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恐龙分类表

恐龙分类表

恐龙分类表
恐龙分类表

恐龙分类表

目录

1.蜥臀目Saurischia

2. 艾雷拉龙下目Herrerasauria

3. 兽脚亚目Theropoda

4. 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

5. 原蜥脚下目Prosauropoda

6. 蜥脚下目Sauropoda

7.鸟臀目Ornithischia

8. 角足亚目Cerapoda

9. 鸟脚下目Ornithopoda

10. 角龙下目Ceratopsia

11. 厚头龙下目Pachycephalosauria

12.装甲亚目Thyreophora

13. 剑龙下目Stegosauria

14.甲龙下目Ankylosauria

蜥臀目Saurischia

瓜巴龙科Guaibasauridae

艾雷拉龙下目Herrerasauria

南十字龙科Staurikosauridae

艾雷拉龙科Herrerasauridae

兽脚亚目Theropoda

腔骨龙超科Coelophysoidea

腔骨龙科Coelophysidae

双脊龙科Dilophosauridae

角鼻龙下目Ceratosauria

角鼻龙科Ceratosauridae

阿贝力龙超科Abelisauroidea

西北阿根廷龙科Noasauridae

阿贝力龙科Abelisauridae

食肉牛龙亚科Carnotaurinae

坚尾龙类Tetanurae

棘龙超科Spniosauroidea

斑龙科Megalosauridae

斑龙亚科Megalosaurinae

美扭椎龙亚科Eustreptospondylus 棘龙科Spinosauridae

重爪龙亚科Baryonychinae

棘龙亚科Spinosaurinae

肉食龙下目Carnosauria

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ea

异特龙科Allosauridae

鲨齿龙科Carcharodontosauridae 南方巨兽龙亚科Giganotosaurinae 中华盗龙科Sinraptoridae

虚骨龙类Coelurosauria

虚骨龙科Coeluridae

美颌龙科Compsognathidae

暴龙超科Tyrannosauroidea

伤龙科Dryptosauridae

暴龙科Tyrannosauridae

艾伯塔龙亚科Albertosaurinae

暴龙亚科Tyrannosaurinae

似鸟龙下目Ornithomimosauria

似鸟身女妖龙科Harpymimidae 似金翅鸟龙科Garudimimidae

恐手龙科Deinocheiridae

似鸟龙科Ornithomimidae

手盗龙类Maniraptora

阿瓦拉慈龙科Alvarezsauridae

单爪龙亚科Mononykinae

擅攀鸟龙科Scansoriopterygidae 恐爪龙下目Deinonychosauria

伤齿龙科Troodontidae

驰龙科Dromaeosauridae

小盗龙亚科Microraptorinae

半鸟亚科Unenlagiinae

伶盗龙亚科Velociraptorinae

驰龙亚科Dromaeosaurinae

偷蛋龙下目Oviraptorosauria

拟鸟龙科Avimimidae

尾羽龙科Caudipteridae

近颌龙超科Caenagnathoidea

近颌龙科Caenagnathidae

偷蛋龙科Oviraptoridae

雌驼龙亚科Ingenia

偷蛋龙亚科Oviraptorinae

镰刀龙超科Therizinosauroidea

阿拉善龙科Alxasauridae

镰刀龙科Therizinosauridae

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 槽齿龙科Thecodontosauridae

原蜥脚下目Prosauropoda

里奥哈龙科Riojasauridae

板龙科Plateosauridae

大椎龙科Massospondylidae

蜥脚下目Sauropoda

近蜥龙科Anchisauridae

贝里肯龙科Blikanasauridae

黑丘龙科Melanorosauridae

火山齿龙科Vulcanodontidae

真蜥脚类Eusauropoda

鲸龙科Cetiosauridae

峨嵋龙科Omeisauridae

汤达鸠龙科Tendaguridae

图里亚龙类Turiasauria

新蜥脚类Neosauropoda

梁龙超科Diplodocoidea

雷巴齐斯龙科Rebbachisauridae

叉龙科Dicraeosauridae

梁龙科Diplodocidae

迷惑龙亚科Apatosaurinae

梁龙亚科Diplodocinae

大鼻龙类Macronaria

圆顶龙科Camarasauridae

腕龙科Brachiosauridae

盘足龙科Euhelopodidae

泰坦巨龙类Titanosauria

安第斯龙科Andesauridae

南极龙科Antarctosauridae

纳摩盖吐龙科Nemegtosauridae

萨尔塔龙科Saltasauridae

萨尔塔龙亚科Saltasaurinae

风神龙族Aeolosaurini

后凹尾龙亚科Opisthocoelicaudiinae

鸟臀目Ornithischia

法布尔龙科Fabrosauridae

角足亚目Cerapoda

畸齿龙科Heterodontosauridae

鸟脚下目Ornithopoda

棱齿龙科Hypsilophodontidae

奇异龙亚科Thescelosaurinae

