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李白金陵诗的帝都文化意蕴

论李白金陵诗的帝都文化意蕴

论李白金陵诗的帝都文化意蕴
论李白金陵诗的帝都文化意蕴

 2009/12

175

 论李白金陵诗的帝都文化意蕴

赵丹琦

摘 要:江苏南京古称金陵,在唐代以前就是六朝帝都,也是李白多次游历的锦绣帝都。在李白的70余首金陵诗中满蕴着帝都文化的印痕。本文将从李白金陵诗中阐明李白崇尚帝都文化、品赏帝都文化、感怀帝都文化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涵,从而寻觅金陵纪游与帝都文化对李白人生经历和创作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李白;金陵诗;帝都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9)12-175-03

作 者: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211815

基金项目:2009年江苏省哲社联人文江苏研究工程项目

(RWJS0019);江苏省哲社科研基金项目(09SJD750016);

南京审计学院科研项目(NSK2007/B26)

金陵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威王时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

镇之,故曰金陵”[1]

。其后名称屡有更改,如称建业和建康。在唐代称为江南道润州上元县,后改为江宁县,但人们总喜欢称它金陵。金陵在唐代以前就是六朝古都,不仅曾是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在文化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全唐诗中咏金陵的作品约近千首。而中国伟大的诗人李白一生在青年、中年、老年时期多次漫游金陵,留下了70余首不朽诗作,在李白诗作及全唐诗中也是首屈一指的。由于深受帝都文化的影响和浸润,李白金陵诗作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帝都文化的印痕,当然也有对帝都文化的创新,还有对帝都文化的寄愿。

一 崇尚帝都文化,摹写崭新诗篇

李白从724年出蜀求仕到762年秋病卒于安徽当涂期间,曾多次往来于金陵境内,并留下众多诗篇。虽无法确定李白在金陵全部行程的次数、时间和路线,但据安旗和薛天纬所著

《李白年谱》[2]、詹锳《李白诗文系年》[3]

和郁贤皓《李白选

集》[4]及新加坡学者吴耀宗[5]

的研究结果加以比照,大致可归纳出诗人漫游于金陵的四个重要时段:一是725至726年间,初游金陵。二是747至750年间,居金陵。三是753至756年间,往来宣城与金陵两地。四是761至762年间,往来金陵与宣城之间。李白在金陵诗中着力描绘了金陵的帝都历史,并表达出崇拜帝都文化的心声。由于其善于学习帝都文化,模拟永明声律,革新南朝民歌,因此创制了新的诗篇,奠定了唐诗的辉煌。

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二十四岁开始离蜀远游,此行最主要目的是到江南感受江左或曰江东(包括金陵)文化,寻访

南朝余韵,具有文化朝圣性质。记载这段活动的诗歌有《金陵城西月下吟》(本处及以下李白诗文均选自王琦注《李太白

集》[6]

)、《杨叛儿》、《长干行》、《乌栖曲》、《金陵酒肆留别》、《征虏亭》、《金陵白杨十字巷》、《金陵新亭》等等,可以说这次漫游也是他的帝都文化之旅。实际上,随着东晋至南朝汉族朝廷南迁金陵,金陵已得到较好的发展。唐代杜佑在叙述永嘉南迁后江南金陵一带的文化状况时说:“永嘉以后,帝室东

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7]

。李白对帝都文化非常崇敬,他深情地赞美帝都的盛况。其《金陵三首》之一诗曰:“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月夜金陵怀古》又云:“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他把金陵仍看作是霸王之州、帝都文化的正朔所在。再如《留别金陵诸公》云:“……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诗中提到了帝都的今昔巨变,尤其对六代都城的礼乐文秀,给予了礼赞。这是他在长安失意之后,对以金陵为中心的江左文化情有独钟的表白。

