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癌症有解了1综述

癌症有解了1综述

癌症有解了1综述
癌症有解了1综述

癌症有解了,珍贵又真实的资料

癌症在几十年前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隐瞒,直到因特网的发展,这个的解答才渐渐流传开来。如果你有癌症,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期内尽可能摄取到最大量B17。在七百亿美元的化疗工业的今天,依靠癌症讨生活的人数比死于癌症的人还多。许多医生个人对癌症的观点,与大众所认知的信息,有如天壤地别。「如果他们自己得了癌症,他们不会做化疗!即使癌细胞对化疗有反应,但是肿瘤局部或完全的缩小,并不会延长病人的存活率。有时候癌症复发反而更加肆虐,因为化疗助长抗疗癌细胞的生成。」

毕尔德及克雷布斯父子发现,身体内有许多细胞还处于原生胚胎期的阶段,这些细胞是用来修复组织的,依照特别的形态遗传刺激,它们可以分化为身体的任何组织、器官、血液、或头发。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损害,动情激素便会刺激这些细胞来修复受伤的地方,修复好了则由胰腺酵素来关掉修复工程。如果没有关掉这个修复动作,这些细胞就会因不断地漫无法纪的分裂修复而形成肿瘤或癌症。换言之,癌症是身体自己产生的,而非外来物,而且它可以

名正言顺的以修复工程的名义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

又,工业国家的污染所产生的几万种人造、有害的化学物质,会造成身体的损伤,所损伤的部位创造了修复条件,若此处一直不断地受到伤害,一直不断地修补,要是胰腺酵素不足以关掉该项修补,就决定肿瘤产生的部位。这时饮食中如有足够的VitB17,它就能提供了身体的第二道防线。如果免疫系统低落,又没有摄取足够的VitB17,癌症就慢慢潜伏形成。

美国每年约有800万人住院,其中有32万人是因为医疗意外造成,4万人死亡,2万人永久伤害。当然也有许多医师在其岗位上竞竞业业,以病人的健康为第一优先。

代谢疗法也可以治疗动物的癌症,野生动物很少得癌症,现代人饲养的动物因为饮食没有足够的VitB17,所以容易罹癌。常见猫狗生病时,他们都到外面去吃草,这是动物的本能,我们人类的本能呢?

杏仁的用法

克雷布斯Dr. Krebs博士建议:成人每日吃杏仁10粒来预防癌症,每日30-50粒为癌症病人的营养补充品。

少数癌症病人吃了杏仁会有恶心反应,诊疗中心建议减少食用量,让身体适应后再渐渐增加份量。并非所有的杏仁都有效,必须是带点苦味,才表示确实含有VitB17,例如中药中的北杏即含有B17。

其他含丰富VitB17的有:桃子种仁、苹果种籽、美国枣子种仁、李子种仁、樱桃种仁、及油桃种仁。其它含有B17的食物还包括:小米(millet)、荞麦(buckwhear)、夏威夷豆(macadamianuts)、竹笋、绿豆、利马豆、青豆、某些品种的豌豆等等。如果无法买到酵素,可由我们日常

的食物中摄取。食物中含有胰岛酵素的有木瓜及菠萝。癌症病人最好每天食用木瓜及半个菠萝。

化学合成的维生素C可能有问题,所以最好从食物中摄取,或购买天然植物提炼的维生素C。

医师要求他的病人吃素及改变饮食习惯,不准吃肉,他认为病人已经缺乏胰脏酵素了,不能再吃肉来消耗更多的胰脏酵素,缺乏胰岛酵素,癌症细胞就可以躲过免疫系统的监视。如果他的病人偷偷吃肉、或回家后继续原来不正常的饮食习惯,癌症就会复发,病人又回来找他。如果来得及,他再使用VitB17及代谢疗法治疗病人,病情又好转回家,通常病人这时真的学乖了,不敢再吃动物制品。

古老的中国、希腊、罗马和阿拉伯医生,用苦杏仁酐治肿瘤,中医传统上用苦杏仁的剂量是3~9公克冲泡,因苦杏仁有毒性,过量可中毒致死。最方便的来源则是水果的种仁。

癌症为慢性代谢疾病是无庸置疑的。它不是由病毒或细菌所引发的传染病,而是源于代谢问题,和身体的食物利用有关。大多数的代谢病主要基于食物中缺乏某种特定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由于饮食中缺乏这种抗癌变的 VitB17,我们的社会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人得癌症。而实际上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原因是等到癌症能被测出来,该病人其实罹癌已经很久了;也有很多病人身上早有癌症,但是在它长到被测出来之前,病人死于意外或其它因素。

