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控制释放剂型

控制释放剂型

控制释放剂型
控制释放剂型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教学内容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 案)

安全学原理试题 一、解释 安全投资:是指对安全活动所做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的度量,通常记为R.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称为掩蔽效应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的重要尺度。 安全效益:安全收益与安全投入的比较。它反映安全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所依据 的重要指标之一。 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安全科学: 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工伤事故 :一般的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制使身体受到伤 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已达到全系统的最优效率。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需要阐明几点: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规定的功能、能力。 群体:是指俩人或俩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正式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建立的群体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二、填空题 1. 安全三要素是人、物、人与物。

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释放药物载体的合成方法,首先选择单体,将两种单体通过控制单体的浓度、反应温度、采用引发剂进行诱发,通过游离基聚合或碳离子聚合或配位聚合的反应,发生共聚合反应,最后生成等规或非等规的高分子共聚物,然后将聚合物溶于水中,加入需包裹的药物成分,用酸调节溶液的pH值,包有药物的聚合物析出,分离经干燥后即可得到控制释放药物载体的制剂。用该方法制得的制剂包入药物进入人体后,在pH值低于某一值时,聚合物不溶或几乎不溶,而在pH大于某一值时,聚合物发生溶解并将所包药物释放出来,使药物在人体特定的pH环境下,将药物释放出来,充分起到药效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 进行: a、首先选择两种单体为原料,一种是具有的单体, 其中R和R′为相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基,或者是不同的甲基或 乙基或氢或苯基;另一种是具有的单体,其中R1、R2、R3、R4 为相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基,或者是不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 基; b、将两种单体进行聚合反应,采用的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 过氧化二苯甲酰、硫酸、磷酸、三氯乙酸、三氧化二铝、三乙基铝和 四氯化、四氯化锡、溴化钛,通过游离基聚合或正碳离子聚合或配位 聚合的反应,而发生共聚合反应,最后生成等规的高分子共聚物; c、该聚合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其中溶液中所用溶剂为水或苯

或甘油或乙酸或液体石蜡或丁烷或戊烷或己烷;反应温度为50-150 ℃,压力为0.1-0.3Mpa; d、将所得到的聚合物溶于PH大于7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 e、在形成的溶液中加入所需包裹的药物活性成分的粉剂或颗粒 剂或赋予了一定形状的被赋形的制剂,并与溶液充分混合或分散或溶 于溶液中; f、将分散好的溶液通过加酸调节溶液的PH值,当溶液PH值小 于6时聚合物包裹有药物成分的混合体将从溶液中析出;其中所加入 的酸为盐酸或硫酸或磷酸或醋酸或草酸; g、将析出物干燥后即可得到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药物制剂。 说明书 一种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是将药物包裹或分散于其中,从而达到使药物在体内控制定位或定域释放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生化作用机制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1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事故致因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的重要理论依据。 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来预防伤害事故。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美国运输部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作功以实现生产目的。人类为了利用能量作功,必须控制能量。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作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

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源,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当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当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等事故。除了势能外,动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各种运输车辆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都具有较大的动能,工作人员一旦与之接触,将发生车辆伤害或机械伤害事故。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电能,当人们意外地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而受到伤害。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热能,生产中利用的电能、机械能或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可燃物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人体在热能的作用下,可能遭受烧灼或发生烫伤。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使人员中毒,是化学能引起的典型伤害事故。

静电纺纳米纤维与药物控制释放(陈义旺)

