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演变过程

浅析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演变过程

浅析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演变过程
浅析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演变过程

浅析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演变过程

【摘要】本文对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进行了分析对比,揭示了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陕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演变

目前,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保障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80年代的试点起步至90年代的探索突破直至2006年的制度完善,已实现了全省统一政策、统一缴费比例、统一计发办法等,为使大家对此政策有一个基本了解,在此简要介绍如下。

一、第一阶段:制度建立之初,80年代的试点、起步阶段

1984年在我省西安市和宝鸡市试点,1987年逐步开始实行国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县市级统筹。

1.养老保险参保人群:全民、集体企业的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

1986年10月企业开始为劳动合同制工人缴费;1987年7月企业开始为全民固定工缴费。

2.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确立

1992年6月,陕政发[1992]46号文件《关于认真实施在全省进一步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安排意见和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全省统筹方案的通知》、陕劳险发[1992]298号《关于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通知》以及1992年9月,陕劳统发[1992]350号《关于下发〈陕西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全省统筹方案实施细则〉的通知》后,于1993年1月开始,企业及职工个人开始按照本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996年1月开始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具体缴费比例见下表:

企业制度演变与会计发展

企业制度演变与会计发展 付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00070) 【摘要】企业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一定时期企业制度变迁的推动或制约,而会计发展水平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制 度的经济效率。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制度变迁与会计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会计发展根本 动因,试图为完善会计制度建设,促进企业会计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企业制度会计发展产权关系企业治理政府主导 企业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一定时期企业制度变迁的推动或制约,而会计发展水平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制度的经济效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催生对会计的新需求,最终导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系统分析和回顾企业制度变迁与会计制度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会计功能演变规律,完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等效的基本策略与基本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阶段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制度演变的特征,考察了各阶段企业制度演变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探求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企业制度变迁与会计发展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分为市场化企业制度的早期探索、企业制度的产权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三个阶段。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各个阶段,会计都得到了相应发展。 (一)市场化企业制度的早期探索与会计发展 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推进史无前例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之初,党中央即明确地提出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改革方针。“对外开放”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引进外资,组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外资企业;而“对内搞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则是探索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市场化。这一过程失约持续到1992年。 1.外资企业的组建与会计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利用外商投资的工作取得了进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合称“外资企业”)纷纷出现。当时,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在单一的企业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基础上,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理论。而西方国家不实行统收统支体制,也没有与之相应的资金平衡表。由于这套基于计划经济资金平衡体系的会计报告不能反映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与利润,外商难以理解,以致影响了外商来华投资。为了落实“对外开放”的方针,吸引国外投资,迫切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对我国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经过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反复讨论研究,财政部于1985正式发布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此后又连续发布了与此有关的补充规定和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参照国际惯例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在新中国会计制度史上创造了很多“第一”:第一次采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世界通用会计报表体系;第一次使用“资本”、“股利”、“票据”、“无形资产”等过去被认为与社会主义企业格格不入的会计概念;第一次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

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公司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5542 公司管理制度 Model of company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公司管理制度大纲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大纲。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

队伍。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六、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八、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员工守则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二、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三、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四、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五、不断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求实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总则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局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一、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

论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创新

[摘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新制度经济学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均衡与演进的视角以及新经济社会学制度安排对制度环境的“嵌入性”视角观照中国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既是一种“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创新”,最终必然会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 [关键词]企业制度演进过程创新目标创新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既是一种“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创新”。关于“过程创新”,理论界一般没有异议,但缺乏对这一判断所隐含原则的彻底澄清,否则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政府思维替代企业思维的错误倾向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关于“目标创新”,目前争论还比较多,致使许多企业在借鉴国外经验与兼顾本国国情的夹缝中不是“左右逢源”而是“左右为难”。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1]视角和新经济社会学(The New Sociology of Economic Life)的“嵌入性”[2]视角,我们试图对这样两个问题作出较系统的解释。 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一种“过程创新” 一般来说,企业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内部规则”[3],企业制度要想免受“外部规则”[4]的异化而按照自身的逻辑持续展开和成长演进,制度环境对产权原则、法治原则和合约原则的遵循是基本的制度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较早和较好的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是自然成长型的;由于古代中国的制度环境在这三个方面均存在致命或严重的缺陷,结果使现代企业制度未从中国历史自发创新而不得不在近现代走上了一条制度模仿和推广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道路。 (一)企业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内部规则”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合约的外化,本质上代表了企业各要素产权主体间就如何配置企业产权(主要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通过某种再谈判机制达成的动态博弈均衡。可见,现代企业理论仍主要沿袭了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传统,把制度看作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交易的博弈产生的“内生变量”。内生性的企业制度也可理解为哈耶克意义上的“内部规则”。

