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繁殖育种新技术

动物繁殖育种新技术

动物繁殖育种新技术
动物繁殖育种新技术

09动医2 顾英俊11

动物繁殖育种新技术

摘要:近年来,动物繁殖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开发与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动物繁殖育种的发展与应用。

正文

1.繁殖育种的目标

动物繁殖的目标是使动物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产性能,繁殖出优良的后代,并提高其后代的成活率与生长性能。

动物育种的目标是改良畜禽品种,实现动物生产与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

2.繁殖技术的应用

2.1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是以人工的方法,使用器械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繁殖技术。

人工授精在家畜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公畜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良种公畜的繁殖潜能;提高母畜的受胎率;由于公母畜不直接接触,可防止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能克服地域限制和杂交改良公母畜大小悬殊造成的配种困难;也是胚胎移植、同期发情等繁殖技术的一项基础措施。

目前,人工授精对提高我国动物、畜禽品质和扩大数量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此项技术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应用。但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种公畜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和遗传性能鉴定,防止遗传缺陷和某些通过精液传播疾病的扩散和蔓延,以及受胎率下降等问题的发生。

2.2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是将一头良种母畜配种后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态相近的母畜体内,使之受孕并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也叫借腹怀胎。

胚胎移植是继人工授精技术后又一次新的繁殖技术革命。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良种公畜的配重效率,胚胎移植则为提高良种母畜的繁殖力提供了新的途径。胚胎移植可充分挖掘优良母畜的繁殖潜能;加快特定群体的扩群速度;代替种畜引进;用于保存品种资源;可防止疾病传播,克服不孕;作为发育生物学和其他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手段。

我国胚胎移植技术起步较晚,直到1973年才在家兔中获得成功。2002年,我国为使胚胎移植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畜牧生产服务,开展了“万枚胚胎移植富民工程”,在9个省区移植胚胎15000多枚。

2.3性别控制技术

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地干预并按人们的愿望使雌性动物繁殖出所需性别后代的一种繁殖新技术。一般来说,这种控制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受精之前;二是在受精之后。前者是通过体外对精子进行干预,使在受精之时便

决定后代的性别。后者是通过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从而获得所需性别的后代。

性别控制之所以引起人们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以及作出很大努力,是因为性别控制对人类和动物尤其是家畜的育种和生产有着深远意义。可使受性别限制的生产性状(如泌乳性状)和受性别影响的生产性状(如肉用、毛用性状等)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增强良种选种中的强度和提高育种效率,以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对人类来说,通过精子性别的选择,可以避免怀孕一个与X相关隐性疾病的婴儿。

3. 动物育种新技术的应用

3.1分子育种技术

畜禽基因定位目标是找到重要经济性状(如产奶量、日增重、产蛋量、抗病性等) 座位或与之连锁的DNA标记, 并将其用于MAS或基因导入来改良畜禽品种,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1.1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

研究发现有些数量性状不但受一些微效多基因的控制, 而且还受一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的影响。

3.1.2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在数量遗传学研究中,把要改进的某数量性状作为目标性状,决定该性状的基因或基因组称为目标基因。遗传标记还可以应用于基因转移、基因定位和基因作图等研究。

3.1.3杂种优势预测

通过DNA多态性可以识别种间、种内、家系和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用Hinf I/ 3′- HVR -α-珠蛋白探针可获得猪、鸡、等畜种多态性极高的DNA指纹带, 这些多态性可为分析系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用DNA多态性测定品种或品系间的差异,并据此做出的遗传距离要比根据其他材料稳定, 因此用来预测杂种优势也更为准确。

3.2计算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产生、采集、存储、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其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畜牧业在21世纪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使现代遗传学理论得以用于动物育种实践并显示出重要意义。

3.2.1遗传评估系统

选种是育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选种要基于对畜禽遗传素质的准确评定。50年代初, 美国学者Charles R. Henderson 提出了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随着遗传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他于1973年又对该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使这一方法在奶牛的遗传改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多数国家奶牛育种值估计的常规方法。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工授精(AI) 技术的广泛使用,一些国家开始把这一方法应用于猪的遗传评估中,大大提高了遗传改良的速度。

3.2.2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和图文数据库的建立,使育种数据、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生态环境等与动物育种有关的“数”和“形”联系起来,从群体行为到染色体组型都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充分地观察和度量,从而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高育种效果。

3.2.3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在畜禽遗传评估体系采用这些现代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通过这一方式, 实现了信息共享, 可以使所有育种者或公司都能获益。

