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

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

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

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

5、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

2、私人办学

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

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

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

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

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

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

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

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4、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古罗马三个阶段的教育体制:

1、共和早期,家庭教育,目标是培养农夫、军人

2、共和后期,私立学校,演说家、政治家

3、帝国时期,国立学校,忠诚的官吏和顺民

2、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

著作:《雄辩术原理》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

他强调以下观点: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他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1培养雄辩家、政治家; 2教育适应天性,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3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4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5重视学前教育

教育理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并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教师的要求。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教会教育机构: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1、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成为专门的职业;2、新

兴的城市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3、东西贸易

往来,十字军役的促使,西方出现古代文明,充实大学内容;

4、世俗政权与教皇的斗争,使大学有了立足之地。

4、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办的2、大学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3、流动教学;

4、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

5、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辩论之风。

5、中世纪大学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大学,由学生主管校务。另一种是先生大学。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家、著作

A.维多里诺(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创建了孟都亚宫廷学校

主要教育实践:①创建了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优美的学习环境-快乐之家;②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③精心组织户外活动,改革教育方法;④重视道德教育

B.伊拉斯谟(尼德兰思想家)

16世纪早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教育理论家,曾在兄弟会创办学校,代表作《愚人颂》教育方面代表作《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论童蒙的自由教育》《论儿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

教育思想:①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②注重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校的作用。③指出个人发展依赖三个因素,自然、教导、练习;④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教学;⑤学习既需勤奋努力,有需要培养兴趣;⑥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作用,注张师生友爱和睦

C.托马斯?莫尔(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创始人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乌托邦》中

教育思想的社会学基础:“乌托邦”基本特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消灭差别

主要教育观点:①首倡普及义务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

②规定广泛的学科,提倡直观教学和本语教学;

③重视承认教育,主张消灭体脑对立;

④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主张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拉伯雷(法国思想家教育家)

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代表作《巨人传》

教育观点:①对中世纪封建主义教育进行讽刺、鞭挞;②对人文主义教育加以赞扬、肯定;③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第九章17~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1、17~18世纪英国教育

学校类型

初等教育:慈善学校(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星期日学校,感化学校,妇媪学校,围篱学校

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和公学

公学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2、英国教育双轨学制:贵族,文法学校或公学——大学

劳动者,小学——职业训练

3、洛克

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

《教育漫话》提到体育、德育、智育,并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叙述

4、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

爱尔维修法国唯物主义代表者,人人智力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万能论;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丢的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

陷入了唯心主义。主张改造旧学校,由国家创办世俗学校。

狄德罗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国家办教育的思想

拉夏洛泰国家办教育的思想

5、在法国革命中先后上台的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分别制定了有代表性的三个教育改革方案,既塔列兰教育法案(1791年)、康多赛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1792)、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1793)从主体上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其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提出了课程及年限互相连接的学校系统的构想;

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共同要求。

6、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教育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创始人是巴西多。

7、1774年巴西多编出包括多种科学基础知识的《初级读本》,该书附有100帧插图,被誉为18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8、在中等教育方面,普鲁士的文科中学相当于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是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

1708年,哈勒学园副教授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数学、物理学、机械、天文、地理、法律、制图、绘画及宗教科目。

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是欧洲第一所新式大学。新大学的特点:①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②提倡“学自由”和“教自由”③开展民族语言教学,重视现代外国语。9、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

为了培养儿童的宗教观念。阅读能力,长大后能很好地履行社会义务,1642年和1647年马萨诸塞州还制订了强迫教育法令,要求家长和师傅对自己的孩子或学徒进行教育,要求各乡镇居民点的居民共同出资兴办初等和中等学校。

2、杰斐逊

作为建国初期重要教育思想的代表(1743-1826)的《知识普及法案》是18世纪建国后倡导普及教育和公共教育制度的典型。设想了一个单轨制学校系统

教育思想:①单轨制和筛选性的学校阶梯;