腱龙科Tenontosauridae

凹齿龙科Rhabdodontidae

橡树龙科Dryosauridae

弯龙科Camptosauridae

禽龙科Iguanodontidae

鸭嘴龙超科Hadrosauroidea

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

赖氏龙亚科Lambeosaurinae

赖氏龙族Lambeosaurini

副栉龙族Parasaurolophini

鸭嘴龙亚科Hadrosaurinae

鸭嘴龙族Hadrosaurini

慈母龙族Maiasaurini

埃德蒙顿龙族Edmontosaurini

栉龙族Saurolophini

角龙下目Ceratopsia

朝阳龙科Chaoyangsauridae

鹦鹉嘴龙科Psittacosauridae

古角龙科Archaeoceratopsidae

纤角龙科Leptoceratopidae

原角龙科Protoceratopsidae

角龙科Ceratopsidae

尖角龙亚科Centrosaurinae

尖角龙族Centrosaurini

厚鼻龙族Pachyrhinosaurini

角龙亚科Ceratopsinae

厚头龙下目Pachycephalosauria 平头龙超科Homalocephaloidae

厚头龙科Pachycephalosauridae

[装甲亚目Thyreophora

剑龙下目Stegosauria

华阳龙科Huayangosauridae

剑龙科Stegosauridae

剑龙亚科Stegosaurinae

甲龙下目Ankylosauria 腿龙科Scelidosauridae

结节龙科Nodosauridae

甲龙科Ankylosauridae

多刺甲龙亚科Polacanthinae

甲龙亚科Ankylosaurinae

恐龙的种类

恐龙 简要介绍 恐龙已经灭绝,不过根据已有化石证据显示,鸟类可能是由某些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但和同样出现于三叠纪的哺乳类几乎无任何关系。恐龙(英文:dinosaur)全称:恐怖的蜥蜴,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属于陆生。 灭亡时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è] 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名称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恐龙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栖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这其中最著名的也许就要属恐龙了。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几百种,这样一个主宰地球1.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覆灭。写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费解的一章。 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 来自中国的古生物学和物理家黎阳2009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论文引起国际古生物学界的轰动,他和他的中国团队在6534.83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二百三十二倍。如此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中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据墨西哥湾周围铱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当时是一颗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小行星的物质不仅撞击了地球中美洲地区,还撞破了地壳,地球因此停转0.2毫秒,然后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大地震。撞击使熔浆被抛到数千米的高空,继而是长达几十天的流火现象,高温也许不是最致命的。数以千万吨的灰尘、有毒物质在随后的一个月内遍及全球。在以后的四个多月里,太阳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植物停止了生长,食草动物大量减少,污浊的空气、短缺的食物、肆意的疾病等等无不摧残着幸存下来的恐龙。由于尘土的遮盖,地球上面临着寒冷的侵袭。但寒冷似乎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但是,请记住一些动物的性别是由温度决定的,恐龙正是其中之一。造成此次生物的大灭绝。以前学术界都是把外来天体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分开讨论的,但这两个学术都有相当大的缺陷,外来天体说光是撞击不足以影响那么严重,时间那么久,范围那么远(全球性的),而火山说,地球上的火山活动本身就很多很巨烈,但都不足引起如此大的生物灭绝,包括黄石超级火山在内,而中国学者黎阳提供的论证方向和证据完美地解答了国际古生物界的长期疑问,两者的结合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的地球生物大灭绝。

