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

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

4、道教的出现是在(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

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B)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科举制的实施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韩愈的排佛

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

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

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

A诗歌B钟鼎C书法D舞蹈

10、"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

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

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

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

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

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

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

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

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

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

A唱B念C做D打

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

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

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

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

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

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

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

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

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

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

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

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

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

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

三、简答题

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

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在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已经出现龙的形象,但不同地区的龙,其形象并不相同,有的似龟,有的如鹿,有的似猪,显然它们都是不同氏族图腾之物。而最初龙的形象的多样化,也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但是,这多元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是向心的,而不是彼此分散的。2

2、西周时期,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

这种文化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第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第二,从卜筮之法看出。第三,从社会风尚看出。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4

3、“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诸子百家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概之有三:其一,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其二,从总的哲学观点上看,各家都奉行道一元论之说。其三,各家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指归,那就是治道。12 4、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礼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规定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它规定每个社会成员在获得一份生活资料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责任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奠定基础。P27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所谓名士是指界于“仕”与“隐”之间的一批知识分子。

2、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酒文化趋向于“中庸”。

3、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是士。

4、唐诗是唐文化的最集中体现。

5、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有僧侣的士大夫化倾向,也有士大夫的僧侣化倾向,其中士大夫僧侣化常被称之为居士。

6、宋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期、发展期、集大成期,其开创期的代表人物是周敦颐、邵雍,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朱熹。

7、1126年,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最后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

8、词的柔美细腻,正是宋型文化的特征所在。

9、从本源上讲,“气”反映的是古代中国人对生命观。

10、“亚圣”孟子主张性善,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

二、单项选择题

1、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D)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全盘西化

C对外开放D闭关锁国

2、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D)

A邹容的《革命军》B陈天华的《猛回头》

C陈天华的《警世钟》D陈独秀的《新青年》

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B)

A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

B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C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

D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

4、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

A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B儒家的法家化

C法家的儒家化D伦理的法制化

5、下面关于"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所有的德都是善德B与天道相悖之德称德

C德有凶吉之分D合于天道之德称吉德

6、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A)

A《河图》所出的形状B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

C是一种生殖崇拜D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7、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

A"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B"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C"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D"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

8、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C)

A性欲B情感C天性D爱

9、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C)

A都专指男女间的感情B含有一种欲望

C情感的专注D都讲究大公无私

10、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在(C)时期出现的。A孔子《论语》中B《庄子》一书中

C宋学兴起之时D明代王阳明心学兴起之后

11、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仁",究其根本,是(B)

A对普通百姓的统治手段B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约束

C对封建统治政治的要求D对士人的要求

12、儒家所谓的"智"是指(C)

A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B明智的政治态度

C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D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

13、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B)

A跟"忠"的意思较近B更注重主体性

C有外在约束的意味D与"信"的观念相同

14、"恕"的本意是指(B)

A原谅别人的过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格地要求自己D严格地要求别人

15、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A)

A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B恭是内在根本,敬是外在表现

C恭也就是敬D恭、敬二者的意义完全相反

16、与儒家相比,佛教所谓的孝是指(B)

A给父母尽孝B为自己的法身尽孝

C为自己尽孝D为师父尽孝

17、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D)

A自古以来就是侠士的天下B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

C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

D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

18、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D)

A术B仁D博爱D兼爱

19、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B)

A不利于国家的强大B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

C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D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

20、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说正确的是(C)A封建社会里清官是一种普遍现象B封建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

C封建法制不健全D封建法制十分健全

三、简答题

1、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简要概括秦汉时期出现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的原因。

第一,学术原因。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第二,政治原因。秦王朝在极短的时间里,统一六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文化的一统,准备了政治上的条件。第三,从文化形态上讲,秦朝是法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期。71

3、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

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87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作为关心命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理所当然地对“命”特别关注。

2、禅是佛教中国化的硕果。

3、如果说琴是沟通天人的工具的话,那么,棋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沟通的工具了。

