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_再分析

_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_再分析

_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_再分析
_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_再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年第3期“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

再 分 析

李 敏

所谓“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是指这样的句子:

(1)这件事,我有不同的看法。

(2)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

(3)这些地方,你得原谅他没有经验。

(4)这事儿咱们上当了。

这类句子句首的名词前面往往隐含着“对于”“对”“关于”“在”等意思,并且可以加上这类介词,即可以说:

(1)′对这件事,我有不同的看法。

(2)′关于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

(3)′在这些地方,你得原谅他没有经验。

(4)′在这事儿上咱们上当了。

当这类句子出现“对于”“关于”“在”等词语时,全句分析为“状+主+谓”句是没有问题的,但当这类句子不出现介词时,是否应该分析为主谓谓语句,却是有争议的。本文试图就这一争议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了行文方便,我们用“N1”代表句首的名词性词语,“N2”代表第二个名词性词语,“V”代表动词性词语,“O”代表动词性词语后面的名词性词语,整个句子即表示为“N1?N2?V(O)”。

关于这类句子,语法论著在论述主谓谓语句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

1.1主张把这类句子分析为主谓谓语句。

这种观点在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较普遍。邢公畹的《现代汉语》中,主谓谓语句的第二种类型是“全句主语提出一个话题,跟主谓词语中的成分没有关系,而是整个主谓词组对这个话题加以说明。”举的例子是“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 邢福义的《现代汉语》也认为“无线电,我是个外行。”这样的句子属于主谓谓语句,“大主语与大谓语具有表达上的整体联系,大谓语从某个角度对大主语进行说明。” 黄伯荣的《现代汉语》认为像“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这三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两个。”都是大主语既非施事也非受事的主谓谓语句。胡裕树的《现代汉语》也指出:有一种主谓谓语句是由全句的修饰语减去介词“关于”“对于”等构成的,并比较了:

A.关于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

B.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

认为A不是主谓谓语句,B是主谓谓语句。B的主语是说话的起点,含有话题的性质,表示谓语关涉的事物,但谓语不直接说明主语怎么样!。

黄章恺的《现代汉语常用句式》则更明确地指出,主谓谓语句全句的主语可以是一般性的话题,往往隐含“对于”“关于”等意思,“这类句子,一旦在全句主语之前加上‘对于’‘关于’等词语,全句主语就变成句首状语了,可是当‘对于’‘关于’等没有出现时,就以分析为主谓谓语句为宜。”?

1.2认为这类句子不能分析为主谓谓语句。

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认为,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

主语进行陈述的,用这种观点来审视前面的例句,N1与N2?V (O)之间并不存在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这样N1就不能看作主语,也就不能把这类句子看作主谓谓语句了。

对于这类句子句首的名词性成分算何种成分,又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1.2.1“关系语”说

王力先生在《主语的定义及其在汉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名词在句子里除了充当主语、宾语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职务,当它充当其他职务时,用“关系语”来概括。如(1)“婚姻的事情我自己作主。”(2)“大块切十斤肉来。”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在句中充当的成分都是“关系语”。这里的例(1)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N1?N2?V (O)句,N1可以加上介词:“至于婚姻的事情,我自己作主。”#

1.2.2“游离成分”说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像“这样的事,中国人民的经验是太多了”之类的句子,开头的名词性成分“不但独立在句子组织之外,并且不跟句子里边的哪一个词联系,不能算是外位语。我们姑且管它叫‘游离成分’。当然,游离只是就形式说,就意义而论,它跟句子的其余部分是分不开的。”?

1.2.3“状语”说

孟维智在《主谓谓语句的范围》一文中认为这类句子中的N1的本来形式是“关于N1”,“关于N1”没有主语的资格,是全句的修饰语,减去了“关于”等的N1当然也不能是主语,而是“地地道道”的“全句修饰语”,并把这种修饰语称之为“状语”。%

吕叔湘先生在后来的《主谓谓语句举例》一文中也认为这类句子的N1很难说是“陈述的对象”,因而与其说是主语,还不如说是状语。

1.2.4“提示语”说

早在五、六十年代主语、宾语问题的讨论中,史存直先生就指

出把句首的实体词都当作主语不符合汉语的实际,并设立了“提示语”这种未定成分,建议以“提示语”与其余部分相对照,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来断定它是不是主语。当“提示语”与其余成分之间构成陈述关系时,是主语,反之,则有可能是宾语前置,也可能是状语。在八十年代汉语析句方法讨论中,史先生又重申了他的这一观点,认为把“这事儿我现在脑子里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分析为五重主谓谓语句不符合汉语的实际&。

以上我们概括了对这种句式的几种不同看法。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分歧呢?我们认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对什么是汉语的主语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认识,或者说我们至今还没有给主语下一个和它身份相称,范围明确的定义。

关于主语的定义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是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二是主语是一句话的话题。前者是传统语法所普遍采用的定义,吕叔湘先生曾评价这个定义空洞而不切实际,但这个定义并没有原则性的毛病,而后者把“主语”和“话题”作为相同的概念,甚至用来互训,显然是有问题的。

对“主语”和“话题”这两个术语,不少语法学者早有研究,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台湾著名语言学家汤廷池先生。他在论文《主题与主语的划分》及著作《国语变形语法研究》中,都细致地考察了“主语”和“话题”的区别。他指出“主语”(subject)是一个纯粹属于“语法关系”(g rammatical relation)的概念,与“谓语”(predicat)相对;而“话题”(topic)是属于“谈话内容”(discourse content)的概念,与“评论”(com ment theme)相对 。也就是说,它们不是一个平面上的东西,主语是语言的,话题是言语的,主语属于句法平面,与谓语相对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而话题属于语用平面,与评论相对待,它们之间是题目与内容的关系。

当然,汉语中的话题在多数情况下跟主语是重合的,如“这本书,我看完了”,“这本书”既是语用平面的“话题”,又是句法平面的“主语”。但话题和主语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如“明天,我们分小组讨论。”中的“明天”是“话题”,却不是“主语”。而且,即使话题与主语是重合的,我们在说“话题”时,是从言语、语用的角度来说的,在说“主语”时,是从语言、句法的角度来说的,所处的平面不同,两个术语并不能互训。

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N1?N2?V(O)句式的特点。从语用平面上看,N1是不成问题的话题,那么它是不是句法平面上的主语,N1和N2有什么区别?