恐龙的分类与数据

恐龙及其近亲的分类 恐龙:蜥臀目: 蜥臀亚目:梁龙科:1梁龙:27米长,5米高,肩高3.8米高,12吨 2雷龙:20米长,4米高,肩高3米,20吨 3迷惑龙:23米长,4.5肩高4米,23吨 腕龙科:1圆顶龙:18米长,5米高,肩高4米,18吨 2腕龙:20米长,5.5米,肩高4米,20吨 马门溪龙科:1盘足龙:15米长 2马门溪龙:22米长,脖长11米,4米高,肩高3.5米,10吨泰坦巨龙科:1施氏无畏龙:26米长,5米高,肩高4米 2泰坦巨龙:10到12米长,3到4米高 3埃及龙:15米长,5米高,11.5吨 4萨尔塔龙,12米长,7吨 板龙科:1板龙:8米长,最2.5高,肩高1.8米,5吨 兽脚亚目:棘龙科:1重爪龙:10米长,3.米高,4吨 2棘龙:12.5米长,头高3米,5.2吨 鲨齿龙科:1巨兽龙:12.2米长,3.5米高,8.16吨 2鲨齿龙:11.6米长,3.5米高,6..15吨

3高棘龙:11米长,3.25米高,6吨 4新猎龙:7米长 暴龙科:1暴龙:11米长,3.5米高,7吨 2特暴龙:8.5米长,2.5米高,3吨 3艾伯塔龙:7.5米长,2.5米高,2.5吨 4始暴龙:5米长,1.8吨 5矮暴龙:5米长,2米高,1.5吨 6五彩冠龙:3米长,1米高 斑龙科:1斑龙:9米长,4吨 驰龙科:1驰龙:1.8米长 2迅猛龙:1.5米长,1米高 3恐爪龙:3米长,1.5米高,90公斤 4犹他盗龙:7米长,2米高,600公斤 5小盗龙:0.5米长,0.5公斤 异特龙科:1异特龙:8.5米长,2.5米高,2.5吨双棘龙科:1双棘龙:6米长,2米高,1吨

恐龙的种类很多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 1、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2、雷龙是恐龙中最大的一种,有的身长达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它们都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大多就是这种恐龙。 3、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4、薄板龙是最长的蛇颈龙,全长可达15米。它的脖子大约为躯干的两倍。它们与陆地上的恐龙和空中的翼龙是近亲,也用肺呼吸空

气,一般也产卵。它们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长着锋利的牙齿,为的是捕食其他鱼类。 暴龙 身长12--17米,体重约6--9吨,食性:肉食 食量:一口320千克 甲龙 身长5--8米,体重约3--4吨,食性:植食 食量:一顿40千克左右 蜥脚类 身长20--40米,体重约30--60吨不等,食性:植食 食量:一顿1--2吨 角龙类 身长1---9米,体重1---6吨不等,食性:植食 食量:一顿300---600千克不等 肿头龙 身长1---2米,体重30--60千克,食性:植食 食量:一顿10--40千克左右 恐龙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恐龙的介绍: (1)雷龙:

三叠纪介绍及恐龙分类

一、三叠纪: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起头,距今约2.48至2.08亿年间。从3亿年前开始(古生代石炭纪晚期) ,所有的陆地就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超级大陆——“盘古大陆”。陆地半圈起一个广大的海洋,称为“古地中海”,其以北的陆地部分称为“劳拉西亚古陆”,大致是由现今的北美洲、欧洲及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组成;南方的部分称为“刚瓦那古陆”,主要是由现今的非洲、阿拉伯、印度、澳洲、南极洲及南美洲组成。至于地球上其余的地方则是浩瀚的“盘古大洋”,其面积广达现今太平洋的两倍。三叠纪中期之后,盘古大陆在北美洲东部、欧洲中、西部及非洲西北部出现裂痕,长久聚集的陆地终于开始迈向分裂。 二叠纪灭绝事件的影响深远,直到三叠纪开始数百万年以后,生物才开始真正复苏。超级大陆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各地的气候与环境,靠近海洋的地方自然是比较湿润而草木茂盛,而广大的内陆地区则相当干燥,使得较耐旱的蕨类品种及不需水来繁殖的针叶树逐渐取得优势。在广阔又炎热的劳拉西亚古陆上,植物有耐干旱的银杏、种子蕨类、苏铁及拟苏铁类植物等,靠近赤道和干燥地区则出现斑点松和苏铁林;而平均距海较近、纬度较偏高的刚瓦讷古陆上则密布着茂密的树木,甚至高耸的种子蕨聚众成林。到了三叠纪后期,苏铁类和松柏类等借助风力授粉的原始针叶植物终究取代了蕨类植物,成为地球上最常见的树。 在动物方面,陆地上最先是各类节肢动物开始多样化,蜘蛛、蝎子、马陆、蜈蚣等古老物种重新繁盛,各类新品种的昆虫也开始出现,盘据了天空,从此一直绵延至今,未再受其它灭绝事件左右。接下来,从灭绝事件中幸存的似哺乳类爬行类(Mammal-like Reptiles)也多了起来,但又逐渐被新的“祖龙类”给取代,这是翼龙、鳄与恐龙的祖先。到了三叠纪中期,早期恐龙以优异的掠食者之姿出现,而随着似哺乳类爬行类的衰微,恐龙也出现植食性的品种取而代之。海洋中除了无脊椎动物及鱼类以外,爬行类也进入海洋,成为蓝色世界的成功掠食者,其中以鱼龙类最为成功。与古生代不同,空中并不独为昆虫的天下,到了三叠纪中期,长尾的翼龙类出现,成为它们的天敌。总体上看,无论在陆海空,都是爬行类动物稳坐食物链的顶端了。 二、三叠纪时期的恐龙 1.板龙:

恐龙分类图片

恐龙图片大全 兽脚亚目(Theropoda) | |--艾雷拉龙科(Herrerasauridae) | |--艾雷拉龙(Herrerasaurus) | | | `--南十字龙(Staurikosaurus) |--始盗龙(Eoraptor) | `--新兽脚类(Neotheropoda) | |--角鼻龙下目(Ceratosauria) | |--腔骨龙超科(Ceolophysoidae) | | | |--双棘龙(Dilophosaurus) | | | `--哥斯拉龙(Gojirasaurus) | | `--腔骨龙科(Coelophysidae) | | | |--始美颌龙(Procompsognathus) | | | `--赛吉龙(Segisaurus) | | `--腔骨龙亚科(Coelophysinae) | | |--腔骨龙(Coelophysis) | | `--合踝龙(Syntarsus) | |+--轻巧龙(Elaphrosaurus)[未确定] | `--新角鼻龙下目(Neoceratosauria) | | `--阿贝力龙下目(Abelisauria) | | |--阿贝力龙(Abelisaurus) | | |--食肉牛龙(Carnotaurus) | | |--玛君颅龙(Majungatholus) | | `--胜王龙(Rajasaurus) | `--角鼻龙(Ceratosaurus) | | `--坚尾龙次亚目(Tetanurae) |--鸟兽脚类(Avetheropoda) | |--肉食龙类(Carnosauria) | | | |--单脊龙(Monolophosaurus) | | | `--冰脊龙(Cryolophosaurus) | | | | | `--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ae) | | |--中华盗龙科(Sinraptoridae) | | | |--中华盗龙(Sinraptor) | | | `--永川龙(Yangchuanosaurus) | | `--异特龙科(Allosauridae) | | | `--高棘龙(Acrocanthosaurus) | | |--异特龙亚科(Allosaurinae) | | | `--异特龙(Allosaurus)

恐龙可以分为几类

恐龙可以分为几类 想要真正了解恐龙必须要了解它们生存年代的环境、生存习性、种类、形态等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恐龙的种类。 恐龙属于: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四足超纲----蜥形纲----双孔亚纲-----初龙下纲。其在生物学上被列为一个总目。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 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体躯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种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鸟臀目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

曲。它门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例如:鸭嘴龙、禽龙等。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是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东非坦桑尼亚的肯龙。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南部的多刺甲龙。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二)蜥臀目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龙。

恐龙类别

恐龙类别 分类 其在在生物学上被列为一个总目。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

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地震龙或易碎双腔龙等。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等也颇具名气。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恐龙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氏龙。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以及在美国的包头龙和蒙古的爱得蒙托龙。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恐龙的种类及介绍