3.3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

动物育种方案和繁育体系的优化决策是数量遗传学与系统工程相结合应用于动物育种的又一个重要任务,现代动物育种目标是从遗传上改良种质并使其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无论是选择还是杂交都要考虑到如何使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繁育体系的优化决策中,要考虑核心群中优良种畜的增效基因向低代繁殖群和生产群的传递过程,使核心群所获得的遗传进展尽快地反映到商品生产群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 动物育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世界农业,2000(01):39~40 [2] 郭雷.我国动物繁殖学研究进展.黑龙江畜枚兽医,1990(03):37~38 [3] 中国奶业信息网. 2007-11-6

动物繁殖学题库

动物繁殖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1隐睾;2副性腺 21生殖激素;2神经激素;3长反馈;4短反馈;5超短反馈;6外激素;7大神经内分泌系统;8小神经内分泌系统;9动物的化学通讯;10动物的物理通讯;11局部激素;12神经内分泌; 31性成熟;2体成熟;3行为系列;4精子发生;5精子发生周期;6果糖酵解;7外源性呼吸;8精子冷休克;9呼吸商;10精子成熟;11精子的趋流性; 41母畜初情期;2发情周期;3季节性发情;4排卵率;5产后发情;6安静排卵;7卵泡期;8黄体期;9自发性排卵;10发情鉴定;11初配适龄;12诱发性排卵; 51人工授精;2精子活率;3精子密度;4精子畸形率;5精液稀释;6变温保存;7液态保存;8冷冻精液;9精液平衡; 61受精;2精子获能;3透明带发应;4卵黄封闭作用;5妊娠识别;6妊娠的建立;7胎盘;8怀孕脉搏;9附植;10精子顶体反应;11卵裂;12子宫拴; 71分娩预兆;2产道;3胎向;4胎位;5胎势;6子宫复原;7产后期;8分娩;9牛胎衣不下;10破水;11努责;12产力;13恶露;14前置; 81发情控制;2同期发情;3诱发发情;4胚胎移植;5超数排卵;6诱发分娩;7核移植;8胚胎分割;9卵子培养;10排卵控制; 91繁殖力;2正常繁殖力;3情期受胎率;4不返情率;5配种指数;6产犊指数;7窝产仔数;8繁殖成活率;9第一情期受胎率;10繁殖率;11总受胎率;12总情期受胎率;13公羊效应; 二、填空题 11家畜的睾丸为()形; 2成年未孕母牛卵巢的形状为()形; 3公畜的交配器官是(); 4母畜的交配器官是();

5精子在()中最后成熟; 6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的()部; 7对分子宫二角基部之间的纵隔有一纵沟,称(); 8胎儿的发育场所是(); 21各种家畜孕酮的含量,在卵泡期都低于(); 2前列腺素是()分泌的局部激素; 3催产素分泌的调节一般是()性的; 4调节松果腺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5PMSG是由马属动物子宫内膜的()组织所分泌; 6HCG主要来源于孕妇胎盘绒毛的(); 7在调节家畜繁殖机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是(); 8在所有的家畜中,发情周期内雌激素的含量以()期最高; 9对生殖活动有间接调节作用的激素称(); 10控制LHRH分泌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基底部的中枢神经();11低等动物中的松果腺是(); 31雄性动物的性成熟一般比雌性动物(); 2精子的头部呈()形; 3精子的呼吸主要在()进行; 4精子的正常运动型式是(); 5精子的发生是在睾丸内的()中进行的; 6对精子起营养、支持作用的细胞称作()细胞; 7精子蛋白质的分解往往表示精子品质已(); 8精子的比重比精清略(); 9新采出的牛、羊精液偏()性; 10新采出的猪、马精液偏()性; 11早期幼畜的性腺对微量促性腺激素缺乏(); 12培育品种的性成熟比原始品种(); 13公畜的初配年龄主要决定于(); 14大家畜的性成熟时间比小家畜(); 15精子向附睾内运行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16精子最脆弱的部分是(); 17精清中的磷脂主要来源于();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知识巩固 一、昆虫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 1.昆虫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________,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蚱蜢、蝼蛄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2.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和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菜粉蝶、果蝇、棉铃虫、松毛虫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受精必须在_______完成。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__ 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__________呼吸。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的生殖 具有明显的_______性。筑巢后,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_______行为,如仙鹤跳舞、孔雀开屏等,然后,雌雄鸟交配,精子与卵细胞在_______结合成受精卵。 二、鸟卵的结构 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功能是______________)、胚盘(内有_______,是_______的部位)组成,其中后三部分结构构成了鸟卵的_______ 。 三、鸟的发育 鸟的受精卵在_______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7课。承接前6课知识,在蚕的繁殖方式的基础上,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本课通过调查鸡、鱼、猫、狗等身边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动物的繁殖,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动物总能够选择适合的方式孕育新的生命,繁殖后代,不断地将生命延续下去。 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回忆蚕及其他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调查鸡、鱼、猫、狗等身边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到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基本繁殖方式有卵生、胎生,特殊繁殖方式有出芽繁殖、分裂繁殖。第三部分:研讨,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及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第四部分:拓展,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家”。 【学生分析】 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而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学生既感兴趣又有些陌生的知识。学生能够知道有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有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蚕不同,并且能够简单举例。但学生对胎生和卵生概念的建构不够系统完善,对这两种繁殖方式的区别认识不全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3. 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4. 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动物科学专业《家畜繁殖学》课程试卷A答案