②建立学区,每学区都设立免费公立小学,让所有儿童获得初等教育;

③小学之上是公立文法学校,收容优秀学生寄宿读书,对家庭困难者以公费助学;④公

立文法学校成绩优秀者免费进入州立大学学校。

杰斐逊关于实行普及免费的初等教育和建立单轨制免费公立学校系统的理想,成为19世纪公立学校运动的先声。

第十章

1、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培养目标:自然人

自然人特征:①能独立自主的人;②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③是自由的人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④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总之,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

高尚、能力和智力都极高的人

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①正确看待儿童,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和教育中最积极的因素;

②自由教育,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本性,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③消极教育,最好的教师就是最少干涉儿童的教师。

消极教育的两种意义,就德育而言,切勿命令儿童或指挥儿童,就智育而言,切勿用现成文字教授儿童。

第十一章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1、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上,裴斯泰洛奇事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根据他的论述,所谓教育心理学化,①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②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④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2、论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奇基于教育心理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初等教育革新所从事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

什么是要素教育(基本思想):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要素教育既要求初等学校为每个人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能受到基本的据而得到和谐的发展,又要求每一方面都通过“要素方面”获得的均衡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

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

智育:数目、形状、语言

体育:关节活动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整体把握)

1、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

2、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双重理论基础:伦理学(目的)和心理学(途径、手段和障碍)

3、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4、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一、经验、兴趣和课程

基本主张: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和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的兴趣

赫尔巴特兴趣的划分:经验的兴趣,经验的、思辨和审美的

同情的兴趣,同情的、社会和宗教的

根据不同的兴趣应设置不同的课程

二、赫尔巴特儿童发展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婴儿期:(0~3)身体养护,感官训练

幼儿期:(4~8)《荷马史诗》发展想象力

童年期:发展理性

青年期:发展理性

5、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一、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明了:清楚地感知新教材

联想:新旧知识的联系

系统: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体系

方法:应用所形成的观念

二、五段教学法

奇勒: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

赖因: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1、19世纪的德国教育

1840年,福禄培尔将他自己在1837年创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此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1809年柏林师范学校创办

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实科中学

高等教育:柏林大学在以下方面有自己的特色,(1)柏林大学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2)聘请一批学术造诣、教学技艺高的教授到校任教;(3)重视学术研究与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第斯多惠

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影响人发展的3个因素)

他认为,在个人发展中,共有三个因素发挥了影响:天资、教育、自由自主

3、19世纪的法国教育

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于拿破仑执政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 1833《基佐教育法》颁布与实施为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 1881年《费里法》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原则,着力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

4、19世纪的英国教育

初等教育

1856年,英国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改组为教育局,负责管理初等教育,成为英国政府设立的第一个教育管理机构。

初等教育盛行导生制: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

基本方法是教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成绩较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实施了《初等教育法》

中等教育类型:捐办文法学校,一是公学。

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产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

5、斯宾塞教育(科学教育流派)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①1861年发表《教育论》;②主张教育目的在于为完美的生活作准备(生活准备说);

③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④学科中心:主张以科学知识为中心。

6、19世纪的美国教育

州教育体制的建立

1837年,马萨诸塞州设立州教育委员会,贺拉斯?曼推行公立教育运动,创立教育税制,兴办公立师范学校,被誉为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开创者。(贺拉斯?曼----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初等教育的发展:公立教育运动

公立教育运动:(由贺拉斯曼和巴德那倡导)表现在(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2)兴办公

立小学;(3)实行强制入学和免费教育。

中等教育的发展:19世纪文实中学和公立中学。1830年,文实中学至此已成为主要的中学类型

高等教育的发展: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里尔法》,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按照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

7、贺拉斯曼主要作了哪些活动:(1)公立教育运动的开展;(2)创建了州教育管理体制;

(3)发展师范教育。

8、19世纪的日本教育

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进一步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