公司管理制度大全(完整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一、公司管理大纲.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员工守则.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一部分公司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5 第一章文件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5 第二章档案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7 第三章保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9 第四章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度. . . . . . . . . . . . . . 10 第五章证照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15 第六章证明函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15 第七章会议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16

第九章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20 第十章车辆管理补充制度. . . . . . . . . . . . . . . 21 第十一章交通费用补贴制度. . . . . . . . . . . . . . 23 第十二章考勤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24 第十三章出差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26 第十四章通讯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29 第十五章公司宴请接待制度. . . . . . . . . . . . . 29 第十六章员工工作餐管理制度. . . . . . . . . . . . .32 第十七章借款和报销的规定. . . . . . . . . . . . . 32 第十八章员工招聘、调动、离职等规定. . . . . . . . .34 第十九章计算机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36 第二十章合同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36

我国薪酬制度的演变过程及现状

我国薪酬制度的演变过程及现状 内容摘要:薪酬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现代企业的薪酬已被赋予了激励性、竞争性、导向性等新的内容,成为员工人力资本价值体现的具体形式之一。本文从我国薪酬制度的演变历程、薪酬制度的现状以及企业薪酬制度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薪酬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薪酬制度企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我国薪酬制度的演变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1949-1978) 1949-1978年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收入分配领域,国家对城镇职工的工资分配也采取高度集中管理的模式。这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层次和阶段概况和分析。 1.基于职务高低享受相应待遇的干部供给制和工人的原职原薪 (1)干部供给制 (2)原职原薪政策 2.基于技术的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制和给予职务的职务等级工资制 (1)技术等级工资制:是按照工人所掌握的知识,操作技能支付工资的制度。 (2)职务等级工资制或职务工资制:是按照不同的行政职务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是一种基于职务的工资制度。 3.基于绩效的计件工资制和奖励制度: (1)1952年~1956年,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 奖励的条件明确具体,直接与劳动成果挂钩,按条件考核,无需职工评议。 (2)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 企业工资工作受到巨大冲击,绝大多数企业取消了计件工资制 (3)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工业七十条” 国营工业企业的工资、奖励制度必须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 (4)“文化大革命”期间,计件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再度遭到否定和取消 (5)1978年,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在一些企业可以实行奖励制度 第二阶段:转型经济时期企业薪酬制度的萌芽与探索(1978-1992年) 1.1979年9月,国务院制定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16条规定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

公司管理制度大全(完整版)

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5) 一、公司管理大纲 (5) 二、员工守则 (6) 第一部分公司管理制度 (7) 第一章文件管理制度 (7) 第二章档案管理制度 (9) 第三章保密制度................. (10) 第四章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 (10) 第五章证照管理制度............... (16) 第六章证明函管理制度............. . (17) 第七章会议管理制度 (17) 第八章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20) 第九章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21) 第十章考勤管理制度............ .. (24)

第十一章出差管理制度.......... .. (26) 第十二章通讯管理制度.......... . (35) 第十三章公司宴请接待制度........ (36) 第十四章借款和报销的规定......... (39) 第十五章员工招聘、调动、离职等规定 ... (41) 第十六章电脑管理制度............ . . . . 43 第十七章卫生管理制度 .......... . . .44 第十八章财务管理制度............ . . . 44 第十九章财务报销管理制度....... (46) 第二十章员工工资发放管理制度...... (51) 第二部分各部门管理制度............. (54) 第一章行政办公室职责............ . . . . 54 第二章财务部职责.............. . . . . 56 第三章销售部职责............. .. . . . 57 第四章技术部职责................. . . . 57

