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otp课程设计

dotp课程设计

dotp课程设计
dotp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工艺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化学工程系课程指导小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

学生学号

设计题目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主要内容为年产3000吨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工艺设计。通过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和材料,绘制出工艺流程图、反应釜、车间布置图等相关图纸,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综合利用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并进行经济核算。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不得少于5篇,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独立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后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工艺设计合理,将研

究、开发的技术及过程开发的成果与过程建设、经济核算衔接起来;绘制出必要的设计图纸。

3. 综合应用化学工程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完成课程设计的撰写。

三、文献查询方向及范围

1.利用学校的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查询卟啉在流动注射化学中的应用等中英文文献与硕博论文。

2.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永泰.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的合成工艺及应用[M]. 塑料制造, 2008年4月刊.

[2] 沈晓洁. 由聚酯废料合成DOTP[J].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1998年6月第2期18卷

[3] 汪多仁. DOTP的非酸催化合成与应用[J].塑料助剂, 1998年第3期.

[4] 王良、陶红侠,富氧化合物SnO2-ZnO催化废聚醋合成DOPT的研究[M].吉林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5月第6期

[5] Kiyoko Takamura, Takatoshi Matsumoto. Characterization of a titanium(IV)-porphyrin

complex a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reagen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pproach and a critical review[J]. Anal Bioanal Chem,

2008, 391: 951-961.

目录

1 前言 (1)

1.1性质及用途 (1)

1.2 产品特性 (1)

1.3 DOTP对苯二甲酸现状 (2)

1.4 产品工艺介绍 (2)

1.4.1直接酯交换 (2)

1.4.2直接酯化 (3)

1.4.3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 (4)

2 工艺设计 (6)

2.1 工艺路线设计 (6)

2.2 生产工艺 (6)

2.2.1 工艺流程图 (6)

2.2.2 生产操作 (6)

3 可行性分析 (10)

3.1工艺可行性分析 (10)

3.2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 ...... .... . (14)

1 前言

1.1 性质及用途

增塑剂是加入高聚物( 如橡胶、塑料、涂料等) 中使加工成型时增加其可塑性能和流动性能并使成品具有柔韧性。DOTP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增塑剂,由于结构上的不同,DOTP 除塑化性能略低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外,其它物理机械性能均优于DOP,因此DOTP 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目前,DOTP 主要用于耐温70℃电缆料,也可用做普通增塑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DOTP 首先由美国研制成功并在1976 年正式进入工业应用领域。我国的研制工作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开始时主要以酯交换合成工艺为主,由于电缆料耐温标准由65℃级变为70℃级国际标准的改变,以及我国高碳醇( 碳9 碳10 醇) 的生产基本处于空白,因此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研制成功既解决了耐温70℃级电缆料的生产用增塑剂问题,原材料又可立足国内,这样DOTP 的应用迅速推开。从1985年开始国内着手于直接酯化工艺研究,1990 年后实现工业化生产直接酯化原材料来源广,成本也比较低,产品质量可靠,因此很有发展前途[1]。

1.2 产品特性

1.DOTP 电、热性能好,在PVC塑料电用线护套中可替代DOP,也可用于人造革膜的生产。此外,具有优良的相容性,也可用于丙烯腈衍生物,聚乙烯醇缩丁醛、丁腈橡胶、硝酸纤维素等的增塑。并起着提高制品硬度和变形性的作用,在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制品中可用作软化剂。特别用在电缆料上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和低挥发性,广泛用于要求耐热、高绝缘的各种制品,是生产耐温70℃电缆料及其它要求耐挥发PVC制品的理想增塑剂。

2.DOTP用于轿车内的PVC制品,能解决玻璃车窗起雾问题。DOTP还用于高级家具和室内装饰的油漆、涂料及精密仪器的优质润滑剂或润滑添加剂,硝基清漆助剂,纸张软化剂,聚酯酰胺双向拉伸薄膜,膜塑工艺品,血浆储存袋等。

3.由于DOTP的线型分子结构和DOS、DOA相似,其耐寒性也较好。

4.DOTP的体积电阻率较DOP高10-20倍,而且乃迁移性优异。

5.由于DOTP不含邻苯二甲酸盐,不在欧盟及其他国家限制使用的16种含邻苯二

甲酸增塑剂范围内,因此,是一种优良的环保型增塑剂。

1.3 DOPT原料对苯二甲酸现状[3]

DOTP 的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休, 主要用于PTB树脂、纤维、薄膜、PTB瓶及生产绝缘漆、染料的中间体等。

据统计, 世界PTA总生产能力为1200万t/a, 到2000年生产能力年均增长速率

为12% , 总能力将达到2100万t/a。亚州生产能力增长迅速, 到2005年亚州所占比率将达到世界总量的70%。到2000年世界PTA将严重过剩, 从而使PTA成为低价而充裕的原料。由于PTA新装置还在陆续建成, 到2000年亚太地区过剩量将达500万t 。

1995年PTA国内产量为76万t ,进40.1万t。由于产不足需、扬子石化公司拟将45万t/a扩至60万t/a , 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将25万t/a扩至50万t/a , 天津石化公司正建25万t/a装置, 辽阳石化公司拟将23万t/a扩到35万t/a, 济南化纤总公司将建设35万t/a装置, 乌鲁木齐拟建25万t/a装置, 洛阳石化总厂将建25万t/a装置。此外,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50万t/a, 海南35万t/a, 汕头25万t/a装置都将先后开始建设。到2000年, 国内新增能力为250万t/a, 总产能可达400万t/a, 社会总需求量400万t/a。利用PTA原料易得的优势, 发展新增塑剂的生产将会恰逢其时。

1.4 产品工艺介绍

目前使用的DOTP, 一般都是以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合成的, 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产品纯度高、后处理较简单等优点, 但对苯二甲酸及其酯均为紧俏化工原料, 且价格比较贵, 从而限制了DOTP的生产和使用。

1.4.1 直接酯交换[3]

对苯二甲酸(TPA) 和辛醇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酯化而成。过程如图(1)

图(1)

即反应物在催化剂,高温、常压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直到反应物酸值降到0.2mgKOH/g 以下时酯交换反应已基本完成,然后经过后处理( 中和、脱醇等)即得成品。

反应条件

反应时间:5~8 小时;

反应温度:180~220℃;

