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形态造型分析

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形态造型分析

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形态造型分析
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形态造型分析

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形态造型分析

作者陈志瀚

[摘要]本文所探讨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立体构成教学,就如何感知与分析物体形态在三维空间里的构建元素,如何对元素进行提炼等问题提出见解。

[关键词]环艺教学空间架构形态形态作用力

立体构成是各大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教学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承前启后,使基础综合知识向环艺专业过渡的重要角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的想象力与构建能力。当然,立构的意义不仅如此简单,在包装等其他专业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此之前,笔者觉得有必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做一个限定——环境艺术,是空间架构的艺术。小至日常家居单位办公室的局部摆设,大至高楼大厦运动场馆表演舞台的宏观规划,无不处处存在“空间架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制造符合形式美感的架构组合,并使之与功能完美结合,是一个设计方案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前者,正是立构课程的训练重点。立构是空间的艺术创造训练,更加注重抽象与理性的思考,是对空间形式美在纯粹地进行探索。至于建筑本身的实用功能,学生可以在后续的模型制作等课程中得到解决,不作为立体构成的训练项目。

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能从平面过渡到立体,如何发现空间的形式美。“空间”的美不能仅仅是靠教师嘴上形容词的叠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在有形的实体前面学会观察与有意识的吸收,继而才谈得上再创造。我认为,此阶段的学习应该从“形态造型分析”入手。

一、结构感知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的存在都以一定的形态出现,如果大致进行分类的话,可分为未经人为修饰的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两大类。无论哪一类,都有其相应的结构特征,并在一定的空间中形成可触摸的形态,正因为所处的是三度空间的立体状态,也就给我们提供了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的可能。而“观察”的意义在于运用,旨在发现对象的形式美,将之置换到立体构成的制作中去。

形态的感知首先必须先确立一种观念,便是摒弃物体的生物属性或是社会概念,更不必深究物体组合部位的功能,眼中只需有“形态构成”,即由“球体、方体、锥体”等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形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从物象提供的造型中直接提炼出有益于立构的组合元素。比如自然形态:海螺的造型婀娜多姿,其实质仅是螺旋形的渐变与梯形的递减组合而成的梭子形;鱼尾葵参差错落迎风招展,其实质仅是细长条形的对称组合。又比如人工形态:压路机本来就是两个大圆柱体与数个小方块的衔接;军用水壶与可乐瓶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扁圆体一个是窈窕的曲线分明的圆柱加圆锥。这样的观察方式好像带有点超然世外意味的哲学色彩(这当然也不坏),笔者仅是认为,所谓的立构最紧要的是用“体块”的方式去分解物体的结构本质,进而才谈得上去讲解形而下的停留在表面的点线面构成甚至“面”的闭合几何扭曲与开放的自由扭曲,才谈得上形而上的节奏、韵律、对立统一等美学概念的介入。

二、形态空间

当对物体的结构特征(即物理空间)有一定的分解能力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较为抽象的“负空间”概念的引导。一把雨伞,其物理空间不外是铁的骨架与几块布,而当其撑开的时候,给予观者造成的心理空间却是伞以下的类似圆柱形的

“负空间”,此“负空间”不可触摸不可量化,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海螺”,其结构本身属于“包裹式”,坚硬的外壳在其中一个侧面看来是块给人“厚重”心理感受的体快,而从另一个侧面,一个深邃的洞口告知观者:“你被骗了!其实我有自在的活动空间”,先前“厚重”的心理感受荡然无存,“体块”的印象转化为自由扭曲的不闭合的“面”,由此造成的心理体量的落差正是立构经常玩弄的把戏。亨利摩尔的雕塑是对“负空间”概念较好的注脚。他采取两种基本技法:一是在实体中挖出空间,以显示内在形体的扩散与空间的存在感,另一则是汇聚不同的形体,组合成一件分割组合的完整作品。学生在之前的“体块”认识之后加上“负空间”的概念,便可以较为主动的对之前所感知的“体块”以镂空、掏空、镶嵌等手段进行处理。这也是在“空间”教学思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再一个便是“作用力”概念。先比方说一颗植物,从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到死亡都呈现不同的结构美感。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又有不同的外在作用力影响,或舒展,或扭曲;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或柔弱,或惨烈;一一无论是内作用力还是外作用力,都在物象上刻下痕迹。以致其同类型的生物形态复杂多样,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力,这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形态美,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些形式感的参考。众所周知,一件成功的建筑,都需要具备某种“生命”气象,或是向上的,进取的,或是包容的,柔情的,总要流露出某些情感取向才不至于死板且黯淡。构成主义大师塔特林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是一个金属的螺旋式框架,成一个角度倾斜,环绕着一个圆柱。以工业材料为造型媒体,在追求机械美学的同时更加流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悲壮美,似乎是在为理想主义者吹响冲锋的号角。整个作品呈上升的气象,这便是种螺旋上升作用力给予观者的心理感受。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认为塔特林这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上文提到的“海螺”,来自予“形态”与“负空间”的分析。

