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2011年1月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自考

浙江省2011年1月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自考

浙江省2011年1月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自考
浙江省2011年1月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自考

浙江省2011年1月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21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

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桑代克

C.潘菽

D.乌申斯基

3.思维去集中化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哪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0~60岁的中壮年期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对羞怯

B.信任对怀疑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繁殖对停滞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奖励和赏识后,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

效应是()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巴纳姆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6.下面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

A.规则学习

B.信号学习

C.连锁学习

D.辨别学习

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叫做()

A.直接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8.儿童在学习了“胡萝卜”和“菠菜”这类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并列学习

B.组合学习

第 1 页

C.上位学习

D.下位学习

9.提出自我实现人格观的马斯洛是哪个学习理论的代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强化论

D.认知派

10.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主观地估计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是()

A.动机

B.期待

C.需要

D.抱负水平

1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求知和理解的需要

12.学生能熟练运用“功”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应用题,这属于____,这个过程几乎不需要太多意识,是自动化的。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隐形知识

13.____认为,迁移的程度取决于先后学习情景的相同要素的多少。()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元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三维迁移模型

14.观察、分析、比较等是()

A.动作技能

B.专门心智技能

C.习惯

D.一般心智技能

15.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操作方法的组合是____,它也是对问题构成的一个表征。()

A.结构良好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问题解决

D.问题空间

16.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7.皮亚杰认为,5岁幼儿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处在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纪律阶段

18.按照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观,教学目标不包括()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人际关系技能目标

第 2 页

19.需要重点监视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和程序的年龄阶段是()

A.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小学毕业和初中阶段

D.高三阶段

20.为了了解教学效果,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多次进行的评定是()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终结性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过程包括的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学习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原则包括()

A.准备率

B.练习率

C.效果率

D.动机率

E.重复率

3.在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有互动和非互动两类,属于非互动式的支架包括()

A.教师示范

B.出声思维

C.提出问题

D.改变教材

E.口头提示

4.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内驱力决定成分不包括()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生理的内驱力

E.审美的内驱力

5.陈述性知识表征的方式主要有()

A.概念

B.命题

C.命题网络

D.表象

E.产生式

6.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不包括()

A.思维的流畅性

B.思维的习惯性

C.思维的萌芽性

D.思维灵活性

E.思维的独创性

第 3 页

7.下列策略中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复述策略

E.时间管理

8.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

A.积极的相互依赖

B.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

C.社会技能

D.个人运算能力

E.独立操作能力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强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2.在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给学生呈现正例。()

3.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4.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心理特征水平的测验是标准化测验。

()

5.比较适合新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小组讨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2.学习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3.罗杰斯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有哪些?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论述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论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作用。

3.结合实际论述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学校教育缺陷与对策。

第 4 页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点 课程代码:00456 第1篇德育心理 第一章德育心理概述 第一节我国的传统德育心理思想 1.关于道德认识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其的作用,例如,孔子认为,有了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 2.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是把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论述。如王守仁也明确指出:“今教童子”必须“调理其性情”。 3.关于道德行为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我国不少思想家强调行的重要,重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如孔子、荀子等人的思想 4.关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内求说与外铄说。这两种观点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它们都肯定先天因素是品德赖以形成的前提,重视环境和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第二节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 1.现今品德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4)道德价值取向 3.道德认识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掌握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从这些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体系(道德观)。 4.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观起着内部指导作用。 5.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识,而其核心因素则是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节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 1.什么是品德发展? 2.什么是品德教育? 3.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第四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1.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最早由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应用的间接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主要是把道德矛盾投射在道德情境故事中,进而从中捕捉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1.什么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什么是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1.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两种过程:理性化过程、社会化过程(2)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3)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4)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即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2.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 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发展 1.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理解)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到公平(或平等)再到公道(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处罚 (5)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 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 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2. 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 第三节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体现其学习方法的观点是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教无类 2.问卷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以下关于问卷法实施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问卷中的题目数量不应过多 B.问卷所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 C.回答问卷的方式简便 D.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开放式形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封闭式形式 3.被世人公认的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癔病研究》 B.《精神分析引论》 C.《梦的解析》 D.《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4.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以下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是 A.守恒性 B.去自我中心主义 C.具体逻辑推理 D.命题推理

5.第一个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关系的是 A.高尔顿 B.孟德尔 C.詹森 D.高德尔得 6.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中间环节是 A.教育措施的提出 B.激发个体新需要的产生 C.知识的领会 D.个体心理发展 7.个体的身高在人的一生中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婴幼儿期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8.幼儿游戏的最高级形式是 A.集体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教学游戏 D.活动性游戏 9.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当他们对不同的对象能做出有很大差别的反应时,表明其正处于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定的依恋阶段 D.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0.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 B.学校学习 C.体育训练 D.德育训练 11.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指的是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 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B.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D.职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2.关于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B.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学科 C.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彼此补充的 D.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可以相互替代 3.小学生背乘法口诀表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 A.接受学习 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C.自主的发现学习 D.意义学习 4.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奥苏伯尔 5.“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该现象是() A.学习策略 B.学习迁移 C.学习动机 D.问题解决 6.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V型关系 D.倒U型关系 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8.学习了“角”这一概念后,再学习“锐角”的概念,这是一种() A.派生类属学习 B.关系类属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第 1 页