反应压力:常压;

供热方式:油锅炉供热;

投料配比:DMT : 辛醇=1:2 -2.5( 重量比); 催化剂加量:0.1—0.2%( 全部投料 量的重量比)。 技术指标(如表1)

表 1:

1.4.2 直接酯化[3]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酯(DMT) 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废料与辛醇在催化剂 存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过程如图(2)

图(2)

即反应

物在催化剂存在下高温常压进行反应,直到反应体系酸

值降到0.2mgKOH/g 下,说明反应已完成,再经中和,脱醇一系列工序即得成品。

反应条件

反应时间:8~12 小时; 反应温度:180~230℃; 反应压力:常压;

催化剂用量:总物料量的0.1~0.2% 反应物配比:对苯二甲酸:辛醇 =1:2~2.5( 重量比)。 产品技术指标(如表2)

主要原材料消耗 苯二甲酸450kg/T ; 辛醇685kg/T 。

表2

1.4.3 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

酯交换反应为一均液相(升温DMT 即熔化),反应主要受温度、催化剂加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影响,此反应属常见类型, 不累述【1】。

直接酯化由于反应原料对苯二甲酸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高温时易升华,熔点为425℃且不溶于醇及酯化物中,反应过程中有相变化,其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也不同于一般均液相反应。对苯二甲酸酯化反应对苯二甲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进行酯化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对苯二甲酸与辛醇反应生成单酯;第二步,单酯与辛醇反应(即DOTP )。反应式如下:

反应生成的水和过量的辛醇形成共沸物,蒸出后,经冷凝醇水分离,醇回流入反应系统继续参与反应。反应初期主要是固状的对苯二甲酸与液状的辛醇生成单酯的反应,在搅拌情况下,反应混合物呈固液悬浮状态,属非均相反应。而反应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度的步骤,由于生成的单酯可溶于辛醇中呈均相反应,故非均相反应速度应与相界面的大小及相间扩散速度有关。相界消失,体系中所进行的反应,又以双酯化均相反应为主,双酯化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有关即为动力

学控制过程,因此在对苯二甲酸酯化的小试结果进行工业生产放大时,应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差异。

反应条件【3】

催化剂:在对苯二甲酸酯化过程中催化剂的加量、“选择、物理状态都会对反应产生影响。我厂选择液体催化剂B-Ti ;该催化剂属非酸性催化剂,加量为总物料量

C 8H 17OH+HOOC

COOC 8H 17

+H 2O

8H 17OOC

COOC 8H 17C 8H 17OH+HO C

C OH

O O HOOC

COOCH 17+H 2O

的0.1%~0.2%。反应温度和压力:由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温度会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另外反应温度对转化率和酯液质量也会产生影响。由于所用原料辛醇的沸点为184℃,因此加压可以做为提高反应速度的一种手段。压力增大,辛醇沸点升高,整个体系温度也升高,进而可提高反应速度。

醇酸投料配比:辛醇过量会使反应速度加快,也利于辛醇从体系中抽出。另外,辛醇如果过量太多会增加回收辛醇的量,使辛醇消耗提高,影响粗酯液的后处理。一般采用的比例为,酸: 醇=1:2—2.5。直接酯化法有其广阔的发展前途,国内众多厂家使用效果良好。

2 工艺设计

2.1 工艺路线设计[3]

2.2 生产工艺

2.2.1 工艺流程图【5】

2.2.2 .生产操作:

1.酯化工序:本工艺系间歇法生产,反应在有夹套蒸汽和内装盘管蒸汽双层加热

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搅拌下进行酯化反应的。 投料如表(3)

表(3)

实际投料量 试产时投料量 最高投料量 投回收醇的投料量

对苯二甲酸 550kg-650kg 700kg 650kg 辛醇 825kg-975kg 1050kg 650kg 硫酸 4kg-4.5kg 5.3kg 5.3kg 活性炭 4kg 4kg

5kg 5kg

回收醇

410kg (按80%折算)

C 8H 17OH+HOOC

COOC 8H 17

+H 2O

8H 17OOC

COOC 8H 17C 8H 17OH+HO C

C OH

O O

HOOC

COOCH 17+H 2O

活性炭

操作方法:(1)投料前先检查酯化系统所有管道的阀门是否关好完善,并记录其完好程度(2)所有原料辅料,凭化验单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按投料比备料,经班长或第二者核对无误后方可投料,空的包装容器一定要抖净。(3)辛醇放入1/3 后再投对苯二甲酸,并一并投入,投完后略加搅拌,在刚停搅拌釜内还带有波浪时趁此将事先准备好的硫酸及辛醇混合好的活性炭一一倒入投料釜,全部投完后密封釜盖加热进行搅拌,待液温达60℃时开启冷凝器冷却水。切记勿忘打开受水罐放空阀门。(4)待液温达70℃并控制气压使其缓缓加热防止冲料带走辛醇以达到正常回流,进入正常操作阶段。(5)回流初期观察U形管视镜入塔流量及排水视镜水的分层排水大小情况并及时将水排至低沸罐内,这时液温也应逐步上升,气压由小逐步加大,不得猛开以防冲料。(6)正常回流后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并勤开搅拌以防结底,勤排废气,反应两小时后液温应在130℃左右,2.5小时取样测酸,以后每半小时测酸一次(在测酸前10分钟开启搅拌,取样后即停)。(7)酯化酸值降至2mgKOH/g以下,无排水现象,如酸值下降慢,甚至不下降,可视为反应终止,关闭加热阀,排除余气,进冷却水冷锅,液温降至100℃以后在搅拌下拉入中和釜,直至酯化物料真正完全拉完,关冷却水。做出详细酯化记录一并交中和工序,方为完成酯化工作,准备进行下一釜投料。

酯化操作条件:(1)蒸汽压力:夹套、盘管均为6kg/cm2(2)酯化终点液温:140℃左右(3)酯化总时间:4.5-5小时4)控制要点:酸值低于2.0mgKOH/g以下,闪点大于160℃,色泽25APH左右。

