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视听语言长镜头知识:拍摄长镜头的必备条件

视听语言长镜头知识:拍摄长镜头的必备条件

视听语言长镜头知识:拍摄长镜头的必备条件
视听语言长镜头知识:拍摄长镜头的必备条件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视听语言长镜头知识:拍摄长镜头的必备条

拍摄长镜头的必备条件共有五条:

1。首先要求导演本人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在一部影视剧中,拍不拍摄长镜头,虽然并不代表该剧的优秀与否,也不影响导演在文艺圈的影响力,但的确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公认的大师级导演作品中,我们能够找到许多长镜头的段落,而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如美国的奥逊·威尔斯、希区柯克;意大利的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瑞典的伯格曼;苏联的塔尔科夫斯基、帕拉让诺夫;日本的沟口健二、小津安一郎;希腊的安哲罗普洛斯:伊朗的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等等。这说明了他们对影像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和独特的时空构想与调度。当然还有一个共通点:呈现和挖掘长镜头理论的核心价值—不分割完整的空间和连续的时间的内蕴。

2。导演和摄影在拍摄前对镜头事先必需有精心周密的设计

影视导演既不随随便便,更不敢凭一时情感冲动去拍长镜头,而一切都要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研究,提出细致的、切实可行的拍摄计划,就像舞台演出,事前要有认真严格的排练,实拍时摄影师又必须准确地加以执行。

3。被拍的内容有严格的选择性

长镜头的内容一般人物行动复杂场面宏伟、戏剧性冲突丰富、环境广阔多变,重场戏中的重要段落,豪华的社交场景,伟大的战争场面等等,凡必须采用长镜头的地方才用,反之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则不适合用英国影片《王子复仇记》中,在揭穿篡位国王的真面目那场戏里,也用了个很好的长镜头。摄影机一直对着那些演员移动,镜头围绕着宫廷半圆形往返来回,每次在近景中往往突出刻画不同角色的精神状态:忽儿是国王恐惧的心理的增长;忽儿是霍拉旭如梦初醒;忽儿是哈姆雷特发狂似的胜利情绪,最后是在场者全部发现了国王克劳狄斯神色失常,终于真相大白。

苏联影片《雁南飞》中,也有一个较好的“长镜头”,即“送别”,当影片女主人公薇洛尼卡在人群中钻出钻进,到处寻找即将奔赴前线的爱人鲍里,这时导演用了一个很长的移动镜头,不仅交待了战争年代车站纷乱的环境,而且透过多种角度和方位,一方面展现鲍里斯也在人群中寻找微洛尼卡;一方面又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心急如焚的焦灼心情。薇洛尼卡越过障碍,分开人群,终于她发现了鲍里斯,但长长的拥挤的人流,隔断了她,使他俩无法接近。薇洛尼卡向鲍里斯扔去一包饼干,但鲍里斯没有发现接着镜头摇下,一个特写,饼干在人们的脚下踩碎了,薇洛尼卡的心似乎也跟这饼干一样碎了。这个长镜头有效地渲染了人们的生离死别,突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

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苏联影片《战争与和平》(4集),可以说是一部有浓厚的长镜头风格的影片,它极其有力地为巴赞的这一理论,提供雄辩的论据。

《战争与和平》中,大约不下上百个长镜头,略略分类,我们不难窥见多是用在宫廷和贵族舞会、奥斯特里茨战役、波罗底诺法俄骑兵的战斗、莫斯科大火、拿破仑的败北…或若干深入刻画人物的重场戏上。它们几乎无一不是表现豪华的场面、雄伟的战场殊死的拼搏、复杂的目不暇给的行动;无一不是采用气势磅礴、宏伟异常、绚丽繁复、沉郁顿挫的泼墨手法。恰恰是在这些地方,长镜头的电影语言,方可自由驰骋,神通大显,勾魂摄魄而不是像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有的导演那样,如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导演的《巡回艺人》,长达4个小时的影片,只用了80个长镜头,他的《尤利西斯之旅》,几乎是把片花在“穿堂入室”或漫漫长路上,在杯水风波中硬拍长镜头,这样失却重大内容的长镜头,为长而长的镜头,实难令人赞赏4。演员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

因为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差错,无论是形体、表情、细节上失误都会造成重拍。而长镜头的重拍,耗片量令人咂舌。没有炉火纯青的表演就不可能拍好长镜头。李少红导演的《橘子红了),是2000年的热播电视连续剧,亦属优秀电视剧范畴。但结尾长达约8分钟的叙述及描写女主人悲戚纷纭的内心世界的长镜头段落时,立意是好的,但呆滞的表演和单一构图,并未带来好的效果

5。先进精良的摄影器材

导演拍摄长镜头光拥有优秀的摄影机或摄像机不够,重要的是拥有先进和能胜任若干技术要求的一系列摄影附属设备,如移动轨,大型升降机,连续照明设备等等没有这样的设备,别说拍长镜头影片,就是拍一两个长镜头也极其困难。因为拍摄一个有意味的长镜头,除内部的场面调度外,还需要摄影机或摄像机移动拍摄,乃至综合镜头的运用。

例如影片《小兵张嘎》中,在拍游击队队部那场戏时,就费了很大的力气,动员了一切可用的设备,铺了长轨、架了升降机,安上摄影旋转云台,还由聂晶和另一名摄影师,从墙内到墙外运用“接力”方式,排除了重重困难好容易才把这个镜头拿下来。