2.1N1与V没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

主语和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在语义上必须有一定的选择关系,这是确定主语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也就是说,谓语动词要求有一个特定的主语与其相配,以满足语义上的需要。如果谓语是动作动词,则主语一般是动作的发出者或承受者;如果谓语是存现动词,则主语一般是事物所存在的处所;如果谓语是评判动词,则主语一般是评判的对象。而下面这些句子中的N1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1)这些地方,你得原谅他没有经验。

(2)这事儿咱们上当了。

(3)这种事,我做不了主。

(4)那个事情,我不怪他。

(5)那些事情经办的人又积极起来了。

(6)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

(7)这方面,中国人的教训太多了。

(8)这个问题,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

例(1)(2)(3)(4)中的谓语动词“原谅”“上当”“做主”“怪”和例(5)中的谓语形容词“积极”都必须选择有生命的名词或代词,它们

与句中的N 1“这些地方”“这事儿”等没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而与N 2“你”“咱们”“我”“经办的人”形成了语义上的选择关系。例(6)

(7)(8)的谓语形容词“丰富”“多”“一致”分别与N 2“经验”“教训”“认识”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与N 1“田间管理”“这方面”“这个问题”没有这种选择关系。

2.2N 1与N 2?V (O)之间没有对待关系。

传统语法分析句子成分的一个原则就是主谓之间的对待关系。传统语法一直认为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至于它所采用的中心词分析法是不是贯彻了这一原则另当别论。主语和谓语相对待这一原则在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语和谓语在结构上是一组互相对待的“直接成分”。主谓之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待关系,结构上才显得紧密。

而上面的例句,能说N 1是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吗?能说N 2?V (O )是谓语,是对N 1加以陈述的吗?我们认为不能。N 1和N 2?V(O)之间不存在什么主谓关系,而是从范围,对象方面强调或限制后面的V (O)的。通过变换,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这种事,我做不了主。 我?在?这?种?事?上做不了主。 这方面,中国人的教训太多了。 中国人?在?这?方?面教训太多了。

管理工作,我是个外行。 我?在?管?理?工?作?方?面是个外行。 技术工作,我力不从心。 我?在?技?术?工?作?上力不从心。N 1与N 2?V(O)不仅没有对待关系,甚至可以拿掉,而N 2?V(O)自身表达的意思是基本完整的。如果把这类句子开头的N 1一律当作主语,那么主谓之间的结构关系就会被搞得十分松散,说不清是什么关系了。

2.3N 1与N 2之间没有主谓谓语句大小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语法论著在论述主谓谓语句时,常常从大主语和小主语的语

义关系上给其分类,其中包括:

A、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如:他一点道理都不懂。

B.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C.大主语和小主语是领属关系。如:他身体很好。

D.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复指关系。如:那个女兵,她叫黄云香。

E.大主语和小主语是陈述关系。如:他说话太快。

而我们讨论的这类N1?N2?V(O)句中的N1和N2之间没有这些语义关系。

2.4N1前面可以加上介词而语义不变。

汤廷池先生在论述话题和主语的区别时,其中第七条标准就是话题名词经常可以在前面冠上“说到”“至于”“关于”等 。所谓“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其实就是由全句的修饰语中省去介词“关于”“对于”等构成的,因此都可以加上介词且语义不变。试比较:

(1)A.这件事,我有不同的看法。

B.对于这件事,我有不同的看法。

(2)A.北方很冷。

B.在北方很冷。

第(1)组的A、B两句句首有没有介词语义一样,而第(2)组则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所谓“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里的“大主语”并不是真正的主语,而只是话题。

“主语”和“话题”的混淆,必然影响到中学乃至大学的语法教学。我们曾对本校中文系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考察学生对中学教学语法体系掌握的情况,其中一个题目是对下面三个句子

进行句法分析:

(1)这种事情,我们缺乏经验。

(2)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做了。

(3)这件事情,我有不同的看法。

分析的结果五花八门:主谓谓语句、句首状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前置句。学生认识的混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学语法体系本身的问题。我们认为,澄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严格约束主语的内涵

我们在给主语和谓语下定义时,强调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也就是说谓语是描写主语的性状,说明主语的属性,叙述主语的行为(包括主动的行为和被动事件),而这些性状、属性和行为都是属于主语的。但到了分析主谓谓语句时,主语却成了“话题”,主语的范围变得十分宽泛,主谓谓语句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似乎不再是一种特殊句式,而成了一种万能句式,到处都可以套上。这是不合适的。

退一步说,如果把“话题”作为主语,我们就应该把这个定义贯彻始终,依据它来划定主语的范围。由于凡是句子叙述的起点,几乎都可以看作话题,因而只要放在句首的词语几乎都可以看作主语了,那么下列句子中句首的词语都应该分析为主语:

(1)那时候,她还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上班的路上,他遇到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

(3)关于丈夫,她没提一个字。

而时间词语,处所词语后面出现其它名词性成分时作状语,介词结构不能充当主语,是语法学界认同的。

为了避免这些矛盾,我们必须严格把握主语定义的内涵。

3.2保持句子成分体系的一致性。

N1是语用平面的话题,不是句法平面的主语,那么在句法平

面上,它充当什么成分?

句子成分体系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八大成分: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另外还有特殊成分独立语。句首的名词有可能是主语、状语或者独立语。N1不是主语,也不应该是独立语,因为独立语是指某个词语和句子里别的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只是句意上必需的成分。而N1在结构上并不完全独立,它是相当于全句的修饰语而放于句首的。我们认为应该把它归为状语。

3.2.1N1是从条件、范围等方面限制谓语动词的。它与谓语动词往往可以构成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放于句首,一方面表示强调,另一方面使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词靠紧,整个句子在结构上显得更紧凑一些。试比较:

A.人群中我发现了那个姑娘。

B.这方面我们缺乏经验。

A是句首处所词语作状语,它有以下变换格式:

A1在人群中我发现了那个姑娘。

A2我在人群中发现了那个姑娘。

A3我发现了那个姑娘,在人群中。

B是N1?N2?V(O)句式,它也有这些变换格式:

B1在这方面我们缺乏经验。

B2我们在这方面缺乏经验。

B3我们缺乏经验,在这方面。

相同的变换格式说明B句的N1与A句的句首处所词语的性质相同,都起到限制及强调的作用,也应看作状语。

3.2.2N1前面都可以加上介词

N1?N2?V(O)句的N1前面可以加上介词,这在前面的例句分析中已经可以看到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介宾短语”可以充当主语,冯志纯先生对这一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把介宾短