2.中和工序:中和的目的主要是将未反应完的对苯二甲酸所生成的苯甲酸和催化剂硫酸除去而能得到合格的粗酯。

操作要点:(1)中和温度:a.中和釜内粗酯温度70-80度(冬季可达85℃左右)b.碱液温度50-60℃(2)碱液浓度5%左右:根据酯化投料总量与结束时酸值确定加碱量和加水量,结束酸值高加碱就需要多,碱多加水也得多,方能配成碱浓度5%左右。(3)加碱搅拌时间40分钟,时间长易水解皂化,时间短中和效果差。(4)静置时间一小时,否则分层效果不好(静置维持65℃)。

中和控制重点:(1)中和酸度的终点:0.03mgKOH/g-0.05mgKOH/g以下(2)中和后酯层中的碱水必须分净。

3.脱醇工序:由于酯化是采取醇过量反应,所以不应该将这部分过量的醇代入成品,影响质量,因此按共沸点的原理以冲醇的办法把过量的醇拿出来,以便保证产品质量。

操作条件:(1).真空度:700mmHg以上。(2).夹套蒸汽压力:4-6Kg/cm2 。(3).液相温度:135℃左右,最高不超140℃,最好在137℃。(4).脱醇时间:2小时左右,其中冲直接蒸汽0.5小时左右。

控制要点:(1).粗酯酸值:0.1mgKOH/g以下。(2).粗酯闪点:160℃以上。(3). 粗酯色泽:25APHA以下(回收醇投料可高一点)。

操作方法:(1).脱醇釜进料前先检查本岗位所有管道阀门的关闸情况,打开冷凝器的冷却水后再开。真空泵将中和合格的粗酯拉人脱醇釜。(2).料进完后即开蒸汽加热阀,并开启搅拌抽入事先计算好的活性炭。(3).加热至液温120℃而气相停止不升,脱醇视镜内流量小,可开启直接蒸汽进行冲醇,冲醇前先将视镜内余水排净,要小心冲汽不得一次开大,要经常观察流量,保持稳定,不得冲的过大将酯带出,液温不得超过137℃,真空度保持在680mmHg,并应逐渐上升,冲20分钟后应时刻注意观察视镜醇层增减情况,直至多次观察无醇层增加方可结束冲醇,关闭冲醇阀,再加热5分钟后气相温度下降液温不超过140℃,加热阀,打开排气阀并进冷却水冷锅,取样测酸值与闪点。(4).每批脱醇时间应在2.5小时左右,结束酸值小于

0.1mgKOH/g,闪点大于160℃(5).冷锅时应进行搅拌,冷却液温80-90℃,进行压滤。

4.压滤工序

压滤是整个生产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前几道工序劳动结晶的结果,所以本工序特别重要,必须认真操作不得马虎,一二级品分级存放不可混装。

操作条件:压滤温度80-90℃,不超过90℃,压滤压力3Kg/cm2以下。

操作方法:(1)压滤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滤机必须完好,滤纸滤布应装好、装正、孔眼不偏不斜,压滤机丝杆顶紧、不松不漏。(2)滤前对压滤粗酯先进行压滤循环,直至玻璃视镜内物料呈澄明,无活性炭、杂物、没有乳白浑浊现象,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3)成品压入的桶或罐内外均应确保清洁,计重量应准确无误达1000±1范围内,批号、班组、标记清楚,便于备查。(4)使用成品罐时先检查所有管道阀门,并调整好进入阀门,再把澄明合格的成品经过缓存罐后待化验分析合格后再进入成品大罐内以防整个成品大罐内的成品不合格造成大损失。

5.废水中回收辛醇工序:

回收原理:辛醇在水中溶解度为8%左右,在废碱液中占4%左右,利用辛醇与水能形成共沸点93℃,在共沸物组成辛醇占57.5%,水占42.5%下,所以将废水加热不断维持共沸状态,使辛醇水蒸气经冷凝后分层,上层辛醇不断分离出系统外,而下层水不断回流塔内继续蒸馏直到无辛醇馏出为止。

操作方法:将每釜反应水和脱醇水(废碱水另回收)合并放入回收釜内(一次吸入不超800Kg)开蒸汽加热,先让回流半小时,使馏出醇达到清晰澄明,醇香无臭时待气相温度稳定在93℃(即辛醇水共沸点)开始收集回收辛醇层于储罐内,而水层仍回入塔内,直到气相温度升到98-100℃,同时辛醇层不再分出为止,即停止加热。冷锅排放釜内废水时,要注意搜集留在水中残余少量的二丁酯,真正废水排到阴沟里。

操作要点:蒸汽压力:3-4Kg/cm2。收集馏出辛醇时的气相温度:93-98℃。回收

总时间:每釜2-3小时。回收辛醇的硫酸实验:200APHA以下。低沸点(气相92℃以前)含大量深色物质应该切割干净。

6.中间层的回收处理:

酯中和后凡在分水时发现有酯水相混而难以分层的称中间层,中间层含有水,单酯钠盐和酯,不得直接排入沟内,应予以单独收集,定期集中处理:处理前将中间层吸入中和釜内,静置过夜,分去下层水液,取样测定酸值是否达到0.05mgKOH/g以下,如酸值偏高应予加纯碱,盐混合液中和之,并按中和操作要求予以操作处理,分去水层后进行脱醇、压滤,即酯成品。

真空缓冲罐内回收物,应集中存放做单独回收处理备用。

7.活性炭中残留酯的回收:

从板框压滤机框板内换出的炭渣中仍含有较高的酯,如不加以回收将增大酯的损耗,使原料单耗增高,因此将含酯炭渣投入不锈钢离心机内的滤布内(一次投入炭渣不超过20kg)进行离心甩干、回收,每次操作约2小时左右,回收所得残酯交中和岗位处理。

3可行性分析

3.1工艺可行性分析

原材料来源较广, 较易制的, 价格便宜, 设备较少, 操作简单方便, 收率在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产品质量好, 对环境影响较低.[2]

3.2经济可行性分析

以年产3000吨为例进行投入及成本估算、经济可行性分析,如下:

表(4)

原料及生产成本估算

序号项目单耗(t/t)单价(元/吨)单位成本(元/吨)

1 辛醇 1.0 4390 4390

2 对苯二甲酸0.5 15000 7500

3 蒸汽8.0 150 1200

4 催化剂0.004 80000 320

5 电KW.H 800 0.45 360

6 水10 2 20

7 循环水300 0.5 150

8 工资福利320

9 折旧920

10 维修450

11 财务费用650

12 管理费200

13 销售费500

15 合计19510

表(5)

项目投资额(万元)

设备100

工艺管线及安装20

技术服务费8

电器仪表24

土建防腐保温18

公用工程及其他15

流动资金30

该项目总投资315

项目总投资315万元,DOTP市场售价35000元/吨,则年利润为:

0.5×(35000/1.17-19510)=86(万元)

税后净利润:

86×0.67=50.62(万元)

按净利润计算投资回收期为:

315÷50.62≈6.32(年)

按总利润计算投资回收期:

315÷86≈3.46(年)

结论

(1)用95%辛醇醇既作反应物又作溶剂, 利用醇-水共沸原理, 取消了常用的共沸脱水

剂苯等, 多余的醇可重复使用, 减少了污染,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2)硫酸等进行催化酯化,其来源广泛, 性质稳定, 不溶于反应体系, 反应后处理简便,

是一种有前途的酯化反应催化剂.