六朝时期,金陵不仅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文学中心。南朝谢眺等人就以“元嘉体”、“永明体”开创了诗歌声律化的新时代。李白在金陵诗中就屡屡提及南朝诗人谢眺,不仅推崇备至,希望以文入仕,而且模仿谢体,写出新篇。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夜寂(一作静)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从诗歌传承上看,这是李白钦服谢眺诗歌创作的表现。清初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三)》中:“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便是这个意思。以《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为例:“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诗前八句是模拟谢诗,后四句抒怀。整首诗既推祟谢氏诗才,又表明了强烈的入仕渴望。可见李白“以谢眺诗才自况只是一个方面,也主要希望知

音见赏,以文入仕”[8]

。谢朓曾奉随王萧子隆写下了《鼓吹曲》十首,纵笔描绘了金陵气象,造境宏伟高远,语言清鲜流丽。而李白也积极模仿谢眺写出《鼓吹入朝曲》:“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其诗境气势磅礴,瑰丽多彩,语言清丽自然,可谓摹写高手。

李白虽早期专力于文与赋,但因来到江南之地,特别是深染金陵帝都文化的影响后,其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南朝乐府,写出《长干行》、《杨叛儿》等,即对传统的南朝吴歌进行了创新。李白在金陵陶醉于吴地歌舞。其诗曰:“醉客回挠去,吴歌且

自欢”(《金陵三首》)、“子夜吴歌动君心”(《白纻辞三首》

)、“吴歌白纻飞梁尘”(《猛虎行》)、“吴歌赵舞香风吹”(《扶风

豪士歌》)。李白金陵诗中有许多学习吴歌的作品,如《长干行》(其一)、《杨叛儿》、《白纻辞三首》、《子夜吴歌四首》等诸

作。《子夜吴歌四首》则由六朝乐府《吴声歌曲》中《子夜歌》、《子夜四时歌》改作而来。六朝乐府《长干曲》仅四句,李白将之衍为长篇。《长干行》其一云:“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里在金陵城南。诗以长干女子自述口吻,回顾自青梅竹马的童年到夫妻恩爱的生活,抒写船家女对远行经商丈夫的怀念之情,真挚动人。最有代表性的吴歌创作是《杨叛儿》:“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鸟啼白门柳。……”《杨叛儿》本六朝乐府《西曲歌》曲调名,源于南朝齐代金陵白门(今北门桥)一带的情爱故事。李白加以改制,使民间的情爱之语得到了美的升华。甚至李白金陵诗中也带有了吴歌味道。《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华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载:“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说者以为工在压字上,殊不知乃吴人方言耳。至今酒家有旋压酒子相待之语”[9]。显然,李白借用吴语方言“压”,传写出美酒新熟吴姬热情娇好的金陵风光,清新自然,又富有南朝民歌意蕴。

二 品赏帝都文化,谱写诗酒人生

李白对金陵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潇洒地品饮金陵酒,情赏金陵月,喜看金陵姬(又称吴姬等),结交金陵友,尽享帝都文化,谱写了一曲华美的诗酒人生。

李白金陵诗中说到金陵酒的甚多,《金陵凤凰台置酒》、《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送族弟单公主薄凝摄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等,可见李白与帝都酒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李白《口号留别金陵诸公》曰:“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还有更多在金陵酒楼畅饮美酒的诗句:“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留别金陵诸公》)、“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金陵凤凰台置酒》)。从以上诗句看,李白在金陵至少到过城西(石头城)、大中桥(古白下亭)、玄武湖(古名北湖)、花露冈(古凤凰台)等地酒楼饮过金陵酒。甚至,他曾在金陵江边落星冈,将早年在长安时玄宗赐给他的紫绮裘换了酒喝:“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在路上遇见他的从甥高镇,无钱饮酒,就把多年悬在腰间的宝剑也换了酒喝:“匣中盘剑装醋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醉后赠从甥高镇》)。旧时金陵酒肆,爱在灯笼或酒帘上写“太白遗风”字样,就是对这位喜爱帝都酒文化的“酒仙”的自发性的纪念。