慢性及代谢病永远无法从身体之生物经验以外的药物来控制、预防或治疗。世界上没有一种药物或化学剂可以让我们更健康、有适应力、更有智慧或更长寿。自然界没有这样的药物或分子,除非那个分子在正常的食物中就已存在。

当我们吃得少,头脑就会清楚一些;反之,饱食终日后,人就开始胡思乱想,造成生理、心理及灵性的困扰。

野生熊也不得癌症,然而在圣地亚哥动物园内的熊,每十只就有七只得癌症。因为野生熊是杂食动物,牠们吃很多野莓子,而几乎所有的野生水果都含B17。我们的食物已经远离自然了,我们吃的水果是多年的改良品种,已缺乏VitB17了。

美国防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癌症为美国人的头号杀手(也是台湾民众的第一死因);每三人就有一人会得到癌症;若持续发展下去,到下个世纪,癌症的致病率是100%。中国古代的名医常以杏仁治病,因此人们赞扬良医常称---杏林春暖

防癌的营养素 --- 维生素B17

维生素B17是防癌的第二道防线。根据美国旧金山的克莱博士 (Dr.Ernst Krebs)控制癌症的理论研究,癌症可以看做是一种多元缺乏症(deficiency disease),癌症患者多数缺乏两种营养素:消化蛋白质的胰酵素和维生素B17,维生素B17只对癌细胞具有毒性,会选择破坏癌细胞,而对正常的组织则不会造成伤害。

维生素B17最好食物来源计有:绿豆、皇帝豆、洋扁豆、桃、李、杏、樱桃、苹果等,而其中又以绿豆芽及洋扁豆为维生素B17的最!佳来源。

苦味食物中含有为数较高的氨基酸,那是人类生长发育和健康延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西方学者曾对40多种氨基酸的味道进行过测试和分析,他们发现,其中有苦味的竟达20多种,都是人类生长发育和健康延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某些苦味的植物,是维生素B17的重要来源。维生素

B17的主要成分是氰化物、苯甲醛和葡萄糖。其中的氰化物,它的化学性质并不活泼。对于正常的人体细胞,它是不起破坏作用的,但对癌细胞却能产生较强的杀伤力。

苦味食物与人的精神活动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以带苦味的巧克力、咖啡、茶叶、啤酒为例,因为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可碱和咖啡因,故使人产生提神、醒脑、舒适轻松的感觉。这对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是十分有益的。此外,苦味食物有解湿除燥、促进分泌的功效,当热天人体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味觉衰退和减弱时,吃点苦味食物就会使之恢复正常。

收信后,多多转传有需求者,感恩!!

文献综述

细胞工程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即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在这五大领域中,前两者作用是将常规菌(或动植物细胞株)作为特定遗传物质受体,使它们获得外来基因,成为能表达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后三者的作用则是这一有巨大潜在价值的新物种创造良好的生长与繁殖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为人们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关键词: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应用;培养 1.引言 所谓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培养、增殖或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创造新的生物和物种,以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产品。细胞工程根据研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上游工程,包含细胞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和细胞保藏三个步骤。第二则是下游工程,是将已转化的细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以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其中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的技术基础。细胞培养技术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细胞工程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主要技术设计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导入和基因转移这四方面,是从细胞水平、核质水平、染色体水平以及基因水平这四个不同层次来改造细胞。植物细胞工程是以细胞的全能性和体细胞分裂的均等性作为理论依据,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进行操作的育种新技术。 2.动物细胞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1动物细胞工程的概念 动物细胞工程(animal cell engineering)是以动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使细胞产生某些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质,加速繁殖动物个体或获得有用品系的技术。其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科)。

[Nature、Cell聚焦]癌症免疫疗法“最新综述”

【Nature、Cell聚焦】癌症免疫疗法“最新综述” 近几年,癌症免疫疗法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然而尽管这一突破性的技术给科学界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也吸引了一大批制药企业加入这一领域,但包括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疗法、癌症疫苗在内的各项技术仍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障碍。近期,Cell、Nature等杂志发表了多篇癌症免疫综述,共同探讨了推动免疫治疗发展的方法。 目前免疫治疗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免疫细胞疗法。简单说就是抽取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在体外诱导出可能具有杀伤肿瘤能力的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进行“战斗”。此类疗法包括LAK,DC,CIK,DC-CIK,CAR-T,TCR-T,NK,CAR-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等等。但是经过十数年的研究,大浪淘沙始到金,眼下有出色作用的是CAR-T,TCR-T这两种细胞治疗方法。 另一种是免疫检测点阻断剂药物。这些药物能使癌细胞周围削弱免疫系统的信号失效,使免疫细胞不被蒙蔽,继续攻击肿瘤细胞。如抗体阻断CTLA-4以及

