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乙脑和流脑的区别

乙脑和流脑的区别

乙脑和流脑的区别
乙脑和流脑的区别

医学生

乙脑和流脑的区别

文字表述:乙脑(流线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

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37℃医学网

2003.06.24

[1]

##如需查看完整(带图片的资料请登陆医学生家园站点)

乙脑和流脑的区别

乙脑发病机理

乙脑的流行病学

乙脑的临床表现

乙脑的并发症

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如何发生的

莫把儿童乙脑当作感冒医

流行性乙型脑炎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健康网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 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流行性乙脑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 BC200×106/L,糖L,蛋白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姓名:得分: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 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 第八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 型题 3 .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 220mmH2O , WBC20E 1 06/L ,糖 2.8mmol/L ,蛋白 1.0g/L ,氯化物 120mmol/L ,应考虑为: A .病毒性脑炎 B .结核性脑膜炎 C .化脓性脑膜炎 D ?虚性脑膜炎 E .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 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 .高热昏迷惊厥 B .季节性 C .肠道症状 D .脑脊液常规 E .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 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 .呼吸道痰阻 B .异物阻塞喉部 C .肺部感染 D .低钠性脑病 E .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 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 .高热惊厥 B .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 .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 .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 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1 .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 .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C .抽搐发作程度 E .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 .中和抗体 B .血凝抑制 D .特异性 IgM 抗体 B .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D .皮肤瘀点及瘀斑 C ?补体结合抗体 E . Vi 抗体

A .机体防御机能 B .感染病毒的数量 C .病毒的毒力 D .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 .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 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 ?糖皮质激素 B ?镇痉 C ?速尿 D ?吸氧E. 20%甘露醇 9 .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 .肾上腺皮质激素 B .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 C .中枢呼吸兴奋剂 D .血管扩张剂 E .脱水剂 10 .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 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 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 .控制和管理好病人 B .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 D .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 .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 .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 .气温在35 C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 .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 .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 .特异性IgM抗体 B .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 .血凝抑制抗体E.Vi 抗体 13 .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 .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B .脑水肿 C .低血钠性脑病 D .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分为:( C ) A、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 B、类感冒型、类乙脑型、混合型3种类型 C、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4种类型 D、普通型、暴发型、轻型、重型4种类型 2、在流脑的几种临床类型中,普通型占全部病例比例约是:(D ) A、30% B、50% C、60% D、90% 3、流脑的特征性表现是:( A ) A、皮肤淤点或淤斑 B、皮肤荨麻疹 C、带状疱疹 D、皮肤瘙痒 4、典型流脑临床特征中的脑膜炎症状体征为:( B ) A、剧烈头痛、恶心、嗜睡、肌肉僵硬,血压升高 B、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意识不清、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C、剧烈头痛、发烧、腰背部疼痛、四肢麻木 D、头痛、发烧、口渴、烦躁不安、四肢发软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液化验时:(A ) A、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B、白细胞总数下降,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C、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 D、白细胞总数下降,血小板增加 6、典型流脑病例脑脊液检查的表现是:( A ) A、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含量低于2.2mmo1/L B、白细胞减少,蛋白升高,糖含量高于2.2mmo1/L C、白细胞减少,蛋白正常,糖含量正常 D、白细胞增多,蛋白降低,糖含量高于2.2mmol/L 7、流脑的细菌学检查主要包括:(C ) A、尿样沉渣、痰培养和血培养 B、脑脊液培养、咽拭子、大便培养 C、脑脊液沉渣、皮肤淤点涂片和血培养