9.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此观点属于()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 A.通用策略 B.宏观策略 C.微观策略 D.支持策略 11.利用“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来学习意大利的地理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形象联想 B.谐音法 C.概括 D.群集 12.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B.灵活性、敏捷性和洞察性 C.流畅性、变通性和敏捷性 D.灵活性、敏捷性和独特性 13.教师引导学生把城市比拟为皮鞋店,借助鞋店摆放皮鞋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停放汽车的问题,这种方式属于创造力 训练的() A.局部改变法 B.棋盘法 C.比拟法 D.清单法 14.皮亚杰认为5~10岁之间的儿童出现的道德性一般是() A.他律道德 B.自律道德 C.互惠道德 D.非道德 15.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 A.从众 B.去个性化 C.社会助长作用 D.社会阻抑作用 16.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增强,班级舆论形成,这时班集体就进入到() A.松散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形成期 17.需要、动机、兴趣等属于()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性格 D.气质 18.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需要 19.关于心理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明确的界限 B.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 C.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 D.心理健康是固定不变的 第 2 页

20XX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xx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1 / 10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xx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D.B.弗洛伊德C.xx 巴甫洛夫A.xx ) C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D.xx A.xx B.xx C.xx )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B.模板说与分析说分析说与综合说A. D.C.特征说与原型说演绎说与归纳说11. ) 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2) 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 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 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 个案研究法(5)教育实验总结法(6)作品分析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心理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时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2.(选择)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大题论述)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认为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初的图式源于遗传。 例如出生的婴儿具有吸允、哭叫以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属于遗传图式。 例如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拨浪鼓时,就会伸手去抓,抓住后摇晃拨浪鼓。这一个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即图式。或者:敲击东西有声音。 同化:根据已有的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到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看得见),手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事物(远处的玩具),即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或者:小孩子敲东西,给他新的事物的时候她还是敲。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的抓到床单一拉,玩具就从远处到了近处,以后婴儿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或者:小孩子敲击鸡蛋时鸡蛋碎了,打破了原有的图式任何东西都能敲击。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举的实例,当婴儿获得拉床单可以得到远处的玩具,这

自考《教育心理学》02111 历年试题与答案 (6)

2005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有答案) 一、单选: 1、1924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廖世承)。 A、陆志伟 B、廖世承 C、陈德荣 D、潘菽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要依赖于对教材的(概括)。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思维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预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小李把测验成绩不理想归因为运气差,这种归因模式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自考自考”实验属于(单一个案实验研究)。 A、实验室实验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随机化现场实验研究 D、单一个案实验研究 6、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过程)。 A、顿悟过程 B、尝试--错误过程 C、同化过程 D、自行发现过程 7、布鲁姆提出的教育认知目标最低等级是(知识)。 A、知识 B、应用 C、综合 D、评价 8、心智技能的特点是(观念性、内稳性、简缩性)。 A、观念性、内稳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稳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A、学生的品德教育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课堂管理活动 D、学生的学习活动" 10、教师自编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指有效测验的(效度)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多选: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能增加反应概率的条件作用范型包括(消极强化、积极强化)。 A、惩罚 B、消极强化 C、积极强化 D、无强化 2、与实验室实验比较,随机化现场实验具有(教学情景真实、外部效度高)。 A、教学情景真实 B、内部效度高 C、外部效度高 D、实验条件控制严格 3、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定向者”喜欢工作是(成败机会参半的、有风险的)。 A、非常容易的 B、极难的 C、成败机会参半的 D、有风险的 4、属于布鲁纳“再现表象”模式的是(动作性表象、映象性表象、象征性表象)。 A、外加性表象 B、动作性表象 C、映象性表象 D、象征性表象 5、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中的同化包括(归属学习、归总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A、归属学习 B、观察学习 C、归总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心智技能原型定向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直观示范、讲解操作程序)。 A、直观示范 B、讲解操作程序 C、操作实践 D、获得动觉映象 7、为促进学习迁移,合理安排教材的原则是(从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综合贯穿)。 A、从一般到个别 B、逐渐分化 C、综合贯穿 D、难点分散 8、反映操作条件作用消退规律是(无强化、惩罚)。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无强化 D、惩罚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学教育心理学 一章绪论 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育心理学的形成 育心理学的发展 二)西方: 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代克(Thorndike)(美): 903年着成《教育心理学》 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内容趋于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涵: 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质: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何揭密专长? 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新教师 教师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 学≠传授知识 象:新教师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而赤”,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愿听讲,没有学习兴趣。 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当顾及教授的对象,即“学生”。尤其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早先形成的错误概念。“学习心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上述内容。 科知识≠教师所需的全部知识 科知识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其它许多知识,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评价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等也是师必备的知识。 其是“教学法-内容知识”在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涉及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为不同年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科内容知识不会自动生成教学法-内容知识,获得此类知识需要相当长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方可

