论做了什么事,他们都是对的,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这种情况一度被称为“道德低能”,实际上,这类人拒绝接受别人是好的的这一事实。对这类人的治疗变得很困难,因为在他们看来,治疗师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不好”的。这种心理地位最终可能演变成杀人,凶手甚至认为他们这样做合情合理(同样,他们认为自己坚持的“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也是合理的)。

持着“我好—你不好”心理地位的人,深受安抚剥夺之苦。只有安抚者是好的时候,安抚才是好的。但既然世上没有“好人”,那么何来“好的安抚”呢?这样的人需要一群惟命是从的人来恭维和安抚他,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深知这些安抚不真实,因为他首先需要自我安抚。那些人越恭维他,在他看来越低贱,直至某一天他将他们全部抛弃,再找另一群恭维者。“靠近点,我才能给你。”这是老一套,但每次都以次开始。

我好—你好

“我好—你好”是第四种心理地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它与前三种心理地位有着本质的不同。前三种心理地位是无意识的,在生命早期已经形成。“我不好—你好”最早形成,大多数人的一生持有该心理地位对那些特别不幸的孩子,他们可能形成第二种和第三种心理地位。到3岁时,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地位。决定生活地位是婴儿“成人”的主要功能之一,通过它来理解生活,对混乱的情感和外部刺激做出判断。这类见解来源于“父母”和“儿童”中的信息,它们建立在情感和印象的基础上,未受外界影响和改变。

第四种心理地位“我好—你好”是有意识的、能用语言表达的决定,不仅包括了大量的个体和他人的信息,而且还包括了哲学和宗教等抽象概念中尚未经历

过得可能性。前三种心理地位基于情感,第四种心理地位基于思维、信念和行为。前三种与“为什么”有关,第四种与“为什么不”有关。我们对“好”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我们个人的经验,而是使其抽象化,最终适用于所有的人。

我们不是从一种心理地位跳到另一种心理地位,这是我们的决定,是转变的体验过程。在形成最初心理地位的生命早期,人们持有的各种信息还无法形成第四种心理地位。有些幸运的孩子,从小就有人帮助他们,让他们置身于能证明自己和他人价值的环境中,从而能顺利地形成“我好—你好”的心理地位。

但不幸的是,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们最常见的心理地位是“我不好—你好”,而解决这种心理地位的方式通常是玩游戏。

伯恩对“游戏”的定义是:

游戏是一系列不断发展的互补的隐性交互作用过程,它将产生明确的和可预测的结果。可以把游戏描述成一套重复发生的交互作用,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却暗含着隐匿动机。更通俗地说,游戏是埋伏着陷阱和机关的一系列活动。

我相信所有的游戏都来源于孩童时期的简单游戏。如果我们观察3岁孩子,很容易看到以下的情形:“我的比你的好”。这种游戏可以暂时缓解“我不好”所带来的沉重的心理负担,问题的本质是,我们要牢记“我不好—你好”对3岁儿童的含义。“我不好”意味着:我只有60厘米高,我很无助,我毫无自卫能力,我很脏,我没有一件事做得对,我很笨,并且,我不会说话,无法让你们理解我的感觉。“你好”则意味着:你180厘米高,你有权利,你总是对的,你能回答一切问题,你很聪明,我的生死掌握在你手里,你可以打我,伤害我,但你仍然是好的。

任何能缓解这种不公平状态的事,都受到儿童的欢迎。吃一大盘冰激凌、排队时乱挤到前面、嘲笑妹妹的错误、打弟弟、踢小猫、买更多的玩具,所有这些都可以暂时缓解儿童的压力,尽管这样会产生其他的新麻烦,如被父母揍、被小弟弟打、被小猫抓或者发现别人的玩具比自己的还多。

成年人常沉溺与复杂的“我的比别人强”的游戏中,一些人拼命赚钱获得一时的解脱,他们住的房子要比邻居更大、更好;甚至某些人刻意表现出谦逊:我比你卑微。这些做法都建立在阿德勒所说的“导向性虚假”观点之上,它们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解脱,但其实可能已经是大难临头,巨额的贷款和账单已宣判他要终生劳役。第七章将详细地阐述游戏,并将其视为导致灾难的解决方式,它融合了最初的痛苦,并强化了“我不好”的观点。