李白在金陵还一边品酒,一边赏月。他尽情欣赏金陵明月的清晖:“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寄杨江宁》)。“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月下吟》)。“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金陵》),“北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金陵王处士水亭》)。李白之死,有在采石矶江边“酩酊捉月”而死之说,更有在金陵民间流传的故事:李白醉酒后见秦淮河中月圆如璧,遂从淮清桥跳下河去捉月而死。后人据李白捉月的故事,在桥畔筑了一座“得月台”。后乔仲常绘有一张《李白捉月图》,蔡珪题诗说:“世人不能容此老,画图常看水中仙”。李白的好友崔成甫也称李白为“酒仙人”,如崔成甫《赠李十二》:“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李白在《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中也自称酒仙翁,曰:“……衔杯叙离,群子赋诗以出饯,酒仙翁李白辞。”酒扬诗魂,诗增酒趣,金

陵酒激发了李白的灵感,也增添了李白诗的浪漫神韵。李白

一生赢得了诗仙、酒仙、水中仙的美名,而他在金陵品赏酒月

也是其美名形成的重要凭证。

李白的金陵诗中不仅有酒、有月,还有金陵佳丽(“东山

妓”、“金陵子”、“吴姬”、“吴儿”等)。他要学东晋名士谢安(号

东山)饮酒赏佳丽、游乐人生。《东山吟》“携妓东土山,怅然悲

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这是李白去金陵的

江宁东山(地名)后,江宁县令杨利物为讨好李白,献江宁佳丽

给李白。再如:《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出妓金陵子呈卢

六四首》,此时李白已体现了名士般的风流倜傥。李白《赠升州

王使君忠臣》曾云:“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佳丽成为金陵

的标志,反映了帝都文化的人文新内涵。李白金陵诗中描写金

陵女子的清秀白皙的特色:“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星月。”(《越女

词五首(其二)》)“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越女词五首

(其一)》)”。还有金陵酒家之女的热情:“风吹柳花满店香,吴

姬压酒唤客尝”,甚或“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挪揄”(《玩月金陵城

西孙楚酒楼……访崔四侍御》),吴姬卷帘嘲笑,毫无拘束,还有

“蒲萄酒,金巨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

正娇唱歌(《对酒》)”,描绘了吴姬的美丽及对酒当歌的技艺。

金陵佳丽文化给李白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白在品赏帝都美酒佳丽时,也不忘结交金陵好友,尽享

着帝都风物人情的美好。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云:“月

费千金,日宴群客。出跃骏马,入罗红颜。所在之处,宾朋成

市。”表明他重情重义,宾朋如市。李白游金陵时也聚友侃情。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留别》)”这

是李白当年离蜀游金陵,一批“金陵子弟”设宴送行的记载,可

见金陵人情感的真挚。而且,李白对金陵的送别之所也尤多

感慨。他有多首诗写离亭,如《劳劳亭》、《劳劳亭歌》、《金陵

白下亭留别》、《洗脚亭》等,都是唯美的离亭写真。与金陵朋

友的追游聚散,使李白对金陵风物人情更加眷恋。《宿白鹭

洲,寄杨江宁》:“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李白以酒识友,以

遣忧伤。再如《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送殷淑三首》、《金陵送张十一再游

东吴》、《金陵听韩侍御吹笛》等,与金陵挚友深处,充分品位着

帝都人文的美好。

三 感怀帝都文化,抒发满怀心绪

金陵之所以为六朝古都,不仅仅由于它重要的地理位置,

也由于它有秀丽的山水风光。中国最早的旅游诗歌产生于南

朝的谢灵运和谢眺的山水诗。他们描写金陵“俪采百字之偶,

争价一句之奇。(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金陵的山川

风物、山水诗篇,自然也激发了李白一贯览胜的激情和高昂的

诗情,他感怀六朝帝都文化,描绘金陵江山的雄丽,并借此抒

发思古愁情,或畅怀理想人生,或寄愿帝都雄风再振。

李白在《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中说自己:“心爱名山游,

身随名山远。”他曾游览歌咏过金陵的名胜:紫金山、玄武湖

(古称后湖、北湖)、凤凰台、劳劳亭、长干里、板桥浦、金陵江边

等地风景。他在《金陵三首》中写道:“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

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描写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帝