PD-1通路,能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 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杀伤的能力。魏则西托香港朋友带回来的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属于PD-1抗体药物,是被美国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 本文中,盘点了近期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Science:癌症免疫疗法重大突破,利用他人的T细胞抵抗癌症 doi:10.1126/science.aaf2288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癌症免疫疗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他们证实即便一个人自己的T 细胞(一类免疫细胞)不能够识别和抵抗他们自身的肿瘤,但是其他人的T细胞可能会做到这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5月19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of cancer neoantigens with donor-derived T cell receptor repertoires”。 这项研究证实将来自癌细胞的发生突变的DNA加入到来自健康供者的T细胞中能够让健康供者的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在将来自这些供者T细胞的特定组分导入回到癌症病人的T细胞中后,研究人员能够让癌症病人自己的T细胞识别癌细胞。

(完整版)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症疼痛 (cancer pain) 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 60 %~ 80 %,其中 1 / 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止痛治疗将会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造成抑郁、乏力、焦虑、失眠、全身情况恶化或严重干扰抗癌治疗的施行。进一步提高对癌症疼痛的认识、评估及治疗水平,将造福于广大癌症疼痛患者。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镇痛药物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同时筹划起草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出版《癌症疼痛治疗》第一版 (Cancer pain relief) 。该书作为癌症疼痛治疗指南,提出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按阶梯给药是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即轻度疼痛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镇痛药。因此,该指南又被称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倡导,得到了各国肿瘤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1990 年,我国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全国性专题会议,开始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1991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随后十余年我国相继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多次举办各种学习班和研讨会,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经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开展三阶梯癌痛镇痛治疗原则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医护人员在癌痛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量患者仍然镇痛不足、很多基层医师对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依然心存疑虑等。因此,进一步加强癌症疼痛及非癌症疼痛知识的普及宣传,推行和完善规范化疼痛治疗工作势在必行。 (二)、癌症疼痛的原因及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患者的疼痛分为四类,分别为肿瘤侵犯所致疼痛、抗肿瘤治疗所致疼痛、与肿瘤相关的疼痛以及与肿瘤或治疗无关的疼痛 ( 见表 ) 。多数癌症患者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常合并多种类型的疼痛。 1. 肿瘤侵犯所致的疼痛:约占癌症疼痛的 80 %。癌细胞直接浸润,压迫或转移可引起严重的癌症疼痛。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 摘要: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致力于自然医学研究的医学专家们研究发现: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转移有令人鼓舞的效果,重要的是利用自然因子负离子对癌症患者治疗对机体无任何损害,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关键词:肿瘤与癌症、预防、诊断、治疗 1、引言 癌症是医学术语,其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也有人将癌症和恶性肿瘤混合使用。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英语:Infiltration (medical))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1][2]。 癌症有许多类型,而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癌细胞所在部位以及恶性生长的程度,以及是否发生远端转移。医生可以根据受检查者的活体组织切片或经手术取得的组织,甚至是生物标记的含量做出诊断。多数癌症根据其类型、所处的部位和发展的阶段可以治疗甚至治愈。一旦诊断确定,癌症通常以结合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开发出许多针对特定类型癌症的药物,也增进治疗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经治疗,通常最终结果将导致死亡[3]。 癌细胞持续生长而不受外在讯息调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异常,如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转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将一个正常细胞转化成一个恶性肿瘤细胞通常需要许多次突变发生,或是基因转译为蛋白质的过程受到干扰[2]。 引起基因突变的物质被称为致癌物质,又以其造成基因损伤的方式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与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是一些环境因子,例如,香烟、辐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将本身的基因插入细胞的基因里中,激活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产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触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无法完全预防癌症的产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传至下一代。 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可能产生癌症,由于DNA的损伤会随着年龄而累积增加,年纪越大得到癌症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十万分之一百到三百五十[1]。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名称由来、分类、辨析与命名 2.1分类 现今癌症分类主要以肿瘤来源组织的细胞类型和其生物学行为作为依据。在病理学上,每一个系统和器官的肿瘤都有详尽的分类。分类一方面是为了诊断的需要,统一术语。另一方面则是出于预后方面的原因。以下的类别较为一般所接受: 根据肿瘤的发展,可分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指肿瘤细胞未发生转移与侵入周遭组织的情形,反之则称为恶性肿瘤,多数会影响生理功能的肿瘤都是恶性肿瘤。

