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07

(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07

(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07
(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07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0分)

1.(2010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二模22题)19世纪 60年代,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A.“国际工人协会”成立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2.(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22题)2010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有“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低碳”、“微博”等,如果1871年的法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普法战争、公社 B.一票共和、新宪法

C.里昂起义、圣西门 D.煤钢联营、共同体

3.(2010年12月温州五校高三联考8题)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路·顾格曼的信中写道:“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阶段”是指()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权并建立政权阶段

4.关于马克思与第一国际的关系,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为第一国际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②马克思成为第一国际临时中央委员会的最主要领导

③马克思起草的主要文件确立了第一国际的政治原则

④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了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889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A.宣告了第一国际的成立

B.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C.成立了国际社会主义执行局

D.确定了八小时工作制

6.在一次课外阅读中,晨翔同学读到了这么一段话:资本主义制度只需要继续发展,便可促成和保证现代社会制度在不发生痉挛性爆发的情况下,过渡到一个更高级的制度。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应该是()

A.恩格斯

B.伯恩施坦

C.列宁

D.罗莎·卢森堡

7.(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8题)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

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8.(三明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5题)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说:“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马克思的这两段评价()

A.相互矛盾B.自我否定.自我修正

C.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样D.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

9.1889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A.宣告了第一国际的成立

B.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C.成立了国际社会主义执行局

D.确定了八小时工作制

10.(2010年12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22题)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同为无产阶级革命,都建立了政权,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A.十月革命比巴黎公社晚了近半个世纪

B.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巴黎公社是马克思领导的

C.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巴黎公社失败了,十月革命因未遭临时政府的镇压取得了成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见人民版必修1 P126)

1864年伦敦圣马丁教堂集会

材料二1889年7月14日,即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了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他们当中包括许多当时著名的工人运动活动家。这是一次真正的国际社会主义者的代表大会,虽然包括了一些社会改良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所示集会得以召开的因素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这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国际工人运动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成立了什么国际工人组织?两者在组织形式上有何不同?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即第一国际。从时间上看,B、C、D项都与题意不相符合,B项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C项是是19世纪四十年代,D项为19世纪七十年代。

2.A 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巴黎公社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新阶段”和所学史实应该是指巴黎公社力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想为世界争取民族民主运动的国家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4.C

解析:第一国际临时中央委员会的最主要领导的是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他们分别担任主席和总书记,而马克思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只需根据课文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6.B

解析:材料这一观点显然与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观点不同,属于伯恩施坦的主张。

7.D

解析:解析1: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运动。从材料信息看,文告是要鼓励农民参与革命,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AC 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巴黎公社运动中没有建立工农革命联盟。

解析2:本题以巴黎公社为切入点,考查巴黎公社运动,体现了高考注重周年热点考查。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是关键,并结合巴黎公社的有关活动分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项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 项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项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从材料信息看,文告是要鼓励农民参与革命,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和失败原因的认识。巴黎公社在经济上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但并未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C不正确。巴黎公社是一次孤军奋战的城市武装起义,它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也未能发动广大农民,这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由此排除A、B。从发布文告的内容来看,是希望得到农民的支持,故D正确。

8.D

解析:之所以对同一个运动有着不同的评价,关键在于马克思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前面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所以说工人的起义时无谓的牺牲,而工人阶级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推翻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的举动又表明了工人阶级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9.B

解析:这是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但当时并未建立中央执行机关,只是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等决议。

10.C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的不同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则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不是最大不同点;B中的巴黎公社不是由马克思领导的;D中的十月革命未遭临时政府的镇压与史实不符。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11.(1)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间的联系加强;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1863年,英、法两国工人在伦敦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这些运动直接促成了会议的召开;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大会召开准备了条件。

(2)国际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罢工规模远远超出五六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各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各种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开始泛滥。

(3)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一国际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有统一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第二国际没有建立中央执行机关,组织比较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拥有独立自主的地位。

