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

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

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
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作为语言信息操纵的手段,自利性归因问题引起各方关注。就此问题学术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即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归因现象。本文对自利性归因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使投资者能识别自利性归因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避免损失。

关键词:年报自利性归因成因对策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然而连接企业和信息使用者的媒介――财务报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会计造假问题屡见不鲜。财务报告包括数据信息与语言信息,对会计信息的操纵可以从数据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近年来,我国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等会计数据信息操纵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于会计语言信息披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财务报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语言信息的披露在整个财务报告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利性归因行为是语言信息操纵的一种重要形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归因现象,对此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二、自利性归因的含义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自利性归因”是上市公司操纵语言信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归因”是指对某一事件结果的原因解释。组织行为学认为,人们在归因过程中存在自利性倾向,关于事件真实原因的信息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被筛选过。在企业中,自利性归因被定义为:在业绩表现好时管理层将之归功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在业绩表现差时归结为外部经济环境因素。

自利性归因表现为以管理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内部归因倾向或外部归因倾向。若业绩好时,管理层更多的提及自己正确决策、有效管理等内部因素;若业绩差时,管理层更多的提及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等外部因素。会计信息是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最重要的途径并依其做出经济决策,自利性归因会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不客观,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并给其造成损失。

三、自利性归因的成因

(一)信息不对称为自利性归因行为提供了可能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代理人比公司的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更了解公司的状况,往往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关于经营决策方面的私有信息。信息不对称有可能诱发道德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出现损害股东利益、增加管理者财富的行为。为避免道德风险,所有者即股东与经营者(管理者)签订契约,以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经营者是否称职,决定经营者的报酬以及将来是否继续被聘任。公司的业绩由自然状态(公司外部经营环境)和代理人行动(公司内部管理层工作成效)决定。由于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不能直接观测管理层工作的努力程度,绝大多数股东无法明确判断公司的最终结果(业绩上升或下降)是管理层行为所致,还是自然状态结果。管理层拥有信息优势,在向股东报告和解释公司业绩结果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有可能在行动结果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对自然状态和自身努力程度的真实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以逃避受托责任。

(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自利性归因的程度

根据公司利益各方的代理关系类型,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分为代理型、剥夺型和混合型。主要区别在于股权集中度不同,代理型股权最为分散,剥夺型股权最为集中,混合型股权集中度居中。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了语言信息披露,从而影响自利性归因程度。

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一方面股东远离企业,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由于监督经理要付出成本,分散的股东们不会主动去监督经理。股东对公司内部信息缺失较为严重,只能通过管理层对外披露的信息来了解企业情况,业绩是考评管理层的主要指标。此时,经理层既有能力又有动机操纵语言信息,归因方面则可能表现为夸大经营业绩,呈现形势大

好的前景。若是盈利减少则可能用各种借口开脱责任,多强调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因素,较少归因于内部管理不善、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力等。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治理模式,自利性归因程度比较强。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有动机去监督管理层,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绩效、增加企业价值。在这类公司中,大股东对公司的情况比较熟悉,对公司外部信息披露依赖程度弱。当大股东对企业拥有超过其股权比例的控制,往往会通过内部交易侵害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可能授意管理层进行语言信息操纵,虽也有自利性归因行为,但管理层与大股东利益相对一致,业绩已经不是考核管理层的唯一指标,管理层进行业绩自利性归因的动机和压力比较弱。

(三)管理层利益的考虑及信息操纵的风险推动了自利性归因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每个人都是自利的,包括管理层和股东,都希望尽可能扩大自身的财富。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管理层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受托人,公司业绩决定了其经济利益、是否继续受聘及在整个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声誉;若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业绩好坏还决定了其政治前途。所以出于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管理层有粉饰业绩的动机。

反映企业业绩的财务报告分为语言信息和数据信息。数据信息一直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心,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严格的规范,更直观、更具可比性,操纵数据信息难度较大且容易被监管者察觉从而受到法律制裁。语言信息以股东情况、治理结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等非财务信息为主,内容和形式上没有严格规范,操纵或引导他人对企业形成某种良好印象或有利归因的过程更加隐蔽。自利性归因是语言信息操纵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业绩表现好时将其归功于自身行动(内部归因),在业绩差时将其归因于经济环境(外部归因),且业绩归因内容被包括在董事会报告中,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外部监管,操纵空间相对于会计报表要大得多。管理层出于对信息操纵的难易程度及风险的考虑从而会选择业绩自利性归因。