癌症疼痛治疗综述

癌症疼痛的治疗 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在现有疼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严格规范按照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方案,可以使90%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 (一)W 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 1、按阶梯给药 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疼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第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若疼痛仍未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替换,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此外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疼痛时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需要注意的是三阶梯应用不要过于教条,因为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使用镇痛药物,更多现象是需要不同药物的配伍,以求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2、口服给药 在尽可能情况下力争口服给药。因为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又能增加病人独立性。血药浓度稳定,与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同样有效,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在家或医院均可使用。另外口服给药时吸收缓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简单、最科学的给药方式。 3、按时给药 止痛治疗应根据所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当疼痛达到不能忍受时才给镇痛药物(即按需给药)。因为,镇痛药物需要达到有效浓度时才具有镇痛效能,为保持止痛的连续性,需要在药物浓度下降时,及时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按时给药可以获得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血药波动而出现的反复疼痛,推迟了药物耐受的出现,是镇痛治疗观念上的进步。 4、个体化给药 个体化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对麻醉药品敏感度的差异,既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确定给予药物剂量。对麻醉药品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量。应该说凡是能

癌症免疫疗法的神话

癌症免疫疗法的“神话” 众所周知,癌症的标准疗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疗法的疗效在不断地提高,副作用则不断地降低,但还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患者在承受癌痛的同时,也往往要承受治疗带来的痛苦。相当多的晚期患者,到了无药可医、无法可治的地步。带着无比焦虑的心情,患者及家属到处抓“救命稻草”,“病急乱投医”,这种心理往往就被一些医疗骗子利用,结果最后“人财两空”。 而癌症免疫疗法就不幸成为骗子们的行骗工具之一。 癌症免疫疗法,也可称为“生物疗法”、“细胞疗法”或“自体血活化疗法”等等,本质上来说就是试图增强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疗法种类很多,“琳琅满目”,不过在网络上或者街头广告里,可看到共同流程:抽取患者的血液或者提取患者的肿瘤细胞,在体外做一些处理,然后回输患者体内(打到血管里或者直接注入肿瘤里),往往声称有很高的“治愈率”(说50%都算谦虚了)。这些疗法与癌症的那些标准疗法有很大不同: ?首先创伤小,只要抽点血或提取点组织,不用像手术要开膛剖腹; ?其次,没有给人体打入外来的药物,没有化疗药物的毒性,而且是利用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给人带来“天然”“低毒”的感觉。 可真有那么神奇吗?

人体免疫系统(来自默克家庭医疗手册) 先说说什么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就是人体内一群器官、细胞和分子物质组成的“国防军”,保卫人体不受到外部或内部“敌人”的侵害。外部的“敌人”,主要就是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有名的禽流感就是其中一员;内部的“敌人”,则主要指癌细胞。“国防军”工作的流程:先有少量“侦察部队”发现入侵的“敌人”,然后把“敌人”的信息传递到“国防军”的“军营”(骨髓),“军营” 产生大量“战斗部队”,赶过去消灭“敌人”。能不能消灭“敌人”,主要看两方面:“侦察部队”能不能识别“敌人”,“战斗部队”能不能消灭“敌人”。 免疫系统对消灭外部的“敌人”(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比较有经验,大多能产生足够的战斗部队去消灭之。而对于内部的“敌人”——癌细胞,则往往“家贼难防”,免疫系统的表现要差多了。原因有很多,比如: ?癌细胞会产生一些伪装(如糖蛋白或黏多糖)把自己包起来,让免疫系统的“侦察部队”识别不出来。 ?癌细胞来源于体内正常细胞,跟正常细胞很相似,免疫系统难以识别。?癌细胞被识别出来的难易程度不同。容易被识别出来的癌细胞很快就被消灭了,而不容易被识别的则存活下来,造成“免疫选择”的效果,就跟自然选择一样,癌细胞也会发生“进化”,越来越不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 ?癌细胞繁殖迅速,即使能被识别,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的速度赶不上癌细胞增多的速度。