4、比生死搏杀更高一层的棋境,是“手谈”。

5、中国的书法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和超越意识。

6、“题画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既标志着书画结合的开始。

7、除注重写意之外,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

8、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就是文士、清客。从某种程度上讲,茶正体现着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9、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

10、上古以来巫史文化传统即表现出重人文科学而轻视自然科学的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2.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正确的是(B)

A什么也不用做B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C不做什么也就等于什么都做了D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

3.佛教在中国民间流行起来的时间是(B)

A两汉之际B东汉末年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4.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D)

A古代只有琴这样一种乐器B古代帝王对琴有特别的喜爱

C琴作为原始图腾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D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5.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A)

A天人合一的思想B山水本身的秀丽

C热爱祖国的情结D没有必然的联系,山水人文气息是近现代人加入的。

6.古老的仙文化在后来跟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究其源头,却可从多个方面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下面所列,不正确的是(C)

A先秦时期神仙之说就已广泛流行

B仙文化与原始天文学有关

C仙文化表现出万物有灵的思维,是道教所不具备的。

D仙文化中有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迹象,跟先秦道家学说很不一样。

7.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A)

A殷商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8.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C)

A东北亚文化圈B中原亚文化圈C南方亚文化圈D西北亚文化圈

9.作为一个重统的国家,在文化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统系意识,那么,其中最根本的统系观念是(A)A正统B道统C文统D佛统

10.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A)

A在善地停止下来B停下来即是至善

C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D到了至善之境就停止下来

11.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A)

A气韵生动B朴质浑厚C小巧精美D怪诞离奇

12.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C)

A礼B义C理D法

13.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C)

A魏源B冯桂芬C郑观应D孙中山

14.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儒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中杂有佛学因素

15."义"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普通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指(D)

A侍仆对主人的忠诚B大臣对皇帝的尽忠

C江湖间人的一种气概D彼此间的一种信任

16."贞"在最初是从《易》中"元亨利贞"的运化变易思想中来,后来才成为妇女的一种约束,其思想根本

在于:(C)

A是古代一种变态的性意识B本质上是一种讲究卫生的思想

C以贞洁为万物之始的思想D以女子童贞为吉祥的思想

17.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C)

A远避于深山老林与世隔绝B出仕朝廷随波逐流

C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D因为隐居而出大名

18.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D)

A是一种虚幻的图画景象B由创作主体心造之境

C就是现实的物境D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

19.从本源上讲,炼丹是(C)的思想

A道家B道教C神仙家D佛教

20.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C)

A法家B道家C墨家D阴阳家

三、简答题

1、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1)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和政治统治结合起来;(2)理性化特征;(3)士文化特色。98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128

第一是在融合道教、佛教的基础上产生了区别于先秦及两汉经学的玄学。第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即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间的胡汉文化融合。

3、我国文化南移的三大过程是什么?

南宋以来,文化中心的南移,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是学术中心的南移。第二是政治人物的南人化。第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150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四次作业

一、填空题

1、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

2、侠文化跟墨家思想致为密切。

3、剑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第一种就是跟侠文化结合起来,第二种是跟教结合起来道教。

4、从根本上讲,清官文化仍以人治而非法制为基础。

5、中国是礼义之邦,传统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6、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为社会的巨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7、从本质上讲,洋务运动是西方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之后,官商结合的中国知识阶层的理性应答。

8、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9、鹤跟凤有所不同,如果说凤带有皇家气息的话,那么,鹤身上透露出来的则是民气息。

10、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安土重迁体现出来的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A春秋左氏传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

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B)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法、术、势C兼爱D无为

3.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B忠君观念C个体人格D社会群体

4.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D),以示与汉学区别。

A理学B道学C考据学D宋学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A)

A德B道C君子D仁

6.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就开始的。

A先秦B秦C西汉C东汉

7."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为本的。A阴B阳C阴阳互动D阳胜于阴

8.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B)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A天人合一B中庸C阴阳D无为

9.《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A)

