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身各部位各体位X线检查临床

全身各部位各体位X线检查临床

全身各部位各体位X线检查临床
全身各部位各体位X线检查临床

全身各部位各体位X线检查临床意义(2009-10-29 12:00:08) 标签:健康分类:医学类转载

X线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诊断以X线图象为基础。X线图像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是灰阶成像。这些不同灰度的影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诊断是通过对X线图像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分辨正常与异常归纳与综合X 线各种病理表现,联系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而作出的正确的结论。

1 、身体各部位X线检查介绍1.1 四肢摄影四肢由其骨骼、骨间关节、肌肉、肌腱、血管和皮肤等软组织共同组成。其平片检查常用于骨外伤、发育情况、某些病的骨改变、多种骨和关节病的检查。软组织内的钙化和金属异物也可在平片上显示清晰的影像。手

手正位:用于观察手骨形态、关节、异物、骨龄等。手斜位(后前):用于观察手部轻度外伤和骨质的病变,主要检查第一、二、三掌指骨及其关节的侧斜位影像。手侧位:用于观察手部异物位置,骨折或脱位时的骨块移位情况。手斜位(前后):用于观察手部轻松度外伤和骨质的病变,主要检查第四、第五掌指骨的斜位影像。拇指正侧位:用于观察拇指及其关节、软组织的外伤和异物情况。腕关节和尺桡骨腕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观察小儿发肓情况,了解骨龄,需摄双侧腕关节。腕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腕骨、尺骨和桡骨下端、腕桡关节的外伤情况,尤其是用骨的脱位情况。腕关节轴位:用于观察腕骨掌面情况。腕关节尺偏位:用于观察舟骨的病变和外伤情况。尺桡骨正侧位:用于观察尺骨和桡骨的骨质、软组织及异物情况。肘关节和肱骨肘关节正侧位:用于观察肘关节的骨质、软组织和脱位情况。肘关节轴位:用于观察尺骨鹰嘴突的骨折和病菌变及尺神经沟的情况,也用于肘关节因各种原因而不能伸直的投照。肱骨正侧位:用于观察肱骨的骨质、软组织和异物情况。肩关节、肩胛骨和锁骨肩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肩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骨折和脱位情况。肩关节轴位:用于观察肩关节脱位的移位情况,并用于肩部已固定,手臂不能转动的病例。肩胛骨正位:用于观察肩胛骨的形态和骨折情况。肩胛骨侧位:用于观察肩胛骨骨折移位或肩膀胛骨背部肿瘤的情况。锁骨正位:用于观察锁骨的形态和骨折的情况。肩锁关节:用于观察肩锁关节的形态,两侧同时摄取以作对比。足和跟骨足正位:用于观察除距骨与跟骨外的足部各骨的骨折及异物情况。足内斜位:用于观察骰骨及其相邻关节和第三到五跖骨的情况。足外侧位:用于观察足畸形和异物定位。

跟骨侧位:用于观察跟骨骨折、骨刺等病变情况。跟骨轴位:用于观察跟骨的外伤情况。踝关节和胫腓骨踝关节正侧位:用于观察踝关节外伤后骨折及脱位的情况。胫腓骨正侧位:用于观察胫腓骨的骨质及其软组织的情况。膝关节和股骨膝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膝关节的关节间隙、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髌骨的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膝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膝关节、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髌骨的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髌骨轴位:用于观察髌骨骨折后左右分离的情况。股骨正侧位:用于观察股骨骨质、异物和软组织的情况髋关节髋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股骨头、颈、大小粗隆及股骨上端的骨质病变和髋关节有无关节炎、关节结核、脱臼等病变的情况。髋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股骨头、颈、股骨上端的骨移位和脱臼情况。髋关节蛙形位:用于观察两侧股骨颈的骨质或脱臼情况。