中等教育的发展:1872年《学制令》的颁行催生了日本近代中等学校。1886年颁布的《中学校令》规定中学应承担两种任务,开张实业教育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而实施的基础教育;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两类

第十六章(一二节重点)明治维新改革方面措施:

1、新教育

2、进步教育

第十八章P367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比较

第十九章20世纪前期英法美德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1、19世纪后期西欧、北美和日本的教育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国民初等教育开始成为正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比较快的发展,职业技术经验的地位也受到各国的重视

问题:如一些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存在着典型的双轨制国民的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互不衔接中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与工商业发展急需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一些国家,学校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管理还存在着相对分散、比较混乱的状况

2、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费舍教育法》它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体制。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迈进了一步。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基本上形成了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学校

3、法国教育的发展

19世纪末,法国的教育体制是典型的双轨制。

1919年,法国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

1923年,法国政府决定在初等教育阶段实施统一的学校制度。1925年以后,法国初步实现了小学阶

段的统一学校。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选择题)1919年法国阿登省议员阿斯蒂埃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案议会通过。内容:1、由国家代替个人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规定在中央由教育部设置主管职业技术教育的部门,各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2、规定全国每一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担负一半,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如果想得到国家的承认和补助金,必须接受教育部的有关规定。3、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雇主必须保证他们每周都有四小时的工作时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补充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作为职业基础的各门学科、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学习。《阿斯蒂埃法》的颁布,使法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历史上由法国“技术教育宪章”之称。

4、美国教育的发展

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中等教育主要目标:1、健康2、掌握基本的方法3、高尚的家庭成员4、职业5、高尚的公民资格6、适宜地使用闲暇7、道德品格

对其评价: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告。它不仅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的思想。

“八年计划”计划的实施(1933--1941)。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

初级学院运动

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

“初级学院”思想对美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些州建立了新的“初级学院”,如1901年,伊利诺伊州在乔利埃特建立了第一所公立的“初级学院”

美国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

1、招收高中毕业生,传授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

2、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者收费低

3、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

4、初级学院课程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也可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

学习。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862年《莫雷尔法》的颁布,促进了美国农业和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为了提高工人的技术和更好地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史密斯和休斯联合提出的议案,史称《史密斯——休斯法案》

第二十二章

1、美国教育改革

《国防教育法》

背景:5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批评的焦点是美国教育质量差。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更为高涨。

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批准了《国防教育法》内容:1、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国防教育法》作为改革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推出的,法律冠以“二字”足以说明美国当局对这次改革的重视程度。他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

70年代教育的改革

教育弊端:中小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普通教育缺乏基础训练等这时出现两个新概念,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两个新的概念)

(生计教育是马兰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

返回基础是于1976年开始,在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倡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是70年代后期美国教育改革的主流。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而言的

80年代初期的改革

1983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了《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建议有:1、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育2、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3、改进师资的培养4、联邦政府、州和地方官员以及学校校长和学监,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育改革的实施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纲领《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重视科学教育

2、英国的教育改革

1944年通过了《1944年教育法》即《巴特勒教育法》英国的这次教育改革,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地方教育管理体制,从而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合作的“伙伴关系”

3、法国战后教育改革方案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二战后,法国议会组建了一个新的教育改革委员会,郎之万为主席,瓦隆为副主席,于1947年正式向议会提交了《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这个方案不仅成了战后初期法国教育改革的依据,而且在整个法国教育史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4、德国教育改革

1959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简称《总纲计划》

5、日本

1947年3月3日,日本国会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政策,为战后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第二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要素主义教育

在六十年代,要素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科南特和里科弗(主要观点)

要素主义理论有以下要点:1、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

2、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3、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5、强调老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永恒主义教育

是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赫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河法国的阿兰等

3、结构主义教育(观点)

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

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

2、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3、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

4、提倡“发现学习法”

5、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3、终身教育

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朗格郎。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一书被公认为终身思想的代表作。概括为三个方案:1、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2、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3、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