(四)资源的稀缺性是自利性归因行为的直接动机

资源是有限的,所有公司都希望在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上取得优势,从而得到更多的资金。上市公司信息的质量决定了资本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效率,业绩好的公司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融通更多资金。然而上市融资或再融资的约束条件相当严格,上市公司为满足约束条件不惜利用一切手段捏造、虚构和操纵会计数据,付出很大的代价,动辄被证监会停牌或摘牌,甚至最终导致破产。对语言信息的操纵主要是自利性归因,通过描述公司的股东情况、治理结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等非财务信息,向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宣传公司良好的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争取更多的资源、融通资金。重要的是这种行为目前还没有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视,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处罚的空白,导致自利性归因行为的成本很低而收益颇丰。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的体系及适用

试论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上的归责原则体系及适用 法学0801 王哲 40882008 摘要:在我国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公平责任原则。但是公平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始终贯串整个侵权责任法。按照过错责任原则,要求有过错的人承担责任,体现了行为人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正义观。按照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要求加害人承担责任,体现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它们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服务的。并且,在决定具体的责任时,都要以公平原则为依据,合理的认定责任范围。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公平原则 在讨论问题之前,一定要把相关的概念搞清楚。 所谓归责原则就是法律确认和追究侵权责任的依据。而我国目前关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在学术界还有很大的争议,各种学说很多。 在理论上,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体系到底是由几个归责原则构成的, 有不同的主张。归纳起来, 主要有五种: ( 1 )一元论。认为我国侵权法只有一个归责原则, 就是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不是归责原则。(张佩霖: 《也论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 《政法论坛》1990 年第2 期) ( 2 )二元论。认为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有两个, 一个是过错责任原则, 另一个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米键: 《现代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探索》, 《法学研究》1985 年第5 期) ( 3 )三元论A。认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 这曾经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的通说, 现在的司法实践大多还是坚持这个意见。(刘淑珍: 《试论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 《法学研究》1984 年第4 期) ( 4 )三元论B。认为我国的侵权法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王利明: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 中国政

浅析政府的公利性与自利性

浅析政府的公利性与自利性 摘要: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政府本身所固有的基本职能之一,体现了政府具有公利性的一面,更构成现代民主政府的本质属性。但政府也有自身的利益即自利性,自利性是政府非本质的属性。这种属性客观存在,并且有扩张的可能。本文探讨了政府自利性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并提出界定政府合理自利的方法及控制政府不合理自利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的公利性;政府的自利性;政府自利性扩张;政府自利性控制 现代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它体现了公利性这一现代民主政府的本质属性。离开了这种公利性,政府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但是,政府除了这种公利性、利他性以外,也无可置疑地存在着自身的利益,即政府除了为社会服务的公利性之外,还具有自利性。政府的自利性是指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之外,具有为自身组织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属性。就我国而言,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不应存在任何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全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看,政府的确不存在自利性。但是换一种角度来分析,政府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这一组织也是由不同的公务员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在中国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群体,他们本身也是“人民”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拥有对行政权力的直接行使权,他们构成了社会的精英阶层之一。应正视政府及其组织人员(公务员)的自利性,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和范围之内。 一、政府自利性的表现形式 利益总是隶属于一定的主体,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政府本身有其自身的利益,政府各部门也各有其利益,而且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也有很大的区别。政府行为和国家公务员的行为与其自身利益有密切关系。这就是说,政府作为社会组织同样追求自身的良性发展,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是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代表。另外,作为地方政府为“造福一方”,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也会导致政府组织自利的发生。同样的道理政府职能部门乃至公务员个人为了追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也会追求部门或个人的自利。 (一)地方各级政府的自利 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实施本地行政管理职能。中央政府更多地考虑全国的利益、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作为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地方政府则更多地考虑地方利益。地方各级政府的自利有多种表现形式: 1、东西部地区政府利益之争。地方政府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其根本利益跟全局利益具有一致性。但是,不同地区都追求本地区的高速发展,这就引起社会整体资源配置的不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1)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 本文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政府单方供给这一基本事实,以实证的研究视角和博弈分析的方法,对会计领域中存在、.发生和披露的各种违反既定会计政策的事件按其动机给予必要的归纳.根据理性人假设和相应的利己动机,按照博弈分析的基本研究路径,试图从会计政策供给方的利益偏好.权力安排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靠性缺损这三个方面,解释会计主体普遍存在着的会计信息失真. 失范和失德的可能性原因,并进一步说明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如果出现大规模的非合作博弈.我们在谴责信息失真. 失范和失效这些败德行为的同时,是否也应反省一下会计政策的供给方的责任.?关键词会计政策供给方会计政策执行方利益冲突策略性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范和会计信息失效是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制造业十分突出的质量问题。一般认为,这些质量问题的一般分析模式的逻辑是:在委托—代理状态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利用信息占有优势,进而逆向选择了损人利己的行为模式。具体表现为:利己主义的过度追求;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沉落;外在法律约束的软化以及国家监督力量的不足和监督效率的低下。 上述基于企业理论的分析在逻辑上似乎是成立的,但却忽略了一个正确的参照系:你们在谴责会计信息制造者损人利己的时候,是假定会计政策供给方所供给的会计政策是公正的和利益均衡的产物。我们知道,会计政策作为企业利益的分配尺度,而这一利益的分配尺度却由外部的政府机构制定并单方提供的。根据瓦茨和齐默尔曼教授1999年的实证研究结果,政府和政府官员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自利性决定了其参加政治活动的动机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法人作为一个经济人,其目的是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政府和政府官员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这种由政府单方供给体制所