D、血培养、咽拭子、尿沉渣检查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 B ) A、高热畏寒、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B、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鉴别诊断 C、脑脊液氯化物含量,白细胞计数,尿沉渣镜检 D、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抽搐,颈项强直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史是指:(B ) A、与恢复期患者共用餐具,夏季流行 B、发病前7天内与潜伏期或传染期患者密切接触 C、与头痛发烧病人密切接触 D、20天前曾经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 10、诊断流脑的流行病学资料应主要包括:( A ) A、冬春季节,流行区内,发病前7天内有明显的密切接触史,多见儿童 B、夏秋季节流行,发病前半月内有密切接触史,多见儿童 C、夏秋季节,流行区内,发病前7天内没有密切接触史,多见成人 D、冬春季节,流感流行区内,发病前有曾经看到过发烧病人 11、典型流脑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D ) A、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健忘失眠、呼吸困难 B、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划痕阳性、肌肉痉挛 C、突发高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烦躁不安 D、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脑膜刺激征 12、流脑实验室确诊的依据是:(A ) A、皮肤淤点、脑脊液涂片或血液培养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 B、皮肤淤点、脑脊液涂片或血液培养发现革兰阳性双球菌 C、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脑脊液呈现浑浊表现 D、尿样、大便、发现革兰阳性细菌 13、关于流脑的病原体正确的描述是:( B ) A、革兰阴性杆菌,在外环境中生命力特强 B、革兰阴性双球菌,在体外生活力低,一般消毒剂敏感 C、革兰阴性球菌,在体外生活力强,对一般消毒剂不敏感 D、革兰阳性双球菌,在外界生活力低,一般消毒剂敏感 14、流脑的流行季节性:( A ) A、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季 B、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秋季 C、只有夏秋季节发生,其他季节不发生 D、只有冬春季节发生,其它季节不发生 15、流脑的分布规律是:( C ) A、只见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流行性乙脑试题培训资料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 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 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 .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 .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 .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 .中和抗体 B .血凝抑制 C .补体结合抗体 D .特异性 IgM 抗体 E .Vi 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 220mmH2O ,WBC20×0 106/L ,糖 2.8mmol/L ,蛋白 1.0g/L ,氯化物 120mmol/L ,应考虑为: A .病毒性脑炎 B .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 .虚性脑膜炎 E .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 .高热昏迷惊厥 B .季节性C.肠道症状 D .脑脊液常规 E .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 .呼吸道痰阻 B .异物阻塞喉部 C .肺部感染 D .低钠性脑病 E .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 .高热惊厥 B .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 .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 .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 .机体防御机能 B .感染病毒的数量 C .病毒的毒力

D .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 .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 B .镇痉 C .速尿 D .吸氧 E . 20% 甘露醇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 .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 .中枢呼吸兴奋剂 C .中枢呼吸兴奋剂 D .血管扩张剂 E .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 3 ~4 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 2 周后痉愈, 5 ~20% 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 3 ~10% ,为预 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 .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 C .防蚊和灭蚊 D .注射丙种球蛋白 E .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 7 ~9 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 35 ℃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 .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 10 岁以下儿童居多,以 2~6 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 .特异性 IgM 抗体 B .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 .血凝抑制抗体 E . Vi 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 .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B .脑水肿 C .低血钠性脑病 D .脑疝形成 E .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A.大脑皮质 B .脊髓 C .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

病毒性脑膜炎

1——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2011年10月) 目前,在有效的抗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l)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药物中,除膦甲酸和西多福韦外,其他所有抗病毒药物均为核苷类似物。其中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均为适用于大多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一线抗病毒药物,而西多福韦、膦甲酸、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等二线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对a疱疹病毒亚科病毒也有效,尤其是治疗抗阿昔洛韦的单纯地疹病毒分离株。本文对1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进行全而综述。 一、阿昔洛伟 阿昔洛韦为原形抗病毒药物,也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临床应用约20年,证明其无论对免疫力正常还是低下的轻至重度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均安全、有效。 1.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阿昔洛韦为脱氧鸟苷类似物,带有一无环侧链,该侧链3-羟基基团缺乏天然核苷。因此,阿昔洛韦可被受染细胞优先摄取,再被经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单膦酸化,宿主细胞胸苷激酶大约在百万倍数量级上将阿昔洛节转化为单膦酸化衍生物;随后宿主细胞进一步使其二膦酸化和三膦酸化。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中阿昔洛韦三膦酸盐水平为非受染细胞的40~100倍。阿昔洛韦膦酸盐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从而阻止病毒DNA合成。口服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极差,仅15%~30%口服药物能被吸