2020春嘉应学院期末考试《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库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A家庭教育 B宫廷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这种伦理道德的基础是: A勤俭 B诚实 C守信 D孝悌 3 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产生在: A商代 B西周 C汉代 D 唐代 4 我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 A《小儿语》 B《蒙求》 C《三字经》 D《急就篇》 5 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C《壬戌学制》 D 《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6 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颁布后出现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A京师第一蒙养院 B湖北幼稚园 C福州幼稚园 D湖南蒙养院 7在《大同书》中康有为为了实现“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构想而设计的教育体系是: A“公养”、“公育” B绅士教育 C平民化教育 D义务教育 8 规定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的《壬戌学制》颁布的时间是: A 1904年 B 1922年 C 1936年 D 1950年 9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 A厦门集美幼稚园 B北京香山慈幼院 C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D上海大同幼稚院 10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是: A陈嘉庚 B陶行知 C陈淑华 D张克勤 1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的提出者是: A蔡元培 B陈嘉庚 C张宗麟 D杨贤江 12陶行知办幼稚师范教育采用的具有特色的方法是: A研讨法 B见习法 C讲授法 D艺友制 13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的刊物是: A《活教育》 B《幼稚教育》 C《初等教育界》 D《小学教师》 14 1951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提出的当前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是: A各级师范教育并存 B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C正规师范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 D综合大学创办教育学院 15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的是: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幼儿园工作规程》 16古代社会幼儿教育完全为培养宗教意识而展开的国家是:

外国教育史教程重点(汇编)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认为教育是生物的本能、人与动物都存在,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教育的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将教育的起归之为心理现象,认为在原始社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④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我国的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雅典教育(学校的情况)①文法学校(教授读写算等知识②弦琴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2.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3、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4、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5高等教育得到真正发展6教育机会组度夸大更多人更多社会集团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1.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特殊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优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诱导对方承认自己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他还认为健康在于锻炼。 2.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1.西塞罗《论雄辩家》,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与品格。雄辩家的内容和 方法:1、要有广播的知识2、要有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3、要有优美的 举止与文雅的风度。方法是联系,最常用的模拟法实验所,最主要的练习是写作。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世俗封建主教育的类型:①宫廷学校(培养贵族,学习科目:七艺,教学方法:问答法) ②骑士教育(特殊教育形式,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分为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来进行。从组织上,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特点:1、最初形成时表现出自治的特点。2、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3、学校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地方的矛盾为自己争取特权。 1,对西塞罗《论雄辩术》颇有心得,热衷于身心 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①开办宫廷学校,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②主张通才教育,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心③重视 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养成 2.拉伯雷,讽刺性文学作品《巨人传》(教育自由观、重视体育、要求认识所有事物,提出新的学习方法。 3.卡斯底格朗,意大利人,《宫廷人物》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 5. 创建和完善新教中学方面成就突出(强调教育的宗教性目的采用分级教学制度)1.夸美纽斯的2层意思: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应努力探索发现这些规律) 2.夸美纽斯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5×3’=15’) 产婆术: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学方法 古儒学校:设在印度古儒,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家中,教学渗透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 哲学王: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中成就卓越,特别是在哲学上有着高深造诣的人最终成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智者派:智者泛指有智、有才的人广泛出现构成了所谓的挥着学派 骑士教育:旨在培养身体强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武夫 教师大学: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学生相当于商业领域中的学徒学生大学:大学主要部分由学生管理 城市学校:新兴市民迫切希望其子弟能够接受对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有所准备的世俗教育,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大教学论》学年制:除特殊情况外,各年级应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没有特殊情况,不应该在其他时间接收儿童入校,务使全班同学的学习程进度意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过考试,升入更高的年级 导生制:教师先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年龄大且学业成绩较佳的学生充任 导生,预先对其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双轨制:劳动者所受的简陋的教育和贵族子弟所受的精英教育在目标、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不相同的 星期日学校:专门招收贫民儿童和童工,在礼拜日上课 公学: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寄宿制学校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代表作,全书共5卷,用夹叙夹议的小说体裁写成,卢梭在书中尖锐地批判封建教育,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消极教育法:“自然后果教育” 文实中学:偏重实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 《初等教育法》:英国会议于1870年通过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 又称<福斯特法> 形式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洛克 实质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斯宾塞 城市学院: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所以在工业城市建立了许多新大学 大学推广运动: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创办一种巡回授课大学,在各地开设课程,扩大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新大学运动: 泛智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但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程度和目的不同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克己内省 答:克己是传统道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和普遍的教育方式。是指严格要求、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内省是指积极开展自我主观思维活动,使个体言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2、《劝学篇》 答:《劝学篇》又名《劝学》,是荀子的名作。在《劝学》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3、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答: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4、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答: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科学的功能显现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思潮,体现为: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必须对人的社会生活有用。 5、五项竞技 答: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五项竞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比赛中设置3名裁判员。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6、骑士教育 答: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第16、17章)【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史 第16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6.1 复习笔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一、新教育 1.新教育的由来及发展 (1)新教育运动始末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开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此后,许多教育家进行实验并提出了重要的教育思想。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的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二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2)新教育中的著名实验 ①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