动物繁殖学A答案 一名词解释(15) 1.FSH:促卵泡素,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和生精上皮的发育。 2.顶体反应: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于卵子相遇,顶体帽膨大,质膜与顶体外膜融合,形成许多泡状结构,然后泡状结构与精子头部分离,造成顶体膜局部破裂,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溶解卵丘、放射冠和透明带。 3.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由妊娠马属动物胎盘的尿囊绒毛膜细胞产生的糖蛋白激素,具有FSH和LH的双重作用,可促进副黄体产生。 4.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在整个视野中所占的比率,一般为0.7~0.8。 5.繁殖力:指动物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衍后代的能力,是评定种用动物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二填空(20) 1.发情周期按照四期分法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按照二期分法可分为(卵泡期)(黄体期)。 2.发育完全的胎膜包括(卵黄膜)(绒毛膜)(尿膜)(羊膜)。 3.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 4.精子的发生过程可分为(精原细胞的分裂增殖)(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精细胞)(精细胞的变形)。 5.卵泡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三简答 1.睾丸的组织学结构 答:睾丸(testis)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器官。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睾丸后缘称附睾缘,有附睾体附着;前缘为游离缘。上端有血管和神经出入,为睾丸头,有附睾头附着;下端为附睾尾,连于附睾体。睾丸表面光滑,大部分覆以浆膜,即固有鞘膜(tunica vaginalis propria),其深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白膜(tunica albuginea)。(马无睾丸网、禽类无睾丸小叶) 白膜从睾丸头端呈索状深入睾丸内,沿睾丸长轴向尾端延伸,形成睾丸纵隔(mediastinumtestis)。从睾丸纵隔分出许多睾丸小隔(septula testis),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lobuli testis)。每一小叶内含有2~3条盘曲的曲精细管。精子由曲精细管产生。曲精细管之间有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 曲精细管相互汇合成直精细小管,并进入睾丸纵隔内,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rete testis)。由睾丸网发出睾丸输出小管(ductuli efferentes testis)。 白膜下的小动脉发出小支,深入实质沿睾丸小隔到纵隔,再返折入小叶。血管的这种分布特点可缓解动脉搏动时对曲精细管生成精子的影响。2.试述卵子的结构和发生过程 答:卵子呈球形,由放射冠、透明带、卵黄膜及卵黄等结构组成。 雌性动物在胚胎期,卵泡内的卵原细胞增殖成为初级卵母细胞。初情期后,初级卵母细胞发生第一次成熟分裂、生长发育为次级卵母细胞,在精子的刺激下,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并迅速与精子结合,形成合子。因此卵子发生过程包括胚胎期的卵原细胞增殖和生后期的卵母细胞生长和成熟等三个阶段。 1.卵原细胞的增殖动物在胚胎期性别分化后,雌性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便分化为卵原细胞,卵原细胞为二倍体细胞,含有典型的细胞成分。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成许多卵原细胞。 2.卵母细胞的生长卵原细胞经过最后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发育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被卵泡细胞所包被而形成原始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开始生长发生于初情期前。在生长的同时,一些卵母细胞便发生退化。大多数动物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到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双线期开始后不久,卵母细胞第一次成熟分裂被中断,进入静止期。静止期维持时间很长,一般到排卵前才结束。 3.卵母细胞的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开始于初情期,是由初级卵母细胞经过两次成熟分裂、发育为卵子的时期。随着卵泡发育成熟至排卵前,卵泡内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第一次成熟分裂,由核网期进入终变期,进一步发育进入中期和后期,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第一次成熟分裂后,初级卵母细胞变成了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仅为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即单倍体。第二次成熟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第二次成熟分裂维持时间很短,是在排卵后被精子刺激完成的。4 卵母细胞的成熟次级卵母细胞在受精或激活的情况下进行第哦次减数分裂,形成卵子和极体。 3.简述受精的过程 答: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精子穿越放射冠放射冠是包围在卵子透明带外面的卵丘细胞群,他们以胶样基质相粘连,基质主要由透明质酸多聚体组成。经顶体反应的精子所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可使基质溶解,使精子得以穿越放射冠接触透明带。 (2)精子穿越透明带穿越放射冠的精子即与透明带接触并附着其上,随后与透明带上的精子受体相结合。经过顶体反应的精子,通过释放顶体酶将透明带溶出一条通道而穿越透明带并和卵黄膜接触。 (3)精子进入卵黄膜穿越透明带的精子才与卵子的质膜接触。卵黄膜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当精子与卵黄膜接触时,被微绒毛抱合,通过微绒毛的收缩将精子拉入卵内。 (4)原核形成精子进入卵细胞后,核开始破裂。精子发生膨胀、解除凝聚状态,形成球状的核,核内出现多个核仁。同时,形成核膜,核仁增大,并相互融和,最后形成一个比原精原细胞核大的雄原核。精子进入卵子细胞质后,卵子第二次减数分裂完成,排出第二极体。核染色体分散并向中央移动。在移行的过程 中,逐渐形成核膜,原核由最初的不规则最后变为球形,并出现核仁。 (5)配子配合两原核形成后,卵子中的微管、微丝也被激活,重新排列,使雌、雄原核相向往中心移动,彼