巴赞说:“只有镜头的不偏不倚的特点,才能澄清习惯与偏见的对象,才能澄清使我们的观察力变模糊的思想迷雾。”按照巴赞的观点看来,澄清的唯一方法就是“取决于尊重空间统一的简单照相”。这种把蒙太奇理论与“长镜头”理论截然分开,并使之完全对立的做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法: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就不能不使巴赞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不能自拔。

摄影机、摄像机的镜头,总是要借助人去掌握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学不借助人,就无以表示性。只要镜头还为导演与摄影师、摄像师控制和操纵,“不偏不倚”公允之状可掬的情形,恐怕很难达到。电所以尽管“长镜头"学派,是值得重视和悉心研究的学派。它不需要视觉上的分切常常可以达到场面逼真、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但其实施却并非易事。

俗话说:“鹤有所短,凫有所长”。根据实际需求,综合使用一般的镜头外部剪辑和镜头内部组接的长镜头拍摄的方法,才是最合理的办法。因此,把“长镜头”捧上了天或把蒙太奇理论打翻在地都同样不明智。

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1、认识摄影基础 2、摄影原理与技术(照相机和镜头) 3、光圈、快门、曝光和测光 4、聚焦、取景器、卷片、和胶片 5、景深 6、摄影取景 7、构图 8、摄影用光 9、摄影色彩 10、彩色摄影 11黑白摄影 12 数码摄影 13摄影器材 14静物摄影 摄影的门类 摄影的门类是在摄影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其分类方法的有多种。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如下分类: ?1.根据有彩和无彩的属性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2.按照光的属性分为:可见光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X光摄影。 ?3.按照摄影工艺分为:常规摄影和特技摄影等。 ?4.按照拍摄题材的不同分为:人文景观摄影、自然景观摄影、表意摄影等。 ?5.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科技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摄影、教学摄影、军事摄影、文体摄影和生活摄影等。 ?6.按照表现方法的不同分为:纪实摄影和创意摄影等。 ?7.按照社会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 摄影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应用范围是广泛和多层次的,摄影的表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分类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各种摄影门类和风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相互影响和渗透,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指摄影中的艺术部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门类,以艺术性与实用摄影和新闻摄影等相区别。艺术摄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达摄影家主观思想情感及艺术情趣的一种摄影形式。 艺术摄影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与生活原型有着根本的差异;是审美情感的对象化,与生理情感有着本质区别。 艺术摄影通过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表达摄影家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和对情感的

长镜头的美学意义

长镜头 长镜头,迄今尚无严格的科学定义。一般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的镜头。 它至少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时间。这种镜头的尺数比较长,一般最短也在15米,最长可达300米,放映时间约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二是空间。通过运用景深镜头或移动拍摄,达到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片断的电影化概括。 第一节长镜头的形成 电影是以纪录真实的活动影像问世的。在无声电影及有声电影初期,偶尔也使用景深镜头和移动摄影,如1895年在巴黎大咖啡馆上映的卢米埃尔的《火车到站》一片,就是以景深镜头拍摄的。当时一本胶片就是一个节目,长度约17米左右,用慢速度放映,每本可演一分钟。每一个节目几乎都是用一个镜头拍下来,这可以说是"原始长镜头"。 被世界公认的早期的长镜头经典作品,是英国导演弗拉哈迪在1920---1922年拍摄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里面有一个爱斯基摩人纳努克狞猎海豹的著名场面,就是用长镜头拍摄的。弗拉哈迪把纳努克如何在冰窟里发现猎物,又如何与海豹进行殊死搏斗的真情实景连续不断地拍了下来,并且自始至终让纳努克与海豹同时出现在画框内。这个场面拍摄了20分钟,用掉了360米胶片。但是,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不可能普遍推广,更主要的是人们对这种方法的艺术价值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还没有把它当成一种重要的银幕整体形象的构成方法。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人们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创作实践,开始意识到,除了依赖镜头之间的蒙太奇方法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概括之外,还能够在一个镜头内部,依靠场面调度、摄影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方法,造成巨大效果,达到对现实概括的目的。 不可否认,在长镜头形成的过程中,电影自身的内部规律和外部的技术条件,起了重要的作用。 1、有声片的诞生,促进了长镜头的发展在默片时期,电影是纯视觉艺术,组成电影的视觉元素有人、物、景、光、色五种。为了让观众从视觉形象中意会到声音之存在,不得不用一些短镜头去表现声源,如火车启动时汽笛上冒出蒸汽,给人以鸣笛之感,这是一种从视觉形象中感到"无声之声"。有声片的诞生,使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巴说话了"。由于声画的结合,默片时代本来需要好几个镜头才能被视觉感知的镜头,如今,人物一开口,就说明白了。又由于有了语言,就得考虑把某些对白说完,不能拦腰掐断,话不成句。例如《战舰波将金号》中那个著名的"敖德萨阶梯"的场面,默片用了5分30秒,而有声版则为8分钟。有声片要求画面镜头适当延长,扩大镜头容量,以适应对白、音乐、音响的时间流程之需。因而有人计算,一般说来,有声电影的镜头比无声电影镜头长三倍左右。像默片时期的经典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共有1544个镜头,如今的电影多数只有它的1/2或1/3镜头而已。 2、景深镜头、移动摄影促进了长镜头的发展 景深镜头,是指既能清晰地看见前景,又能清晰地看见后景的镜头。摄影机是"摄录具体现实的积极工具和创造现实的手法",它的轻便化带来了更加灵活的