A违法犯禁之徒B循规蹈矩之士

C好学谦虚之人D仁慈善良之辈

10.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B)的象征。

A仁义、忠诚B正义、正气C万物有灵D驱邪逐怪

11.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

疆、西南少数民族及(B)等地区的统1治。

A.台湾

B.西藏

C.云南

D.青海

12.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D)

A.郑关应

B.冯桂芬

C.薛福成

D.魏源

13.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A)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

B.熊十力

C.冯友兰

D.马一浮

14.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B西汉C东汉D唐

15.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D)

A唐诗B宋词C元曲D宋元话本

16.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

A宗天B尚鬼C嗜酒D以蓍草占吉凶

17.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C)

A吴起B孙武C苏秦D孙膑

18.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

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阴阳D儒、道、墨、阴阳

19.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

A荀卿B孟轲C董仲舒D韩愈

20.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A《诗经》B《春秋左氏传》C《史记》D《庄子》

三、简答题

1、中国画的两大特色是什么?

(1)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2)散点构图是中国画的另一特色。188

2、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特征?

(1)中国茶文化的地域特性。从地域上讲,可以将茶归于南方亚文化圈。南方多山,终年云雾缭绕,有所谓的“瘴气”,是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江南水乡也因其四季分明而称为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2)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就是文士、清客。从某种程度讲,

茶体现着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自古以来,茶成了名士高人的随身必备之物,进而称为他们的象征。192

3、市民意识全面成熟主要表现和意义是什么?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其一,社会风尚。其二,价值观念。其三,市民文学。市民文化的发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代士人文化成为一种显态文化,其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它不仅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而且还为东西文化精神的汇融埋下了伏笔。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命题,正是以市民意识的全面成熟为前提的。清代的开启民智运动,甚至今天的民主意识,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240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心编制)

《岭南民间文化》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 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 化交融变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答案

联系实际讨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 效率的选择 个人题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经济公平不是无需前提的绝对概念,以按资分配为例,在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传统体制条件下,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不公平的;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经济公平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只是经济公平的涵义之一。即便是我们平时讲结果公平,至少也有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两个观察角度,财富分配的角度更为重要。况且,收入分配平均与收入分配公平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应混淆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操作技艺 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并不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具有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 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配的 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

2017年电大年最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年最新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13.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纽带。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专制主义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到为代表。战国末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版(1)