(财务管控)财务管理习题集

(财务管控)财务管理习题 集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管理的目标不包括()。 A.生存 B.发展 C.获利 D.股东财富最大化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D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2.从公司管理当局可控制的因素看,股价的高低取决于()。 A.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 B.企业的投资项目 C.企业的资本结构 D.企业的股利政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从公司管理当局可控制的因素看,股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而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又是由企业的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决定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投资报酬率可以增加股东财富 B.决策时需要权衡风险和报酬 C.投资项目是决定企业报酬率和风险的首要因素 D.股利政策是决定企业报酬率和风险的首要因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投资项目是决定企业报酬率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企业的投资计划会改变其报酬率和风险,并影响股票的价格。 4.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投资决策 B.筹资决策 C.股利决策 D.经营决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于短期投资而言,长期投资在决策分析时更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计量 B.筹资决策的关键是确定资本结构 C.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在筹资速度上没有区别 D.股利决策是企业内部筹资问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筹资速度、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借款时企业所受的限制均有区别。 6.影响纯粹利率的因素不包括()。 A.平均利润率 B.资金供求关系

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汇总

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相关知识汇总

其他情形①(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例资料;(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例资料。 补充: 【一般过错归责原则】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无意识或者失去控制损害责任除丧失意识是因为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外,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2、网络侵权责任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3、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损害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过错推定原则】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或者精神药品等; 2、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责任; 3、个人劳务关系中的责任。

杨立明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草案建议稿》一文中对此做出了如下汇总: 第八条【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参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适用法律,不适用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 第十条【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法律规定”,是指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类型,包括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依照其规定。第十一条【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下列侵权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一)第五章规定的产品责任; (二)第八章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 (三)第九章规定的高度危险责任; (四)第十章规定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但第八十一条规定除外; (五)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事故责任。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野的政府自利性研究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野的政府自利性研究 周建国靳亮亮 内容提要政府自利性主要是指政府的不合理利益及其实现。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政府自利性有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渊源,可以划分为政府官员自利、政府部门自利和政府整体自利三个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应低效和政府扩张诸方面。公共选择理论从规则变革和引入竞争的角度提出了对政府自利性矫正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政府自利性公共政策 传统上人们将公共性作为政府的唯一属性,认为政府产生与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和创造公共价值。政府及其成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以民为本的政治人、公共人。政府通过提供与维护法律、秩序、安全、福利等公共产品来增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以实现公共利益维护的目标。① 然而,公共选择理论并不完全赞同政府存在公共属性的论断,它运用理性经济人假设将政治与经济领域的活动加以统一,认为在政治领域活动的主体同样遵循“经济人”假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公共性完全由政府自利性衍生而来。在健全的法制状态下,自利的主体自然导向政府公共利益的实现。广义而言,政府自利性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狭义而言,政府自利性主要是指政府的不合理利益及其实现。本文所论述的,仅限于狭义的政府自利性,即政府机构中存在的一些非社会公共性或非国家整体性利益,是政府对满足自身需求的社会稀缺资源的占有。 政府自利性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划分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府自利性研究主要有经济学和政治学两大渊源。经济学对政府白利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说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②经过西尼尔、帕雷托等人的完善,“经济人”假设成为一种极具解释力的理论。其内容可以归结为三条:第一,每个人都是自利的,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都是理性的“经济人”;第二,人的行为都受理性指导,任何决策都会经过有意识的计算和权衡;第三,每个人对信息的掌握不仅是充分的,而且是不用支付任何成本的。 政治学对政府自利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政治哲学中人性自私的论述。柏拉图在晚年逐渐意识到以“哲学王”为基础的“理想国”统治可能导致内部成员为谋求私利而相互斗争,因而主张制定法律作为“哲学王”思想的有效补充,其中隐含了对人类自利性的考虑。亚里士多德在批评柏拉图政治观点的过程中提出“人类的私心不会因为公有制的建立而随之消灭”的观点,认为“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于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将人性作为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认为人欲望无穷而能力 95  万方数据