本书的目的在于阐明,使人们恢复自信变“好”的唯一途径在于,了解造成前三种心理地位的童年困境,然后证明今天的行为和这些心理地位的关系。

最后,我们必须懂得“我好—你好”是一种心理地位而不是情感。今天的决定不能抹去“儿童”中不好的记录。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开始收集那些“好”的记录,在那些正确判断了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和伦理道德支持的成功中,收集来自“成

人”而非“父母”和“儿童”所记录下来的“好”的信息。如果一个人在解放了的“成人”帮助之下收集了大量“好”的信息,数年后,他可以确定地说:“我知道这种心理地位是可行的。”这种心理地位之所以可行的原因在于它不追求一时的快乐和安逸。

一天,在我的治疗小组中,一个离过婚的年轻女士很生气地抱怨说:“让你和你的那个‘好’理论见鬼去吧!昨晚,我去参加一个聚会,我尽可能地让自己表现得更好,我想,每个人都是‘好’的。然后,我走到一个我认识的女人身边,我说‘有空到我家来喝杯咖啡好吗?’她的回答一下子令我矮了半截,她说:‘好啊,我想和你一起喝咖啡,不过你要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陪你瞎聊的。’你的理论只适用于动物。。。。。。一点用也没有!”

但我们提出一种新的见解时,来自于个人和社会的风暴不会马上平息,只有“儿童”才渴望立竿见影,就像冲调速溶咖啡一样,30秒得交谈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成人”知道耐心和信念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保证,当你采取“我好—你好”的心理态度后,你马上就会有好的感觉产生。我们一定要十分小心,旧存的记忆在现今仍会出现;但当我们意识到它以破坏性的方式重演时,可以选择将其关闭。旧存的记忆可能破坏我们以新方式生活的信念,而新的生活方式最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和不同。同时,“成人”也可以分辨别人的“儿童”反应,并能对此采取相应的对策。

这种变化的发横以及这种变化如何成为可能,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详细阐述。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同步试卷及答案

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 B .乙图中的漫反射不避循光的反射定律 C .丙图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大于月亮像到水面的距离 D .丁图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日食美景 B .天空彩虹 C .耀眼幕墙 D .林间光柱 4.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 .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C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 .在公园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拱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D .雨后彩虹 A .凿壁借光 C .水中倒影 B .太阳灶聚光 甲 乙 丙 丁

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食是光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大 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太阳光是白色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8.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9.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A.不反射光B.能折射光C.发生镜面反射D.发生漫反射 10.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45° 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训练(含答案)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 红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紫光 2.一束激光自左边与水平面成 40°角的方向射来,现要利用平面镜把这束激光沿水平方向向右反射出去,则平面镜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应为() A. 10° B. 20° C. 40° D. 80° 3.下列现象中,含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4、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5.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6.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7.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苏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 章节过关测试【含答案】

苏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过关测试 一、单选题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2.以下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皎洁的月光 B.晶莹的露珠 C.璀璨的钻石 D.漂亮的萤火虫 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图中纸板B可沿折缝ON向后翻折。现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则() A.入射光线沿逆时针转动时,入射角会减小 B.增大过程中,反射光线应沿顺时针转动 C.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没有反射光线 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会立即消失 4.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应在() A.甲 B.乙 C.丙 D.丁 5.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A.轿车上中兴 B.轿车上兴中 C.公交车上中兴 D.公交车 上兴中

6.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幻影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7.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黄、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绿、蓝 8.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9.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形的 B.圆形的 C.“▽”形的 D.无法判断