企业制度的演变

企业制度的演变 公司制企业的产生,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其物质基础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经营的专业化趋势,直接动因是资本联合带来的出资者多元化。 公司制企业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业主制企业产生的背景及性质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包括工场手工业时期和机器大工业初期,通行的是规模较小的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业。 这种企业由私人资本家自己出资,自己经营,财产所有权中的占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也是统一的。 ●合伙制企业产生的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生产,由于生产中更多地使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流动资本,仅靠私人资本单独出资已经不足以兴办更大规模和竞争力更强的企业,从而产生了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的性质 合伙制企业,其资本是若干私人资本的联合,企业财产是合伙人的共同财产,合伙人共同拥有企业财产的占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都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无论独资企业还是合伙制企业,对企业均承担无限经济责任。合伙企业还要承担连带无限经济责任,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公司制企业的雏型

早在12世纪,意大利沿地中海商业城市中的一些从事贸易特别是从事海外贸易的贵族,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和适应大规模商业经营对营运资本的需要,开始在家族内部实行资本联合,组成公司形式的企业,这就是公司企业的萌芽和雏形。 ●两合公司产生的背景和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使用庞大的技术手段的机器大工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资本联合的范围和规模。这时,合伙企业继续扩大资金筹集出现困难,主要是某些拥有资本的人不愿意承担无限经济责任的风险。为了筹集资金,某些合伙人被迫对新加入的合伙人作出让步,即新合伙人只承担所出资本的有限责任,原来的合伙人仍承担无限责任,这种公司被称为“两合公司”。 两合公司对社会来说还是无限责任公司,但是出资人分为承担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两种。 ●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制企业产生的背景 在19世纪中叶,就经济上来说,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就物质技术来说,机器大工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铁路建造,使用汽船的海运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大生产需要远远超过合伙企业所能集中的资本,需要更大规模的资本联合,同时,资本所有者希望承担有限责任的要求日益迫切。由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司法应运而生,从法律上赋予法人企业独立承担经济责任的地位和出资者只承担投入资本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产生以来,迅速为现代社会所接受,成为最普遍的企业形式。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拉蒂默

西方企业制度的演变

西方企业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官员和学者纷纷访问西方,考察了西方国家企业制度演化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关于股份制、公司制的情况。许多学者主张国有企业改革应效仿西方企业制度模式。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存在着局限性,人们在羡慕西方富裕生活的利益驱动之下,很容易盲目崇拜西方的政治、经济、企业制度,而忽略了这些制度产生的历史环境背景,误以为只要模仿西方就无需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就直接获得其物质生活富裕的静态结果。 笔者结合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论述,以及西方财务理论、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动态角度考察了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法律形态的演化规律,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的创新过程。 一、伊索寓言的启示:鸟和鱼的对话 据报道有一位前苏联的作家,曾因持有不同政见而流亡海外,但是,前苏联发生了社会剧变之后,他却不赞成俄罗斯人效仿西方模式。一位西方记者采访时向他询问,为何不赞成效仿西方民主和市场经济。这位前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回答时提到了一则伊索寓言的故事。从前曾有一群生活在河水中的鱼儿,非常羡慕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鸟儿对鱼儿说,你们在水中有又湿又冷,河里的食物又少,看看我多么自由自在,可以在天空中任意飞翔,空中和陆地上的食物也多,你们快快从水里到岸上来吧!有些鱼儿觉得鸟儿的话有道理,就忍不住跳到岸上学习飞翔,结果跳到沙滩上很快就憋死了,成为了聪明的鸟儿的腹中食物。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单,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它说明盲目模仿往往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位持不同政见的前苏联作家,或许是长期流亡海外的生活,促使他对西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制度变迁有了更成熟的看法。 我们不必嘲笑鱼儿的愚蠢,其实,人类也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人们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往往会有羡慕别人的成功,急于效仿而遭致失败的教训。 人们之所以容易犯类似的致命错误,是由于存在着利益驱动和认识论的陷阱,当鱼儿亲眼看到鸟儿自由飞翔的姿态,遍布陆地和空中的丰富食物来源时,的确很难抵御鸟儿充满诱惑的劝说。同样,当人们亲眼看到西方的富裕物质生活,也很自然地误以为走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就意味着个人自由和富裕生活。很容易盲目崇拜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包括议会选举、股份制、公司制等等,而忽略了这些制度产生的历史环境背景,所经历的复杂、漫长的动态演化过程,误以为只要模仿了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现状,就能无需经历其漫长、痛苦的动态演化过程,直接获得其物质生活富裕的静态结果。 其实,生物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似之处,就是其进化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是经历漫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在适应环境的生存斗争中逐渐实现的。任何盲目的移植和模仿都是非常危险的。社会系统属于最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比较生物系统的进化过程更为复杂。因此,我们更不能采取简单的机械思维方式,误以为西方的议会制度、股份制、公司制,仿佛就像无生命的机器零件一样,可以随意安装到不同社会环境之中,这样可能会产生致命的“异体排斥反应”,造成巨大社会灾难。 二、企业产权结构与“预算软化”之间的关系 我国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国有企业存在着较严重的“预算软化”现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以往经营权方面的改革不能根本解决企业的预算软化现象,因为预算软化现象的根源是公有