拓展阅读 恐龙的种类及介绍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骼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骼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骼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体形巨大的翼龙是怎么飞上天的?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那些巨大的翼龙根本就不会飞,它们不能像鸟儿一样振动自己的翅膀,但是它们可以先爬到高处,迎风张开巨大的双翼,这样就可以借助上升气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认为,翼龙翅膀上的膜非常坚硬,而且翅膀的外侧有像框架一样的筋骨相连,所以它们能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由于它们的翅非常大,稍稍拍动一下就

可以获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飞起来。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目前还没有结论,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破解它。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曾有人估计,恐龙的种类大约在900~1200种之间,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恐龙,大约是曾存在过的恐龙种类的1/4。 恐龙是生活在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很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

恐龙的种类

恐龙的种类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 恐龙属于:生物--真核域(即真核总界)---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四足超纲----蜥形纲(爬行类)----双孔亚纲-----初龙下纲;其在生物学上被列为一个总目。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地震龙或易碎双腔龙等。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等也颇具名气。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龙。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不同种类恐龙的介绍

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此后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险者及学者陆续发现和研究了本属于恐龙的化石,但几乎均未被正确鉴定。 恐龙概念问世之后,学者们对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做了细致的观察和鉴定,并开展了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亚洲恐龙的发掘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开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以后又陆续在全国许多地方发掘出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包括云南禄丰、山东莱阳、四川自贡、西藏、内蒙古等较为着名的恐龙化石埋藏点。禄丰和自贡还分别建立了恐龙博物馆,1991年还举办了禄丰首届恐龙节。中国堪称世界恐龙大国。 迄今全世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包括骨、牙齿、皮肤、卵、粪便、足迹等,有2000多个,经鉴定,共计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有学者认为地球上生存过的恐龙数目在900—1200属之间),我国有80余属100余种。 食肉牛龙 食肉牛龙是食肉龙类恐龙的一员,身躯庞大,强健有力。食肉牛龙化石的发现地主要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丘布特地区。食肉牛龙生活在1亿年前。食肉牛龙是中型恐龙,总长约7.5米,重达1000千克。与跃龙、霸王龙等其他食肉龙类恐龙相比,食肉牛龙的头骨上下相对厚一些,前后相对短一些,因而模样不一样,长了一个像狮子一样的塌鼻子。 食肉牛龙的化石首先于1985年在阿根廷发现。像其他食肉龙类恐龙一样,食内牛龙长着致命的利齿,用来撕咬猎物;并且还有强有力的后肢,用以追捕猎物。 食肉牛龙有个令人不解的特征,就是它的一对眉骨角。它们看起来既不够大,也不够硬,不可能被当做武器来抵御敌人;再说食肉牛龙这种恐龙已经够大够强的了。因此,这对角也许是随着发育成熟而长出的,标志着食肉牛龙已成年,具有了生育能力。 食肉牛龙的名字Carnotaurus的意思是食肉公牛,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长着公牛一般的脸。食肉牛龙的两只眼睛上方长着一对奇怪的锥(zhuī)形骨质突起或角。长角的位置恰好在现代公牛长角的位置。 食肉牛龙的身上从头至尾还长着几排特大的鳞,像鼓起的包包。像霸王龙一样,食肉牛龙的前肢特别细小,不可能够得着嘴,恐怕没什么用途。尽管食肉牛龙的牙齿和上下颌不是特别的大和硬,它却能捕食如丘布特龙等植食恐龙。 雷龙 有些恐龙的身躯十分庞大,像雷龙就是一个例子。在侏罗纪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到处都有青葱的森林,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带来了草食性恐龙的繁荣,雷龙在这个时后也活跃于现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常见恐龙简介

霸王龙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史上最庞大的陆地肉食性动物之一,最著名的食肉恐龙,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体长11.5~14.6米,最大顺弯体长15.3米,平均臀部高度4.3米,最大臀膏5.2米,最高6米(从地面至头部),平均体重8吨,最重14.86吨,头部长度1.2~1.55米,咬合力有史以来居陆地生物第一,可达120000牛顿左右,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 翼手龙 翼手龙侏罗纪晚期的翼龙类,短尾,头长,中间一些种体型大小如麻雀,另外一些可大到像鹰一样,两翼开展可达30~70厘米,以昆虫为食,有些可能觅食鱼类,在分类上并不真正属于恐龙,而只是恐龙的近亲,并且有“不存在”这种称呼。翼龙类是唯一发展呈具有强劲飞行能力的爬行动物,如鸟类一样的展翅飞翔于天空,追逐和捕食猎物。