三、形态的解构与重组。

事物形态纷繁复杂,但透过物质的表面我们会发现,任何物质的整体形状都是由一些相同或类似的微小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严谨地重复而成——它具有被其他性质的结构单位替代的可能性。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里说:“倒立会使图形完全改变,是由于在大脑的视皮层区域中含有一个占优势的定向缘故。”人们长期受到一个具有固定方向因素的刺激,对形状特点形成了特有的知觉,一旦打破这种视觉形象的恒常性,便形成了新的视觉冲击力,使日趋平淡的形象又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解构”与“重组”,是现代艺术特有的美学概念,将某个固有的形态打散,提取出构成单位元素,按照另外的组合规律进行归一或重新组合,或是依据原先的组合方式更改单位结构的形态特征从而得到另一种新的形态,不得不说是种飞跃性的思维与艺术理念,即便这是针对初涉立构课程的学生来说。同时,这也是本文“形态分析”这一主旨的最终指向:一个新形态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在形态美学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符合美学的更改与蜕变,进而制造新的形态与新的空间语言。

综上所述,从物像中寻找“形态”的存在,找出其构成的“体块”,进而对此“体块”进行空间的分析,最后解散体块,依据形式美感规律重组新的造型,得出新的空间构成形态,以此探索“空间”塑造种种可能。

立体构成教案 (1)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 一、点的构成 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 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 点的特征: a.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 b.长度、宽度、高度近似 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 b.创造视觉焦点 c.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 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 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 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 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 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a.垒积构造 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 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 (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 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 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形态的。但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面积形状和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产生对比,具有视觉力场和触觉力场作用的都称之为点。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万吨巨轮在浩翰的海洋中犹如一叶小舟.眺望过去仍有点的感觉。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小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当有三个性质相同的点.则 会产生虚面的感觉,倘若是多点,则虚而感觉更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合顺序。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 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第一章三大构成应用概述 课程概述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立体构成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6.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7.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能用视觉艺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的习惯。 【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形态构成要素

第一课形态要素的构成 形与立体构成 任何一个立体造型都就是有三要素构成的。一就是形态要素,二就是机能要素,三就是审美要素。形态要素就是指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就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任何有形态的现象:形(由点、线、面、体构成)、色、肌理以及空间等。机能要素就是指蕴含于形态中的组织机构所应有的功能。审美要素则要求综合各要素以达到完美的造型。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三维形态,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就是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等等。自然形态又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有机形态就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与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与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无机形态就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结果的形称“偶然形”,偶然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与流于轻率的缺点。非秩序性,且故意寻求表现某种情感特征的形称为“不规则形”,不规则形给人活泼多样、轻快而富有变化的感觉,但处理不当会导致混乱无章,七零八落的后果。 二就是人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它就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结果。如建筑物、汽车、轮船、桌椅、服装及雕塑等等。其中建筑、汽车、轮船等就是从实用的功能来设计其形态的,而雕塑则就是一种将形态本身作为欣赏对象的纯艺术形态。这就使人工形态根据其使用目的的不同,有了不同的要求。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具象形态就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其形态与实际形态相近,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与典型性的本质真实。抽象形态不直接模仿显示,就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使人无法直接辩清原始的形象及意义,它就是以纯粹的几何观念提升的客观意义的