公司理财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1.5.1单项选择题 1 .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是威胁企业生存的()。 A .外在原因 B .内在原因 C .直接原因 D .间接原因 2.下列属于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的是()。 A .净增效益原则 B .比较优势原则 C .期权原则 D .自利行为原则3.属于信号传递原则进一步运用的原则是指() A .自利行为原则 B .比较优势原则 C . 引导原则 D .期权原则 4 .从公司当局可控因素来看,影响报酬率和风险的财务活动是()。 A .筹资活动 B .投资活动 C .营运活动 D .分配活动 5 .自利行为原则的依据是()。 A .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B .商业交易至少有两方、交易是“零和博弈”,以及各方都是自利的 C .分工理论 D .投资组合理论 6 .下列关于“有价值创意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任何一项创新的优势都是暂时的 B .新的创意可能会减少现有项目的价值或者使它变得毫无意义 C .金融资产投资活动是“有价值创意原则”的主要应用领域 D .成功的筹资很少能使企业取得非凡的获利能力 7 .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应优先考虑的资金来源是() A .长期负债 B .流动负债 C .发行新股 D .留存收益 8.股东和经营者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具体行为目标不一致 B .掌握的信息不一致 C .利益动机不同 D ,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 9 .双方交易原则没有提到的是()。 A .每一笔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双方都会遵循自利行为原则 B .在财务决策时要正确预见对方的反映 C .在财务交易时要考虑税收的影响 D .在财务交易时要以“自我为中心”10.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的是企业的()。 A .预计获利能力 B .现有生产能力 C .潜在销售能力 D .实际获利能力11.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受伤害,通常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寻求立法保护 B .规定资金的用途 C .提前收回借款 D .不允许发行新股

2018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巩固练习及答案(12)含答案

2018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巩固练习及答案(12)含答案 2018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巩固练习及答案(12) 单项选择题 1、关于企业组织形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B、合伙企业法规定每个合伙人对企业债务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C、公司作为单独的法人,其利润被征收企业所得税,股东无需交纳个人所得税。 D、公司的债务是法人的债务,不是所有者的债务,所有者的债务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长期投资、长期筹资和营运资本管理 B、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 C、财务预算是财务控制的重要依据,财务控制是执行财务预算的手段 D、长期投资的对象是固定资产 3、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 B、如果假设投入资本相同、利润取得的时间相同、相关的风险相同,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 C、如果假设风险相同、时间相同,每股盈余最大化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观念 D、股价上升可以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股价下跌可以反映股东

财富的减损。 4、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是() A、权益的市场价值 B、企业资产的市场增加值 C、权益的市场增加额 D、利润的增加额 5、经营者对股东目标的背离表现,属于道德风险的是( )。 A、不愿为提高股价而冒险 B、装修豪华的办公室 C、购置高档汽车 D、蓄意压低股票价格,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回

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论文摘要 侵权行为是指应对于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它决定着行为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及怎样承担。 关于归责原则的分类,我国法学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一元论说。认为侵权行为法只有一个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2、二元论说。认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将是二元制,即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存。3、三元论说。三元论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一般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一派认为,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认为无过错责任不是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新二元论”。“新二元论”分述:(一)、强调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的归责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主观过错作为承担责任构成要件的归责原则,在过错责任原则中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及因果联系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只有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过错,又有违法行为,且损害后果与行为人的过错及违法行为有前因后果联系的情况下,行为人才承担责任。2、过错推定原则,所谓过错推定原则,指在受害人能够证明其所受的侵害是由侵权人所致,而侵权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则应该推定侵权人有过错并承担责任。我国现行民法采取了两种过错推定的方式,即一般过错推定