都的悠久历史。再看《登瓦官阁》、还有《夜下征虏亭》等,都写

出了金陵气象雄伟的山川形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听说东

176

 

南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业改金陵为秣陵”(《建康实录》[11])。三国鼎立时,诸葛亮来金陵,观看金陵的山川地形,亦曾赞叹:“中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太平御览》卷56,引张勃《吴录》[12])。面对物是人非的金陵沧桑史,李白吟出了许多怀古佳作。如《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金陵歌送别范宣(歌吟下)》、《金陵白杨十字巷》:“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还有《月夜金陵怀古》、《金陵三首》、《金陵新亭》等诗,劲显思古之幽情,力呈金陵历史遗迹之沧桑。

李白在入长安供奉翰林遭谗毁被“赐金放还”后再度漫游到金陵。天宝六年至九年,他大部分时间住在金陵,他往往在金陵诗中淋漓尽致地抒发政治抱负受打击后的愁情。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明证。据《太平寰宇记》有关记载,“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岗,逸通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439),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13]747年李白登游此古迹,感兴赋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吟咏先朝盛衰,借登台排遣愁怀。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评价之:“借晋明帝语影出,‘浮云’以悲江左无人,中原沦陷。‘使人愁’三字,总结幽径、古丘之感,崔颢《黄鹤楼》落句,语同意别”。(语见陈伯海《唐诗汇评》)[14]与崔颢的《题武昌黄鹤楼》同样成为不朽之作。此诗寄托了其客寓金陵的深悲长怨。

金陵作为六朝帝都,唐时虽已衰落,但对李白来说,它是一部丰富的历史教科书。他啸傲金陵山水,畅怀理想人生,如谢灵运“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南史?本传》[15])一样,涵化出以澄怀观道、归趣天真为核心的旅游审美观。李白虽怀才不遇但作为盛唐诗人,更加踌躇满志。他非常敬仰金陵史上的伟人,流露出报国立志的感叹,甚至希望金陵能够重振雄风,复建帝都的地位,这也使他的诗成为盛唐的最强音。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他的金陵诗融会了儒家的兼济天下与道家的个性解放思想。金陵旅游成了李白人格修养和人生发展的契机与导引。《金陵凤凰台置酒》中曰:“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明君越羲轩,天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罍”,李白希望大唐的“凤凰”来临,豪士有所用。《金陵望汉江》曰:“……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李白想学神话中的任公子(见《庄子?杂篇?外物》),以日月为钩虹霓为线,钓起一条大鱼来,让全国人民吃他多少年!忽然,他见无鱼可钓了,只好暂把钓竿(指理想)收起来。再看《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想像东山姿(谢安),缅怀右军言(王羲之)。……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一作长啸)武陵源。”此诗表明李白深受金陵名士谢安(曾与王羲之同登冶城,王羲之劝他不要隐居应报效国家)的影响,融会了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功成身退的思想,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盛唐精神。李白曾作《上安州裴长史书》云“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声称自己本家在金陵,有深厚的“金陵情结”。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李白写了《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表曰:“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他力举金陵旧都之地利,建议把国都迁到金陵,复建帝都。第二年,李白应永王李璘之邀泊舟金陵城下,怀着犹豫和不安的心情加入了永王幕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即此时之作:“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他建议其以金陵为根据地,出师北伐;诗中写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自比谢安,表达了要平定安史之乱的豪情。761年史朝义作乱,李白决计再度从军,不料半道病还,在《留别金陵崔侍御》的诗中长叹道:“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使李白在金陵诗中雄豪地唱叹出了盛唐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宋)周应合:王晓波校点:《景定建康志》(卷五),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齐鲁书社1982年版。

[3]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4]郁贤皓注:《李白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新加坡)吴耀宗:《文本互涉与客寓悲情?中国李白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版。

[6](唐)李白.王琦注:《李太白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7](唐)杜佑:《通典》(卷182?州郡第12),新兴书局,1871年版。

[8]曹建国:《李白怀谢眺诗别探?中国李白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版。

[9](宋)赵彦卫:《张国星校点》,《云麓漫钞》,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后晋)沈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11](唐)许嵩:《建康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宋)李昉:《太平御览》(卷56),中华书局1960年版。

