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_田金龙

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_田金龙

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_田金龙
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_田金龙

1近十年来武术教育改革概况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提出“体育课适当增加武术的内容”为标志,近十年来,武术教育成为武术研究领域的重点。而武术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结果令人吃惊:“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1],“武术在中小学,已名存实亡”[2]。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3]。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武术教育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这些内容是什么呢?——初级长拳、24式太极拳、初级剑等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封闭性的套路,而且教学时只讲解动作如何做,不涉及技击实用性,致使学校武术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们把武术教育改革的方向转移到开放性的对抗类武术。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对抗类武术是他们的实际需要。于是教育部主导的武术教育改革成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普修课主干课程《武术套路基础》、《武术格斗基础》(2010年出版,主要用于体育院校武术普修)十分突出了武术的技击本质,前者一改以表现性的初级套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状况,而在各拳种中选取了典型招法,后者则把散打、中国式摔跤、太极推手、短兵列为重点。

武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何操作实施却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以高等专业院校的武术普修课教学为例,虽然武术新教材在2010年就出版了,并同时举办了新教材培训会,但对一些专业院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武术普修课教学仍以原有的初级套路为教学内容,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专业教师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早已得心应手,而对新内容则很茫然,不知如何入手。以太极拳类内容为例,新教材的套路基础选取了8个典型招法,格斗基础选取了太极推手,而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很少接触太极拳技击,更不知如何开展推手课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新教材推广难度可想而知。如何使新的教学改革思路真正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以贯彻实施,是一个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田金龙1,杨建营2

(1.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苏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在剖析武术教育改革大方向、太极推手推广普及困境及可行性基础上,重点构建了简约化的太极推手技术体系及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进度模式。技术体系的要点是:把位入手、四大技法、四个步骤、四种功法。课堂教学的基本练习形式包括单式动作、盘手练习、盘手对抗、定步对抗、比赛对抗。课堂教学结构归纳为程序化的三段式结构,教学进度则以速建技术框架、合理划分学习周期为原则进行安排。

关键词:太极推手;技术体系;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0X(2013)08-0077-05

Exploration of New Teaching Model of Taiji Push Hand

TIAN Jinlong1,YANG Jianying2

(1.College of P.E.,Yangzhou Univ.,Yangzhou225009,China;2.Post-doctoral Station of Soochow Univ.,Soochow215006,China)Abstract:At present,Wushu teaching is in face of reform and the popularity of Taiji push hand is in difficulty. However,a more simplified Taiji push hand system proves to be feasible for popularity and its teach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achieve better learning results.This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skills,four steps and four types.Its teaching includes simplified movement,rolling arm practice,rolling arm counter,fixed step counter and game counter and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stages with each stage focus on different skills.The teacher’s role becomes an organizer in?stead of a skill imparter.

Key words:Taiji push hand;skill system;teaching model

收稿日期:2013-05-08;修回日期:2013-06-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TY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田金龙(1963-),男,江苏扬州人,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第47卷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太极推手教学开展的状况及推广困境

太极拳是武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有学者研究指出:明代“主于搏人”的少林拳和“以静制动”的内家拳的出现,可谓古代武术发展的两个代表性的里程碑,而内家拳的产生则标志着古代武术一种新的历史走向,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实践与理论[4]。然而,内家拳自明代中后期至清初的短暂闪现之后,逐渐默默无闻,继之后起的太极拳则全面承袭了这种技击理念,并逐渐丰富完善,成为中华武术中最具文化特色的一个拳种。

太极拳是一个由功法、套路(单练、对练)、拆招、喂手、推手、散手等环节组成的技术体系。目前绝大多数人仅认识到了其中以慢练为最主要的外显特色的套路,实际上,以“松、柔、慢”为主的套路仅仅是获取整体体协调的劲力、熟练招法的一种辅助练习手段,太极拳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推手运动。推手运动的最主要作用在于“懂劲”,是通向“神明”之境的必经之路。推手运动同时也是太极拳技术体系中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推手的水平是练习者习武境界的标志。

而长期以来,学校武术普及教育仅仅从太极拳技术体系中选取了慢练套路形式,多教授24式太极拳,并且以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少讲解具体招法,从而导致了广大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现状。学生不喜欢太极拳,不是因为太极拳不好,也不是因为太极拳的慢练套路不好,而是选取的内容不合适。以慢练为主的套路适合中老年群体,也适合极少数专业人群,而不适合作为最大群体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很少喜欢慢慢悠悠的运动,对抗类武术可能更适合广大青少年。在这种状况下,选取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推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应该更合适。