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

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三大构成》函授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2、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3、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4、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5、重复:我们把相同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6、对称:是指作品的各部分依实际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 7、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会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 8、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9、具象形态: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出的存在物。 10、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构成艺术的形式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类。 2、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使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的一个普遍性单位特征,也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3、和谐就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互相协调,也就是各种因素存在某种共性,即同一性、近似性或调和性。 4、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5、骨格可分为规律性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两种。 6、平面构成中,肌理通常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7、发射的类型有中心点发射、螺旋式发射和同心式发射等。 8、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态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它会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9、平面构成的形式有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发射、密集和肌理。 10、色彩的三要素中,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以及光波的单纯程度。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C )在艺术创作中是一种被充分认识和用于表达的手段。 A、艺术美 B、造型美 C、形式美 D、创新美 2、均衡时有变化的美,其结构特点为( D ) A、生动活泼 B、富于变化 C、有动的感觉 D、ABC 3、中国银行用古代铜钱和汉字“中”为元素,对称的结构山体现了( A )的理念。 A、和平 B、活泼 C、生动 D、美丽 4、德国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 B ) A、卢浮宫 B、国立包豪斯学院 C、红楔子攻打白军雕像 D、唐仕女 5、以下不属于硬线材构成方法的是( D ) A、积垒构成法 B、线织面构成法 C、框架构成法 D、变形创新构成法

第四讲 形态构成 (2)立体构成

湖 南 城 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学 指 导 书 教学课题 (章节) 第四讲形态构成⑵/形态构成设计课内学时30 课外学时30 课型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教材及参考书⑴《立体构成》卢少夫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⑵《立体构成》余昌冰湖北美术出版社 ⑶《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⑷《三维设计基础》王雪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⑸《建筑形态构成基础》朱建民科学出版社 ⑹《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 ⑴ 训练学生建立空间形态概念,熟知各种形态要素; ⑵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形态要素组织具有形式美感的各种建筑或建筑小品形态; ⑶ 较好的运用各种材料通过模型表达设计意图; ⑷ 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制作建筑形态模型的能力。 知识目标⑴ 了解建筑形态构成设计的各种概念; ⑵ 了解点线面、体块、色彩、空间、肌理等各种构成要素; ⑶ 了解各种形态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⑷ 了解四大形式美法则; ⑸ 了解各种形式美感构成方式; ⑹ 掌握制作建筑形态模型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材料的加工方法。 能力目标 ⑴ 举一反三,通过了解形态构成的概念、分析构成建筑的各种要素、分析建筑的各种形式美感、进而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较好的运用形式美法则。 ⑵ 通过实践,对材料性能有较好的认识,可以较好的加工制作建筑形态和建筑模型。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⑴ 建筑形态构成设计的各种概念; ⑵ 建筑形态构成要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⑶ 如何分析建筑构成的形式美感; ⑷ 材料性能与建筑形态模型制作的方式和方法。 难点 ⑴ 新形态如何产生; ⑵ 点线面、体块、色彩、空间、肌理等各种形态要素在建筑中的体现形式; ⑶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形态构成以及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⑷ 建筑模型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思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教学方法 “ ⑴问题牵引教学法“:对于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寻找就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 ⑵设计师需求为动力”的教学方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发的探索。 “ ⑶讲、学、练”相结合:对于复杂的细节思考和想象,大量采用演示、讲解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连续性的思考和实践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作业 布置内容:完成形态构成作业(详见本讲任务书、指导书)要求:个人完成,1份/1人,全体按时上交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具挂图教师课件小节及学生 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后 填写)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面 几何学上将面定义为线的移动轨迹。几何学上的面只具有位置、长度和宽度,而无厚度。但在二次元空间里,无论是内点还是出线移动构成的面就成为形。面分消极的面和积极的面。消极的面由点的集合群化、线的集合群化构成;积极的面可由扩大点的面积,扩大线的宽度,对线进行密集移动构成。 面具有几何形、非几何形两大形态。几何形是规则的,它的基本形态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由直线和几何形曲线构成。正方形的特点是垂直与水平;三角形的特点是斜向与角度;圆形的特点是外轮廓的曲线。非几何形是不规则的,是由自由曲线结合直线构成的自由形,实际上也是自由曲线组合各种变相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几何形给人理性、明确的感觉,产生简洁、抽象、秩序之美,但易产生呆板的感觉;非几何形虽然活泼、生动、富于感性,但易产生不端正、杂乱的感觉。 立体构成中的面具有比线明确,比块稍弱的空间占有感,因为它是由面来限定空间的。 (1)层面构成 它的排列指若干直面(或少量柱面、锥面)在同一个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连续排列。基本面型简洁、丰富有变化。面型变化形式有重复、交替、渐变、近似等。排列方式有直线、曲线、折线、分组、错位、倾斜、渐变、放射、旋转等。 (2)嵌合的构成 用一个基本形为单元或几个基本形为单元,做上、下、左、右相互连接或展开的 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 a.屏障式以基本形态上下、左右互相嵌合连接、平面展开,组成一个大的屏障结构。 b.重叠式以基本形前后、左右、上下连接,按照同一种规律和方式立体地展 开,形成一个大的体块。 c自由式的堆积以基本形相互间作无规律无秩序的排列,以视觉规律和空间虚 实效果的疏密关系来构成一个大的体块。 (3)框形、块形组合造型 a、基本的框形与块形 框形:空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块形:实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b、变框与变块 在基本的框形与块形上作规则的变形。 c、插接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

