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题

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2、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孟德尔通过对减数分裂的研究,并用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推测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RNA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究DNA结构时利用的物理模型构建的方法

D.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5、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将被S或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可以通过观察放射性的分布判断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

C.用含P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但保温时间如果过长或过短,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量高,而不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量

D.用含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没有搅拌直接离心,则沉淀物中放射性比正常情况下高

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是核酸的实验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R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等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D.库兰特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7、下列有关实验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液呈淡绿色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未加碳酸钙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的原因是细胞已死亡

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若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说明细胞正在质壁分离

D.“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都会较强

8、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子代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出35S标记的蛋白质

B.实验中搅拌是为了裂解细菌和释放噬菌体

C.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

9、下列与DNA有关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14N和15N的差异来研究DNA是否为半保留复制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吡罗红使DNA呈现红色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可用15N标记T2噬菌体的DNA

D.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10、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使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是()

A.S菌蛋白质B.R菌蛋白质C.R菌的DNA D.S菌的DNA

11、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1)、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2)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3)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2和实验3均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实验1不能得出R型菌含有转化因子的结论

C.实验3的两组实验搅拌不充分都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D.实验2的任意一组实验的培养基上都有R型菌

12、给对照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因素,以突出实验实施的处理因素与实验所研究因素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衬托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这样的实验为条件对照实验。分析图示对照实验的流程及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非细胞分化的结果

B.该实验反映DNA被降解后将不具备遗传功能

C.提取出来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会影响S型细菌的数量

D.实验一为条件对照姐,实验二为实验组

13、下列关于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无毒的R型菌能部分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须先培养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

C.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

D.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都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14、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5、下列关于对“以 32P 标记 T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该有不含 32P 的大肠杆菌

B.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D.该实验还不足以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6、同位素标记(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含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的转移途径

B.在验证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DNA

C.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D.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先后培养大肠杆菌,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17、在研究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历程中,有如下重要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不具放射性的细菌,少量子代噬菌体会含有35S

B.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引起小鼠败血症

C.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不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

D.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中不会有子代病毒

18、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是

A.均含32P,均含35S

B.均含35S,不含32P

C.部分含32P,均含35S

D.均含32P,不含35S

19、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用35S标记的

B.乙组噬菌体的DNA是用32P标记的

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有放射性

20、人类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以后,很快便将它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为探明许多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15N的氨基酸培养离体的具分泌能力的动物细胞,放射性最后出现在内质网中B.用含15N的尿素给马铃薯施肥,可以在块茎的淀粉中检测到放射性

C.为了证明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用35S氨基酸和32P脱氧核苷酸分别培养噬菌体,用来标记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的DNA,然后再让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D.某研究员用H218O浇灌盆栽菊花,并将该盆植物置于光照下.过一段时间,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能够收集到C18O2、H218O和18O2

21、如图1表示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2表示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噻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搡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

A.图1所示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图2中的噬菌体可在含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将其标记

C.图2所示的实验中,正常情况下上清液中有放射性而沉淀物中没有

D.如果图2所示的实验中放射性分布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搅拌或搅拌不充分

22、在探索生物遗传物质过程中,科学家完成一系列的经典实验,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格里菲斯完成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实存在转化因子

B.R型和S型的肺炎双球菌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艾菲里将细胞中不同物质提纯后分别侵染R型肺炎双球菌

D.亲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会分开

2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斯所做实验,证实S型细菌转化成R型细菌时,存在“转化因子”

B.艾弗里所做实验,证实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而蛋白质等不是

C.赫尔希和蔡斯所做实验,证实DNA是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搅拌不充分一定会引起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

24、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B.能在大肠杆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C.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和酶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25、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茵体侵染15N、32P、35S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甲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甲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乙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乙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26、下列哪项事实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D.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7、下列关于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正确的是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要先用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

B、用于观察纸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林德曼的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

28、若用DNA酶处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再使其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是()

A.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得到S型活菌B.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得到R型活菌

C.小鼠死亡 D.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得到S型菌的DNA

29、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被14C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沉淀物和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正确结果是

A.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均较低、子代噬菌体都检测到14C

B.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均很高、子代噬菌体部分检测到14C

C.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子代噬菌体未检测到14C

D.沉淀物放射性很高、子代噬菌体都检测到14C

30、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脸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标记的曦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 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晌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3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与 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B.T2哎菌体的核酸彻底水解后产物有6种

C.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D.一个tRNA分子是由3个喊基构成的核糖核苷酸组成

32、某生物体内的嘌呤碱基占总数的44%,嘧啶碱基占总数的56%,问该生物不可能是A.烟草花叶病毒 B.HIV病毒 C.T2噬菌体 D.果蝇

33、赫尔希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包括以下步骤,其先后顺序为

①标记噬菌体②标记大肠杆菌③侵染大肠杆菌④放射性检测⑤离心分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③①②⑤④