目前太极推手运动基本限于在广大民间、一些武术学校和少数专业院校开展,学校普及教育中几乎没有类似教学内容。推手是太极拳技术体系中最精华的内容,几乎是民间太极拳传承者的必修内容(仅以大众健身为目的的大多数老年群体除外)。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晨练者中,经常会看到师父带着徒弟练习推手的场景。在师徒式的教学团体中,全国各地山头林立,不胜枚举。在一些武术学校,推手也成为主打项目,如陈家沟的众多武术学校,扬州的天龙武术院,山东的一些武术学校,等等。然而,如何使这项目最具中华武术特色的运动在各级学校推广普及,却似乎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技术复杂、师资缺乏。

在民间习武群体中,一般的教学程序是先练习几

年的功法、套路,待套路技术成熟以后,再由师父带着徒弟进行推手练习。传统的推手教学是以四正推手为核心,通过对四正推手的熟练与拆招运用来掌握推手技术[5]。这是一种理想的技术模式与练习模式,这个模式适合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的演习,其配合性较多,在实战性方面与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师生之间更多的是讲手、说手,练习时要遵守一定的规矩。教学过程是以师父为主导,注重知识传授,徒弟的学习是一个接受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成为这个理想模式的继承人。表面上看这个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合理的,试想,假如你遇到一个寻常的老师,你要想有所突破与发展也是很困难的,有时候,老师的权威也是一种束缚。所以,四正推手有其精纯之处,能够培养出太极高手,但它成才的周期太长,成才率不高。通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精确地掌握推手技术需要三到五年的严格训练,一般性的表现推手技巧也要半年以上的训练。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只适合极少数对武术兴趣十足的人坚持不懈地锤炼,不适合大面积普及教学。要使太极推手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必须首先构建一个简单易学的简约化技术体系。

即使能够解决简约化技术体系问题,“谁来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师父带徒弟练的推手是建立在师父高深技艺基础上,如果一个老师自己都不能做到“引进落空”的程度,他的教学怎么能够让学生相信通过练习可以做到引进落空呢?在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中几乎没有人有这种高深技艺,即使武术专业的毕业生也极少曾有过学习太极推手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太极推手的学校普及难度可想而知。

3太极推手普及教学的可行性剖析

然而,有难度并不代表不可行,关键是如何解决技术复杂问题和师资教学问题。韩国的跆拳道本来也很复杂,但经过整理提炼,形成了由几个腿法组成的简约化技术体系,不仅在全世界迅速推广开来,而且没几年的时间就迅速占领了中国各大中城市,并把中国武术“踹出都市时尚”,一些道馆还打出“学习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的广告语[6]。实际上,并非中国武术不好,相比之下,中国武术要比国外这些武技高深得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武术庞杂无序,缺乏整理提炼。

从精妙高深的太极推手技术中完全也可以提炼出几个最核心的典型技术,组成一个有别于其博大精深技术的简约化的普及技术体系。只要深悉太极拳技击之道的人整理提炼出简约化的太极推手技术体系,就完全有可能将其推广开来。

从师资角度,韩国跆拳道的推广应该比太极推手

78

第8期

困难得多,因为其最初的师资都集中在韩国,国外一个也没有。跆拳道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各大城市迅速铺开,正因为其技法简单易学,稍有武术基础的人通过视频学习就可以胜任跆拳道教学,最初的绝大多数跆拳道教师都是由武术教师转过去的。太极推手只要也提炼出简约化的技术体系,其他武术教师通过视频学习,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完全可以胜任教学。

相比较而言,太极推手应该比跆拳道更具推广优势。通过2013年初对浙江省10余所开展跆拳道的普通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可知,绝大部分学校仅教授跆拳道的腿法技术,而很少进行实战对抗,最后的考试环节也是根据学生技术的好坏评分。究其原因,有的缺乏护具,有的缺乏场地,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出现伤害事故。这种教学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跆拳道的意义。太极推手教学就不存在以上问题了,因为其所有技术完全是粘连型发力,没有撞击发力的暴力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最具中国文化特色,最能代表人类格斗术的文明化进程,而且不易出现伤害事故。

综上,将太极推手进行推广普及并非不可行,关键是如何提炼出简约化的技术体系,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太极推手就能打破只能在师徒间的狭小范围内进行的现状,从而走进各级学校的正规课堂。

4简约化的太极推手技术体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简约化技术体系的定位。对于太极拳而言,太极推手简约化技术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较大的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创造新技术,而是对原有太极推手技术的整理提炼,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把太极拳技术完整地传承发展,而在于紧扣主题,建立技法清晰、简单易学的技术体系,使其最精华之处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通过这种技术的普及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文化的精髓,了解太极拳的技术核心。

由于太极拳技击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身自卫,所以这种直指核心的简约化技术体系应该从人的本能攻击开始进行设计。我们曾进行了多次简单试验,让两个外行进行推手对抗,结果发现他们一般都是从双手掐把开始。简约化的推手技术的教学从这个点开始设计,可以收到一定成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掐把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上位把、下位把、左右吧、内把、外把、等等。尽管把位不同,运用方法却大同小异,这样,我们可以从技术模板人手,来适应不同把位的变化。