新成立公司管理制度大全

新公司管理规定 一,公司组织架构 董事 总经理(兼) 副总经理财务 业务主管办公文员物流主管 二,工作职责及岗位说明书 (一)总经理的主要职责与工作任务: 1、领导执行、实施董事的各项决议;对各项决议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决议的贯彻执行。 2、根据董事长会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组织制定、修改、实施。 3、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向董事会汇报经营战略和计划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情况和盈亏情况、及其他重大事宜; 4、主持公司日常经营工作:负责公司员工队伍建设,选拔中高层管理人员;主持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代表公司参加重大业务、外事或其他重要活动;负责签署日常行政、业务文件、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并及时向董事会汇报、负责办理由董事会授权的其它重要事项。 5、领导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分管部门开展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制定财务政策,审批重大财务支出;领导建立健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审批重大人事决策。 权力和责任: 权力: 对公司经营方针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对董事经营目标的建议权 对副总经理、财务的人事任免建议权及其它员工的人事任免权 对公司各项工作的监控权 对下级之间工作争议的裁决权 对所属下级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业绩的考核评价权 董事会预算内的财务审批权 责任: 对公司年度经营计划、费用预算及计划和预算的实施结果负全面责任 对因经营管理失误造成的重大损失负领导责任 对公司经营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负责 对提交的报告、报表、决定的准确性、及时性负责 对所签署的合同、协议负责 公司违法经营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考核指标: 营业额、利润、市场占有率、应收账款、重要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控制、关键人员流失率、计划与执行能力。(二)业务主管的主要职责与工作任务: 1、根据市场发展和公司战略规划,协助上级进行市场分析、制定销售预测和业务开展计划; 2、协助上级制定部门销售任务指标、计划与策略、确保部门业务的有效拓展; 3、全面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制定该业务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控制计划,确保业务目标实现; 4、协助上级做好客户的开发与维护,保证与客户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5、制定定期销售分析报告,保证公司对主营业务所需采购的信息来源; 6、公司及竞争对手促销活动的调查、分析、销售预测及销售信息的反馈; 7、共同协调、相关企业及主管部门各种关系; 8、公司各类销售数据分析、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9、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发潜在客户; 考核指标: 销售额,业务计划达成率,客户投诉满意率,客户满意度,实际回款率,新客户实现率。 (三)物流主管的主要职责与工作任务: 在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物流工作,确保物流工作的顺畅运行。 检查物流调度合理性,控制物流运营成本。

公司管理制度目录大全

公 司 管 理 制 度 二零一二年制订 目录

第一章管理总则 (2) 第二章员工守则 (5) 第三章财务管理制度 (5) 第四章人事行政管理制度 (8) 第五章考勤制度 (11) 第六章安全生产制度 (12) 第七章仓库管理制度 (14) 第一章管理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