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这几天网上正在热议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虽然没有当过知识青年,但是小时候在鄂西老家看见过很多知识青年,还有几个小时候的老师就是知青。所以就去查了查资料,写了些东西参与讨论。 我认为,对于一种现象,一场战争,一种运动,一场革命是否应该进行,往往同时有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经历的人的看法,比只生活在相对单一的时代的人的看法要深刻和准确。比如,在甲午战争中就担任北洋海军将领、后又经历中国历次内部和对外的战争的海军耆宿萨镇冰老将军,在垂暮之年看到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取得胜利的时候,他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的认识,就比现在那些算着经济的小账整天哇哇地叫着抗美援朝不该打,打亏了的人们的认识要深刻得多。而对于缺乏这种跨时代生活经历的人(例如处于中青年时期的当代人)而言,则需要通过多阅读和研究历史来获得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正确判断。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群众性运动也应该从类似的角度来认识和判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总结各个古典文明为何都被蛮族征服的原因时说,从公元1~2世纪开始,所有的古典文明,包括中国的汉朝以及西方的罗马帝国,都面临了技术发展停滞的问题。因为技术改进的停滞,导致这些文明古国的经济发展跟不上帝国扩张的脚步,导致不得不提高捐税,从而引起贫困增加,激起城乡暴动,从而

招致了蛮族的入侵。按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说法,这种技术发展的停滞的关键原因,是因为“各地统治集团只知道剥削现有的财富,不知道怎样去创造更多的新财富”,因为奴隶制的存在,“使用奴隶从事劳动,一般比设计、制造新机器简单,成本也更低廉”,而且,“既然劳动是奴隶的事情,自由民便以此为辱”,从而导致了“有条理思维的哲学家与工匠的分离”。这里他举了一个中国的例子,就是人们热衷于蓄长指甲。而作为对比,后来进入近代的西方,“哲学家的条理思维与工匠的实践经验及传统知识的互相影响”,完成了伟大的科学和工业革命(详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修订版,第二编,第8章,古典文明的终结)。 按照我的理解,这种导致技术发展停滞的原因,在中国,总结起来,就是知识分子脱离生产,而大量从事生产的农民却缺知识和相对有条理的系统思维,从而导致中国的生产力在整个封建时代(我对作者将汉朝以后明朝以前的中国历史按照西方史学界的划分方法归为中世纪不太赞同,故仍以整个封建时代称之)得不到革命性的提高。我不知道他所说的中国古人喜欢蓄长指甲的习惯是不是真的,但是蓄长指甲,确实是适合翻书,而不适合劳动的。 开国领袖毛主席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如果毛主席抽出哪怕少部分的精力来从事历史研究的话,其成就将不低于当代任何一位历史大家。更何况,毛主席,以及跟随着他干革命的共和国创立者们,大都仅仅比前面说的萨镇冰将军小一代或两代,他们也大都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辛亥革命、军

浅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浅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1919年5月4日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为导火线而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的宣言。学生的爱国行动虽然受到了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但是它也为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大范围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意义,及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也拉开了序幕,这场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这场运动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等五四精神成为中国近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政治环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又在1915年,为实现他的皇帝梦而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袁世凯死后,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而国际方面,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指出了道路。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2)经济环境。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这时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了,产业工人的数目由1913年的约65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参加斗争,是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3)文化环境。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情况错综复杂。不久,五四运动就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为导火线而爆发了。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1919年,当凡尔塞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在5月1日,2日传出后,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和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在北大集合,决定4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从5月4日到6月3日,包括北京,上海,济南,武汉,长沙,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安庆,南昌,开封等地学生纷纷举行罢课游行,但局限于知识分子范围的运动,并未取得很大成效,北洋政府有恃无恐,大批逮捕请愿学生及各界代表。 6月3日起,运动逐渐开始扩大,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同时罢工,罢课,罢市。开始的“三罢”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22个省的150多个城市。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知识链接 世界博览会 自1851年在英国举办第一 次世界博览会至2005年,世界上 共举办了40次世界博览会(不包括 小型专业博览会),平均每4年举 办一届。英国分别于1851年、 1862年、1908年在伦敦举办了3 次世博会。美国1853年在纽约举 办了世界博览会,此后到1984年 共举办了13次世界博览会,高居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前提示 ◆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不成熟,加之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 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从欧洲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的罢工运动不断发生,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 了。 1862年,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有300多个法国工人和德国工人前来参观。英、