(3)该工艺简单, 收率高, 便于工业化, 具有显著的实用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永泰.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的合成工艺及应用[M]. 塑料制造, 2008年4月刊.

[2] 沈晓洁. 由聚酯废料合成DOTP[J].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1998年6月第2期18卷

[3] 汪多仁. DOTP的非酸催化合成与应用[J].塑料助剂, 1998年第3期.

[4] 王良、陶红侠,富氧化合物SnO2-ZnO催化废聚醋合成DOPT 的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年5月第6期

[5] Kiyoko Takamura, Takatoshi Matsumoto. Characterization of a titanium(IV)-porphyrin complex a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reagen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pproach and a critical review[J]. Anal Bioanal Chem, 2008, 391: 951-961.

济南大学课程设计

附录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我是《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主讲人,下面对《摄影摄像技术》进行说课。本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课程评价、课程特色与创新6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程定位 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艺术欣赏与设计能力,图形、图像、动画、影视节目制作的处理与创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动画设计软件,具有多媒体开发、创作及网络应用和网页设计的能力;能在相关行业领域从事动画制作、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就业岗位: 1、在动画制片公司、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从事动画原画设计、构图设计、动画制作等工作; 2、在电视台从事摄像、编辑等工作; 3、在出版社从事插图、卡通连环画的创作等。 3、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1、原画创作技法、 2、动画运动规律、 3、二维动画制作实训、 4、三维动画制作实训、 5、定格动画制作实训、 6、影视动画剧本创作、 7、摄影与摄像技术、 8、影视编辑、 9、影视广告制作实训、10、计算机辅助设计(一)、11、计算机辅助设计(二) 4、本课程的性质 (1)《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通过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来进行数码照片的拍摄与创作及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创作。本课程以广告、影楼和影视传媒行业图片拍摄、影视宣传片拍摄等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参照岗位工作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模拟岗位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工作过程。 (2)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公司项目模拟和同学们自创项目实战的方式,围绕广告和影视传媒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和岗位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专业要求与行业要求一致、训练要求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 (3)《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依据摄影师、摄像师师等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无锡五角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借鉴或使用他们的真实项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

毕业课程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3) 第2章设计总体方案 (4) 2.1设计要求 (4) 2.2 设计思路 (4) 2.3 设计方案 (4)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5) 3.1 A/D转换模块 (5) 3.1.1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原理 (5) 3.1.2 ADC0808 主要特性 (6) 3.1.3ADC0808的外部引脚特征 (6) 3.1.4 ADC0808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流程 (7) 3.2 单片机系统 (9) 3.2.1 AT89C51性能 (9) 3.2.2 AT89C51各引脚功能 (9) 3.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10) 3.3.1 复位电路设计 (10) 3.3.2 时钟电路设计 (11) 3.4 LED显示系统设计 (12) 3.4.1 LED基本结构 (12) 3.4.2 LED显示器的选择 (13) 3.4.3 LED译码方式 (14) 3.4.4 LED显示器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14) 3.5 总体电路设计 (15) 第4章程序设计 (17) 4.1 程序设计总方案 (17) 4.2 系统子程序设计 (17)

4.2.1 初始化程序 (17) 4.2.2 A/D转换子程序 (17) 4.2.3 显示子程序 (17) 4.2.4程序代码 (17) 第5章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第1章绪论 什么是数字电压表?数字电压表就是采用数字化技术,把需要测量的直流电压转换成数字形式,并显示出来。通过单片机技术,设计出来的数字电压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通过网上资料显示,目前由各种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工测量,工业自动化仪表等各个领域。 在电量的测量中,电压、电流和频率是最基本的三个被测量,其中电压量的测量最为经常。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经常需要测量高精度的电压,所以数字电压表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数字电压表简称DVM,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的仪表。由于数字式仪器具有读数准确方便、精度高、误差小、测量速度快等特而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数字电压表的内部核心部件是A/D转换器,转换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电压表的准确度,因而,以后数字电压表的发展就着眼在高精度和低成本这两个方面。 本文是以简易数字直流电压表的设计为研究内容,本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转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显示模块。其中,A/D转换采用ADC0808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转换,控制核心AT89C51再对转换的结果进行运算处理,最后驱动输出装置LED显示数字电压信号。

智能计算导论课程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智能计算导论课程实验报告SAR图像变化检测

SAR图像变化检测 1 引言 遥感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不同时期同一区域的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根 据图像之间的差异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地物或目标的变化信息。现代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变化检测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遥感数据成为变化检测的主要数据源。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二,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三,采用侧视方式成像,覆盖面积大。正是这些优点,使得SAR 图像日益成为变化 检测的重要数据源。 SAR 变化检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广泛。目前,全球坏境变化加剧,城市急速发展,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及时掌握相关动态信息,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支持,而SAR 的种种优点为快速响应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应急保障。 2 定义 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图像,检测出该地区的地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信息 SAR图像的变化检测是指利用多时相获取的同一地表区域的SAR图像来确定和分析地表变化,能提供地物的空间展布及其变化的定性与定量信息 3 常用方法