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成新型的英国各种领导阶层人士为目的。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像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 ②德国的利茨于1898年在德国哈尔茨山区的伊尔森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以后德国先后出现了以他的学校为模式的许多新学校,形成“乡村之家运动”。 ③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该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因此又有“运动学校”之称。 这些乡村寄宿学校费用昂贵,主要以上层社会和高收入阶层的少数学龄儿童为对象,规模一般很小,且独立于国家教育制度之外。但是它们开始引起世人对新教育的关注和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为国际交流开辟了道路。 2.新教育的代表人物 (1)爱伦·凯 爱伦·凯(1849~1926)是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主要代表作《儿童的世纪》,对推动20世纪欧美的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爱伦·凯主张优生优育,呼吁保护母亲和儿童。她提出,为提高后代的素质,首先应保障作为未来母亲的妇女的权益。同时,妇女作为母亲应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儿女的责任,并为此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其次,爱伦·凯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在家庭中存在的和谐诚挚的气氛、父母高尚的情操及其以身作则,对儿童是最好的教育。 最后,作为新教育的倡导者,爱伦·凯尖锐地批判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儿童的摧残,认为旧教育使儿童失去了个性。为此,她竭力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下)【圣才出品】

第20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1.略述苏联建国初期(1917~1920年)教育改革的意义。 答: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重点是废除旧的教育制度,改变学校的性质,确立无产阶级政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地位。这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如下:(1)通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苏联建立了教育人民委员部,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全国教育的领导机构,负责研究和制定国民教育建设的原则;同时还进一步清除了教会对学校的影响。这样,便彻底克服了之前学校管理方面的分散和混乱现象,保证了学校领导权统一在无产阶级手中。 此外,还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保证了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消除了教育的封建性。 (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尖锐地批判了旧学校的形式主义、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要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全面发展儿童个性,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一切不仅对苏联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国外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通过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加强了对学生个性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教育工作方面,也加强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4)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还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团结、教育和改造旧教师,建立了一支新的无产阶级的教师队伍。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为苏联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试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其影响。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过最初几年对旧教育的根本改造、20年代对新教育的探索和30年代对教育的全面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有:①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民主的学校制度。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③培养了一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各行各业的专家,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①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的思想方向性,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全面发展的新人。但是,在具体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某些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 ②重视师范教育,注意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苏联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苏联教育很快就赶上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我国解放后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近代各国教育制度 英国: 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 2、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 3、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 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 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 4、1868年汤顿报告 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 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 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 美国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新英格兰地区—— 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 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 中部殖民地—— 教区学校 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南部殖民地—— 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 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 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 2、公立学校运动(P186) 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