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这次会晤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 1863年,在波兰爆发了反对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的起义。这次起义在欧洲引起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英、法两国工人在伦敦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为 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 件。 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 召开了由来自英、法、德、意、 波兰等国家的近2000名工人代 表参加的大会。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会上,代表们选出了它的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分别当选为主席和总书记。马克思作为德意志工人的代表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11月1日,总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第一国际成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斗争: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表现出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斗争所不具备的。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过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抗斗争。这些斗争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五四时期,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中国人一度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了。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彻底反封建性,首先体现在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指向那些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贼。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及部分资产阶级,联合行动,不畏反动政府的威胁和镇压,表现了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其次还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追求上。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里,能够以无畏的革命气概,大声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真是破天荒的壮举。 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最丰厚的精神底蕴。五四运动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五四时期所倡导的民主,是泛指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革命精神。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在“德先生”、“赛先生”旗帜引导下的彻底的反封建斗争,与戊戌和辛亥时期的反封建相比,旗帜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正如毛泽东所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追求进步、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但是,无论是康、梁的变法维新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能够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五四以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造中国”的呼声。先进的分子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早在五四前夜,李大钊就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五四以后,被誉为这个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也宣布自己站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在1919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大学同样成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基地。 五四运动中,年轻的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了运动的扩大和深入。正是由于工人阶级的参加,使五四运动跳出了单纯的学生运动的范围,迫使北洋政府很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这样,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中间桥梁作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昭示人们,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标志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新方向。

共产国际和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整理

共产国际与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点梳理: 一、第一国际: 1、时间:1864—1876 2、简介: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由于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称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第一国际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二、第二国际 1、时间:1889—1914 2、简介: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即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欧战时各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派违背了“非战”的决议,

反而帮助资产阶级去从事国际战争,于是第二国际几同无形消失。及欧战终了,各国社会党会议,通过《拥护国际联盟案》,并筹备恢复第二国际。1920年在日内瓦召开大会,第二国际才恢复起来。第二国际并未正式宣布解散,只是停止活动,但列宁在1914年8月4日德国社民党议员在德国国会投票通过军事预算案消息后,宣布:“第二国际已死,第三国际万岁!” 三、第三国际: 1、时间:1919—1943 2、简介: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的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皆为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第三国际的领导是保加利亚人基米特洛夫,真正权力中心在斯大林。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四、世界工人运动: 1、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教材整理1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 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再掀高潮。 (3)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4)直接因素: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会晤世界工业博览会和1863年英、法工人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 2.成立: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4.意义 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加强了国际工人的团结。 [误区警示] 国际工人协会是各国工人政党的领导组织 错误。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之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起来,仅是成立

了一些工人团体。国际工人协会建立的目的是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加强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才纷纷建立起来。 教材整理2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军压境。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凌晨,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措施 (1)军队建设:以国民自卫军代替资产阶级反动军队。 (2)政权建设:由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等十个委员会。 (3)民主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待遇: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结果 (1)失败:梯也尔军队疯狂反扑,制造了血腥的“五月流血周”,占领巴黎,巴黎公社革命结束。 (2)原因 ①根本原因: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5.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43“学习思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