静电纺纳米纤维与药物控制释放 陈义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南昌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 摘要 将抗肿瘤药物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装载到纳米纤维中以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载药纳米纤维具有较低的药物突释效应,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并且从纳米纤维中缓释的抗肿瘤药物能很好地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电纺纳米纤维膜纤维能很好的应用于药物缓释系统,对肿瘤进行定位治疗及癌症手术后的化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药物的控制释放一直是药物治疗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纳米纤维具有纵横交错的纳米孔结构、尺寸可控性好、比表面积大,是一种良好的新型载药系统;纳米纤维是封装药物的理想材料,它不但能将固体药物以颗粒形式封装入纤维内,还可以将液体药物以双层纤维或链珠状纤维形式进行封装[1,2]。因此,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药物控释系统、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 研究内容 1.溶液电纺或乳液电纺PEG-PLLA/明胶复合纤维纳米纤维担载亲水/疏水药物控制释放及抗肿 瘤活性研究[5-7]应用。PEG-PLLA纳米纤维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布雷菲德菌素A(BFA)的控制释放系统,用HPLC测定药物BFA在PBS溶液中的释放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可以长时间的控制释放。用MTT法对含有3%,6%,9%,12%和15%BFA的纳米纤维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人肝癌HepG2细胞),细胞生长抑制率在72h分别为64%,77%,80%,81%和85%。结果证明担载BFA的PEG-PLLA纳米纤维(BFA/PEG-PLLA)的对药物BFA 有很好的控释效果,适合癌症的术后化疗。通过乳液电纺方法成功将亲水药物头孢拉定及疏水的药物五氟尿嘧啶装载入PLGA纤维中,同时装载天然蛋白明胶来提高纤维的细胞粘附能力。装载明胶的纤维具有很好亲水性及力学性能,乳液电纺纤维具有低的药物突释效应,具有低的毒性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事故致因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的重要理论依据。 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来预防伤害事故。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美国运输部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作功以实现生产目的。人类为了利用能量作功,必须控制能量。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作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源,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当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当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等事故。除了势能外,动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各种运输车辆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都具有较大的动能,工作人员一旦与之接触,将发生车辆伤害或机械伤害事故。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电能,当人们意外地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而受到伤害。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热能,生产中利用的电能、机械能或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可燃物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人体在热能的作用下,可能遭受烧灼或发生烫伤。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使人员中毒,是化学能引起的典型伤害事故。

安全学原理答案

《安全学原理》 1. 事故;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 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举出5项) 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复杂性。 3. 事故发展的阶段?事故的发展,一般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 4. 海因里希法则: 在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事故后果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 1:29:300。比例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得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 5. 什么是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6. 与传统安全相比系统的观点在哪些新特点? 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7. 辨析系统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 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安全。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之前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对系统的影响。故障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连接点。 8. “3E对策” 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之为“3E对策”,它们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9.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的原理有哪些?

案例24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案例24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某厂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甲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我国安全管理方针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等。甲讲,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甲进一步说,所谓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能量逆流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大小、能量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人体部位、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能量的种类。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A.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B.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C.所谓“预防为主”,就是预防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事故

所造成的损失 D.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个人的意志开展生产活动,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多项选择题 l.按照甲对系统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整个厂是一个系统 B.厂中的一个班组不能成为一个系统 C.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构成一个系统 D.整个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2.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中毒属于第一类伤害 B.中毒属于第二类伤害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相关知识】: 1.《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所谓“预防为主”,就是对

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15、去甲肾上腺素 1 )兴奋心脏 2)收缩血管 3)升高血压 16、盐酸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2)对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有收缩作用;对骨骼肌及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 3)收缩压、舒张压均可升高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或消除粘膜充血或水肿5)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升高血糖 17、异丙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2 )舒张血管,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3)扩张支气管 4)促进脂肪分解 18、硫酸阿托品 1)抑制腺体分泌 2)扩瞳、升高眼压、调节麻痹 3 )解除平滑肌痉挛 4)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 5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6 )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 19、盐酸利多卡因 1 )局部麻醉 2)抗心律失常 20、尼可刹米 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也可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21、洛贝林 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2、间羟胺 1)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较去甲肾温和、缓慢而持久 2 )心肌收缩力增强,可使休克患者心排血量增加 3)较少引起心悸和心律失常 4)收缩肾血管作用较弱,较少引起少尿、无尿 23、盐酸多巴胺 1)兴奋心脏 2)大剂量应用时,表现为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3)治疗量时产生排钠利尿作用;大剂量应用时使肾血管明显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24、西地兰 1)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加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从而解除心衰的症状 2)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的作用 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可减慢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的心室率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中所分析、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最早由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这些事件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会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

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理论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不一定倒下。事故并一定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一定造成事故。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在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尽管遗传因素和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博德(Frank Brin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5个因素,如图1所示。

河北省2020年上半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考试题

河北省2016年上半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能量 意外释放理论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__是利用相同的或相似的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A.对照、经验法 B.逻辑推理法 C.因果关系法 D.类比方法 2、内审员培训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通过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开展编写体系文件、初始评审、__等工作的能力。A.进行审核 B.体系策划 C.实践 D.制度制定 3、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按__个步骤来完成。 A.4 B.2 C.3 D.5 4、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 A.救援队伍 B.管理机构 C.功能部门 D.应急指挥 5、违法行为在__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一年内 B.两年内 C.三年内 D.四年内 6、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__即可拆除。 A.0.5N/mm2 B.1.0N/mm2 C.1.2N/mm2 D.1.5N/mm2 7、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评价报告应包括①目的②概况③评价依据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安全评价方法选择⑥评价单元的划分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等内容。下列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内容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__。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8、氧气站区外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__的围墙或栅栏。 A.1m B.2m C.3m D.4m 9、__不属于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A.监护失误 B.指挥失误 C.操作失误 D.辨识功能缺陷 10、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统计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__。A.SQ B.SQ/T C.W/ST D.WQ 11、对于重大危险源,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__,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等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A.应急措施方案 B.风险评估制度 C.土地使用政策 D.监督管理方案 12、火焰式探测器是利用__探测火灾。 A.红外线 B.日光盲 C.光电效应 D.光效应 13、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及时报告,并在__日内报所属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A.5 B.15 C.30 D.60 14、现浇柱模板的拆除顺序是__拆除。 A.自下而上 B.自上而下 C.从两边向中间 D.从中间向两边 15、__的确定要考虑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上的汽车所受到的离心力、重力与地面