掐把之后可以运用各种推手技术进行对抗,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四类,即:前推、后压、左旋、右拧。根据这四类技法可以分别建立四个技术模型,从而形成几个典型的推手技法:掷,向前的发放方法;挂,下压的发放方法;偏,左右转身的发放方法;拧,左右旋转的发放方法。

对于以上推手方法的共性进行提炼,会发现,一个发放过程一般包含四个连续的技术步骤,即引化、进逼、落空、发放[7]。由此,成功的完成推手动作,需要经过相应的四个方面的训练。而传统的推手教学注重四个步骤的连贯性,没有分解出四个独立的训练方法,它的训练基本上是自我探索、自我觉悟,围绕着四正推手从定步到活步到散手(自由的推手对抗)[8]。我们现在的理解应该是从推手对抗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以上四个步骤分析每一种技术所包含的相应的四个环节,分别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每一个运用情况就是一条训练的线索,我们发现的情况越多,训练的线索就越多。根据初步研究,我们总结出揉球、抽丝、折叠、惊弹等功法训练。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了技术的运用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推手的发放技术。

如果根据这种理解进行教学,既保证了技法的简练,让学生易于学习掌握,还能让学生触类旁通,在多线索的学习中自主地培养综合能力,最后达到融会贯通,一气呵成。这样,太极推手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在运用中发现自我,自然流露其本能与天赋的过程,从而使练习过程充满诱惑与神奇。

5简约化推手技术体系的几种练习形式

单式练习:单一动作的练习。动作来源于盘手练习、盘手对抗、定步对抗、比赛对抗中的常用动作,这些动作在练习方式上近似于太极拳的套路练习,练习时可以仔细的体会这些动作的技术要领,熟练、巩固各个环节的技术动作,为下列练习打好基础。单式动作的选择应该与技术线索联系起来,在一个阶段内强化训练,以便于迅速建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盘手练习:由推按与走化构成的配合练习。盘手是非完全的对抗,练习双方需要一定的默契,一般是点到为止。盘手练习可以迅速地提升推手的化劲功夫和控制功夫,为技术运用的多样化与准确性夯实基础。传统推手的盘手练习内容主要是:单推手、双推手、四正手、大捋、缠手等,如前所述,这些动作的练习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对性不强。如果从技术的四步骤与技术主线的角度对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并增加一些技术内容,不仅练习的针对性强,而且丰富了练习的内容,提高练习的兴趣。以单推手为例,传统的方法是划圆练习,容易单调枯燥。现在可以延伸为技法的互换练习,如甲方按逼,乙方承劲;甲方拔跟,乙方制动;甲方拿控,乙方待动;甲方发放,乙方随势。同样,单推手中还

田金龙,杨建营: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79

第47卷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可以演化出掷、挂、偏、拧四个技法的攻守互换练习。这样就把机械的划圆变成了技法的、招式的研习,看上去还是盘手,内容却深入了、丰富了。

盘手对抗:在盘手中运用技术动作的对抗练习形式。这种练习也需要一定的配合与默契,双方必须保持盘手的状态,在盘手过程中捕捉时机运用技术,一旦动作完成,无论有没有技术效果,双方都应该自觉地转入盘手状态。盘手对抗是盘手技术与定步对抗技术的结合,其技巧性极强,是一种最佳的训练出纯正的太极拳功夫的练习方法。

定步对抗:在定步中自由运用技术动作的对抗练习形式。推手时尽管外在形态上有很多变化,但最后的发放技巧却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性的发放方法使推手技术的掌握变得简单。在任何一个状态下,原则上讲都可以有四种发放方法,即:前推、后压、左旋、右拧。初学者学会了这四种发放方法就具备了一定的对抗能力,同时对推手技术有了较好的理解,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能力。

比赛对抗: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的竞技推手。在推手的课堂教学中竞技推手只能是一般性的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即可,因为课堂的教学任务是为了学习知识,而不是竞赛。如果课时较多,竞技推手练习也是必要的。从技术上看,竞技推手要面对许多与竞赛有关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与提高。通过竞技推手的练习,推手的技术会更加全面,对抗能力也更强。

6太极推手教学模式探讨

6.1每堂课的结构模式

6.1.1课的结构

各门课程都有相对固定的结构,通常体育课的结构是由开始、基本、结束三部分组成[9],由于推手练习的强度较小,开始与结束部分的时间分配可以适当减少,以基本部分为主体。作为课堂主体的推手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基本动作练习、单推手练习、双推手练习。