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立体构成_试卷D

《立体构成》试卷D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 一、判断正误,正确打√,不正确打×。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 1、立体构成是运用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学原则组成新的立体形态的过程。() 2、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树立空间意识,培养造型感觉,启发设计思维,培养对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立体构成是集视觉、触觉、听觉于一体的一门造型艺术。() 4、立体构成形态在光线照射下会产生明暗变化,会产生体量感,对立体形态的造型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5、立体构成形态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平衡,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不是凝固在空中绝对静止的形态。() 二、填空题:共十空,每空2分,计20分; 1、立体构成中,形态是指立体物的,形状是指物体的,也就是说,物体的某种形状只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之中的一个面向之外廓,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2、自然形态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可视或可触摸的物质形态,也就是自然生成的形态。包括形态和形态。 3、抽象形态指用造型要素点、线、面、体、色等经过高度与而形成的非具象立体形态。 4、立体构成中的点,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它相对小而集中,视觉效果活泼多变,主要起到、、的作用,并有较强的视觉导向作用。三、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没小题5分,计20分; 1、立体构成中的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能决定形的(),其不同组合方式,可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A、大小;B方向;C、造型 2、线相对于面和体块更具()与延伸感,更显轻巧。 A、速度;B、轻快感;C、表现力 3、加法指()群化组合构成的加工方法。 A、基本形;B、单体;C、点线面 4、滑节点是三种节点中最不牢固的一种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设置结构(如在接触面刻上小槽、增加凸凹结构)来增大(摩擦力),以增加造型稳定。 A、接触面积;B、摩擦力;C、连接强度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计30分; 1、简要回答立体构成的范围?

三大构成之平面构成学习

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 点的构成形式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立体构成课稿