和特殊过错推定,两种过错推定根本区别在于抗辩事由的限定上。(二)不强调过错的归责原则。1、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指造成了他人的损害,但行为人主观上并无过错,也不能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而仍应由行为人承担的责任。2、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侵权行为人与受损害人均无过错,在损害事实已经产生的情况下,立足于公平的价值观,考虑双方的情况,由当事人双方合理公平分担损失的归责原则。 新二元论的意义:1、理论意义。2、历史意义。3、现实意义。 关键词:侵权; 归责; 原则 侵权行为是指应对于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它决定着行为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及怎样承担。 一侵权行为法的概念及核心——归责原则 什么叫侵权行为法?我国法学界普遍认为:侵权行为法是关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侵权行为的概念、种类、制裁及对侵权行为后果予以弥补的民商事法律规范的总称。侵权行为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整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仅调整发生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领域内的侵权行为,还对环境领域、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等发生的侵权行为予以调整,毫无疑问,侵权行为法是保护公民和社会组织财产和人身权利的重要法律规范。 侵权行为法的核心就是归责原则问题。据悉,在我国《民法典》(草案)起草阶段,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对《民法典》

地方政府自利性

浅谈地方政府的自利性 姓名:石敏专业年级:政治学2011级学号:128619030129 【摘要】政府自利性, 是与政府公共性相对应的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政府属性, 它表现为政府以潜在或显在的方式去追求政府自身的利益, 而政府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既有重叠的地方又有不一致的地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形成,一些地方政府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牺牲社会公众利益来实现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地方政府逐利性行为不仅使各地间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循环之中,而且也使公众福祉、市场秩序、政府公信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遭到严重损害。 【关键词】地方政府自利性表现原因对策 【正文】一、地方政府自利性的表现。 地方政府自利性是指政府偏离公共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属性。其大致包括以下三点内容:一是政府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努力使政府在微观方面偏离公共效用;二是政府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使政府行为偏离公共效用;三是地方政府作为独立行为主体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和本级政府利益最大化。 (一)政府官员追求个人利益。 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 政府官员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也具有自身的利益要求。非财政供养人员的利益需求主要是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 依据能力本位、效率优先原则进行一次分配, 市场这种“看不见的手”自发产生作用, 人在自利动机的引导下, 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增强本领, 提高技能, 以期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自利性不仅无可厚非, 还需要倡导、鼓励。因为在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增进了公共利益, 增加了国家的财税收入。但是政府工作人员是财政供养人员, 他们的利益诉求只能在职场(公共组织)内获得, 即政府工作人员的自利主要通过组织的自利得到满足, 政府工作人员既是行政权力的行使者, 又是普通公民, 具有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优越条件。斯蒂格勒在分析政府官员的自利性时认为:“一个理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支配。无论他自己的个人欲望是什么, 如果某种活动将带来惩罚, 他必然会取消这种活动, 如果能带来较大利益, 将会吸引他趋于这种活动。胡萝卜和棍棒对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支配作用与对驴子的支配作用是一样的。”1 (二)政府职能部门的自利。 政府职能部门是一级政府横向的机构配置, 是为了完成政府的职能而建构的, 其大都受到双重关系的制约。一是与上级政府对口职能部门关系, 二是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由于如今很多职能部门进行垂直化管理, 所以条块分割, 作为“条条”的政府职能部门与作为“块块”的地方政府之间常常会出现磨擦。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使得政府职能部门在充当公共利益代表者的同时, 作为单位、部门利益代表者的角色越来越凸显出来。正因为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是其成员的共同利益的代表者, 因而为了部门的利益而与国家或是地方争利益的现象频频发生。比如“行政权力部门化, 部门执法产业化, 创收成果私人化”, 其实质是实现职能部门的利益, 落脚点是个人利益, 表现形式是以权“谋公”。 (三)地方各级政府的自利。 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 履行本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中央政府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 更多地是考虑全国的利益、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地方政府本着“造福一方”的理念, 一般更多地考虑地方利益。关于地方各级政府自利性的表现, 有学者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概括2。一是不同地区政府利益之争;二是上下级政府的利益之争; 三是地方政府为 1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 2金太军, 张劲松,《政府自利性及其控制》,江海学刊。

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2111787 潘虎 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个人的发展依赖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依赖着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依赖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结合本人所在的企业的状况,从国家的财政,货币,贸易及宏观经济趋势几个方面阐述宏观经济对企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从中找出一些应对的思路。 关键词:宏观经济;发展;影响 1 引言 联合国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在2011年明显放缓,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再次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并将拖累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 报告说,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发达国家的财政紧缩政策使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加大了经济再次衰退的可能性。报告认为,2012年将是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或是重新陷入衰退的关键一年。 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生产总值将增长2.6%,低于2011年2.8%的增长率,更低于2010年的4%。但这一预测的前提是欧洲能够有序地解决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问题,将危机控制在少数几个国家,同时美国也能出台可行的中长期财政整合方案。 报告初步预计,发展中国家经济2011年将增长6.1%,明显低于去年的7.5%,而2012年将进一步放缓至5.6%。其中,发展中经济体中的中国预计2012年经济增长率将下滑至9%以下;印度经济增长率将降至7.9%以下;巴西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3.7%降至2012年的2.7%;墨西哥经济增长率将从2011年的3.8%降至2012年的2.5%1。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经济蓝皮书》预测,若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再发生显著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经济增速虽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GDP增长率预计达到8.9%2。