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mise-en-s cène),出自法语,原意就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本来用于戏剧,是指导演对演员的行动路线、位置以及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场面调度被引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则是指导演对于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电影的场面调度,是导演引导观众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去感观银幕世界的手段。它给观众规定了观看银幕世界的视点,而这种观看的视点,观众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场面调度的真正妙处在于,尽管视点多变,空间跳动大,时间流程会被切断、分割,却仍然可以让观众获得完整统一的印象。这种印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故事情节层面,一是创作人员的情感倾向和评价层面。 电影电视创作中的场面调度主要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演员调度是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的位置的变动以及演员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其情绪变化,来获得银幕效果。镜头调度是指导演运用摄影机/摄像机机位、光轴方向、焦距的变化,获得不同角度、不同视距的画面,来展示人物关系和环境气氛及其变化。镜头调度包括了距离(远、全、中、近、特)、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变焦(推、拉和急推、急拉)、角度(平、俯、仰)、方向(正、侧、背)等因素的运用和变化。不过,在影视创作中,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常常是同时进行而且互相作用的。场面调度不仅仅是单个镜头里的调度,还包含了相对完整的一个段落、场景的调度。 2.场面调度的作用是什么? 场面调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产生画面的构成作用,形成故事情节的连续进展,传递富于表现力的造型美。此外,还有以下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从整部作品来看,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是剧情。但是从局部看,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便是演员的表演和镜头的运用。演员表演的言谈举止之中可以反映性格,镜头的远近俯仰也可以表现性格。 (2)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演员的表演、走位、行动的力度和方式固然可以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镜头的调度同样也能间接地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3)渲染环境气氛。善于调动观众情绪的导演,都会利用场面调度渲染环境气氛。人物的行为动作,有了环境气氛的烘托,就有了更为强烈的表现力和更为合理的诠释。 (4)寄予哲理思想。利用场面调度表达哲理思想。 3.场面调度有哪些优势? 就是依据剧本(设计)的内容,依据生活真实的逻辑,通过演员和摄影机在空间里的调度,揭示生活的面貌,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情感,完成叙事的一种艺术语言。它具有以下这些优势:(1)多方位的视点。既有主观视点,也有客观视点;并围绕着主要人物,从不同方向的视点,有序地叙述故事。各种不同方向的视点,既介绍了人物和空间的关系,又介绍了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2)各种景别的合理组合。各种景别有各自的叙事任务,它们经过有机的组合后,将事件叙述得详简得当,而且对人物的情绪解释特别有效,尤其在人物间的矛盾冲突精锐的时候,更能发挥其独特的叙事功能; (3)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的组合。不仅介绍场景空间,而且也有利于揭示人物的情绪。如一些近景、特写,凸现出矛盾精锐时的人物情绪; (4)人物调度的对比性:坐的/站的、走/定、对话等,较好地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传达出人物的不同情绪及戏剧气氛; 4.影视的场面调度包含哪些? 影视场面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运用——《阳光灿烂的日子》赏析 那个夏天,阳光格外灿烂,那些有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屈指可数,历历在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用134分钟追溯逝去的光阴,一闪而过,稍纵即逝。 故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北京,部队大院里的一群小孩正经历着成长的故事,父母被这个时代折腾的无暇看管好子女,稍大一点的孩子们又都上山下乡去了,这社会变得无法制约这批孩子。他的青春锁定在两个不可分割的主题,权力与爱情,那也是马小军的追求,他和同性之间的较量,渴望成为老大,他追求米兰,期待爱情。当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们却活在自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在这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表现手法体现那纯真的年代,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两方面上分析影片的艺术意义。 一.蒙太奇表现手法 画面是蒙太奇实现的物质基础,然而单一画面或者单一的镜头都是难以独立的承担叙事表意的任务,意义的产生通过上下文关系由若干镜头组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正如库里肖夫实验所证明的那两条蒙太奇定律:镜头组合产生意义,镜头组接顺序影响意义。蒙太奇追求的是形声综合的集约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1+1>2"。 1.影片用到了心里蒙太奇,马小军幻想与米兰在一起的种种幸福甜蜜的场景,却终究只能是做梦,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的反差。马小军讨厌余北蓓那种放荡随便的女人,用对比蒙太奇将米兰与余北蓓对比,更加深了马小军对米兰的疯狂迷恋,米兰就是他心中的天使。 岁月不饶人,当年胆小的马小军摇身变成了大老板,而当年的大哥刘忆苦却变成了傻子。影片前后鲜明的对比,让人深思那个社会背景下愚昧的价值取向。姜文巧妙的用对比,给观众出乎意料的结果,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2.在剧中,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他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撼人心。值得提到的还有影片中的配乐,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暴力场景展现着这种凶猛:砖块、刀、榔头、铁链,血流满面的镜头频繁切换,伴随着这些场景的音乐,则多是文革时流行的“红太阳”歌曲。这种画面与音乐的蒙太奇运用强烈地刺激着观众,使他们感受到了在疯狂中无止尽旋转的残酷的青春。影片主旋律是歌剧《乡村骑士》的间奏曲(此曲也是《教父》的主题配乐),整段旋律抒情优美轻柔,使听者产生美好的遐想,它几次出现在主人公独处的时候,这正好与有点吵闹的文革歌曲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矛盾。这种音乐对比的巧妙运用,也是影片的成功之一;又如马小军玩望远镜、避孕套,面对镜子“教训”民警的叙事组合段中,导演充分运用反差极大的不同焦距镜头,辅之以大跳接的剪辑技巧创造出新颖的蒙太奇电影语言,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享受;而在《国际歌》的音乐背景中胡同里小团伙复仇及火车巨大的轰鸣声中卢沟桥下群体斗殴两段落中,对于声画关系、镜头剪辑节奏、运动方式以及复杂场面调度的出色把握均显示出导演卓越的影像意识。 3影片有一个镜头的转换形成了强烈的蒙太奇,由极动到极静,有同学们热烈欢迎军人凯旋时的奔腾,到米兰房间里的宁静。影片中运用大量的蒙太奇来阐述时间的变迁以及身上衣服的变换来说明时间的流逝,第一次看到米兰,马小军是通过床底这个视角来偷窥的,此后,脚和小腿的就形成了马小军心中米兰的定格。