1.2 头颅颅骨后前位:用于观察颅骨的骨质、对称性、骨板厚度及颅内的情况。颅骨前后位:用于观察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不能采用后前位时的颅骨情况。颅骨侧位:用于观察颅骨的骨质、骨缝及蝶鞍的形态和大小情况。颅底颌顶位:用于观察颅底诸骨的形态和骨质、各孔大小、颧骨弓等的情况。汤氏位:用于枕骨及顶骨后部、颞骨岩部、枕骨大孔及鞍背床突等的情况。蝶鞍侧位:用于观察蝶鞍、蝶窦的情况,常用于垂体病变侵及蝶鞍骨质或改变其形态。乳突许氏位:用于观察鼓室、鼓窦、乳突蜂房、乙状窦和听骨的情况,需摄双侧。乳突梅氏位:用于观察内外耳道、鼓窦及岩骨、下凳骨髁状突等的情况。颞骨茎突前后位:用于观察茎突长度及形态的情况。眼眶后前位:用于观察眼眶的形态、大小及异物定位的情况。

1.3 面颅鼻骨侧位:用于观察鼻骨的骨折情况。颧弓位:用于观察颧弓上下方向的影像、常用于了解骨折情况。下颌骨侧位:用于观察下颌骨的骨质和形态情况。下颌骨体部正位:用于观察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的情况。下颌骨正位:用于观察下颌骨升支及颞颌关节的正位情况。颞颌关节侧位:用于观察颞颌关节的骨质以及关节腔及其功能情况。副鼻窦柯氏位:用于观察额窦、筛窦、眼眶、眶上裂等的情况。副鼻窦瓦氏位:用于观察上颌窦、额窦、前及后组筛窦、上颌骨等的骨质和形态情况。颅面部摄影注意事项:凡能影响X 线穿透之物如发夹、耳环、项链、眼镜、活动假牙和其它装饰物品等必须除去。

1.3脊柱摄影脊柱的解剖:脊柱共由二十六块骨组成。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一块和尾骨一块。骶骨和必、尾骨在幼年时分为9块,至成人时上方5块联结形成骶骨,下方4块联结形成尾骨。

1.3.1颈椎摄影

第一和第二颈椎前后位:摄影目的用于观察寰椎和枢椎正位情况第三至第七颈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第三至第七颈椎的正位情况全部颈椎正位:摄片目的用于同时观察全部颈椎的正位情况。颈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全部颈椎的情况,也可用于观察喉部软组织的情况颈椎椎间孔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颈椎椎间孔、小关节及椎弓根的情况。注意事项:颈椎骨折或椎体不稳时,需摄取颈部照片,必需有临床科医生在场,协助摆体位,以免患者因移动而发生意外。

1.3.2 胸椎摄影胸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椎各部的形态、骨质、关节间隙及软组织的情况。胸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椎侧位的形态、排列曲度及骨质情况。

1.3.3 腰椎摄影腰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正位的骨质、形态、关节间隙及两侧软组织的情况腰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侧位的骨质、形态、椎间盘、棘突、关节突等的情况腰椎椎弓和椎间孔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及其关节间隙、椎体和椎孔的情况1.3.4 骶骨和尾骨摄影骶尾骨(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骶骨和尾骨正位的骨质和形态情况骶尾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骶骨和尾骨侧位的形态情况。

1.4胸廓摄影胸骨后前位(正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骨的骨质情况胸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骨前后面的骨质情况胸锁关节后前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两侧胸锁关节的关节形态以作比较膈上肋骨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膈肌以上肋骨(第1-6前肋和1-9后肋)的骨质情况膈上肋骨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腋部肋骨的骨质情况膈下肋骨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第8-12肋骨的骨质情况膈下肋骨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膈下肋骨的骨质情况胸廓摄影的注意事项:上部肋骨(前1-6肋,后1-9肋)与肺组织相重叠,下部(前第7肋,后第10肋以下)与腹腔脏器重叠,两部分吸收X线的差异很大需分别摄片骨盆摄影骨盆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骨盆的骨质、形态及双髋关节的情况髂骨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髂骨翼的骨质、形态的情况骶髂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两侧骶髂关节的情况骨盆摄影注意事项:骨盆部与肠腔等软组织重叠,为避免肠腔内粪便、气体等的干扰,摄片前应做好肠道清洁的准备胸部摄影胸部X线摄影检查是胸部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将微小的病变清晰显示于照片上,并能作为永久的记录,这是优于透视的一个显著特点。胸部摄片以胸腔内的肺、胸膜、胸壁、横膈、纵膈、膈上肋骨、气管、心脏和大血管为主要检查内容。临床应用:疾病检查随访复查健康普查胸部后前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部的主见变情况和用于体检胸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部的病变情况,确定病变部位胸部前后位(站立或仰卧):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病变位于背部,被检者为脊柱弯曲和驼背者或病重不能站立者的胸部情况。心脏后前位(正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和形态和相互关系,进行心脏测量