自考《教育心理学》02111 历年试题与答案 (2)

2001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强调“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模式是(奥苏贝尔的讲解式教学模式)。 A. 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模式 B.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C. 奥苏贝尔的讲解式教学模式 D. 凯勒计划 2. 矫正来自同伴支持的问题行为的最佳方式是实施(团体相倚管理)。 A. 代币制经济 B. 家庭强化 C. 团体相倚管理 D. 个体相依管理 3. 如果受测者在多次进行某种测试时,所得测试分数几乎相同,说明测试(信度)高。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4. 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整个学习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来确定每个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属(常模参照测试)。 A. 常模参照测试 B. 标准参照测试 C. 学绩测试 D. 教师自编学绩测试 5. “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加里培林)。 A. 布鲁纳 B. 乔姆斯基 C. 加里培林 D. 巴甫洛夫 6. 客体永存的概念是在(感觉运动)阶段建立的。 A. 感觉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7. 埃里克森认识,小学儿童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主要是(勤奋对自卑)。 A. 主动对内疚 B. 主动对怀疑 C. 勤奋对自卑 D.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8. “五短教学法”是有(赫尔巴特)。提出的。 A. 夸美纽斯 B. 裴斯塔洛奇 C. 赫尔巴特 D. 乌申斯基 9. 在观察学习中,只要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了强化,则等于观察者受到了间接强化,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此为(替代强化)。 A. 内部强化 B. 外部强化 C. 自我强化 D. 替代强化 10. 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研究持续时间较长,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它教育措施的效果,这种研究方法是(随机化现场实验)。 A. 实验室实验 B. 随机化现场实验 C. 单一个案研究 D. 描述性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 强调学习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心理学家有(桑代克、斯金纳)。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托尔曼 D. 加涅 2.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A. 完全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 B. 注意创造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C. 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 D. 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3. 阅读技能是一种(心智技能、智力技能)。 A. 操作技能 B. 动作技能 C. 心智技能 D. 智力技能 4. 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自动发生的、训练内容无关紧要、迁移取决于官能训练的程度)。 A. 迁移是自动发生的 B. 共同要素越多,越易迁移 C. 训练内容无关紧要 D. 迁移取决于官能训练的程度 5. 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借助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A.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B. 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 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 借助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选题应该来源于实践,研究过程要紧密结合实践,研究结果要接受实践检验、服务于实践。这一研究原则是 A.教育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2.下列有关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B.在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方面,年龄越小,言行越不一致 C.小学儿童的自觉纪律并未形成 D.小学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3.小学生在书法课上练习书法主要是一种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态度的学习 D.社会规范的学习 4.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持上述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班杜拉 5.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而学习,该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 B.远景性学习动机 C.认知的动机 D.近景性学习动机 6.高明把数学考试没有考好的原因归为:”自己平常不努力,很多时间浪费在打游戏上了“。高明的归因是 A.内部的归因 B.外部的归因 C.稳定的归因 D.不可控的归因 7.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使学生朝向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效应是 A.马太效应 B.晕轮效应 C.南风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8.下面心理学家中,属于认知学习理论流派的是 A.罗杰斯 B.布鲁纳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1)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4)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选择题 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 卢梭 B 蒙台梭利 C 陈鹤琴 D 福禄贝尔 2、一下哪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A直接教学方案 B 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C 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D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第二章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2、行为主义对学习的主张:一客观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控制性。※ 3、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是只由主体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指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2)强化原理:强调两个方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一规律的反映。(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B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心理决定论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C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2.( A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 C )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D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C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 )。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C )。 A.学习驱力 B.认知驱力 C.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在原因的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 )。

10月小学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

2009年10月小学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2009年10月(全国)小学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容易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 A.实验室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2.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A.乌申斯基 B.巴班斯基 C.维果斯基 D.马卡连柯 3.下列有关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B.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 C.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D.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4.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形成认知地图 D.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5.关于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下面描述中错误

的是 A.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 B.学习任务比较困难和复杂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 C.一般来讲,二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 D.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6.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7.儿童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这是概念形成的 A.抽象化阶段 B.符号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辨别阶段 8.下面哪一个概念属性指的是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 A.可学性 B.可用性 C.明晰性 D.动力性 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心理中被称为 A.学习动机 B.学习迁移 C.学习定势 D.学习心向 10.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3-74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2.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它功能的现象称为 功能固着。 3.对小学生来说,监控策略主要体现在集中注意和领会监控上。 4.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划分成两大类,它们是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 识。 5.完整的品德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6.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称为策略学习。 7.创造性一般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构成。8.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9一10岁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巡守规则,他们不再把准则或成人的命令看作是应该绝对服从的或不可改变的,皮亚杰称这一阶段为自律水平的道德阶段。 9.由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激起学习动机称为外部动机。而要求掌握、 10. 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正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 A.说服B.角色扮演 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 3.下列哪些观点强调了内部心理过程、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A.试误说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D.接受学习理论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