本报告所用算法流程图 4 实验结果

5 程序 %initial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Ia=imread('2002.5.bmp');%read image Ib=imread('2005.4.bmp'); Iag=Ia(:,:,1);%rgb2gray Ibg=Ib(:,:,1); %midfilt Iam=medfilt2(Iag); Ibm=medfilt2(Ibg); %find difference ia_double = double(Iam)+1; %uint8todouble ia1 = ia_double/255; %unit ib_double = double(Ibm)+1; ib1 = ib_double/255; di_image=di(ia1,ib1); %构造模糊差异 di_image1=uint8(di_image.*256); di_image1=double(di_image1); %FCM bilateral_di_image=bilateral(di_image1,36,6); %双边滤波 bilateral_di_image1=uint8(bilateral_di_image); bilateral_di_image=double(bilateral_di_image1); fcm_image=fcm(bilateral_di_image); %聚类 [T]=mis(Re,fcm_image,N,L); k=T; disp(sprintf('12óD%d??????£??ó2??????a%d',N*L,k)); p=k/(N*L)*100 disp(sprintf('?ó2??ê?a%2.4f',p)) %display figure(1); subplot(2,3,1),imshow(Ia); title('原图a'); subplot(2,3,2),imshow(Iam); title('图a中值滤波图'); subplot(2,3,3),imshow(Ib); title('原图b'); subplot(2,3,4),imshow(Ibm); title('图b中值滤波图'); subplot(2,3,5),imshow(di_image); title('模糊差异图'); subplot(2,3,6),imshow(bilateral_di_image1); title('双边滤波图'); figure(2); imshow(fcm_image); title('聚类图'); function [img1] = bilateral(img,winsize,sigma) winsize = round( (winsize-1)/2 )*2 + 1;

摄影作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专题摄影职业装与色彩作品 设计制作说明书 设计制作人:胡雯 班级 15媒体2 学号 2015145216 2016.9

一、本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摄影的具像特征和象征性特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摄影曝光、感光度、镜头景深、光圈快门等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使学生全面掌握以数码照相机为主要器材手段进行摄影创作的流程和方法。尝试创作一组具有个性视角、和独特技术方法的“专题摄影作品”,并自我点评,作出恰当“命名”和“寓意说明”以备推荐到“相应级别摄影赛事”上参展。 通过本设计主要完成的任务: 使学生在课内20学时+课外20学时内(一周时间)完成一组具有个性视角、和独特技术方法的“摄影作品至少6幅”,并自我点评和作出恰当的“命名”和“寓意说明”,以备推荐参展。 二、完成本设计的“创意”准备和技术准备 (一)、选题说明和“创意”简介 1.选题说明 我的选题是“职业装与色彩”,例如我们看到橘色不难想到环卫工人,看到绿色不难想到军人,看到蓝色不难想到警察……所以我想以有代表色的职业装的为出发点,来表现不同职业的劳动人民的工作状态,以表达对劳动者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2.“创意”简介 偶然在微博上看见了一段记录清朝长安街头的黑白影像,对比如今的生活,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的职业划分更加的明确并且管理的更加规范,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职业装的出现便能够说明这点,所以我选取了几种大众已经非常熟悉且有代表性的制服作为代表,来表现劳动者的工作状态。 3.附:选题创意策划分析报告表(最下) (二)、拍摄技术准备和计划 1.创作“摄影作品”的技术手段简述 1)摄影镜头的光学特性和景深原理的应用 景深是指镜头所能对应拍摄到的景物的清晰范围。景深原理可以从下图中得到分析。 影响景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光圈和焦距。 (1)光圈口径愈大,在感光片上的弥散圆愈大,所以得到的景深越小。

毕业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摘要部分说明: “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摘要”;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为0行,段后1行。 设计摘要是设计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单位制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殊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文中不允许出现插图,重要的表格可以写入。 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篇幅以一页为限,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黑体,小四。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

1 正文格式说明 (1) 1.1 设计格式基本要求 (2) 1.2 设计页眉页脚的编排 (2) 1.3 设计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3)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3)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5) 2.1 图的格式说明 (5) 2.1.1 图的格式示例 (5) 2.1.2 图的格式描述 (5) 2.2 表的格式说明 (6) 2.2.1 表的格式示例 (6) 2.2.2 表的格式描述 (7)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7)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7)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8)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8)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8)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8)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8)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9)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9) 2.5.1 使用方法 (9)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9) 2.6 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11) 2.6.1 名词术语 (11) 2.6.2 数字 (11) 2.6.3 外文字母 (12) 2.6.4 量和单位 (12) 2.6.5 标点符号 (12) 3 打印说明 (13)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报告-罗马尼亚度假问题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报告-罗马尼亚度假 问题 1

2

3 2020年5月29日 课 程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报告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赵曼 11月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背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能够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一般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 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 - 1 - 2020年5月29日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doc资料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五子棋> 技术报告 简介 本课程设计是基于alpha-beta剪枝算法的五子棋的博弈游戏,具有悔棋,可选择禁手,支持人机对战,人人对战等功能。整个设计基于Java语言开发,界面美观大方。 alpha-beta剪枝技术的基本思想或算法是,边生成博弈树边计算评估各节点的倒推值,并且根据评估出的倒推值范围,及时停止扩展那些已无必要再扩展的子节点,即相当于剪去了博弈树上的一些分枝,从而节约了机器开销,提高了搜索效率。具体的剪枝方法如下: (1) 对于一个与节点MIN,若能估计出其倒推值的上确界β,并且这个β值不大于 MIN的父节点(一定是或节点)的估计倒推值的下确界α,即α≥β,则就不必再扩展该 MIN节点的其余子节点了(因为这些节点的估值对MIN父节点的倒推值已无任何影响了)。这一过程称为α剪枝。 (2) 对于一个或节点MAX,若能估计出其倒推值的下确界α,并且这个α值不小于 MAX的父节点(一定是与节点)的估计倒推值的上确界β,即α≥β,则就不必再扩展该MAX节点的其余子节点了(因为这些节点的估值对MAX父节点的倒推值已无任何影响了)。这一过程称为β剪枝。 1、数据结构定义 本文定义15*15的五子棋棋盘,实现算法,在算法中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int isChessOn[][]描述当前棋盘,0表示黑子,1表示白字,2表示无子;int pre[][]记录棋点的x,y坐标。 由于本课程设计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在Java中只能用类表示并实现所定义的数据结构。所以下面将用类来描述相应的数据结构及算法:public class ChessPanel{ private ImageIcon map; //棋盘背景位图 private ImageIcon blackchess; //黑子位图 private ImageIcon whitechess; //白子位图 public int isChessOn [][]; //棋局 protected boolean win = false; // 是否已经分出胜负 protected int win_bw; // 胜利棋色 protected int deep = 3, weight = 7; // 搜索的深度以及广度 public int drawn_num = 110; // 和棋步数 int chess_num = 0; // 总落子数目 public int[][] pre = new int[drawn_num + 1][2]; // 记录下棋点的x,y坐标最多 (drawn_num + 1) 个 public int sbw = 0; //玩家棋色黑色0,白色1 public int bw = 0; // 当前应该下的棋色 0:黑色(默认), 1:白色 protected int x_max = 15, x_min = 0; // 边界值,用于速度优化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HUNAN UNIVERSITY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 统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2017年5月30 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的研究进展 (2) 2.1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2) 2.2 几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比较 (3) 第3章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模糊控制器 (7) 3.1 模糊化 (7) 3.2 模糊控制规则库的建立 (7) 3.3 解模糊 (7) 第4章 MPPT模糊控制器设计 (8) 4.1选择观测量和控制量 (8) 4.2 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模糊化 (8) 4.3 制定模糊规则 (9) 4.4 求解模糊关系 (9) 4.5进行模糊决策 (10) 4.6 控制量的反模糊化 (10) 第5章模糊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 (11) 附录 (15)