129运动历史意义是什么

129运动历史意义是什么: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29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在共产党被认为绝对无权、绝对不合法的国民党统治一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剿共”战争时期,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在过去的所谓“剿共”战争中,共产党和红军处境的艰难是无须多说的。后来红军长征了,一走走了二万五千里,人家在后面也“欢送”了二万五千里,并且在前面还有“欢迎”的,在天上加上“送礼”的,这礼物名曰炸弹。尽管“欢送”者一程一程地相送,“欢迎”者一站一站地相迎,红军仍然到了陕北。但敌人还是用子弹作礼物,前后迎送。这就是说,红军到了陕北,还是处在被“围剿”的环境中。这就是军事“围剿”的情形。文化“围剿”怎么样呢?敌人的“碉堡”是建筑在学校里、书报杂志上以及社会文教团体里,也大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势。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杂感,就可以知道。他的抨击时弊的战斗的杂文,就是反对文化“围剿”,反对压迫青年思想的。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已占领了东北,酝酿着“华北特殊化”,并积极准备灭亡全中国。因此,四万万五千万人民,大家都要干,要打日本帝国主义。可是,有一些人偏偏不赞成。不过,他们也是要打的,打的是谁呢?是共产党,是青年学生,是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全国老百姓对他们说:你们打的方向弄错了,我们坚决反对。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所处环境的另一方面。一二九运动以后,事情就逐渐好办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政府只打共产党不打日本帝国主义的办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弃“剿共”政策而走准备抗战的路,这就开了国民党的三中全会,**民族统一战线也就在事实上宣告成立。对于这些,一二九运动的功劳都是很伟大的。 129运动的历史背景简介: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 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由王明起草《八一宣言》,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宣言在莫斯科和巴黎发表,并迅速传回国内,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涛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指定周小舟负责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工作。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运动发展过程总说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5月,日寇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并以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导入并板书课题 谈话:《国际歌》是为了纪念什么运动而创作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国际工人运动如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情况怎样? 二、出示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2,掌握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过程。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英国宪章运动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 讲述:请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一) 1,阅读教材第106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 (1)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时间、纲领、中心内容、性质分别是什么?分析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 (2)欧洲最突出的三大工人运动有哪些? 2,阅读教材第107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②马、恩为创立科学理论开展的革命实践活动。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作者、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3,阅读教材第108~109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 ①巴黎公社创立的背景,建立情况和意义,什么是“五月流血周”? ②《国际歌》创作的背景,词、曲作者分别是谁?《国际歌》广为传唱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为什么会失败? (一)先学 (1)机器大工业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对立的社会矛盾,19世纪___________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2)__________年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它的政治纲领是 __________,该运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它是世界上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⑴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_______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共同创立了______理论。 ⑵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 ⑶1848年,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国防政府对外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2)经过:①______________(时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 ②_______________(时间),巴黎人民选举产生巴黎公社 ③1871年5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黎公社失败 (3)性质:。 (4)诗篇:欧仁·鲍狄埃的《》 学生读书——划记——讨论——下位探究。 教师巡视——参与——诱导——面授机宜 (二)后教 为增加趣味性、直观性,可插入超链接 四、精讲点拨: 英国宪章运动 1、起因: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资→富有,工人→待遇差→反抗 2、时间:1836—1848年 3、纲领:《人民宪章》 4、中心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参加国家管理。 5、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最全版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2、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2、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败的学习,帮助学习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二、教材要点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相结合的产物)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各国工人的联系也不断加强。因此,工人运动的高涨已经走向联合成为第一国际成立的客观条件。 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利用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的机会,进行了会晤,这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支持波兰反对沙俄压迫的起义,这一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成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 2、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3、第一国际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和领导。 性质:它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 任务: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此外还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指导思想: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领导人:英国人奥哲尔和克里默是第一国际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为总委员会)的主席和总书记,马克思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但几乎所有的国际纲领性文件和决议草案,都出自马克思之手或者体现他的思想,实际上,马克思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领袖,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人。