生医期末综述之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和现代医药学的相互渗透,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控制释放载体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归纳了药物控释的主要机理和药物控释材料的性质以及药物控制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药物控制释放高分子载体 【Abstract】With the mutual penetr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modern medicine, the studies on polymeric materials used as the carrier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of polymeric science. The article summed up the primary mechanisms of drug-controll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drug carrier materials,together with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rug controlled-release. 【Keywords】Drug-controlled release polymeric carrier 1.引言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就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或介质,制成一定的剂型,然后置于释放的环境中,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速度,使药物按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扩散或其它途径在体内缓慢释放到特定的环境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合成高分子在药物中的地位,已经逐渐由从属、辅助作用向主导地位转变,形成了具有特征的高分子药物,以高分子为载体的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药物控制释放较传统的药物释放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1,2,3] 1.药物释放到环境中浓度比较稳定。传统的给药模式例如注射或者是吞服药片,药物浓度迅速上升至最大值,然后由于代谢、排泄及降解作用又迅速降低。要将药物浓度控制在最小有效浓度和最大安全浓度之间很困难。且每一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高于其治疗的理想浓度范围之后往往都是有毒的,而低于该浓度范围又是没有治疗效果的。控制释放的优点在于能够长时间控制药物在恒定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2. 减少用药次数,采用缓释、控释型药物,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用药物1~2次,可防止漏服或者忘服。 3. 能够让药物更接近于病变部位,减少对其他部位的影响,避免全身性副作用的产生,同时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4.降低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传统的一些药片通常其外面包裹有一层肠溶衣或者胃溶衣,即在胃液或者肠液的作用下溶解而释放出药物。而这种溶解往往是一种崩解,药物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药物控制释放制剂的缓释作用,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所采用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可分为生物降解型及非生物降解型两类,其中生物降解型材料较非生物降解型材料具有更多的优点,可以避免在药物释放完后用外科手术取出材料,因此更受人们的重视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药物控释体系及其机理 2.1控释机理

微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中的应用

微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中的应用 微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药物控制释放系统能弥补传统给药方式在人体血药浓度、药效等方面的不足,并在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同时,保持药物有效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在介绍该释药系统的基础上,以微凝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说明系统的应用原理及效果,研究发现微凝胶对模型药物具有控制释放作用。 关键词:药物控制释放速率微凝胶 传统给药方式主要有口服、眼部给药等方式,但均存在一定缺陷。如口服蛋白质药物时,肠内的多种蛋白酶、肽酶都会使蛋白质药物发生降解失活;并且,血药浓度必须达到最低药效浓度,药物才具有疗效,而多数情况下,只有部分药物能够到达患病部位,大多随血液分散到身体的各部位,许多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物剂量的增加有可能会伤害正常的组织、器官,甚至可能引发新疾病或后遗症。 药物控释缓释系统对药物在人体的释放进行控制,使患病部位的药物浓度在所需时间内达到血药浓度,能显著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那么作为药物载体的生物材料就起着关键作用,要对药物缓释、导向、延长寿命均能发挥效果,因此对载体材料的要求就相当高。目前常见的药物缓控释系统主要有微球、胶束和水凝胶三大类[1-3],且研究中有关药物缓释的载体大多数为不可降解的智能型或可降解但响应性较差的高分子材料,而我们需要的是同时具有智能响应并生物体内可降解特性在药物控制缓释载体材料领域进行应用。 理想的药物控制缓释系统能在控制药物在有机体内释放地速率 的同时,保持药物有效浓度、降低毒副作用,释药速率是该系统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于实现药物控制缓释的方式,目前一般使用的主要有扩散、化学、渗透及磁控制四种: 扩散控制体系是人们研究最早、最透彻、应用最广的,有储库、基质两种形式。在储库型系统中,药物被包裹在高分子膜里,释放时通过高分子膜的扩散过程,控制着释药速率。但此类体系应用较少,