[13](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14]陈伯海:《唐诗汇评》(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5(唐)李延寿:《南史?本传》,中华书局2008年版。

(责任编辑:群 喜)

(上接39页)

上,其利润非常乐观。

(六)创新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方式。对出口能力强、有带动效应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央外贸发展基金要重点支持。信贷方面要放宽搞活,早日提供能满足农产品出口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农产品出口补贴,在关税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参照国外做法,减免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费用,降低出口企业成本。

参考文献:

[1]王莉、胡胜德:《美、日、欧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研究》,《经济纵横》(创新版),2007年第7期,第78页。

[2]李娟:《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农业经济》2007年第9期,第46页。

(责任编辑:南 桥)

177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009届毕业论文题目: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点:青海贵德函授站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6级 姓名:王春燕 指导教师:陈良煜 教研室主任:高斌 成教院院长:蒋东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李白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李白,正是站在这顶峰上的一颗奇松。 就个性而言,李白是酷爱自由、任侠放纵,崇尚自然,蔑视权贵的人,他的思想较复杂,儒、佛、道、仙、侠等对他有影响。他又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对自己的才能极为自信,这就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他运用诗较多,且最有个性的是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李白的乐府虽用古题,却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借古题写现事,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二是用古题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类诗中李白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与情绪融入诗中。除了古题乐府外,李白写得最能体现其特点的还有歌行体(或称七言歌行)。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将叙事与抒情结合,把抒情诗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其特点是感情强烈,一气直下,纵笔挥洒,淋漓酣畅。李白的绝句,大都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 关键词:浪漫主义;意象;清新

目录 一前言―――――――――――――――――――――――――1 二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1 三想象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相结合―――――――――――――3 四意象的壮美和优美―――――――――――――――――――5 (一)李白诗的壮美意象――――――――――――――――5 (二)李白诗的优美意象――――――――――――――――6 五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7 参考文献―――――――――――――――――――――――――9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导语:李白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热烈的向往之情。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又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 姓名: 专业: 班级: 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填写) 题目: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实习及论文等用纸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我国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其中丰富的想象以及奇妙的语言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他的诗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众多诗词中都给人一种万千瑰丽的想象空想,无不让世人赞叹他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而正是李白的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将就诗人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 一、风格特征分析 (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由于李白爱好游历山川,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很多是描写山川以及风景的,这些诗歌具有气势磅礴的特点,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气势,“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当中的诗句,这句诗深刻的表现出了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又转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秋空图,顿时体现出了豁达的胸怀。同样,在《行路难》当中依然反映出了诗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变化莫测的风格特点。 纵观李白的诗歌,绝大多数的诗歌都是对仕途的创作,因此也反应出了复杂的情感。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正是反映出了诗人的不满于生活的心理状态。更对社会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所以,李白的诗歌在情感表现方面较为直接,其中的磅礴气势和变化多端的气势留溢在诗歌当中,题浪漫主义特点十分明显[1]。 (二)万千的瑰丽想象 这一特点也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突出表现。在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反映出了对于解放个性以及追求自由的的内容。尤其是在心理上的表现更为明显。而就具体的诗歌来说,那些对于山川等的写作对个人情感表现的十分明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夜飞度镜湖月”是诗人的想象,想象自己一夜间成仙,这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充分的将古今衔