语作主语的情况归为三种:a.存在句句首表处所的介宾短语应看作主语。b.表出现或消失的存现句中,句首的介宾短语是主语。c.“介宾结构+是+名词”的判断句中,句首表处所的介宾短语也可以分析为主语

!。

N 1加上介词并不属于上述介宾短语作主语的情况。N 1前面出现的介词是状语的标志,介词可以自由隐现,且有没有介词语义不变,加上介词是状语,不加介词也应该分析为状语。

3.2.2N 1的位置不固定。

汉语主语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位置固定,一般不能后移,而N 1具有很强的游移性,它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还可以移到句末,在这一点上也具有明显的状语性。例如:

这件事我做不了主。

我在这件事上做不了主。

我做不了主,在这件事上。

无线电,他是内行。

他在无线电方面是内行。

他是内行,在无线电方面。

3.3坚持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3.3.1语序是公认的语法形式,句法语序是决定句型的重要因素,汉语的很多句子由于语序不同而分属于不同的句型,相同的语序,也往往归属于相同的句型。

但是,语法分析也应该重视语义关系,如果只按语序给句子的各部分加上一个成分的名称,不管能不能说明句子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这种分析的结果就值得怀疑。例如:

(1)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

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

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

题。

(3)这件事,我不怪你。

我?在?这?件?事?上不怪你。 (4)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从形式上看,这四个句子结构相似,如果不考虑语义关系,就会把句首的名词性成分都与主语等同起来。这是不恰当的。因为例

(1)(2)句首的名词性成分与后面的词语发生直接的语义关系,是谓语动词关涉的对象,充当句子的主语,构成主谓谓语句,它们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的受事宾语;而例(3)(4)句首的名词性成分与后边的词语不发生直接的语义关系,只是给后面的词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充当状语,可以后移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3.3.2句首的名词性成分,从形式上看,有两大类:一类是带介词的,一类是不带介词的。带介词的一律看作句首状语(除少数情况外),不带介词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能带的,一种是能带而没有带的。

与N 1?N 2?V (O)相关的是能带而没带的句首的名词性成分。我们既不能根据没有出现介词这一形式把它们都归为主语,也不能根据可以带介词而把它们都归为状语,仍需考虑它与后面词语的语义关系。例如:

(5)至于这件事,困难比较大。

(6)这件事困难比较大。

(7)对于这件事,我也没有办法。

(8)这件事,我也没有办法。

例(5)(7)句首都是介词结构,作状语,而例(6)(8)表面上看分别是例(5)(7)去掉句首名词性词语前面的介词变来的,但考察一下它们的语义关系,会发现并不一样。“困难比较大”陈述的是“这件事”,而“我也没有办法”却不是陈述“这件事”的。通过问话的形式可以证明这一点:

(6)这件事?怎?么?样?这件事困难比较大。 (8)这件事?你?怎?么?样?这件事我也没有办法。而且例(5)(6)有没有介词,句义有所改变,而例(7)(8)有没有介词,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主谓谓语句是一种具有汉语特色的句式,而关于主谓谓语句的范围,语法学界的意见却一直不一致。我们应该从意义和形式两方面全面考察这种句式的特点,给它以科学的界定,以避免主谓谓语句范围的不适当扩大。

附注

邢公畹1992《现代汉语教程》第349页,南开大学出版社。

邢福义1989《现代汉语》第33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伯荣1991《现代汉语》第11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裕树1984《现代汉语》第354页,上海教育出版社。

?黄章恺1987《现代汉语常用句式》第161页,北京教育出版社。

#见胡裕树1982《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下)第61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吕叔湘、朱德熙1979《语法修饰讲话》第16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见《语法研究和探索》(二)第63页,1984,北京大学出版社。

&史存直1984《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第2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 汤廷池1979《国语变形语法研究》第125页,台湾学生书局。

汤廷池1978《国语语法研究论集》第73页,台北海园书局。

!冯志纯1986《试论介宾短语作主语》,《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李敏山东烟台师范学院264025)

【责任编辑:沈庶英】

主谓宾结构的句子

第四类基本句型—主谓双宾: 主语+谓语+双宾语(直接宾语+ 间接宾 语) i间接宾语放在前面’s evening paper? ii间接宾语放到后面 1、间接宾语由to引导: your car?——handed the letter —gave her telephone number 2 有的间接宾语由for引导: paper?/fetch the evening paper for me –sang a folk song for us —a delicious meal for us *3、直接宾语是从句 our teacher told us please advise mehe taught me he asked me show me tell me translation exercise: 1 递给我一杯水,杰克。 2 你能告诉我张教授家的地址吗? 3 能借我一点钱吗? 4 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5 他通知汤姆他的邮件已经到了。 6 妈妈答应小明做完作业后可以看电视。 7 学校去年奖励他一等奖学金。(award) 8坐飞机省了我们很多时间。 9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我的童年。 第五类基本句型:主谓宾补: 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语 1 做补语 all work and no play adull oy. a rule mary.2 做补语 trustworthy? free? rather boring.3做补语 i won’t letdown any way. don’t leave behind. /alone we found her in /out 4不定式做补语 to speak. happy. to do? *不带to 的不定式(一些特殊动词要求) the mother helps her son do the homework. i help study english. we can’t letgo on. we had never sing like that. 5介词短语做补语 in order. in confusion. under control. 6现在分词做补语 (宾语和动词之间是主动关系) doing such a thing? watching him.