作业1 一、填空题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人 3、四 4、茶楼 5、客家 6、两晋 7、福佬 8、五指山区 9、西瓯、骆越 10、四月八 二、选择题BACAB DADBB 三、论述题 1、岭南的三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各有什么特点?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其中有将领、士卒、商贾、赘婿、和谪徙罪人及平民百姓。西汉初,真定人赵佗乘中原战乱,自立为南越武王,守卫岭南。由于中原人与越人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之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见《后汉书南蛮传》)这说明中原文化自秦汉开始,全面浸润五岭地区百越族群的原始文化,以双向交融并经历自身发展与嬗变过程,在这一嬗变过程中,部分越人外迁,或融入另一个族体,或蜕化为另一个新的族群,而由北方迁入的中原人与岭南越人相交融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这三个民系都是属于汉民族的分支。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福老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2、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还充满洋味,形成这种奇异特色的原因是什么?答: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长期以来,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所以这个区域相对独立地发展了百越独特的文化。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同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并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越族人。同时,历代流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或多或少出过力,唐代流贬广东有史可考者,流人将近300,降官近200。其中名人士大夫更起到促进的作用,如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柳宗元、韩愈等。因此,中原文化对岭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间开始,准许外国人在十三行一带开设“夷馆”,方便经商和生活居住。所以,岭南是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区之一。 综上,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而且某些开放较早的地区洋味较重。 四、理解题 1、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请简述其生平及奉献。答:赵佗。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香港、澳门以及广大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也是秦朝统一以来最早成功地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亲和政策的杰出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传播到岭南的伟大先驱。【赵佗生平】约公元前218年,赵佗随任嚣率军征伐百越;公元前214年,被秦始皇诏令为首任龙川县令;公元前208年,接替任嚣任南海郡尉;公元前204年,吞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公元前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社区治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doc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3、街居体制: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二、单选题: 1A 2B 3A 4D 5C 6C 7A 8B 9B 10B 三、多选题: 1ABCD 2ABC 3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D 8ABC 四、简答题: 1、答:(1)主体不尽相同;(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3)管理的范围不同;(4) 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2、答: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地区发展目标分类: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社会计划目标分类: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3、答: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五、论述题: 1、答:社区问题的类型有:(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注意展开分析) 2、课本P12-15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2、村民自治:是指全体农村居民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3、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扶持引导、社会积极援助下社区居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利用社区内的员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称为社区服务。二、单选题: 1C 2B 3B 4B 5B 6B 7D 8D 9B 10B 三、多选题: 1ABCD 2BCD 3ABCD 4ABCD 5ABC 6ABCD 7ACD 8BC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 及乡村、城市等。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创造出来的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起一成文说: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 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 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 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2)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 (3)繁多的量词 (4)庞杂的补语 (5)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的影响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答:构成四字成语的“字”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语素。它们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独立的较完整的含义,可以自由或较自由地运用,参与构成各种词语,信息容量较大。例如“实事求是”由四个语素构成,各个相对独立的语素意义有机联系起来,表达一个丰富完整的含义。特别是象“黔驴技穷”、“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成语,由四个语素记述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再由此作比喻引申,使成语在字面意义之外蕴含更丰富更深刻的寓意。这无疑是凭借了汉语单音节语素表义容量大这一有利条件。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语言单位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组合。其中以语序为手段的直接组合,与四字格成语言简意赅特点有密切关系。凡是进入成语的各个语素,只要在语义上能相互搭配,同时又符合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就可以不借助其它语言成分而直接依靠语序来灵活组合,构成并列、主谓、偏正、述宾、述补等复杂多样的语法关系,并以此表达丰富的意思。汉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一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综合练习-答案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综合练习答案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4孕育奠基生成展期拓展反思;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6、阶级社会;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1 4、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1 5、观察法。 