安全知识竞赛试题_答案

*********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 部门:姓名:分数: (温馨提示:请用双面打印)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40分) 1.2015年是第十四个全国安全生产月,2015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 2.华润水泥的安全愿景:平安华润,幸福家园。(√) 3.华润水泥(阳春)有限公司安全健康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遵规守法、科 学管理、持续改进。(×) 4.氧气瓶、乙炔瓶搬运时,应该使用叉车一起搬运,提高工作效率。(×) 5.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6.安全帽由帽壳、帽衬和帽檐组成。(×) (是帽壳、帽衬和下颌带) 7.事故等级划分的名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8.安全色中的蓝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及通行的规定。 (×) (绿色) 9.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均停止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均停止首先应立即就 地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10.粉尘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但不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可燃性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 遇明火易发生爆炸) 11.工人操作机械时穿着的“三紧”工作服是指袖口紧、领口紧、下摆紧。(√ ) 12.为了取用方便,手用工具应放置在工作台边缘。(×) (为防止坠落伤人,不能放在边缘) 13.搬运易燃易爆化学品时,应该轻拿轻放,轻拖、轻拉、轻抛、轻滚。(×) (不准拖、拉、抛、 滚)

14.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三大类。(√ ) 15.安全标志可以用来替代安全操作规程。 (×) 16.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氧气。(×)(氧气是助燃物,第三个条件应为火 种) 17.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有电。(√) 18.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是引发重大事故的源头,所以两者的概念是等同的。(×) 19.遇有8级以上的大风时,禁止露天进行起重工作。(×)(6级以上) 20.任何人接到违章指挥的命令时,必须抵制并越级报告。(√) 21.现场工作开始前,应检查已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运行设备和检修设备之间的隔离措施 是否正确完成,工作时还应仔细核对检修设备名称,严防走错位置。(√) 22.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服从管理,所以对违章指挥仍要服从。 (×)(从业人员应当服从的是正当、合理的管理,对违章指挥,从业人员有权拒绝。) 23.高处作业的“三宝”:它们是安全帽、安全带及脚手架。(×)(脚手架应为安全网) 24.通风措施是消除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有效措施。(√) 25.电缆施工完成后应将穿越过的孔洞进行封堵,以达到防水或防火的要求。(√) 26.交直流电焊机冒烟和着火时,应首先断开电源。着火时应用泡沫灭火器、1211灭火器灭火。(×) 27.一般设备清洗可以使用汽油。(×) 28.火灾发生后,如果逃生之路已被切断,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燃烧房间的门窗,并向门窗上泼 水延缓火势发展,同时打开未受烟火威胁的窗户,发出求救信号。(√) 29.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 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30.煤粉仓应装置固定的灭火系统,如蒸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或氮气灭火装置,平时要保持完好, 并定期试用。(√)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一、常见抗癌药物总作用机理 二、常见抗癌药物作用机理 1. 氮芥 氮芥是最早用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瘤药物。为双氯乙胺类烷化剂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泼的化合物。 【药理作用】本品进入体内后,通过分子内成环作用,形成高度活泼的乙烯亚胺离子,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如蛋白质的羧基、氨基、巯基、核酸的氨基和 羟基、磷酸根)结合,进行烷基化作用。氮芥最重要的反应是与鸟嘌呤第7位氮共价结合,产生DNA 的双链内的交叉联结或DNA 的同链内不同碱基的交叉联结。G1期及M 期细胞对氮芥的细胞 毒作用最为敏感,由G1期进入S 期延迟。 【适应症】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对急性白血病无效。与长春新碱(VCR)、甲基卡肼(PCZ)及泼尼松(PDN)合用治疗霍奇金病有较高 的疗效,对卵巢癌、乳腺癌、绒癌、前列腺癌、精原细胞瘤、鼻咽癌(半身化疗法)等也有一定疗效;腔内注射用以控制癌性胸腹水有较好疗效;对由于恶性淋巴瘤等压迫呼吸道和上腔静脉压 迫综合征引起的严重症状,可使之迅速缓解。 2.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烷

化剂类免疫剂。 【药理作用】该品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中经微粒体功能氧化酶转化成醛磷酰胺,而醛酰胺不稳定,在肿瘤细胞内分解成酰胺氮芥及丙烯醛,酰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 胞毒作用。环磷酰胺是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干扰 DNA 及 RNA 功能,尤以对前者的影响更大,它与DNA 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 合成,对S 期作用最明显。 【适应症】该品为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进入体内后,在肝微粒体酶催化下分解释出烷化作用很强的氯乙基磷酰胺(或称磷酰胺氮芥),而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此外本品还具 有显着免疫作用。临床用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支气管癌、肺癌等,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儿童肾病综合 征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3. 塞替派 本品为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合成的抗肿瘤药,是乙烯亚胺类烷化剂的代表。 【药理作用】塞替派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形成不稳定的亚乙基亚胺基,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塞替派是多功能烷化剂,能抑制核酸的合成,与DNA 发生交叉联结, 干扰DNA 和RNA 的功能,改变DNA 的功能,故也可引起突变。体外试验显示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在小鼠的研究中可清楚看到有致

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论文..