《影视视听语言》考试重点复习进程

《影视视听语言》考 试重点

视听语言的特性:单向性、运动性、模仿性、创造性。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等开阔的场景。远景功用1)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2)在影视中作开篇镜头,起到交代环境、开门见山的作用3)作结尾镜头,抒情性强,意味深长。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功用1)将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空间在一个画面中同时进行表现,环境对人物具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作用2)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从而反映其内心情感和心理状。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功用1)中景对人的手臂活动可以实现一种较完美的2)中景可以清晰地表现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常用来叙述剧情,是影视剧用的最多的景别。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功用1)近景画面中人物脸上表情的变化尽显无遗,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2)新闻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常以近景出现3)调动观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多用近景画面。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功用1)可把近距离极微小的世界用特写画面放大呈现出来2)在叙事性段落中,用特写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从而反映出其思想活动和内心意念,推动故事情节进展3)用特写画面转场。拍摄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即正面拍摄、背面拍摄和侧面拍摄。正面拍摄功用1)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2)容易显示出庄重、严肃、静穆的气氛3)正面平角度拍摄人物,可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使观众容易产生参与感和亲切感。背面拍摄功用1)镜头拍摄的方向与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一致,使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新闻记者采用这个角度表现追踪式记录或采访,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2)观众不能直接看到画面中所拍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和悬念感,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和好奇心。侧面拍摄功用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

一、摄影 摄影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摄制人员。摄制人员是一部电影造型艺术的体现者。一部电影——全体创作人员的劳动结晶,都是通过摄影人员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出来的。他与导演一起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摄影人员,职责就是在导演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影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二是用电影摄影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使景物形态通过透镜在感光片上曝光,构成潜影; 其次将曝光后的感光片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得到明暗程度与景物相反或色彩与景物互成补色的负象,即底片; 最后,使另一感光片通过底片曝光,再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而得到明暗程度或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象,即透明正片。也有使用反转感光片拍摄的,经过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直接得到透明正片。 二、摄像 摄像有两种含义: 一指摄像人员。摄像人员是一部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其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 三、录像 录像有两种含义:指使用录像机的人员。 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景物影像用录像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过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即:曝光量= 照度×时间。照度可用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时间可用遮光器(铱烀庞)速度来控制。电影摄影机中的胶片是恒速连续运转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时也配合使用装在机身内部的俗称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开角度大小调节曝光量。 1.曝光点 电影底片上获得中级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点,也是曝光组合选择的基准点。在电影生产

长镜头的应用

长镜头的应用 《历劫佳人》(1958年) 《历劫佳人》开篇3分20秒的长镜头,如今仍被众多影迷们津津乐道,并被称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长镜头之一。 这个长镜头的的复杂性在于空间调度,它有横向的移动,也有纵向的升降,还有镜头的远近推拉,尤其是镜头从屋顶摇到楼房的另一面,并紧接着后退跟拍,这样的难度在此后50年中竟然难以逾越。奥逊?威尔斯在这部电影里运用了一切当时可能的技术手段,包括摄影车、起重机吊臂来支持镜头运作,吊臂上的运作至今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案例,除了有相当的复杂性,它在广角镜头和大特写之间的切换同样非常自然。 镜头前半部分的俯拍和后半部分的平拍,让我们一目了然的观察到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的混乱和污秽,它始于一个手握定时炸弹的特写,然后放置到一辆汽车的后备箱之中。整个三分钟里,汽车在镜头里牵动着剧情发展,造成了惊心动魄的紧张效果。这个开场镜头后来被许多导演争相效仿,最成功的则是罗伯特?奥尔特曼在《大玩家》中的8分钟镜头,奥尔特曼在日后访谈中大谈奥逊?威尔斯,致敬之心昭然若揭。 《赎罪》(2007年) 《赎罪》中这个长达4分52秒的长镜头,已经被编入了了如今的摄影教科书。35岁的好莱坞导演乔?怀特用这个完美无缺的长镜头展示了他非凡的场面调度能力,场景内共出现了2000余名群众演员,