浅议主谓谓语句

浅议主谓谓语句 [摘要]:主谓谓语句作为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现代汉语语法界受到了广泛地争论。其研究数不胜数,关于主谓谓语句的论文论著也是浩如烟海,相同之处甚多,不同之处也不少。学术界对主谓谓语句的认识至今也没有取得完全的共识。本文即具体地对主谓谓语句的性质、分歧、主要分类及其与其它易混淆结构或句式进行区分,以达到对主谓谓语句更加明确深刻地认识,以便于缩小观点差异,从不同角度促进主谓谓语句的规范和发展。同时我通过对主谓谓语句的文献资料整理后发现,在主谓谓语句语篇上的研究十分稀少,如果单纯地从语法上研究主谓谓语句,从现实的角度讲是显然不够的。鉴于此,我将主谓谓语句放在篇章结构中去讨论,希望可以探索出主谓谓语句独特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主谓谓语句;性质;分歧;分类;区别;对比;强调 一、主谓谓语句的性质及其分歧 主谓谓语句指主谓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充当谓语的句子或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例如:①香蕉猴子吃了。②这事大家一起办。)它是从句式层面划分出来的单句,所谓句式就是着眼于句子结构和语义表达特点①划分的句子类型。主谓谓语句是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相并列的特殊句式,以句子谓语部分的特殊结构为标志。全句的主语相当于话题,谓语相当于述题,这种句子的主语读起来后面有一个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标示。为了便于指称,我们把全句的主语、谓语分别叫做大主语、大谓语,把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里的主语、谓语叫做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谓语句是语法界早已普遍认同又颇多分歧的一种现代汉语句式。分歧的①句式所表示的是句子局部的结构特点,并非全句的结构特点。

焦点,表面看来是学者们所持标准的宽严不同,实质则在于对句式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异缺乏理论界定。汉语因为不具备发达的形态,没有或很少产生类似英语的那种结构性派生句式;主谓谓语句作为衍生自汉语基本句式的一种变体,它是主谓句法的拓展和相关的结构项语义泛化的直接产物。不少著作对于主谓谓语句规定的范围是都比较宽,可以充当小谓语的词类众多,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有时可以加状语,因此,句子数量增加,范围扩大,有的对主谓谓语句的规定范围则比较窄,仅限于形容词作小谓语,某些有限制性的动词作小谓语及多层嵌套的主谓谓语句①。 在现代汉语平面,主谓谓语句的定义可以说是从句法平面的角度下的,是按照传统的语法分析句子成分,确定成分之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而得出的一种句型模式。在这一句型模式的参照下,凡是句首名词性成分后接一个主谓短语的形式几乎都可以归入主谓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的范围也因此被无限的扩大。 许多学者如徐广川、孙红举、殷苏芬等对主谓谓语句的性质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句法上看,句首名词性词语即“大主语”不是句中真正的句法意义上的主语,在语用上看只是话题,这样,所谓“小主语”其实只是谓词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大主语”无直接的句法关系。从语义上看,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是隶属于大主语的,大主语表示人或者事物,小主语是这个人或者事物的一部分,即一般意义上的领属关系,但大主语与小主语的关系并非仅限于此。所产生的变换关系(如:我没有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我没有听到。 ②) 也未导致语义的改变。从语用平面上看,大主语意在指明一个特定的言谈起点,是统领全文的话题,作为交际中已知的信息,目的在于引出新信息或因语用需要而做出的移位现象。因此,我认为主谓谓语句从表面上看是语法(句式)的差异,即语序的变化;从语义上看不同句式之间的语义未变;从语用上看则是因语用的需要作出的选择。这样看来,主谓谓语句这种句式就是一种话题——说明结构,从句法、语义、语用结合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谓关系。而对于缺乏形态的汉语来说,这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定的“主谓谓语句”正体现了一种语用优 ①黄伯荣、廖旭东、杜乃庚、常海星、华宏仪、林钦娟等学者都认为主谓谓语句范围可以宽些,而李临定、徐广川等学者认为范围应该窄些。 ②此例子出自宁夏人民出版社,华宏仪主编的《主谓谓语句》。

修改病句介词错误

介词错误 一、滥用介词,主语残缺 例1: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1995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第一个分句是介宾短语,第二个分句“证明”没有主语。应把“从”和“中”删去,这样“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做句子的主语。 例2:观摩了这交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年高考全国卷四) 分析:“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是介宾短语,只能做状语、补语等修饰成份,这样免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应把“对”删去,“法律水平”做句子的主语。点拔: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只能充当修饰成份,不能做主语。所以如果第一个分句是介宾短语,一定要注意看第二个分句有没有主语。②第一个分句是以表示感知的词打头,第二个分句以“使”

“对”等介词打头也会出现主语残缺现象。 二、主客倒置,不合逻辑 例1: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分析:应该是人对行为不能容忍,人是施动者,行为是受动者。 例2: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分析: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点拔:句子中有“对”“对于”“与”“和”这类介词,分析句意。辨明谁是施动者谁是受动者。 三、误用介词,句意不明 例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在……中”常用来表示时间或空间,不表示来源或由来。应改为“从……

中” 例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有作了详细报道。 分析:“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这里是指出对象,所以应用“对于” 点拔:有些介词的用法非常相近,容易混淆,平时要注意积累区别。例如“对”和“对于”“对于”和“关于”“给”和“让”“由”和“由于”“在……中”和“从……中”等等。 四、介词结构不完整 例1: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和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2003年高考全国卷)分析:“针对”后面应有“情况”之类的词和它搭配 例2: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

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 考点一一般主谓结构考法 1. 主谓结构可谓是句子的核心与灵魂,完整的句子不能缺少主谓结构,即主语+谓语。 2. 填空题中大量涉及句子的主谓结构,这不仅适用于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并列分句、主句还是从句都需要主语和谓语。 解题的步骤: 要求首先确定句子的主谓结构,根据缺少的成分对选项进行排除和筛选例题: (1) Traditionally, ----in New England on Thanksgiving Day. (A) when served is sweet cider (B) when sweet cider is served (C) is served sweet cider (D) sweet cider is served 答案:D 解释:此句只给出时间和地点状语, 需填入完整的主语和谓语作为句子的主干, A B 只有when引导的从句没有主句; C 上来就是is, 没有主语; D 由名词词组sweet cider和serve 的被动式构成主谓语, 使原句成为一个简单句 (2) A historical novel may do more than mirror history; ----future events. (A) even influencing (B) it may even influence (C) may even influence (D) that it may even influence 答案:B 解释:分号可以连接两个语义并列的完整句子, 此句需填入一个主谓结构, 从而使分号后的句子完整. A不能作谓语, 且缺主语; C缺主语; D 构成从句, 无法与分号前的句子并列 3. 主语多由名词充当,还可能是代词、动名词、不定式等 如:He ran away. (此句中代词he是主语,ran away是谓语) 有的题目选项中无明显的主谓结构,往往需要考虑there be句式,严格的讲there be是倒装句,但由于它是固定句式,可视为主谓结构 如:There are a lot of monkeys in the zoo 考点二谓语动词 1. 主谓结构十分重要,谓语动词则是要点中的要点,国不可一日无君,句子不可缺少谓语动词。象祈使句可以没有主语,但却少不了谓语动词。 2. 一个句子当中可能出现多个动词形式,却未必而且往往不都是谓语动词,必须掌握确定谓语动词的方法,才能从容解题。 一般说来能够决定句子的时态、语态、语气的词就是谓语动词,如:studies, was known, is reading, has achieved, must be, can make等形式的动词肯定是谓语;单独的分词、不定式都属于非谓语形式,如:broken, ringing, to look after 例句: Having thought for a while, she decided to forgive the man caught stealing her diamond. 此句中有四个动词结构,但只有decided是谓语形式,其他分别为分词作状语(having thought)、不定式作宾语(to forgive)、分词作定语(caught stealing)