大觉醒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北美“大觉醒”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摘要:18世纪上半期,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上,伴随着移民成分的复杂,以及北美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变化的产生,北美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运动——“大觉醒”运动。这次运动的兴起不像宗教改革一样有着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而且时间也很模糊,大致是发生在18世纪上半期。这次运动以“虔诚为号角,强调对宗教信仰的追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宗教层面的改革运动,但其思想对人们的精神冲击是十分巨大的,并对北美的影响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大觉醒、追求平等、千禧年、社会面貌 一、解放人们思想 第一次大觉醒运动是18世纪美洲的一次宗教运动。以公理会为主的许多牧师认为殖民地人民失去了其清教祖先的信仰,在18世纪30、40年代,这些牧师发起了一系列试图恢复宗教热情和投入的活动,正如当时一位宗教人士所叹息的:“上帝的精神似乎在可怕的萎缩”。到了18世纪30年代,受经过宗教改革的就大陆的虔诚主义的影响,北美殖民地的牧师们断定他们的宗教信仰正在受到世俗力量的腐蚀。他们相信,通向拯救的唯一途径是是人们在心灵深处获得一种皈依的体验。只有心灵上有信仰的寄托,才能使上帝在人们心中最崇高的地位得以恢复。因而,一场思想上的暴风雨便袭击了这片土地。 北美大觉醒运动是美国殖民时代的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18世纪是理性主义盛行的时代,大觉醒运动表面是一场宗教运动,但其思想却与启蒙运动众所提及的内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大觉醒是美国启蒙运动的延伸与发展。大觉醒宣扬人人平等的思想,强调人们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而且倡导人们反对权威,反对正统的斗争思想,向官方教会及传统势力挑战,强调人在宗教事务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启蒙运动所强调的理性一样,促进了人们的自我意识,激发了人们追求平等自由的热情,解放了比美人们的思想。 随着北美殖民的复杂化,英属北美殖民地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教派,有英国的圣公会,清教,教友派,洗礼派,德国的路德教,还有胡歌诺教,天主教,犹太教等等。“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宗教色彩浓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人都是教徒,村村都有教堂,行政以教区为基本单位,教堂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礼拜和圣餐是最常见的宗教仪式”。①如此复杂多样的宗教教派里,每个区域里的统治阶级都企图将其信仰确立为官方教派,将其他教派则视为异端并对其进行抨击打压。制造异端冤案中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巫事件。”异端教派为了寻求一丝丝生存之地,使更多迷失的信徒在心灵深处获得一种皈依的体验,让他们重拾对上帝的信心。于是,大觉醒运动应运而生。 “觉醒者”们以虔诚的宗教是获得救赎的根本途径为口号,强调“因信称义”,扬弃清教中的宿命论,否认只有少数富有者和上层统治者才是上帝的“选民”,宣扬只要虔诚的信仰便能获救。反对上层统治者所确立的官方教派,人人都能同上帝直接交流并沐浴圣恩,无需任何的宗教仪式或以牧师为中介,从而否定了官方教派的权威,树立了向下层民众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在这一点上,大觉醒运动与启蒙运动不谋为合。 运动的领袖们打着恢复加尔文教原教义的旗号,强调虔诚,并一再告诫教徒们:“对任何教条都要保持怀疑的态度,要积极的参与宗教事务,不要屈服于传统的等级制度中”,②鼓动许多没有文凭,没有正规教义的平民百姓讲经布道。平民也可以做牧师,无需通过任何地方政府和教会的认同,并积极地参加宗教管理事务,打破上层统治阶级对教会的垄断及对下层民众的愚弄,更进一步的否定了“预定论”,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意识,为北美的独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改变社会面貌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点汇总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 识点汇总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点汇总 一、英国的宪运动 1、背景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越富有,但工人的待遇却很差,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了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2、概况 (1)时间:1836-1842年 (2)斗争内容:英国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政治纲领:《人民宪》 (4)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 (5)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结果:尽管当时没有取得成功,但它的目标后大都实现了。 (7)失败的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3、影响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它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对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础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 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 2、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1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word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前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共产党宣言》;19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巴黎公社等要紧历史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第一,英国的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巴黎公社的失败深刻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定有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要求普选权和那个目标的最终大都实现,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的必定产物;马克思主义的应运而生则是欧美专门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到较高水平常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巴黎公社的失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现在法国的经济基础还能够承担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第二,人民群众在历史进展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当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巴黎人民挺身而出的首创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品德,在巴黎公社社员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职业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的斗争精神差不多上全人类的宝贵财宝,值得继承发扬。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本课教学难点: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治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 教学设计思路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世界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资产阶级从其产生、进展、壮大的过程。任何社会的进展差不多上在社会矛盾的不断冲击下,一步步向前进行的。资本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讲座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庄 锡 昌 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当数“文艺复兴运动”了。