摄影机的移位更是长达数千米的距离,于一个新导演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镜头前后拍了五次,剧组只有一天的拍摄时间,考虑到沙滩涨潮淹没布景的危险,整场戏必须在日落之前终结。作为整部电影中最难的部分,剧组提前进行了两次排练预演,为了达成摄影机穿行和环绕的效果,海滩上又加用了小型滑轨,在环绕一条小船之后向演奏台移动,滑向一个斜面,踏上了人力车,最后下来从码头进入障碍,这部分的场景拍摄,共花费约一百万英镑。 整场戏里机位移动复杂到匪夷所思,拍摄视角多变而又从容自然,镜头缓缓拉开,呈现出敦刻尔克海滩颓败的全貌,也显露出非凡的恢弘和大气。《赎罪》里的长镜头近乎是描写二战的电影中最震撼的一个镜头,即使没有流血和枪战,它的震撼效果也绝对非凡。然而这种操作并未让整部电影变得厚重起来,影片本身小情调的泛滥,让这个惊艳的长镜头几乎游离在故事之外,产生了不和谐感。 《人类之子》(2006年) 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在电影《人类之子》中运用了两个长镜头,一处出现在电影三分之一处,另一个出现在电影的末尾,时长分别为4分钟和10分钟。与最后一段极其震撼的巷战相比,车内的一段长镜头虽然显示不出大场面调度的功力,在细微之处却毫不逊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镜头完全在狭窄空间拍摄,更多靠机器本身而非人为操作。 考虑到车内空间的限制,摄影师在其中没有可以立足的位置,剧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全面)

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作者:郭云鹏 本章要点: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五种景别、拍摄角度、横竖画面的确定、画面结构中心、突出主体的方法、前景与背景的运用、陪体的作用;光线在造型上的作用;摄影的形式法则 有人把绘画和摄影进行比较,把绘画称作加法的艺术,把摄影称为减法的艺术。 绘画是由画家在“胸有成竹”之后,一笔一画地把景物描绘出来的。 摄影则是拍摄者面对广大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和人生百态,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从中选取有限的空间,用数十(数百或上千)分之一秒的速度通过照相机和感光片记录下来。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摄影是从大中取小,从长中取短的减法来选取和记录影像。 “摄影是取景的艺术。”取景,从大的方面看,决定着拍摄者对于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看,则决定着画面布局和景物的表现。 第一节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一、拍摄点的选择 拍摄点是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当是相机的机位,也是受众的位置。 “移步换景”,因为人的视点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每移一步,视点改变了,视野范围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变化。在拍摄中,相机的机位移动,取景范围就会发生变化。 摄影记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 (一)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对被摄景物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 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1)远景。 拍摄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摄影表现的远景,常是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图片表现的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画面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和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给人一种宏大气势的视觉效果。

分析影视作品中蒙太奇和长镜头美学特征的区别

分析影视作品中蒙太奇和长镜头美学特征的区别姓名:初才坪班级:新闻071 学号:5000107171 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处理,后期根据节目构思,运用编辑技巧,将镜头、场面和段落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视节目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长镜头则是指影视作品中时间值在30秒以上的镜头。在长镜头中没有镜头之间的组接关系,但却存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长镜头减少了镜头的组接工作,但剪辑工作已经融入到镜头拍摄时的设计中,摄影中根据主体动作和场面内各种关系,变化角度、景别进行拍摄,在一个镜头里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长镜头可在一个镜头中,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其效果是利用时空运动的连续可以把真实的现实面貌(包括环境、气氛)自然呈现在屏幕上,能真正体现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具有独特的纪实魅力。 在美学特征上,蒙太奇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是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重新组织,通过选择、提炼、概括、加工等程序使之富于美感,符合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创作意图。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被公认为苏联蒙太奇学派的最杰出代表,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成为人类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敖德萨阶梯”是经典段落,在这段中间,可以清晰看到“杂耍蒙太奇”的效果。这段落中,几个比较关键的人物的刻画相信大家不会忘记:第一个就是死去小孩的妈妈。当妈妈发现身后的孩子被射倒,导演4次在孩子被踩,母亲张大嘴吃惊的镜头进行交叉剪辑,仅仅几步路的距离,导演在第五次切到妈妈身上才让妈妈走到孩子身边。这样快频率的交叉剪辑,增加了镜头的表现力,可以看出,导演在选择踩孩子的镜头上也是加以选择的,先是绕过孩子,在是从腿间经过,最后将孩子替翻了个面,从肚子上踩过,配上音乐,层层递进,镜头的组接再不是叙事那么简单,情绪,气氛,都得以表现。另一条线则是婴儿车的滚动,在下滚过程中,不断切人物特写,眼镜男,女教士,婴儿,可以看出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解的十分清楚,因为这些特写镜头单个来看,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或许眼镜男所看到的根本不是孩子的车在滑动,但是情绪配合了,画面配合了,交叉剪辑的帮助下,整体感觉就出来了。整个段落只有7分钟,镜头数却高达155个,平均1分钟就有22个镜头,每个镜头时长不到3秒钟。正因为如此快频率的切换,加上景别的变化,和机位的变化,才能让短时间无限扩展却让观众毫不觉察。 在好莱坞,公开向《战舰波将金号》致敬的则是著名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在他1987年所拍摄的代表作《铁面无私》(The Untouchables)中,就有一段完全模仿“敖德萨阶梯”的段落,这个段落也是全片的最高潮: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凯文·科斯特纳所饰演的政府特别调查员与歹徒不期而遇,双方先是心照不宣,平静的走向台阶,继而又几乎是同时拔枪,互相射击,与此同时,有个推着婴儿车的路人正好路过此地,但由于受到惊吓,婴儿车不慎从台阶的顶端滑落下去。科斯特纳扮演的银幕英雄自是了得,只见他边举枪射击边向下跑,最终在千钧一发之际击毙了歹徒,还接住了失控的婴儿车。应该说,这个模仿还是很成功的,德·帕尔玛同样使用了阶梯、婴儿车、面部特写等元素,同时又有自