定,特制订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公司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决定。 第三条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公司财产。 第四条公司禁止任何所属机构、个人损害公司的形象、声誉的行为。 第五条公司禁止任何所属机构、个人为小集体、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或破坏公司发展。 第六条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第七条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公司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和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 第八条公司鼓励员工发挥才能,多作贡献。对有突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第九条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向上。 第十条公司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 第十一条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欢迎员工就公司事务及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作出贡献者公司予以

奖励、表彰。 第十二条公司尊重员工的辛勤劳动,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应有的待遇,充分发挥其知识为公司多作贡献。 第十三条公司为员工提供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员工各方面的待遇。 第十四条公司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第十五条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端正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办事拖拉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第十六条公司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消耗,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第十七条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人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第二章员工守则 第十八条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克己奉公。 第十九条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 第二十条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 第二十一条爱护公物,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努力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 第二十三条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贡献。 第三章财务管理制度

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制度的变迁

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制度的变迁 五十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公司规模大了。权力完全集中于美国纽约总部,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改良组织结构。于是公司总裁卡迪纳先生决定实施分权制度。该分权制度由斯密迪一手策划,斯密迪行伍出生,非常强调纪律的作用,他认为,实施新的制度时,肯定有阻力,所以,必须由他说了算,基层人员要绝对服从,不能有异议。 斯密迪的制度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一个经理自己所能管理的企业规模是有界的。 他认为,一个经理自己所能胜任的经营规模,最大不能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再大就管不了了,按照他的观点,通用电气公司拆成了150个部门,各部门的经营规模不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各部门相对独立,各有各的经营业务,由各部门的经理负责管理,每个部门的经营直接对总裁负责,这样,通用电气公司就等于分成了150个“小公司”。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格局:当某部门的经营业务超过5000万美元时,按照斯密迪的观点,必须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 第二点,以部门经营的好坏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斯密迪在测评一个部门经营好坏时,设计了8项指标,其中,两个较为典型:一个是利润:一个是部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稳。可实际工作中,利润是很容易测定的,是多少就是多少。而长期利益的平衡怎么测定呢?当时无法测定,实际情况也测度不了。 第三点,管理是一种职业,直正懂得管理的人,什么都能管理好。 他认为,能管理好一个钢铁厂的人,也能管理好一个大菜市场。因此,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特别注重流动能力的训练。一个管理人员应有多方面的技能,能做许多方面的工作,要训练他做市场工作、工程工作、制造工作等。这样,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这3年可能在做洗衣机生意,另外3年可能又去做核能的生意;让这些经理们流来流去,以训练他们的流动能力。 后来,斯密迪制度在公司的系统经营方面碰到了困难。1966年通过竞争,通用电气获得了新加坡一发电厂的承建权。该业务要求电厂的设计、基建、设备和安装等所有业务全由承建方一家公司承包下来,搞系统经营。由于通用电气公司已经分成150多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承包所有这些发电厂的业务,要参与这种国际竞争,公司不得不必须成立一个协调部门——通用电厂公司,来组织各个业务部门共同承接下这种系统业务。但是,由于各业务部门已经有了自己的责权利,互相独立,其开展工作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当通用电厂公司到各部门去购买各种设备时,各部门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本部门的利润,就尽量提高设备的售价。最后,通用电厂公司发现,各部门提供设备的价格,往往比外公司的价格还高。 1970年博希当上了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进,采取有关措施对分权制度进行了完善。 1、斯密迪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要在通用电气公司建立 A.事业部式结构 B.矩阵式结构 C.直线——职能式结构 D.混合式结构 2、斯密迪把管理看成一种职业,对于这种观点你的看法是: A. 更适合于高层管理者; B. 更适合于一般管理者; C. 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管理者必须精通本项领域的具体业务; D. 是否正确,取决于组织业务的复杂程度。 3、从斯密迪改革的措施中可以看出,他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 A.管理的系统原理 B.管理的权变原理 C.管理的责任原理 D.A+B 4.以下各项,哪一项在实行分权后可能会出现: A.销售额有可能不断地增加 B.部门经理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C.由于内耗,导致各小公司中是亏损 D.总公司总裁失去权威性 5、以上案例说明: A. 通用电气公司在分权制度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其实,分权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关键是其它方面也要配套进行。