练习: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 A.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B.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C.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D.企业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2.不同形态的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其获利能力也就不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动性越高,其获利能力可能越高 B.流动性越高,其获利能力可能越低 C.流动性越低,其获利能力可能越低 D.金融性资产的获利能力与流动性成正比 3.一般讲,金融性资产的属性具有如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A.流动性强的,收益较差 B.流动性强的,收益较好 C.收益大的,风险较小 D.流动性弱的,风险较小 4.双方交易原则的依据是()。 A.经济人假设 B.商业交易至少有两方、交易是"零和博弈",以及各方都是自利的 C.分工理论 D.投资组合理论 5.利息率依存于利润率,并受平均利润率的制约。利息率的最高限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最低限制()。 A.等于零 B.小于零 C.大于零 D.无规定 6.狭义的财务计划工作是指()。 A.对特定期间进行的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 B.确定财务目标,制定财务战略和财务政策 C.规定财务工作程序和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财务规划 D.规定财务工作环节,进行财务规划 7.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两个最基本因素是()。 A.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 B.投资报酬率和风险 C.投资项目和资本结构

D.资金成本和贴现率 8.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两个最基本因素是()。 A.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 B.投资报酬率和风险 C.投资项目和资本结构 D.资金成本和贴现率 9.在没有通货膨胀时,()的利率可以视为纯粹利率。 A.短期借款 B.金融债券 C.国库券 D.商业汇票贴现 10.金融市场按交割的时间划分为()。 A.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 B.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C.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D.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 11.在企业的现金流转中,不能加大企业现金流出的项目有()。A.支付股利 B.偿还借款本息 C.购置新设备 D.计提折旧费用 E.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12.不属于创造价值的原则() A.净增效益原则 B.比较优势原则 C.期权原则 D.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13.企业不能生存而终止的内在原因是()。 A.长期亏损 B.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C.决策者决策失误 D.开发新产品失败 14.财务主管人员最感困难的处境是()。 A.盈利企业维持现有规模

“经济人”自利和利他行为的一种新综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3141402.html, “经济人”自利和利他行为的一种新综合 作者:刘金阁王志强 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7期 [摘要]“经济人”假设始终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但人们对“经济人”的现实性却一直持怀疑和批评态度。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量的经济生活中存在利他行为。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把人类经济行为的利己和利他统一到一个新的行为模式框架。通过这个 框架,可以对人类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经济人利他行为理性选择 作者简介:刘金阁,学历:经济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王志强,经济学硕士,上海市税务局浦东分局。 一、引言 “经济人”这个范畴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里多·帕累托在20世纪初明确提出的,但“经济人”假设思想很早就萌芽了。“经济人”的完整思想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阐述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对“经济人”的思想作了全面的总结,认为“经济人”具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自利、完全理性以及“经济人”的自利行动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最终都会增进社会福利。“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新老古典经济学都是构筑在其基础之上的。“经济人”假设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支柱,成为不同学者甚至不同学派理论研究的共同出发点。 但是“经济人”假设只反映了人自利理性的一面,是对现实人的高度抽象,这种高度抽象简化从一开始就遭到众多学者的批评。很多人把主流经济学的失败归结于它的“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关于人的局部的简化的假设,其自身有其局限性,但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忽视其现实基础并加以绝对化,从而无限制地运用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经济学的“帝国主义”。然而,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边缘,通过局部改变或放宽“经济人”假设,一些学派在分析传统经济学无能为力的或视野之外的问题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西蒙(simon.H.A)认为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时,作为决策人的“经济人”的计算能力和相应的决策能力是有限的,即所谓的“有限理性说”。贝克尔(Becker.Cary.S)在个人效用函数中引入利他主义因素说明人类行为的一般性,拓宽了“经济人”假设。他将非经济因素引入到经济模型分析中来,同时为家庭制度中普遍存在的利他主义行为模 式提供了经济分析视角。威廉姆森(williamson)提出“契约人”假设来增加人们对契约过程的理解。新制度主义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改更为宽泛,认为这个假设过于“简单化”,因为除了物质利 益以外,人还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和地位等社会性的需要。近年来兴起的行为经济学和实 验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科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批评是非常深刻的。它们从实证和科学的角度