视听语言:导演场面调度的依据和场面调度的作用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视听语言:导演场面调度的依据和场面调度 的作用 像线条、颜色和声音一样,不同的动态有不同的感情。在图像艺术中水平线一般让人想到静止、平和、宁静;垂直线条让人想到庄严、力量;曲线让人想到流态、温暖、女性气质等等…“上升的动态有助于表现昂扬、振奋、释重、解脱…旋转与回转的动态会增加快乐的气氛……向下的动态表现沉重、危险、粉碎性的力量(雪崩、瀑布等);钟摆式动态表现单调、冷酷无情(单调的散步、监狱场面、笼中动物等);瀑布状动态诸如球的反弹运动,表现活泼、快乐、轻松等(道格拉斯、范朋克式);扩散的、离心式动态如一石投入池中水面上泛起的涟漪,表现生长、溃散(群众恐慌场面)、爆炸、广播等。 我坚信任何一部电影中的场景全可以通过赋予其适当的节奏,为其设计出最能表现所要气氛的那类寓语动态而拍得更见成效—感情更强烈,艺术更持久。 ——美国电影教育学家斯拉夫科·沃卡皮切什么是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指导演根据影视剧本的内容,对影视片(剧)拍摄时的场面设计和安排,具体协调演员和景物间的关系及合适的位置,借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造成预期的情绪效果。它是导演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个性、环境气氛、生活节奏等经过艺术构思后的独特造型手段。 简言之,场面调度中的演员调度是把演员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影视片(剧)中的场面调度,不同于戏剧舞台的场面调度,因为它不仅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和活动进行调度,而且经常运用摄影机或摄像机的机位、运动来表现场景的变化和人物与场景关系的变化。 导演对画框内的人和事物的审视及安排,正是影视艺术“场面调度”的内涵。 场面调度的依据 1。生活是场面调度的源泉。 2。剧本的内容,如人物心理活动、矛盾冲突、环境与人等,都构成角色行动的动作依据。 3。导演依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创作需要,对场面调度进行艺术再现和创造性发挥。 三、场面调度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如电影《诺丁山》中,威廉与女友安娜发生矛盾,安气愤地离他而去。接着一个长镜头,威廉从家出走,穿越诺丁山的市场,历经夏秋冬春,突出了他内在坚韧的性格2。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如邦达尔丘克导演的《战争与和平》第三部中彼埃尔公爵来到波罗底诺战场,他在图拉的炮兵阵地踱来踱去,见到不怕牺牲的俄罗斯炮兵,几乎还是少年的指挥员,引起深深的自责,他放弃养尊处优,投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 3。渲染环境气氛:如《雁南飞》中,薇洛尼卡在德军轰炸莫斯科的夜晚被马克强吻,薇洛尼卡打他三十几个耳光的调度。 表现特定意境:如匈牙利导演杨素的《红色赞美诗》,用农民对三个上身棵露的少女和青年妇女的层层围护,则刻画了匈牙利民众对地主、军警和政府的默默反抗。

浅谈长镜头在电影中的使用

浅谈长镜头在电影中的使用 【摘要】:长镜头,法文Plan-séquence(即Sequence Shot),英文Long take,意思是用一个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拍摄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①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叙事的真实性,所记录的时空是连续的,实际的时空。长镜头理论发展至今,虽说也曾遭受了一些批评,但毋庸置疑的成为了现代电影一种重要的拍摄手法,而且有着更远大的前景。 【关键词】长镜头巴赞前景 一.长镜头理论 一般认为,电影史上最早运用长镜头的例子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在1916 年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然而直到1941年,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才让人们意识到,除了蒙太奇外,还有一种更奇妙的拍摄手法能给观众带来另一种观影享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1941年4月上映的《公民凯恩》是一部关键的影片,它总括了一切人在有声电影问世十年来所学到的全部技巧,同时它也是指向未来发展方向的指路明灯.”②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民凯恩》敢于突破常规,大胆采用了长镜头拍摄,这标志着电影语言的现代演进。而从此长镜头也就成为了一种异于蒙太奇的电影叙事手法,并得到广泛使用。 而真正给长镜头理论正名的,是伟大的电影哲学家安德烈·巴赞。巴赞一生从事电影评论工作,他的论文集《电影是什么》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思想--电影和真实相联系,后人把它总结概括为长镜头理论,这是一种与传统的蒙太奇相对立的美学观点。他在书中宣扬关于关于真实性的原则,即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叙事结构的真实。他特别强调单个镜头自身的含义和表现力,认为电影应该包括真实的时间流程和真实的真实的现实纵深。 ③他力称赞长镜头的功能,为此他提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影片是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户。”而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巴赞的理论影响了一大批著名导演,对现代电影的影响极其广泛。成为电影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著名的长镜头 《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31年)开场的主观平移镜头 《绳索》(Rope,1948年)中尝试全片用一个镜头拍完,用近景或黑屏来掩饰剪辑点 《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年)的战壕运动长镜头 《历劫佳人》(Touch of Evil,1958年)开场的第一个镜头 《四百击》(The 400 Blows,1959年)最后一个镜头 《乡愁》(Nostalghia,1983年)主角手秉蜡烛,在干枯的泳池中往返来回 《牺牲》(Offret - The Sacrifice ,1986年)片尾长达12分钟的焚烧家园的镜头