心脏左侧位:摄片目的用于左、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的情况。心脏右前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左心房、肺动脉干、右心房和右心室漏斗部的增大扩张情况。心脏左前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相互关系。胸部摄影时的注意事项:因卧位时膈上移,为避免心脏变形和遮蔽肺脏,常规应采取站立位腹部摄影腹部X线摄影检查主要用以观察尿路的病变,如有无不透光结石或异常钙化阴影。也可作为造影检查的对比照片,同时可检查急腹症等病变腹部仰卧前后位(正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尿路或腹腔脏器有无结石、钙化及腹部包块和异物存留等情况腹部站立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及肾下垂等疾患的情况。腹部侧卧水平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被检者病重不能站立而有肠梗阻或腹内游离气体的情况。先天性锁肛腹部倒立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先天性肛门闭锁,预测直肠距肛门的距离。膀胱区后前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膀胱结石的情况。腹部摄影时的注意事项:除急腹症外,腹部摄片均应先做好清洁肠道的准备,以消除肠内气体的干扰。若观察肠腔内液平面或腹腔内游离气体时,一般应采用立位水平投照2、X线造影检查介绍食管造影常规食管造影(适应症):食管肿瘤、憩室、静脉曲张、异物、炎症;食客临近器官病变如心脏、主动脉、纵膈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但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时和食管气管瘘时特别要慎重。(造影前准备):病人准备一般不须特别准备,但不宜食后立即检查。疑有食管梗阻、最好食后数小时检查。疑有贲门痉挛,贲门胃底肿瘤、食管裂孔疝时,应空腹检查。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适应症):食管早期肿瘤、炎症、憩室及常规造影显示不清楚。(造影前准备):同常规造影检查。备好平滑肌松弛剂。上消化道造影常规上消化道造影(适应症):有任何上腹部不适及消化道症状;疑有胰腺囊肿及胰头癌等。(禁忌症):有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肠道大出血后一周之内。(造影前准备):1. 检查前晚餐照常,午夜后禁食,第二天早到放射科检查。一般为检查前禁食6-12小时。2. 检查前24小时及检查期间,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或X线显影的药物,如泻剂、收敛剂、铋、碘、钙、铁等制剂。胃及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适应症):适用于早期胃癌、胰头癌、十二指肠癌和胆管癌等到和普通胃肠道造影可疑病例。(禁忌症):同常规造影和低张药品使用禁忌者。(造影前准备):1. 病人检查前6-12小时禁食。2. 胃潴留者检查前洗胃。3. 胃酸过多者给中和剂。 4. 为消除胃粘液可服蛋白分解酶。全消化道造影(适应症)先天发育异常;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结核。观察肠道外占位性病变与肠道关系。手术后功能观察;病人不愿或不能接受钡剂灌肠检查者。(禁忌症)急性消化道穿孔;近期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等。(造影前准备)同上消化道造影。结肠灌肠造影(适应症)结肠肿瘤、息肉、肉芽肿性病变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巨结肠;结肠套叠整复。

(禁忌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结肠穿孔或坏死。(造影前准备)

1. 病人检查前24小时禁服任何影响肠道功能及X线显影的药物。

2. 病人检查前晚进流食,必要时免晚餐。晚九时服缓泻剂如番泻叶。开水冲服番泻叶9克,半小时后再服一次。

3. 病人早起来科前 1.5小时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彻底清洁肠腔。分享到新浪微博阅读(114)┊评论(3)┊收藏(0)┊转载(0)┊打印┊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圈子

转载列表:前一篇:塑料瓶子的不当使用可能致癌!!!后一篇: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下)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发评论] 在野医人2009-10-29 13:29:05 [举报] 骨折的分型及病理变化

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1)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者。如骨盆耻骨部骨折合并有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合并有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2)根据骨折周围软组织和脏器损伤程度分类

单纯骨折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复杂骨折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3)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类