基本动作练习:单式练习,盘手练习。

单推手练习:定步单推手自由对抗,定步单推手盘手对抗。

双推手练习:定步双推手自由对抗,定步双推手盘手对抗,比赛对抗。

三段结构的教学时间的分配大约相等,在两节连上的90分钟的课堂上,每段落约30分钟;在45分钟的中学体育课上,三段结构的时间分配有待探索。

可以看出,三段结构既源于传统,又突破了传统。在这个练习结构中,首先需要一套技术体系来支撑,基本动作练习需要大量的技术学习内容,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几个单调的动作;单推手练习可以独立对抗,不再是传统的几个划圆方法;双推手练习也要动作简单实用、而且技法丰富,也不再是传统的四正推手。传统的练习方法已经承担不起这个教学模式,在技术主线下的进行的一系列的创造活动,是现代推手课堂教学所要做的工作。

三段结构使推手教学程序化,推手技术的教学就不再随心所欲,不再杂乱无章。然而这种练习形式又是非常活泼、自由,课堂上学生钻研探索,老师适时点拨,老师与学生都获得了很大的创造性的空间。6.1.2每堂课须遵循的原则

适合于推手教学的课的结构应遵循“练习为主,讲解为辅;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原则。

推手的技术含量较高,在学生缺乏体验的情况下,教师过多的讲解会使学生困惑,不如选择简单的动作组织学生练习。无论是个人练习,还是双人练习,学生的体验都是最重要的。推手需要内劲,很多动作外形没有很大变化,结果却有很大差别。个人练习不仅要学习动作方法,更要体验内劲,教师应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用最清晰、最简练的口头语言或身体语言引导学生感知内劲的存在。内劲的感知能够很快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获得宁静、充实、满足的快乐感。双人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推手技巧,让学生在对抗中寻找老师给予的指示,发现成功的诀窍,逐步建立并稳定推手技术。

虽然推手技术短期内难以掌握,但推手的方法可以学会,推手的概念可以建立,推手的过程可以充满乐趣。教师的职能重在引导,而不是传授。当方法与概念交给学生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强化。点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暂停下来进行技术指导,或让学生互相观察、讨论,既强化了技术,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教师显得很清闲,其实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中,都是教师精心营造的教学环境的结果。6.2推手教学的进度模式

6.2.1速建框架

目前还没有适合推手课堂教学的教材,要上好推手课,首先要做的是根据课时、学生的基础等具体情况,做好对教学大纲的安排。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在当前的推手课堂教学中还是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

在制定推手教学计划时,推手的技术系统教学要相对集中在教学的早期阶段,在执行教学计划时,还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要让学生在尽可能短

80

第8期

的时间内建立起推手的技术框架。

在推手教学初期,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是很大,学习进度基本一致,在技术的掌握过程中,会明显的出现特异性的技术分化。这是非常有趣的事,由于学生的先天气质的差异,会对某些技术比较敏感,优先学会这些技术。在化、引、拿、发的四大类技术中[5],其重要性是相等的,不过优先掌握某些技术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可过于强调技术教学的一致性,强求教学进步程度的统一标准。先把框架给学生,是让学生对推手技术有一个整体概念,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技术的感知与体悟之中。

6.2.2逐步细化

发放过程包含四个步骤,需要经过各自独立的专门的训练,并经过对抗实践的整合,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在运用中一气呵成。这种独立的训练可以专门设计,在上述介绍过的练习方法中进行分节、突出、强化训练,这样可以保证练习方法的简单化,技术运用的一致性。还可以把一个看似简单的练习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以盘手练习为例,可以在盘手过程中突出身体的各种转化方法来训练引化技术,突出正劲进逼来训练点问技术,以拔跟、空跟的方法来训练拿控技术,以弹透打跳的方法来训练发放技术。这种突出某一部分的强化训练正是技术的细化过程,也是技术的丰富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方法、掌握技巧、形成技术。

在推手的细化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从最简洁的方法开始,从有规律性的技术入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部分技术,有一些看得见的效果和体验,然后,在这些效果和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推手教学的细化过程是一个多循环的过程,不要指望一个周期的教学学生就能学会推手,而要根据教学时数划分3到4个周期以上。周期是指化、引、拿、发技术的一个教学过程,多周期就是这个教学过程的多次循环。每一个教学周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部分推手技术的形成,并且后一个周期要与前一个周期有效衔接,以推进技术的深层次发展。总之,推手技术的形成非短期成果,除了学会方法与技巧外,还要看对手的水平、自身的功力等等,是一个综合因素,这是推手教学的困难之处,不过,周期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降低推手学习的难度,保证推手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果立足于以上简约化技术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太极推手学校推广普及的教材和教学视频,只要具备一定武术基础的教师通过短期学习,都完全可以胜任太极推手教学,这样太极推手的学校普及不是没有