试题《视听语言》期中考试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15*2) 1、镜头的构成元素:-画面内容-------、---景别------、 拍摄角度、-----镜头的运动----、镜头长度。 2、拍摄角度包括被拍摄对象与摄像机形成的—几何角度 -------和心理角度。心理角度分为-----客观视角----拍摄角度、---主观视角------拍摄角度。其中的----客观视角-----拍摄角度是影片中运用最为频繁、最普通的拍摄角度与拍摄方式。 3、---色彩------是动画创作者最直接的风格定位手段。 4、场面的调度包括---对象------调度与----镜头-----调度。 5、景别分为:远景、----近景-----、----中景-----、----全景-----、-----特写----。其中最适合表现人物动作的景别是----中景-----。 二、判断题(5*4) 1、1928年,美国.澳特.迪斯尼首映的《爵士歌王》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X ) 2、1927年5月3日,美国华纳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威廉”号汽艇》,从此声音成为与画面同样重要的元素。

( X ) 3、顶光是影片用光里最常用的一种光线.( X ) 4、轮廓光亮度一般要低于主光源,在画面中具有装饰美化效果。( X ) 眼神光通常用在近景、特写景别中,是人物的目光炯炯有神、明亮而又活跃。( V ) 5、光线的首要任务是造型。( V ) 二、简答(10*3) 1、跟镜头的作用:P66 2、色彩的三要素:P156 3、光线对角色形象的刻画分为三类:P143 三、问答题(20分) 1、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 P93

基础摄影的知识点

基础摄影知识点--复习题纲 1、摄影术诞生时间;(1839年由巴黎的达盖尔发明) 2、机背取景式照相机;机背取景照相机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者对风光摄影的理解,充分体现对图片最终效果的控制。从镜头的应用、变形的处理、景深的控制,到胶片的选择,取景控制,以致图片的最终效果 3、直视取景式照相机;它是35mm相机最早的样式,该相机也象旁视相机一样,通过取景窗进行对焦,虽然会产生视差,但是它也能象单反相机那样更换镜头。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它采用双镜头结构,两个镜头上下排列,固定在镜头架上,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下面的镜头用于拍摄。观察被摄体时,必须竖起遮光罩,俯视照相机。 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利用同一个镜头进行取景和拍摄 6、数码照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7、镜头;透镜单元组成的整体 8、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9、光圈系数;光圈系数即"相对孔径"的倒数。控制镜头进光量,需要由镜头所谓"孔径光阑"来控制 10、快门;照相机常见快门速度分别为:1/1000、1/500、1/250、1/125、l/60、/30、1/15、1/8、1/4、1/2和1秒; 11、B门或T门;相机的B门和T门是一种能够进行长时间曝光的功能,利用该功能够获得长达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曝光,是天体摄影、烟花夜景拍摄必备的一种快门功能 12、取景器;摄影者可以通过取景器观察影像,对焦和构图。 13、正确的持相机姿势; 14、焦距与影像放大率,镜头焦距与影像放大率成正比关系; 15、焦距与透视的关系; 16、镜头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量,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 17、定焦镜头;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只有一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一个视野。定焦镜头没有变焦功能。 18、标准镜头;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19、广角和鱼眼镜头;(鱼眼:一种焦距极短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度的镜头;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广角镜头。 20、远摄和超远摄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是指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对于135相机,焦距在200mm左右、视角在12°左右的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以下的称为"超远摄镜头"。 远摄镜头的焦距 21、变焦镜头;(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焦距进行调节的镜头) 22、微距镜头;(一种非常接近被摄物体进行聚焦的镜头,成像与物体本身大致相似,复制比特率大致为1:1) 23、增距镜;增距镜也称远摄变距镜,它是一个安装在镜头和照相机机身之间的光学附件,

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

第五专题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长镜头和蒙太奇是电影美学的独特性赖以构成的两块基石。 所谓“长镜头”,也就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的场面精度及镜头的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景别和构图的镜头。它是以基本的等同于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的。由于它可供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因此,能达到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真实。所以,长镜头理论又叫“纪实派理论”,纪录性是其根本的美学特征。用长镜头拍摄的镜头画面,在表义上往往带有更大的客观性、多义性和暖昧性。 如果从电影史学角度来看,长镜头的出现要早于蒙太奇。卢米埃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一个固定的长镜头。例如美国的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在1920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就使用了长达1200英尺的长镜头,把纳努克发现猎物直到制服它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而且持斗的双方始终同时出现在画框内,现实时间和银幕时间相一致。由于它没有人为地打破时空的连续性,所以显得更为逼真,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仿佛就在现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十年代以来,在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影响下,同时也由于变焦距镜头和手提式摄影机的发明,便大大推动了长镜头的发展,于是便形成了以法国杰出的电影评论家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体系。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以“照相本体论”为基石的。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借助机械把现实记录下来的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现代艺术,是照相的延伸;它反对人为的干预和参与创造;电影只不过是现实的摹本,没有空间的真实,活动的画片就不会构成电影。 和巴赞相呼应的还有德国杰出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他认为原始的现实是电影所以感人的核心。在这种关系思潮的鼓动下,各国许多导演都热衷于用长镜头。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导演将长镜头与蒙太奇对立起来,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 就艺术功能而言,长镜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纪实性长镜头。 其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整体性,使一个镜头能够在一个与现实相一致的时空里完成对一个动作或事物的完整过程,让画面本身说话,