论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李白既是个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骑士,又是盛唐那个时代的牺牲者。他的报国理想在供奉翰林三年的时间里,现实无情地将它粉碎了。离开长安后,他心情非常苦闷,但他依然关心国事,他的诗作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对政治理想的讴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郊游生活的抒写,同时也渐增加了揭露玄宗后期政治黑暗和安史叛军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容。诗作表现出来的内容与风格,时而现实,时而虚幻,时而浓烈,时而淡远,时而恬静,时而雄放。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反映思妇、商妇、弃妇、宫女生活的诗歌,从中表现了李白关心妇女命运的可贵探索和他的鲜明的爱情观,具有超出同时代作家的远见卓识。总体而言,思妇、商妇诗和弃妇诗呈现悲凄、哀愁的基调;歌唱爱情的诗作则热情奔放,从中反映盛唐社会妇女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借男女爱情抒身世之慨的诗歌则寄慨遥深,意味绵长而曲折。 1、思妇 李白有相当数量描摹思妇心理的诗作,他常借夫妇离别及风雪云草之景,抒发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从中反映盛唐社会现实内容。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统治阶级整军习武,为国立功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聘得良人,为国愿长征”,一种光荣感很自然地从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但至天宝年间,统治者好大喜功,轻起边战,百姓则苦不堪言。由此而产生相当数目的闺怨诗。 《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描绘了一幅秋夜朗月下长安女子捣衣图。明月之下,女子在一起捣衣。月光挑起思妇对丈夫的怀念,砧声此起彼伏,这“秋声”又何尝不会撩起思夫之苦呢?秋风惹人思,良人几时回?一样牵引起思妇的心头之痛。“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更强烈地表现出这些捣衣女子希求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作者巧妙地把画面形象地呈现出来,创造出回肠荡气,动人心弦的诗境,并于画面之中蕴含了捣衣女子的共同心理和心声。 如果说《秋歌》以间接形式塑造了一群思妇形象表达怀思良人之意的话,《冬歌》则是从个体形象角度去加以表现的。“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补充篇目】 《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

浅谈李白与他的山水诗之间

浅谈李白与他的山水诗之间 【摘要】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 提纲: 一、李白生平介绍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 三、李白山水诗的漫游 四、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 (三)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生平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活在草野间的人)”?但是,此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 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中途遇赦。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 正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是中国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的诗歌作品把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采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他的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的诗歌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李白诗歌的特色。李白诗歌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呢?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论文

邯郸学院成人 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学生潘玉敏 指导教师尤兰萍副教授 年级2012级专升本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部中文系 邯郸学院中文系 2014年9月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尤兰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014年9月 1

摘要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权钱相争,尔虞我诈,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表现出一种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试想李白如果不坚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性格,又怎么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正是其狂放的性格和高度的自信,才使他蔑视权贵,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惊世言语。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诗歌中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其诗歌创作中山水诗更令人拍案叫绝。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艺术风格大气豪迈狂放

The artistic style of Li Bai's landscape poetry Abstract: Li Bai is a gifted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hose extraordinarily conceited and confident, arrogant personality, bold and free and easy attitude, free to create romantic fully reflects the Tang dynasty era character and spirit. Due to at social of dark, right money phase race, intrigues, lament "kulai Sage are lonely" performance out a disdain secular, contempt elite of haughty spirit, imagine Li Bai if not insisted "Emperor call to not aboard, since homage is wine in the fairy" of wild character, and how can wrote "surprised world, wept ghosts" of Psalm? is its wild of character and height of confident, only makes he contempt elite, is "yangtiandaxiao out to, us or Basil people" of surprised world speech. Li Bai's landscape poetry grows perceptibly by the magnificent, heroic, atmosphere, desolate and broke the borrowed landscap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to amuse themselves by donating money,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Poetry in the air, let the love God play in Li Bai's works thoroughly. Its poetry poems, more stunning. On Li Bai's charm, is the charm of Tang dynasty.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内容摘要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诗作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研究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重点应了解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才能真正得到李白诗歌的精髓。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特色诗歌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的确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 将李白放在盛唐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无疑会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1.时代的影响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时代密不可分。 首先,由于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唐玄宗元年间,国家高度统一,国力空前强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乐观上进的信心,高度的民族