收。静脉应用阿昔洛韦(2.50~15.00mg/kg)后其稳态血药浓度范围为 6.70~20.60ug/mL。该药在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阿昔洛韦还可通过胎盘并在母乳中蓄积。其与蛋白质的结合率为9%~33%,至少20%的药物代谢为无生物活性产物。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对于大龄儿童和成人其药物半衰期为2~3h;新生儿肌苷清除率为2.50~5.00h。60%以上的药物通过尿液排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药物排出时间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阿昔洛韦半衰期约为20h,肌酐清除率<50mL/(min·1.73m)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阿昔洛韦,但阿昔洛韦不能被连续的腹膜透析所清除。 2.抗病毒治疗(l)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此类型患者需要静脉应用阿昔洛韦,剂量30mg/kg,1次/d,连续治疗14~2ld。有些专家推荐静脉予大剂量阿昔洛韦(45~60mg/kg,l 次/d),但大龄儿童和成人随着剂量的增加也使神经毒性随之逐渐严重并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未经治疗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死率>70%,幸存者中仅 2.50%患者神经功能能够恢复至正常水平;即使给予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死率和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病死率为19%,62%的幸存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目前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阿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总剂量为60mg/(kg·d)静脉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第三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它通过蚊虫传播,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痉、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在日本发现,国际上亦称为“日本脑炎”。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 ,呈球型,直径40~50nm ,核心含单股RNA ,有衣壳。在脂蛋白囊膜表面有血凝素刺突,能凝集鸡、鹅、羊等动物红细胞。抗原性稳定,但近年有报告以具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cAb )检测15株国内的乙脑病毒时,可将其分为4个抗原组。人和动物感染本病毒后,均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 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者是家畜、家禽。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由于它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而且每年因屠宰而种群更新快。因此,自然界总保持着大量的易感猪,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 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此外蝙蝠也可作为储存宿主。 (二)传播途径 本病系经过蚊虫叮蛟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者为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此外,从福建、广东的蠛蠓中,云南和四川的中,已分离到乙脑病毒,故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难以辨别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但因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四)流行特征 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但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略有上下,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则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当人体被带病毒的蚊虫叮蛟后,病毒即进入血循环中。发病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及防御机能。当人体抗体病能力强时,病毒即被消灭。如人体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时,病毒经血循环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增殖,导

流脑乙脑教案

流脑乙脑教案

————————————————————————————————作者:————————————————————————————————日期:

病理学教研室教案 授课时间:2006.6.19 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04本专业、层次临床5、6合班授课教师唐学清职称副教授课型(大、小) 大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病理学第六版主编李玉林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认识和掌握流脑、乙脑的病因和病机,病变,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要求:掌握流脑、乙脑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流脑、乙脑的结局与并发症 了解流脑、乙脑的病因及病机 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1、流脑的病因和病机,病变,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25分钟 2、乙脑的病因和病机,病变,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35分钟 3、小结5分钟 方法:1、课堂讲解中应用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图文并茂方式讲解,适当使用板书 2、幻灯片或多媒体内尽量结合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 3、讲解中适当提问、举例、结合临床,以启发思维、加深印象和理解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4、讲授结束时,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小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流脑、乙脑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流脑和乙脑的区别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脑膜炎双球菌。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 发病机制:脑膜炎双球菌(G-)→上呼吸道→局部炎症 ↓或成为带菌者 入血繁殖→败血症 ↓ 脑脊髓膜→化脓性炎(2%-3%) 三、病理变化 ⒈部位:广泛,以额、顶叶重,主要累积蛛网膜和软脑膜 ⒉病变 蛛网膜下腔→积脓 ↓(严重者) 脉管炎、血栓形成 ●大体: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沿血管分布)覆盖脑沟脑回,致脑沟脑回结构模糊不 清 ●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蛛网膜下腔增宽,充满脓性渗出 物(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纤维蛋白,少量MΦ、LC)四、临床病理联系 ⒈颅内压升高:有头痛,喷射状呕吐,小儿前囟饱满等表现 ⒉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Kernig征阳性 ⒊颅神经麻痹:Ⅲ、Ⅳ、Ⅴ、Ⅵ、Ⅶ对颅神经麻痹 ⒋脑脊液变化:压力↑,混浊,细胞数↑(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 蛋白↑,糖及氯化物↓,细菌(+) 五、结局及并发症 ⒈治愈 ⒉慢性脑积水、颅神经受损、脉管炎→脑梗死 ⒊死亡:败血症、DIC、脑疝 特殊类型: 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败血症+++→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皮肤粘膜广泛出血 内毒素+++→DIC→双侧肾上腺严重出血(沃-弗综合征) 脑膜炎+ 暴发性脑膜脑炎 脑膜炎+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乙型脑炎病毒─→急性传染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图片 简图 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问 图片 图片 简图 概念强调病变性质和部 位 什么是化脓性炎? 强调病变:脑脊髓膜的 化脓性炎,一般不累及 脑实质。 结合病变讲述临床表现 脑脊液检查是临床重要 的诊断手段 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 脑膜炎的脑脊液怎么区 别? 病变特点: 败血症休克伴出血重 脑膜炎轻 强调 发病季节:冬春多见 好发人群:儿童,<10 岁 传播途径:虫媒传播(蚊