第1章绪论 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双重要求下,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着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成为可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将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目前,转换效率低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成为阻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广泛应用的一个重点问题。智能控制是这门新兴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传统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智能控制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而模糊控制是目前在控制领域中所采用的三种智能控制方法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种方法。在光伏系统MPPT控制中,由于外界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特性,则使用模糊逻辑的MPPT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有望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随着近年智能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模糊控制技术也日趋成熟,被人们广泛接受。模糊控制的优点很多,例如:模糊控制器设计简单,不需要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模糊规则用自然语言表述,易于被操作人员接受;模糊控制规则可以转换成数学函数,易与其他物理规律结合,便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模糊控制抗干扰能力强,且响应快,对复杂的被控对象能有效控制,鲁棒性和适应性都易达到要求。模糊控制以其适应面广泛和易于普及等特点,成为智能控制领域最重要,最活跃和最实用的分支之一。目前,模糊控制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经济系统、人文系统以及医学系统中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实际控制问题。本文正是基于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处理复杂,外界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中,跟踪系统最大功率工作点,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本文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为研究对象,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从光伏阵列的原理和特性、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设计、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原理和模糊控制理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本设计报告比较多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实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根据其不同的优缺点,然后选用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通过对模糊论域、隶属度函数计算,制定处模糊规则,设计出模糊控制器。最后建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摄影及后期处理课程目标

摄影及后期处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摄影及后期处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 、前言 课程性质 摄影及后期处理是我系广告平面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摄影造型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摄影基本技能,掌握数码照片的后期加工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学生专业和摄影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注重吸纳当今世界摄影发展的新技术和新闻摄影的新理念,培养学生敏锐捕捉典型新闻瞬间的新思维。 .运用独特的先进课件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学习摄影最新技术; .引领学生灵活运用摄影新理念,开展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锻炼,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和协作性学习; .构建培养新思维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实现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设计理念新 ()突破常规教学顺序,采取数码摄影先行。这不是简单的教学顺序的调整,而是从数码切入,学生可以直观快捷的看到拍摄效果,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码摄影先行也与职业岗位、与摄影技术对接起来。 ()突出创新思维在摄影中的运用。传统摄影教学涉及思维活动的内容是分散的,我们这门课程设计把思维活动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强调了创新思维在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 ()突出灵活运用摄影技术技巧为表现主题服务,强调对学生摄影综合创新能力的培

养。 .教学方法新 针对教学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认知规律和“认识——实践——认识——创新”的实践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赏析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的学习方法,以及校内实训、校外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践锻炼等途径,解决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分离,基础与专业分离的问题,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较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项目教学中,成立项目小组,由专任教师、企业设计师和学生组成,参与或承接企业实际项目,课程大量采用现场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数码摄影的知识,掌握职业能力,体现企业文化,养成职业素养。 (二)、实践环境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数字时代的数码摄影、图片处理、新闻图片传送等新技术,探究摄影中数码相机的独特优势,适应摄影时效性的需要。 建立先进的数码摄影实训室、数码图片处理实训室等摄影实训室。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与校外企业合作,建构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学院校园网,建立了《摄影基础》课程网页,营造网络课程教学的环境,实现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网上自测,师生互动。利用网上教学手段,开设网络课堂,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 注重第二课堂的创建。第二课堂是课内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是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一个渠道。开辟大学生摄影协会为第二课堂,以促进学院摄影技术的普及和交流为宗旨,走学习实践和服务相结合的路子,组织社团活动以及各项摄影技能训练比赛活动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把摄影的思维活动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通过举办摄影比赛,邀请摄影名师名家开展各类专题讲座,选择国内外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赏析等多种形式,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研究摄影思维活动规律,“破”摄影的思维定势,“立”摄影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摄影价值判断能力和灵活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手段表现摄影主题的能力,实现摄影的综合创新。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及应用 设计题目:基于智能搜索的进路选排设计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班级:信号一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胡可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3 年12 月1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信号姓名代荣龙学号20108065 开题日期:2013 年09 月23 日完成日期:2013 年12 月13 日题目基于智能搜索的进路选排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进一步理解智能搜索算法与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培养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要求每位同学能够根据对人工智能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机联锁的进路选排过程的知识,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独立完成该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 1)自选信号布置图,建立站场型静态数据库,并绘制其模块链接图; 2)自选智能搜索算法,编写动态进路搜索选排程序; 3)用所编搜索程序对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进路选排,并举例说明其过程。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一、设计题目 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进一步理解智能搜索算法与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培养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可实现的功能: 能设置道岔、轨道、信号机以及道岔、轨道、信号机的状态; 满足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演练; 站场状态的直观形象显示; 办理列车作业; 取消进路功能; 完备的进路选排、开放保持及解锁功能 仿真分析: 对计算机联锁人机界面的分析可知,人机界面是类似于6502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所以设计时参考6502的控制台进行设计。 为让操作员很快适应该系统,该系统延续了一些传统的操作方法: 选排进路任采用双按钮形式; 进路排好采用白色表示; 进路占用弹出对话框(线路占用、已办理同方向进路、已办理反方向发车); 进路解锁弹出对话框(进路已解锁); 道岔的状态(定位绿灯显示、反位黄灯显示); 信号机的状态(平时红灯、开放时绿灯); 调车信号机的状态(平时蓝色、开放时白色) 列车按钮绿色(设于线路中间); 调车按钮白色(设于线路一侧); 进路的取消任然用双按钮(始端按钮和终端按钮); 取消进路时点击总取消按钮后对应的上行或者下行总取消按钮表示灯亮红灯; 线路状态(平时为黑色、占用为白色); 当进路排好后改进路上的同方向的调车信号显示白灯; 该系统的进路搜索程序采用类似于进路表的形式,将始端按钮和终端按钮按下后,改程序自动检查敌对信号是否开放(若开放则提示“已建立反方向发车”)、沿途的列车信号机是否有开放(若开放则提示“已办理同方向进路”或“已办理反方向进路”)、复式交分道岔的一组道岔是否已占用(若占用则提示“线路已占用”)、股道是否空闲(若不空闲则提示“线路已占用”),进路建立之后将显示对应信号机的状态和道岔的状态。该操作界面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编写,能够很直观的反映调度员所需信息,同时采用人性化理念,用弹出式对话框来提示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禁止信息来提醒调度员。 设计过程: (一)绘制站场图和站场型数据模块链接图