动物繁殖技术

牛和水牛人工授精发展及现况 摘要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指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再将处理后的精液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 关键词:人工授精输精采精精液的稀释解冻精液受胎率 Situation and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n Cattle and Buffalo ABSTRACT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s breeding methods that use artificial methods to collect semen of males,and then put the semen,which have been examined and processed,intooestrous female genital to replace the natural union process of male and female animals.

KEYWORDS: artificial insemination;semendeposition;collectsemen;the dilution of semen;thawed semen;conception rates 1人工授精的发展历程 人工授精最初报道成功是在17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L.Spallanzani进行狗的实验。1900年,俄国学者E.I.Ivanoff开始研究家畜的人工授精。他最初以马为研究对象,却是第一个成功的进行了牛和绵阳的人工授精。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操作程序,有实验阶段进入到了使用阶段。丹麦于193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授精协会,并在牛的人工授精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Rutgers大学的E.J.Perry教授于1938年组织了美国的第一个人工授精合作会。20世纪40年代之后,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家畜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人工授精在奶牛业的发展最快,多数国家已普及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日本等。由于冷冻精液普及率逐年提高,法国经过后裔测定,优良种公牛的遗传力的改进每年进展达20%。猪的人工授精近20年来在很多国家也受到了重视。如美国,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普及,普及率由1992年的5%~10%发展到1997年的30%~50%,目前美国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率达到80%,由规模较大的专业供精公司供给和推广,一些大型种猪育种公司也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生产。2002年资料表明,全球1900万头猪中,99%是经稀释常温保存后授精出生的,这是此前15年的3倍。马和绵羊、山羊的人工授精在少数国家也得到了应用。 我国近30多年来的人工授精技术,从发展迅速、普及的范围和动物来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奶牛已普及冷冻精液的人工授精,在中国黑白花奶牛的育种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人工授精的技术环节 人工授精技术的基本程序包括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的稀释、分装保存、运输、冷冻精液的解冻与检查、输精等环节。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整理

