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

【关键词】鼻腔;鼻窦;乳头状瘤;CT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瘤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79岁。40岁以上为15例,占总数的83%。均采用螺旋CT行标准的冠状位和轴位扫描,其中3例增强扫描。本组患者临床上有鼻塞、鼻腔内肿块者17例,另有1例为乳头状瘤手术后复查者;检查见鼻腔肿瘤外观呈息肉样,表面不平,质较硬,触之易出血;其中8例伴有流涕表现。

1.2 结果冠状位和轴位鼻腔鼻窦CT扫描的同时应用能准确地判断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和侵犯周围邻近结构的情况,尤其能够清楚显示鼻窦复合体,钩突等细微结构,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检查,其影像表现为:14例表现为一侧鼻腔肿块经自然孔长入上颌窦、筛窦内,致自然孔扩大,鼻腔、鼻道扩大,周围骨壁见膨胀,骨质有吸收改变;其中5例肿块向周围邻近结构侵犯,2例为穿过鼻中隔长入对侧鼻道,2例为向后长入后鼻孔到鼻咽部,1例破坏窦壁侵入眼眶内;并有1例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在肿瘤内出现小泡征表现,其为少见征像。2例为双侧鼻腔肿块双侧上颌窦腔密度增高改变,术前误诊为鼻息肉伴双侧上颌窦炎。1例为右侧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表现为右侧上颌窦腔内前部的圆形组织肿块影像。1例为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整个左侧上颌窦各窦壁骨质见广泛性骨质破坏,并侵入同侧翼腭窝,面颊部软组织增强扫描见肿瘤不均匀中度强化,并呈分叶状表现。另外2例乳头状瘤增强呈轻度强化表现。肿瘤刺激钩突增生硬化6例,筛窦增生硬化4例,鼻甲呈条状增生硬化3例。

2 讨论

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50~70岁发病率最高,男性较多见。病理上分外生型和内翻型,内翻型常见,其特点为增生的肿瘤组织向基质内内翻,基底膜水肿,呈息肉样肿块,好发于中鼻道的外侧壁[1];亦即常起于上颌窦与筛窦交界处,沿鼻腔外侧壁膨胀性生长,由上皮增生所形成的乳头不是向外生长,而是反转向黏膜下结缔组织内部生长而得名。组织学虽为良性,但伴有局部侵犯,并可引起骨质破坏,有沿自然孔蔓延的特性,几乎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性,此点可与鼻息肉相鉴别[2]。肿瘤术后易复发,可恶变。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常见CT表现为一侧鼻腔肿块经自然孔道附壁蔓延性生长为其特点,引起自然孔扩大,鼻腔、鼻窦扩大,尤其是上颌窦窦口扩大改变是乳头状瘤较为典型的CT征像;同时对周围邻近结构侵犯情况及因肿瘤刺激所致的钩突、筛房、鼻甲、骨性间隔增生硬化的改变有利于乳头状瘤的诊断。增强扫描乳头状瘤有不同程度强化,恶变者强化不均匀,且常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亦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 【关键词】鼻腔;鼻窦;乳头状瘤;CT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瘤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79岁。40岁以上为15例,占总数的83%。均采用螺旋CT行标准的冠状位和轴位扫描,其中3例增强扫描。本组患者临床上有鼻塞、鼻腔内肿块者17例,另有1例为乳头状瘤手术后复查者;检查见鼻腔肿瘤外观呈息肉样,表面不平,质较硬,触之易出血;其中8例伴有流涕表现。 1.2 结果冠状位和轴位鼻腔鼻窦CT扫描的同时应用能准确地判断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和侵犯周围邻近结构的情况,尤其能够清楚显示鼻窦复合体,钩突等细微结构,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检查,其影像表现为:14例表现为一侧鼻腔肿块经自然孔长入上颌窦、筛窦内,致自然孔扩大,鼻腔、鼻道扩大,周围骨壁见膨胀,骨质有吸收改变;其中5例肿块向周围邻近结构侵犯,2例为穿过鼻中隔长入对侧鼻道,2例为向后长入后鼻孔到鼻咽部,1例破坏窦壁侵入眼眶内;并有1例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在肿瘤内出现小泡征表现,其为少见征像。2例为双侧鼻腔肿块双侧上颌窦腔密度增高改变,术前误诊为鼻息肉伴双侧上颌窦炎。1例为右侧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表现为右侧上颌窦腔内前部的圆形组织肿块影像。1例为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整个左侧上颌窦各窦壁骨质见广泛性骨质破坏,并侵入同侧翼腭窝,面颊部软组织增强扫描见肿瘤不均匀中度强化,并呈分叶状表现。另外2例乳头状瘤增强呈轻度强化表现。肿瘤刺激钩突增生硬化6例,筛窦增生硬化4例,鼻甲呈条状增生硬化3例。 2 讨论 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50~70岁发病率最高,男性较多见。病理上分外生型和内翻型,内翻型常见,其特点为增生的肿瘤组织向基质内内翻,基底膜水肿,呈息肉样肿块,好发于中鼻道的外侧壁[1];亦即常起于上颌窦与筛窦交界处,沿鼻腔外侧壁膨胀性生长,由上皮增生所形成的乳头不是向外生长,而是反转向黏膜下结缔组织内部生长而得名。组织学虽为良性,但伴有局部侵犯,并可引起骨质破坏,有沿自然孔蔓延的特性,几乎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性,此点可与鼻息肉相鉴别[2]。肿瘤术后易复发,可恶变。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常见CT表现为一侧鼻腔肿块经自然孔道附壁蔓延性生长为其特点,引起自然孔扩大,鼻腔、鼻窦扩大,尤其是上颌窦窦口扩大改变是乳头状瘤较为典型的CT征像;同时对周围邻近结构侵犯情况及因肿瘤刺激所致的钩突、筛房、鼻甲、骨性间隔增生硬化的改变有利于乳头状瘤的诊断。增强扫描乳头状瘤有不同程度强化,恶变者强化不均匀,且常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