长江职业学院童拥军 一、立体构成概述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分析立体构成的各元素、构成法则,使学生观察立体、把握立体、创造立体的方法,最终启发创新意识。 立体的空间构成过程可以提高对空间深度的领悟能力、立体意识,对生存空间形成全方位的思考模式,这不仅有易于艺术全方位的创作与欣赏,也有利于现代的思维方式,有简单的平面思维转化为复杂的立体思维,由规范的几何性造型转化为自由的有机形,由直线性思维转化为非直线性思维。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是实体与虚体间的存在关系,对个体形态研究的目的在于整体形态的应用之中。 1、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建立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上的对空间设计思维进行训练方式,不是简单的纸手工、纸模型的加工,不是比谁搭的木棱高而不倒,保护是一种技艺的学习。他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活动,是有老师参与指导的高级游戏,这种游戏是学习的另一种形式。 ①、立体构成定义 立体构成是在把握立体形态的基础之上,对立体空间形态进行科学解剖,研究如何将立体形态按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新形态,是用单纯的形态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学科,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立体构成的学习中包含有形体,掌握形成体态途径的,用次形体组合成超级形体,分割空间以及应用。 ②、立体构成与包豪斯 构成主义,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下的产物。 1913年俄国年塔林提出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 1919年现代设计师格罗庇乌斯在德国魏玛成立了包豪斯造型艺术学院。“包豪斯”是德语“Bauen”建筑和名词“Haus”房子的意思,把两个次的发音合在一起则读做“包豪斯”。 包豪斯对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约翰·伊顿提出“从学中干”,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莫霍里·纳吉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同时还借鉴现代动感雕塑并结合光效内容,创立了增加运动与时间概念的四度空间。 日本设计研究界整理与实践运用,逐渐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科类,把它作为所有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 ③、立体构成中的维度 A、分形维度 零维——只有位置的空间“点”; 一维——只有长度的空间“线”; 二维——有长宽无厚度的“平面形”; 三维——有长宽厚的空间“立体形”。 只差一点点而没有完全围合的平面或立体,这种半立体称二.五维,传统称它为浮雕。 B、二.五维空间与浮雕 半立体,二.五维,浮雕,也叫二.五次元。都是指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具有立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 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形态的。但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面积形状和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产生对比,具有视觉力场和触觉力场作用的都称之为点。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万吨巨轮在浩翰的海洋中犹如一叶小舟(眺望过去仍有点的感觉。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小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当有三个性质相同的点(则

会产生虚面的感觉,倘若是多点,则虚而感觉更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合顺序。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 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线 几何学上这样定义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只具有位置及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从造型要素来讲,线是具有长度的一次元要素,它的特征是以长度来表现的,与其他造型元素相比具有连续的性质,粗细与长度有着极端的比例就成为线。 线分为直观线和非直观线。直观线是概念线,即面和形的边缘。极薄的平面与平面相交部位便形成线。曲面相交则形成曲线。可以说,线是面与面的分界,起到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 第一章 色彩原理 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这七光混合为白光。 光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三光相加=白光 白光为复色光 朱红光+翠绿光=黄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光 朱红光+蓝紫光=紫光 三原色:红,黄,蓝。 电脑设计中的常用颜色模式: RGB模式:(加色) 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蓝(RGB)三色按不同的比例和强度来表示。 CMYK模式:(减色) 此模式是以打印在纸张上的油墨光线吸收的特性为基础的。 C 纯青色 M洋红色 Y黄色 K 黑色。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物体色(固有色):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射到人们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环境色:各种物体由于所投射的光源色不同,也因其本身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则形成的物体色也各不相同。 1平行反射:又称镜面反射。将投射来的光线原样,规则的平行的反射出去。(静止的水面,油面,平滑的金属面等) 2扩散反射:当投射来的光线被物体部分的选择吸收,并不规则的反射出去,为扩散反射。它所形成的色彩为,不透明色,即物体的表色。半透明色。透明物体的色彩。 3光的干涉:任何物体对于投射的全光色都有充分的选择、吸收、反射的机会,呈现出它们各自的色彩来。(雨后路上的浮油面,肥皂泡,孔雀羽毛,贝类里表层) 绘画的"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实、远虚,近纯、远灰。 第二章 色彩三要素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 (一) 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三大构成 复习资料(精.选)