1.繁殖(生殖):是指有生命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繁衍与自己性状相似的后代来延续生命的过程。 2.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枚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涵盖了繁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发情鉴定、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妊娘诊断等用技术,也包括动物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等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具有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动物繁殖学的研究意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畜种质量; 减少生产资料的占有量; 3.雄性生殖器官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睾丸,生殖腺内上皮细胞排列形成精细管索一睾丸网②中肾管、附争管和输精管一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③生殖结一阴茎④缪勒斯管退化,形成未发育的子宫台 雌性生殖器管的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卵巢,生殖腺表面部分形成皮质索,中央部分形成髓质索②皮质索一原始卵泡③缪勒斯管一子宫、输卵管、阴道。 4.雄性的生殖器官及机能: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尿生殖道、阴茎、阴囊。 睾丸:是雄性动物的生殖腺。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分为游离缘和附着缘(附睾附着侧) 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在腹腔内,该动物不做种用。 睾丸的组织结构:睾丸表面被以浆膜,即固有鞘膜,其内 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睾丸白膜,睾丸白膜从睾丸头向 睾丸实质部伸入结缔组织索,构成睾丸纵隔,向四周伸 出的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为中隔,将睾丸分成许多睾 丸小叶,每个小叶内由2-3条精细管组成,精细管在 小叶顶端汇合成直细管,形成睾丸网,盘曲成附睾头。 精细管:是精子产生的场所,其内充满液体,精细管的管 壁由外向内为结缔组织纤维、基膜和复层的生殖上皮 (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睾丸的功能:①合成并分泌雄激素:精细管之间的间质细 胞分泌雄激素,精细管管壁的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激活素等;②精子生成:由精细管生殖上皮的生殖细胞生成; 睾丸支持细胞的主要作用:①参与形成血睾屏障,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精环境。②支持生精细胞,促进生精细胞转位及精子释放;③分泌蛋白质及细胞因子;④营养生精细胞 附睾:附着于睾丸的附着缘,分为头、体和尾;附睾头由13-20条睾丸输出管组成。机能:①促进精子成熟②吸收作用③运输作用④贮存作用(微酸环境(pH=6.2-6.8)、高渗透压(400)、低温) 阴囊:具有温度调节能力,保护精子正常生成。 输精管:参与形成精液;射精时其强有力的收缩作用使精子射出。 副性腺:由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组成。精囊腺和输精管共同开口于尿生殖道骨盆部精阜。前列腺由体部和扩散部组成。犬无尿道球腺。副性腺的机能:①冲洗尿生殖道(尿道球腺的分泌物先排出,冲洗残留的尿液)②稀释、营养、活化和保护精子③运送精子④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尿道球腺分泌物的凝固作用,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 尿生殖道:尿生殖道是精液和尿液的共同通道。由骨盆部和阴茎部组成。其中的精阜是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的共同开口。 阴茎和包皮:阴茎为粗细不等的长圆锥形,主要由海绵体组成,内有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勃起时可增大数倍。包皮是双层鞘囊,分为内包皮和外包皮,猪有包皮憩室. 5.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及机能: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部

《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第7课时动物的繁殖 【教材简析】 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七课。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饲养蚕宝宝,已经初步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以及它的变化和繁殖。这一课将研究对象拓展到了更多的动物,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常见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教材共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聚焦板块直接提出问题:“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哪些与蚕不同呢”,将话题聚焦到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即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上。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是调查与蚕一样的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教科书给出了学生熟悉的鸡和鸡蛋,帮助学生理解鸡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然后通过调查更多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昆虫、鱼类、鸟类动物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类动物叫卵生动物。活动二是学生通过调查猫和狗繁殖后代的方式,发现其与卵生动物的主要区别,即直接生小动物,用哺乳的方式喂养后代。 研讨板块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引领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二是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卵生与胎生的认知,分析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知道人类的繁殖方式是胎生。 拓展板块通过对“家”的调查了解,引领学生积极关注动物与繁殖相关的更多的生命现象,启发学生保护动物要从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做起,并积极反思我们人类的一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繁殖”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繁殖,但有一定局限性,很多学生知道

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但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获取和整理动物繁殖的信息还是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2.了解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繁殖后代,作为庇护场所。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调查动物的繁殖过程,并对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意识到通过交流调查发现,可以互通有无,分享探究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是建立和谐家园,创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 难点: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PPT等。

动物繁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个) 1、红体 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后,由于卵泡液排出,卵泡壁塌陷皱缩,从破裂的卵泡壁血管流出血液和淋巴液,聚积于卵泡腔内形成血凝块,称为红体。 2、黄体 卵泡内膜分生出血管,布满于发育中的黄体,卵泡内膜细胞也移入黄体细胞之间,由于吸取脂类而使颗粒细胞变成黄色,称为黄体。 3、睾丸下降 睾丸在胎儿期存在于腹腔内,在动物出生前或出生后,睾丸才由腹腔沿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内。 4、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5、卵泡发育波 雌性动物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有群体卵泡发育到三级卵泡及少数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大小时,发生闭琐退化或排卵的现象。 6、皮质反应 卵子激活后,胞质内皮质颗粒向卵质膜下移动,并且与卵质膜融合,释放内容物的过程。 7、透明带反应 透明带在皮质酶作用下,糖蛋白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精子无法识别和穿过透明带的现象。 8、卵黄膜反应 精子进入卵黄膜时,精子质膜与卵黄膜融合,卵黄膜立即发生变化,表现为卵黄紧缩,卵黄膜增厚,并排出部分液体进入卵黄周隙。 9、顶体反应 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与卵子相遇,顶体结构的囊泡形成和顶体内酶的激活与释放的过程。