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正是培养浪漫主义诗歌情调的优良温室。 其次,唐王朝采取了开明政策,社会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活跃,封建礼教相对松驰,人们主观精神昂扬奋发,它与诗人们宣泄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奋进敢为的精神特质。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映得更强烈,而且也更艺术性一些。 2.李白个人的经历 李白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李白饱赏了祖国的壮美山河,由此诗兴大发,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妙笔,描绘了蜀道的险峻,长江黄河的壮阔与雄伟,留下了众多的名句。这些诗句,想像力惊人,夸张大胆,有的还善用了一些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主观色彩。李白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总想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一步而跃居卿相的高位,去建立赫赫功业,但在求仙访道中,他又深受道家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蔑视王侯富贵和世俗平庸。李白为了表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感受,必然在创作上要选择易于表达自我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分析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综而论之,是豪放飘逸,这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诗仙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凭借其狂傲的独立人格,广阔的伟岸胸襟,不羁的豪放气度和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展示了盛唐的魅力,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基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课程学习,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进行了一些浅薄的研究和学习。下面我将对李白的诗作的艺术个性做一些分析。 一、富有想象力,天马行空,神奇瑰丽。 李白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去描写客观世界。如《北风行》开篇六句“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借助了神话传说中的“烛龙”及夸张的渲染,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愁惨的气象暗示了社会的黑暗恐怖和国家的危难。字里行间,严寒扑面而来。 他喜好从高处远处深处着眼,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描绘出景物的雄奇壮阔,将山水展示得活灵活现。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用比喻夸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先说开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姥山的高大,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中篇“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前四句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后两句,当天门洞开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在这烘托下,诗的气势逐渐升高,并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奇异玄幻的色彩。“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诗人的思绪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这奇特的构思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惊心动魄。李白的行笔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极尽浪漫主义气息,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二、清新明快,口语化民歌化,亲切率真 李白诗歌的特点,可以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如《山中问答》:“问奈何事栖碧间,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桃花流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璞玉一般的语言,却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

李白诗歌词汇文化意义的解读与翻译

收稿日期:200921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全球化语境下李白文化的跨文化研究” (编号:LB07-09)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骆海辉(1967~ ),男,副教授,绵阳师范学院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汉英对比与翻译。   2009年12月第28卷 第12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 ianyang Nor mal University Dec .2009 Vol .28 No .12   李白诗歌词汇文化意义的解读与翻译 骆海辉 (绵阳师范学院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 摘 要:当今翻译研究的存异伦理观认为,翻译就是要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不要用本土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去压制原文的他性话语。因为唐诗英译工作已经并将继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所以,本文主要以李白《静夜思》的21种英译本为分析数据(译例),分析了不同译者对诗中“床”和“明月”文化意义的解读和英译。通过比较和讨论,提出译者在词汇文化意义解读时,应遵循从众的原则;而且词汇文化意义的表现时,则应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存异伦理观;汉诗英译;文化意义;解读与翻译;从众原则;异化策略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09)12-0004-07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英翻译 在全球化语境下,探讨翻译所担负的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及在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全球化(gl obalizati on )的概念在经历经济界、社会文化界的众多学者的阐述和频繁使用后,其含义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领域中,全球化是一种一体化和趋同化的趋向。而在文化领域中,全球化既包含同质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包含了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强调的更近乎是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趋势。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显然是异质的,必然要产生碰撞,这实质上就决定了“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翻译的功能将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因为人类得以共存与沟通,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都是因为有了翻译。翻译活动是世界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的产物,其最本质的作用是为人类拆除语言文字障碍,促成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没有翻译,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 有翻译,世界一天也不能生存”。 其次,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与中国文化自身的内涵与厚度相比,相去甚远。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能走出多远、走出多少,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翻译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对外文化翻译的工作特点、翻译的定义,乃至翻译的道德观念都必须有新的认识。 对于“全球化”这个概念本身,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汉英翻译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明多样性仍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显得可贵。 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翻译工作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主要任务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给全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全球化时代赋予中国翻译工作者的新职责,也是中国翻译工作者“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融、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的使命和职责。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 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艺术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 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将进酒》 ?《静夜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望天门山》 ?《侠客行》 ?《菩萨蛮》 ?《菩萨蛮》 ?《行路难其一》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关山月》 ?《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古朗月行》 ?《登金陵凤凰台》 ?《清平乐》 ?《清平乐》 ?《春夜洛城闻笛》 ?《忆秦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短歌行》 ?《春思》 ?《夜宿山寺》 ?《行路难其二》 ?《从军行》 ?《从军行》 ?《越中览古》 ?《秋思》 ?《秋思》 ?《把酒问月》 ?《玉阶怨》 ?《古风其十九》 ?《送别》 ?《送别》 ?《送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长歌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听蜀僧浚弹琴》 ?《金陵酒肆留别》 ?《赠孟浩然》 ?《杂诗》 ?《怨情》 ?《怨情》 ?《夜泊牛渚怀古》 ?《陌上桑》 ?《乌夜啼》 ?《梁甫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山中问答》 ?《战城南》 ?《战城南》 ?《清溪行( 一..》 ?《南陵别儿童入京》 ?《古意》 ?《北风行》