第1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1.教育的起源 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①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②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

套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 2.史前教育的概况 (1)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 ①原始社会的分期。有人根据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将原始社会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个时代;也有人将其划分为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我国史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社会(血缘家族的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四个阶段。 ②研究途径。人们主要从三个途径了解原始社会的概况: 第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 第二,民族学的资料; 第三,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 一、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 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 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其次,夸美纽斯也十分强调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⑵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则,把学校从“文字教学的绝境中引导到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的广阔道路上来”,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但也夸大直观性原则的弊端,不理解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⑶启发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呆读死记,反对强迫教学。 ⑷系统循序渐进性与原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当是系统的,教学的进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⑸巩固性原则:他认为,练习和复习是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⑹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必须照顾儿童的年龄发展,应将儿童的年龄所能接受的材料交给儿童。 夸美纽斯依照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卷答案要点AB卷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卷答案要点(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加德纳关于智力的定义 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2分)其含义包括:1.智力离不开实际生活情景;2.智力应能解决实际问题;3.智力与创新分不开。(3分) 2、福禄倍尔的“恩物” “恩物”,按他的意见是神恩赐给儿童的东西(2分)。在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3分) 3、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 一是就教育的目的或结果而言,要求教育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2分)其次就教育活动或过程而言,要求教育应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人性规律协调一致,注意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儿童(3分) 4、瑞吉欧的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是一种既非预定的教学模式,也非一般的教学

计划,而是师生共建的弹性课程与探索性教学(2分)。 基本要素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较长期深入的主题探索;三是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学习过程。(3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比较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的学前教育的不同点。 一、知识点 1、教育目的: 雅典教育讲究完整人的发展,培养具有公民道德的知识份子。 斯巴达所培养的有用公民,本质上是公民军人。 2、内容: 雅典的教育课程除了军事训练之外,还强调智育、美育、体育、重视家庭教育,但忽略女子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教育,忽视家庭责任,但重视女子教育。 3、教育方法: 雅典人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变,深富自由色彩与民主精神。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代东方通常是对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来源于庸俗进化论。(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孟禄。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 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 (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 (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4)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形成阶级,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 4.巴比伦的教育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泥板书”。 学校:研究学问的场所——神庙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最早的学校:幼发拉底河畔马里城的宫廷学校。 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城兴起。 5.古代埃及的教育(重点) 文字写在“纸草”上。 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培养国家官员 (2)僧侣学校——最高学术中心,目标是科学技术教育。 (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 (4)文士学校——文书 教学方法:体罚被视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6.古代印度的教育 (1)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及奴隶地位的穷人。 (2)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教为主。公元前8世纪,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在此教育被称为“古儒”,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3)佛教教育: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种姓平等。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称“比丘”,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重视女子教育。 7.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的特点:(书上七条,老师总结五条,合并) (1)在古代东方最早产生科学知识、文字、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3)教育内容较丰富,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