遗传的物质基础 检测题

遗传的物质基础检测题 A卷(基础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格里菲思(F.Griffith)在小鼠身上作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比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DNA特有的化学成分是 A.核糖与胸腺嘧啶 B.脱氧核糖与胸腺嘧啶 C.核糖与腺嘌呤 D.脱氧核糖与腺嘌呤 3.在果蝇、噬菌体和烟草花叶病毒体内,构成其核酸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A.4、4、4B.5、4、4C.8、8、4D.8、4、44.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A.磷脂双分子层B.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D.碱基间通过氢键相连接 5.用32P标记噬菌体内部的DN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这种噬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内可含有 A.32P B.35S C.32P和35S D.二者皆无 6.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C.DNA不溶于冷酒精而细胞中的其它一些物质易溶 D.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7.已知运输某氨基酸的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A.缬氨酸(GUA)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D.甲硫氨酸(AUG) 8.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是指 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③DNA上 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④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⑤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⑤①③B.⑥②④C.⑤①②D.⑥③④ 9.下图为一个真核基因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示,对该基因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非编码区是外显子,编码区是内含子 B.非编码区对该基因转录不发挥作用C.编码区是不连续的 D.有三个外显子和四个内含子

遗传的物质基础-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 高三生物阶段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它将蛋白质与DNA 能分开研究 D .艾弗里提出了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S 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 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杀死的R 型菌与S 型菌混合使S 型菌转化成R 型菌 B .S 型菌与R 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 .高温处理过的S 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 S 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2 C .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4.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下列DNA 分子结构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6.关于下图DNA 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指的碱基代表鸟嘌呤 B .②所指的碱基是DNA 分子中特有的

遗传的物质基础-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能力培优练习

专题强化练(七)遗传的物质基础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江苏南通二调)下图是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32P标记噬菌体②被标记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 ③搅拌、离心 ④检测上清液和 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A.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外壳的磷脂分子和内部的DNA分子 B.过程②应短时保温,有利于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过程③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外壳,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 D.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不含磷脂分子,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内部的DNA分子,A项错误;过程②短时保温的目的是要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B项错误;过程③的离心过程是为了分离噬菌体外壳和大肠杆菌,用以后续检测上清液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C项正确;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内部的DNA分子,沉淀物放射性高,缺少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对照组,因此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就是DNA,D项错误。 2.某实验小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发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 B.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体内 C.离心时转速太低,菌体和上清液分离不充分 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大肠杆菌分离

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如果培养时间太长,则有可能子代噬菌体已经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的现象;如果培养时间过短,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低;如果离心时转速太低,部分大肠杆菌仍悬浮在上清液中,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搅拌不充分时,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大肠杆菌分离,因此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几乎都集中在下层的沉淀物中,则下层放射性强度会与理论值接近。 3.(2019黑龙江哈尔滨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加快转录速度 B.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 C.一个基因中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 D.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 ,即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这样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而不是转录的速度,A项错误;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B项正确;一个基因中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C项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使后者转化,而体外转化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它们对R型细菌的转化作用,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不同,D项错误。 4.(2019湖南长沙模拟)有人将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其中的脱氧腺苷三磷酸即dATP已被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微量的T2噬菌体DNA的混合液在有Mg2+存在的条件下于37 ℃时静置30 min,检测发现,DNA分子被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DNA合成,因为缺乏能量供应 B.无DNA合成,因为细菌DNA聚合酶不能催化噬菌体的DNA复制 C.有DNA合成,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相同 D.有DNA合成,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大肠杆菌相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解析: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特有的元素,而C、H、O是它们的共有元素,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 答案:D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清楚地看到了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 答案:D

3.(2013·浙江金华十校一模)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所含遗传物质不同导致的;肺炎双球菌有自己的核糖体,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蛋白质高温变性的原因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依然存在,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与肽键反应。 答案:A 4.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这个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这个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目的。 答案:A 5.(2013·浙江宁波一模)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遗传的物质基础测试题

遗传的物质基础测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52分)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丙酮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于分离色素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桔黄色的脂肪滴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D、在含有DNA的NaCl/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震荡后即呈现紫色2.18.下图所示的核酸中,所含核苷酸的种类和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DNA------A------T-------C------G--- | | | | | | | | RNA------U------A-------G------C--- A.4种和5种种和5种种和5种种和4种 3.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 ) 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卵母细胞⑤肌肉细胞⑥ 成熟的生殖细胞 A.①②⑥B.④⑤⑥C.①③⑤ D.②④⑥ 4.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 不是遗传物质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 可能进入到了R型菌细胞中 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5.下列①、②、③、④均是遗传物质应具有的特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直 接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具有的特点是( )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②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 连续性 ③能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讲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目标】 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 S型菌——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 (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要点诠释: ①实验内容: 注射结果