?《襄阳歌》 ?《采莲曲》 ?《远别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客中行》 ?《白马篇》 ?《杨叛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妾薄命》 ?《白头吟》 ?《劳劳亭》 ?《梁园吟》 ?《对酒》 ?《对酒》 ?《江上吟》 ?《拟古》 ?《山中与幽人对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哭晁卿衡》 ?《长门怨》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和威廉布莱克浪漫主义诗歌的比较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题目: Comparison of Romantic Poem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 姓名: 汪彩红 学号: 201152010318 班级: 2011级3班 日期: 2013年12月 评 语 成绩 教师签名:

Contents Abstract........................................................................... .. (Ⅰ) 摘要................................................................... (Ⅱ) 1.Introduction ……………………………………......................... (1) 2.Similaritie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s romantic poems (1) 2.1 Poems written to eulogize the joy in our life (1) 2.2 Poems written with rich imagination (2) 2.3 Poems written to expose the darkness of the society (3) 3. Difference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s romantic poems (3) 3.1 Difference in style (4) 3.2 Difference in character (5) 4. Conclusion (6) Referenc es (8)

论李白诗歌中的漂泊感

论李白诗歌中的漂泊感 龙慧 内容摘要:李白的一生大多时候都在漂泊中度过,他身上具有强烈的漂泊意识,这也反映到了他的诗歌作品中。本文通过剖析李白一生的漂泊经历,意在找寻出这一特定的生存方式对其精神建构及诗歌创作所产生的独特影响。 关键词:李白诗歌漂泊感 前言 公元725年,也就是开元13年,李白25岁,大约在这年秋天的时候,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后,李白四处漂泊,终其一生,却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可以说,漂泊感在其诗歌作品上烙下了不可忽视的独特影响。所谓漂泊感,是人们心灵无所皈依的时候而产生生命的漂泊流离之感。生活的动荡变迁,人生的短暂和磨难,事业的蹉跎,都会促使漂泊意识的产生。就李白而言,终其一生都在漂泊之中,有进京干谒求官的时候,有安史动乱乱离逃难的时候,也有被皇帝放逐贬谪的时候,更有出翰林后千金散尽,从璘兵败贬谪夜郎的时候,最终客死异乡[1]。李白的诗歌正是其在漂泊生涯中的心声,表现他对命运、对信仰、对生存的焦虑以及对国家与个人未来前途的恐惧、忧伤。 一、漂泊的一生 李白诗歌中的漂泊感与其一生的遭遇密切相关,研究其“漂泊的灵魂”,首先要了解其漂泊的人生。 (一)安陆时期 这是李白第一次流浪的时期,是李白实现济世理想的奋斗期,这一时期自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为了踏上仕途,他以任侠、干谒、隐居为手段,“广为结交,养望待举”。由于“士志于道”的思想、名士传统及时代召唤等原因,李白“伏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读万卷书之后的行万里路,漫游兼求仕。 这一时期自开元十年始。诗人的“事君”、“荣亲”的忠孝观念与建功济世的理想紧密相连,成为支配一生的主导思想。 (二)长安供职时期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 【高考题例】 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㈣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强化练习】 ⒈参考答案:⑴绝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作诗仙。⑵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⑶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⒉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4分)(离散2分,暮春、哀伤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⒊答案: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⒋答案:⑴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⑵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 ⒌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相关文档