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

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 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 摘要: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二者各有千秋,呈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相互联系,彼此融合。王小帅的电影中大量运用了蒙太奇与长镜头这两种镜头语言,形成了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艺术魅力。本文以他的电影《青红》为例分析王小帅电影中对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的运用,研究他的电影美学特征。 关键词:蒙太奇长镜头镜头语言电影美学 王小帅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六十年代的他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电影运动的影响,对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大胆尝试边缘人和弱势群体等电影题材,为中国电影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因此,他们的电影中不乏对青春题材、边缘题材,演绎着中国现代人的生存现状。他关心个体的生存,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他的作品中常常突出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很深厚的思想性。 二十多年来他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也日益形成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艺术魅力,不断寻找着最适合表达其内心诉求的电影语言,而他对蒙太奇与长镜头语言的熟练运用则正是他的电影中极为锦上添花的一笔。 一、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 (一)蒙太奇理论 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步成为电影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狭义上的蒙太奇是指镜头组接的章法和技巧。而广义上的蒙太奇则是整个影片的思维方法、结构方法和全部艺术手段的总称。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特有的结构手段、叙述方式,通过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和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来产生不同的意义。它是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的艺术技巧,也是电影反映现实

视听语言复习考试(学生)

一、填空题 1.()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法国的()被认为是电影的奠基人。2.美国的()将镜头作为电影的基本组成单位,开创了完整视觉语言形成时期。3.光线按照光位划分包括()、()、()、()、()。 4.场面调度包括()和()。 5.画面组接的连贯因素包括()、()、()、()。 6.主体动作剪辑方法主要包括()、()、()。 7.场面转换技巧主要包括()和()两种。 8.在某一场景插入前一镜头某个人物的思绪或回忆的叙述手法是()。 二、名词解释 1.似动现象 2.主观视角 3.无声 4.蒙太奇 5.景物镜头 6.场面调度 三、简答题 1.试举例说明,影像中的色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2.影视作品中的镜头按照作用和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四、论述题 双人对话具有哪些典型机位组合试举例说明双人对话场面设计有哪些方式至少列出四种,并绘制简略机位图辅助说明。 五、综合题 运用所学过的视听语言知识,试写一个人物出场段的分镜头稿本。不限主题和题目,要体现出人物的特征和性格,并交代适当背景信息,镜头数量不超过20个。 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听语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 2.大卫?格里菲斯 3.顺光、逆光、侧光、顶光、底光 4.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5.逻辑因素、相似因素、缓冲因素、队列因素 6.分解法、增减法、错觉法 7.有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 8.闪回 二、名词解释 1.似动现象:格式塔心理学以完形原理对影像似动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影片的一幅幅静态画格以每秒16格或24格的速度连续呈现,会产生似动和深度感的幻觉,这不仅是由于生理的视觉暂留现象,而且还有赖于把影像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完形”过程,是大脑积极参与认同的结果。 2.主观视角:摄影机直接代表某一剧中人物的视点,是将观众直接引入剧情的有力手段之一。 3.无声:又叫做“静场”,相当于声音的定格,强调着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能 力 上有时胜过最强大的音效。 4.蒙太奇:来自法语,愿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的意思。在电影中,蒙太奇是指创作者根据影片表现需要,运用艺术手段和技巧,将镜头、场面、段落等按照一定关系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产生一定意义,这种构成一部影片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5.景物镜头:又叫空镜头,通常指画面中没有人物的镜头。在时空转换和调整节奏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6.场面调度:来自法语,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开始应用于舞台 剧, 后应用到电影创作。场面调度主要是指导演根据剧本所提供的内容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部分。 三、简答题 (一)试举例说明,影像中的色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1.形成视觉基调。色彩整体基调效果是一部影片色彩构成的总倾向,也是一种色彩或几种相近色彩所构成的主导色调。色彩的倾向性的形成有助于形成一定的视觉基调和视觉风格,从而产生象征意义、渲染意境并引起共鸣。

第9章 拍摄取景的基本常识_327102659

第九章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 有人把绘画和摄影进行比较,把绘画称作加法的艺术,把摄影称为减法的艺术。 绘画是由画家在“胸有成竹”之后,一笔一画地把景物描绘出来的。 摄影则是拍摄者面对广大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和人生百态,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从中选取有限的空间,用数十(数百或上千)分之一秒的速度通过照相机和感光片记录下来。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摄影是从大中取小,从长中取短的减法来选取和记录影像。 “摄影是取景的艺术。”取景,从大的方面看,决定着拍摄者对于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看,则决定着画面布局和景物的表现。 第一节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一、拍摄点的选择 拍摄点是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当是相机的机位,也是受众的位置。 “移步换景”,因为人的视点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每移一步,视点改变了,视野范围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变化。在拍摄中,相机的机位移动,取景范围就会发生变化。 摄影记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 (一)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对被摄景物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 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1)远景。 拍摄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摄影表现的远景,常是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图片表现的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画面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和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给人一种宏大气势的视觉效果。 (2)全景。 其范围比远景小,拍摄距离与被拍摄景物更近了。全景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让人产生一种对景物的全面的印象。被表现的景物充满画面。 在人物摄影中,全景表现的是人的全身,对人物有全面的整体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