侵权责任三大归责原则适用情形

侵权责任三大归责原则适用情形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据以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由行为人承担的理由、标准或者说最终决定性的根本要素。掌握归责原则的具体适用情形及其实务操作规则,对于正确认定侵权行为的种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承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等具有决定性意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其中,过错责任原则还可划分为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 一、一般过错责任原则 (一)适用情形 1.一般侵权行为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劳务派遣单位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3.个人劳务责任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使自己受到损害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后半段:“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4.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络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受到损害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6.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7.销售者对被侵权人承担的产品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8.产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就产品责任的追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9.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承担的产品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10.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1页

政府自利性

浅析政府自利性恶性膨胀的危害及其对策西方经济学认为,社会中的个人是以“经济人”的形态而存在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张舒航,浅析政府自利性恶性膨胀的危害及对策,。然而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经济人”,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在实现其自身职能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两种对立的属性,即公共性和自利性。政府在实现其公共性的过程中,政府自身、政府部门机构和政府行政人员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倾向性,即政府的自利性。其中公共性始终制约着自利性,自利性始终具有突破公共性束缚的冲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自利性的原因及对策)。 如果政府能通过正常合理、公开公正的途径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要求,我们可以说这种自利性出于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自利性能有效地激励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高效负责的开展工作。然而一旦政府的自利性行为超越了合理的界限,恶性膨胀的话,则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 (一)政府的自利性导致政府实有职能的扩张。实有职能简单说来就是政府在实际运转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能。政府在自利性的强烈驱使 下,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市场、社会、个人进行全面直接的干预或介入,从而导致政府实有职能的扩张和权力寻租行为的盛行,造成社会运行的紊乱。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获取自身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利用公共权力,通过配额、特许、批准、许 可证等政策手段。随意造成资源的稀缺。这种稀缺意味着寻租的 潜在可能性。权力寻租作为一种非理性及超越制度规范的行为, 严重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政府越俎代庖,僭越市场规则。即以强力的行政手段代替 市场机制,干预市场经济,导致政企不分,市场紊乱。 2. 政府角色错位,包揽大小事务。这导致产生“小社会,大政 府”的局面,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抑制,使得社会发 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 3. 政府与个人实际权益的不平等。从表面上看,个人与政府 休戚相关,相互支持,实际上个人的权力无法左右政府的 义务,而个人的义务却左右于政府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严 重束缚了公民个人的自由发展。 (2)政府自利性导致政府应有职能的萎缩。所谓政府应有职能即提供国防、治安、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而政府的自利性往往会导致政府将财政支出投入于容易

法律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第七组 2016年四月 法律环 境 对企 业营销 的 影 响

法律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3) 前言 (3) 法律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3) 一研究目的 (3) 二营销法律概述 (4) 三法律对整体营销市场的影响 (7) 四法律对企业营销的案例 (8) 五结束语 (10)

法律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八、- 刖H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企业的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符合企业利益的经营环境,会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也会因此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里,法律环境至关重要客观地讲,我国目前为企业活动提供的法律环境并不能令人满意。其一,我国相应的经济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尚未出台。其二,政府部门还习惯于对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横加干预。其三,我国很多企业缺乏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法律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法律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和营销有着及其密切的影响。企业想要生存乃至发展壮大都必须了解法律,遵守法律规定。既然如此,法律环境究竟对企业的营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研究目的 (一)、锻炼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二)、了解学习我国商业法律方面的知识。 (三)、了解学习营销环境中的法律环境。

(四)、具体了解分析法律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二营销法律概述 (一)法律环境定义: 法律环境主要是法律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包含内外有别的两个层次:一个是外显的表层结构,即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及法律设施;另一个是内化的里层结构,即法律意识形态。 社会中的人处于各种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所以,法律关系也应当是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环境,其英文是Legal Environment. 工具书中,法律环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受到各种法律、法规的保护和限制,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 在学术文献中:法律环境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情况。1.法律环境是指国家颁布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法、公司法等法律制度,此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如:财产制、组长制度、人事制度等。2.法律环境是指一定社会形态的法制状况。从本质上讲,它是政治环境的派生物. 如果说政治环境是审计产生的基础,那么法律环境则是审计存在的根本依据,是审计工作得以开展的根本保证。综上所述,广义的法律环境是指社会形态的法制状况,狭义上的法律环境则是

最新公共管理学单选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最新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P2 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那几个阶段?P34 (1)限制政府干预 (2)主张政府干预 (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P45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P49 (1)非政府性 (2)公益性 (3)正规性 (4)专门性 (5)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71 (1)公共性 (2)利益选择性