可能。太极推手的推广普及是中华武术之精华的弘扬,完成了这项工作就等于完成了中华武术学校普及的关键,从而必将促进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7小结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教学改革方向的首选,然而由于该运动的技术高级复杂,又缺乏相应的师资,所以其推广普及存在很大的困难,目前仅限于民间师徒之间交流和在一些武术专门学校开展。但有困难并不代表不可行,作为域外武技的跆拳道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推广给我们启示,只要构建出太极推手的简约化技术体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对固定统一的模式,其推广普及不是没有可能。

本文首先构建了简约化的太极推手技术体系:把位入手、四大技法、四个步骤、四种功法。然后列举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练习形式:单式动作、盘手练习、盘手对抗、定步对抗、比赛对抗。

最后对每堂课的结构模式及整体教学进度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程序化的三段式结构,以及速建技术框架、合理划分学习周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并突出强调了把教师的工作重心由传授职能转向组织职能,是太极推手能够通过一般武术教师进行普及推广的又一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中华武术,2005(7):4-5.

[3]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4]周伟良.历史与现代交汇中的中华武术[M].台北: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2012:133;149.

[5]沈寿.太极拳推手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5.[6]慈鑫.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失落中的中国传统武术(上)[EB/OL].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4577749.html,/tianmao0/blog/item/ e88285127f25f2ccc2fd780a.html.

[7]田金龙.太极推手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8.

[8]赵光圣.武术格斗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5.

[9]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3,278.

田金龙,杨建营: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81

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

刘晓梅(安丘市兴安街道兴安小学,山东潍坊262100) 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四个学习领域。 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多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下四个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欣赏·评述”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 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设置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模式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能力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课上不能形成

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学习欣赏一件作品。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实现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造型·表现”课

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新教学模式的建构

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新教学模式的建构 发表时间:2010-03-23T15:06:06.25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淞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艺体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导读] “建构型”美术综合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而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答案。 【摘要】“建构型”美术综合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而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答案。教师要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使学生学习获得教学实践的认可,取得学习意义上的成功,强化学习的动机,最后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在自我实现中超越自我。 【关键词】美术鉴赏;建构;美术综合课 【中图分类号】G6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36-3619(2009)11-22-0232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是根据建构主义的思路编写的,因此我认为,《美术鉴赏》的教学也应该本着“建构”主义的思路进行。为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将其称为“建构型”美术课。 1.“建构”与不“建构”的不同之处。 传统的美术学科教学设计通常包括下列内容和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既通过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发现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分析学生的年龄及专业特征,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制作教具。 (3)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过程。 (4)制定教学策略。 (5)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 (6)进行教学评价,并根据评价所得的反馈信息对上述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作出修改或调整。 建构型美术综合课设计要考虑情境如何创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问题,怎样进行评价。 (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确定如何创设情境。 (2)根据主题设计问题。 (3)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学生用资料。 (4)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5)自我教学评价,修改或调整。 传统艺术教育,由于开设的是单一的欣赏课或技能课,一般也象其他科目教学一样,复习、导入新课、传授新课、总结、课后作业。课堂是教师在展现自己的多才多艺,没有让学生思考。 建构型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同样一节课,建构型的课堂可以设计成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时期作者的《最后的晚餐》作品,提出如下问题:(1)请对比这些同名作品,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好在哪里。(2)请用各学科知识解释达芬奇作品中耶酥为什么会如此突出,即是我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又是最后目光停留的地方。(3)用你学过的物理、化学和美术知识相结合分析作品的颜色为什么脱落这样严重。(4)如果你表现这段故事,你将怎样做,提出你的设想或做出来。(5)请大家分组进入角色表演这幅作品。这种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 2.“建构“的好处 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的功能在过去传统美术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基础上扩大为培养学生终身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灵活健康的审美观念,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培养自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比起传统的美术课具有十大优势: (1)有助于教师的创新教学。为适应新课程,教师要发展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动脑筋策划出各种丰富的活动,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呈现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设计、课件制作、活动设计等方面都要创新,有了这种理解,教师就不会局限于教材,相反会积极开发,以求质量上有所保证。 (2)建构主义提倡的合作学习,有利于高中年龄阶段的男女生在讨论中和操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建构型”美术课会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促进其长远发展。即不会因其他科目学习的紧张和本科目的学习发生冲突也不会产生倦殆感。 (4)“建构型”美术综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5)“建构型”学习有效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在“建构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积极地把新概念或规律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地唤起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概念与新感知的概念一起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和深化,总结出共同因素,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6)促进学生自主将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建构型美术课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动态综合的过程,学生在自身发展现状基础上,在智能、体能、美感等方面自主综合同时对各种相关知识也能自主进行综合。 (7)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主义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是教育的根本性目的之一。 (8)构造新的评价体系,增加学生的自信。建构学习是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 (9)有助于艺术能力与人文素质的整和发展。艺术在任何时候都与人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的课堂上要建立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学科四种关联。更能有效的促进艺术能力与人文素质的整合发展。