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大全

某某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编号:QG/HC01.001-2002 经营管理制度 一、总则 授权要立法建制度,重奖要利润算成本 1、为规范和强化总公司对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总公司经济效益,确保总公司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制定本办法。 2、总公司所属各单位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各自的经营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报经总公司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 3、本办法由总公司管理中心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并对所属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二、基本原则 1、总公司对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以资本为边界的统一控制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未经批准造成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的直接责任人,总公司追究其经济责任。 2、总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计划管理为主要手段,确保生产经营顺利、有序地进行。 (1)总公司对内实行计划管理,并将计划以授权经营合同书的形式落实到各利润单位; (2)所属利润单位按时按要求编报中长期计划、年度经营计划,并经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的计划组织生产经营;

(3)对超额完成经营指标的各利润单位,总公司依据授权经营合同书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未完成经营指标的按授权经营合同书的规定处罚。 3、总公司实行授权经营责任制 (1)各利润单位在授权经营合同书所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每月上缴总公司一次预缴投资收益和管理费,上缴数额在合同书中分别确定。连续三个月不能实现合同规定的分期经营指标,总公司有权单方面终止授权经营合同、解除经营者的职务并清算。 (2)经营指标由管理委员会确定,对各利润单位直接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作合同文本。并由各主管利润单位的职能部门牵头,会同审计中心、计财中心、人力资源中心按月对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形成月经营总结和考核兑现方案,报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年终由各主管利润单位职能部门提出全年经营总结和考核兑现方案,报请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兑现。 三、计划 1、总公司年度综合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组织年度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绩效评价的依据,审定机构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汇总部门为总公司计财中心。 2、计划编制程序和时间要求: 3、各项计划的编制:

谈中小企业管理发展与制度完善

谈中小企业管理发展与制度完善 一、引言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递增和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管理水平已不适应企业新的发展,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企业产权产权制度创新与结构演变

企业产权产权制度创新与 结构演变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资源★★★ 针对当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制和改组方面遇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困难,文章力图借助于历史座标,从经济学的原理出发,阐述现代公司制企业形成的一般经济和社会条件。与近年大多论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大型企业和现代市场体系为基础不同的是,文章认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与初始企业规模和市场的现代体系条件无关,而与产权所有者和各利益相关者对克服市场障碍的要求紧密相联。同时认为,转型期内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逐渐成熟的企业组织结构对政府主要经济功能的替代。而这又必须在构筑政府与企业经济增长共享空间的架构下来实现。根据这一讨论,文章最后也对今后国有资本运作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框架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结合我国改革实践,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出发,讨论企业组织效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互为关联的三个问题:1)企业产权、产权制度演变及其效率。讨论集中在市场不发育条件下,企业产权制度演变的条件和途径;2)企业制度创新与政府。涉及到对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以及非市场条件下构造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等;最后,考虑向有关部门提供多重思路进路的需要,本文拟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框架性政策建议。 一 经济学中讲的产权,指的是一种协调人类交易行为和资源分配的社会工具。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没有也不必界定产权。因为一个人不需要用属于自己的东西去换属于别人的东西。但在多人的世界中,产权界定是人们从事交易时,知道自己如何受益或受损,以及交易双方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没有产权界定,社会资源就会普遍陷入“公共地”的悲剧。但是,在一个社会中即使界定了产权的归属,如果没有制度,社会依然无法克服产权离散的低效率状态。所以,任何产权结构都必须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等制度规则和文化规制来加以表达。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的建立构成了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个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有了这些定义以后,所谓企业产权制度的形成、结构演变及其动态效率,实质上就是为了利用合作生产的优势,将外部不确定性内在化的激励。过去我曾曾讨论过,在产权得到界定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面临三种选择:1)用他自己的生产要素生产和出售商品;2)出售他的全部生产要素;3)引入契约安排方式,把生产要素的使用权委托给他人,以获取一定的“租”收入。而且,无论产权的最终使用权归属何方,只要通过当事人的自由协商,都可以实现最佳社会收益。但在这里,企业的产生仅与第三种产权选择存在联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首先,企业产权制度及其结构变化,不是机械主义设计的结果,而是根据市场演变,不同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为克服市场障碍作出的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安排;其次,企业产权制度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组织合作生产的成本必须明显小于市场交易成本。否则,企业产权制度也不会向更大规模合作生产的方向变迁。最后,作为企业合作生产的现实市场条件,是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不同风险偏好