不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这种骨折多无移位,很象树枝被折断,故又称“青枝骨折”。完全骨折整个骨的连续性全部破坏,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骨折段或者保持在原位,或者形成重叠、成角、旋转、分离、嵌插、凹陷等移位。

在野医人2009-10-29 13:29:32 [举报] 4)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的角度,或成锐角,或成钝角。螺旋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粉碎骨折骨碎裂成三块以上,称粉碎骨折。骨折线呈“T”型或“Y”型时,又称“T”型或“Y”型骨折。

嵌插骨折骨折端互相嵌入,多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受垂直压缩力而变形,如下胸椎、上腰椎、椎体呈楔形。裂缝骨折或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骨折片无移位,形似瓷器上的裂纹,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处。

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拉长、皱折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有时成角不明显,但出现皮质皱折。骨骺分离发生在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

故骨骺分离亦属骨折之一种,常见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凹陷骨折骨折片下陷,多发生于头颅骨、颜面骨。

在野医人2009-10-29 13:29:43 [举报] 5)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无移位的完全骨折,一般骨干的横断骨折(股骨干横断骨折除外)、嵌插骨折、单纯椎体压缩骨折等,均为稳定骨折。该类骨折治疗容易,效果好,容易愈合。不稳定骨折骨折端本身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多段骨折、粉碎骨折或缺损骨折等,均为不稳定骨折。股骨干横断骨折,因其周围肌肉较丰厚,骨折整复较困难,整复后也难以保持对位,所以也算不稳定骨折。该类骨折处理较复杂,有的需要牵引,有的需要内固定,对缺损骨折需植骨才能愈合等。所以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比稳定骨折差。6)根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新鲜骨折骨折端的血肿尚未完全吸收、尚未形成纤维骨痂包裹者,称为新鲜骨折。一般伤后1—2周内(小儿除外)的骨干骨折属此类。对愈合较慢的股骨颈骨折、腕舟骨骨折,在伤后3—4周也属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骨折断端间已有纤维组织或骨痂包裹者称陈旧骨折,多为受伤2—3周以后的骨折,此类骨折复位较难,愈合缓慢。若时间过久,骨折可以畸形愈合、迟缓愈合或不愈合。7)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外伤骨折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纯属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病理骨折因骨质本身的病变(如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这种骨折需要双重治疗,骨折需要治疗,引起骨折的疾病也需要治疗线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诊断以X线图象为基础。X线图像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是灰阶成像。这些不同灰度的影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诊断是通过对X线图像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分辨正常与异常归纳与综合X线各种病理表现,联系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而作出的正确的结论。

1 、身体各部位X线检查介绍1.1 四肢摄影四肢由其骨骼、骨间关节、肌肉、肌腱、血管和皮肤等软组织共同组成。其平片检查常用于骨外伤、发育情况、某些病的骨改变、多种骨和关节病的检查。软组织内的钙化和金属异物也可在平片上显示清晰的影像。手

手正位:用于观察手骨形态、关节、异物、骨龄等。手斜位(后前):用于观察手部轻度外伤和骨质的病变,主要检查第一、二、三掌指骨及其关节的侧斜位影像。手侧位:用于观察手部异物位置,骨折或脱位时的骨块移位情况。手斜位(前后):用于观察手部轻松度外伤和骨质的病变,主要检查第四、第五掌指骨的斜位影像。拇指正侧位:用于观察拇指及其关节、软组织的外伤和异物情况。腕关节和尺桡骨腕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观