智能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 (2) 1 意义与要求 (2) 1.1 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2 设计总体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2 总体设计方框图 2.3 完整原理图 (4) 2.4 PCB制图 (5) 3设计原理分析 (6) 3.1 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7) 3.2 声光报警控制电路 (7) 3.3 排气电路工作原理 (8) 3.4 整体工作原理说明 (9) 4 所用芯片及其他器件说明 (10) 4.1 IC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图 (11) 5 附表一: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电路所用元件 (12) 6.设计体会和小结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1 意义与要求 1.1.1 意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煤气或者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检测出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并将其排除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本人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联系实际,设计出一套有毒气体的检测电路,可以在有毒气体超标时及时抽排出有害气体,使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一个保障。 1.2 设计要求 当检测到有毒气体意外排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的光报警提示。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行启动抽排系统,排出有毒气体,更换空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2 设计总体方案 2.1 设计思路 利用QM—N5气敏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根据其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气敏控制自动排气电路。电路由气体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报警电路、和气体排放电路构成。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QM—N5检测到有毒气体,元件两极电阻变的很小,继电器开关闭合,使得555芯片组成的多谐电路产生方波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间歇发光;同时LC179工作,驱使蜂鸣器间断发出声音;此时排气系统会开始抽排有毒气体。当气体被排出,浓度低于气敏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时,电路回复到自动检测状态。

《摄影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作业 2010年10月30日止 目的: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前端分析、内容设计、活动设计和支持服务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任务描述:学习完第二章内容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门课程(可以结合自己所担任的教学工作选择),进行学习者分析、学习情境分析。选择该课程的某一节进行内容分析、目标分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支持服务设计及评价设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课程网络课程设计方案——以***节为例》,字数不少于2000字。 本次任务满分为100分

《摄影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宝坻电大09春教育技术学专业(本) 组长: 组员: 一、前端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差距(学习需要) 1.分析方法:(1).确定学习期望;(2).确定目前学习状况;(3).分析原因,确定问题性质;(4).可行性分析 教学内容经常变化的课程;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主要目标的课程;学生多样化、差异大的课程 (二)学习情境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网络学习特征:对网络学习的态度与认识;网络学习准备;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或者计划性和策略性;学习风格;社会性需求 分析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测验或者考试;观察 (四)学习任务分析: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目标的分析 二、要素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 1.定义: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2.原则:学习准备;学习动机;目标范例;内容组织;适当指导;积极反应;重复练习;知道结果;个别差异 (二)学习内容设计 1.内容分类:主干;补修;扩展;生成性 2.媒体特点: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 3.媒体选择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教学条件;媒体类型 (三)学习活动设计 1.确定活动目标 2.设计活动任务: (1)任务情境的设计 问题设计 第一阶段: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能力,并列出相关问题第二阶段:通过一系列准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修改 第三阶段:确定问题解决的成果及完成标准 情境设计 将设计好的问题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联系 营造一种真实生动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氛围 (2)建议学习过程 (3)设计任务成果 3.确定活动过程和方式:常见的有:讲授;答疑;作业;测评;讨论;阅读;协作学习;案例分析;反思;虚拟实验等 4.选择活动工具 (1)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概念图(MindManager、FreeMind等) (2)讨论交流工具:包括论坛、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

压片成形机毕业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 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成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总功能要求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或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 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和药剂(片)等。 (2)工作原理 1、压片成型机工艺动作分解: ⑴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2.2a)