3感觉与知觉

三感觉与知觉 1 什么是感觉 (1) 2 感觉的作用 (4) 知觉的特性(1) (4) 知觉的特性(2) (9) 三感觉与知觉 1 什么是感觉 我们经常用到感觉这个词,但是我们的表达,不一定是心理学家所理解、所研究、所定义的感觉。比如说有的同学说,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其实这指的不是感觉,指的是你的情绪反应,你对她的爱慕。还有的同学说,我对这个事情有感觉,或者说我感觉我对这个事情有感觉,这其实指的也不是感觉,指的是你的意识,是你对这个感觉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感觉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感觉是我们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我们各种感官系统的一种个体属性直接的反应。我们可以理解成什么是感官系统,什么是感官系统它的一种反应。 感官系统从感官的接收信息的方式来讲,应该分成五大感官系统:视觉系统、听觉系统、皮肤触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感官系统采收了、接收了我们周围世界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有一个直观、直接的反映。 对感官系统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解释:它的信息的来源;我们的感官的生理器官;它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人类的五种感官、五种感觉,它的感官系统,它的信息来源,以及相对应的产生的心理的现象,包括视觉。视觉是我们人类最丰富的感觉,大概将近有70%我们周围世界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来加以接受理解的。视觉包括它的感官系统——眼睛我们看一看眼睛的结构,在这五种感官系统中,它就像一个侦察兵,搜集到我们周围世界的各种刺激,然后通过神经通道反射给我们的大脑皮层,让我们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直观的认识。 眼睛中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感受图像的细胞,一个叫视锥细胞,一个叫视杆细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视觉系统,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印象,这些印象包括我们的颜色视觉,正是因为有了颜色视觉,我们周围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的视觉系统也会让我们犯错误,这就是视错觉现象,还有一种视觉现象,引起我们心理学家的关注,叫做时间效应。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月光下的人影 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 D、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 3、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

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 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h1>h2 D、h1=h 24、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A、 B、 C、

D、6、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 A、 B、 C、 D、7、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第三章---光现象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基础达标 1.光源的概念:,光源可分为和。 2.我们把一束色光被分散为几种色光的现象称为:现象,太阳光可以被分散为,,,,,,七种色光,这是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的。 3.光的三原色是指:,,;其它色光均可由三色光按照的混合而成,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得到光。 4.颜料的三原色是指:,,;其它颜色均可由颜料的三原色按照的混合而成,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得到色。 5.透明物体可以过和物体颜色的光,和物体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可以和物体颜色的光,和物体颜色的光。 6.光具有,光能还可以转化为、、。 7.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称为,色散光带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的不可见光称为红外线;色散光带光外侧存在能使相机底片的不可见光称为紫外线。 8.红外线是英国科学学家发现的,紫外线是德国科学家发现的。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有,,。 9.红外线具有,,的特性,主要引用有,,。 10.紫外线具有,,的特性,主要引用有,,。 1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12.表面是的镜子称为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 ,。以上规律可总结为:物与像关于平面镜。 13.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步骤为:(1),(2)。 14.在做平面镜成像的试验中,要用色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是因为茶色玻璃既可以光,也可以光。 15.虚像的特点为:,,。 16.平面镜的应用有:,;危害有:。 17.光照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入射角是指:与的夹角,反射角是指:与的夹角。 18.反射定律可表述为:(1)、、在同一平面,(2)与分居在法线两侧,(3)等于。并且反射光线的光路是。 19.光的反射可分为反射和反射,二者遵循反射定律。光的反射的应用有。 20.反射面是的镜子称为凸面镜,具有作用;反射面是的镜子称为凹面镜,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 (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 3.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 4.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 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 (2)适应现象 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 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 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 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 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 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 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 觉得苹果是酸的)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 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 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 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2011年大纲]: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 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 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 用 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 [辅导讲义]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可以说是感觉 的敏锐程度。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是衡量感觉的一个 尺度。 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 和差别感受性,分别用绝对感觉阈限 和差别感觉阈限 来衡 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不是所 有的刺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性质要适宜外,刺激还必须达到适当的 限度。女 口:手表、尘埃对人的刺激。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 感觉阈限,而对 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 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即感觉阈限的值越小,说明感觉性就越高。差别感受 性和差别 感觉阈限: 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尽管刺激强度又发生了变化, 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强度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 女口:在原有100克重量中再 加上1克,人们感觉不出它的变化,一定要加上3克或更多一些,人们才能觉察 出前后的 两种重量的差异。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叫 差别感觉阈限,而这种对 同类刺 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也 成反比关系。 早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德国心理学家韦伯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 如 △ (3) (4 )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3章《光现象》单元检测 有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3章《光现象》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 “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2. 英国媒体报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用三束单色激光照射特制的“扩散器”,使三束激光均匀混合,从而得到需要的色光,而且光色可调。该技术有望制造出更好的照明设备。对此技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复色光 B.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单色光 C.要得到白光,三束激光的颜色应分别是红、绿、蓝 D.改变三束入射激光的强度比例,可以得到任何颜色的光 3. 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 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 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 数值。下列与红外线测温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 A.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 B.红外线是声波的一种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D.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 4. 随着支付宝和微信的普及,扫描二维码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 活中的一部分。用扫码仪扫描如图所示的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上白色区域反射所有色光 C.二维码上黑色区域反射所有色光 D.二维码上每个区域都反射所有色光