三大构成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包豪斯是由谁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 A、蒙德里安 B、格罗佩斯 C、康定斯基 D、伊顿 2、在平面构成中,作为造型元素的点() A、有位置而无大小和形状 B、有位置、大小和形状 C、无位置、大小和形状 D、无位置而有大小和形状 3、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线是面移动的轨迹 B、线是线移动的轨迹 C、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D、线是体移动的轨迹 4、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属于哪种构成形式?() A、渐变构成 B、特异构成 C、发射构成 D、群化构成 5、造型的范围非常广,下面不属于环境造型的是() A、城市规划 B、建筑设计 C、景观设计 D、产品设计 6、所谓对比的调和,是指采用什么样的造型要素作对照的安排,从而形成 统一、和谐的形式。() A、不同甚至对立 B、统一 C、重复 D、相似 7、平衡就是指所有力量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可以分为不安定平衡、相依平 衡和什么平衡这三种形式?() A、对称平衡 B、独立平衡 C、动感平衡 D、统一平衡 8、以黑白灰系列的九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 依此7、8、9这三阶应属于什么调?() A、中调色 B、低调色 C、高调色 D、长调 9、对比色相对比是指色相距离多少度左右的对比关系?() A、30° B、60° C、120° D、180° 10、下面哪一种颜色属于无彩色?() A、红色 B、黄色 C、黑色 D、蓝色 11、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______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 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 A、380~780mm B、280~780mm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一、点的构成 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 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 点的特征: a.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 b.长度、宽度、高度近似 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 b.创造视觉焦点 c.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 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 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 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

素。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 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 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a.垒积构造 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 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 (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 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4)为了利于保存,可以用粘接剂将节点固定成刚性节点,但是必须 要求不粘接也能维持形态。 b.椼架构造

3、立体构成基础知识

教师授课计划

变换为既视觉化又触觉化的造型形象。它展现的是看得见、摸得的真实的点、线、面、体,并具有多视面,这就是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本质区别之一。 (二)视觉元素 在立体构成中的形态、大小、色彩、肌理等,都被称为视觉元素。 1.立体构成中的形态 千变万化的物体有各不相同的形态,随距离的远近、角度的转换、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形态会随着距离的遥远而变成面、再变成点。如码头上的巨轮是个庞然大物需仰面而观,当它驶向地平线时,却几乎是个微不足道的点。因此,当人们围绕雕塑一周观看,会留下不同印象,各种不同的印象,就是立体构成中所产生的“多视面”。 2.立体构成中的大小 视觉中的大小,是指同形或异形之间面积的多少、体积量的轻重。多者、重者为大,少者、轻者为小,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区别。 3.立体构成中的色彩 视觉中的色彩,有自然色彩和人为色彩。立体构成的色彩,除了指物体材料表面所具有的各种颜色明度、冷暖等色彩关系外,还有环境、制作技术、材料的影响作用及心理感受等。色以形分,形以色显。立体构成的色彩要力争做到符合设计用途的需求。 4.立体构成中的肌理 在服装设计中极为重视肌理的运用。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可以分用,也可综合利用。创造性地运用肌理,会使服装设计作品更具魅力。 (三)关系元素 立体构成的关系元素具有长、宽、深三度空间,与平面构成的区别也在于此。重心、位置、方向、形体和空间均为立体构成的关系元素。 1.重心 任何一个视觉形象都会给人以轻重与否,稳定与否的心理感觉。一般情况,体形高重心也高,有轻巧感;体形矮重心就低,有稳定感。 2.位置

三、立体与空间 立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实物。即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对立体实物的观察,不同的方向表现为不同的视觉感应。如服装是附于人体的立体形象,它有正面、背面、侧面等不同的体面,由许多不同形状的面(衣料)经过分割,组合构成空间,其立体在人们的视觉中占有空间的感觉也不同。就立体的实物来说,其再现给人的感觉与立体实物造型的体质有直接关系。如同样重量的立体实物,一个材质是钢铁构成的,另一个是棉絮材质构成的,两者是同样的重量的立体实物,但所占的空间是截然不同的。 (一)立体 服装设计中立体构成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是立体构成最终实现的物质保证。它不仅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能,还决定了立体构成造型的强度、加工性等物理效能。 同一种规格的立体形态,由于选用的造型材料不同,如金属、塑料、纤维、木、石等,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材料科学已发展成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有很多材料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应用。如: 点状材料:如扭扣、饰物等。 线状材料:如棉线、毛线、丝线、绳线、细木条、纸张和木材等。其中纸材与木材作用得最多,具有物美价廉、最易加工等优点。 块状材料:如木块、泡沫、塑料块、粘土等。 连接材料:如双面胶、万能胶水、钉书钉等。 许多材料还有各自的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但与服装造型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点状材料 线状材料 块状材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