小型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部分:综合办管理制度 第一节、综合管理办公室职责 一、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的岗位职责 1、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主管行政、人事、后勤、财务、文秘、档案、 保卫并负责公司办公财产的调用、管理等工作。 2、主持综合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织领导公司本部员工做好本职工作。 3、负责对公司领导的决策、决定和工作部署的督办、落实、协调、完 成。 4、代表总经理负责与各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并监督、检查、落 实目标管理完成情况。 5、协助总经理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全面管理。 6、负责组织开展对新员工的招聘工作,对公司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 考核、评定。 7、负责公司的来访接待工作,并将接待情况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8、制定并实施行政管理费用计划,力求节约开支,讲究实效。对各部 门申报办公用品购置计划进行审核。 9、认真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二、办公室干事岗位职责 1、建立健全人事档案,按照人事档案管理的范围,实行一人一档制, 随时向主管提供人事档案资料。 2、协助部门主管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 3、协助部门主管做好新聘员工的招聘工作。 4、认真做好公司内员工的技术等级评定等有关人事的具体事务。 5、配合相关人员做好公司员工的年度考核及奖惩工作。 6、做好各类物品材料的交接、建档、保管工作。 7、做好公司的文秘、打印等工作。 8、完成部门主管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第二节、综合办公室管理制度 一、印鉴管理 1、本公司印鉴由综合办主任负责保管。 2、综合办要对需盖印签的介绍信、证明及对外出具的任何公文,都要仔细核实,并有详细的登记记录。 3、公司内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需要开具时,应经综合办主管签字后方可开出。 二、办公财产管理 1、综合办要严格审查、核定各部门申报的办公用品购置计划,严格控制办公费用支出。 2、办公用品由综合办统一购置、保管,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购置(特殊情况例外)。 3、综合办严格执行办公用品领用手续,厉行节约,遵循领用定时、限额、限量原则。领用者应妥善保管并节约使用办公用品。 4、各部门要由专人负责领取物品,并在领取单上签字,由综合办登记造册保管。 5、各部门办公用品或财产要认真管理,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办公财产在保修期内如有损坏由保修单位负责维修,保修期后如因部门原因或个人原因损坏、丢失,由部门或个人负责。 6、单位任何办公用品及财产不得流失或据为己有,否则,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7、因工作需要配备给个人的用品,在工作调动或离岗之前,必须归还单位。 8、综合办要将公司所有财物分类记入台帐,定期盘点、核查,并将核查情况汇总上报总经理。 三、会务管理 1、综合办须及时发出会议通知,并向与会者明确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内容、目的以及与会人员须携带的文件材料和其它相关事项。