第一组:无毒R 型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二组:有毒S 型活菌 小鼠 死亡 第三组:有毒S 型活菌 有毒S 型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 死亡 S 型活菌 S 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 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 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 型细菌有毒性 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没有毒性 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 型细菌能转化为S 型细菌,说明S 型细菌含有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 S 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 要点诠释: 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 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有效;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 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4)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注射 加热 结果 注射 结果 注射 结果 分离 培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1.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答案】×分析:T2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 2.噬菌体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答案】×分析: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而不是以细菌DNA为模板。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4.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过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答案】√分析:艾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时候还含有0.02%的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现了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答案】×分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7.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 【答案】×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而不是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 8.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答案】√分析: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进一步通过翻译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的基体 D.细菌的拟核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A.32P B. 35S C.32P 和35S D.二者都有 3.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明了它的化学成分是()A.DNA B.蛋白质 C.多糖 D.脂质 4.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A.核酸 B.细胞膜 C.染色体 D.DNA 5. 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A.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 B.RNA甲和蛋白质甲 C.RNA乙和蛋白质甲 D.RNA乙和蛋白质乙 7.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8.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两栖类动物蝾螈内脏中提取DNA注入到许多金鱼的受精卵中,孵出的鱼苗约有1%在嘴后长有蝾螈特有的一根棒状平衡器,这一实验表明了DNA A.能够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 B.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D.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9.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 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 (1)DNA分构的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5)DNA是遗传物质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1)(2)(3)(4) B.(2)(3)(5) C.(1)(4)(6) D.(4)(6) 12.用DNA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2.能够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3.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 4.掌握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 二、自主学习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42—43页第五段内容,并仔细看图3-2实验过程,8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1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________”。自主学习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43页第六段—44页第二段,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填空 (1)原理:对S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____________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过程 (3)结论:_______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特别提醒】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 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 2.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S 型菌的DNA +R 型活菌培养 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 型和S 型都有,但是R 型多。 3.S 型菌的DNA +DNA 水解酶+R 型活菌――→培育 只有R 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 一步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 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 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自主学习指导(三):认真阅读课本44页第三段—45页内容,并仔细观察图3-6实验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复习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汝南二高孙亚楠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培养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 (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生命之所以能够代代延续,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绵绵不断的向后代传递,前面我们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着重分析的是染色体的行为及数目的变化,可见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才是遗传物质? (二)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现在大家都认为遗传物质是DNA,但这一结论是由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质疑与探索才得到的。 指导学生读教材思考: 1.在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2.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讲述: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 科学家是如何认识DNA是遗传物质的呢,让我们重温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吧。 过渡: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20-3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种观点正确吗?如果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它是什么物质呢?在生物学中我们通过做什么确认这个问题?(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沿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足迹重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安排学生浏览课本) (三)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实验 菌落荚膜毒性 R型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 S型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 (1)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2)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设疑: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S菌的化学成分很多,要找到转化因子,最关键的思路是什么?如果让你来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你将如何设计实验? (提示:设计思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他们各自的作用) 2、艾弗里的实验——寻找转化因子 在分析格里菲斯的实验设计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该实验的设计是否严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设计思路;把各种化合物分开,单独观察,确定唯一变量。 (2)把由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的各种成分,单独作用于R型细菌。

二轮复习-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17页word文档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1.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2.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 3.半保留复制与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计算,碱基数目的计算 4.基因表达过程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知识点一: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剖析 例题1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

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搅拌的目的 离心的目的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生版)

专题6《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试题精选 (共28小题) 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 (1)他们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艾弗里的实验相比,本实验能充分证明________________,因为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1)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____区,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分子。 (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下图A所示。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深色代表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 3.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___ (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遗传的物质基础》 同步练习(原卷版)

遗传的物质基础 1. 如图所示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其卵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是() A. a、b、c B. a、b、c、x C. a、b、c D. a、a、b、c、c、x、x 2. 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3. 下图为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DNA,包含一个基因 B. ③是染色体,由②和基因组成 C.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①的片段 D. 遗传性状是由③控制的 4. 下列关于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间包含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 如图是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层次关系图,下列叙述中完全错误的组合是()

①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②DNA和基因共同组成染色体 ③一个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 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 ④①② 6. 生物的性状表现与基因、染色体有关.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NDA片段 B. 每一种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C. 每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NDA分子 D. 子代会有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表现 7.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A. 染色体 B. DNA C. 蛋白质 D. 基因 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贮存的主要场所是() A. 细胞核 B. 叶绿体 C. 线粒体 D. 液泡 9.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A. 男性产生的精子中只含X和Y染色体,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 B. 正常情况下,体细胞内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C. 一条染色体上虽然含有多个基因,但不是每个基因都要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 D.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10.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在所有细胞内都是成对存在的 B. 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 C. 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包含一个基因 D.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11. 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K12学习】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什么是遗传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 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2、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2知识讲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高清课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03849 肺炎双球菌转化验】(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菌一一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 ) S型菌一一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 (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 K J 要点诠释