五种基本句型_主谓(宾)两种结构_实用练习加详细解析

五种基本句型——主谓(宾)结构 主(语)+谓(语) 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略) 谓语: 从意义上说,有表示动作和状态两种情况; 表示状态的就用“主语+连系动词+表语”句型来表示。 表示动作的就用“主语+谓语(+宾语)”句型来表示 谓语后面加不加宾语,要看表动作的谓语及不及物。 在了解及物和不及物动词之前,先讲讲宾语。 宾语,是动词作用的对象,通常是由名词或代词来充当。 从位置上来看,位于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He reads English .在这里English 就是作reads 的宾语。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不讲语法上的概念了,直接看例子。 例如: 1. I like English. 这里的like 是及物动词。 因为它后面直接跟了个宾语English, 如果它后面不跟English的话,句子含义就不完整,你到底喜欢什么呢,好像话没说完似的,所以说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带宾语。 2. He often swims in the river(他经常在河里游泳),这里的swims 是不及物动词。因为它后面没带宾语,说他游泳句子意思已经表达很清楚完整了,没必要再加宾语了。 注意:in the river不是宾语!因为它不可能作为“游泳”的对象(但“英语”可以做为“喜欢”的对象)。实际上,in the river 在这里是状语的,而且是表示地点的状语。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 秘诀一、及物动词后面直接加宾语,不及物动词后是不能直接加宾语,但有些不及物动词后面加介词或副词之后就可以加宾语了(例如:look 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后面是不能接宾语的, 但是如果加上适当的介词就可以跟宾语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 、look for the child 、lokk after his mother等等)。 秘诀二、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加宾语,因为不加宾语,句意就不完整了。 秘诀三、绝大多数动词既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只作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动词是很少一部分。 理解了以上概念之后,回到主谓结构来。 主谓结构,虽然这个结构中动词后边不加宾语,但是往往带有状语。 状语有点难理解,看下面的句子吧。 下划横线的部分,就是状语, 1、He will come tomorrow.(他明天来) 2、He is working now 。(他正在工作).

病句十大警示点 教案

病句专题之 “善抓句子警示点”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关注句子中的警示点。 2、依据警示点,快速准确诊断语病。 二、学习方法:辨析病句的方法 一、语感判断法 二、主干剖析法 三、逻辑分析法 四、“望”词快诊法:善抓警示点,快速准确诊断语病。 三、学习过程: 第一组: 1、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12湖北) 2、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12广东) 3、球员们深深理解这一点: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4、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又作了较大的修改。 警示点一:关联词 一、看关联词语搭配 二、看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 三、看前后分句的语序(递进关系关联词) 四、看是否强加关系 第二组: 1、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12四川) 2、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12北京) 3、《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12浙江) 警示点二: 关注“主要动词+长尾巴”,这是缺动词支配的宾语,可采用搭配法和压缩法。 重点关注: 具有、提出、针对、拉开、树立、表达、达到、改进、完善、发挥、采取、体现、取消、克服、出现、营造、满足。 第三组: 1、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12天津) 2、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12四川) 3、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09安徽) 4、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12浙江) 警示点三:并列词组 ▲句中出现“和、与、及、以及、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时要注意 1、语序不当。(多为动词) 2、表意不明。(是否会因“和”造成歧义) 3、搭配不当。(多个谓语对一个宾语或一个谓语对多个宾语) 4、包含交叉。(多为名词) 第四组: 1、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11北京) 2、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11广东) 3、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11江苏) 4、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12北京) 5、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10辽宁) 6、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12天津) 7、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11山东) 警示点四: 固定结构中容易出现句式杂糅的语病 ?主要原因是……/由……造成 ?包括……/由……组成 ?靠的是……/是……取得的 ?采用……标准/以……为标准 ?关键在于……/……起决定性作用 ?据……数据/……数据显示 第五组: 1、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10全国1卷) 2、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10全国2卷) 3、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文言中“之”这个词 的一种特殊用法。在文言中,为了表意更简洁,书写更 简便,表达更流畅,常常把主谓结构的短语的主语和谓 语中间加上一个“之”,从而取消了这个短语独立成 句的自由,作结构复杂的句子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分句。“之”的这种用法称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单句的一个成分,一 是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先说第一种情况 : 作单句的一个分句。 (一)作单句的宾语。例如 :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触龙说赵太后》) 这是一个省略主语“吾”的单句。其中,“恐”是谓语动词,“太后玉体之有所郄”是宾语。本来,这个单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一个是“吾恐”,一个是“太后玉体有所郄”。为了表意简洁流畅,文言中往往把它们合成一个句子来说。怎么合呢?就是在主谓短语“太后玉体有所郄” 的主语“太后玉体”和谓语“有所郄”中间加一个“之” 字,取消它独立成句的自由,也就是不再让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来使用,跟另一个句子“吾恐”合在一起。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复杂,但表意较为简洁的单句了。这个单句就是“(吾)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在这个合成的句子中,“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作单句的宾语。 (二)作单句主语 . 例如 : 吾妻之美我者 ,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短语“吾妻美我” 的主语“吾妻”和谓语“美我”之间,从而取消了“吾妻美我”独立成句的自由,作“...者...也”结构的判断句的主语。 (三)作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例如 : 媪之送燕后也 , 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 后》) 这个句子中,“之”用在“媪”与“送燕后”之间, 取消了“媪送燕后”的独立性,作后面单句的时间状语分 句。译为“您送别燕后的时候”。再如: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此例中,“行李之往来”作时间状语分句,译为 “出使的人经过(郑国)时”。 (四)单句的主语和宾语都包含有“之”的这种用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个人认为想要判断这个句子是主谓谓语句还是宾语前置句,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定义。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全句的主语相当于“话题”,谓语相当于“述题”。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全句的主语叫做大主语,全句的谓语叫做大谓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叫做小主语,主谓短语的谓语叫做小谓语。宾语前置句,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但有时候主谓谓语句与宾语前置句的区分很困难。举个例子,“什么他也不吃”,有人认为不是主谓谓语句,而是宾语前置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容易解决。如果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那么说明这个句子的宾语提前了,我们可以将句子的成分还原,则变成了“他也不吃什么”,很明显,这个句子的原来意思改变了。所以这个句子应该属于主谓谓语句。然而,却还有许多句子无法确定属于主谓谓语句还是宾语前置句,许多著名学者、教授等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饭我吃完了”这一个句子,在普通话中是主谓谓语句,而在西北地区的一些汉语方言中,又会把它叫做宾语前置句。对于这句话,如果是宾语前置句,那么成分调整后就是“我吃完了饭”,与“饭我吃完了”在意思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两者有时候很难区分。 主谓谓语句根据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把主谓谓语句分为四类:(一)受事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小谓语中某个动词的受事,有时候也可以是与事或工具。例:这件事我没有听说过。(受事)这衣服我还没钉扣子呢。(与事)这把刀我切肉。(工具)(二)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或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老张身体非常棒。(领属关系)是个苹果三个烂了。(整体与部分关系)(三)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大谓语关涉的某一方面的对象。可以在大主语前面加上介词“对、对于、关于”例:这孩子,我真没办法。—>对这孩子,我真没办法。(四)周遍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疑问代词的任指活用,或者是表示周遍性意义的词语。大主语跟小主语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例:什么他也不吃。—> 他什么也不吃。(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