帕萨特1.8T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 原理与检修

论文 摘要 帕萨特1.8T汽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其污染物排放控制达到欧Ⅳ标准。帕萨特1.8T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主要由一个三元催化转化器(TWC)、二次进气喷射装置(EAIR)、废气再循环(EGR)系统、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系统和燃油蒸发排放(EV AP)控制系统等组成。论述了帕萨特1.8T汽车排放控制系统各主要元器件的结构原理与检修。[关键词]: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结构原理;检修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目录 摘要 (ii) 1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概述 (1) 1.1 排放控制系统与整车的关系: (1) 1.2 减少排污的方法 (1) 1.3 排放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 2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2) 2.1 作用和基本组成 (2) 2.2 工作原理 (3) 2.3 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的检修 (3) 3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4) 3.1 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的构成 (4) 3.2 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5) 3.3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5) 4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检修 (6) 4.1 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6) 4.2 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的检修 (7) 5三元催化转化器结构原理和检修 (8) 5.1 三元催化转换器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8) 5.2 三元催化转换器装置的检测 (8) 6二次进气喷射装置(EAIR)结构原理和检修 (10) 6.1 二次进气喷射装置(EAIR)结构原理 (10) 6.2 查找二次空气系统故障 (11) 7涡轮增压装置的结构控制原理和检修 (12) 7.1 涡轮增压装置的结构控制原理 (12) 7.2 涡轮增压装置的检修 (13)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2018年春季安全教育试卷、答案

2018年春季安全教育试卷 单位: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易燃易爆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有(B )。 A、液氨 B、空气 C、氮气 D、汽油 2、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3、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C )。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4、(B )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A.灭火方法相同的物品 B.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 C.以上两种答案都对 5、电脑着火了,应(B )。 A.迅速往电脑上泼水灭火 B.拔掉电源后用湿棉被盖住电脑 C.马上拨打火警电话,请消防队来灭火 6、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B ) A.下风位置 B.上风或侧风位置 C.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 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A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 B.事故隐患 C.设备缺陷 8、从业人员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岗位操作规程,但未遵守而造成事故的,行为人应负( C )责任。 A.领导 B.管理 C.直接 9、如果高层建筑发生了火灾,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C) A、迅速往楼上跑,以防被烟熏致死 B、第一时间选择从电梯逃生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区 D、从窗口中跳下 10、检查液化石油气管道或阀门泄漏的正确方法是(C) A.用鼻子嗅 B.用火试 C.用肥皂水涂抹 D.用试剂试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是(ABC ) A.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 B.控制火源 C.避免火源 D.不照明 2、干粉灭火剂主要适用于(ABC )扑救物质的火灾,有的还适用于扑救木材、轻金属和碱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药物作用 药物效应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产生作用。 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差,作用范围广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密切相关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剂量与反应 剂量(dose)——一般是指药物每天的用量,是决定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包括:无效量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 治疗量(常用量) 最小中毒量 致死量 最大有效量(极量) 参数相近名词定义 无效量不出现药效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引起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或浓度 治疗量常用量大于阈剂量,小于极量 极量最大有效量国家药典规定的某些药物的用药极限量 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最小致死量出现病例死亡的最小剂量

反应(效应) 量反应——是指药物效应的强弱用数量表示的反应,如血压、心率、血脂、平滑肌收缩或舒张程度等。 质反应——也称全或无反应,是指药物效应的强弱用阳性或阴性反应率来表示的反应,如死亡、惊厥、麻醉等。 量-效曲线是以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剂量(或血药浓度)为横坐标所作的曲线图。 量反应量-效曲线 质反应量-效曲线 变量参数意义 效能最大效应 (E MAX) 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是药理效应的极限。 效能高的药物可取得更强的治疗效果 强度效价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其值越小,效价越大。强度高的药用量小 量-效变化速度斜率斜率大的药物剂量稍有增减,效应即有明显变化。 差异(生物变异性)标准差 纵向表示给予同一剂量而产生不同效应,横向表示产生同一效应需给 予不同剂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