①实验内容: 第一组:无毒R型活菌注射一小鼠结果一不死亡 第二组:有毒S型活菌注射一一小鼠结果 第三组:有毒S型活菌加热有毒S型死菌注射.小鼠结果*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结果■死亡分离■型活菌培养■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 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没有毒性 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 S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 o%s啊繭的蛍口施或 要点诠释: 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 化就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

必修二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类型 2.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方法 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过程与结果 (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深度思考]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是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 提示不是。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

含35S噬菌体+细菌 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 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 胞,留在外面 [思维诊断] (1)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 √)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Ⅱ,5改编)( √) (3)噬菌体的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012·上海,11D)( ×) (4)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 ×) (5)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1·江苏,12D)( ×) 知识点三生物的遗传物质 1.R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1)过程 ①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叶出现病斑 (2)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并控制其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2.完善下表中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类型 感染烟草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反思(习题课)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反思 一节习题课《遗传的物质基础》讲完了。以下我要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部分来反思和回顾。 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遗传的物质基础》是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知识前面承接遗传基本定律内容,后面是生物变异、育种,所以复习好这个单元的习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在高考中综合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考点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教学目标上结合高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习题练习巩固DNA的实验、分子结构、复制,信息表达等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能够综合遗传的物质基础各知识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对科学严谨的态度。 在教学的重、难点上针对性讲解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信息表达等综合习题,重点分析DNA分子的结构、转录、翻译的图文转换题型。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教法中在习题课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突出了集体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习题的试卷情况,组织学生对照答案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错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法上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本节习题讲解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采取思考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的学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正堂的教学过程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时注重突出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一步,导入新课:(2分钟) 直接揭示课题为习题导入,简单明了可以为整堂的习题处理节省时间。第二步,习题讲授:(20分钟) 在开始时,展示学案课前预习的第三题,学生自己分析错题自查考点编写诗歌,选几个同学投影展示,进行发言。根据发言引导学生提炼考点。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可以使学生课前就对错题有了思考,在编写诗歌时就对已有的知识有了整编和归纳,又可以在课上听边诗歌,同学们边思考考点对知识再次的回顾,全班提高。之后,结合白板显示数据谈习题成绩情况及各题得分情况,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可以在得分公布时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位置可以及时调整状态,对正确率高的同学表扬可以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随后环节让学生对照习题答案进行自查自纠,反省是哪些知识的疑惑。小组探讨解决一些错题,学生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形式提出与教师一起解决疑惑。我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错题,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互相讲题,不但效果好,还可以逐渐培养他们课下也会相互讲题思考的习惯。第三步,完成学案中的变式习题。我设计这个环节可以将错题进行变身及时巩固,也可以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10分钟)第四步,课堂小结(8分钟) 我设计让学生谈收获,总结反思自己对那些考点有了认识,对那些题型有了提高。可使学生动脑思考及时总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对错题反思的良好习惯。第五步,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设计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第六步,板书设计,这次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所以将这节的考点都排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琐碎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遗传的物质基础》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4)

遗传的物质基础

环节改与反思 一、 定向预习 明确目标预学主题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问题引领:(伞藻的嫁接实验) 1.请你简述实验过程. 2. 这个实验的假设是什么?预测现象是什么?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预学自测: 1.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靠细胞膜的流动来移动. 现在将变形虫一分为二,一半有细胞核,另一半没有细胞核,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过一段时间结果:有细胞核的一半有长出了另一半,变成一个完好的个体;而没有细胞核的一半死亡了.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学主题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问题引领: 1.谁是遗传信息库? 2、在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 3、谁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谁具体控制生物特征? 预学自测: 1.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A、DNA和蛋白质 B、DNA和基因 C、蛋白质和基因 D、DNA和脂肪 2、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 C、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是由DNA和人蛋白质组成的 3、能决定眼睛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细胞核 C、基因 D、染色体 二、互深 动化共认享,知1.小组共享,收集问题. (1)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伞藻的嫁接实验,具体解决的办法是: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动画演示,再通过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讲解巩固. (2)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具体解决的办法是:通过讲解定义,画图解决; 三、 精 1.重点和难点的点拨: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f单元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f1[2012江苏卷]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f单元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 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f1[2012江苏卷]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b[解析]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因子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但受当时科学水平所限,他并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虽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但因为在提取dna时还不能将其中的0.02%的蛋白质去掉,受到当时一些科学家的质疑。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则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没有掺杂任何蛋白质的dna,因此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具说服力。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总是等于嘌呤数。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证明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幺。2.c5f1i1[2012福建卷]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选项方法与结果结论或观点a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 不弯曲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