生物与健康 文献综述

生物与健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药学1班姓名:吴瑞鼎 摘要: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引起人类疾病也能造福于人类。目前,生物大致分类为动物,植物,微生物。在现今科学如此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生物,让生物给我们带来健康。 关键词:疾病、微生物、抗生素、浙八味、银杏、红豆杉、纳豆、杂交瘤技术、克隆器官、心理归宿 ——————————微生物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人类每天都和这些恐怖的传染病,如狂犬病,禽流感作斗争,在精神和资源方面深受侵害,人力和物力财力不断投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因疾病死亡的人中,有1/3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疟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而且这些病毒极易突变,难以研制疫苗。拿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危害力不减小,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癌症免疫疗法-DC-CIK治疗攻略

癌症免疫疗法—DC-CIK治疗攻略 对于患者来说,整个治疗过程就好比是抽血和静脉注射一样,安全无痛苦,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就国内而言,癌症免疫治疗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展 第一代为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即直接采用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等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其缺陷在于疗效低下,且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大; 第二代为广谱杀瘤技术,包括LAK、TIL、CTL; 第三代为特异性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其针对肿瘤抗原特异杀伤,使用自体细胞培养扩增,安全性高,是目前最有效、最成熟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代表技术为DC-CIK技术; DC-CIK肿瘤免疫治疗技术详解 DC-CIK肿瘤免疫治疗技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有效、也是最成熟的肿瘤免疫治疗项目。

DC细胞(Dendritic Cell,即树突状细胞),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强大的抗原呈递功能 的一类特殊细胞,能够直接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刺激体内的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通俗讲,DC相当于信使,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可以发挥免疫效应和杀伤功能的效应者即T细胞。 CIK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el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模拟人体内环境,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增殖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CIK细胞兼具T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广谱杀瘤、抗病毒活性。所以,CIK又被称为具有NK细胞作用的T淋巴细胞。 DC+CIK=”雷达”+”导弹” DC 细胞就像”雷达”,能识别抗原,激活免疫应答;CIK细胞就像”导弹”,能通过发挥自身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精确杀伤肿瘤细胞。”雷达+导弹”产生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体系,经实验室诱导、增值、活化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可以显著抵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帮助机体恢复同肿瘤细胞作斗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全方位防止复发和转移,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期。 DC-CIK疗法的临床治疗流程 对于患者来说,整个治疗过程就好比是抽血和静脉注射一样,安全无痛苦,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治疗前准备 在准备开始治疗前,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病情,认真检查患者身体,准确化验血生化、凝血功能与各项病原学指标,评估相关材料,确定是否适宜接受治疗,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知情同意书》与《生物免疫治疗知情同意书》。手术与非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实施过程

胆道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文章编号:1005-2208(2015)04-0460-04 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4.31 胆道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王威,温锋,赵相轩,郭启勇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胆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Keywords biliary tract neoplasms;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胆道恶性肿瘤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手术是可能治愈胆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胆道恶性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作为未能手术的进展期胆道恶性肿瘤病人的一线化疗方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仍不足1年。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对胆道恶性肿瘤分子通路研究的不断发展为其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可能。目前,多种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或临床前期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该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对这些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胆道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基础 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信号分子为靶点,通过选择特异性的阻断剂干预受该分子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目前,胆道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主要针对如下靶点。 1.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EGFR属于ErbB家族,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蛋白,其结构包括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胞外区与配体结合后发生二聚化,继而激活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启动RAS/MAPK、PI3K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存活。ECC,ICC和GBC的EGFR表达率分别为81%~100%、53%~79%和39%~83%,过表达率分别为5%~20%、10%~32%和12%,这种过表达与肿瘤分期、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2-3]。因此,EGFR可以作为胆道恶性肿瘤的重要靶点。 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VEGF在肿瘤相关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VEGFR)结合,激活酪氨酸激酶受体,从而诱导血管生成,为肿瘤提供氧气、营养和转移途径。其在ECC、ICC及GBC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32%~59%,50%和63%。这种过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4-5]。 1.3有丝分裂原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 extracellular kinase,MEK)MEK是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可被各种炎症、环境应激反应,生长因子(EGF,VEGF,BRAF基因等)及其受体等激活而磷酸化,活化的MEK继而激活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使ERK入核调节转录因子活性,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 1.4其他潜在靶点除上述胆道恶性肿瘤的几个常见主要靶点外,还有针对其他靶点的药物正处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阶段,例如针对BRAF基因、PI3K信号通路,c-MET基因,COX-2基因等靶点的治疗。关于胆道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仍有待于在分子、基因水平上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出更切实有效的治疗靶点。 2胆道恶性肿瘤靶向治疗临床研究现状 2.1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目前靶向EGFR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分为两类:抗EGFR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1.1抗EGFR单克隆抗体抗EGFR单克隆抗体通过与EGFR的胞外配体特异性结合,使EGFR失去活性,阻断EGFR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第一个在全球多个国家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37142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3023056);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L2012289)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4 通信作者:郭启勇,E-mail:guoqy@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4034280.html,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Medical Diagnosis 医学诊断, 2016, 6(1), 15-20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4034280.html,/journal/m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4034280.html,/10.12677/md.2016.61004 Advances in Immune Therapy for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Xinhui Jiang1, Weizhen Shou2 1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Branch, Shanghai 2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Received: Feb. 24th, 2016; accepted: Mar. 15th, 2016; published: Mar. 18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403428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t present, lung cancer has becom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various types of cancer,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is rising.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survival rate prolongs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chemotherapy, patients and the overall 5- year survival rate is very low, and due to the additional damage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actual survival rate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umor immun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mmune therapy of lung cancer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Keywords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mmunotherapy, Progress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江鑫辉1,寿伟臻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上海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文献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 生物工程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英文题目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 T cell for tumor immunotheraphy 专业生物制药(卓越工程师) 院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号14404806 姓名龙益如