10、情期受胎率 即妊娠母畜头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 11、卵丘 随着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卵丘。 12、精子获能 哺乳动物精子离开雄性生殖道时,还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某些变化,机能进一步成熟,才具备获得受精的能力。 13、适配年龄 根据品种、个体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确定适用于配种的公畜年龄。 14、胚胎附植 胎在子宫中定位后结束游离状态,开始同母体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个过程称为附植 15、胚胎分割 是指利用特制的玻璃针或显微刀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显微分割成2、4、8或更多等分,人工制造同卵双生或同卵多生的技术。 16、妊娠识别 在妊娠初期,孕体发出信号(类固醇激素或蛋白质)传递给母体作用于母体,母体随即产生反应,以识别孕体的存在。由此,母体和孕体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孕体进一步发育,这一生理过程叫妊娠识别。 17、同期发情 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18、超数排卵 是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多个卵泡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的方法,称为超数排卵,简称“超排”。 19、繁殖力 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动物繁殖》说课稿#(精选.)

《动物的繁殖活动》说课稿 北碚区柳荫中心校潘德胜 《动物的繁殖活动》是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七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该课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一)认识自然界中的动物繁殖后的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二)认识动物繁殖后代的两种方式卵生和胎生。 (三)通过认识自己是怎么来的,是怎么长大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根据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繁殖来延续自己种类的生存。 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二、发展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三、情感目标 1、认识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延续至关重要。 2、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感情 3、通过了解自己的来源,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四、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五、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动物的繁殖方式胎生和卵生”。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下面我将说一下教学过程 首先,我通过展示一幅鸡妈妈和小鸡的图片,并提问,鸡妈妈怎么生下小鸡的?引出动物的繁殖概念和意义 繁殖是指动物通过生产幼儿或产卵去制造和自己同种类的个体, 使该种生物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通过生活情境图片展示,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下文)接下来,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看看不同的动物繁殖的方式不同。像青蛙、鸡那样的通过产卵或下蛋方式繁殖称为“卵生”。把通过卵生繁殖的动物称为“卵生动物”。 像狗狗、猪和牛等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归为“胎生”。把以胎生繁殖的动物称为“胎生动物”。 (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放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繁殖的方式 比赛哪组写的多。(锻炼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播放两段动物繁殖的视频。 通过了解自己的来源,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最后提出猜测:如果动物都不繁殖后代了,地球上将会是怎样的景象?