分析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分析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摘要】我国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在多个企业中对美工类员工需求量逐渐加大, 为使教育机构更好向社会输送人才,有关教育行业工作者有必要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激发自身工作动力,提高与学生的沟通效率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继而更 好进行后续教学工作。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及时有效接触美工类 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以及作图能力。 以此满足企业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互动模式;教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011-01 我国社会发展速度逐渐提升,为有效提升教育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关部门有必 要结合多种方法完成相应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体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有关教职人员有必要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提高自己在课堂与学生的互动频率,继而更好进行 后续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美术教学科目 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有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有关教职人员有必要提高 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与学生互动频率。 1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美术教师对课堂互动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解 受到年龄和教育经验的限制,很多小学美术教师都对互动教学的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 以为互动教学就是课堂正式教学当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而已,而没有将互动教学的理念贯穿于 整个小学美术教学当中。“互动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命互动,认为教学过 程是动态变化着的,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显然,有许多小学美术教师的思想觉悟不够,还不能意识到建立互动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1.2 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 由于小学美术教师对互动教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进一步导致了小学美术课堂的课 堂学习气氛不佳,课堂环境比较差。小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内容并不重视,上课溜号的现象时 有发生;课堂比较压抑,只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并不在乎学生有没有动脑思考,没有将学生 视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没能及时获得 解答,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强,创造力不高。 2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 2.1加强师生交流合作 教师可以在教学模式的安排与设置上给交流探究留有更多展开空间,可以将学生分成学 习小组进行团队学习,与一些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应当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学生有一 些问题也需要及时进行解决,使课堂秩序和谐、平稳。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让互动教学的理念更好地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增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2明确教学目标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教案,在小学美术教学指导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制订一些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活 动内容。另外,教师可以依照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一节课堂内容的作业布置,提升 学生对下一节课堂内容的学习欲望和了解程度。这种教师与学生间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提 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这 项内容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中国著名水墨画作品”“有关水墨画的小故事”等任务,使小学生对“水墨画”产生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产生一定的理解, 熟练掌握水墨画绘画技巧,能够灵活创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对教师国传统文化艺术的 学习和理解,形成良好的艺术理念,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美术课课型模式解读

一、欣赏·评述课 基本模式:情境导入――感受欣赏――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主要是通过对美作品、美常识的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也是一通过艺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活。此类课,一般是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评述、认知、助解等方式进行行审美导向的教学。 二、造型·表现课 基本模式:直观感受――示范讲解――实践探索――指导评议 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行审美教育、展智力、培养多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又有技能、技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讲解来传绘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实践性、作性强。教学模式应采用“合作模式”或“个性模式”。 三、设计·应用课 基本模式:情境导入――讲解启思――实践探索――指导评议 设计·应用课,内容比较繁多,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设计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法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操作性很强。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学生设计思路的养成,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四、综合·探索课 基本模式:直观感受――讲解启思――实践探索――指导评议 本课型主要是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挖掘其它学科与美术有关联的因素,再根据其它学科的特征采用游戏、演出、展览等方法展开综合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将美术与学校的文体活动如:班会、运动会、艺术节、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美术基本类型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美术基本类型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美术教学中,我们结合课程改革的新教学理念和我校展开多元智能教学经验,创新了美术课堂领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美术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四个学习领域,针对不同的年级学段,所要求达到的内容标准、教学活动也不同,也就形成了相对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课。 二、美术课堂的高效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中,我们实践创新了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即“观察欣赏激发兴趣、探究交流解决重难点、讲解示范点拨疑点、实践创新完成目标、展示评价相互提升、拓展延伸促动发展。”实践证明使用这六环节实行教学,是我们美术课堂教学比较理想的模式。 (一)、观察欣赏激发兴趣。 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我们常根据所学课型的特点和学生年龄、认知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能够利用语言、图片、影像、表演、问答等手段来设置一种情境,激发学生使用感官,如:眼、耳、口、鼻、手等,完成一定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欲望。例如:孙老师今天所讲的五年级课《在快乐的节日里,以学生节日名称接龙拉开序幕,以多媒体所播放的不同节日、民族欢庆的场面为学生产生回忆和联想的辅助资料,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爱国教育,使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状态中去。

