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公开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公开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公开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公开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中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学难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世界地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用两个小故事:

1、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的以东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念:

1、让学生看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字。(的关键字是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2、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练习:寒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 暖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 图中所示的是寒流还是暖流?

承转:点击超链接,复习关于风带的知识。复习的内容包括低纬、中纬各形成什么风带,并让学生思考在这种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

(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用多媒体展示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Flash动画,让学生结合教材62页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多媒体展示的动画自己分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学生看书的同时教师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

观察太平洋洋流系统,在大陆东岸低纬和高纬洋流性质有什么不同,西岸呢?

让学生结合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交代给学生关于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我们以重点学会太平洋系统洋流分布即可,其它的洋流只做了解。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

引导学生看教材63页的图3.6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图。

(引导学生总结出北大西洋暖流对卑尔根起到增湿的作用)多媒体展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总结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并留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秘鲁寒流是怎样影响着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

2、渔业生产:

多媒体展示纽芬兰渔场大概分布的地区,让学生对照图 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找到经过纽芬兰渔场的寒、暖流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北海道渔场大概分布的地区,让学生对照图 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找到经过北海道渔场的寒、暖流各是什么?

3、航海:

用课前的第二个故事具体讲解顺流加速、逆流减速的原理,紧扣小故事,使课前的疑问在本堂课的授课过程中得以解决。

4、污染:

引用课前的第一个小故事,设置疑问:假设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原油泄漏,那么在美国以西海域是否被污染

从而解释,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物范围扩大。三、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其中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是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难点,希望同学回去好好复习以掌握。

四、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

【课后作业】地理三导45—47页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海水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

二、洋流:

1、性质分类:暖流——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中低纬大洋西部

寒流——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中低纬大洋东部2、成因分类:风海流——信风带和西风带——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

流等

补偿流——日本暖流、秘鲁寒流

密度流

3、理想海洋分布模式图

4、世界海洋模式图:太平洋海区

大西洋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大规模海水运动》公开课评议记录

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讲解洋流运动。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稍差的现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渴望并可及的事情。我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成功教育理念思想来设计本节课。

这节课堂教学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重讲练结合;重要的结论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来,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引入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等等这些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新课标的主导思想——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备课组的评课记录:

杨老师:本设计能够体现任教老师对此教学内容“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设计理念,故事引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效果,及时知识

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

孟老师:教师上课的时候对结构性陈述方面明显不够,略显生硬,所以以后要多关注这个方面,上课的时候注意承上启下,保持课堂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上完一块内容要恰到好处的给予总结,并在总结中引出下面要讲的内容。宋老师:课件设计得较好,但问题依然存在,希望肖老师多听听一些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设计技巧较高的老师的课,也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下个学期的专

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展开持续的跟踪研究,对自己一定会大有裨益。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读图分析、对比和联系实际为主。采用了自学、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本节重点和难点是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让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图、寻找出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动手绘制示意图,进一步加深了对地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至于主要的洋流名称又通过填图练习加以巩固。本课设计关注全体学生、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参与竞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课堂活跃起来。

不足之处在于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去纠正,而是要等到学生说完后再去补充点拨,以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拉丁美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㈠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 关系。 3.运用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㈡目标叙写 1.明确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区别。 2.记住拉丁美洲的地形,说出主要的地形单元和特点。 3.能够说出拉丁美洲的气候,并能够分析非地带性气候形成原因, 特别是安第斯山脉南40°以南地区东西侧气候类型的差异以及原因。 4.学会分析拉丁美洲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大的原因。 5.说出拉丁美洲的主要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的区域特征。 难点:拉丁美洲地形、气候、河流和相互影响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法学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在正式上课前,板图拉丁美洲轮廓图。 (二)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拉丁美洲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亚马孙河、仙人掌王国、印第安人、玛雅文明、狂欢节、巴西足球。 通过展示拉丁美洲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位置与范围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说出拉丁美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 在板图中标出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美大陆、火地岛 的位置。 (四)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 学生利用地图册和学案资料,填写拉丁美洲的地形单元名称。(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脉、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找一名学生代表爬黑板,在板图上标注以上地形单元的位置和名称。 其他同学思考:拉丁美洲地形、地势特征? 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三大地形区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 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探究1】——考点一:板块运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2、气候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第四章区域经济 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 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