公司理财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1.5.1单项选择题 1 .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是威胁企业生存的()。 A .外在原因 B .内在原因 C .直接原因 D .间接原因 2.下列属于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的是()。 A .净增效益原则 B .比较优势原则 C .期权原则 D .自利行为原则3.属于信号传递原则进一步运用的原则是指() A .自利行为原则 B .比较优势原则 C . 引导原则 D .期权原则 4 .从公司当局可控因素来看,影响报酬率和风险的财务活动是()。 A .筹资活动 B .投资活动 C .营运活动 D .分配活动 5 .自利行为原则的依据是()。 A .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B .商业交易至少有两方、交易是“零和博弈”,以及各方都是自利的 C .分工理论 D .投资组合理论 6 .下列关于“有价值创意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任何一项创新的优势都是暂时的 B .新的创意可能会减少现有项目的价值或者使它变得毫无意义 C .金融资产投资活动是“有价值创意原则”的主要应用领域 D .成功的筹资很少能使企业取得非凡的获利能力 7 .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应优先考虑的资金来源是() A .长期负债 B .流动负债 C .发行新股 D .留存收益 8.股东和经营者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具体行为目标不一致 B .掌握的信息不一致 C .利益动机不同 D ,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 9 .双方交易原则没有提到的是()。 A .每一笔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双方都会遵循自利行为原则 B .在财务决策时要正确预见对方的反映 C .在财务交易时要考虑税收的影响 D .在财务交易时要以“自我为中心” 10.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的是企业的()。 A .预计获利能力 B .现有生产能力 C .潜在销售能力 D .实际获利能力11.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受伤害,通常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寻求立法保护 B .规定资金的用途 C .提前收回借款 D .不允许发行新股12.理性的投资者应以公司的行为作为判断未来收益状况的依据是基于()的要求。 A .资本市场有效原则 B .比较优势原则 C .信号传递原则 D .引导原则13.以每股收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缺陷是()。 A .不能反映资本的获利水平 B .不能用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间比较 C .不能用于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比较 D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和时间价值 14 .以下不属于创造价值原则的是()。 A .净增效益原则 B .比较优势原则 C .期权原则 D .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15. 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变现力附加率+违约风险附加率+到期风险附加率。 A .物价指数附加率 B .纯粹利率 C .风险附加率 D .政策变动风险 1.5.2多项选择题

管理层自利行为和资本投资效率的关系

管理层自利行为和资本投资效率的关系 投资决策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及后续资源配置效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关系到企业使用融资的效率及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那么,作为管理层自利行为的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是怎样的呢?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属性之一,它能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帮助外部投资者有效识别企业净现值小于0的投资项目。更有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和高管薪酬激励发挥的公司治理作用互相替代。那么,会计稳健性对于应计盈余管理对资本投资效率影响的调节作用是怎样的呢?在会计稳健性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应计盈余管理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实证研究了应计盈余管理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从理论方面丰富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一、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 一般来说,管理层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大多是基于资本市场保盈、保增长、避免亏损、保壳、职业安全等的考虑。Watts等(2003)认为盈余管理具有双重性,一种是为了传达企业经营信号而进行的,对企业有利的信号传递效应的盈余管理;另一种则是管理层基于自利行为考虑而进行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在实务中,这两种效应的盈余管理很难区分,因此现有的研究大多基于盈余管理总体效应进

行后续研究。 在盈余管理影响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相关研究中,Teoh et al. (1998)发现管理层的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IPO定价;Dechow et d.(1995)发现外部投资者不能有效识别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被企业操控后的盈余信息误导其投资决策,影响其投资损益。TgUte&Wem (1981)利用Myers&MajlufC 1984)的方法,从信息不对称视产权性质角分析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李世新等(2011)研究发现,虚增企业资产和利润的公司在盈余管理之前,投资效率和其他公司差异不大,盈余管理期间投资效率下降,盈余管理后的会计期间非效率投资随着盈余管理影响的减弱而逐渐消失。这些都验证了盈余管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本文认为,盈余管理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扭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基于薪酬激励的考虑,管理层会调增企业报告盈余。同时,为维持企业经营状况及获得在职消费等隐性薪酬,管理层有动机进行过度投资。由于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导致外部投资者不能有效区分投资项目类型,不能在管理层投资于NPV小于0的项目时及时制止和纠正,从而使得该行为损害了股东利益,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投资效率。因此,企业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资本投资效率会产生负向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