5.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B. C. D. 舞台激光海市蜃楼绿树成荫水中倒影 6.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则她在镜中的像()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7.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8. 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可以避免行车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干扰。轿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 A.与后方同行的车辆重合 B.与前方同行的车辆重合 C.在后方同行车辆的上方 D.在前方同行车辆的上方 8 9 10 9.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 章节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试卷 第三章光现象 一、单选题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 “皓月”是人造光源 B. “皓月”是自然光源 C.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2.以下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皎洁的月光 B. 晶莹的露珠 C. 璀璨的钻石 D. 漂亮的萤火虫 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图中纸板B可沿折缝ON向后翻折。现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则() A. 入射光线沿逆时针转动时,入射角会减小 B. 增大过程中,反射光线应沿顺时针转动 C. 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没有反射光线 D. 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会立即消失 4.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应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A. 轿车上中兴 B. 轿车上兴中 C. 公交车上中兴 D. 公交车 上兴中

6. 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 拱桥倒影 B. 海市蜃楼幻影 C. 立竿见影 D. 毕业合影 7.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 黄、绿、蓝 B. 红、黄、蓝 C. 红、黄、绿 D. 红、绿、蓝 8.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9.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 “△”形的 B. 圆形的 C. “▽”形的 D. 无法判断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感觉与知觉(四)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感觉与知觉(四) 一、简答题 1. 简述感觉的分类。 答案: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远距离感觉包括视觉和听觉,它们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事物的信息。近距离感觉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包括味觉、嗅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的信息来自身体内部,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平衡觉由位于内耳的感受器传达关于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 2. 简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答案:(1)收集信息;(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4)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3. 简述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答案:(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2)为了产生感觉,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数量;随着刺激的强度增大,感觉也在加强,即感受性也在加强; (3)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会破坏感受系统的正常活动,太强或太弱的刺激量,并不能被人觉察。 4. 简述韦伯定律。 答案: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5. 简述视觉产生的机制。 答案:(1)眼睛。①眼睛的构造。②网膜上的感光细胞。(2)色觉理论。①三原色说。②拮抗理论。 6. 简述色觉理论的两种学说。 答案:三原色说与拮抗理论为色觉理论的两种学说。三原色说是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的,也称杨一黑理论。他们提出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人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原色最敏感。以不同比例混合这三种原色,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拮抗理论也称四色说。黑林提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

期末复习:《光现象》(第三章)

第三章 光现象 【知识点梳理】 (一)、光的色彩和颜色 1、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几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有 。 a 、红宝石 b 、蜡烛 c 、电灯(开关断开) d 、太阳 e 、月亮 f 、通电的手电筒 g 、恒星 2、光的色散:白色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色的彩色光带,白纸最上面的光线的颜色 ,最下面的光的颜色是 ;如果在三棱镜 和光屏之间再倒放一只三棱镜,在后面的光屏上光的颜色为 色,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性。请列举出日常现象中与光的 色散有关的现象: 。(列举一例即可) 3、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的色光,透明物体只能透射 的色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 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 色光,所以电影院的银幕都采用的是 色。红色的追光灯照在主持人白衬衫和蓝裤子上,则主持人的衬衫呈 色,裤子呈 色。 4、光(颜料)的三原色:如右图所示,图 是色 光的三原色,请问1区是 色,请问2域是 色;乙图是学美术的同学所用的三种颜色,可以调制出各种颜色,请问3区是 色,4区是 色。 5、光的能量: 下面几幅图共同说 明 了 ,这四幅图分 别反映了光能转为 能、 能、 能和 。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以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会 (上升/下降)(如图),这是因为红光外侧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光,它是 ,它具有 效应。试举出其具体的应用: 。(列举两例) 2、由于人类大量地使用氟利昂造成地球臭氧层空洞,给人类带来具大的伤害,主要是太阳光中的 造成的,它的最显著的性质是 ,例如 就是应有它的这一性质制成的。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却对人有害。请写出一种预防过量紫外线照射的措施: 。 (三)、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试列举三例应用其特性的例子: 、 、 。 2、如图是日食的形成情景,日食是由于光的 绿 红 1 2 甲 红 3 蓝 4 乙