修改病句专项训练之介词病句

修改病句专项训练之介词病句 中高考病句题的命题材料大多取自报刊,鲜活、丰富、多彩。考生辨析修改病句应该从寻找其中的标志性词语入手:如否定词、关联词语、介词结构、并列短语、正反两面词等,否则很难得分。不同标志性词语常有不同的“病症”表现,下面类说关于介词结构的高考病句。 一、介词的概述 介词 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引介关系的词,介词是用来连接名词、代词以构成介词结构的,在句子成分中,介词结构充当状语来修饰谓语。 “对”“和”“对于”都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①对于的近义词:对付、对待、看待; ②“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指的是相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关系。①在一般情况下,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改用“对”;②由“对”和“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做状语;“对于”可用在句首。 ③在一般情况下,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改用“对”,例如:他对(对于)集体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十分地关心。 ④由“对”和“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做状语。加“的”以后,也可以做定语。例如: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状语)。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定语)。 ⑤用“对”和“对于”的时候,有一个谁“对”谁的问题。动作行为的主体要在“对”的前边,客体要在“对”的后边。例如“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的电影对我国的观众并不陌生”,这个句子正相反,应改为“我国观众对墨西哥电影并不陌生”。 ⑥不要滥用“对”和“对于”。因为滥用,往往会造成应做主语的词做了介词“对”或“对于”的宾语,句子就缺了主语。例如,“对于那些参与分裂活动的人,当然不能选进领导班子里”,这个句子由于滥用“对于”结果导致了缺主语。应删去了“对于”。但“对”和“对于”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首先,“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向”等意思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老师对我就像对待她的亲生孩子一样”。“他对我说:‘你要当心啊!’” 其次,当“对”用在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例如:“对事不对人。” 再次,“对”多用于口头语体,而“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于书面语体。

主谓句

主谓句 定义: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主谓句是较为常见的句型. 特点:主谓句的谓语是句子结构的核心,因此对主谓句下位句型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谓语的功能。 分类:根据充当谓语的词语的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主谓句分为4个下位句型: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定义: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的类型: ①由一个名词构成的名词谓语句。 例如:今天星期二。明天中秋节。 ②由名词短语、数量词短语、“的”字短语作谓语的名词谓语句。 例如: 赵树理‖是山西人。老王‖有七十,他老伴儿‖有六十八。 + 名词谓语句变为否定句,必须同时加上相应的动词。例如: 今天‖不是星期六。苹果‖不是刚摘的。 + 名词谓语句中谓语是表示主语的容貌或特点的偏正短语,可以变换为主谓短语。例如: 这孩子大眼睛、高鼻梁。—→这孩子眼睛大、鼻梁高。 窗外一片月光。—→窗外月光一片。 + 充当谓语的名词性词语,可以受副词修饰,强调说话者的认识或态度。例如:现在‖已经十点了。明天‖才星期五。人家‖都教授了。商店里‖光人。 动词谓语句 定义: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分类:动词性短语类型多,结构复杂,所以动词性谓语句可以按照充当谓语的动词性短语的结构的不同分类。->动词单独作谓语,动词的复杂形式作谓语

+动词单独作谓语 动词单独作谓语时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①在对话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你‖听(瞧/看/说/来/坐)!——明天谁值班?——我‖值班。 ②在对比句或并列句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国旗‖飘,车笛‖响。我‖打头,你‖断后。 ③在标题句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美日贸易大战‖升级。小二黑‖结婚。 上述三种情况之外,动词常常要加上动态助词、语气词或重叠后才能作谓语。例如: 他这篇文章‖发表过。爷爷‖躺着呢。咱们‖商量商量。 +动词的复杂形式作谓语 动词谓语句中充当谓语的大多是动词的复杂形式,也就是说,动词的前面出现状语或动词的后面出现宾语、补语等成分,也可以是这几个成分共现。例如: 老张‖明天出发。(状语+动词)眼前‖变得黑暗起来。(动词+补语) 数名偷渡分子‖企图偷越国境。(状语+动词+宾语) 他‖只答应了一声。(状语+动词+补语) 形容词谓语句: 定义: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前面不用“是”或其他动词。形容词谓语句主要作用是对人或事物的性状加以描写,说明事物的变化。形容词谓语句通常是描写句。 1、形容词单独作谓语。 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①性质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常用来表示对照或比较的意思,并且经常是成对出现。例如: 那几年的物价‖低。你‖保守,他‖开明。

单句分类、主谓谓语句

单句 一、句子的分类 (一)句型 句型的归纳和整理是语法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而句型教学则是语法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心之一。 (二)句类 句子还可以从整体功能、用途的角度进行观察。“句类”,就是从句子的功能或者语气上对句子进行观察、区分的结果。因而,所谓句类,实际上是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的类别。 传统语言学研究指出,从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上观察句子,可以看到句子有四种不同的类别: 1.陈述句:说明一件事情。陈述句发挥特定的陈述功能,在语气上属平直调或者缓降调。如: ①他来了。 ②小王走了。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在语气上,疑问句有一个缓升的语调。如: ①他来了吗? ②小王走了吗?