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14404806 龙益如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在多种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中,CAR-T细胞疗法取得重大突破,在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也初见成效。但在获得显著疗效的同时, CAR-T也存在持久性、归巢、脱靶效应、神经毒性、细胞因子风暴、插入突变、对实体肿瘤疗效有限等问题。现就CAR-T技术的最新进展及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初步了解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及问题分析。 关键词: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T cell for tumor immunotheraphy Abstract:A lot of remarkabl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T-cells with CARs could be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safe and effective cancer therapeutics .A novel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CAR-T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tumor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clinical studies of solid tumors has been achieved ,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 for CAR-T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such as off-target effect, cytokine storm ,insertion mutagenesis, limited effects for solid tumors. Here, we reviewed the recent advances of CAR-T and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is flied. Keyword: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 Tumor ;Immunotheraphy

晚期癌症疼痛的护理_综述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概论 摘要: 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技术概况做一系统性介绍,希望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做好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工作,帮助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应对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晚期癌症、疼痛、护理进展 国的调查表明:在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各期癌症患者中,51.1%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晚期患者,75%都有疼痛问题,且92.51%的癌症患者为中度疼痛[1],癌症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是患者最为恐惧和最难忍受的症状,其从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在护理对策中,消极、祈祷的疼痛护理对策与疼痛程度成正相关,积极、勇敢的护理对策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2]。由此可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癌痛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 1.癌症疼痛简介。 疼痛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疼痛,癌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 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 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中国癌性疼痛病人发病率高达50%左右,肿瘤疼痛原因包括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占第1位约占80%、肿瘤相关或无关的疼痛综合征占10%左右、肿瘤诊断或治疗相关的疼痛占10%左右等等。另外,大部分肿瘤患者因患“绝症”后的心理改变、对肿瘤知识的缺乏、家庭社会生活的改变加重肿瘤患者的躯体疼痛,故对晚期癌痛患者的医疗护理不仅需要有效的镇痛治疗,还需要针对肿瘤疼痛的特殊护理,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及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事实上,让癌症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只要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恰当使用止痛剂和有效止痛方法,90% 以上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缓解。通过1400名注册护士问卷调查表明,最佳处理疼痛的主要障碍是对疼痛估计不足、处理疼痛的知识不够和患者不愿报告疼痛[4]。因此,获得疼痛护理的良好疗效,疼痛的评估和再评估是基础。 2.疼痛评估。 2.1疼痛的分级: 0级:无疼痛。Ⅰ级:轻微可以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饮食、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Ⅱ级:中度持续或阵发性疼痛,可短时耐受,日常生活、饮食、睡眠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Ⅲ级:不可忍受的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持续,活动受到限制,睡眠、饮食受到严重干扰,必须服用止痛药。中晚期肿瘤患者大多都是疼痛Ⅲ级。 2.2建立疼痛护理单:疼痛患者建立疼痛护理单对疼痛的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 2.2.1疼痛护理单的容:患者的、性别、诊断、疼痛的分类( 急性、癌痛、慢性非恶性疼痛);入院时疼痛的情况( 有无疼痛、周期性疼痛、活动性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疼痛的部位(A、B、C 等),出现的日期、时间、部位、活动情