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导言”中明确地为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历史定位:“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①这是一场最具深远历史影响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端于欧洲,波及全世界。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生于十四世纪欧洲大陆南部的意大利地区②。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并非偶然,这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结构状况、文化氛围有密切关系。 14—16世纪,是欧洲,尤其是西欧开始迈向近代时期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段时期中,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经济冲破欧洲的封建社会的枷锁逐渐发展起来。意大利地处地中海中部地区,这儿正处于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地带,资本主义工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因此,早在14世纪初期,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地区就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带有近代化色彩的工商业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那不勒斯、米兰等等。 这些城市成了欧洲资本主义新文化运动诞生的摇篮。这儿拥有丰富的古希腊罗马遗留下来的古典文化遗迹、遗物;在东西方商业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从东方的拜占庭与阿拉伯人那儿传入了大量的古典的文化典藉,同时也从东方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文化意识;最重要的是:这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城市,与中世纪封建主义的城市的气氛完全不同,具有活泼的世俗城市气息,思想禁锢比较少,有利于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这些城邦的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统治者,例如美第奇家族,有意无意地鼓励这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这场新文化运动传播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中文的“人文主义”一词译自英文Humanism。这一英文词,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中文译文。除译成为“人文主义”之外,还被译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其实在这儿译成“人本主义”一词最能体现其基本的含义。这场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他们主张世界应该以“人”为本位,而不是以“神”为本位。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神”主宰一切。教会(天主教)宣称宇宙的创造者、主宰者是上帝。“上帝是一切星星与人的主宰”,这是“教父”奥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一书中说的话。教会宣称:上帝才是真正的世界主人,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而人类是生而有罪的、是渺小的、卑微的。人类是上帝的奴仆,是“一群迷途的羔羊”,只能听从上帝的教诲,在上帝的引导下才能走向天国。这种观念支配了欧洲民众一千多年。现在,意大利地区的民众首先冲破了这种思想禁锢,喊出了“以人为世界之根本”的口号。 当时的那些先进思想家们宣称:人才是世界的主人,他们颂扬人自身的价值、人的伟大力量、人的高贵。里昂?阿尔伯蒂(1404?—1472)这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思想家就大声地宣称:“人们能够完成他们想做的一切事情”。③ 另一位人本主义的思想家皮科?米朗多拉(1463—1494)发表过一篇专门论述“人的尊严”的演说。他承认是上帝创造了人,但是他认为,上帝并没有限制人的自由发展,而是给予人们“意志和行动的自由”。他在演说中说上帝曾对亚当说过:“我把你放在世界的中间,为的是使你能够很方便地注视和看到那里的一切。我把你造成为一个既不是天上的也不是地上的、既不是与草木同腐的也不是永远不朽的生物,为的是使你能够自由地发展你自己和战胜你自己。你可以堕落成为野兽,也可以再生如神明。”④ 在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引导之下,人们逐渐摆脱中世纪盛行的欧洲禁欲苦行风尚的束缚,倡导人应该追求现世的幸福,尽情享受世俗的欢乐,而不是去追寻虚无飘渺的天国中的永生。 ※ ※ ※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但丁?阿利格里(1265—1321),是佛罗伦萨的一名诗人。也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做过三年佛罗伦萨的执政官,政治斗争失败后,被流放外地。流放期间写成了留传万世的《神曲》。

24专题八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专题八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选择题 2014年题组(备注:无) 2013年题组(备注:无) 2012年题组 1.(2012·全国大纲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D.巴黎公社期间 2.(2012·北京文综卷·23)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普法战争爆发 B.第二国际建立 C.两德统一完成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2011年题组 1.(2011·广东文综·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图7 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 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010年题组 1.(2010·福建文综·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2.(2010·重庆文综·21)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A.伯恩施坦B.季米特洛夫 C.考茨基D.罗沙·卢森堡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单科·20)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007年题组 1.(2007·宁夏文综·32)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另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然而当新文化运动来临时,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开始从封建的思想中抬起了自己的头脑,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于是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认识到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让中国知识分子有了建立思想空间的土壤,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

发展。知识分子走在社会的前沿,用文学敲击腐朽思想,领导人们向前发展。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同年的2月份,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他提出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真正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 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民主是与专制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政治文明,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精神,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和希望所在,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运动,极大地扩展了宪政民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宪政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对中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