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政治考研大纲

2014年政治考研大纲

2014年政治考研大纲
2014年政治考研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I。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的本质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自由与必然。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的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

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和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3.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行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北洋军阀的统治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历史意义。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一二o九运动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中共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思想道德修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理想信念的实现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

传统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新时期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

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锤炼个人品德。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

(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七)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自由平等观念。

公平正义观念。

权利义务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八)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

2.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民商法律制度。

行政法律制度。

经济法律制度。

刑事法律制度。

3.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仲裁和调解制度。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2013年1月一2013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对外新思想,新诊断。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变动70个考点,近五年来的最大调整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变动70个考点,近五年来的最大调整 2015年考研大纲已于9月13日发布,政治科目经历了近五年来最显著的一次变动,涉及考点多达70个,其中新增21个,删除4个,调整45个。变动最集中的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甚至已经无法完全用新旧知识点的对照去梳理;变动第二大的科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在知识体系和表述上,发生大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了微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没有变化。 政治各科目具体调整归纳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变动共有17处,其中语句合并或说法调整有14处。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纲没变,但是大纲解析重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范畴。 新增的考点有3处: 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国家目前的整体政策与方针,比如当前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个很好的结合点。 3、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变动最大,涉及课程体例、知识体系、具体内容与语句表述四个方面,体现了十八大之后,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等领域的新进展。考生

需特别注意新增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合并后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以及修订较多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具体来说,新考纲的这部分由原来的十五章变为十二章。 在综述部分,将原有的两章进行了合并,重点突出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弱化了理论发展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部分,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系统化讲述成果总结。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增加了一节,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对改革开放的性质进行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由四章并为一章,将生态文明建设扩展为新的一节,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新提法。 祖国统一部分,增加了党的十八大相关的关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的新内容。 外交与国际战略部分,加入了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实现互利共盈的十二字外交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据力量部分,新增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今年无变化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动对照表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动对照表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动对照表:思修法基 章节2015年大纲2014大纲大纲解析说明 第一章 追求 远大理 想,坚定 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增加考点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 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爱 社会主义和拥 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经 济全球化。 两个考点 顺序变更 以振兴中华为 己任。 删除考点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增加考点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世界观与人生 观。 删除考点人生观科学内涵。增加考点 用科学高尚的 人生观指引人 生。 删除考点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增加考点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加强道德修 养,锤炼道德 品质。 章标题变 化 3.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3.弘扬社会主 义道德 节标题变 化 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与树立社 会主义荣辱 观。 删除考点 (实际内容 调整到第 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的主要内 容。 标题变化 加强诚信道德删除考点

建设。锤炼个人品德。(实际内容调整到第七章)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加考点(原第三节内容)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章节调整 (原第七、 八章主体 内容) 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历史 发展。 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社会主 义法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 行。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 权利与基本义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的构成。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章节调整 (原第七章 主体内容)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 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培养法治

【最新整理版】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强烈推荐)

2015考研政治大纲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规律及其客观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为什么新大纲如此重要

2015考研政治考纲已经下发,共涉及考点变化多达70个,相信各位考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对考纲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只要自己复习的全面,考纲也没有什么重要。实则不然,考研政治一定是以纲为刚的,一味自己埋头学习,不清楚考试信息的最新动向,考生复习的再到位也难免会吃亏。那么新大纲为什么如此重要,历年大纲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最权威 考试大纲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的,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它既是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二、最贴近命题人 在考研大纲发布之前,相信考生们也买了不少的习题以及参考书,有的辅导书在封面上写着"本书紧扣考研大纲",但是考生应当清楚,这些书所扣的都是往年的考试大纲。因此考生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不良书商出版的低质量辅导书。 而9月13日下发的才是最新大纲,所有变动一目了然,2015考研政治的命题也是根据最新大纲完成,是命题人关注的焦点和命题根本依据。可以说,各位考生和命题人共用的唯一资料就是这本考研大纲,值得研究。

三、最能预测考试重点 由于考纲的变动一定不是无来由的,或是贴近最新时事例如当年有很重要的政治会议召开,或是进行课程改革等。新大纲变动的部分,一定是重点部分,让考生第一时间了解可能命题的知识点。考试大纲的下发,让考生清楚复习重点,考生可以不用像暑期阶段那样的广撒网,因为广撒网的话,时间上有可能非常紧张。考生可根据大纲,对知识点进行逐一复习,对变动的知识点,仔细揣摩其增加或修改的意图,联系国内外最新时事加以分析理解。新大纲的下发让考生的复习有的放矢,提高了复习效率,节省了复习时间,让考生不再漫无目的的学习,同时自己总结重点、难点,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的。 在分析了考研大纲的重要性过后,各位考生是不是觉得考纲很重要了呢,那就快快仔细研读最新发布的大纲吧,掌握考研最新资讯,也是考研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老师和你们并肩作战,直至你们收到心仪学校通知书的那天。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