(二)、探究交流解决重难点。 学生在观察、欣赏相关图片、影像等资料的同时,教师能够把一些思考的问题融入到其中,采用纵横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实行自由回答,能够小组交流、好能够师生交流。我们这时采取巧妙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观察、分析、研讨交流中,解决了绝大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剩余的要靠我们用适当的方式来解决。例如:杜老师在上四年级美术课《艳丽的大公鸡》一课时,教师通过课件中的色环观察和作品赏析后,学生对色彩美感意识还有些不清晰。这时,教师让学生以同桌讨论的交流方式和教师的帮引的辅助手段,有力地分散了教学难点。马老师在讲一年级美术课《让我的飞机的折法》时,教师在引、扶的基础子上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把第一只折好的较为容易的飞机拆开,对照书中的示意图,自学而成。教师让学生在游戏般的拆拆,想想,折折中不知不觉分散了难点。这样,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扩展,也提升了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意识,提升了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的水平,从而打造了高效课堂。 (三)、讲解示范点拨疑点。 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基本上能解决重难点,教师再适当利用如问答、欣赏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基本上解决了重难点,但在此可能还存有着疑点,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点拔协助学生解决疑点,教师的示范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进而确定主题。例如:孙老师在今天所讲的课中刮刻版的画,对墨、白、灰的表现中,容易出错的“白”应如何表现,学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_美术论文.doc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_美术论文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美术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讲座辅导;评讲小结提炼”五步进行,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再进一 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

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白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10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要同时进行,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边精讲,一边示范。 例如在示范讲解山水画时,教师从构图开始,一山一石,一草一树地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步练习讨论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缔,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 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 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 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 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 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 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 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 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 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⑵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和审美功能。 三、课堂小结 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尝试鉴 赏你喜欢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美术鉴赏的概念:字面意思,教材中定义 二、美术鉴赏的分门别类:依据艺术门类分为:绘、雕、建、设、书、摄等。形式语言:具象、意象、抽象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社会、教育、审美功能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美术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讲座辅导;评讲小结提炼”五步进行,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白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10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要同时进行,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边精讲,一边示范。 例如在示范讲解山水画时,教师从构图开始,一山一石,一草一树地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步练习讨论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缔,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的方法,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掌握程度的欲望之火已经越燃越烈,这时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至于他们怎样完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同座或邻座间讨论后完成,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提炼。在本课结束前用1——2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理性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用心爱心专心 1

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孔新苗 美术鉴赏这门课的基本要求在课标中很明确,义务教育叫“欣赏”,高中叫“鉴赏”。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特点 义务教育课标: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概括来看课标描述欣赏课:对象——自然美·作品·现象;活动——观察·描述·分析;享受——审美愉悦;认知——内涵·形式·风格·背景·作者;养成——审美趣味·欣赏能力。 高中鉴赏课的成就标准有: (1)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 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 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 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 (5)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从课标的成就目标看,最后落实就是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习方法”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方法背后体现是我们的理念和教学目标。因为任何目标不谈方法的时候目标就是瞎说,只有把方法和目标揉在一起,根据情境采取策略,才是进入了一个做事的状态。 Elliot.W.Eisner:“从认识上来说,艺术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复杂的。它要求对人的想象力、感觉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要求对象具有关注细微差别的能力,具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李俞漫 新课程中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作为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能全面提高美术素养,增强其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校美术科组选择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于2011年10月在市级立项。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模式,下面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一、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美术课堂教学?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己经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那么,如何培养美术课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能力素质,指在任务或情景中表现的一组行为。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它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美术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是指学生在学校美术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的特征为基础,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组织下通过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交流合作、创作表现等来体验学习的过程找到自己艺术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相对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作业方式和评价,以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合作学习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探索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最佳方法,使自主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达到优化组合,美术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教学,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

小学美术课教学方法

小学综合课美术教学方法 以下几种方法授课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选择: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①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 ②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③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④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①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 ②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③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学科 “关注人文精神突出表现教学”模式 ※认识人文精神: 所谓的“人文精神”,就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以人为本,审视人生。它关注的是,人存在的意义、人格、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等,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向来就有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人文精神,也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宗旨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会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 关于人文精神,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课标中指出,不管有多少种解释,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有一个任务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使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 而作为人文学科核心之一的美术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以及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所以说,美术教育,是体现人文性质、和人文精神的最好途径。 ※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以儒、道、禅三者的交融互补而形成的。从而,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道德内涵。以追求真、善、美为道德使命,以道学的“天人合一”及禅学的“梵我合一”、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理念。(《庄子》)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的敦厚之美。 作为画家,以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绘画艺术的建构。使中国绘画,在自然与人之间,以“缘物寄情”、“情景交融”的思维模式,将人的情思,注入到自然之中,从而达到“物与我和”、“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中国画讲求“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似与不似之间”,而谋其“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之“传神”、“畅神”的意象思维方式、和意象造型法则。并以法阐理,以理释法。融哲学、美学、画学为一体,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既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论语》)。它不仅仅是现代小区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还是,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敬畏、顺应、和一种默契。 中国人讲究变化,有“一日九变”之说。这种变化达到的境界是——“神于天、圣于地”。这就是中国人的人格思想。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空间,任你自由翱翔。决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块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上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但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但不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人的意义与天、地一样。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在孔子看来,人是值得敬重的。也是应该自重的。