注意、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注意、感觉与知觉 〔思考·练习〕 一、注意 一、填空: 1.注意的基本特征是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保证人们有选择地加工外界信息的必要条件。 2.注意不是独立的______,是伴随感知、记忆、思维等出现的一种共同的______。 3.“一目十行”是关于注意的______的描述。 4.有意后注意不同于有意注意,因为它______,它不同于无意注意,因为它______。 5.注意的种类按其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例如,有一天阿基米德刚坐进浴池,便发现池内水位上升,此时的注意即______,这使他惊喜不已,他立即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此时注意即______,最后提出了著名的流体力学定律。 6.影响注意广度的几个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7.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______,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______方面的特征。 8.注意的外部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9.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______。人在集中注意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______,由于______诱导,大脑皮层的邻近区域就处于______。 10.注意的指向性显示出人的认识活动具有______。 11.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心理活动______无关事物,而且也______无关事物。 12.我们听到钟声时,一时听到,一时又听不到,或者感到钟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注意的这种______的变化,称为注意的______。 13.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______和引起注意转移新事物(新活动)的______。 14.注意的分散是由______的干扰或由______的长期作用所引起。 15.注意的品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单项选择: 1.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时,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上,这是()。 ①注意的分配能力好②注意的范围大③注意转移的快④注意的稳定性好 2.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 ①注意的转移②注意的分散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范围 3.组织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是()。 ①消除学生的无意注意②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③组织和利用两种注意转移规律④组织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 4.“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①有条件的②无条件的③还可能的④以上一个也不是 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是()。 ①根本不相关的②基本相同的③可以相互转移④可以相互替代 6.下列事物哪些是有意注意()。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月亮,钻石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5、太阳能电池板: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为内能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红外微波炉)。 7、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灭菌(医用紫外线灯) 9、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应用: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月亮运行到了太阳和地球的中间 月食:地球运行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 小孔成像:①形成原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 ③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光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位置不变,物到孔的距离越近(远)像越小(大),物位置不变,光屏到孔的距离越远(近)像越大(小)】(简记:像定物远像变大;物定像远像变大)。④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而与孔的形状无关。(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10、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来分别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模型,光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方法叫建立模型法。 1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①选择茶色玻璃板,在较暗的地方做实验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选用两个一样的棋子: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③用薄点的玻璃板原因:防止成两个像 ④无论怎么移动物体,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⑤成像特点:成正立的虚像物和像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⑥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比如潜望镜、反光镜、后视镜、水中倒影等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感觉P42 2.知觉P60 3.感受性P45 4.感觉阈限P45 5.绝对感觉阈限P45 6.差别感觉阈限P46 7.适应P50 8.明适应P52 9.暗适应P52-53 10.社会知觉P72 11.首因效应P74 12.晕轮效应P76 13.社会刻板印象P77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 )P60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表象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P42 A.反映 B.知觉 C.感觉 D.直觉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表,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P42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4.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P44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5.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P45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6.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P45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P46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P50 A.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P60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P61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P64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 )P65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P65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P62-63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 )P76 A.首因效应 B.定势作用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6.古人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P50 A.实践活动的影响 B.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 )P52-53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 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P53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2011年大纲]: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可以说是感觉的敏锐程度。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是衡量感觉的一个尺度。 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分别用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性质要适宜外,刺激还必须达到适当的限度。如:手表、尘埃对人的刺激。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而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即感觉阈限的值越小,说明感觉性就越高。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尽管刺激强度又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强度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如:在原有100克重量中再加上1克,人们感觉不出它的变化,一定要加上3克或更多一些,人们才能觉察出前后的两种重量的差异。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而这种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早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德国心理学家韦伯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如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现光象》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黑板“反光”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是因为() A. 反射处入射光太暗 B. 反射处发生漫反射 C. 反光处黑板发生镜面反射 D. 反光处表面光滑,反射性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验钞机是红外线的一种应用 B. 红外线夜射仪发出的是红外线 C. 紫外线是紫色的 D. 医院里常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放大镜把字“放大”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D.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A. 5m B. 4.6m C. 4.2m D. 3.3m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于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常常用紫外线来鉴别真伪 B. 电视机遥控器通过红外线遥控电视 C. 看到河水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 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7.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 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8.如图T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青山在平静的水面上清晰地映出倒影,则倒影是() A. 青山的影子 B. 青山的实像 C. 青山倒立的虚像 D. 青山正立的虚像 10.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 15° B. 20° C. 30° D. 60° 11.以下物品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是() A. 照相机 B. 投影机 C. 穿衣镜 D. 放大镜 12.下列四种光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 A.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B. 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 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D. 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 13.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 B.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 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D. 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14.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 水中“弯折”的筷子 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天空的彩虹 D. 倒映在水中的山 15.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去时()