3.感叹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强烈的情绪。在语气上,感叹句有一个急升的语调: ①他来了! ②小王走了! 4.祈使句:表达命令、劝诱、禁止意义的句子。在语气上,祈使句可以是一个急升调,也可以是一个缓降调。如: ①你来! ②小王,你走吧。 其实,每一类句子都是一个功能范畴——表达功能的范畴,比如,陈述范畴、感叹范畴、疑问范畴、祈使范畴等。这样,语法研究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以下研究: 汉语怎样表达陈述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疑问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感叹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祈使范畴? 这些问题都是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句式 除了上述两个角度之外,句子还可以根据其自身不同的结构特性加以区别。 句式,就是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的单句格式。 汉语的句式通常有“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连”字句……等等。 任何语言的语法学习,除了学习一些句子类型之外,还必须把握一些特殊的句子格式,所以,句式教学,是语法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句型确定的原则 在确定一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类型之前,首先要对这种语言的句子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句子的基本结构成分的类,确定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的格局,最后归纳、确定句子格局的类——句型。句型确定的具体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确定句型,不考虑句子语气方面的因素,即语气的差异不影响句子结构格式: ①你是谁? (疑问语气、疑问句) ②我去!(感叹语气、感叹句)主+谓:主谓句 ③你来一趟!(祈使语气、祈使句) 2.用语法功能相同的词语替换句中词语,不改变句子的结构类型。如: N1│V│N2

介词

介词在语法里是一个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所处、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 语法特征: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介词分类 (1)表示时间,处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2)表示方式: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因由于因为只有 (5)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6)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被叫让给使才 (8)表示比较:比和与同

滥用介词介词导致的常见语病: 1.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 ①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②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①句因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句子中缺少了主语,应该去掉“由于”,让“青少年”作主语。②句中的介词结构“在……中”掩盖了句子的主语,

应该删去“在……中”,让“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作主语。 2、滥用介词,导致多重主语。 ①剧组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经过”这个介词导致句子多重主语(偷换主语)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称为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很有特点的一类句子,必须好好掌握。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观察这类句子,可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等方面来看,大体有下面五种: (一)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例如: (1)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2)任何困难‖他都能克服。 (3)一口水‖他都不喝。 (4)这包肉丸子,‖你拿回去熬白菜。 (5)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大主语可以说原来是谓语里的一个成分,由于表达的需要,移位到句首当主语。例(4)谓语里连用两个动词,大主语只跟其中一个动词有动作和受事关系。 (二)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例如: (6)你这人,‖锤把都没摸过。 (7)他‖什么酒都尝过。 (8)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9)他‖一口水都不喝。 (10)我‖暖水瓶也灌了,(书桌也整理了。) 这种句子的受事有时有周遍性(指所说没有例外),有时表列举的事物,如例(1)。有周遍性的受事,可能前面有任指性词语,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如例(7)(8);或者用“一”和“不、没有”相呼应,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如例(9)。前面第(一)种句子的受事也可能有周遍性,如例(2)(3)。 第(一)种句子和第(二)种句子有的能互换,但不一定都能互换,如例(1)不能换用为第(二)种格式,例(6)也不能换用为第(一)

种格式。 (三)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例如: (11)他‖一向态度和蔼。 (12)她‖眼睛熬得通红。 (13)中秋那天,‖天气特别好。 (14)领导和群众‖心连心。 这种句子的小谓语,有一些可以跟大主语和小主语同时发生语义联系,如果不用小主语,句子也能成立,如例(11);有一些跟大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如果删去小主语,句子就不能成立,如例(12)(13)。|(四)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例如: (15)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 (16)这孩子,‖我也疼他。 (17)咱们俩‖谁也别忘了谁。 例(15)的小主语和例(16)的宾语是大主语的复指成分。例(17)谓语里的两个“谁”是任指用法,但是它的指代范围受大主语限制住,只能指其中的任意一个,这可以看成类似复指的成分。 (五)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例如: (18)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 (19)这三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两个。 (20)全村的人,‖我就服你。 以上的主谓谓语句里的小谓语是动词语或形容词语,其实还有用名词语的,这多见于口语短句,只有肯定形式,可以随语境而出现省略了的动词,例如: (21)对虾‖一对多少钱?(一对要多少钱|一对花了多少钱) (22)大家‖一人一包。(一人得一包|一人给一包) (23)三.个人‖一人一件大衣。(一人给一件大衣|一人买一件大衣) 主谓谓语句是凭结构定的类名。因为它是汉语很有特点的一类句型,而且这种句子的类型越来越多,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放在一起谈

现代汉语基本句型

现代汉语基本句型 一、按结构划分: 1、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我是中国人。|购买力提高了。|张老师教我们算术。|一句话逗得大家笑起来。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称为主谓句。 形容词谓语句 田野绿了。|大桥十分雄伟。|天气热得十分厉害。|她真漂亮。 名词谓语句 今天星期天。|4月5日清明节。|小伙子高高的个子。|鲁迅浙江绍兴人。主谓谓语句 老大娘心事太重。|她性情温和。|这个问题我们研究过。|奶奶一个字也不认识。 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 好大的风啊!|多麼美的图画!|我的书呢?|一个温暖的下午。由单个词或主谓词组以外的词组构成的句子称为非主谓句。 动词非主谓句 下雨了。|随手关门。|请勿抽烟。|加油! 形容词非主谓句 好极了!|太棒了!|慢一点。|多好哇! 叹词非主谓句唉!(来了。)|喂!(抓紧点儿。)|啊!(一言难尽。)|哎哟! 2、复句(多个单句) 并列关系: 他一边跑,一边哭。|我既不出去,又无事可做。常用关联词:也,又,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关系: 他走过去,拉起了她。|他盛了饭,端过去,放在饭桌上。关联词有:又,於是,然后。 递进关系: 这本书我看过,而且看过不止一次。|这种西瓜不仅个儿大,而且很好吃。|我热爱家乡,特别热爱今天的家乡。常用关联词: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不但不…反而… 选择关系:

与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要麼是你记错了,要麼是我忘记了。关联词主要有:与其…不如,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麼…要麼。 总分关系: 人死的意义不同,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如鸿毛。|战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至少需有两个层次。 转折关系: 文章不长,内容却丰富。|他年纪不大,见识却很不一般。常用关联词:却、 然而、但、不过、虽然…但是。 假设关系: 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的前进步伐。|要是没有一次次试验失败,就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常用关联词:如果…就,即使…也,假如…就。 条件关系: 要改造沙漠,就得有充足的水源。|只有认真地调查研究,才能把情况弄清楚。主要关联词有:只有…才,除非…才,无论(不管)…也(都)。 因果关系: 我十分感谢您,因为您教我知道许多道理。|既然你对那个会议不感兴趣,那就不必去参加了。主要关联词:因为…所以,既然…那麼,之所以…是因为。 目的关系: 为了提高生产率,就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我们改乘了飞机,免得赶不上参加会议。主要关联词:为了,为…起见,以便,为的是。 二、按作用划分: 陈述句桌子上有一本书。|他是医生。|你去通知他吧。|这是我记错了。| 这种说法绝对不对。述说事情的句子,用平缓的陈述语调。包括肯定的陈述、 否定的陈述和强调的陈述,末尾常用“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 疑问句谁是最可爱的人呢?|这是你的衣服吗?|他有几岁了?|你去还是我去?|你喜欢不喜欢看电影?|你看见过他没有?|他愿意去还是不愿意去? 提出 问题的句子,一般用疑问语调。包括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几种形式。祈使句你站起来。|快去吧。|请把桌上的报纸递给我。|不要再闹了。|禁 止在场内吸烟!|不要这样称呼我吧! 表示要求别人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的句子, 用祈使语调。一般分为表示要求和表示禁止的两类。句末可用“吧、呀”等语气词。 感叹句哈,这模样了!|太好了!|这座桥真长呀!|秋天的香山公园多麼美丽呀! 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用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等语气词。

2013高考语病辨析:介词短语中的成分残缺和多余

【语文】2013高考语病辨析:介词短语中的成分 残缺和多余 例谈介词短语中的成分残缺和多余 介词短语一般是由一个介词加上一个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它可以是简单的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组合,其中一些构成成分不可或缺,也不可多余,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句子的间架结构和句义表达。例如: (1)当记者就左超英之死是否是周军一手造成,以及左超英家属要求追究周军的刑事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时,公安分局与法院的相关人士均表示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广东政法报》2000年9月16日) 例(1)句首状语“当……时”是由介词“当”与名词性偏正短语“……时(候)”构成的介词短语,但“时”前的定语“记者就……成立”,结构混乱,表意不清。原因之一在于其中的介词“就”所带的宾语不完整,应在“左超英……成立”之后加上“的问题”,使之成为完整的宾语,然后再在它后面加上动词“采访”。这样,让“就……的问题”修饰“采访”,让“记者就……的问题采访”,做“时”的定语,充当句首状语的介词短语“当记者就……的问题采访时”就可以立住了。这个介词短语比较复杂,一方面是比较长,一方面是大的介词短语里又套了小的介词短语。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格外注意,要注意其中每一个层次的结构的完整性,避免造成成分残缺。 (2)犯罪嫌疑人与他儿子同龄的刘某曾经同居过。(《公安语用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 例(2)简缩一下就是“犯罪嫌疑人与刘某同居”,其中的“与”是连词。但是联合成分“他儿子同龄的刘某”语义上说不通,应该在前面加上介词“和”,使句子变为“犯罪嫌疑人与和他儿子同龄的刘某曾经同居过”。这个句子的问题在于少了一个介词,使“他儿子”无所依附。 (3)杰梅茵·格里尔对于中国读者可能有些陌生,但在西方的知识女性中却是大名鼎鼎,尤其在澳大利亚,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家文摘》2002年12月24日)例(3)第一分句主客体倒置,谁对谁的关系没有搞清楚。从全句来看,不是杰梅茵·格里尔对中国读者感到陌生,而是中国读者对杰梅茵·格里尔感到陌生。孤立地看,这个句子可以改为“中国读者对于杰梅茵·格里尔可能有些陌生”,也可以改为“杰梅茵·格里尔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联系下文,可知全句的主语是杰梅茵·格里尔,所以采取第二种改法。 (4)街头不法分子多以中老年人为目标,因此,您对与陌生人的搭讪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某派出所2004年春节《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 例(4)第二小句中的介词短语“对……的搭讪”里又包含了一个介词短语“与陌生人”,作“搭讪”的定语。“搭讪”是一个主动动词,表示“为了想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句中本是指陌生人的行为,而“与陌生人的搭讪”却使行为的发出者成了“您”。应将介词“与”删掉,让“陌生人”直接作“搭讪”的定语,即“您对陌生人的搭讪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5)有的国家规定,对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简明公安词典》,群众出版社1990年) “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的主语本应是“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但由于“对”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文言中“之”这个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在文言中,为了表意更简洁,书写更简便,表达更流畅,常常把主谓结构的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中间加上一个“之”,从而取消了这个短语独立成句的自由,作结构复杂的句子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分句。“之”的这种用法称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单句的一个成分,一是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先说第一种情况:作单句的一个分句。 (一)作单句的宾语。例如: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触龙说赵太后》) 这是一个省略主语“吾”的单句。其中,“恐”是谓语动词,“太后玉体之有所郄”是宾语。本来,这个单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一个是“吾恐”,一个是“太后玉体有所郄”。为了表意简洁流畅,文言中往往把它们合成一个句子来说。怎么合呢?就是在主谓短语“太后玉体有所郄”的主语“太后玉体”和谓语“有所郄”中间加一个“之”字,取消它独立成句的自由,也就是不再让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来使用,跟另一个句子“吾恐”合在一起。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复杂,但表意较为简洁的单句了。这个单句

就是“(吾)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在这个合成的句子中,“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作单句的宾语。 (二)作单句主语.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短语“吾妻美我”的主语“吾妻”和谓语“美我”之间,从而取消了“吾妻美我”独立成句的自由,作“...者...也”结构的判断句的主语。 (三)作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例如: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这个句子中,“之”用在“媪”与“送燕后”之间,取消了“媪送燕后”的独立性,作后面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译为“您送别燕后的时候”。再如: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此例中,“行李之往来”作时间状语分句,译为“出使的人经过(郑国)时”。 (四)单句的主语和宾语都包含有“之”的这种用法。例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