三、选择题: 1、C 2、A 3、C 4、B 5、B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2、参考观点: (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任务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第1题单选题(2分) 所谓()是指个人在社会体系中,觉得受到关心、尊重和帮助,这些来自社会他人的资源可以帮助个人减轻压力或解决问题,或增加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 A 社会支持 B 团结互助 C 放松调节 D 情绪控制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2分) 所谓(),即是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在内心亲自体验到这些情绪的能力。 A 移情 B 情绪识别 C 情绪控制 D 情绪理解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题(2分) ()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评价 C 自我体验 D 自我控制 您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第4题单选题(2分) “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利于心理健康,哭就因该哭出来。这是()的情绪调控方法。 A 转移注意力 B 合理宣泄情绪 C 放松调节 D 情绪ABC 您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2分) “交往剥夺”实验的创立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 A 詹姆斯 B 沙赫特 C 杜威 D 冯特 您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题(2分) 人际交往总是从第一印象开始的,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叫()。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7题单选题(2分) 人际交往中喜欢与他人唱反调、对着干、充当反派角色的是()。 A 羞怯心理 B 猜疑心理 C 嫉妒心理 D 逆反心理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8题单选题(2分) 心理现象分为()。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P3页) 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P12页) 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P16页) 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 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P4—P5页) 答:(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它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岭南文化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A 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 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酒 三、论述题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形成性考核作业题目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题目及答案 作业一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应文中,每一种文种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这种规范,有的是国家政府明文规定的,有的 则是(约定俗成)的。 2、依据教材,文章的外部分类分为应用性文章和(文学性文章)。 3、应用文最重要和最本质的特征是(真实性)。 4、应用文写作的落款者,即(机关或机关领导)。 5、应用文写作者的政策水平,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作和(政策的执行运用)。 6、应用文是为“用”而写的文章,读者直接影响到文章之“用”效果,这就形成应用文所谓的(读 者制约性)。 7、应用文要求主题鲜明,即主题必须(突出)。 8 、一般来说,应用文的主题只能有(一个)。 9、应用文对材料的要求中,最根本的标准是(真实)。 10.确凿是指材料的(清晰性)。 11.下列选项中,对典型材料理解错误的是:(D)。 A.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的事件和材料。B.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C.有着代广泛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件和材料。D.指重大事情或重要材料。 12. 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或思维的递进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构思方法是(纵式布局方式)。13.既写明写作目的,又指出写作根据的开头方式是(复合式)。 14、要求式结尾常用于(下行文)。 15、正文首段有“特通告如下”,末段是“特此通告”,这种情况属于(首尾的照应)。 16、大部分应用文不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17、应用写作反映现实,解决问题,因此叙述基本上(以记事为主)。 18、应用文叙述常用的是顺时序叙述,简称顺叙,又称平叙或者(直叙)。 19、应用文写作的叙述大多采用简明扼要的(概括性叙述)。 20、引用公认的原理做论据来推论自己观点的证明方法是(演绎论证)。 21、定义说明是一种比较严密、科学的说明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对任何事物都用 下定义的方式加以说明。在许多场合,替代定义说明的说明方法是(诠释说明)。 22、选择两个或多个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是(比较说明)。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应用文概念的理解,不可或缺的因素有(ABD)。 A应用文写作的用途、作用B应用文写作具有的规范性D应用文写作以书面语言为工具2、应用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写作规范要求,主要涉及应用文的(BCD)。 B文种选择C文体格式D语言表达 3、应用文作者的专业技能包括(ABDE)。 A文体选用正确B格式书写规范D用字精当E表达无误 4、应用文的读者制约性体现在写作者的行文的各个方面,包括(ABCDE)。 A文种选择B选材C结构D表达方式E措辞用语 5、应用文对主题的要求是(BCD)。 B正确C鲜明D集中 6、引述式开头常用的词语是(DE)。 D“根据”E“按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一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唯一没有间断 2、中国西汉纹理《易·贲卦·象传》 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4、儒家文化 5、起源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多元化发展与融合繁荣继续 发展沉暮总结 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7、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 8、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周礼”“仁”“仁”五伦四德 10、阴阳五行说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 1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人文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12、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 13、农耕文化游牧文化长城纽带 14、多元结构包容性 15、宗法制度专制主义家国同构 16、夏商周春秋战国 17、子学经学玄学佛学理学实学 18、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 19、如家学说佛道程朱陆王 20、韩愈李翱朱熹 21、先秦天人 二、选择题 1、1.2.3.4 2、1.2 3、1.2.4 4、2.3.4 5、3.4 6、1.3.4 7、2.3 8、1.2.4 9、1.3.4 10、1.2.4 11、1.2 12、1.2.3.4 13、2.3.4 14、2.3.4 15、1.2.3.4 16、1.2.3 17、1.2.4

18、1.2.4 19、1.2.3.4 20、1.2.3 21、1 22、1 23、1.2.3.4 24、1.2 25、1.2 26、1.2.3.4 27、1.2.4 28、1.2 29、1.2 30、1.2 31、1.2.3 32、1.2.3 33、1.2.4 34、1.2.4 35、1.2.3 36、1.2.4 37、1.2.4 38、1.2.4 39、3 40、1.2.4 三、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P2 2、狭义文化P3 3、中国文化P3 4、中国传统文化P3 5、宗法制度P26 6、分封制P26 7、宗庙祭祀制P27 8、家国同构P28 9、君主专制制度P27 10、先秦子学P31 11、玄学P32 12、隋唐佛学P32 13、宋明理学P32 14、明清实学P33 15、乾嘉朴学P33 16、五行说P34 17、天道观P43 18、人道观P44 19、古今观P44 20、名实观P4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