宁波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宁波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从2013年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来看,宁波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初试已退出全国统考,教育学考研科目改为631教育基础理论,宁波大学631教育基础理论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研究方法,以下为宁波大学2013年631教育基础理各个专业的初复试和加试科目参考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040101 教育学原理 初试:631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部分:《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邵光华,高等教育出版社。其它相关同类教材也可。 复试:《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加试:《中国教育史(第3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教育心理学》(第3版) 皮连生主编(原主编:邵瑞珍),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方向) 初试:631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部分:《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邵光华,高等教育出版社。其它相关同类教材也可。 复试:《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或其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同类书籍。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4)24--33 、、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4) 第十三章19C末和20C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24、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教育的异同。 ⑴相同点:①都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教育,批判传统教育观和一些做法②都要求改革,并且进行了实验③都对以前的教育著作深入研究,并在之上提出新的观点④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⑵不同点:①欧洲重视校园环境,美国偏重课程方法②欧洲注重全面发展,并不偏废知识的传授;美国较极端,忽视了教育中的基本规律。 第十四章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5、儿童之家:1907年,蒙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她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的了极大的成功。 26、自由-纪律-工作的关系;儿童-教师-环境的关系。 ⑴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主张赋予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让儿童在自由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力量。她强调儿童的自由活动,但并不排斥纪律。纪律必须通过自由来获得,纪律与自由是不矛盾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泼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有可能被儿童从学校带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成为儿童可以享受的自由的一部分。同时,儿童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即在维护集体利益的范围之内并按规定的程序使用教具。对有益于儿童发展的任何行为,不管其表现方式如何,教师都应允许而且要对这种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引导儿童走上自我教育的道路。因此蒙台梭利主张的自由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工作不仅是人类的天职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内在需要。工作使儿童的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还能磨练其意志,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是通过“工作”来解决自由和纪律这一对矛盾的。 ⑵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应处于主动地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因此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在自然的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观察还包括对儿童家庭及他的生活环境的观察。教师要把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不断提高指导儿童的水平,成为儿童活动的自觉的指导者。教师要尊重、了解、相信、热爱儿童,要耐心等待儿童的成长,不要急于干涉儿童,不要拔苗助长。 第十五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27、从做中学: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地位。这种活动性、经验性课程的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缝纫等形式。在杜威看来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在杜威看来,在“从做中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其次是,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做事和活动会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做事和从事活动就不能一律化。"指望一个幼小儿童从事的活动像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或者指望