2015考研政治大纲原文

2014考研政治大纲原文(文字完整版)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变动对比表

学科章节2015年新大纲2014年大纲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原第一章和 第二章合并 为一个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 理论成果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 髓 变化较大重点突出讲述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两大理论成果,弱化了 理论发展的过程。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及其发展 增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删除: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 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 其历史进程 第一节删除的考点部分 转移到了第三节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删除:毛泽东思想的科 学体系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三节全部更新。 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第四节:“三个代表第四节全部更新。

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重要思想 同时删除了原来的第五: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删除考点:新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 义。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变换说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 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的提出。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对象和动 力。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领导。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 领、经济纲领和文化 纲领。 第三节:合并考点:中 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 内容及其依据。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意义。 删除:革命统一战线的 建立及其与主要经验。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 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 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 验。 第三节:中国革命道 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 其历史意义。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及其相互关系。革命 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 与主要经验。武装斗 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 斗争形式。党的建设 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 验。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变换说法:党 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 其理论依据。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 出和基本内容。 第二节:变换说法:适原说法:农业、手工

2016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

2016考研政治新大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016考研政治大纲9月18日发布,文都教育第一时间进行大纲比对。从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上来看还是保持不变,如下: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 马原:约24% 毛中特:约30% 史纲:约14% 思修:约16% 形势与政策:约16% 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选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2016考研政治“史纲”大纲变动对比表 学科章节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 史纲第四章第二节 变更考点:中国共产党的创 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 性及其伟大意义 第九章第三节 变更考点:独立的、比较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 建立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 基本建立 第十章第四节 变更考点:不断推动经济社 会的科学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删除考点: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第十章第五节 变更考点:1.开拓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 (新增标题) 2.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2.中共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新增考点: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的战略布局 第十章第六节 变更考点:新中国发展的两 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 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和重 大区别 变更考点: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 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由之路 删除考点:党和人民九十年 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 就

2015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2015政治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

2015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 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考研政治大纲考点解析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大纲考点解析:新增8、删除7、变更21 学 科 章节2015年大纲2014年大纲说明 马原第一 章第 二节 变更考点:“马克思主义的鲜 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 革命性的统一” 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 命性的统一”置于“马克思 主义的鲜明特征”考点之中变更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哲 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 和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政治立场、 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第二 章第 一节 变更考点:“实践的本质”“实践的本质含义” 考点顺序调整:将2014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这一考点中的移到第一节中 第二 章第 二节 新增考点:联系与运动、变化、 发展。 变更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 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 性。 删除考点:矛盾分析方法 删除考点:“自然规律与社会 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 章第 三节 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 性 将2014大纲中第二节中的 考点移到第三节当中删除考点:客观辩证法与主观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 法和工作方法 变更考点:意识能动作用及其 变现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三 章 变更考点: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 章第 一节 变更考点: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与实践 第三 章第 二节 变更考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删除考点: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变更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 想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变更考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与创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与创新。 删除考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新增考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第四删除考点: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15考研政治大纲最新考点

2015年考研政治冲刺阶段:透过新大纲总结考点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014年第37题考查过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的理解。实际上考的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理想是圆满的,而现实往往是痛苦的。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索,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而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二、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2011年第37题考查的实际就是本专题的考点。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的内容,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

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密不可分,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在社会关系中对于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伴随、相互统一。 竞争是指不同个体为同一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的行为或意向。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一般说来,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

2015政治考研大纲

2015年政治考研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变动70个考点

2015年考研大纲已于9月13日发布,政治科目经历了近五年来最显著的一次变动,涉及考点多达70个,其中新增21个,删除4个,调整45个。 2015年考研大纲已于9月13日发布,政治科目经历了近五年来最显著的一次变动,涉及考点多达70个,其中新增21个,删除4个,调整45个。变动最集中的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甚至已经无法完全用新旧知识点的对照去梳理;变动第二大的科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在知识体系和表述上,发生大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了微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没有变化。 政治各科目具体调整归纳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变动共有17处,其中语句合并或说法调整有14处。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纲没变,但是大纲解析重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范畴。 新增的考点有3处: 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国家目前的整体政策与方针,比如当前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个很好的结合点。 3、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变动最大,涉及课程体例、知识体系、具体内容与语句表述四个方面,体现了十八大之后,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等领域的新进展。考生需特别注意新增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合并后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以及修订较多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具体来说,新考纲的这部分由原来的十五章变为十二章。