制度化管理更促进企业的发展

制度化管理更能促进公司发展 企业发展壮大,都是一个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过程。企业管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规范细化的过程。制度是组织有序运行的基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欲做大做强者,必先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前一段时间,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奶制品的质量问题。大量的中国奶品品牌遭到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质疑和声讨。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有稍微的偏差可能就不会得到检测机构FDA的质量安全认证,这无疑会给众多奶品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发展带来巨大灾难。所以关注FDA的检测结果,成为每一个中国奶品企业的重中之重。而结果很可怕,在所有的中国奶品品牌检测中,只有娃哈哈等极少数企业在检测开始一个月后得到再次上市的资格。同时,在国内,伊利、蒙牛等国内知名乳品品牌遭到严重质疑,而娃哈哈的系列的产品却一枝独秀,不仅第一时间通过了各类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检测,而且销售业绩也是一路飙升。毫无疑问,娃哈哈过硬的产品质量与严格、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规范的管理是产品质量的前提与保证。 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但治安状况都不尽相同;每个公司都有制度,但管理效果却不一样。这个差别就在于制度的精细度和执行力度不同。如果一个企业能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制度,那么它就会实现制定制度的预期。公司在制度的执行和处理上更应该是坚决彻底、公平和公正的,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员工,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制度就肯定有约束。 有了制度,就要依章办事,以制度为准绳,以制度为行为规范,公司才会走向规范和壮大。制度是维持工作秩序的保证,制度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东西,美国管理大师柯林斯说过:制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制度就没有品质;没有品质就没有进步;企业要做大做强,铁的制度是必须的。 实际上我们在强调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并没有排斥人性化管理。但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人性化管理也不是不要制度,而是大家自觉地遵守制度,让遵守制度成为一种“素养”。等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习惯,“人性化管理”也不会再遥远。 一是企业组织规模即员工的数量,员工越多则非人性化管理越有效。因为从群体规模角度上看,群体规模越大,群体内部的潜在关系就越多,而且随着群体人数呈几何级数递增,内生的不同“派别”的非正式小群体就越大和越多。一般认为,12人以上的群体成员之间很难保持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统一协调的组织行为,这就需要既具体又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加以限定,这样才有可能维系协调的群体行为关系。所以,对于组织规模较大的企业和部门,采用严明、规范的非人性化制度管理就会比人性化的情感管理更有效。但是,对于组织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部门而言,由于成员之间以及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面对面直接接触和交往比较频繁,彼此比较熟悉和了解,而且相互间都需要通过这种群体活动来了解对方,以便于换取各自心理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容易产生感情互动和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统一行为。对此,某些非人性化的规范和制度就显得多余、冷酷无情,因而不利于群体成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相反,注重人性化的激励和情感管理就会显得非常有效。 二是企业员工与企业组织交换目标的一致性,一致性越强则人性化管理越有效。企业组织与员工的互动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企业所有者与其雇员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

应用文-关于雇佣制度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关于雇佣制度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r\n [摘要] 雇佣制度随着 、 和 形势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日本长期雇佣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 。即使在美国,长期雇佣制度仍有着一定的市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雇佣制度将向着基于市场调节的长期而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知识经济雇佣制度长期雇佣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因此,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促进核心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企业已与许多跨国公司处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尽管我国企业经历新一轮整合后,企业核心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比例多达60%,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高级 人员、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直接导致企业核心能力的衰退,研究如何从制度安排和设计上彻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不仅对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也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雇佣制度的演变历史,并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说明雇佣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等客观因素在发生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长期雇佣制度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二、西方国家雇佣制度的演变历史 雇佣制度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前是不存在的。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家与劳动力之间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西方国家雇佣制度的产生最初源于英国对失业者的救济问题。工业革命初期,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英国议会制定《济贫法》和《国民 法》,再辅之以工会自助的形式解决职工的失业问题。此后意大利、奥地利、波兰、德国等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并制定了类似的雇佣制度。此一阶段雇佣制度的实施对缓和劳工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西方国家面临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飙升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缓解劳资激化的冲突,促进经济发展,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在公共事业领域和一些地方州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失业和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频布了专门针对解决失业问题的《社会保障法》,一方面积极进行经济改革,通过政府增加公共 投资等扩大需求的政策,减少和消除非自发性失业,促进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对失业者进行救助。美国在雇佣制度上的成功,使得在二战以后,各发达国家仿效。这一阶段,“完全雇佣制度”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宝典。1944年国际劳动 了《费城宣言》,阐述了完全雇佣政策,被多数成员国遵循和采用。同年英国发表《雇佣政策白皮书》,将“完全雇佣制度”作为政府的主要政策之一加以规定。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物价上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此前承诺的增加工资和保护失业在一定出现了无法兑现的情况。为了抑制工资上升和降低成本,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方式,完全雇佣制度受到了新经济形势的制约。基于通货膨胀不断加速的现实,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从“完全雇佣”向“维持一定的失业率”的政策转变。同时,由于凯恩斯扩大需求的理论解决不了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各国开始调整与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