三角龙 三角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和暴龙生活在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最晚出现的植食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且根据新近发现的化石表明,霸王龙与三角龙确实会发生打斗。 隙龙 隙龙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意思是“没有鼻角的脸”,因为发现它的科学家认为它没有鼻角,但以后的事实表明它长着角,隙龙全长9米,脖子上和肩上都是褶皱,在它的眉骨上也有两只长长的角,食草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湿地里,即现在的北美西部地区。

梁龙 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所发现,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原角龙 原角龙是种四足恐龙,头部后方有大型头盾,没有角,头盾由大部的颅顶骨与部分的鳞骨所构成,头盾本身则有两个颅顶孔,而颊部有大型轭骨,大小与形状随者个体而有所不同,有些标本有短小的头盾,而其他的头盾接近头颅的一半长度。有些研究人员将头盾的不同大小与形状,归因于两性异形以及年龄变化,生存于上白垩纪坎潘阶的蒙古。

恐龙分类表

恐龙分类表 目录 1.蜥臀目Saurischia 2. 艾雷拉龙下目Herrerasauria 3. 兽脚亚目Theropoda 4. 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 5. 原蜥脚下目Prosauropoda 6. 蜥脚下目Sauropoda 7.鸟臀目Ornithischia 8. 角足亚目Cerapoda 9. 鸟脚下目Ornithopoda 10. 角龙下目Ceratopsia 11. 厚头龙下目Pachycephalosauria 12.装甲亚目Thyreophora 13. 剑龙下目Stegosauria 14.甲龙下目Ankylosauria 蜥臀目Saurischia 瓜巴龙科Guaibasauridae 艾雷拉龙下目Herrerasauria 南十字龙科Staurikosauridae 艾雷拉龙科Herrerasauridae 兽脚亚目Theropoda 腔骨龙超科Coelophysoidea 腔骨龙科Coelophysidae 双脊龙科Dilophosauridae

角鼻龙下目Ceratosauria 角鼻龙科Ceratosauridae 阿贝力龙超科Abelisauroidea 西北阿根廷龙科Noasauridae 阿贝力龙科Abelisauridae 食肉牛龙亚科Carnotaurinae 坚尾龙类Tetanurae 棘龙超科Spniosauroidea 斑龙科Megalosauridae 斑龙亚科Megalosaurinae 美扭椎龙亚科Eustreptospondylus 棘龙科Spinosauridae 重爪龙亚科Baryonychinae 棘龙亚科Spinosaurinae 肉食龙下目Carnosauria 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ea 异特龙科Allosauridae 鲨齿龙科Carcharodontosauridae 南方巨兽龙亚科Giganotosaurinae 中华盗龙科Sinraptoridae 虚骨龙类Coelurosauria 虚骨龙科Coeluridae 美颌龙科Compsognathidae 暴龙超科Tyrannosauroidea 伤龙科Dryptosauridae 暴龙科Tyrannosauridae 艾伯塔龙亚科Albertosaurinae 暴龙亚科Tyrannosaurinae 似鸟龙下目Ornithomimosauria 似鸟身女妖龙科Harpymimidae 似金翅鸟龙科Garudimimidae 恐手龙科Deinocheiridae 似鸟龙科Ornithomimidae 手盗龙类Maniraptora 阿瓦拉慈龙科Alvarezsauridae 单爪龙亚科Mononykinae 擅攀鸟龙科Scansoriopterygidae 恐爪龙下目Deinonychosauria 伤齿龙科Troodontidae 驰龙科Dromaeosauridae 小盗龙亚科Microraptorinae 半鸟亚科Unenlagiinae 伶盗龙亚科Velociraptorinae 驰龙亚科Dromaeosaurinae 偷蛋龙下目Oviraptorosauria 拟鸟龙科Avimimidae 尾羽龙科Caudipteridae 近颌龙超科Caenagnathoide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