初中物理 第三章《光现象》测试卷

第三章《光现象》测试卷 一、选择题: 1.(福州市)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2.(莆田市)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3.(泉州市)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 A.人影形成 B.水中倒影 C.凿壁借光 D.傍晚落日 4.(茂名市)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折射5、(梅州市)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 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6.(贵阳市)在下列的一些生活场景中,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特点的是A.在树阴下“躲太阳”B.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C.对着平面镜梳妆D.站在岸边观赏水中的游鱼 7.(株州市)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8.(株州市)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树影婆娑9.(株州市)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第三章光现象习题

1.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 分) 如图 2. 如图 同 ( A . B . C . D . 3. 4. 5. 6. 光现象 姓名 班级 得分 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話入水中騎 祀笔奸隈背捕了 A 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 颜 色 ) A 处应是紫光 只有AB 之间有光 将照相底片放到 AB 范围B 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将温度计放到 AB 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正确的说法是 水中Jj 的创粥 2, 圏1 C 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 的 光 紙子在平 面览申轴瘵 D AB 范围内观察到不 则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 正 ( A . C . B . D . 如图 于 ( 确 平面枕 ) 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 2.1米 小春距离她的像 5米 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 4.6米 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1米 检先視力 视力表 1所示, B 处 ) CD 为竖直挂在墙面上的平面镜,位于 的乙同学。在这一现 A 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 象C 寸角 3 如图所示的四中事例中, 应用了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太讯的械皿 :成阳的实际位置 7.利用紫外线可使荧黄光物质发生荧光, A .验钞机 B .遥控器 人们制成了 C . 微波炉 D . ( ) 超声波诊断仪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检测试卷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12山东德州,第2题)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 (2012 重庆,第2题)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3.(2012福建福州,第6题)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4.(2012福建福州,第9题)如图3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0角,则: A.入射角是30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0 C.反射角是600 D.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0 5.(2012江西,第11题)如图7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6(2012江苏泰州,第32题)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7(2012江苏无锡,第5题)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8.(2012山东泰安,第2题)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 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如图所示。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9.(2012上海,第5题)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 红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紫光 10.(2012四川成都,A卷第1题)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图1 A.海市蜃楼B.水面“折”C.水中倒影D.手影

第三章 光现象

课时训练(三) 光现象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扬州]如图K3-1所示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图K3-1 2.[2019·苏州]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 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 3.[2019·泰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4.[2019·南京]如图K3-2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图K3-3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图K3-2

图K3-3 5.[2019·无锡]若要使图K3-4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图K3-4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6.[2019·临沂]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 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 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 D.做多次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7.[2018·苏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且比入射光线弱 C.红、黄、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D.红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二、填空题 8.如图K3-5所示,小明想通过A、B、C三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图K3-5 9.[2019·淮安]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