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四.运用拓展 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新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2(含答案解析)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课堂互动与探究 抓要点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能力 太阳常数的数值为8.24焦(厘米2·分),表示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力的大小。在太阳辐射的三种光中,辐射能力最强的是可见光,所以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长短,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②天气:天气晴朗,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反之,太阳辐射少。 ③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④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点拨: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结合①可得:太阳高度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越集中,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愈多,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大;反之愈小。 结合②可得:太阳高度愈大,太阳辐射所经过的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愈少。 【例1】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的城市中,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____市。 (2)在我国四大直辖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是________市,

简述原因。 (3)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________(高或低),解释原因。 (4)我国台湾岛、海南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均比东侧的多,请试着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拉萨市有“日光城”之称。第(2)题,我国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中,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由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第(4)题,台湾岛、海南岛两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应从两侧降水差异入手分析。 [答案](1)拉萨 (2)重庆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盆地地形使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3)高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4)台湾岛、海南岛的西侧地处夏季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东侧处于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的多。 知识点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圈层剖面示意图

高中地理全套教案《优质课精选必修选修》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1.1 认识区域 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重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方法:讲授法新-课-标-第- 一-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划分指标 举例 举例按指标性质 分类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3.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注意: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4.划分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 (1)均质区:指那些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划分的依据可以是某一自然要素也可以是人文要素,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 (2)功能区:某些功能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注意:凡是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于均质区范畴;凡是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防灾减灾示范教案

《防灾减灾》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等方法,了解我国防灾救灾的方针、工作内容等。 2.通过在具体灾害中讨论自救与互救措施,培养防灾避险的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情感,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难点】 1.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工作内容。 2.掌握不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近期北京周边发生了两次地震,分别是河北唐山的4.5级地震和昌平区的2.0级地震,让我们深感地震就在我们身边。为了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减少灾害的损失。 【讲授新课】 (板书)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 师:防灾减灾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核心在于“减”。我们所谓的减灾并不是杜绝灾害,而是减少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本节课前有一项调查活动,让大家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防灾减灾工作目的和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关于北京防灾减灾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大家针对不同类型和层面的对象,分7个小组设计关于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问卷。小组合作开展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了解北京防灾减灾工作现状。调查结束后各小组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制作“防灾减灾宣传画报”。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给各小组进行汇报调查结果,展示宣传画报,每组三分钟的时间。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大家对我国和北京市的防灾减灾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总

结一下: 1.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工作目的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防止或延迟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3.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板书: 师:播放视频“汶川地震与防灾减灾日”。 师:关于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你知道以下的内容吗? 出示:灾害监测系统示意图 师: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灾害的进程和态势,为组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观察灾害监测系统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灾害监测分为几级组织? 生:(可能的答案)四级(世界、国家、地方、社区) 2.自然灾害监测手段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局…… 3.自然灾害主要的监测内容? 生:(可能的答案)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救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 4.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 生:(可能的答案)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为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出示:吊箱测流图片 师: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请观察吊箱测流的照片,思考并回答: 1.吊箱测流可以测得河流的哪些水文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水量、含沙量、流速、水位…… 2.吊箱测流主要监测哪类灾害的孕灾环境?