在综述部分,将原有的两章进行了合并,重点突出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弱化了理论发展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部分,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系统化讲述成果总结。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增加了一节,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对改革开放的性质进行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由四章并为一章,将生态文明建设扩展为新的一节,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新提法。 祖国统一部分,增加了党的十八大相关的关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的新内容。 外交与国际战略部分,加入了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实现互利共盈的十二字外交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据力量部分,新增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今年无变化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今年变动第二大,同样涉及课程体例、知识体系、具体内容与语句表述四个方面。考生需特别关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新增的锤炼高尚品格这三个章节的调整变化。 具体来说,新考纲的这部分由原来的八章变为七章。新增了8个知识点: ①法律的历史发展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⑤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⑥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⑦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⑧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删除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绝大部内容,仅仅保留了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部分内容,以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我国的实体与程序法律制度的绝大部分内容。

2015政治考研大纲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Ⅳ.考查内容

2015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最新)

2015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一、单选题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A)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 A.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D.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向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D) A.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B.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C)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2015考研政治大纲新增知识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亦可简称为“三观点,两原理”。 其中,“三观点”是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两原理”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两个坚持—坚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亦可简称为“二观点、三规律和五范畴。”其中,“二观点”是指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三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五对范畴”包括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可能和现实、必然和偶然。 新增加:主要新增知识点为联系运动发展变化,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问题。认识的基础—本质—过程—目的(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社会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动力—社会主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认清基本国情—提出总目标(总路线)—制定具体目标(经济、政治、文化)—实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经验总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社会构成——经济成分—阶级—主要矛盾—文化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贯彻1840—1921年的历史的两条主线:侵略与反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农民救国之太平天国运动。地主自救—技术救国之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救国—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文化救国之新文化运动。 抗日战争9月3日纪念日、抗日战争爆发77周年、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解禁自卫队“集体自卫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就是立法机关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定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立法的民主性、可行性、有效性。二是严格执法,就是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权必由法出,不得法外执法、执法不作为和滥用执法权力,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公正司法,就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四是全民守法,就是所有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自觉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2.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按照法治思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权力来源于权利。在民主和法治的国度,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机构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国家权力的配置、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重要官员的产生,都是公民行使权利的

2015年考研政治各科目对应题号分析

2015年考研政治各科目对应题号分析 最近很多同学问考研政治5个科目在试卷中分别对应哪些题号,为解决大家的疑问,特为大家做了如下相关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共3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各科目分数占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三、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题1分,题号1-16)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题2分,题号17-33) 分析题 50分(每题10分,题号34-38)

四、各科目对应题号 (一)马原(24分) 单选题:1、2、3、4 多选题:17、18、19、20、21 分析题:34 哲学:1、2、17、18、34 政经:3、4、19、20 科社:21 (二)毛中特(24分) 单选题:5、6、7、8、 多选题:22、23、24、25、26 分析题:35 (三)纲要(20分) 单选题:9、10、11、12 多选题:27、28、29 分析题:36(纲要或毛泽东思想+纲要)

或 单选题:9、10 多选题:27、28、29、30 分析题:36(纲要或毛泽东思想+纲要) (四)思修法基(16分) 单选题:13、14 多选题:30、31 分析题:37(思修或思修+法基) 或 单选题:11、12、13、14 多选题:31 分析题:37(思修或思修+法基)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分)单选题:15(国内时政)、16(国际时政) 多选题:32(国内时政)、33(国际时政) 分析题:3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考研政治大纲变化点评(严真老师全国独家首发)

为方便2015考研考生的复习,全国押题第一人严真老师特别为大家点评2015考研大纲变化,全国首发超详细,还有变化重要程度的标注,是您复习备考2015考研政治不可多得的好资料,而且是免费提供,请大力支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变化1.原旧大纲中的知识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去掉了“列强”二字。 变化值:★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变化2.原旧大纲中的知识点“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去掉了“列强”二字。 变化值:★ 变化3.新增了第三节标题: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变化值:★★★★ 变化4.原旧大纲中的知识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斗争”改为“战争”。 变化值:★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变化5:原旧大纲中的知识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改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变化值:★★★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变化6:原旧大纲中的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合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变化值:★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变化7:原旧大纲中的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修改为“中国 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 变化值:★★★★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变化8:原旧大纲中的知识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删除。 变化值:★★★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15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完整版附答案)

2015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答案:A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答案:C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D.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答案:A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向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B.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答案:D 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答案:C 6.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

2015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5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权威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答案】A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答案】C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D.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答案】A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向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B.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答案】D 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答案】C 6.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一论述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答案】C 7.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