成人高考 夜大 教育学专业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 教育起源 生物--利托尔诺 心理--孟禄,无到有的过程,教育出现 劳动--米定斯基 史前教育的内容 A 劳动生产经验的传递 B 学习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禁忌和部落的光荣业绩和传统 C 宗教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 D 军事教育 史前教育的方法 A 在观察和实践中学习 B 在传习和教导中学习 C 奖励或惩戒 D 成年礼 成年礼 A 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对教育对象有一定的条 件要求 B 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有隔离作用 的特殊场所 C 成年礼活动需要开展特殊的学习和教育 D 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 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 E 成年礼意义:一个人完成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其地位和权利得到社会的承认的重要仪式和过程。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东方国家是世界上学校教育发展最早的 国家 学校类型和教学内容 A 宫廷学校,教育内容涉及书写,阅读,宫廷 习俗和仪式 B 职官学校,职官学校的学生除学习,读写算 等基本课程外,主要学习各种专门的职业 知识和技能。 C 文士学校:培养能够进行文字书写和计算的 书吏为目的 初等学校: 6-10岁的儿童学习五经和简单的读写算。 10岁以后的儿童主要学习法律, 年满15岁以后,继续学习更高深的法律知识。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 教育任务:培养道德。道德并非与生俱来,只有经过良好的教育,获得了辨明是非的知识,才能够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教育内容: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处理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所必须的实用知识外,还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教育方法:形成了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或助产术。 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培养和造就哲学家成为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最 高目标和主要任务。 重视对女子进行教育,他认为在承担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女子与男子是平等的。 帝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 A.政府授予教师某些豁免权 B.政府任命教师 C.政府建立图书馆亚里士多德 人的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 白板,所有知识都是经过感觉而 进入人的意识的。亚里士多德的 哲学和心理学思想在教育理论 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首先,他对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 组成的论述为教育必须包括体 育,德育和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 的依据。 其次,他的灵魂白板说在一定程 度上认可了教育在人的理性发 展和知识获得等方面的作用。基 于教育阶段理论,在教育史上,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应效 法自然的原理,并把儿童和青少 年的生理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 他将教育过程按照年龄划分为 三个时期,即从出生到7岁为第 一学期,7-14岁为第二时期, 14-21岁为第三时期。 罗马的民族性格: A.笃信宗教 B.实用精神 C.忠勇尚武 D.尊重法律 E.教育特色 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首先,学习希腊语和希腊文化成 为了一种时尚。 其次,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 马的文化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再次,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 马的教育开始由非正规教育向 正规教育转变,并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 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 罗马青年的教育:16岁后,男孩 要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贵族子弟在服兵役之前还需要 花一年的时间,跟随有着丰富阅 历,经验以及较高声望的人学习 如何参与公共生活,熟悉有关的 交往礼仪,获得良好的教养和社 会知识。 教育内容:罗马人讲求德性,提 倡孝道,遵守法律,热爱祖国, 倡导勇敢,果断,庄严,谨慎, 节俭。 教育方法:罗马人的教育主要是 通过亲身经历,通过参与实际活 动,通过做,以及通过对榜样的 模仿来进行的。 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之父 弗吉里奥——出版了一本对古 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著作雄辩 家的教育的注释 维多里诺——他的教育实践获 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所建立的宫 廷学校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 学校,成为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 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 发源地。 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硕,博或教授,学士学位要晚些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雄辩家,教 育家。 主要著作有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 于雄辩的人,亦即道德高尚,在雄辩术上达到 完美境地的雄辩家。一个优秀的雄辩家在法庭 上为正义辩护并指导人们趋势避恶,其首要的 品质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 如果不是善良的人,就决不能成为雄辩家。对 于一个雄辩家来说,识别能力和明智都是必要 的。 基督教家庭教育 学习教规,教礼和教仪 进行职业训练和初步的纪律训练 从而将工作与基督教教育相结合。 世俗教育的类型 A.宫廷学校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和城市教育 中世纪大学的特权 A.居住权 B.司法自治权 C.罢教权和迁徙权 D.颁发教学许可证的特权 E.免税,免疫权。 国家和教会的教育责任 基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伊拉斯谟特 别强调国家和教会的教育责任。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A.重视对教育培养人的作用 B.重视学习人文学科,教育内容不断拓 宽 C.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D.重视教师的作用 马丁路德:教育规划主张建立民族国家公共教 育制度,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加尔文:实施义务的,免费的国民初等教育 耶稣会:宗教权威色彩,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免 费学校,中央集权管理制度,等级森严,规章 程度统一严格,具备监督制度。 培根:经验归纳法,知识传授上,侧重实科课 程,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感性经验的获得 笛卡尔:数学演绎法,知识学习上,侧重数学, 哲学和文科课程,强调理性思维的批判意识 科学社团的设立 英国皇家学会 法兰西科学院 莱布尼茨与柏林科学院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的两层含义: 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也就是要把人们现世和 来生所需的一切事项,主要包括智力,道德和 宗教信仰,全部纳入教育内容之中,这样的教 育才是周全的教育,才能使人们懂得科学,纯 于德行,习于虔敬。 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也就是要求学校对全体 人敞开大门,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 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接受一切有用的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目录(及答案)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 3、骑士七技: 4、要素教育 5、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 7、恩物 8、昆西教学法 9、初级学院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11、国防教育法 12、开放大学13、终身教育 14.智者(诡辩家) 15.产婆术 16.知识即美德 17.文雅教育 18.快乐之家 19.实科中学 20.柏林大学 21.费里法: 22.恩物: 23.四段教学法 24.骑士教育 25.公立教育运动 26.教育性教学 27.泛智 28.爱弥儿 29.教父学 1、自然主义教育 2、恩物 3、“发现学习法” 4、“一般发展” 5、全面和谐发展 6、智者 7、自然主义教育 8、经院哲学 9、“劳作学校” 10、改造主义教育 11、宫廷学校 12、骑士教育 13、中世纪大学 14、城市学校 15、新教育运动 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7、实验教育学 18、终身教育 19、人本化教育 20、“从做中学” 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 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教育,它主要特点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1、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2、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1日获得皇家特许状,1971年1月正式开学。主要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需参加入学考试,一般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也被许多国家效仿 13、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