察小儿发肓情况,了解骨龄,需摄双侧腕关节。腕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腕骨、尺骨和桡骨下端、腕桡关节的外伤情况,尤其是用骨的脱位情况。腕关节轴位:用于观察腕骨掌面情况。腕关节尺偏位:用于观察舟骨的病变和外伤情况。尺桡骨正侧位:用于观察尺骨和桡骨的骨质、软组织及异物情况。肘关节和肱骨肘关节正侧位:用于观察肘关节的骨质、软组织和脱位情况。肘关节轴位:用于观察尺骨鹰嘴突的骨折和病菌变及尺神经沟的情况,也用于肘关节因各种原因而不能伸直的投照。肱骨正侧位:用于观察肱骨的骨质、软组织和异物情况。肩关节、肩胛骨和锁骨肩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肩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骨折和脱位情况。肩关节轴位:用于观察肩关节脱位的移位情况,并用于肩部已固定,手臂不能转动的病例。肩胛骨正位:用于观察肩胛骨的形态和骨折情况。肩胛骨侧位:用于观察肩胛骨骨折移位或肩膀胛骨背部肿瘤的情况。锁骨正位:用于观察锁骨的形态和骨折的情况。肩锁关节:用于观察肩锁关节的形态,两侧同时摄取以作对比。足和跟骨足正位:用于观察除距骨与跟骨外的足部各骨的骨折及异物情况。足内斜位:用于观察骰骨及其相邻关节和第三到五跖骨的情况。足外侧位:用于观察足畸形和异物定位。跟骨侧位:用于观察跟骨骨折、骨刺等病变情况。跟骨轴位:用于观察跟骨的外伤情况。踝关节和胫腓骨踝关节正侧位:用于观察踝关节外伤后骨折及脱位的情况。胫腓骨正侧位:用于观察胫腓骨的骨质及其软组织的情况。膝关节和股骨膝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膝关节的关节间隙、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髌骨的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膝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膝关节、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髌骨的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髌骨轴位:用于观察髌骨骨折后左右分离的情况。股骨正侧位:用于观察股骨骨质、异物和软组织的情况髋关节髋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股骨头、颈、大小粗隆及股骨上端的骨质病变和髋关节有无关节炎、关节结核、脱臼等病变的情况。髋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股骨头、颈、股骨上端的骨移位和脱臼情况。髋关节蛙形位:用于观察两侧股骨颈的骨质或脱臼情况。

1.2 头颅颅骨后前位:用于观察颅骨的骨质、对称性、骨板厚度及颅内的情况。颅骨前后位:用于观察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不能采用后前位时的颅骨情况。颅骨侧位:用于观察颅骨的骨质、骨缝及蝶鞍的形态和大小情况。颅底颌顶位:用于观察颅底诸骨的形态和骨质、各孔大小、颧骨弓等的情况。

汤氏位:用于枕骨及顶骨后部、颞骨岩部、枕骨大孔及鞍背床突等的情况。蝶鞍侧位:用于观察蝶鞍、蝶窦的情况,常用于垂体病变侵及蝶鞍骨质或改变其形态。乳突许氏位:用于观察鼓室、鼓窦、乳突蜂房、乙状窦和听骨的情况,需摄双侧。乳突梅氏位:用于观察内外耳道、鼓窦及岩骨、下凳骨髁状突等的情况。颞骨茎突前后位:用于观察茎突长度及形态的情况。眼眶后前位:用于观察眼眶的形态、大小及异物定位的情况。

1.3 面颅鼻骨侧位:用于观察鼻骨的骨折情况。颧弓位:用于观察颧弓上下方向的影像、常用于了解骨折情况。下颌骨侧位:用于观察下颌骨的骨质和形态情况。下颌骨体部正位:用于观察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的情况。下颌骨正位:用于观察下颌骨升支及颞颌关节的正位情况。颞颌关节侧位:用于观察颞颌关节的骨质以及关节腔及其功能情况。副鼻窦柯氏位:用于观察额窦、筛窦、眼眶、眶上裂等的情况。副鼻窦瓦氏位:用于观察上颌窦、额窦、前及后组筛窦、上颌骨等的骨质和形态情况。颅面部摄影注意事项:凡能影响X 线穿透之物如发夹、耳环、项链、眼镜、活动假牙和其它装饰物品等必须除去。

1.3脊柱摄影脊柱的解剖:脊柱共由二十六块骨组成。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一块和尾骨一块。骶骨和必、尾骨在幼年时分为9块,至成人时上方5块联结形成骶骨,下方4块联结形成尾骨。

1.3.1颈椎摄影第一和第二颈椎前后位:摄影目的用于观察寰椎和枢椎正位情况第三至第七颈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第三至第七颈椎的正位情况全部颈椎正位:摄片目的用于同时观察全部颈椎的正位情况。颈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全部颈椎的情况,也可用于观察喉部软组织的情况颈椎椎间孔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颈椎椎间孔、小关节及椎弓根的情况。注意事项:颈椎骨折或椎体不稳时,需摄取颈部照片,必需有临床科医生在场,协助摆体位,以免患者因移动而发生意外。