⑵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22b )⑶ 上和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2.2c),并保持一段时间。 ⑷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2.2d )。 ⑸料筛推出片坯(图1.2.2a )。 1、冲头压力100 000N 150 000N 2、生产率15 片/min 20 片/min 3、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0.08 0.10 4、电机转速970r/mi n 1450r/min (1 )设计要求 ⑴ 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⑵ 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 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⑶ 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 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⑷ 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⑸ 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如 果是采用连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该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 飞轮转动惯量。 ⑹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⑺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计算机演示验证和凸轮的数控加工等。 (2)上冲头和下冲头与料筛的设计要求 ⑴ 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与动铅垂上下),下移至重点后有短时间的间歇,起保压 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因为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 行程为90~100mm因为冲头压力比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图 1.3.2a )。 ⑵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形片坯顶到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滑块问题求解系统 一、设计任务 用智能搜索算法中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这两类基本方法设计八数码问题的求解系统。所谓八数码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游戏:将分别标有数字1,2,3,…,8 的八块正方形数码牌任意地放在一块3×3 的数码盘上.放牌时要求不能重叠.于是,在3×3 的数码盘上出现了一个空格. 现在要求按照每次只能将与空格相邻的数码牌与空格交换的原则,将任意摆放的数码盘逐步摆成某种特殊的排列.如下图表示了一个具体的八数码问题求解. 二、设计环境及使用说明 设计环境主要采用VC++开发环境。 三、系统已实现的功能 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和两种A*搜索算法实现八数码问题的求解系统。 四、算法思想及分析 1、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算法思想: 这是一种盲目搜索算法。算法主要思想是从初始结点开始依次沿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扩展结点,并逐一检查这些后继结点是否为目标结点,若不等于目标结点则把该后继结点插入到数组末尾。然后取数组中未扩展的第一个结点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得到目标结点为止或在限定步数以内未得到解。 数据结构: 算法当中的结点用结构体实现, typedef struct{ int num[9]; //八个数码用一个一维数组来存储。 char expension; //记录是否可以扩展,Y代表可以扩展,N代表不可以。 char bandirect; //表示不可以执行的操作,'L'代表不能左移,'R'代表不能右 移,'U'代表不能上移,'D'代表不能下移,'C'代表可以任 意移动。 int father; //记录父节点的下标。 }Node; 扩展的结点存储在数组里: Node node[MAXSIZE]; //将搜索过的状态存储于该数组中。 算法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如何去表达八个数码的位置和每个结点状态的表示 用一维或二维数组去表示八个数码的位置关系,每个结点包含了一个一维数组 (用来表示八个数码的位置关系),可扩展标记(用来标识一个结点是否被扩 展过,避免重复扩展),限制移动方向的标记(避免一个结点在一个方向的重 复扩展),记录父节点的指针(父节点下标)。 2)如何以最简洁的方式表达一个结点在其四个方向的扩展 设定一个数组用以存储该结点在每个方位是否可扩展。操作一个结点时先根据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8. 试设计智能仪表 实现智能数字显示仪表。要求8位数码管显示(4位显示测量值,4位显示设定值),4输入按钮(功能选择、数码管选择、数字增加、数字减少),可设定上下限报警(蜂鸣器报警)。适配Cu100热电阻,测温范围为0℃~150℃。采用位式(两位、三位,具有滞环)控制、并用晶闸管过零驱动1000W电加热器(电源电压为AC220V)。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40题目 教学说明: 如下设计题目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并在教学中安排时间,以产品设计案例教学方式讲授如何理解题目以及如何实现题目,并补充完成题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如下的智能仪表课程设计题目,都是小型智能仪表产品开发方面的题目。涉及智能仪表硬件与软件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设计智能仪表产品的课程改革目的,特选择一些小型智能仪表产品作为课设题目,满足教学需求。课程题目小,学生容易学,上手快,可以在短时间走完智能仪表设计的全过程,学会产品设计步骤。 1.设计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设计题目,经过查阅资料,给出正确设计方案,画出详细仪表原理框图(各个功能部分用方框表示,各块之间用实际信号线连接)。 在互连网上收集题目中所用到的器件资料,例如传感器(热偶分度表等)、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继电器、电源、显示器件等。 在互连网上收集相关单片机的显示、AD转换、显示、控制算法等程序。 在充分研究这些资料基础之上,给出设计方案(选择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显示、按键输入、继电器驱动、电源等,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2)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仪表详细原理图。 要求正确标记元件序号、元件数值、封装名。 (3)设计PCB图 在画PCB前应该购买元件,因为有了元件才知道封装尺寸,但也可以不购买元件,只到元件商店测量实际元件尺寸后,画封装图。 (4)熟悉单片机内部资源,学会ADC、SPI接口、定时器、中断、串口、I/O引脚等模块的编程。 (5)采用C语言开发所设计仪表的程序。 按照题目要求,确定仪表需要完成的任务(功能),然后分别编制各任务的程序。程序应该有说明,并有详细注释。 说明:若是不安装实验板或是最小系统板,就只能用Atmel公司的A VR Studio软件或是Keil软件(随意下载)仿真,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2.设计(考试)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 (1)封面内容: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考试题 题目号: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2、问题描述 (3) 3、源程序 (3) 4、运行结果 (6) 5、总结 (7)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BP网络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掌握BP网络的学习算法 2、熟悉matlab语言在智能控制中的运用,并提高学生有关智能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能力 要求:充分理解设计容,并独立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报告 问题描述 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训练样本为3对两输入单输出样本,见表7-3。是采用BP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并针对一组实际样本进行测试。用于测试的3组样本输入分别为1,0.1;0.5,0.5和 0.1,0.1。 表7-3 训练样本 说明:该BP网络可看做2-6-1结构,设权值wij,wjl的初始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学习参数η=0.5,α=0.05.取网络训练的最终指标E=10^(-20),在仿真程序中用w1,w2代表wij,wjl,用Iout代表 x'j。 源程序 %网络训练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xite=0.50; alfa=0.05; w2=rands(6,1); w2_1=w2;w2_2=w2; w1=rands(2,6); w1_1=w1;w1_2=w1; dw1=0*w1; I=[0,0,0,0,0,0]'; Iout=[0,0,0,0,0,0]'; FI=[0,0,0,0,0,0]'; k=0; E=1.0; NS=3; while E>=1e-020 k=k+1; times(k)=k; for s=1:1:NS xs=[1,0; 0,0; 0,1]; ys=[1,0,-1]'; x=xs(s,:);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1=w2'*Iout;

工科生毕业课程设计

工科生-毕业课程设计

————————————————————————————————作者: ————————————————————————————————日期: ?

天津大学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洁霉素发酵车间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级生物工程一班 指导教师: 设计成绩:_________

目录 第一章设计方案介绍 (1) 1.1. 洁霉素简介 (1) 1.2. 主要设备 .......................................................................................... 1 1.3.上游生产过程?2 1.4.下游过程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洁霉素生产工艺流程草图.............................................................. 4第二章发酵罐各部分设计计算?5 2.1. 发酵罐的结构尺寸?5 2.2. 搅拌功率 ............................................................................................ 72.3. 换热设备?8 2.4. 灭菌蒸汽量及时间........................................................................ 10 13 第三章种子罐各部分设计计算? 3.1. 一级种子罐 (13) 3.2. 二级种子罐.................................................................................... 15第四章流加储罐各部分计算 . (19) 19 4.1. 结构尺寸? 19 4.2. 换热设备? 4.3. 灭菌蒸汽量及时间...................................................................... 21 22 第五章无菌空气生产设备? 5.1. 一级种子罐分过滤器? 22 5.2. 二级种子罐分过滤器 (22) 5.3. 发酵罐分过滤器 (22) 第六章操作规程?23 6.1. 一级种子罐?23 23 6.2. 二级种子罐? 6.3. 发酵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附录 ......................................................................................24 24 7.1. 符号说明? 7.2. 参考文献?2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