2016.4.三基试题流脑乙脑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 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流行性乙脑试题.docx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 第八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 型题 3 .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 220mmH2O , WBC20×0 1 06/L ,糖 2.8mmol/L ,蛋白 1.0g/L ,氯化物 120mmol/L ,应考虑为: A .病毒性脑炎 B .结核性脑膜炎 C .化脓性脑膜炎 D ?虚性脑膜炎 E .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 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 .高热昏迷惊厥 B .季节性 C .肠道症状 D .脑脊液常规 E .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 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 .呼吸道痰阻 B .异物阻塞喉部 C .肺部感染 D .低钠性脑病 E .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 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 .高热惊厥 B .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 .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 .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 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 .机体防御机能 B .感染病毒的数量 C .病毒的毒力 1 .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 .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C .抽搐发作程度 E .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 .中和抗体 B .血凝抑制 D .特异性 IgM 抗体 B .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D .皮肤瘀点及瘀斑 C .补体结合抗体 E . Vi 抗体

D .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 .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 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 ?糖皮质激素 B ?镇痉 C ?速尿 D ?吸氧E. 20%甘露醇 9 .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 .肾上腺皮质激素 B .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 C .中枢呼吸兴奋剂 D .血管扩张剂 E .脱水剂 10 .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 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 ,为预防 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 .控制和管理好病人 B .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 D .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 .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 .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 .气温在35 C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 .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 .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 .特异性IgM抗体 B .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 .血凝抑制抗体E.Vi 抗体 13 .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 .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B .脑水肿 C .低血钠性脑病 D .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 .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正常脑脊液压力80-180mmH2O,糖2.5-4.5,氯化物120-130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 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 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 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 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 B.中和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 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B.脑水肿 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 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流脑习题

A1型题 1.下述哪点不符合流脑皮疹的特点: A.出血性皮疹,为瘀点或瘀斑 B.皮疹分布全身皮肤及黏膜 C.大片瘀斑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 D.在恢复期患者可出现口唇疱疹 E.瘀斑、瘀点是诊断流脑的必备体征 2.确诊流脑最重要的依据是: A.突起高热,中毒症状,血WBC升高 B.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神志变化 C.皮肤黏膜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D.脑脊液压力升高及化脓性改变 E.血及脑脊液细菌学检查阳性 3.关于流脑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B.鲎试验阴性有助于流脑诊断 C.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D.血清免疫学检测可协助诊断 E.脑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4.暴发休克型流脑患者,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最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A.迅速扩充血容量 B.纠正酸中毒 C.血管活性药物 D.肝素抗凝治疗 E.输入新鲜血 5.造成流脑周期性流行的主要因素: A.细菌毒力增强 B.菌群变迁规律的改变 C.人群带菌率增高 D.普遍进行预防接种 A2型题 4岁男孩,发热,头痛2天入院,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脑脊液检查:压力240mmH2O,白细胞数948X106/L,多核0.92,单核0.08,蛋白4.5g/L,氯化物102mmol/L,糖1.5mmol/L。 6.本例应考虑的诊断是: A.病毒性脑膜炎 B.流行性乙型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脑脊膜炎 E.钩体病脑膜炎 4岁男孩,急起发热2天,体温40℃,伴剧烈头痛,呕吐多次,体检: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神志不清,瞻望,脑膜刺激征阳性,已按流脑治疗。 7.根据以上资料,应属于该病的哪一型?

十种常见疫苗禁忌及不良反应

十种常见疫苗禁接种忌、不良反应、应急措施任何疫苗在接种后都有可能产生不适反应。那么在宝宝接种疫苗的时候,究竟有什么禁忌呢?请您仔细阅读此文。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注意事项】本疫苗只供口服;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接种部位】口服。 【剂量】糖丸剂型1粒,液体剂型2滴 3、百白破制剂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反应】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制品不能冻结,冻结后出现凝块,不能使用;采用肌内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 【接种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4、卡介苗 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