1.3.2 胸椎摄影胸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椎各部的形态、骨质、关节间隙及软组织的情况。胸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椎侧位的形态、排列曲度及骨质情况。

1.3.3 腰椎摄影腰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正位的骨质、形态、关节间隙及两侧软组织的情况腰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侧位的骨质、形态、椎间盘、棘突、关节突等的情况腰椎椎弓和椎间孔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及其关节间隙、椎体和椎孔的情况1.3.4 骶骨和尾骨摄影骶尾骨(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骶骨和尾骨正位的骨质和形态情况骶尾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骶骨和尾骨侧位的形态情况。

1.4胸廓摄影胸骨后前位(正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骨的骨质情况胸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骨前后面的骨质情况胸锁关节后前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两侧胸锁关节的关节形态以作比较

膈上肋骨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膈肌以上肋骨(第1-6前肋和1-9后肋)的骨质情况膈上肋骨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腋部肋骨的骨质情况膈下肋骨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第8-12肋骨的骨质情况膈下肋骨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膈下肋骨的骨质情况胸廓摄影的注意事项:上部肋骨(前1-6肋,后1-9肋)与肺组织相重叠,下部(前第7肋,后第10肋以下)与腹腔脏器重叠,两部分吸收X线的差异很大需分别摄片骨盆摄影骨盆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骨盆的骨质、形态及双髋关节的情况髂骨前后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髂骨翼的骨质、形态的情况骶髂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两侧骶髂关节的情况骨盆摄影注意事项:骨盆部与肠腔等软组织重叠,为避免肠腔内粪便、气体等的干扰,摄片前应做好肠道清洁的准备胸部摄影胸部X线摄影检查是胸部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将微小的病变清晰显示于照片上,并能作为永久的记录,这是优于透视的一个显著特点。胸部摄片以胸腔内的肺、胸膜、胸壁、横膈、纵膈、膈上肋骨、气管、心脏和大血管为主要检查内容。临床应用:疾病检查随访复查健康普查胸部后前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部的主见变情况和用于体检胸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部的病变情况,确定病变部位胸部前后位(站立或仰卧):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病变位于背部,被检者为脊柱弯曲和驼背者或病重不能站立者的胸部情况。心脏后前位(正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和形态和相互关系,进行心脏测量心脏左侧位:摄片目的用于左、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的情况。心脏右前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左心房、肺动脉干、右心房和右心室漏斗部的增大扩张情况。心脏左前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相互关系。胸部摄影时的注意事项:因卧位时膈上移,为避免心脏变形和遮蔽肺脏,常规应采取站立位腹部摄影腹部X线摄影检查主要用以观察尿路的病变,如有无不透光结石或异常钙化阴影。也可作为造影检查的对比照片,同时可检查急腹症等病变腹部仰卧前后位(正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尿路或腹腔脏器有无结石、钙化及腹部包块和异物存留等情况腹部站立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及肾下垂等疾患的情况。腹部侧卧水平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被检者病重不能站立而有肠梗阻或腹内游离气体的情况。先天性锁肛腹部倒立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先天性肛门闭锁,预测直肠距肛门的距离。膀胱区后前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膀胱结石的情况。腹部摄影时的注意事项:除急腹症外,腹部摄片均应先做好清洁肠道的准备,以消除肠内气体的干扰。若观察肠腔内液平面或腹腔内游离气体时,一般应采用立位水平投照2、X线造影检查介绍食管造影常规食管造影(适应症):食管肿瘤、憩室、静脉曲张、异物、炎症;食客临近器官病变如心脏、主动脉、纵膈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但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时和食管气管瘘时特别要慎重。(造影前准备):病人准备一般不须特别准备,但不宜食后立即检查。疑有