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品质,重视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发展,重视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素质教育将德、智、体、劳融为一体,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为整体,从认知、情感、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教育,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认知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为此,美术课堂教育应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学生整体素质自主建构的运行机制,以人为本,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自主发展为目标,使课堂教学得到真正的优化。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它来自学生自身的内部动力,而教师是外力,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可见发挥学生的内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自主构建的课堂结构,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所谓自主构建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探。 一、教学目标的协同性 教学目标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素质规格的标准。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美的情趣和美术欣赏能力,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完全参与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变“叫我学”为“我要学”。 为此,美术课堂教学教师应把握好几个环节: 1、课前准确要充分。包括教育、学具的准备,使学生在上课之前觉得每堂课都有新内容。例如《树 叶拼贴》、《毛线粘贴》这类课,教师可提前半个月或一个月将一些范作在适当的场合展示出来,这样在课前已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搜集材料,他们就会有意识,有目标地准备所用的材料,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要生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对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很重要的,它能始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美术课的生动性,不仅教师讲授时语言要生动,而且教师的范作也要形象,不能单纯地把教材中的范作放大,范作应起激发学生兴趣,能举一反三的作用,如《纸筒人》、《纸面具》这些

《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方法

《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方法 主持人:陈卫和 嘉宾:周凤甫李于昆马永建房尚昆 当我们对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明确以后,接下来就是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说,《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可以包罗万象,特别是在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的今天,凡是可以引起我们的视觉美感和心灵感动的形象,都可以成为我们《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进入21世纪的高中美术新课程,已经不再是只注重传统美术教学内容,只把经典美术作品作为唯一的教学选择,而是需要美术教师慧眼识珠,随时随地把生活中的图像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显然,这样的高中美术课程对于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大人广的国度实施基础教育,为了保障新课程能够健康发展,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编写国家教科书当属基本措施。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开设美术模块教学时,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编写,又经过教育部审查推荐使用的《美术鉴赏》课本,应该是我们的首选。目前,通过教育部审查通过的高中《美术鉴赏》总共有5本,他们分别由5家出版社出版,我们习惯上把他们分别称为人美版、人教版、湘美版、山东版和广东版。这些课本各有特色,凝聚着许多学科专家和优秀美术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如果担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老师有条件,找齐这5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研究,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也是自己对美术史和作品背景的系统温习,对于承担好美术鉴赏教学的老师不无好处。广东省是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他们在选用教科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为此我们特意访问了该省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老师。作为基层的美术教师大部分没有直接选择教科书的机会,了解教科书选择的方式和要求有一定意义。按照上级要求,教科书的选用是以地市为单位,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选用教育部统一推荐的教材。广东省的美术教科书的选用是采取组织教材选用委员会,通过各方面意见的反映和综合,最后协商确定本地区选用的课本。选用什么教科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选取者的价值取向,作为参与教科书选用意见的个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角度,最后只能是协商解决。既没有可以一本“包打天下”的教科书,

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采用质性评价方式的认识

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采用质性评价方式的 认识 内容提要:通过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特性和质性评价的分析,试图认识质性评价对美术鉴赏课程的适应性,同时分析了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评价者本人的参与、自然情境的设置、及评价方式的归纳分析和解释等问题。 关键词:质性评价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评价者归纳和分析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评价建议第4条指出: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两类。成长记录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能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象资料等)、自我反思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普通高中强调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是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本次高中课改的基本要求。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课程五大模块之一,它既非浅性的欣赏课程,也非严格的美术史教程,松散的或量化的评价都不能适应美术鉴赏的课程特征,如何正确认识质性评价以使鉴赏教学的评价

方式更科学更完善,是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质性评价? 所谓质性评价方法,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评价(naturalistic evaluation)范式,它在认识上反对科学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字,认为这种做法提供的只能是歪曲的教育信息,且有可能丢失重要信息。它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程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它以建构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反对量化范式,反对将知识视为孤立的单元,做出对错二元的评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质上是质性的,具体表现为:(1)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会与不会、正确与错误的简单核定;(2)知识依赖于特定的认知情境;(3)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甚至跨学科知识。建构主义提供了认知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一个新视野,即教师不是传递已有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为了获得真正有效的知识,建构主义倡导:“为理解而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建构性学习对评定的要求是,关注学习过程,并通过评定激发自律式学习。所谓质性评价包含两层意思:采用质的方法开展评定活动,以及指向学生学习特性的质的评估。质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评定内容侧重对知识的深层理解,问题比较开放或为非结构的(ill-structured),甚至难以找到标准答案。质性评价要求学生、教师、家长和同学共同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要求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学生集中、内容集中、目标性强、环节紧凑。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不能照本宣科,还必须根据本地学情、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备课、准备教具、制定教学方法和采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终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理论依据: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

改革的新理念。有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学习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有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为了尽快改变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养成教育进行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决不暗示”,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而要能有效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去主动的学习,才能探究出问题的原因,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