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第一章 动物胚胎技术:以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调控和提高动物繁殖力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精细管上皮周期:某个特定时间有一个特定的细胞组合,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在同一横断面又会出现相同的细胞组合 精细管上皮波:从精细管纵切面上看,细胞组合也是有规律的出现,即沿着纵切面每间隔一段距离会观察到相同的细胞组合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卵泡素(FSH) 促黄体素(LH) 催产素(OXT) 催产素和精氨酸加压素(AVP) 表皮生长因子(E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 干细胞因子(SCF) 精子:有头部、颈部、尾部组成,精子的形态的差异主要在头部 卵泡: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 征集:生长卵泡池中一群小卵泡开始迅速生长 选择:只有部分被征集的卵泡继续发育,以致最终确立优势卵泡的过程 优势化:优势卵泡迅速发育而其他同时被征集的卵泡的生长和发育被抑制 自发排卵:卵泡成熟后不需外界刺激即可排卵和自动形成黄体 诱发排卵:动物经过交配或人为刺激子宫颈才能引起排卵。 旁分泌:某种组织内一种类型的分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同一组织中另一类型细胞,调节其功能、生长和分化 自分泌:某种细胞的因子作用于同一类型的细胞或自身细胞的现象 第三章 获能:动物刚射出的精子不能穿入卵子,只有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才具备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 去能:获能精子一旦与浆液和附睾液接触,已获能的精子就会失去授精能力 发生泡破裂:卵细胞成熟后,这一时期细胞核的变化包括两个衔接的过程 早期胚胎发育阶段:1、卵裂2、桑椹胚3、囊胚4、胚胎的原肠化胚胎的扩张或伸长6、胚胎迁移和分布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整理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1.繁殖(生殖):是指有生命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繁衍与自己性状相似的后代来延续生命的过程。 2.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枚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涵盖了繁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发情鉴定、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妊娘诊断等用技术,也包括动物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等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具有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动物繁殖学的研究意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畜种质量; 减少生产资料的占有量; 3.雄性生殖器官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睾丸,生殖腺内上皮细胞排列形成精细管索一睾丸网②中肾管、附争管和输精管一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③生殖结一阴茎④缪勒斯管退化,形成未发育的子宫台 雌性生殖器管的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卵巢,生殖腺表面部分形成皮质索,中央部分形成髓质索②皮质索一原始卵泡③缪勒斯管一子宫、输卵管、阴道。 4.雄性的生殖器官及机能: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尿生殖道、阴茎、阴囊。睾丸:是雄性动物的生殖腺。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分为游离缘和附着缘(附睾附着侧) 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在腹腔内,该动物不做种用。 睾丸的组织结构:睾丸表面被以浆膜,即固有鞘膜,其内 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睾丸白膜,睾丸白膜从睾丸头向 睾丸实质部伸入结缔组织索,构成睾丸纵隔,向四周伸出 的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为中隔,将睾丸分成许多睾丸小 叶,每个小叶内由2-3条精细管组成,精细管在小叶顶端 汇合成直细管,形成睾丸网,盘曲成附睾头。 精细管:是精子产生的场所,其内充满液体,精细管的管 壁由外向内为结缔组织纤维、基膜和复层的生殖上皮(生 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睾丸的功能:①合成并分泌雄激素:精细管之间的间质细 胞分泌雄激素,精细管管壁的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激活素等;②精子生成:由精细管生殖上皮的生殖细胞生成; 睾丸支持细胞的主要作用:①参与形成血睾屏障,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精环境。②支持生精细胞,促进生精细胞转位及精子释放;③分泌蛋白质及细胞因子;④营养生精细胞 附睾:附着于睾丸的附着缘,分为头、体和尾;附睾头由13-20条睾丸输出管组成。机能:①促进精子成熟②吸收作用③运输作用④贮存作用(微酸环境(pH=6.2-6.8)、高渗透压(400)、低温) 阴囊:具有温度调节能力,保护精子正常生成。 输精管:参与形成精液;射精时其强有力的收缩作用使精子射出。 副性腺:由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组成。精囊腺和输精管共同开口于尿生殖道骨盆部精阜。前列腺由体部和扩散部组成。犬无尿道球腺。副性腺的机能:①冲洗尿生殖道(尿道球腺的分泌物先排出,冲洗残留的尿液)②稀释、营养、活化和保护精子③运送精子④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尿道球腺分泌物的凝固作用,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 尿生殖道:尿生殖道是精液和尿液的共同通道。由骨盆部和阴茎部组成。其中的精阜是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的共同开口。 阴茎和包皮:阴茎为粗细不等的长圆锥形,主要由海绵体组成,内有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勃起时可增大数倍。包皮是双层鞘囊,分为内包皮和外包皮,猪有包皮憩室. 5.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及机能: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部

动物的繁殖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用的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 2.各种胎生小动物诞生时身体反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动物的哪些知识?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教师: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板书设计: 5.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 2.()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可广泛用于()、()、()、()等领域。 二、判断 鸡不是卵生动物。() 三、连线

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250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ec 【课程学时】16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动物繁殖学实验课是动物繁殖学的配套课程,是动物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该课程不仅能强化理论课的教学,还具有独自的教育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求证的工作态度和规范操作、分工协作的工作作风,以及爱科学、爱公物的素养。为后续课程如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养禽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在实验过程中对家畜繁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验证、巩固、扩充和提高。 2、培养学生在进行繁殖实验时的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分析、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基本繁殖力指标测量方法。 4、掌握繁殖实验技能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5、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探索进取、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6、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具有严格的科学学风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7、了解胚胎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 【要求】 实验前应有目的地做好充分准备,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复习有关解剖、生理知识,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和问题。这是避免被动盲目操着、提高实验课质量的重要前提。 实验野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入室前穿好实验服,室内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节约实验用品,服从教师对实验动物以及实验的安排。实验器材每次专人负责,领取清点,归还复核,损坏登记。实验时要注意动脑思考,实验中自行更改或设计项目应征求同伴和教师意见。组内分工合作,认真有条理地操作,耐心细致地观察,及时准确地记录,原始记录交教师签字认可后方能结束实验。 实验结束后,各组清理好自已的场地,物品,归还实验用品。值班同学清理好公共用品和场地,报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每人转录、整理原始记录,及对写好实验报告上交。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程是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可为后续课程如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养禽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动物繁殖学第二章生殖激素总结