初中、高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视频专辑

以下为初中、高中地理视频专辑(专辑名称—视频个数) 浏览时请按下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浏览 -------------初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4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6580287.html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6545580.html 七八年级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4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6545578.html 广东省新课程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1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5118090.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视频(3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5118017.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集锦教学视频(3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6702151.html 新课程初中地理广东省名师课堂优质课课例(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6702154.html ---------------高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3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6581902.html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2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6581898.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名师课堂实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0687034.html 广东省高中地理名师课堂课例示范(1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959.html 2010年浙江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857.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特级教师课例示范(7)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773.html 高中地理教学视频(1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14832327.html,/playlist_show/id_6595332.html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 天体系统的形成: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地月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组成地球和月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总星系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外观位置普通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 外部条件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安全的公转轨道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俞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能源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 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 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年) 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5。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15度/时。地球表面除2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高中地理必修一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考点: 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2)具有适宜的温度(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热力环流和风 课标内容解读:(目标细化) 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风的形成过程,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活动视频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能力。 4. 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 一、实验活动视频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实验活动,观看实验中的烟雾怎样运动,从而导入新课 二、目标展示,让学生一起细读本节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1、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并补充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知识。

2、让大家背着知识行囊开启本节课的探索之旅。结合导学案及课本,大家有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第一个问题:地面受热均匀,大气有无明显运动,等压面怎样分布 第二个问题:等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首先怎么运动 第三个问题:大气的垂直运动会引起高空大气密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压呢? 第四个问题:大气在水平方向怎么运动? 总结:大家整理思路,相互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第六个问题:观察大屏幕,观察等压面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第七个问题:(1)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吗?(2)高压的数 值一定高于低压的数值吗?小试牛刀,练习本问题。 第八个问题: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 同学黑板画出海陆风、城市风示意图,并进行解释现象。 城郊之间也有热力差异,形成城市风,看下面两个小题:通过小题加强对城市风的理解。 在城市风的高空,气流有城市流往郊区,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往城市,大气的这种水平运动就是风。下面我们继续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大家有两分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再有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一:画出导学案两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比较大小 问题二:如果仅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将会如何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过程】 )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 学法指导: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 干旱 -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 ↓ 旱灾 知识点二:干旱灾害 1.概念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 ~ (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 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思考1: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

高中地理必修三2.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 2.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并能简单设计出我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文字和图表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总结其开发优势条件和需要治理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措施。 3.学会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四.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首先,我们先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图片……这些图片正是田纳西河经过治理之后的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之前呢,并不是这般的美景如画,大家想知道他以前是什么样子吗?(学生自由发挥) 大家首先看到的这幅图片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不同来,这是一幅黑白照片,我们可以通过这幅图片可以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前后对比,引入本节课。 【板书】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想了解一个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就要了解这个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条件,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1.什么是流域 流域的概念就是由分水线(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我们平常所称的流域一般指地面集水区。分水岭也很好理解,看到这幅图,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和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1《宇宙中的地球》Word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教学目标: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用图示说改日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专门的行星。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明白得地球上显现生命的缘故。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 概念:宇宙间①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②星云 、恒星、行星、③流星、彗星、④卫星。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⑤相互吸引、⑥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2)级别:总星系??? ?? ⑦银河系??? ⑧太阳系??? ?? ⑨地月系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1.太阳系八颗行星 (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 水星、b 金星、c ○ 10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运动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分类 依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 类型(填字母)???? ? 类地行星:?a 、?b 、?c 、?d 巨行星:○ 21e 、○22f 远日行星:○ 23g 、○24h 2.表现:地球的○ 25质量、○26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专门。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专门性:地球是太阳系中○ 27唯独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育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 (1)地球位于太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专门安全。 (2)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3)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4)地球上有液态水 我的疑问

1.. 2.. 3.. 探究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材料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照月球表面影象,猎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预备。 1.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的形状多种多样。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待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是不是天体?一个物质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2.月球、地球、太阳之间构成了几级天体系统?判定天体系统的标准是什么? 3.用简图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归纳】 1.待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不是天体,判定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着眼于“三看”。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2.月球、地球、太阳之间构成二级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这些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假如某些天体只相互吸引但达不到绕转的程度,就不能构成天体系统,如北斗七星就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和层次如下图所示,用此图可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考例探究1】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