4.7.6.1.c1癌症疼痛治疗规范

癌症疼痛治疗规范 1、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三阶梯治疗方法和非三阶梯治疗方法 2、非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一)三阶梯治疗方法 1.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五个基本原则:首选无创(口服、透皮等)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1)首选无创途径(口服、透皮等)给药 口服给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 其它无创性途径给药:透皮帖剂、直肠栓剂、经口鼻粘膜给药等 (2)按阶梯用药: 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药物。 A、轻度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第一阶梯) B、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第二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C、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第三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3)按时用药 根据时间药理学原理,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持续有效地镇痛,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4)个体化给药 癌痛个体对麻醉止痛药的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明显,故要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5)注意具体细节 强调癌痛治疗前应花一些时间(15分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癌痛治疗知识的宣教,内容包括:有癌痛应及时止痛,阿片类药用于癌痛不会“成瘾”,如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止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等;目的:监测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止痛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药物选择与滴定 第一步: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止痛药(NSAIDs、阿片类药物或其复方制剂)及滴定 第二步:根据疼痛类型(部位、性质),选用辅助药 止痛药的选择应遵循“同效低价”的原则,即同类药物中,尽量选择价格低廉、效果可靠、性价比高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选用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即释片;阿片类药物,优先使用吗啡即释片,若止痛效果不稳定或不方便时(如夜间睡眠痛醒)可考虑换用吗啡控释片,进食困难或口服吗啡副作用严重时(如严重便秘)的患者考虑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1)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轻度疼痛,尤其适用合并骨及软组织转移性疼痛,也可联合阿片类药物用于中重度癌痛。当其剂量已接近限制性剂量而疗效不佳时,应改用或合用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药物:可待因、曲马多)。 (2)阿片类药物

文献综述(刘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苍耳子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结构修饰题目类别毕业论文 系别制药工程 专业班级07级本科(2)班 学生姓名刘琦 指导教师邹琼宇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 2010年9月24日

一、苍耳子中倍半萜类研究进展 倍半萜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及某些昆虫中, 虽然骨架仅有15 个碳原子, 但由于生物体内微妙的代谢过程而生成形形色色的基本骨架的化合物, 并有复杂的立体结构, 其中很多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和生理活性。倍半萜内酯是菊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 这些苦的化合物常含有α, β-不饱和-γ内酯结构片段, 研究表明它是其生物活性的一个主要功能团[1, 2 ]。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 微生物生长抑制作用(抗菌) , 防治血吸虫病, 皮肤致敏作用, 昆虫拒食作用, 引起脊椎动物中毒和植物生长抑制作用(植物毒素)[3 ]。苍耳属X anth ium L. 植物约有25 种,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有3 种及1 变种。苍耳属在世界各地民间主要用于利尿、催吐、催泻, 治前列腺疾病、发烧、淋巴结核、肝炎和癌症[4 ]。由于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活性的重要性, 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苍耳属植物, 特将苍耳属中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做一总结。苍耳属中主要含愈创木烷型和裂愈创木烷型内酯化合物。xanthat ion (23) 是活性研究比较多的一个化合物[5~ 7 ] , 化合物(1~ 39) 结构式见图1, 来源及波谱数据见表1。

二、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药理作用 菊科植物中分离到的倍半萜内酯就有3 000种结构。现对倍半萜内酯的抗肿瘤、强心、神经毒性、抗疟、抗菌作用综述如下。 1、抗肿瘤活性 倍半萜内酯显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通过分子结构和效能关系的研究, 发现α- 亚甲基- γ- 丁内酯环是使某些倍半萜内酯具有抗癌生物活性的有效基团。这些倍半萜类化合物主 要存在于菊科、伞形科、大戟科、卫茅科、豆科、葫芦科和毛莨科植物中。按其结构可归纳划分为愈创木内酯(Guaianolide) 、伪愈创木内酯(Pesudoguaianolide) 、吉马内酯(Germaorenolide)橄烷内酯(Elemonolide) 、桉叶内酯( Eudesmanolide) 、艾里莫芬烷型内酯(Eremophiladien) 。 愈创木内酯类化合物中的土荆芥内酯(Ambrosin、Parthenin) [21]、泽兰苦内酯( Euparotin) [22] , 乙酰泽兰苦内酯(Acetyleuparotin) [23]等都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如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从藏药菊科植物矮丛风毛菊中提取的菜蓟苦素(Cy2naropicin) 及去酰基菜蓟苦素(Desacylcynaropicrin) 对S180 肉瘤及艾氏腹水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24]。小西天二等[25]从土木香中分离得到土木香内酯,对肿瘤细胞人胃癌细胞(MK- 1) 、人子宫癌细胞(Hela) 以及小鼠黑素瘤细胞(B16F10) 增殖有抑制作用。Woerdenbag H J 等[26]从山金车中提取到25 种倍半萜内酯,其中jaceosidin 对人细胞肺癌细胞株GLC4 和人结肠直肠癌细胞株COLO320 具有细胞毒性。Cho J Y等[27]从云木香中分得化合物cynaropicrin ,reynosin 和santamarine 可以增