幻灯片1 第二章生殖激素 幻灯片2 本章内容 ●概述 ●脑部生殖激素 ●性腺激素 ●胎盘促性腺激素 ●其他组织器官分泌的激素 ●生殖激素的测定 幻灯片3 第一节概述 ●激素的概念 ●激素的分类 ●生殖激素的种类 ●生殖激素的的合成、贮存及其作用 幻灯片4 一、激素的概念 ●激素 (hormone), Starling 1905年 ●定义: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机 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幻灯片5 二、激素的分类 ●来源 ●生理作用 ●产生部位 ●化学本质 幻灯片6 三、生殖激素种类 ●生殖激素:与动物生殖活动有直接关系,生殖激素通常由内分泌腺体(无管腺)产生的, 故又称为生殖内分泌激素。 ●次要生殖激素:与生殖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可影响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及代谢机能而间接 影响生殖机能,如GH等。 幻灯片7 1.按化学性质分类 含氮激素:FSH、LH、hCG

类固醇激素:E、P、T 脂肪酸类激素:P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幻灯片8 2.按来源分类 松果腺素:MLT 脑部激素下丘脑释放激素:GnRH 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 性腺激素:E、A、P 孕体激素:PMSG 组织激素:PG 外激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幻灯片13 4.调节

●正反馈与负反馈 ●长反馈或长回路反馈●短反馈或短回路反馈●超短反馈

下丘脑 释放激素 垂体前叶 FSH LH 卵巢 雌激素孕酮 子宫内膜 前列腺素 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 体内激素相互调节机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实际繁殖率将进一步提高,这在动物育种上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公母畜的生产潜力,提高品种总体生产性能,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介绍了新型繁殖技术在动物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克隆;转基因 现代动物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嵌合、体外受精、克隆技术和性别控制等等,其中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人工授精技术,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并最有成效的繁殖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繁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从常规的人工授精到胚胎移植和体外性控胚胎生产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家畜繁殖的速度更快。生产性能更高,繁殖准确性更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竞争力。 1 主要繁殖技术应用概述 1.1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是借助于专用器械,用人工方法采取公畜精液,经体外检查与处理后,输入发情母畜的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使母畜受胎的一种繁殖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能充分利用优良公畜的繁殖性能,减少种畜的饲养量,降低生产成本;使优良基因的影响迅速扩大,可以极大地加快遗传改良的速度;能提高母畜的受胎率;使种公畜的精液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很好地在各地组织实施和交流。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普及了奶牛的新鲜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后,从197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牛的冷冻精液。目前,全国各省区共有40多个冷冻精液站已具备年产近2 000万个剂量的牛冻精生产能力,奶牛人工授精已得到普及,黄牛每年杂交改良也在千万头以上。在养羊发达的北方省区已经普及人工授精,猪的人工授精在生产上也得到广泛应用,部分野生动物也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1.2胚胎移植 近几年,胚胎移植也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上的一项常用技术,采用胚胎移植越来越普遍。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也称为“借腹怀胎”或“人工受胎”,其含义是将一头良种母畜的早期胚胎用冲洗子宫的方法取出,或是经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态相 同的母畜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胚胎移植产生的后代,遗传特性取决于胚胎的双亲,受体母畜对后代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小。胚胎移植对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从低产母畜能得到高产后代;加速引进品种的繁殖和新品种的培育,比用现有品种进行长期杂交育种更为经济有效;加速家畜改良的进展,通过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使供体繁殖的后代增加7~10倍以上;增加双胎率,加速繁殖;使不孕母畜获得生育能力,继续发挥其繁殖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人工胚胎移植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每年移植受体牛数万头,扩繁纯种肉羊数万只,在奶牛、超细毛羊和肉用羊育种中发挥了蕈要作用。 1.3克隆技术 动物克隆是指由一个动物不经有性生殖而直接获得与亲本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多个后代的过程。自1997年,英国体细胞核移植绵羊“多莉”(Dolly)的降生(Wilmut etal.),是生物学史上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内划时代的突破,如同在科技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多莉”的成功首次证明了成年动物分化的体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并能维持核移植胚胎发育直至出生。这一成果不仅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