食管梗阻、最好食后数小时检查。疑有贲门痉挛,贲门胃底肿瘤、食管裂孔疝时,应空腹检查。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适应症):食管早期肿瘤、炎症、憩室及常规造影显示不清楚。(造影前准备):同常规造影检查。备好平滑肌松弛剂。上消化道造影常规上消化道造影(适应症):有任何上腹部不适及消化道症状;疑有胰腺囊肿及胰头癌等。(禁忌症):有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肠道大出血后一周之内。(造影前准备):1. 检查前晚餐照常,午夜后禁食,第二天早到放射科检查。一般为检查前禁食6-12小时。2. 检查前24小时及检查期间,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或X线显影的药物,如泻剂、收敛剂、铋、碘、钙、铁等制剂。胃及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适应症):适用于早期胃癌、胰头癌、十二指肠癌和胆管癌等到和普通胃肠道造影可疑病例。(禁忌症):同常规造影和低张药品使用禁忌者。(造影前准备):1. 病人检查前6-12小时禁食。2. 胃潴留者检查前洗胃。3. 胃酸过多者给中和剂。 4. 为消除胃粘液可服蛋白分解酶。全消化道造影(适应症)先天发育异常;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结核。观察肠道外占位性病变与肠道关系。手术后功能观察;病人不愿或不能接受钡剂灌肠检查者。(禁忌症)急性消化道穿孔;近期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等。(造影前准备)同上消化道造影。结肠灌肠造影(适应症)结肠肿瘤、息肉、肉芽肿性病变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巨结肠;结肠套叠整复。(禁忌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结肠穿孔或坏死。(造影前准备)

1. 病人检查前24小时禁服任何影响肠道功能及X线显影的药物。

2. 病人检查前晚进流食,必要时免晚餐。晚九时服缓泻剂如番泻叶。开水冲服番泻叶9克,半小时后再服一次。

3. 病人早起来科前 1.5小时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彻底清洁肠腔。分享到新浪微博阅读(113)┊评论(3)┊收藏(0)┊转载(0)┊打印┊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圈子

转载列表:前一篇:塑料瓶子的不当使用可能致癌!!!后一篇: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下)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发评论] 在野医人2009-10-29 13:29:05 [举报] 骨折的分型及病理变化

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1)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者。如骨盆耻骨部骨折合并有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合并有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2)根据骨折周围软组织和脏器损伤程度分类

单纯骨折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复杂骨折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3)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类

不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这种骨折多无移位,很象树枝被折断,故又称“青枝骨折”。完全骨折整个骨的连续性全部破坏,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骨折段或者保持在原位,或者形成重叠、成角、旋转、分离、嵌插、凹陷等移位。

在野医人2009-10-29 13:29:32 [举报] 4)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的角度,或成锐角,或成钝角。螺旋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粉碎骨折骨碎裂成三块以上,称粉碎骨折。骨折线呈“T”型或“Y”型时,又称“T”型或“Y”型骨折。

嵌插骨折骨折端互相嵌入,多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受垂直压缩力而变形,如下胸椎、上腰椎、椎体呈楔形。裂缝骨折或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骨折片无移位,形似瓷器上的裂纹,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处。

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拉长、皱折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有时成角不明显,但出现皮质皱折。骨骺分离发生在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故骨骺分离亦属骨折之一种,常见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凹陷骨折骨折片下陷,多发生于头颅骨、颜面骨。

在野医人2009-10-29 13:29:43 [举报] 5)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无移位的完全骨折,一般骨干的横断骨折(股骨干横断骨折除外)、嵌插骨折、单纯椎体压缩骨折等,均为稳定骨折。该类骨折治疗容易,效果好,容易愈合。不稳定骨折骨折端本身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多段骨折、粉碎骨折或缺损骨折等,均为不稳定骨折。股骨干横断骨折,因其周围肌肉较丰厚,骨折整复较困难,整复后也难以保持对位,所以也算不稳定骨折。该类骨折处理较复杂,有的需要牵引,有的需要内固定,对缺损骨折需植骨才能愈合等。所以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比稳定骨折差。6)根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新鲜骨折骨折端的血肿尚未完全吸收、尚未形成纤维骨痂包裹者,称为新鲜骨折。一般伤后1—2周内(小儿除外)的骨干骨折属此类。对愈合较慢的股骨颈骨折、腕舟骨骨折,在伤后3—4周也属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骨折断端间已有纤维组织或骨痂包裹者称陈旧骨折,多为受伤2—3周以后的骨折,此类骨折复位较难,愈合缓慢。若时间过久,骨折可以畸形愈合、迟缓愈合或不愈合。7)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外伤骨折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纯属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病理骨折因骨质本身的病变(如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

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这种骨折需要双重治疗,骨折需要治疗,引起骨折的疾病也需要治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