再谈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 – 浮米网

再谈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浮米网 癌症免疫法通常指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获得客观应答或疾病稳定的方法,黑素瘤和肾癌是这种疗法的两个天然适应症,因为这两种肿瘤中都有频繁的CD8+ T细胞浸润,甚至偶尔出现自愈病例。应用标准疗法IL-2(别名T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年轻的黑素瘤、肾癌患者,有15%左右的应答率(6%左右的完全应答),个别病例能够生存10年以上。 T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是TCR接收的抗原信息,第二信号是来自细胞表面的一系列受体、配体,有抑制性的也有刺激性的,现在有个时髦的名字叫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两条经典的抑制性信号通路是PD1和CTLA4,2014年OX40、CD27、CD137 (4-1BB)三条共刺激信号而逐渐进入临床开发。 图片摘自Nat Rev Clin Oncol. 2014, 11, 24-37. 目前仍然不清楚为何癌症疫苗收效甚微,一个极有可能的原因是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抑制性信号,联合癌症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许能将临床获益最大化,不过现阶段的任务还是将T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检查点研究清楚。

许多人觉得免疫疗法的毒性比化疗、靶向疗法小,但事实没那么乐观,免疫疗法带来了其他药物很少出现的免疫毒性,如皮炎、大肠炎、垂体炎,这种副作用与免疫应答程度直接相关[4],很难通过剂量调整避免。 目前还很难对比anti-CTLA4单抗、anti-PD1单抗、anti-PDL1单抗的毒性,从机理上来分析,anti-CTLA4的毒性最大,anti-PDL1的毒性最小,因为PD1相比于CTLA4更加分布于外周,CTLA4可能在淋巴结也有重要作用,而PD1存在PDL1、PDL2两个配体,单独阻断PDL1对人体的影响更小。 Ipilimumab是唯一经FDA批准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获批的适应症是黑素瘤,在研的是适应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单用ipilimumab (3 mg/kg)的3/4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在15%左右,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副作用可能增加,与达卡巴嗪、INCB024360、vemurafenib、nivolumab联用都出现了严重的肝毒性。 Nivolumab+ipilim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试验中,虽然观察到了22%的客观应答,但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48%的患者出现3/4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这导致了41%的患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知识讲解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 摘要: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致力于自然医学研究的医学专家们研究发现: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转移有令人鼓舞的效果,重要的是利用自然因子负离子对癌症患者治疗对机体无任何损害,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关键词:肿瘤与癌症、预防、诊断、治疗 1、引言 癌症是医学术语,其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也有人将癌症和恶性肿瘤混合使用。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英语:Infiltration (medical))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1][2]。 癌症有许多类型,而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癌细胞所在部位以及恶性生长的程度,以及是否发生远端转移。医生可以根据受检查者的活体组织切片或经手术取得的组织,甚至是生物标记的含量做出诊断。多数癌症根据其类型、所处的部位和发展的阶段可以治疗甚至治愈。一旦诊断确定,癌症通常以结合手术、

化疗和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开发出许多针对特定类型癌症的药物,也增进治疗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经治疗,通常最终结果将导致死亡[3]。 癌细胞持续生长而不受外在讯息调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异常,如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转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将一个正常细胞转化成一个恶性肿瘤细胞通常需要许多次突变发生,或是基因转译为蛋白质的过程受到干扰[2]。 引起基因突变的物质被称为致癌物质,又以其造成基因损伤的方式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与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是一些环境因子,例如,香烟、辐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将本身的基因插入细胞的基因里中,激活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产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触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无法完全预防癌症的产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传至下一代。 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可能产生癌症,由于DNA的损伤会随着年龄而累积增加,年纪越大得到癌症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十万分之一百到三百五十[1]。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名称由来、分类、辨析与命名 2.1分类 现今癌症分类主要以肿瘤来源组织的细胞类型和其生物学行为作为依据。在病理学上,每一个系统和器官的肿瘤都有详尽的分类。分类一方面是为了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